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获得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经验法则研究经验法则研究 以民事诉讼为视角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research on the experience ru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vil procedure 作 者 姓 名: 曹科武 指 导 教 师: 田平安 教授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 内容摘要 经验法则是依据日常生活的经验抽象归纳后形成的关于事物状态、 性质以及事物之 间常态联系的一般知识和法则,它是法官在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评价证据价值、正确 适用法律的除法规之外的不成文法准则。 经验法则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功 能,是法官自由心证的重要依据和前提,同时也对法官心证的形成进行合理的约束。但 是,经验法则本身所具有一定局限性,包括盖然性、主观性及适用的条件性等,对经验 法则的适用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制。 我国理论界对经验法则进行专门性研究的文章不多, 立法上对经验法则的规定也比 较粗疏,司法实践中对经验法则的适用也比较混乱,实践中存在一些对经验法则不用、 误用或甚而滥用的情形。如何把握经验法则的性质和内涵,对经验法则进行一个比较完 整的科学梳理,对经验法则形成科学统一、明确的认识,这将对民事司法实践中法官如 何正确适用经验法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对经验法则进行全面的 梳理和更深刻的认识,对有关经验法则比较模糊的观点进一步明确界定,对有关经验法 则存在分歧的观点进行分辨和论证, 并对如何规制和促进经验法则的适用提出自己的完 善建议。 本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共有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经验法则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相关领域国内外研 究现状、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方法等。 正文第一部分,经验法则概述。主要研究经验法则的概念、属性、分类、特征,并 比较经验法则与相关概念之异同,明确经验法则的内涵,对经验法则更加深刻的认识和 全面了解。 正文第二部分,经验法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功能。主要研究经验法则在民事诉讼中所 具有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认识功能和拘束功能。经验法则既是法官认定案 件事实的前提和依据,同时也对法官心证的形成构成合理约束。 正文第三部分,经验法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主要研究经验法则的适用主体和适 用方式。在民事诉讼中,从司法裁判的角度来看,法官是经验法则适用的唯一主体,在 2 英美法系国家还包括陪审团,我国还包括人民陪审员。诉讼中的当事人和司法鉴定的专 家, 虽然他们对经验法则的适用没有直接的决定权, 但是他们间接参与经验法则的适用, 对法官正确适用经验法则起着重要的保障和限制作用。 经验法则的适用方法主要有法官 依职权自主决定适用和当事人提请法官适用两种方式。 正文第四部分,经验法则的固有局限性及克服。主要研究经验法则在民事诉讼中适 用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为盖然性、主观性及适用的条件性等方面。同 时也分析了两大法系在如何克服经验法则适用局限性上所采取的对策措施, 大陆法系一 般从程序上来规制经验法则的适用,英美法系一般在证据立法上来规制经验法则的适 用。 正文第五部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经验法则适用制度的探讨。主要研究我国有关 经验法则适用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司法实践出现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对经验法则的适用缺 乏合理的规制和促进,出现对经验法则不敢适用、滥用或误用等情形。同时提出自己对 完善我国经验法则适用制度的建议,从立法规范、程序制约及相关制度的完善等几个方 面来完善。 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认为经验法则是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辅助 手段,它与证据规则、逻辑法则、法官的良心、理性等一起构成法官裁判案件的依据。 经验法则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对其适用必须进行合 理的约束。 关键词:经验法则;民事诉讼;自由心证 1 abstract the experience rule is general knowledge or rules about the nature and status of things and normal links between things, which i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daily life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abstract. it is, in addition to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 unwritten rule of finding the facts of the case, evaluating the value of the evidence and being applicable law right in the proceedings. the experience rule is playing an enormous role and function in civil proceedings.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asis and premise of fre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of judge, but also a reasonable constraint. however, the experience rule has its own limitations including probability, subjectivity,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al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ience rule must be a reasonable regulation. in china, little article is devoted to theoretical studies of the experience rule. owing to legislative careless, in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ience rule, there are some cases of not use, or even misuse and abuse. it will b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judges correctly applying the experience rule in the civil judicial practice that how to define the meaning of the experience rule and grasp the nature of i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carding an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erience rule, to further well-defined the fuzzy opinion, to distinguish and demonstrate differences of opinion, and to put forward my proposal how to regulate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ience rule.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the body has five parts. introduction: this part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researching on the experience rul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urpose of study and methodology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part of body: study the concept, property,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erience rule, and compare i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clarify the meaning of it. the second part of body: study functions of the experience rule in civil proceedings. its function has two main aspects: knowing function and binding function. it is not only the basis and prerequisite for judge finding the facts of the case, but also a reasonable constraint for 2 fre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of judge. the third part of body: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ience rule. in civil proceed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judge is the only main body applying the experience rule. but at common law countries the main body also includes the jury, and our country also includes peoples jurors. litigants and forensic experts in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ience rul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protection and restriction when judge apply the experience rule.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the experience rule have two ways: judges decide to apply in accordance with judicial power and litigants draw the attention of the judges to apply. the fourth part of body: study limitations of the experience rule in civil proceedings and how to overcome. its limitations include probability, subjectivity,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al and so on. analyze two legals measures taken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ience rule. civil law countries generally regulate by design of procedure, and common law countries generally regulate by legislative of evidence. the fifth part of body: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ience rule of civil procedure in our country. study status of legislation and problems of judicial practice about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ience rule in our country. owing to legislative careless, in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ience rule, there are some cases of not use, or even misuse and abuse.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my proposal how to regulate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ience rule, including by legislative regulation, process constraint and system-related perfect. conclusion: the experience rule is a complementary means of judges finding the facts of the case. the experience rule, together with rules of evidence, logic rules, and the judges conscience and rational, constitutes the basis of judging case. in civil proceedings, the experience rule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because of its own limitations, its application must be a reasonable bound. key words: the experience rule; civil procedure; fre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1 目 录 引引 言言1 一、一、经验法则概述经验法则概述3 (一)经验法则的含义3 (二)经验法则的分类7 (三)经验法则的特征8 (四) 经验法则与相关制度的区别和联系10 二二、 经验法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功能经验法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功能13 (一) 经验法则的认识功能13 (二) 经验法则的拘束功能16 三三、 经验法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经验法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17 (一) 经验法则的适用主体17 (二) 经验法则的适用方式19 四四、 经验法则的固有局限性及克服经验法则的固有局限性及克服20 (一) 经验法则的固有局限性20 (二) 经验法则固有局限性之克服22 五五、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经验法则适用制度的探讨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经验法则适用制度的探讨23 (一) 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经验法则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23 (二)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经验法则适用制度的对策及建议25 结结 语语 29 致致 谢谢 3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32 经验法则研究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1 引 言 2007 年的“彭宇案”引起了全国大多数媒体的关注及普通民众的强烈反应。之所以 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本案的一审判决是在双方当事人都没有确切证据 证明各自主张的情形下,法官利用“人之常理”等日常生活经验来推定被告与原告相撞 的事实存在, 进而判决被告彭宇败诉, 并在判决书中公布了法官的内心确信和判决理由。 但由于法官所适用的“人之常理”等日常生活经验与普通民众心中所追崇以及国家政策 所倡导的“见义勇为” 、 “助人为乐”等精神有很大冲突,致使大部分媒体和民众感到判 决不公,因此对一审判决的批评声音非常强烈。 对“彭宇案”的激烈争论,其实涉及到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上的一个小概念,即经验 法则。经验法则是与自由心证制度相伴而衍生出的一个法律术语,但并非只是在近现代 才有适用经验法则判断案件事实的情形, 其实在古代也有适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案件事 实的案例。 在民事诉讼中, 对案件的裁决的前提是认识案件事实, 在有直接证据的情形, 法官可以容易的判断案件事实的真相。但在很多情形,直接证据难以获得,案件要么只 有间接证据, 要么甚至无证据可查, 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官判断案件的真相是非常困难的, 而法官又不能拒绝裁判, 此时法官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是通过证明责任的分配进行裁决; 二是适用经验法则进行裁决(前提是必须有经验法则的存在) 。可见,适用经验法则可 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很多案件中,查明案件事实所需的证据由于客观原因无法获 取,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证明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法官该如何认定案件事实呢?此 时如有能适用经验法则,排除当事人举证及法院调查证据的困难,就可避免诉讼陷入证 明困境。 “彭宇案”中法官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其所采用的处置办法就是适用经验 法则。经验法则并非仅仅适用于认定案件事实,其对证据价值的评价及法律的正确适用 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关于经验法则的适用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方面,普通民众对经验法则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更谈不上知道如何运用经验法则来 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另一方面,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对经验法则的适用缺乏统一的尺 度,有时在适用过程中容易被歪曲和滥用,有时在该适用经验法则时又不敢适用,影响 司法公正的实现。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民事诉讼中适用经验法则的相关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制度的不完善。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法中,没有有关经验法则的明确规定。只是以 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下面简称证据规定 )中首次对经验法则进行简 单的规定。 证据规定第九条: “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三)根据法 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 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 证据规定第六十四条: “审判人员应当依据法定程序,全面、 客观地审核证据, 依据法律的规定, 遵循法官职业道德, 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 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但是,这 样的规定还是显得简单粗陋,对于在诉讼中如何适用经验法则、如何限制法官的主观擅 断、如何保障经验法则能够得到正确适用等方面没有相关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控 制和把握。 因此, 对经验法则进行研究, 不仅有助于经验法则理论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而且对我国民事诉讼经验法则适用制度的完善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 价值。 大陆法系对经验法则进行理论研究要多一些, 我国学术界对经验法则的认识也主要 来源于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的有关论述。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专门论述经验法则的文 章相对较少,就国内而言,主要有毕玉谦的试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 ,刘春梅的 浅论经验法则在事实认定中的作用及局限性之克服 ,王学棉的经验法则与证明责 任等;我国台湾地区有曾华松的经验法则在经界诉讼上之运用 ,曹鸿阑的违背 经验法则之研究以事实认定为中心等;日本有岩松三郎的经验则论 ,兼子一 的经验则与自由心证 ,宫崎澄夫的经验则 。而大部分的论述主要是在探讨其它问 题时对经验法则有所涉及,比如罗森贝克的证明责任论 ,兼子一、竹下守夫的民 事诉讼法 ,中村英郎的新日本民事诉讼法 ,普维庭的现代证明责任问题等。这 些论述主要涉及了经验法则的定义、分类、性质、运用等方面,但在理解上也存在着一 定的分歧和模糊,缺乏统一明确的认识,从论述的深度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上来说有所 欠缺。因此,有必要对经验法则理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对经验法则有更深刻的统一 认识和全面理解,并以此来指导司法实践的改进和完善。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对经验法则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更深刻的认识, 对有关经验法则 比较模糊的观点进一步明确界定,对有关经验法则存在分歧的观点进行分辨和论证,并 对如何规制和促进经验法则的适用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议。 研究范围限定于民事诉讼中的 经验法则,主要涉及到经验法则的内涵、性质、特征、分类、适用、功能、局限性及克 经验法则研究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3 服等方面。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有关经验法则研究的相 关文献,对其有效性进行借鉴,并对其尚未涉猎的范围和尚未开发的角度与深度进行适 当拓展和深入,在其基础之上,对仍然模糊或争议的观点进行明确界定。二是比较研究 方法:通过对经验法则与相关概念及制度的比较,明确经验法则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对 不同法系国家或地区经验法则适用机制之间的异同比较, 可以有效借鉴来完善我国经验 法则适用的相关制度。 一、经验法则概述 (一)经验法则的含义 1.经验法则的概念 要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必须明确其概念的含义。经验法则这一法学术语主要 来源于大陆法系,对经验法则研究得比较多的的也主要是在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日 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民诉理论上,对经验法则概念的界定,学者们也有各自不同的 表述。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司法解释中,都是以其它相类 似的词语来代替经验法则的含义,比如生活经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等。 1综合考察、分 析各种对经验法则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观点: 第一类观点把经验法则限定过窄, 认为经验法则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或因果关系。在日本,有学者把经验法则定义为: “作为判断事实的前提的经验归纳为 事物的特性和因果关系的知识和法则称之为经验法则。 ” 2在台湾,也有学者持类似的观 点, 认为经验法则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性质状态。 3我国大陆有学者甚至认为, 经验法则反映的是事物之间内在必然联系的法则。 4以上这类观点对经验法则的界定显然 过于狭窄,因为它认为经验法则只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或因果关系,这种必然 1 李国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年版, 第 417 页。 2 日兼子一、竹下守夫: 民事诉讼法 ,白绿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年版,第 102 页。 3 台陈宗荣、林庆苗: 民事诉讼法 ,台湾:三民书局,1996 年版,第 487 页。 4 刘善春、毕玉谦、郑旭: 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第 613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联系或因果关系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但是,诉讼中的经验法则是人 们对日常生活经验归纳的结果,由于归纳的对象是有限的,致使经验法则具有或然性的 特点,并非一定只反映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因果关系或必然 联系,它只是事物与现象之间联系的一个极小的部分,经验法则反映的主要是事物之间 的常态联系,而因果关系或必然联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第二类观点对经验法则的界定过于宽泛, 这类观点把所有的日常生活经验都纳入经 验法则的范畴。比如有学者认为,经验法则不仅包括一般生活常识,而且还包括职业技 术法则和科学专业法则等。 5还有学者认为: “经验法则又称之为经验规则、经验定则, 通常认为,经验法则是指日常生活常识、生活经验或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学定理。 ” 6这类观点把经验法则规定的过于宽泛, 并不是所有的日常生活经验都可以纳入经验法则 的范畴。经验法则作为判断和认定案件事实的大前提,必须具有较高程度的盖然性,同 时还必须具有一定合理性基础, 并非所有的一般日常生活经验都可以纳入经验法则的范 畴。另外,笔者也认为,把一些科学原理及定理纳入经验法则也是不恰当的,这些科学 原理及定理是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和实践证明了的,具有高度的正确性和不容置疑性, 应该纳入司法认知的范畴更恰当。 第三类观点对经验法则的限定比较适中。比如有学者认为“经验法则是人们在长期 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实验中通过对客观外界普遍现象与通常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在观 念上它属于不证自明的公认范畴。 司法审判上的经验法则是社会日常经验法则的一个必 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法官常常根据自身的学识、亲身生活体验或被公 众所普遍认知与接受的那些公理经验作为法律逻辑的一种推理定式。 ” 7还有学者认为, 经验法则是有关事物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常态联系的一般性知识或法则。 8这类观点对经验 法则的界定是比较适当的,并非任何日常生活经验都可以上升为经验法则。诚然,社会 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比比皆是, 然而诉讼中所适用的经验法则只是社会日常生活经验的一 个特殊的组成部分。经验法则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依据经验归纳所获得的知识和法则, 它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经验法则所指的经验并非由法律条文加以具体规定,而是一般 常人所认同的基本的、常识性的、具有普遍性的生活经验,该生活经验是在日常生活中 5 日三个月章: 日本民事诉讼法 ,江一帆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 年版,第 422 页。 6 叶自强: 民事证据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85 页。 7 毕玉谦:“举证责任分配体系之构建” , 法学研究 ,1999 年第 2 期,第 27 页。 8 刘春梅:“浅论经验法则在事实认定中的作用及局限性之克服” , 现代法学 ,2003 年 6 月第 25 卷第 3 期,第 139 页。 经验法则研究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5 反复发生的一种常态现象,具有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典型特征,从而为社会 中普遍常人所普遍体察与感受。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 理论上对经验法则并无统一的定义。 但综合上述不同定义, 笔者认为,经验法则具有以下基本含义:第一,经验法则是一种知识性认识;第二,经 验法则是通过归纳方法获得的经验性知识;第三,经验法则是关于事物属性、状态及相 互间联系的认识。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实验中,对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 系以及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的观察, 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或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呈现某 种规律性,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归纳,便形成了经验。根据此经验,人们可以从一事物的 存在或状态,推知另一事物的存在或状态,或者从一事物的现状推知该事物的过去和未 来。作为诉讼中事实认定的法官,也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的,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 借助于各种信息资料,也可以获得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共同经验法则,并运 用于司法审判之中,以探知案件事实的真相。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经验法则,是指依据 日常生活的经验抽象归纳后形成的关于事物性质、 状态以及事物之间常态联系的一般知 识和法则,它是法官在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评价证据价值、适用法律的除法规之外的 不成文法准则。 2.经验法则的属性 经验法则具有怎样的属性?在理论上,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方面,经验法则是属于事实问题的范畴?还是属于法律问题的范畴?另一 方面, 经验法则是属于待证事实?还是毋庸举证的事实?我们只有对经验法则的属性进 行剖析,才能对经验法则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1)是事实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经验法则的主要作用是进行事实判断,即法官运用经验法则去发现 案件真实的过程,经验法则属于事实问题的范畴应该没有疑义。但是,经验法则并不仅 仅局限于法官的事实判断,有时也涉及到法律的适用问题,如行为人是否具有法律规定 的过错、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精神是否正常等都与法律概念、法律要件密切相关,而不 是纯粹的事实。在日本,经验法则的认定,或被作为事实问题而归为事实审的专权,或 被作为与法令违反相同的法律问题而归为第三审的审查对象。 “理论和判例都将经验法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则视同法规,认为可以成为上诉第三审的理由。 ” 9因此,笔者认为,经验法则兼具有事 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双重属性,经验法则的适用可以作为法律问题在上诉审中予以审 查。仅把经验法则归为事实问题的范畴的观点,是由于没有注意到经验法则本身具有类 似于法规的功能,即在判断和认定案件事实的推理过程中,经验法则与法规一样,都是 处于大前提的位置,与法规具有相同的功能。 (2)是待证事实还是毋庸举证 日本民事诉讼法学学者兼子一先生认为,经验法则的取舍是事实审法官的专门职 责,但是,如果法官不知道某一经验法则时,它就成为诉讼中需要证明的对象。如鉴定 就是为了征求专家关于属于专门学识经验的经验法则及其适用方面的意见而进行的调 查证据。 10日本中村英郎先生也认为,裁判上必须的经验法则与法规一样,一般由法院 承担调查义务,但有时依照辩论主义原则也由当事人主张该法则,并且进行证明。 11可 见,他也不认为经验法则都属于不证自明的范畴。我国台湾有学者认为,经验法则中, 属于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当然知晓的经验知识, 其客观存在有较充分的保障, 无须争执, 因而不是证明对象。但一般人所不能知晓的高度专门性的知识经验,则必须予以严格证 明,这种经验法则应当是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12在我国大陆,经验法则分为一般经验法 则与特别经验法则已成为通说,多数学者认为,一般经验法则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 普遍感知、熟悉的一般知识和法则,比如水往低处流、火车比汽车跑得快等一般生活经 验,由于这类生活经验已经经过长期的反复验证,并为人们所熟知,因此在诉讼中不需 要证明。但同时有学者认为,特别经验法则与一般经验法则不同,它是需要借助于特殊 的知识或经验才能认识和获得,并且特别经验法则主要存在于特别的领域或行业,并非 为普通常人(包括法官)所能感知和熟悉,因此在适用时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例如可 以交付专家鉴定。 13 从以上可看出,适用一般经验法则无须证明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很多学者均认为 适用依专门知识或经验而形成的特别经验法则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程序, 如交付专家进 行鉴定。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特别经验法则与需要专业知识才 9 日三个月章: 日本民事诉讼法 ,江一帆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 年版,第 423 页。 10 日兼子一、竹下守夫: 民事诉讼法 ,白绿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年版,第 101-102 页。 11 日中村英郎: 新民事诉讼法讲义 ,陈刚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第 201 页。 12 台陈宗荣、林庆苗: 民事诉讼法 ,台湾:三民书局,1996 年版,第 487 页。 13 刘善春、毕玉谦、郑旭: 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第 614-615 页。 经验法则研究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7 能认定和判断的特别事实混同起来。特别经验法则本身不是案件事实,而鉴定证明的对 象是涉及案件的专门性问题,是特定的案件事实,比如书信上的笔迹鉴定,鉴定的证明 对象只能是“该笔迹由谁所写”这一特定事实,而特别经验法则不是这一特定事实,两 者是明显不同的概念。因此,笔者认为,特别经验法则和一般经验法则一样,本身不是 案件事实,都是判断案件事实的三段论推理过程中所依据的大前提,根本不存在需要由 专家鉴定的问题,无须适用严格的证明程序,事实上也无法证明,因为经验法则本身是 有限归纳的结果, 用有限的生活经历去证明无限的社会生活, 在实践中难以实现。 而且, 由于特别经验法则是由特殊的知识或经验所形成的法则, 并且经过严格的科学证明或实 验验证,在相应的学术领域得到专家们的公认,与一般经验法则相比更加具有高度的可 靠性和必然性,事实上也没有对其再行举证证明的必要。 (二)经验法则的分类 经验法则是人们对实践中的日常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知识和法则, 由于实践的 多样性和认识的无限性,经验法则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经验法则进行分 类研究,根据不同的标准具有不同的分类。 1.两分法 以是否需要专门知识或经验获得来分类, 经验法则可分为一般经验法则和特别经验 法则,这是最常见的分类,已成为通说。一般经验法则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普遍感 知、熟悉的一般知识和法则,比如水往低处流、火车比汽车跑得快等,并为普通一般人 所熟知和认同; 而特别经验法则是需要借助于特殊的知识或经验才能认识和体察的专门 经验和知识,常常存在于特别的领域或行业,普通常人(包括法官)不易感知或认识。 因此,我国有学者认为,诉讼中所适用的经验法则只包括一般经验法则,不包含特别经 验法则。 14该学者之所以有这种观点,在于该学者错认为特别经验法则需要严格的证明 程序,前文已有所论及,这里不再赘述。因此,笔者认为,不应该把具有高度专门性的 特别经验法则排除在审判中的经验法则的范畴之外, 特别经验法则同样属于司法经验法 则的范畴。 14 毕玉谦: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 , 中国法学 ,2000 年第 6 期,第 112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2.四分法 典型的四分法为德国学者汉斯普维庭所创,根据经验法则的盖然性程度,他把经 验法则分为生活规律、经验基本原则、简单的经验规则和纯粹的偏见四种。第一,生活 规律,其表达形式为“如果总是” ,该生活规律不可能有例外的情形,达到近乎必 然的程度;第二,经验基本原则,其表达形式为“如果则大多数情况下是” ,经验 基本原则虽然可能存在例外的情形出现,但它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程度的盖然性;第三, 简单的经验规则,其表达形式为“如果则有时是” ,它的盖然性程度较低,不能独 立地成为法官形成完全心证的依据,只是对法官的心证形成起到一种辅助作用,法官必 须还要综合考量其它证据来形成内心确信; 第四, 纯粹的偏见, 其表达形式为 “如果 则关系不成立” ,该规则不具备盖然性,在法官形成心证的过程中无任何价值。 15笔者认 为,在汉斯普维庭对经验法则的上述分类中,只有前三种才有可能成为司法审判中认 定事实的经验法则,即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大前提,最后一种不属于经验法则的范畴, 在诉讼中的不能适用。 3.其它分类法 除了前面两分法和四分法外,对经验法则的分类有一些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比如三分法,有学者把经验法则分为盖然性程度极高、盖然性程度较高和盖然性程度平 平等三种,这是根据经验法则的盖然性程度来分类。 16也有学者把经验法则分为科学公 理、普通常识和个别结论等,科学公理是指通过长期科学研究和实验得出的结论,普通 常识是指日常生活中众所周知的普遍事实;个别结论指的是人们的个别特殊性经验。 17 笔者比较赞同两分法的分类方法,即把经验法则分为一般经验法则和特别经验法 则,由于该分类已成通说,便于认识和研究。但其它不同的观点和分类方法,对进一步 深入研究经验法则也具有很大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三)经验法则的特征 15 德汉斯普维庭: 现代证明责任问题 ,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第 155161 页。 16 曹鸿阑: “违背经验法则之研究以事实认定为中心” , 民事诉讼法之研讨(四) ,台湾:三民书局,1993 年 版,第 116 页。 17 崔敏著: 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 243 页。 经验法则研究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9 1.经验法则数量上的无限性和范围上的广泛性 经验法则在数量上的具有无限性,这是源于社会生活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经验 法则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归纳总结, 由于人类社会生活不仅变化多端, 而且是无限发展, 因此经验法则在数量上也是无限发展的过程。有学者这样认为,经验法则是一种知识或 法则,它来自于人类知识的总体,经验法则作为认知其它具体事实的前提时,总可以从 人类总体知识中找到有关的知识来探求具体的未知,而对未知的探求又变化无穷,因而 需要的有关知识即经验法则在数量上是无限的。 18同时,经验法则在范围上也具有广泛 性,经验法则涉及多种不同的领域、行业,从专业知识到一般生活经验,从盖然性较高 的科学原理到盖然性稍低的生活常理,基本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范围极其广 泛。法定证据制度被自由心证制度取代的原因之一,正是经验法则数量上的无限性和范 围上的广泛性,证据法规无法穷尽无限的经验法则。 2.经验法则的客观性 经验法则的客观性是指经验法则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积累的产物,其内容具 有客观性,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经验法则的形成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以客观事物为对 象,这就决定了经验法则所反映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而非凭空臆想的产物。比如“下雨 地面会湿”这一经验认识,是人们通过无数次对下雨地面会被淋湿这一客观现象的反复 感知和观察,其归纳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该经验的内容也具有客观性,并且普通 常人也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可靠性, 所以有学者认为, 经验法则可以随时还原为具体情形, 让普通常人也能感同身受。 19 3.经验法则的抽象性 尽管经验法则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但它的表现形式却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是因为 经验法则是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反复归纳而获得的知识和法则,其表现形式已经脱 离了原来的每一具体客观事物,而是以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不针对具体的某件事物, 从而使其具有类似法规般抽象的特点。比如“水往低处流”这一经验认识,并非具体指 某地方的水才往低处流,而是人们通过对无数水往低处流现象的归纳总结,该经验体现 18 王亚新: 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年版,第 321-322 页。 19 刘善春、毕玉谦、郑旭: 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第 614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了所有水的共性,已经上升到普遍性的知识。正因为如此,经验法则才具有类似法规般 抽象性特点,经验法则才能在诉讼中进行自由裁量的依据,成为三段论推理过程中的大 前提。 4.经验法则的盖然性 经验法则是人们经过多次反复归纳而得出的结论, 要保证通过归纳方法得出的结论 完全正确无误,其前提是必须把所有的相关事物都作为归纳总结的对象,即不仅要包含 过去和现在的具体事物, 而且也要包含未来的事物, 但这一点在现实中是根本做不到的。 归纳方法只能以有限的事物作为参考对象,归纳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因此,经 归纳而得出的经验法则本身不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而是具有相当程度的盖然性,只是其 盖然性程度各有不同而已。当然,诉讼中所适用的经验法则并不一定要求达到近乎必然 的程度,只是为了保证尽量接近案件真实,才要求诉讼中所适用的经验法则须有较高的 盖然性,而盖然性程度较低经验法则必须综合其它证据共同考量,至于一些个别主观的 经验,由于属于个人经验,不应纳入经验法则范畴,在诉讼中不应适用。 5.经验法则的规则性 经验法则的规则性主要表现在法官判断及认定案件事实时,不得违背经验法则。 这一点与法律的规则性相类似,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以条文形式表现,而经验法 则的这种规则性不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存在, 而是以经验法则本身所蕴含的内容来约束 法官的内心确信,从而使之成为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前提和依据。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字创意行业数字文化创意发展与IP价值运营研究报告
- 2025年影视行业内容创作与IP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医疗服务创新研究报告
- 2025年人工智能医疗行业智能影像诊断与远程手术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物流行业智慧仓储与智能运输研究报告
- 2025年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课程内容研究报告
- 2025年化工能源行业绿色能源技术应用与碳排放减少研究报告
- 2025年饮食文化行业传统美食与现代饮食研究报告
- 2025年合肥滨湖产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黑龙江大庆市让胡路区黑龙江人才周区属医院人才引进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学小名士”知识线上竞答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5年河北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1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脏腑手法调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宁波法院面向全市基层法院公开遴选员额法官5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酒店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人工智能市场渠道拓展策略方案
- 气血两虚日常护理常规
- Unit 6 A Day in the Life 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教案-2025-2026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GJB827B--2020军事设施建设费用定额
- GB/T 20716.1-2025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7芯)第1部分:24 V标称电压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行走系的连接
- 2025年第十七届广东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