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侦查监督是侦查法治理念下的一个必涉论题,在现代法治国家,一方面为了惩 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侦查机关需要充分有效地行使侦查权;另一个方面为了保 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又要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制约。权力制 衡原理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孟德斯鸠有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 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侦查权作为国 家权力的一种,同样遵循着权力行使的客观规律。对侦查权进行监督和制约是现代 司法民主监督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司法人权保障功能的重要条件。在我国理 论和实务界,对于侦查监督宏观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于侦查 监督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却鲜有涉及,价值取向问题或被一笔带过,或深藏于改革 建言之中,更谈不上系统理论之形成与自恰。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 要的实质性阶段,但是在目前程序的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正当程序和人 格尊严的观念尚未在司法实践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 保障和尊重远远落后于一个现代法治文明国家应达到的水平。这些都与我国侦查监 督体制的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呼吁和强调侦查监督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还 应当注意到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重要论题即侦查监督改革的价值取向。任何一种制度 的建立都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向导和指引的,在价值取向不发生更改的前提下单纯 地调整和构建某一项制度,是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改革所追求的初衷的。因此,本文 选择对侦查监督改革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厘清侦查监督改革的走向, 同时也为设立具体的程序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侦查监督改革的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即改变以往将重心偏向于控制犯罪而忽 视保障人权的做法,使之向保障人权的方向倾斜。不仅要在意识上树立起保障人权 的新型监督观,也要在各项制度上落实人权保障的思想,最后使犯罪控制与人权保 障两种价值取向在平衡中不断向前发展,最终使我国的侦查监督制度改革取得突破 性进展和实效。 关键词:犯罪控制;人权保障;侦查监督;权力制衡 ii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supervision is the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concept of investigation laws. in the modern country ruled by law, on the one hand , the investigation agencies need to exert right of investigation fully and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punish crimes and safeguard social ord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right of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restricted and constrained necessarily in order to protect human rights and actualize justice.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of power is an invariable rule. montesquieu ever said:” all the people who have the power are prone to abuse of the power. this is changeless experience. the people of power usually use the power until encountering the limits.” as one of the state powers, the investigation power also follows the object rule of power exertion. to supervise and constrain investigation power is not only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democracy supervision in modern judicial background, but also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modern judicial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the field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macroscopic study for the investigation supervision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 however, the research for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investigation supervision reformation is seldom involved. the problem of value orientation is simply discussed or in the suggestion of reformation deeply, which cannot men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systems. the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is an important substantive stage in the criminal proceedings, bu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current procedures. it has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inas imperfect system of investigation supervision. due procedure and the concept of human dignity hasnt arisen enough attention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extent of protecting and respecting criminal suspects and defendants is far behind the level that a modern judicial civilized country should reach. at the same time of appealing and emphasizing the reformation of investigation supervision system,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other relative subject that is the value of orientation for investigation supervision reformation. any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 should be guarded by a certain value, and simply adjusting and establishing one system on the premise of unchanging value orientation cannot achieve the intention of reformation fundamentally. therefore, we choose to research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investigation supervision reformation, which is not only helpful to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reforming investigation supervision, but also provide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specific procedures.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ii to re-positi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investigation supervision reformation should change the past that focused on criminal control but neglected the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nd should incline to the aspect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we should not only establish a new concept of supervision for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but also implement the idea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on every system. at last, to make the two value orientations develop in balance and lead our reformation of investigation supervision to a breakthrough and effectiveness finally. key words: criminal control;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vestigation supervision; check and balance of power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 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 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引 言 我国的侦查监督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宏观上具体 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更重要的是缺乏正确的价值理念的指引。顺应现代司法改革的 趋势就必须对侦查监督改革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并加以重新定位。本文将采用价值 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两种价值取向下的侦查监督,从两种 不同的价值取向“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概念、背景入手,分别阐述了在这 两种价值观的指导下不同国家侦查监督的概况和特点;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现行侦 查监督制度的现状及价值取向,首先分析了我国侦查监督的立法现状及实务中存在 的问题,从而对我国的侦查监督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其次论述了我国现行侦查监 督以犯罪控制作为价值取向的理由,继而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犯罪控制引领下的现行 侦查监督的具体表现;第三部分从应然角度论述了我国侦查监督价值取向的重新定 位,首先提出了侦查监督应当向人权保障价值观倾斜,并且还要在倾斜的同时保持 两种价值观的平衡,其次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现途径和方式,期望使我国的 侦查监督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现行法律没有对侦查监督下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定义,因而导致学术界众说 纷纭,主流观点认为侦查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 性所进行的专门监督。这种观点是狭义上理解的侦查监督,实际上侦查监督的主体 定位不应当仅仅是检察机关,还包括其他专门机关、社会以及犯罪嫌疑人。本文所 涉及的侦查监督是广义上的概念,是指其他力量对具有侦查权的机关和人员的侦查 行为进行的监控和督促,包括检察机关、法院、社会对侦查机关侦查活动的专门监 督以及犯罪嫌疑人行使合法权利从而进行的间接监督。其中,检察机关与法院的监 督当然是重中之重,但也不能忽视其他一些社会力量对侦查行为的有效监督。侦查 监督的对象也不是局限于公安机关,还包括依法享有侦查权的其他国家专门机关, 包括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侦查部门等。人民检察院依 法行使其法律监督权,通过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对侦查活动进行事后监督,同时还 能够及时介入侦查机关对重大、疑难案件的侦查活动并加以引导;法院对于涉及犯 罪嫌疑人或相关公民权利的侦查行为通过司法审查来实现监督;而犯罪嫌疑人对侦 查活动的监督实质上是以权利制约权力,从而起到监督的效果。 2 第 1 章 两种不同价值取向下的侦查监督 1.1 刑事诉讼中两种主流价值观探析 在哲学上,价值是指主体对于某一事物好坏的一种主观性评价。价值以不同的 表现形式存在于各个领域,法律价值作为其中的一种,在根本上是一种为一定社会 所认定的在立法和司法中应满足和实现的特定利益。 154 众所周知,任何法律制度的 设计和构建都要以一定的法律价值为基础和根本出发点,刑事诉讼制度也不例外。 从现代刑事诉讼的实践来看,自由与安全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尊崇的两种重要 的法律价值。但是这两种价值往往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个国家究竟应如何对待自 由和安全,在设计国家制度工具时应如何权衡和选择,通常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它决定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和民众意识。从刑事诉讼角度看,自由与 安全即指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即在两者之间的价值选择或倾 向。一方面,社会希望刑事犯罪的减少,另一方面,又希望维护个体的最大程度的 自由,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为保护民众而制定的法律规则必然会被犯罪分子滥 用,因此,人们必须在有效减少犯罪和广泛保护个人之间作出选择,也就是在犯罪 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作出选择。 1.1.1 犯罪控制观 犯罪控制观认为,在安全和自由两种价值中,控制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与安宁 是刑事司法最根本的价值,对自由的维护不应妨碍打击犯罪并主要通过对犯罪的惩 罚实现。160 犯罪控制观要求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都必须贯彻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其一, 自由裁量原则。该原则的要义在于国家司法机关为了有效的打击犯罪,查明案件事 实真相,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意愿,在一定条件下,自行斟酌其诉讼行为的范围 和方式,其他机关无权干涉。根据自由裁量原则的规定,刑事程序立法上要赋予司 法机关尤其是侦查机关较大的权力范围,并且尽可能少得限制和约束其行使权力的 行为。其二,配合原则。该原则要求分担侦查、起诉和审判职能的不同机关,应本 着打击犯罪,维护安全价值的宗旨,在诉讼中协同作战,互相配合,以发挥整体优 势,有效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决不能彼此牵制甚至互相扯皮从而降低工作效率,放 纵犯罪分子。基于这个原则,各司法机关在实践中应当坚持两点,一方面要相信其 他司法机关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其职能范围内的下一步行动,另一方面要支持 其他机关的工作,针对其他机关的需要及时予以协助,以保证整个诉讼行为的顺利 3 完成。其三,权利有限原则。所谓权利有限是指涉讼公民主要是指被告人在诉讼中 的权利受到相当的限制,司法机关在被告人很有可能有罪的信念下展开工作,被告 人往往被剥夺了一般公民所能享有的许多权利,以防止其利用赋予的权利抵御司法 追究,逃避法律惩罚。具体表现为被告人在审前阶段通常没有沉默权、律师协助权 和保释权。其四,效率原则,即以尽可能少的司法资源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刑罚效 益。在追究和惩罚犯罪上不具有高效率的刑事诉讼,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的自由, 都是有害无益的。诉讼程序必须保证高效率的检举和有罪判决,必须是迅速和终局 性的。 2因此,司法机关在实践中都十分注重和强调速度和定罪的完结性,这对于控 制犯罪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1.1.2 人权保障观 人权保障观在肯定应当控制犯罪的同时,珍视个人的合法权利,认为个人具有 政府无权干预的某些基本权利,国家在进行司法活动时必须慎重,刑事诉讼对惩罚 犯罪与保护无辜应同等重视。 160人权保障观是在充分尊重个人权利的基础上追究和 惩罚犯罪的,视自由价值高于安全价值。 与犯罪控制观一样,人权保障观也应当遵循一定的立法和司法原则。其一,保 护原则。这是人权保障观的首要原则,它表明涉讼公民主要是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 程中享有一系列的权利,国家机关应当尊重和保护这些权利,而不得非法侵犯和限 制。例如,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在法院最终确定被告人有罪之前视其为无罪者,为 了配合这一原则的实现,给予被告人与一般公民相同的待遇,并尽量赋予其能够自 我保护的基本的诉讼权利,如沉默权,保释权等等。其二,权力有限原则。赋予了 涉讼公民较多的权利,相对应的就必然要限制国家权力的行使范围,否则强大的国 家权力很容易侵犯个人权利领域,造成个人应有自由的丧失。根据权力有限原则的 要求,很多诉讼手段,如刑讯逼供和其他不正当取证方法的采用都受到严格禁止, 而其他一些可能触及私人权利的司法手段如电子监听、诱惑侦查等则必须在满足一 定严格的条件下才能有限使用。 其三, 制约原则。 这一原则来源于权力制衡原理, “一 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 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 以权力约束权力” 。3这个原则要求司法机关彼此之间应建立和保持监督关系,随时 注意纠正其他机关工作中的错误。为此,此机关可以对彼机关的重大活动是否施行 行使否决权。其四,公正原则。该原则有三个基本要求,即裁判中立、控辩平等和 权利充分。裁判中立要求法官对当事人双方一视同仁,在心理和行为上不偏向任何 一方;控辩平等是指在诉讼中,控辩双方的地位完全平等,拥有相同或相对应的诉 讼权利,不允许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权利充分是指双方当事人都有充分机会陈 4 述己见和进行反驳,法官不得任意制止。 1.1.3 两种诉讼价值观的背景探寻 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可能会奉行不同的价值观,这不是自然形成 的,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原因,因此,对两大诉讼价值观的背景探寻极为必要。从 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得知,犯罪控制观强调的是在不妨碍打击犯罪的前提下,保护公 民的个人权利,实质上是视安全高于自由;而人权保障观是在充分重视个人权利的 基础上,追究、惩罚犯罪,实质上是视自由高于安全。可见两种不同的诉讼价值观 都建立在安全与自由两大法律价值的基础上,只不过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安 全与自由的顺序安排有差异而已。对自由与安全的价值取向在根本上取决于一定的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国民心态。从诉讼发展史角度考察,近代化以前 的国家实际上都奉行两种迥然不同但又都比较绝对的诉讼价值观。一种是古典的自 由至上的价值观,盛行于古代奴隶社会的一些国家;另一种是为封建制国家所认同 的安全至上的价值观。在古代奴隶社会,国家在刑事诉讼中追求安全,但更注重自 由。由此,普遍推行弹劾式诉讼模式,一方面主张国家介入以解决各种冲突,维护 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强调个人自由(统治阶级的自由) ,国家在诉讼中相当消极, 既无侦查、起诉的权力,也无积极主动开展审判的职责。在封建社会,情况却恰恰 相反,国家的刑事司法极其重视安全而蔑视个人自由,是一种安全价值绝对化、唯 一化的价值判断。在这种价值观的主导下,封建制国家的司法机关拥有无边无沿无 约束的权力,被告人完全沦为诉讼的客体,无任何权利可言。 古代奴隶制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所以奉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取向, 其原因是十分深刻的。在古代奴隶社会,国家机器刚刚建立,国家制度与社会制度 还带有初始性,国家是“弱”意义上的国家,原始社会的民主制度以及相应的自由 观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下来,并影响了刑事诉讼观念。而在封建时期,盛行的 是君主专制和集权,重整体轻个人,重君主轻百姓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按照马 克思的观点,藐视人作为人的权利,乃是封建制度的本质。由此,有安全无自由尤 其是个人自由就在情理之中了,所谓的自由乃是统治阶级的自由,民众的自由都是 对君主和既定社会的挑战与反叛。 与历史上的做法不同,现代国家在刑事诉讼中都是在兼容两种价值的基础上作 重心不一的价值判断的,其中大陆法系国家倾向于安全优先但兼容自由的犯罪控制 价值观,而英美法系国家则崇尚自由优先但也追求安全的人权保障价值观。大陆法 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作出迥然不同的价值判断绝非偶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 先,从政治哲学上看,尽管两大法系国家都实行民主政治,注重保护人权,反对国 家权力的滥用,但仍然在政治哲学的一些重要问题上看法不一,最根本的差别在于 5 对国家作用的评价不同。英美法系国家的大多数思想家和公众有两点共识:一是国 家本身是一种很有可能作恶的事物,国家天然带有腐败、专断的倾向;二是在一个 充分尊重个体自由的社会中,国家活动范围应当是极其有限的。因而,如果扩张国 家权力而不加约束的话,则国家专制化趋势将不可避免。与此相反,大陆法系国家 的不少思想家当然也注意到了国家权力可能滥用及其危害后果,但他们认为国家不 必然带有腐败和专断的倾向,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应得到充分肯定。 165由 此可见,英美社会对国家作用的评价基本上是消极的,而大陆法系社会的评价则相 对要积极得多。由于安全价值的实现在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积极活动,所以,对国 家活动的评价实际上就间接影响了安全与自由在刑事诉讼实践中的先后顺序。其次, 从文化角度看,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陆法系国家比较 注重社会性利益,在一定意义上奉行社会本位主义,公众对稳定、和谐都相当关注, 认为个体安全与社会安全是个体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当个体与社会发生 冲突时,时常主张为社会而限制个体。而英美法系国家更为关注个体的独特性,认 为社会整体利益不同于个体利益,也不能取代个体利益。尊重个体,个体至上是英 美文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由此,英美国家对自由价值颇为推崇,其形成的诉讼价 值观为人权保障观。再次,从历史传统来看,英美法系国家大多数在历史上未曾出 现过非常强有力的专制国家形态,即使是在封建时代的英国,早在 11 世纪,大宪章 就规定关于国家权力的限制措施和个人自由的保护措施。热爱自由而反对以任何理 由予以限制的精神深深根植于英美法系社会之中。相反,在大陆法系国家,君主专 制和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统治长期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政治舞台上扮演角色,稳定与秩 序可以说是这种体制的内在要求。 1.2 犯罪控制观下的侦查监督 1.2.1 犯罪控制观下侦查监督的概况 根据犯罪控制观及其相应的原则塑造的刑事诉讼制度明显呈现出职权主义的特 色。强调追求案件的事实真相,偏重对犯罪的追究,赋予侦查机关较大的侦查权, 制约、监督机制相对较少,但出于对公民人权保护的需要,立法也赋予法官侦查监 督权,法官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督。在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 侦查监督制度的诸多方面体现了犯罪控制观的理念。 在法国,刑事案件的侦查权由司法警察、检察官、预审法官 行使,其他被授予 行使司法警察职权的人员也可以行使侦查权。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 38 条规定, 司法警察警官与司法警察警员受检察长监视,检察长派司法警察警官与警员搜集其 根据法官刑事诉讼法典 ,法国的预审法官是由高级初审法院的法官担任的,这是由最初负责刑事调查的警 察演变而来的审判官,他可以像警察一样对案件进行调查,也可以像法官一样签发令状。 6 认为有利于正确司法的一切情况。434第 41 条规定,共和国检察官领导其所在法院 管辖区内的司法警察警官与司法警察警员的活动。 437 共和国检察官通过行使侦查权 以决定是否将案件移交预审法官,检察官的决定如果与预审法官的不一致,可以对 预审法官的裁决提起上诉。 在德国,刑事侦查程序由检察官主导,检察官负责侦查和起诉犯罪。检察官享 有广泛的侦查权力,可以自行侦查,并为此传唤和讯问嫌疑人、证人和鉴定人。在 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命令进行搜查和扣押,以及对嫌疑人或证人进行人身检查。此 外,还可以指挥属于其“附属官员”的司法警察进行侦查,警察对于检察官的命令 必须服从。5 根据德国基本法第 19 条第 4 款的规定: “其权利受到公共权利侵 犯的任何人,均可以要求法院对侵犯进行审查。 ”为实现这一精神,德国刑事诉讼法 规定,强制性侵犯公民权利的强制性措施,包括没收、搜查、待审羁押、暂时逮捕 以及通讯监听等秘密侦查措施,都必须接受法院的审查,以使公民在国家权力的强 制性措施面前得到司法保护。在紧急情况下,如延误就有危险时,也可以由检察院 和他的辅助官员作出决定,但必须及时向法官补报。 在日本,侦查应该尽可能地以任意侦查方式进行,任意侦查是原则,强制侦查 是例外。日本理论界认为,即便是任意侦查,也要对照必要性、紧急性和适当性这 三个标准来判断这种任意侦查是否允许。强制侦查实行侦查法定主义,即必须符合 法律规定的实施条件,以法律明文规定的方式进行,而且需要经过法官的事前授权, 取得法官的令状。日本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侦查方法包括逮捕、羁押、查封、搜 查、勘验、鉴定处分、询问证人等,搜查和扣押由法官签发命令,无证搜查和扣押 只能在持证逮捕的现场实施,不允许其他例外。6 1.2.2 犯罪控制观下侦查监督的特点分析 第一、侦查机关享有较大的侦查权,并且行使侦查权的自由度较大。在这些国 家,侦查机关不仅有权采取广泛的一般性诉讼手段调查犯罪,还可以采取一系列强 制性的侦查手段,直接控制犯罪嫌疑人和了解与犯罪有关的情况。 第二、侦查机关行使侦查权受到较少的限制。侦查机关有相对较多的自由裁量 权,如一般侦查手段完全由侦查机关自行决定,只有直接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如逮捕、羁押,需要由法官批准;侦查机关对侦查手段的种类、采取的时间、地点 有权选择,较少有限制。 第三、对犯罪嫌疑人的防御性诉讼权利加以限制。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在侦 查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犯罪嫌疑人是被追诉、被侦查的对象。侦查权是属于国家 机关的专门职权,犯罪嫌疑人和其律师都无权行使侦查权。犯罪嫌疑人认为有能够 证明自己无罪或罪轻的证据必须通过请求侦查机关收集,而不能自行收集。除此之 7 外,与犯罪嫌疑人的防御性诉讼权利相对应的诉讼活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由此可见,大陆法系国家的侦查机关在行使侦查权时,监督、制约机制较少, 虽然出于保护公民人权的考虑,也通过立法赋予法官一定的侦查监督权,但这种监 督权的力度远远不足以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各项权利。 1.3 人权保障观下的侦查监督 1.3.1 人权保障观下侦查监督的概况 根据人权保障观及相应原则建立的侦查监督制度较多地体现了当事人主义的特 色。强调侦查机关与被告方是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不承认侦查机关单方面的强制处 分权。在这种模式下,侦查机关实施的侦查手段的灵活性小,制约了侦查机关的侦 查能力,但这种侦查监督机制对公民的权利予以了充分重视,注重程序的正当性, 无疑能更好地实现刑事诉讼的公正价值。 在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犯罪侦查主要由警察负责,警察具有广泛的询问权。 苏格兰的犯罪侦查由地方检察官负责,日常检察工作是在检察官的一般监督下授权 警察完成的,在侦查犯罪方面,警察局长应当服从适当的检察官依法作出的指示。 英国历史上很早就确立了较为完善的侦查程序的司法审查机制,对司法警察的侦查 行为予以监督,法官在侦查监督中起到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1)设立司法令状 制度。一般而言,除了那些法律允许采用“无证逮捕”或“无证搜查”的情况以外, 警察对于任何公民实施的逮捕或者搜查和扣押行为,都必须事先向治安法官提出申 请,只有在治安法官经过审查发布许可逮捕或搜查的令状之后,警察才能实施具体 的逮捕、搜查和扣押行为。 (2)设立人身保护令制度。嫌疑人在被羁押期间,必须 保证其每 24 小时内有 8 小时的休息,警察在对嫌疑人询问一段时间后,必须使其有 一短暂的休息时间,嫌疑人如果认为其羁押不合法,可以向高等法院申请人身保护 令。 (3)设立保释制度,被告人从羁押时起,直到上诉阶段,都有权要求保释,除 极少数法定情形外,法院一般应予保释,但可以附加诸如不得干扰证人,不得妨碍 诉讼等条件。此外,通过逮捕与羁押分离制度和非法取得的证据的司法排除原则, 对侦查权实施控制。7 美国秉承英国普通法的思想,也建立了侦查程序的司法审查机制。根据美国宪 法的规定,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在美国,侦 查机关主要是警察,警察的侦查权限一般包括一般调查、搜查、扣押、逮捕和留置、 监听等。美国对警察的侦查行为实行较为严格的司法审查和控制,法官拥有更多的 侦查监督权,主要表现在: (1)法官签发搜查、扣押、逮捕、窃听等令状。侦查机 关实施这些侦查行为必须向法官提出申请,由法官签发令状。如果控告表明,或者 8 根据提出控告的宣誓书获悉,有合理根据相信有犯罪行为发生并且由被告人所为, 应签发逮捕令。 (2)签发令状的限制性规定。在一般情况下,申请人要提交经宣誓 的请求报告,法官认为有“合理根据” 时才能予以签发。另外,在令状中应明确要 扣押的财产或人员,明确和描述搜查人员的名字或地点名称,且只能对令状中规定 的情形进行扣押、搜查。同时,美国也通过逮捕与羁押分离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 则来进一步控制侦查权。8 1.3.2 人权保障观下侦查监督的特点分析 第一、侦查控制十分严格,侦查机关行使侦查权的灵活性较小。不承认侦查机 关有单方面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建立了针对侦查机关侦查权的司法审查机制。所 有涉及限制或剥夺公民自由、财产、隐私权等权益的强制措施,一律由中立的第三 方以发布许可令状的形式批准才能实施。 第二、强调被告方的作用,被告方在侦查阶段享有积极的防御权利。在英美法 系国家,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得强迫为对方提供进 攻或防御的武器。鉴于犯罪嫌疑人面对强大的国家侦查机关的先天性弱小势力,要 在两者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就需要强化嫌疑人的诉讼能力,赋予其更多的 防御权,被告人不再是侦查的对象,不承担忍受侦查人员讯问的义务,对于侦查人 员的讯问,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在整个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都有权获得律师的协 助;奉行较为彻底的无罪推定原则,在侦查阶段要求尽可能的像对待普通公民一样 对待嫌疑人,赋予其充分的保释权。 第三、 法官以第三者的身份介入侦查阶段, 对侦查活动进行广泛的监督和制约。 对侦查机关采用的强制侦查措施如逮捕、搜查或扣押等,法官要从合法性和合理性 角度加以审查,并作出批准与否的裁决,这就为遭到国家权力强制侵犯的公民提供 了获得司法救济的途径,也使得整个侦查程序具备控、辩、审三方组合的司法型结 构,法官以中立的第三方居于这个结构的顶端。 1.4 两种不同价值观下的侦查监督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两种不同价值观下的侦查监督制度的概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作为 两种价值观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在诉讼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存在 重大差异,相应地对侦查行为的监督方式和监督力度也有所不同,但是不可忽略的 是,两大法系国家的侦查监督制度现状均源于相同的理论渊源,即三权分立理论。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猛烈抨击之后,提出了“三权分立”理 所谓“合理根据”是指执法人员所了解的事实和情况,或者所得到的可以合理信赖的信息,足以使一个正常而谨 慎的人相信犯罪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请参见李义冠. 美国刑事审判制度 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9 论,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三个机构即议会、政府、法 院,使它们相互牵制,以保护公民的自由。后来,又有人提出,只有三权之间保持 制衡关系,才能防止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滥用权力和防止国家走向专制独裁,使 各国家机关协调一致,从而保障人民主权和人权。 9在这些国家里,侦查机关隶属于 政府,因此侦查权本质上是行政权,法院是司法机关,行使的是司法权,侦查监督 实质上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是三权分立的具体体现。 基于相同的理论渊源,两大法系国家在侦查监督上还是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 表现在:一是普遍实行“令状制度” ,对某些强制性侦查行为进行司法控制和监督。 令状主义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大特色, 重要内容是要求司法令状必须具有特定性 (即 具体指明令状适用的对象、时间、根据等) ,禁止签发一般令状,以防止漫无边际的 强制侦查。 1028-29 大陆法系国家对于侦查行为的监督主要是通过成文法的形式, 对每 一种侦查行为的实体要件、程序要件以及实施程序作出详细的规定,但是对于那些 涉及限制或者剥夺公民个人自由、财产、隐私等权益的强制性侦查措施,必须向法 官提出申请,并取得法官经审查发布的令状才可以进行。二是实行逮捕和羁押相分 离。逮捕只是一种强制到案的侦查手段,逮捕以后如果需要长时间关押的,必须经 过法院批准,变更为羁押措施。这种做法能够保证法官对司法警察在实施羁押方面 的监督和制约。大陆法系国家的审前羁押也必须由法院或者法官根据控方的请求依 照一定的程序作出裁定,签发令状才可进行。10193三是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对于司法警察在侦查过程中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证据,包括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 法官在裁判时有权排除其适用。 正因为两大法系国家在侦查监督制度上存在诸多共同点,再加上犯罪控制与人权 保障本身并非无相容之处,两大法系国家从犯罪控制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出发, 在侦查监督制度的涉及上相互借鉴和吸收合理成分的趋势日益明显。 10 第 2 章 我国侦查监督的现状及其价值取向 2.1 我国侦查监督的现状 2.1.1 侦查监督立法现状的考察 在大多数国家,检察机关并不负有对侦查进行监督的法定职能。 “尽管在有些国 家,警察接受检察官的指令并受其监督。但这种监督是基于检察机关是国家追诉机 关的性质而来,由公诉权派生出来的,不具有法律监督的性质。 ”11而在我国, 宪 法第 129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刑事诉讼 法第 8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可见,我国从根本法 与基本法的高度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 检察机关对整个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而刑事诉讼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相互独立、 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的阶段组成的,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检察机 关对侦查行为的监督当然成为其法律监督职权的题中之义。根据刑事诉讼法以 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现行法中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机制主要包 括以下内容: 2.1.1.1 侦查监督的内容 我国侦查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立案活动的监督以及对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的监督。 立案监督是指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依法 实行的监督。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87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对应当立 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 立案侦查并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检察机关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检察机关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其立案,公安机关在接 到通知后应当立案。另外, 刑事诉讼法第 18 条还规定,对于国家机关人员利用 职权实施的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重大犯罪案件,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 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赋予检察机关这一立案侦查权实际上也是对侦查监督的补充 和保障。 对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的监督。根据刑事诉讼法以及人民检察院刑事 诉讼规则第 381 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对侦查行为进行监督的内容主要是发现和纠 正以下违法侦查行为: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诱供的;对被害人、证人以体罚、 威胁、诱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伪造、隐匿、销毁、调换或者私自涂改证据的; 11 贪污、挪用、调换所扣押、冻结的款物及其孳息的;故意制造冤假错案的以及其他 在侦查中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实施的行为。 2.1.1.2 侦查监督的对象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76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如果发现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有 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 380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 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从法条规定来看,侦查监督的对象是公安机关,但实际上, 侦查监督的对象不应仅限于公安机关,还应当包括依法拥有侦查权,在侦查中应当 接受检察机关监督的国家专门机关或部门。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拥有 侦查权的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侦 查部门。原则上说,所有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都属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范畴。但 是存在争议的是,检察机关的自行侦查行为是否包含在侦查监督的范围之内。有观 点认为对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的监督实际上是自己监督自己,相当于自律机制,脱离 了侦查监督的本意,且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集于一身,无法起到监督所要达到的效果。 根据这种观点,检察机关自行侦查行为不属于侦查监督的范围。12这种观点是值得 商榷的。首先,检察机关的自行侦查行为和公安机关的侦查行为一样,同样存在滥 用权力,违法办案的现象,因此同样需要受到监督,不能在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方 面形成监督的真空地带。其次,从现行法的规定来看,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第 390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或审查起诉部门对本院侦查部门侦查或决 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等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应当根据情节分别处理。情 节较轻的,可以直接向侦查部门提出纠正意见;情节较重或者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应当报告检察长决定。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侦查行为是纳入 侦查监督的范畴之内的。 2.1.1.3 侦查监督的方式 对侦查行为进行监督,法律规定和实践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其一,审查案卷 材料。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 38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审查 起诉部门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中,应当审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此种 审查,在实践中主要是检察机关批捕、起诉部门的案件承办人对侦查机关提请批捕 或移送起诉的案卷材料进行审查,在阅卷过程中,对侦查行为有无违法情况,实施 侦查行为的法律手续、文书是否完备等进行审查。其二,参加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 383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派员参加公 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通知纠正。 实践中,这种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批捕、起诉案件之前就参与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做 12 法,被称为“提前介入” 。 提前介入一般只在公安机关侦查重、特大案件时才采用。 作为一种诉讼程序的创新,提前介入客观上对侦查机关实施的各种侦查行为,进行 的侦查活动形成了一种监督。事实证明,提前介入不仅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保证 办案质量,防止错捕错诉,而且有利于及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不失为侦 查监督的一种有效不方法。13其三,受理诉讼参与人的申诉或控告。 人民检察院刑 事诉讼规则第 384 条规定,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机关或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 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并及时审查,依法处理。诉 讼参与人对侦查行为的申诉和控告也是发现侦查机关或其人员是否有违法现象并对 其进行监督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2.1.1.4 侦查监督的程序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有关规定,侦查监督的程序是:对于情节 较轻的,由检察人员以口头方式向侦查人员或公安机关负责人提出纠正,并向本部 门负责人汇报;必要的时候,由部门负责人提出。对于情节较重的违法情形,应当 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人民检察院发出纠正违 法通知书的,应当根据公安机关的回复,监督落实情况;没有回复的,应当督促 公安机关回复。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纠正意见不被接受的,应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 告,并抄送上一级公安机关。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意见正确的,应 当通知同级公安机关督促下级公安机关纠正;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 纠正违法的意见错误的,应当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撤销纠正违法通知书 ,并通知 同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审查起诉部门发现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 中的违法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本院侦查部门审查,侦查部门审查后应 当提出是否立案侦查的意见,并将该意见报请检察长决定。对于不属于人民检察院 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2.1.2 侦查监督在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1 年的检察机构改革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厅更名为侦查监督厅,对 审查批捕部门的工作进行了更准确的定位。一方面要求对侦查监督部门的工作重心 进行转移,即在其所担负的审查批捕、刑事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三项工作中, 确定以监督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为重点,通过履行监督职责,引导侦查 取证工作,保障侦查活动依法进行;另一方面,要求实现观念的转变,即要从重职 权的行使向重监督的效果转变。侦查重心的转移,为侦查监督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一 在樊崇义主编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一书中,有学者指出,提前介入是“严打”的产物,是根 据从重从快打击犯罪的需要而出现的。张仲麟、傅宪芝在关于提前介入的思考一文中提到,提前介入作 为诉讼程序的一种创新,在司法实践中的意义在于体现从快的方针。 13 个契机。可以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侦查监督制度和程序,对于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监督侦查人员严格依法办案,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在肯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慧乡村特色民宿餐饮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特种工业作业服定制与综合售后服务合同
- 2025年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据安全处理服务合同
- 2025年企业招聘面试官培训课程及预测题集
- 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模拟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力行业招聘工程师岗位面试模拟题集与答案
- 2024年(第二批)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试真题解析及答案
- 2025年市场营销经理高级面试预测题集锦
- 2025年汽车技术类招聘面试模拟题针对机关车队维修工岗位
- 2025年高级客户经理面试攻略模拟题答案与客户沟通技巧
-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
- 中建测评2024二测题库及答案
- 村社区干部任职培训课件
- 2024年个人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书(通用)-(含多款)
- 《北京传统美食》课件
- 《动物解剖学》课件
- 真心痛的护理常规课件
-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建设与运营方案
- 驾驶员服务外包合同范本
- 护士长夜查房记录表
- 重症患者的容量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