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汇率是影响一国贸易收支变动以及与其他国家外贸关系的重要因素。一旦国际 收支长期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不仅仅危害到本国货币的稳定,而且会产生贸易摩擦, 不利于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正常展开。我国对美国长期的贸易顺差, 就导致了很多的经济、政治、贸易方面的摩擦和问题。2005 年汇率改革以后,人民 币正式开始升值之路,而且升值的幅度远远高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 本文就主要采用马歇尔-勒纳条件之中所提到的进出口价格弹性的分析方法,来 定量地分析这次人民币升值对于中美机电产品贸易顺差的影响。利用 1999-2007 的 年度数据,根据不完全替代的计量模型,选取中美两国的机电产品进出口额为因变 量,中美两国的机电产品进出口相对价格和实际 gdp、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相对出口价 格指数等变量为自变量,通过回归测算出进出口价格弹性。 经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出口价格弹性之和是大于 1 的,即 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人民币升值对于中美机电产品的顺差有缓解作用。但是另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必然会给中国众多的制造业出口企业带来很大的困恼,甚至濒 临破产和倒闭。因此,就政策制定者来说,应当调整好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人民币 升值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的升级提供了契机,要求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在技 术、管理等各方面提高。长期来说,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不平衡是需要中美双方共 同努力才能解决的,而并非仅仅是人民币升值能够彻底解决的。 关键词:关键词: 马歇尔-勒纳条件 进出口价格弹性 人民币升值 贸易顺差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exchange rat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affect trade balanc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ionships. the imbalance of payment in long period would not only destroy the stability of exchange rate and lead to trade frictions, but also impe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economy. china have accumulated huge trade surplus with america in recent years, which causes many trade frictions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and the pressure of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from america increase. after the reform of exchange rate regime in china on july 21st, 2007, rmb began to appreciate from then on and the range of appreciation was bigger than any other period in histor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just to estimate demand elastic ties for both imports and exports with respect to price fo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nd testify whether 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can be satisfied for this kind of commodity in china.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se elasticies, we choose the data from 1999 to 2007 and use the imperfect substitute model. in this model, we choose the import and export index as dependent variable;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mparable price index、real gdp index and other substitute comparable price as explanatory variable to estimate the price elasticities. 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l condition is satisfied for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can improve the imbalance of pay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will cause many manufacture exports companies in bankruptcy. so the policy planner should adjust the range of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also, the export companies should raise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during this period. no doubt, it is impossible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trade imbalance between china and u.s. just through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but need to work together in the long period. key words: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imports and exports price elasticities appreciation of rmb trade surplus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言绪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其贸易收支状况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中美双边巨额的贸易顺差以及频繁的贸易摩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对于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不仅使人民币在国际上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而且造成 国内流动性剩余加大,通货膨胀抬头,国内经济受到严重的困扰。现如今,由于全 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货膨胀转变为通货紧缩,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有所放缓,甚至 一度有人支持人民币结束升值开始又一轮的贬值以加快中国经济的复苏。但是,事 实证明,人民币升值之路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即使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人民 币升值之路也并未明显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利用人民币升值来改善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差额成为学界 以及政界议论的焦点。特别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到 2008 年 7 月这三年的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小碎步”升值态势,但累计起来人民 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到 15%。但是,人民币升值是否真的可以减少中国巨大的贸易 顺差,有效地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实现贸易平衡呢?人民币升值对于不同种类的贸易 品特别是重要的机电产品所带来的影响又有多大呢?这成为人民币升值以来中美贸 易研究的热点问题。 当前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于中美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变动的影响分析将为中国的汇率政策走向提供依据和 基础。人民币升值是否对进出口存在影响?到底影响多大?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有赖 于我们实证中对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估计与分析。 其次,制造业产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机电产品在全国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所占比重从入世前 2000 年的 43.9%迅速上升,2006 年达到 55.5%。2007 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高达 1.2 万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 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比去年增长 22.8%,在全国进出口中所占比重为 55.2%。另 一方面,国外研究表明短期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产品的进出口影响最为显著,相反农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产品以及初级产品等进出口在长期内会受到很多非价格、 非汇率因素的影响 (见 美 日双边贸易和日元汇率:实证研究 ,stephen e.haynes、michanel.m.hutchison、 raymond f.mikesell)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际贸易的研究中,实际汇率(剔除掉本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对于进出口的 影响一直以来十分热门。普遍认为汇率上升(本币贬值)能够促进出口,抑制进口, 改善贸易收支。但是,很少有人提出这种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英国经济学家马歇 尔(alfred marshall)在货币、信用和商业 (money、credit and commence,1923 年)一书中首先提出了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引申到国际贸易 领域,提出了进口需求弹性理论,开始了汇率弹性分析法的初步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勒纳(abba p.lerner)在控制经济学 (the economics of control 1944)一书中继承前人的研究,更加清楚地阐述了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临界 值问题。根据勒纳对于这方面问题的相关论述,罗宾逊夫人于1947年出版的就业 理论论文集第二版中,正式将实际汇率对贸易收支影响的临界条件用弹性公式表 示出来并进行了严密的数学论证, 即ed+es1是实际汇率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 件。之后很多国际经济学者以实证的分析方法对许多国家进行进出口价格弹性的估 算,以马歇尔-勒纳条件满足与否作为分析实际汇率对贸易收支影响的依据。 1944年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提出以后,对于需求弹性测算的研究就不断涌现, 其实证结果既有需求弹性小于1的,也有需求弹性大于1的,从而引发了一场有关于 悲观和乐观弹性的争论。r.hinshaw(1945)用统计图表说明,美国进口需求的弹性是 小于1的。j.adlen(1945)通过对19221937年美国进口需求的考察,估算出美国免税 进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在0.30.52之间。j.tinbergen(1946)最先对弹性悲观论提出挑 战,他的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需求价格弹性都是比较高的。 对需求弹性较为成熟的研究出现在 60 年代以后。houthakker 和 magee(1969) 在世界贸易中的收入和价格弹性一文中利用 19511966 的年度数据,利用进口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和出口方程模型, 估计了 16 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其研究结果表明, 这 16 个国家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都比较小,并且很多结果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 而收入弹性较大并且十分显著,实际汇率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不如收入变动的大。 同时,该文还对美国进出口弹性在商品分类的基础上单独进行测算,表明制造业商 品的进出口价格弹性远远大于其他品类,马歇尔勒纳条件在制造业贸易中是成立 的。同时,kreinin(1967)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弹性一文中指出战后很多研究表明 对制造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概在2 到9 之间,但是很少有对单一的制造品的弹性 进行测算。因此他将制造品按照国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 即化学品(5) ,机器和运输设备(7) ,其他制造品(6,8) 。基于分类对六个国家的 进口需求弹性进行了测算,美国 5 和 7 类的进口需求弹性为 2.0,6 和 8 类为 5.6,全 部制造业产品的进口需求弹性为 4.2。而对进出口需求弹性进行系统估算和比较的集 中于 goldstein,khan 和 marquez 的研究。在 goldstein 和 khan(1978)的文章出 口需求和供给中,将出口的需求和供给结合在一个模型之中,一旦将供给考虑到模 型之中将会使估算结果相比以前的研究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他们改变传统的最小二 乘估计(ols)的方法,使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估计(film)的方法试图做出更为 精确的估计。他们所得出的结果与前人研究对比如下: 表表 1-1 出口需求弹性估计结果的对比出口需求弹性估计结果的对比 国家 goldstein- khan1 houthakker- magee2 hickman- lau3 goldstein- khan4 比利时 -1.57 +0.42 -0.67 0.05 法国 -1.33 -2.27 -0.96 -1.01 德国 -0.83 +1.7 -0.76 -0.52 意大利 -3.29 -0.03 -0.71 -1.11 日本 +2.47 -0.80 -0.46 0.07 荷兰 -2.73 -0.83 -0.72 -0.47 英国 -1.32 -0.44 -1.05 -0.94 美国 -2.32 -1.51 -1.06 -2.13 注:1.时间段:1955-1970 季度数据 估计方法:film 2.时间段:1951-1966 年度数据 估计方法:ols 3.时间段:1961-1969 年度数据 估计方法:ols 4.时间短:1955-1970 季度数据 估计方法:ols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在他们的实证研究的结果中,出口需求弹性都远远高于前人的估算,结合他们 在 1976 年所估算的进口需求弹性值,认为对其样本之中所有国家而言,进出口需求 弹性之和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通过以上的比较也可以看出,在弹性的估算中涉及 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还很少。而 gylfason(1987)更是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到更大,研 究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发展中国家。他总结了从 1969 年至 1981 年间的十个计量经济 研究成果, 得出结论: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在 15 个工业化国家和 9 个发展中国家都可以 得到满足。具体估算的结果如下: 表表 1-2 十五个工业化国家和九个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需求弹性十五个工业化国家和九个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需求弹性 工业化国家 出口需求弹性 进口需求弹性 两种弹性之和 澳大利亚 1.02 1.23 2.25 比利时 1.12 1.27 2.39 加拿大 0.68 1.28 1.96 丹麦 1.04 0.91 1.95 法国 1.28 0.93 2.21 德国 1.02 0.79 1.81 爱尔兰 0.83 0.87 1.70 意大利 1.26 0.78 2.04 日本 1.40 0.95 2.35 荷兰 1.46 0.74 2.20 挪威 0.92 1.19 2.11 瑞典 1.58 0.88 2.46 英国 0.86 0.65 1.51 美国 1.19 1.24 2.43 瑞士 1.03 1.13 2.16 平均 1.11 0.99 2.10 发展中国家 出口需求弹性 进口需求弹性 两者弹性之和 阿根廷 0.6 0.9 1.5 巴西 0.4 1.7 2.1 印度 0.5 2.2 2.7 肯尼亚 1.0 0.8 1.8 南韩 2.5 0.8 3.3 摩洛哥 0.7 1.0 1.7 巴基斯坦 1.8 0.8 2.6 菲律宾 0.9 2.7 3.6 土耳其 1.4 2.7 4.1 平均 1.1 1.5 2.6 jaime marquez(1990)发现总量多边弹性的传统估计方法会隐藏很多有用的信 息,一个国家面对不同的贸易伙伴弹性值不同,因而可能会出现相互抵消的现象,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给政策的制定带来错误的导向,即被称为“总量误差”。因此他在其双边贸易弹性 一文中改变了前人利用总量的方法进行弹性估计,而是使用大部分国家 1973 年 1 季 度-1985 年 2 季度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这些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弹性,然后以贸易额 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国的多边价格弹性,以考察马歇尔勒纳条件。除英国外, 所有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 1, 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 rose(1991) 对美、英、加、德、日等国 1974 一 1986 年的数据的检验表明,上述国家的进出口 与实际汇率及国内外产出(工业增加值代替)之间均不存在协整关系,马歇尔-勒纳条 件不成立。bahmani-oskooee(1998)在其长期价格弹性和马歇尔-勒纳条件再证 文章中指出,以前的很多研究在估算进出口方程中大多采用最小二乘估计(ols) 或二次最小二乘估计(2ols) 。当所使用的时间数据是非平稳时,这些方法将会使 得结果失真, 误差变大。 他在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 johansan 和 juselius 协整技术来进 行估计,所估算的结果都远远高于前人的研究,样本中 30 个国家(其中既包括发达 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单位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能 够满足,即贬值有利于促进贸易平衡。 以上国外的实证性研究由于所使用的数据、估算以及检验方法的不同所得出的 结果也差异很大。在研究中,时间序列数据的选择和处理上存在着非平稳性的问题, 如何消除时间数据的非平稳性所带来的估算结果失真的现象是实证研究所着力解决 的问题。同时,在估算方法的使用上,也涉及到所使用数据的完全信息问题。而这 些问题在多年的研究中逐步得到部分的解决,计量的估算方法也日渐成熟。但是, 从以上的研究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到,国外的学者主要关注于发达国家的汇率弹性的 研究和测算,长期以来对发展中国家关注较少。即使在后期有所涉及,也将所有的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缺乏异质性具体的研究。在研究具体对象上来 看,主要是以整个国家总体的进出口贸易品进行双边或多边的汇率弹性估计和研究, 缺乏对某一具体行业或产品的进出口的研究,即使涉及也仅仅是针对如美国这些发 达国家而言,缺乏一般性的研究。 1.2.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弹性分析也有很多,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否能够对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我国贸易收支的巨额顺差进行有效调节,成为国内专家学者讨论与研究的热点问题。 厉以宁(1991)利用 1970-1983 年数据研究得出,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之和是 小于 1 的,因此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不能满足。谢建国、陈漓高(2000)采用协 整技术和冲击分析的方法,发现人民币贬值对中国的贸易收支并不具有非常显著的 影响,汇率政策不是调节贸易收支的有效手段。张明(2001)利用 1985-1998 年数据 分析得出:除了 1986 年和 1990 年我国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 1 以 外, 其余年份的弹性均严重不足, 汇率变动不能有效地调节贸易收支。 殷德生 (2004) 以 1980-2001 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 johansen 协整方法也估算了中国的贸易收 支方程,得出出口需求的汇率弹性为-0.5689,进口需求的汇率弹性为 0.012,两者之 和并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任兆璋、宁忠忠在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实证 分析(2004.11)分析中美、中日在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其贸易收支与实际汇率 之间的关系,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寻找共性。资料时间段为 1978 年至 2002 年, 使用 eg 协整分析方法, 结果发现实际汇率与对外贸易差额的判定系数很低, 且使用 协整检验和 granger 因果关系等计量分析方法均显示两者之间不存在着长期均衡关 系。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对中国的贸易收支以及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差额的影响十分有 限,因此汇率政策并不是调节贸易收支的有效手段。 但是,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于贸易收支是有巨大影 响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jeffery frankel 教授表示: “人民币相当幅度的升值会减弱 中国出口的竞争力,经常项目顺差会减少。我很惊讶有些学者指出人民币汇率波动 对经常项目几乎不会有影响。 ” 戴祖祥(1997)通过截取 1981 一 1995 年之间不同时间 段的数据来计算不同时期进出口弹性的变化,发现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并 得出我国的进出口价格弹性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从而人民币贬值有助于改善我 国的贸易收支。陈华(1998)运用简单的 ols 回归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 支的影响,得出了人民币变动对经出口贸易存在较大的影响。chou(2001)认为,汇率 变动对中国总出口、制造品出口以及燃料出口都具有长期负向影响。朱真丽和宁妮 (2002)以 goldstein 和 khan (1985)的进出口模型为基础结合了 marquez(1990) 处理方法, 以 1981-2000 年的年度数据研究了我国的贸易收支弹性。 她们的研究发现,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我国的出口价格弹性为-2.03,进口的价格弹性为-0.68。她们还研究了中国的双边贸 易弹性,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价格弹性为-0.3,从美国进口的价格弹性为-0.95,据此研 究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是满足的,人民币的升值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巨大的贸 易顺差额。许少强(2005)利用 1994 一 2003 年的总体贸易收支季度数据,对人民币实 际汇率变化对我国总体贸易收支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国 内外 gdp 对于进出口的影响大于汇率的影响,但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仍然成 立。卢向前、戴国强(2005)对 1994 一 2003 年数据运用不完全替代模型的协整向量回 归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对进出口影响十分显著。马丹、徐少强(2005)运用 johansen 协整检验发现马歇尔-勒纳条件能够满足,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贬值能够改善 中国的贸易收支。王敏、张羽鸣、张会(2007)在对中美两国马歇尔-勒纳条件适用 性的实证分析中, 采用 2000-2006 年年度数据利用微分的方法直接对每一年的需求弹 性进行计算,其结果表明在这六年之中,中美两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一般都大 于 1,从理论上来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应该是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一个有效方 法。 国内在早期对汇率的弹性分析法研究较少,近年来由于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的 波动对国内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方面的分析才比较多, 对我国进出口价格弹性进行了较多的估算,当然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这也主 要是因为所使用的年度数据和估算检验方法不同所造成的。我国国内的实证研究方 法较之国外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数据的处理近些年开始有所改进。 1.3 本文的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 (1)首次针对中国某一种类的贸易品进行马歇尔勒纳 条件的检验,这一点很少在国内的文献中被提及,但是其测算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 实意义的。在国外的文献中虽然对有所研究但是从未涉及到中国这个贸易大国。 (2) 本文所研究的是机电产品这一大类的双边价格弹性,避免了总量回归中所出现的数 值误差问题,使得结果更加精确。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思路和方法 要验证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美机电产品上是否满足,就需要对进出口价格弹性 进行分别的测算,本文之中借鉴的是很多经济学家在对进出口价格以及收入弹性进 行估算时所采用的经典模型:不完全替代模型。在本文的第四章将会有具体的论述。 数据将会采用 1999-2007 年相关数据,人民币升值主要在 2005 年之后到现在,由于 统计的滞后性,2008 年的数据无法全部收集,并且只采用 2005 至今的数据又会给实 证带来巨大的困难(数据的缺失性问题) 。之所以采用 1999 年至今的数据,一是为 了增加样本,实现模型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由于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会对外贸 以及人民币汇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加入1997年以及之前数据会冲淡本文的重点。 因此,年份的选取定于 1999 年(免除金融危机的影响)到 2007 年,而且 1999-2005 汇率改革之前的这段时期,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超过 1%的贬 值或升值,因而也不会对本文的研究结果产生太大的影响。根据计量模型回归的结 果得到进出口价格弹性,并且进行显著性的检验,结合现实的贸易结构和经济环境 分析回归结果的现实意义。具体的数据收集和实证的说明在本文的第四和第五章之 中都有详细的说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2 基本理论:弹性分析法基本理论:弹性分析法 2.1 弹性分析法的概述弹性分析法的概述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一大基本任务,而汇率作为影响国际收支的一 大重要变量,受到政府以及进出口企业极大的关注。理论界对于汇率影响的分析也 产生了很多的派别,其中弹性分析法是最早出现的,也是西方国家制定汇率政策的 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随后产生的时滞理论、吸收分析方法以及货币分析方法都是以 完善和弥补弹性分析法的不足而产生的。 2.1.1 马歇尔马歇尔-勒纳条件的产生和主要内容勒纳条件的产生和主要内容 弹性分析法(the elasticity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但是其分析的理 论渊源要追溯到1923年,马歇尔首次提出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理论,并引入国际 贸易领域。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汇率的波动非常频繁,直接影响到国 际贸易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正常发展。当时就出现了很多经济学家研究汇率波动对 于国际收支特别是贸易收支以及国内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进出口商品的供求 关系以影响汇率的变动。 随后,美国经济学家勒纳(abba p.lerner)继承前人的研究,在控制经济学 (the economics of control 1944)一书清楚地阐述了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临 界值问题。勒纳认为,一国采取降低汇率的政策虽然可以达到增加出口抑制进口的 目的,但这并不等于贸易逆差的现状就能得到改善。因为贸易收支状况是与出口值, 而不是与出口量相关的。如果本币贬值所引起的出口量的增长率大于贬值率或商品 出口价格下降的比率, 即出口品的国外需求弹性大于1,则出口值会增加。反之,出 口值会减少,从而还会扩大贸易逆差。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减少进口才能改善贸 易收支。不过,如果本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弹性不足, 进口值的减少不足以补偿出口值 的减少,收支问题仍未解决。只有进口值的减少大于出口值的减少, 即进口需求弹性 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逆差才能消除;反之,贸易逆差就会加剧。当然, 当弹性之和恰好等于1时,出口值的变化与进口值的变化正好相等,相互抵消,本币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都对贸易收支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 勒纳认为贸易逆差增减与否 的临界点在于“对进口需求弹性高于零的份额恰好等于对出口需求弹性低于1的份 额,即两个需求弹性之和为1。如果两个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价格下跌可以矫正逆 差,制止黄金外流;如果小于1,价格下跌就会增加逆差,使逆差状况加剧。”1 最终,在继承勒纳的思想的前提下,罗宾逊夫人在 1947 年正式将实际汇率对贸 易收支影响的临界条件用弹性公式表示出来并进行了严密的数学论证,即 ed+es1 (进出口价格弹性之和大于 1)是实际汇率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弹性分析 法由此开始成为日臻完善的研究汇率理论方法。此后,在对马歇尔-勒纳条件的逐步 完善的过程中,又提出了“j 曲线效应”等理论,使得弹性分析法更加科学和完善。 弹性分析法是以进出口商品价格供求的价格弹性为基础,考察由于货币贬值对 于出口值和进口值的不同影响,因而引起外汇供给与需求变化的差异。因此,弹性 分析法主要考察了四种弹性: (1)外国对本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 (2)本国对于 外国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3)本国对于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 (4)出口产品的外 国供给弹性。货币贬值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这四种弹性之间的关系。 但是,在很多的模型中,为了简化处理,通常假定供给弹性无穷大,而着重分析需 求方面。马歇尔-勒纳条件就是以此作为其假设条件的。 2.1.2 弹性分析法的发展:弹性分析法的发展:j 曲线效应曲线效应 马歇尔-勒纳条件产生以后,很多经济学家在实际的贸易研究中发现,即使在满 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也是“滞后”的。即货币 贬值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而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以后才能得到改善。在对于 马歇尔-勒纳条件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时,很多经济学家也发现一个事实:长期的进 出口价格弹性要远远大于短期的弹性,即马歇尔-勒纳条件在短期内可能不满足,但 在长期内是可以满足的。artus 和 knight(1984)的相关研究证明:大多数国家在 6 个月的的期限内,其估算的价格弹性都比较低以至于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 goldstein 和 kahn(1985)也证明了长期弹性(2 年以上)是短期弹性(0-6 个月) 的大约 2 倍还多,并且短期内出口和进口的价格弹性之后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 1 源引自美国经济学家勒纳的控制经济学的 378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而长期内是可以满足的。基于这些实证性的分析,经济学家们认为汇率变动在短期 内对于贸易的调整是不明显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在长期内才会对贸易收支产生 较大的影响。由于在图形上贸易收支的轨迹很像英文字母“j”,因而这种重要的经济 现象被成为“j曲线效应”。 j曲线效应是对马歇尔-勒纳条件的一个深入的认识和发展, 使之能够更加合理地解释现实的贸易发展状况。 j 曲线的滞后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般被认为是: (1)消费者的反映滞后。贬值国消费者在面临贬值时进行消费选择时会存在着 一些时滞,一般来说让本国的消费者从开始消费本国产品转变为消费国外进口产品 是有些困难的,因为有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的限制,尽管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被假定 为是理性的。因此这种理性的消费选择假定也只有较长的时间里进行调整才能得到 很好的体现。 (2)生产者时滞。尽管贬值会带动本国出口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但是本国的出 口厂商在生产决策、扩大生产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时间上的滞后。决策滞后主要是 对于市场多方面的了解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这种滞后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 市场调查来减少甚至是消除。但是扩大生产能力方面的时滞就是由实际的生产流程 所决定的,任何生产能力的扩大都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这种时滞是不能消除的。 (3)合约的固定性。由于外贸合同一旦签订以后就不能随意改变,因而在贬值 前签订的合同是按照贬值前的价格履行的;同时,在惯常的外贸活动中,很多外贸 企业为了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都会采取外汇套期保值,这种合同的固定性也是造成 汇率时滞一个重要的因素。 2.2 马歇尔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假设、推导以及缺陷勒纳条件的假设、推导以及缺陷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弹性分析法的核心,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经过严密的数学 论证得到。在下文中将详细阐述其假设条件、数学论证过程以及对之的评价。 2.2.1 马歇尔马歇尔-勒纳条件假设和推导勒纳条件假设和推导 基本假设条件:1、局部均衡的假设:进出口值由进出口的相对价格和进出口量 来决定,其他影响进出口的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 好都假定不变,并且不考虑资本流动。2、进出口供给弹性的假定:进出口供给的弹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性是无穷大的,进出口的价格不会因为需求的增加而上涨,也不会因为需求的减少 而下降。3、初始条件的假定:假定贬值前贸易差额不大,进出口在贬值前基本是平 衡的。4、贬值国是小国,其贬值的行为不会影响到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马歇尔-勒纳 条件就是以这些基本假定条件为基础,通过严密的数学论证推导得出。 首先,经常项目通常表示为商品和服务进出口之差,用国内产出单位来衡量, 表示为:ca(),/ *d ypep),/()/( *d ypepimpepex= (2-1) 其中,由于假定外国收入保持不变,所以出口需求仅仅是实际汇率的函数。 用 q 代表实际汇率pep / * ,以 * ex代表外国而非本国产出衡量的国内进口, 之所 以用这个符号是因为本国的进口相当于外国的出口。由于q代表着以本国产出衡量 的外国产品价格,因此有: * exqim=,从而经常项目可以表示为: ),()(),( *dd yqexqqexyqca= (2-2) 对上式两边进行微分,得到: qqdexqqexqqdexdca=)()( * ,两边同时除以q,得到: qqexqexqexqca=)/()(/ * (2-3) 上式说明了实际汇率变动对于经常项目的影响,可以看出q上升(本币实际贬 值) ,本国出口商品相对于外国而言降低,因而出口会增加(0/qex) ;另一方 面本币实际贬值意味着外币实际升值,必然会抑制其出口(0/ * +exqex (2-5) 根据假定条件,在初始阶段,本国的贸易收支是维持基本平衡,因此 0),()(),( * = dd yqexqqexyqca 即 qexex= * (2-6) 将(2-6)式带入(2-5)式,我们很容易得出 1 * + 即著名的马歇尔-勒纳 条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2.2.2 马歇尔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评价勒纳条件的评价 马歇尔-勒纳条件作为弹性分析法的核心,在国际汇率分析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 地位,以其严密的数学推理论证而闻名,摆脱了定性分析的随意性。马歇尔-勒纳条 件多年来一直作为实证研究和政策制定的基础,这个理论对于我国制定人民币汇率 政策以及利用汇率调节贸易收支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任何理论都有其不可 回避的不足和缺陷,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之上的,其假设条件 的合理性就常常受到质疑: (1)局部均衡假设的不合理性。在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分析中,把汇率作为影响 国际收支的唯一因素。但是,现实的研究之中,特别是长期,汇率并非影响贸易收 支的唯一因素,甚至并非主要因素,收入以及政策的影响等因素反而对贸易收支的 影响非常大。因而,在后人对马歇尔-勒纳条件进行实证分析时,在模型中加入了国 内收入这一重要变量以改善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假设的不合理性。马歇尔-勒纳条件产生于20世纪30 年代初期,当时处于大萧条状态,社会之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资源,因而这一假定 是基本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但是,大萧条只是经济社会之中的一小段特殊时期, 在大多数的时候,供给弹性不可能处于无穷大,如果供给弹性不是无穷大的时候, 即使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也可能会改善贸易收支。由于这一假定的不 现实性所导致的问题,很多后来的经济学家针对这一假设,对马歇尔-勒纳条件进行 了修正,即提出著名的“毕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bickerdike-robinson-metzler condition) 。毕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将供给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一起进行考虑, 当马歇尔-勒纳条件满足时,该条件一定满足;当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满足时,只要满 足毕-罗-梅条件,贬值仍然会改善贸易收支。 (3)贬值前贸易平衡的不合理性。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的根本动机是为了 改善本国的贸易收支,因而如果之前贸易就是平衡的,贬值的动机会非常小,而倾 向去维持汇率稳定。此基本假设条件一旦不满足,那么由于汇价效应,使用本币和 外币来衡量所导致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满足与改善贸易收支之间 的关系将不会成立。为了避免汇价效应,通过研究证明要分析出口创汇的效应,用 外币表示;而进口则用本币表示,本文也采用 这种方法。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3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中美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3.1 人民币汇率变动历程人民币汇率变动历程 由于汇率变动直接与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紧密联系,因此汇率制度作为经济运行 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而发生变化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经 历了从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57) 到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 。 但是,金融史上对于汇率制度改革最为明显的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时期。下面就主要介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几次重要变革。 (1)1994年双轨制向单一汇率制的变动 1979年我国开始对外贸体制进行改革,为了加强经济核算,1981年开始实行两 种汇率制度即所谓的“双轨制”:指定不同的贸易内部结算价和非贸易结算价(官方 牌价) 。当时贸易内部结算价远远高于非贸易结算价,在初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贸易 发展,但以后出现了“黑市”以及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段时间人民 币汇率不断下调。官方牌价从初始的1.5一直下调到1990年的5.22,实际上这段时 期人民币处于一个急速贬值的阶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刺激我国外贸发展,配合当 时的贸易政策。到1994年1月1日,单一人民币汇率正式取代“双轨制”,开始实行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轨时官方汇率一次性下调 33.3%,人民币汇率稳定在1美元兑换8.7人民币。这次的并轨规范了人民币汇价以 及形成机制、幅度,一次性大幅贬值也加快了当时外贸的发展,提高了外资进入中 国的积极性,这次汇率的安排是与当时我国的外贸和引进外资的政策相互配合的。 这种单一的、有管理的、盯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一直持续到2005年的汇改,人民币 汇率基本上处于稳定的状态,在8.7左右上下小范围的波动。 (2)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开始升值之路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外贸的发展,人民币经常项目的放开,中国经常项目的 顺差额逐年增加。29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有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 成机制改革的公告,规定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市场供求为基础、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而选取多国货币(日元、欧元等)组成的货币篮子为参照。当天19时,人民币对美 元就升值2%,其交易价格调整到8.11元。 从此人民币开始走上了有史以来首次升值的道路,而且升值的幅度也比较大。 历时不到半年,2006年5月, 人民币汇率首次“破八”, 报价7.9782。 据统计,到2008 年7月汇率改革三周年时,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达到21%。人民币升值之路从下 图可以明显得看出。 来源于:中国金融网 图 3-1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 图 3-1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 本文的实证研究就主要是针对这个时期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贸易尤其是机电产 品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工业厂房购置与租赁一体化合同
- 2025年高端自动化生产线设备采购合同续约及调整协议范本
- 2025年新型环保变压器移位施工专利授权及服务合同
- 2025年金融科技风控专家团队综合能力提升与培训服务合同
- 2025综合医疗耗材配送与专业售后技术服务协议
- 2025年跨地区劳务派遣合同主体变更及权益保障协议
- 2025年度生态农业园区绿色建筑桩基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合同
- 2025年航空航天动力装置供应及维护保障协议
- 钢结构工程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
- 历年考中医师试题及答案
- 辽宁2022年国家开发银行辽宁分行校园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办公家具供货安装及售后服务方案
- 积极心理学全套课件
- bc-6800产品中心医院
- GB/T 40565.2-2021液压传动连接快换接头第2部分:20 MPa~31.5 MPa平面型
- GB/T 11446.10-1997电子级水中细菌总数的滤膜培养测试方法
-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课件
- 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方案
- 页岩气开发地震监测技术要求DB50-T 1234-2022
-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 评估报告
- 科技项目申报专员系列培训(技术攻关项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