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 创 性 声明 本人所 呈交 的学位 论文 是 在 导师 指 导 下进 行 的研 究工 作及 取 得 的成果 。尽我所 知 ,除特 别 加 以标 注 的地 方外 ,论 文 中不包 含 其他 人 的研 究成 果 。与我 一 同工 作 的 同 志对本文 的研 究工作和 成果 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 论文 中作 了明确 的说 明并 已致谢 。 本 论文及其 相 关 资料 若 有 不 实之处 , 由本人 承担 一 切 相关责任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兰盛乞-;, 年: 月 。 名 日 学位 论文使用授权 声 明 本 人 一 鱼查一在 导 师 的 指 导 下 创 作 完 成 学 位 论 文 的 知 识 产 权 归 西 安 理 工 大 学 所有 ,本 人 今后 在 使 用 或 发表 该论 文涉 及 的研 究 内容 时 ,会注 明西安 理工大 学 。本 人 作 为 学位 论 文 著 作 权 拥 有 者 , 同意 授 权 西 安 理 工 大 学 拥 有 学 位 论 文 的部 分 使 用 权(在 以下 “口 ”中标 明 ,同意 的划 “了” ,不 同意 的划 “x ,) ,即 : 本 人 提 交 的 印刷 版 和 电 子版 学 位 论 文 , 百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口学校 可 以将 学位 论文 的全部 内容编 入 公开 的数据库 进 行检 索 ; 讨 学校可 以将 学位 论文 的摘要编入 公开 的数据库进行检索 ; 订 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 资料室等 场 所及校 园 网上供 校 内师 生 阅读 、浏览 。 本 人 学位 论 文 全 部或 部 分 内容 的 公布 (包 括 刊 登 ) 授 权 西 安 理 工大 学研 究 生 学 院 办理 。 (保密 的学位 论文 在解 密后 ,适用本授权 说 明) .、 一_ _截蕊_ _ ,_ _ 了 尹才咨 氛一 , - - 一 做 作 一 翔料 ” “ 年 月 寻 日 摘要 论文题 目: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研 究 生: 马燕 指导教师: 康建辉副教授 签名 : 签名 : 乌 人 摘 要 虚拟财产是随着互联 网不断发展而 出现 的新型产物 。 近年来 ,国外对虚拟财产 的法律 保护 问题进行 了较深入的研究 ,并 已在立法 、司法上形成 了针对此 问题 的法律保护机制 。 虚拟财产的相关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虚拟财产的概念 、法律属性 、保护方式 存在较多的争议 , 司法实践中解决虚拟财产纠纷的法律依据混乱 。 虚拟财产的保护 问题不 仅关系到开发商 、运营商 、用户 的权益 ,也关系到整个虚拟产业和互联 网行业的 良性 、快 速发展 。由于虚拟财产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较短,与之相配套 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以及虚拟 财产具有的特殊性,对传统 的法学理论提 出了挑战 ,因此 ,虚拟财产 引发 的一系列 问题倍 受法学界 的关注 。 本文运用 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 从虚拟财产 的基本理论入手 , 对虚拟财产 的概念 、 特征 、财产属性 、传统财产与虚拟财产 的异 同等方面 的进行分析 ,明确其法律属性 。在研 究 国内外立法 的一般规定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 ,以虚拟财产纠纷 的类型为出发点, 指 出我 国虚拟财产保护 中存在 的问题 , 认为我 国现阶段应对现行物权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并从立 法 、司法等方面提 出针对虚拟财产 的保护措施 ,为虚拟财产提供多角度 的保护 。 关键词 : 虚拟财产 ; 法律属性; 立法保护 ; 司法保护 _. _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竺竺竺一一一一 t i tl e :o n t he leg al p rot e ctio n o f v ir t ua l p ro pe向 m a j or旧a s i c p r in c ip le o f m a r x i s m n a m g :丫a n m a s u p e r vis o r:a s s o c ia te p ro f.j ia n h u i k a n g s ig n a tu re : 5 ig n a tu r e: 节讯 川“ a b s t份 c t v ir t ua l p r o p er t y 15 w it h i n tem e t eon stan t d ev elop m en t em er g in g n ew p r o d u ct. r ecen t yea r s a b r o a d vir iual pr o per t y lega l pr o teetion issues m ore d e pt h st u d y a n d ha s legisla t ive, judi ei al f o r m ed f o r t h i s pr o bl em l egal prot e c t i on m eeha n ism s.v i r t ual pr o per t y r e l a t ed resea r eh still inf a n e苏 f o r v ir t ua l p r o p er t y eo n cep ts, legal a t tr i b u t e, p r o teetio n m o d e ex ist m o r e d isp u t es ju d i eia l pr a ct ice resol ve vi r iual proper t y d i s p u t es lega l ba s is eonf u si on. v i r t ual pr o per t y p rotectio n n ot ou l y t o d ev elop ers, op er a to rs,u sers il l t erests also rela t ion s en t ir e v i血 a l ind ust r i es a n d in t em et in dust r y benign,ra p id developm en t . s in c e t h e ex istenee of vir t ua l pr o per t y in t h e shor t tim e in c h in a , w it h su ppor t ing law s a n d r e gu l a t ions a r e not sound ,a n d v ir t ua l p r o p er t y h as th e u niq u e eh a r aeter i sties o f t h e tra ditio n a l leg a l th eor y a nd eh a l len ges, t h er e f o re, t r i gger e d a se r i es ofvir t u a l pr o per t y la w ci r c l es i n t h e r i g h tly a t t en t i on. in t h is a r t icle u s es t h e m eth o d o f eo m p a r a t iv e a naly sis a nd ease a naly sis, t h e b a s ic t h eo r y of vir t u a l pr o per t y f r om t h e star t , eha r acter i s t ies, pr o per t y a t t r i bu t es, t h e t r a d ition a l pr o per t y a n d v ir t u al p r o p er t y , 51而 la r ities a nd d if f eren ces b etw een t h e a r ea s o f a na l y sis,clea r ly t h eir leg a l p r op e r t y . h i t h e study abroa d legisla t i on ge n er a l provisi ons a n d ju d iei a l pr a ctiees ba s ed on vir t u a l proper t y dis p u t es t y pe a s a st别 r t in g poil l t , that ou r vir t u a l pr o per t y pr o teetion problem s th at o u r eu r r en i r e sp on se t o t h e eu r ren t p rop ed y lavvs a nd reg ula t ion s to im p ro v e,即 d f r om legisla t ive,ju d ieia l a n d ot h er a s peets of vir t ua l pr o per t y pr o teetion m ea s u r es f o r vir t ual pr o per t y pr o vide m ulti一 a n gle pr o teetion . k ey w ord s:v i d u a1p r o p er t y:l ega l a t t ribu t e;l egisla t ion t opr o teet:ju dieia l p r o t e etion 111 _ .一 一一一一一一些匕一一一一一一 目 录 1.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3 1.3 研究 内容 、方法及创新 点 . 4 1.3.1 研究 内容 . 4 1.3.2 研究方法 . . 4 1.3.3 创新 点. 4 2.虚拟财产概述 . 5 2.1 虚拟财产产 生的历史背景 . . 5 2.2 虚拟财产 的概念 . 6 2.3 虚拟财产 的特 征 . 、 6 2.4 虚拟财产 的财产属性 . . 7 2.4.1 财产客体的演变 . 7 2.4.2 财产 的基本属性 , . 8 2.4.3 虚拟财产成为财产 的理论基础 . 9 2.5 有关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不 同学说 . 1 0 2.5.1 否定说 . 1 0 2.5.2 肯定说 . n 2.5.3 本文关于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观 点 . . 1 3 3.国内外有关虚拟财产保护 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 巧 3.1 西方 国家有关虚拟财产保护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 1 5 3.1.1 美 国. , . 巧 3.1.2 韩 国 . . 1 5 3.1.3 德 国 . 1 6 3.2 我 国有关虚拟财产保护 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 1 6 3.2.1 台湾地 区 . . 1 6 3.2.2 香港地 区 .1 7 3.2.3 我 国大 陆地 区保护虚拟财产 的立法与实践 . 1 8 4.我 国虚拟财产保护存在 的问题 . 2 1 4.1 虚拟财产纠纷 的表现形式 . . 2 1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全鲤资左_._ ._ . _二 _ _ 4.1.1 因虚拟财产合 同产生纠纷 的形式 . 2 1 4.1.2 因虚拟财产侵权产生纠纷的形式 . 2 2 4.2 有关虚拟财产保护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2 4 4.2.1 有效保护虚拟财产 的法律缺 失 . 2 4 4.2.2 虚拟财产的主体难 以认定 . 2 4 4.2.3 价格衡量缺乏标准 . , . 2 4 4.2.4 用户与运营商的权利义务规定混乱 . 2 5 4.3 有关虚拟财产保护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 5 4.3.1 虚拟财产证据的调查取证相对 困难 . 2 5 4.3.2 虚拟财产纠纷 的管辖权规定无统一标准 . 2 6 4.3.3 虚拟财产 中双方的举证责任不明确 . 2 6 5.完善我国虚拟财产保护的对策 . . 2 7 5.1 完善有关虚拟财产 的立法保护 . 、 . 2 7 5.1.1 完善保护虚拟财产的相关法律规定 . . . , 二 2 7 5.1.2 制定虚拟财产主体认定的具体方式 . 2 8 5.1.3 统一虚拟财产的价格认定 . 2 9 5.1.4 明确用户与运营商的权利义务 . 3 0 5.2 加强虚拟财产 的司法保护. 3 1 5.2.1 明确虚拟财产的证据保全制度 . 3 1 5.2.2 统一虚拟财产的管辖权规定 . 3 2 5.2.3 完善虚拟财产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 3 3 5.2.4 制定保护虚拟财产的其他措施 . 3 4 结语. 3 7 致谢 . , ., , . 3 9 参考文献 . 4 1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 . . 4 5 一 一一竺兰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目前 ,全球 网络产业 己经显露 出巨大价值 ,成为新 的经济增长点,而在 网络这一特定 环境里,出现 的特定产物虚拟财产也越来越具体化 、价值化 。在 网络产业飞速发展的 同时, 用户在虚拟世界中权益受侵害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其现实价值却始终得不到法律上 的明确认可 , 现实中各种 问题导致 当事人权益遭到侵害时寻求司法保护遇到重重 困难 , 或 者通过 自力救济也很难挽回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由于虚拟财产交易市场的兴盛 以及虚拟财产争议 的困扰 , 我 国理论界开始对虚拟财产 及其利益关系表现出日益浓厚的研究兴趣, 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清新的理论气息和务 实的理论风格 ,但总体而言,研究 尚处于探索阶段 ,成果还很不成熟 ,这主要表现在对虚 拟财产的界定标准含混不清,将许多涉及不同权利义务内容的数字化形态财产混为一谈, 研究领域往往局 限于 网游而显得过于狭窄, 一些研究 网络法律 问题 的著述 , 往往浅尝辄止 , 缺乏对具体法律规则的分析 ,也缺少对传统法律 中财产权利体系的整体把握 。 因此进一步深入对虚拟财产权 的研究 , 不仅体现法的本质 , 而且还有利于 网络产业 的 健康 、 良性发展 。 1 .1 .2 研究意义 首先 ,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符合世界法律发展趋势 。罗斯科 .庞德 曾说过 “ 法律 必须是稳定的,但不可一成不变 ” ,法律必须跟上 时代的发展 ,必须满足社会进步提 出的 合理要求 ,否则,新出现的各种法律关系不能及时得到调整,当事人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及 时保护 , 这就违背 了法律本身的宗 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己经掀起 了保护 网络虚拟财产 的 热潮 ,美 国、韩 国独领风骚 ,我 国的台湾地 区、香港地 区也有独到建树 ,立法将虚拟财产 界定为物权 。再按照 旧有 的思路 、传统的法律模式来处理这种新型法律关系 ,必然会拉大 我国法律与世界法律发展形势的距离 ,必然会使我国法律调整处于被动、落后的局面 。因 此应该从新的视野角度 出发, 探究对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措施 , 以适应世界法律发展趋势 。 其次, 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有利于维护其价值 。 虚拟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是因为其 本身具有 的价值 , 一方面 , 用户取得 网络虚拟财产要花费大量 时间、 金钱 , 投入旺盛精力 , 虚拟财产是用户智慧和劳动的结 晶; 另一方面 , 运营商为 了取得收益 , 在 出售虚拟财产 时, 又将一部分利润转嫁到虚拟财产 身上 , 更加说 明虚拟财产 的价值性 , 这也是不法分子攻击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全壑竖左二_ .一 _ 的原因,因此应从法律的视角中寻找适合的方式保护虚拟财产的价值 。 最后, 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有利于解决使用中潜在的问题。 用户 自我保护意识不 强, 虚拟财产被盗、 交易过程中被骗现象频繁发生,由于网络技术不完善 , 经常发生黑客、 病毒干扰 网络攻击虚拟财产 的现象 ,致使用户 的利益得不到有效救济 ,同时,市场缺乏有 效的调整制度 ,纠纷发生后没有必要的、可行的解决办法 ,受害者往往投诉无 门,运用法 律保护虚拟财产为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提供 了可靠的依据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a.基本理论研究 虚拟在英文中的表述是 “ virtual” ,根据 the oxford oietiona r y 的解释 , “ virtual” 的意义是: 第一,不是真的; 第二,因表现或效果如同真的而可视为真的。由上述文意解 释可 以看 出,“ 虚拟 ”一词包含有 “ 模拟真实且如 同真实”的意思。 20 世纪 9 0年代 以来,“ 虚拟 ”一词被用来描述与计算机、因特 网技术有关的东西, 其意义被不断扩大使用 。因此 ,虚拟财产也被赋予 了不同解释 ,国外关于其解释主要有 以 下几种 : 第一,只要是数字化的、非物化的财产形式都可 以纳入虚拟财产的范畴之 中,包括信 息流及数字媒体等 ,外延十分广泛 。 第二,所谓虚拟财产 ,指网络游戏中,游戏玩家的游戏人物本身的各项指数 以及游戏 中使用的货 币、武器装备 、宠物等 。 第三 ,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 以电子数据构成的 3 d画面 ,网络虚拟财产的失窃 ,实质 上是游戏者 功 数据被窃取,该行为属于非法侵入并窃取互联网用户信息。虚拟财产不属 于独立受法律保护的权利 。 虽然 国外关于虚拟财产没有达成一致 的理解 , 但各种不 同的观点均是建立在承认虚拟 财产是存在于网络环境之中的,并且是 以数字化的形式来模拟现实社会基础之上 。 b.保护方式研究 韩 国规定 ,任何人都不允许通过游戏获得有形、无形物 品 (游戏点数、游戏 币、赠 品) 的兑换、中介或买入并且对虚拟物 品作 了立法保护 ,对虚拟物品交易欺诈进行司法惩罚; 欧盟通过的 打击网络犯罪公约 ,是 目前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专 门解决与计算机相关的 犯罪 问题的多边文件 , 让各 国可遵循其标准 , 再依不 同需求与法令做 出适当的规范与处罚; 美国的 电子签名法 、德国的 多媒体法 、英 国的 电子通信法案等均从不同的角度 来保护 网络 中遇到 的纠纷 。 以上情况表 明, 一些先进 国家或地区关于虚拟财产的法律规制虽然 尚未形成一个成熟 二 _ 二 _ 川 . _ ._ _- 一一一一一一竺色一一一一一一一 的立法例,但明确了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独立的财产价值,属于传统意义上的 “ 财产” , 具 有物权属性,适用物的法律对其进行保护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a.基本理论研究 我国法律界学者对虚拟财产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归纳如下: 第一种观点是在现有财产法体系内,把虚拟财产作为 “ 物 ” ,对虚拟财产权采用物权 保护方式 。认为虚拟财产本质上就是电磁记录数据,应属于无形物 ,是玩家付 出了精力、 时间等劳动性投入或者直接通过货 币购买而取得 的,享有 当然的物权 。 第二种观 点是将虚拟财产视为 “ 债权凭证 ” 给予债 的保护 。认为从玩家与运营商之 间 因虚拟物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看虚拟物涉及债权 , 这时虚拟物体现为债权 的虚拟凭证 。 从 玩家正常加入游戏开始 , 玩家与运营商之间就存在服务合 同关系, 玩家出钱购买运营商提 供的游戏服务, 虚拟物代表 了运营商提供的游戏服务中具体的子服务, 玩家通过支付对价 (包括在游戏中的时间、精力投入或者通过离线的现金交易) 获得虚拟物 。 第三种观点认为虚拟财产应属于智力成果 , 具有知识产权 的特征 , 应 当列为知识产权 中的著作权范畴 。主张在现有财产法体系 内,通过拓宽现有财产体系的空间,从而为虚拟 财产找到一个落脚点,并把 网络虚拟财产权作为知识产权加 以保护 。另外 ,上海 的寿步教 授也提 出了一种 比较有新意的观点,即以感知形式存在的虚拟物是涉及著作权 的, 并且提 出了三种权利归属方式 : 由服务商所有 、由玩家所有和两者共有 。 第 四种观 点则认为, 应突破现有财产法体系 , 把虚拟财产权视为新型的财产权利类型 来保护 。 虚拟财产是与债权相类似的一种请求权 , 但它又与合 同等传统债权 的不 同之处在 于虚拟财产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价值性,因此 ,虚拟财产是一种特殊的请求权 ,把它归入任 何一类传统 的财产权类型都是行不通的,它具有与 以往任何财产所不 同的特征 。 b.保护方式研究 现行法律对虚拟财产保护没有具体规定, 司法机关对于虚拟财产纠纷只能根据法的原 理及主观判断,由民法通则、刑法、合 同法、知识产权 、物权法 、经济法 、行政法等法律 进行推理; 另一方面 由于立法上没有规定,出现 了案情相近 的案件 ,由于不同级别国家行 政执法部 门、司法机关对于法律理解 的不 同,判决结果也不相 同。社会 的秩序需要 公平 、 公正的法律来维护 ,但虚拟财产法律适用的不统一,使虚拟财产得不到法律有效、充分、 公平 的保护 。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研究内容 、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以虚拟财产是物的一种类型为前提,通过对虚拟财产本质特征的抽象概 括 ,界定了虚拟财产的内涵、属性,为其法律上的地位奠定基础,从虚拟财产的纠纷中找 出 目前保护虚拟财产存在的问题 ,并提 出进一步保护的措施 。 本文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对虚拟财产 “ 物 ”的属性进行论证 ,通过分析作为物权客体的 “ 物 ”的特征 ,并 由此 阐明虚拟财产纳入 “ 物 ”的范畴的合理性 、科学性 ; 重点之二是通 过对虚拟财产纠纷 的研 究 ,总结 出 目前保护 中存在 的问题 ; 重 点之三 以虚拟财产 的物权属 性为出发点,提 出解决 问题的对策 。 我国法律对虚拟财产的认定和保护缺乏法律依据 , 对虚拟财产主张权利仍然 陷于一种 无法可依的状态 ,因此本文将重点围绕 以下几个 问题进行论述 : 第一, 用户花费大量时间、 精力和金钱 , 获取的虚拟财产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财产 ? 如果属于财产 ,应该 归为哪一类 ? 第二,虚拟财产权利 的法律属性究竟是什么 ? 应当受到何种类型的法律保护 ? 第三, 通过分析我国虚拟财产纠纷的类型, 并在借鉴外国和台港地区的相关立法体例 与理论观点的基础上 , 提 出如何保护虚拟财产权利的对策 ,以便更好的保护相关 当事人的 合法虚拟财权益 。 .3.2 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 中,主要运用 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第一 ,比较分析的方法 。对于虚拟 财产的基本 问题 的研究,需对 国内外存在 的诸多分歧作比较分析 ; 第二 ,规范分析法 。主 要用于对我国虚拟财产物权的法律进行保护问题的分析; 第三, 案例分析的方法。 在理论 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案例 ,对虚拟财产进行更深入 的探讨 。 1.3.3 创新点 第一,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虚拟财产具备财产权利客体的属性,并且具备物权客 体 的属性 ,适用物权 的法律进行保护 、规制 。随着虚拟财产 的进一步发展 ,应在物权法 的 基础上进行单独立法 。 第二, 虚拟财产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应当采取举证责任倒置, 归责原则采用过错原则 为主 ,兼顾 公平责任原则 ,同时增加运营商 的安全保障义务 的规定 。 . 一一 一一一一座鲤竺些竺一一一一一 2.虚拟财产概述 2.1 虚拟财产产生的历史背景 虚拟财产的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早期论坛的积分奖励制度 , 为了鼓励用户积极发表看 法或是吸引人气指数 , 论坛根据积分的多少设置不 同的等级 , 拥有积分越 多或等级越高的 用户在论坛 中的地位也相应越高 ,获得 的权利也越多 ,随着积分等级制度的 日益完善 ,逐 渐从简单 的积分制度演变为 目前流行 的各种虚拟货 币,由于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 货 币被 赋予 了一定的特殊功能, 如可 以购买虚拟物 品。 但这些免费虚拟货 币的使用范围仅 限于 网 络世界,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货 币的作用,只是一个提供参考 比较的数值 ,没有与现实社 会生活发生任何关联 。 随着运营商追逐利润 的本性不断暴露 , 之前通过免费获取 的各种虚拟财产 的形式 已经 不复存在 ,但是 ,用户为 了继续使用这些财产或者为 了获得运营商提供 的更高级装配 、更 完善的服务 ,只能用现实生活 中的货 币购买,运营商从 中便赚取利润 ,同时为 了吸引更多 的用户参与 ,网络运营商颇 费心思的在虚拟世界 中设定 了一些相对稀缺 的高级装备与等 级, 这部分网络虚拟财产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所具有的稀缺性与高效性, 派生出了在现实生 活中的交易价值 , 从而与现实社会发了交易联系。 从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发展历史可 以知道 , 在明确了财产的归属之后, 权利主体进一步追求的就是实现财产的 自由转让, 用户可 以对 其购买的虚拟财产行使任意的处分权利 , 网络环境下的市场交易制度也顺应产生 了。 因此 , 要用现实社会 中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虚拟财产 的产生、 流转 , 维护运营商与用户 的合法权益 , 创建公平 、有序的网络环境 。 我 国首例虚拟财产案件始于 “ 2003 年李宏晨诉北极北 ”一案 ,2003 年李宏晨发现他 在运营商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服务器 中存放 的虚拟财产丢失,于是 , 他要求北极 冰公司查封这个 i d账号或将盗号者的真实资料交给他 ,公司 以 “ 一切资料都属于个人隐 私及不能公开 ”为 由拒绝 ,并告知要想找回丢失的物 品,必须到本地派 出所报案 。但公安 机关要么 以网络财产是虚拟财产为 由, 要么 以技术力量不足为 由, 均拒绝 了李宏晨 的立案 请求 。 李宏晨便 以游戏运营商没有尽到保障游戏者私人财产安全义务 、 侵犯 了游戏者 的安 全保障权和知情权为 由, 将北极冰公司告上 了北京市朝 阳区人 民法 院, 要求北极冰科公司 公开道歉 、恢复其丢失和被删除的游戏装备 ,并支付 1 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 。审理过程 中 围绕 “ 虚拟财产 ”的性质 、诉讼 中的举证责任等 问题展开 了讨论 ,合议庭最终认为 ,根据 现有证据可 以证 明被告北极冰公司在安全 防护措施方面存在漏洞 , 服 务器有外挂证实 了服 务器被侵犯的事实,因此可 以认定被告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欠缺 , 应承担 由此导致 的相应 的法律后果 ; 原告在 网络 中丢 失 的虚拟设备虽然是无形 的且存在于特 殊 的网络 游戏环境 中, 但并不影响其作为无形财产 的一种获得法律上 的适 当评价和救济 , 被告应 当在游戏 中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止丝兰望途. .一 通过技术操作恢复原告丢失的虚拟装备 。 通过本案的审理 引发 了诸如虚拟财产是否可 以列为财产的范畴? 虚拟财产具有何种 法律属性,归属权属于开发商、运营商还是用户 ? 如何认定这种财产的价值,如何取证, 如何行使管辖权等等的争论,也给立法界与司法界提 出了值得深思的一系列 问题 。 2.2 虚拟财产的概念 关于虚拟财产的概念 , 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归结起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 的虚拟财产是指存在于 网络游戏 中的,以电磁形式记录 的, 并且可 以被玩家所支配的 网络游戏资源,包括: 虚拟装备、游戏账号 (工 d)、虚拟货 币等; 广义的虚拟财产则是指 存在于网络环境中, 能够为人所拥有和支配, 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网络虚拟物和其他财 产性权利 ,具有数字化 、非物化性质 的财产形式都可 以被纳入虚拟财产 的范畴之 中,其外 延很广泛 ,除了包括狭义 的内容之外 ,还包括 电子邮箱 、电子商务、电脑 中储存 的照片、 q q等一系列信息类的虚拟业务,随着 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财产的范围还会不断的 被扩大和丰富。 杨立新教授认为虚拟财产是: “ 虚拟的网络本身以及存在于网络上的具有财产性的电 磁记录 , 是一种能够用现有的度量标准度量其价值的数字化的新型财产 ” 。 同时他又将网 络虚拟财产分为以下两大类型:“ 其一是虚拟网络本身; 其二是存在于网络上的虚拟财产 。 第二种类型的虚拟财产又可 以分为 以下三种形式 : 第一种为网络游戏 中的网络虚拟财产 。 这包括网络游戏中的账号 (id) 及积累的 “ 货 币” 、“ 装备 ” 、“ 宠物 ”等 “ 财产 ” 。第二种 为虚拟社区中的网络虚拟财产 。 这包括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账号、 货 币、 积分、 用户级别等。 第三种为其他储存于网络的虚拟财产 。 这包括 q q号码、电子信箱及其他网络虚拟财产等, 第三类是一个包容性的兜底类型, 只要非虚拟 网络本身即可”。 虽然虚拟财产是存在于网 络系统中,并且与现实社会发生关联的无形财产 ,但随着其外延的不断扩大,包含的对象 不能局限于网络环境中的事物 , 应当扩大为存储于计算机中的数据 , 所 以可 以分为网络环 境下的虚拟财产与非 网络环境下的虚拟财产 。 2.3 虚拟财产的特征 虽然虚拟财产的种类繁多, 但并非所有的虚拟财产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只有具备 了以下几方面特征 , 广义或狭义的虚拟财产才属于法律意义上 的虚拟财产 , 才可 以受到法 律 的保护: 第一,虚拟性。虚拟财产只能够依赖于网络系统存在,是以图片、三维图像等特定形 式表现 出来 的一组 由 0 和 1 组成的数据 ,台湾 的相关立法称作 电磁记录 , 只能 以电磁记录 杨立新.论网络虚拟财产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 j .学术探索, 200 5 , (6 ) :20一 2 2 6 _. 一. 一 . _. _ _一 一一一一座鲤竺些色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形式存储于运营商的服务器。 对于虚拟财产的价值, 人们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互 联网的连结,才能够体会到它的存在,离开了虚拟的环境,它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而言 仅是毫无意义的 o 和 l,只有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下才可以实现其价值。因此,虚拟性是 虚拟财产区别与其他现实传统财产的本质特征。 第二 ,合约性 。虚拟财产是运营商提供给终端用户的商品,他们之间是通过签订协议 来进行活动 , 这种协议不是运营商与用户逐一签订 , 而是运营商依附网络为用户提供 的格 式条款 , 只有用户 同意条款 内容 , 才可 以在条款规定的效力范 围内拥有虚拟财产 的各项权 力 , 运营商与用户之间是合 同关系 , 因此 , 运营商在合 同规定的范 围内有对虚拟财产保护 、 提供服务的义务; 用户在合 同基础上可 以对虚拟财产行使丢弃、买卖 、删除等任意处分的 权利 。同时,如果合 同中没有规定用户 的使用期限,那么可 以认为无期 限的使用 ,只要用 户的虚拟财产因运营商的行为受到损失, 都应当得到合理的补偿, 这样可以防止运营商肆 意终止提供服务给用户带来损失。 法律的 目的之一就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 基于这点, 本文认为,此类合同中可 以加一条保护运营商的兜底条款 ,例如: 以网络游戏为例 ,当运 营商发现运营成本高于收益时,可 以终止运营游戏 ,对于用户进行适 当的赔偿 ,或者在合 同中规定运营期限,避免运营商承担巨大的赔偿责任 。 第三 ,交易性 。只有与现实社会发生 了某种联系 ,才有被界定为法律意义上财产 的可 能性 , 现实社会对于虚拟财产 的需求不断上升 , 并且通过现实货 币进行交换 的实例也呈上 升趋势 , 因此 , 虚拟财产应 当是法律调整 的客体之一 。 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虚拟财产交易, 是通过运营商出售虚拟道具和虚拟货 币赚取用户现实生活 中的货 币完成的;用户之间的交 易,可以在 网络中完成,也可进行离线交易。 第四,合法性 。合法是指财产取得方式不违法 ,取得对象不为法律明确禁止 。虚拟财 产不属于法律限制和禁止流通物的范畴, 所 以合法性仅指虚拟财产的取得应当符合法律 的 规定 。2003 年 6 月 2 0日,国家新 闻出版总署负责人 明确表示 : 互联 网络游戏 出版经营活 动 中存在 的私服 、 外挂行为属于非法互联 网出版行为, 有关政府将按照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对这种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所 以,为 了维护虚拟世界公平的法律价值 ,用户通过私服 、外 挂方式取得的虚拟财产是不受现行法律保护的。 2.4 虚拟财产 的财产属性 2.4.1 财产 客体 的演变 在古罗马财产权体系 中,罗马人 以 “ 物 ”作为客体范畴 ,在此基础上设计 了以所有权 形式为核心的 “ 物权 ”制度 ,建立 了以物权制度 、债权制度为主要 内容 的 “ 物法 ”体系 , 它主要是有形 的物质客体 (有体物 ),也包括无形的制度产物 (无体物 )。罗马法所创立 的 无体物理论主要有 以下特征 : 第一 ,权利系抽象物 ,概括为人们主观所拟制的某种利益 ;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 ,法律上的无体物 以金钱评价为基本条件 ,家长权 、夫权 、. 自由权等 因为没有财产内 容所 以不能视为无体物 ; 第三 ,所有权虽然系主观抽象而成,但罗马人认为该项权利与物 同在 ,并且是最完整的物权 ,应区别于其他的一般财产权利。英美法系财产规定看似缺乏 严密的理论体系,反而摆脱 了概念法学束缚,如它不局 限于 “ 物权法定原理 ” ,可 以根据 社会需要 ,以契约形式设定财产权 ,以保证人们对财产的充分利用。因而 ,英美法学者更 是提 出了抽象物 的概念 ,抽象物不能被感官观察到,只能通过思维想象 ,就像是具体物一 样,它们能够在人们之 间转让。虽然英美法系明确认定抽象物属于财产权的一种 ,但是在 实践中,经常认为有体物才是权利的主要客体。 大 陆法系的代表性 国家法 国认为,“ 财产 ”必须与物相结合 ,因此除继续采用有形财 产和无形财产的分类之外 ,还大大扩展 了无形财产的外延 ,除债权、股东权之外,无形财 产还包括 了知识产权 。 虽然德国民法典规定本法所称的物为有体物 , 但 德 国民事诉讼法 第 26 5条所称 的物却包括有体物 、无体物 (含智力成果及权利 )。德 国的实践是通过 民事 立法用物权代替 了财产权 ,使得它更具有逻辑性 、适应性和包容性 。 现在随着商品化 的发展对财产权客体的扩充, 财产 的客体经历 了三个发展阶段 : 从具 体的实物财产 ,到无形的物质化财产 ,再到无形的非物质化财产 ,其中无体物 的范围也随 之不断扩大 ,正如注释法学家马卡德 的理解 ,“自然界 中存在 的一切东西都是物 ,其 中对 某人有利益 ,并处于其所有权之下 的物 ,才属于财产 。 日月星辰 ,空气和风虽然都是物 , 但并非属于财产 ” 。通过财产权客体制度的历史演变可知: 财产法应是一个开放的制度体 系, 它不应满足于将现实中的具体财产逻辑性地归入固有的传统财产体系之中,同时还应 该为新型财产寻求法律保护的空间。 因此, 诸多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且能为人类利用的东 西既无法归于有形财产 ,又无法纳入知识产权客体的范畴,法律必须给其合理的定位 ,才 能确保法律体系的完整和逻辑合理性 。 2.4.2 财产的基本属性 各种形态的物,要成为财产 ,都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第一 ,需具有效用 。任何事物要 成为财产首先要能满足人 的某种需要 , 这种需要包括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 ,因而应 当具有 使用价值 ; 第二 ,具有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社会资源 的有 限性 ,即社会拥有 的资源 是有 限 的,不能无 限量 的存在 。“ 今天稀缺性 的来源并不仅仅只是 自然 资源 的有 限性 ,而且包括 法律的设定。例如软件,在技术上我们几乎可以无成本地复制使其远离稀缺性的状态,法 律 的保护成为稀缺性 的根源 ” 。 同时 ,无 限量存在 的事物并不是法律意义上 的财产 ,如水 和 阳光 , 虽然是人类及动植物生存 的必备之 品, 但具有 的稀缺性并不符合法律意义上 的规 定 , 所 以不能归入财产 的范畴 ; 第三 , 可支配性和可流通性 。 财产可 以被人们 自由的支配 , 而支配的前提是 占有 ,财产不 同于人格或人格权 ,可以被人们 占有 ,无论是实体 占有还是 。 刘南薇.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侵权 问题 j .前沿, 200 6 , (3 ) :12一 1 4 8 二 _ . . _. 一.一 . 一一一一一垄塑竺巡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观念 占有。财产也可以流转 ,通过交换在市场上流通,而其之所 以可 以交换流通 ,也在于 财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 2, 4.3 虚拟财产成为财产 的理论基础 虚拟财产是否可 以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 , 是否可 以与现实财产权利体系相兼容 , 这 就必须从虚拟财产与现实世界的交流过程中是否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利益关系角度来证 明, 虚拟财产中是否存在着法律必须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 以及是否具有财产权利客体的共 同 特征 。 从网络虚拟财产法律 问题产生发展的进程可 以看 出, 虚拟财产与现实财产存在着天 然 的联系 , 可 以说 , 存在于网络空间的虚拟产 品与其他现实法律认可的财产利益没有什么 本质 的区别, 虚拟财产鲜 明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利益关系, 这正是虚拟财产纳入现实法律 制度调整的直接原因。 虚拟财产也具一般财产 的特征 : 第一 ,价值性 。价值性 ,是指其能够满足人类 的某种 物质需要或者精神需要 ,并能够 以一定的货 币进行衡量 的性质 。门格尔 曾经说过 : “ 我们 把一个人所能支配的财货总体 ,称做这个人的 财货所有 ,现在我把一个经济主体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