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犯罪客体再议.pdf_第1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犯罪客体再议.pdf_第2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犯罪客体再议.pdf_第3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犯罪客体再议.pdf_第4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犯罪客体再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犯罪构成理论历来被认为是刑法学理论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基本 范畴和核心理论。几十年来,我国刑法学者对犯罪构成理论深入研究, 逐步接受并完善了苏式体系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然而随着对问题 讨论的不断深入,不少学者对通说提出了各种质疑和挑战,而犯罪客 体则为争论的热点之一。犯罪客体在理论上的极大分歧不利于其应有 功能的实现,因此笔者期求通过梳理犯罪客体理论的来龙去脉,发现 问题争执的焦点,重现犯罪客体的应有地位和机能。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犯罪客体的来 源及发展过程作了一简要梳理。早在沙皇时期,俄罗斯刑法学家就对 犯罪客体理论进行了研究,当时流行有“规范违反说”、“主观权利说” 和“法律财富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学者在批判资产阶级刑法理 论掩盖犯罪的阶级本质、指出犯罪的实质特征是社会危害性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出社会危害性的主要内容是指危害行为对统治阶级保护 的社会关系的侵害,因此犯罪客体就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 系,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中的一个必要要件。尽管沙俄时期的刑法学 者也有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表述,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有影响的犯罪 构成理论。一般认为,苏维埃的犯罪构成学说是对大陆法系犯罪成立 条件进行批判和改造的结果,其中犯罪客体理论是在批判、借鉴大陆 法系关于违法性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成为苏式体系中独具特 色的一个要件和重要概念。 。 第二章探讨了犯罪客体的内涵。第一节是对犯罪客体的概念分 析,首先归纳了关于犯罪客体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如“社会关系说”、 “对象说”、“权利说”、“社会利益说”和“法益说”等;接着指出“社 会关系说”的不足之处,指出应严格区分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最后 得出赞成“法益说”的结论。第二节着重分析了犯罪客体的分类,指 出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提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之区分,实际上是对犯罪客体的层次划分,并指出其意义所在。其次, 分析了直接客体的确定方法,一方面刑法分则一般并未明文规定具体 条文所保护的法益内容,另一方面刑法法益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复 杂多样,在一些个罪中甚至难以描述,因此个罪客体内容的具体化、 确定化对正确发挥客体作用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确定个罪 客体内容的基本方法。再次,论证了直接客体的单复数形态问题,指 出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的区分标准是个罪( 模型) 中行为必然侵犯的 法益数量。最后,对随机客体的提法进行评价,认为将随机客体作为 复杂客体的一种类型加以划分是不妥的,违背了模型意义上的复杂客 体的判断标准,有混淆模型与原型之嫌;在分析随机客体两种表现形 式之实质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取消随机客体对司法实践并无重大影 响,应取消随机客体这一概念。 第三章论证了犯罪客体的构成要件地位。第节简要介绍了关于 犯罪客体的犯罪构成地位的“肯定说”和“否定说”之争,指出犯罪 客体的性质是确定行为社会危害性的首要根据,是社会危害性客观侧 面在犯罪构成中的具体化,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中不可或缺的共同要 件。第二节通过对大陆法系阶梯式犯罪成立模式和我国平面耦合型犯 罪构成模型的对比分析,指出我国犯罪构成是立法者和理论刑法家共 同构架的模型,在方法论上具有识别犯罪原型的意义;分割要件的总 体原则应有利于原型与模型的比较工作;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总体上 是科学合理的,在无重大理由下无需重构。进一步得出结论:我们应 坚持犯罪客体要件在我国犯罪构成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对正确理解 个罪模型,科学判断犯罪原型具有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并且能合理 地提供排除犯罪性事由的正当化根据,有利于保持犯罪论的体系完整 性。 第四章结合具体案例实证分析了犯罪客体的机能。着重指出犯罪 客体有助于建立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有助于明确并界定犯罪构成的 其它要件,为刑事司法活动所作的法律规范符合性判断提供要素解释 的指南;有助于指导司法机关正确认识犯罪性质、区分罪与非罪、此 罪与彼罪。沿着“刑法法益是否受损具体受损法益是什么( 若有 多种法益受损) 主要受损法益是什么”这条分析路径,将有助于 在疑难案件中对行为定性指明方向,为刑事司法提供一种具有高度可 操作性的辨析思路。 关键词:犯罪客体刑法法益构成要件机能 a b s t r a c t c r i m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h a sa l w a y sb e e nt h er e s e a r c hp i v o ti ns c i e n c eo f c r i m i n a ll a w t h es c h o l a r so fc r i m i n a ll a wi nc h i n aa c c e p t e dt h ec r i m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t h e o r yo fu s s ra n dt r i e dt oa d j u s ti tt ot h ec h a n g i n g s o c i e t y l o t so fs c h o l a r sh a v ed o n ed e e pr e s e a r c h e s ,a n dp u tf o r w a r d m a n yc h a l l e n g i n gv i e w s a m o n gt h o s ea r g u m e n t s ,v i o l a t e do b j e c to f c r i m eh a sb r o u g h th e a t e dd i s c u s s i o n ,w h o s e c o n c e p t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 s t a t u sa n df u n c t i o na r ee s p e c i a l l yi nm u c h d i s p u t ,w h i c hi sh a r mt or e a l i z e i t sg r e a tf u n c t i o ni n p r a c t i c e t h ea u t h o rt r i e st of i n dh o wi tc a m ei n t o b e i n g ,c o n c e n t r a t eo nt h ek e yp r o b l e m sa n dj u s t i f yi t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 f u f i c t i o ni n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y s t e ma b o u tc r i m i n a l l a w t h et h e s i si s c o m p o s e d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ia n a l y z e st h e o r i g i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t h e o r i e so nt h ev i o l a t e do b j e c to fc r i m eb y e m p l o y i n g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r e s e a r c h a p p r o a c h i ne a r l yr u s s i a ,t h e d o m i n a t i n gt h e o r i e si n c l u d e dn o r mv i o l a t i o nt h e o r y ,s u b j e c t i v er i g h t s t h e o r ya n dl e g a li n t e r e s t st h e o r y a f t e rr e v o l u t i o n ,t h es c h o l a r si nt h e d a y so fu s s rp e r c e i v e dt h a tt h e e s s e n c eo fc r i m e ,a n dp o i n t e do u t p r e v i o u sv i e w p o i n t sc o n c e a l e d t h e t h a tt h ee s s e n t i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c r i m el a ymi t sd e s t r u c t i v en a t u r ea g a i n s ts o c i e t y ,w h i c hm e a n st h a tt h e c r i m ev i o l a t e sac e r t a i n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i n t e n t i o n a l l yp r o t e c t e db yt h e r u l i n gc l a s s i nt h i ss e n s e ,t h ev i o l a t e do b j e c ti st h er e l a t i o ns a f e g u a r d e d b yc r i m i n a ll a w i ne a r l yr u s s i a ,n o t w i t h s t a n d i n gt h ef a c tt h ec r i m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w a sm e n t i o n e d ,t h e r es e l d o me x i s t e d w e l l d e v e l o p e do r i n f l u e n t i a lt h e o r i e s ,s oi t s g e n e r a l l yb e l i e v e dt h a tt h e o r i e s o nc r i m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c o n c e i v e di nt h eu s s rb e c r i t i c a l l y i n h e r i t e df r o m c o n t i n e n t a l 血e o r i e so nh o wac r i m ec o m e si n t ob e i n g a n dt h et h e o r yo f v i o l a t e do b j e c tb ed e d u c e df r o mt h ec o n c e p to fi l l e g a l i t ya n dd e v e l o pi n t o au n i q u ec o n c e p ta n db eo n eo f c o n s t i t u t i v ee l e m e n t si ns c i e n c eo f c r i m i n a ll a wi nu s s r :c h a p t e ri id i s c u s s e st h ei m p l i c - a t i o n so f v i o l a t e do b j e c t s e c t i o no n e i sa b o u tt h ed e f i n i t i o n t ob e g i n w i 武t 蓝i 蕊甜? c 6 h c l u d e dt h em o s t t y p i c a l a n d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a c a d e m i c v i e w p o i n t s ;s u c h a s ,s o c i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c r i m i n a lt a r g e t ,r i g h t ,s o c i a ll e g a l i n t e r e s t so r l e g a l i n t e r e s t s b ya n a l y z i n g t h ea b o v et h e o r i e s ,t h ea u t h o rf a v o r sl e g a l i n t e r e s t s t h e o r y s e c t i o n t w o p u t se m p h a s i s o ns e v e r a l i m p o r t a n t q u e s t i o n s f i r s t l y , p o i n t so u t t h a tt h ee s s e n c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w h i c hc l a s s i f i e dv i o l a t e do b j e c ti n t og e n e r a lo b j e c t , a n a l o g o u so b j e c t a n dd i r e c to b j e c cs e c o n d l y ,p r e s e n t st h e g r e a t i m p o r t a n c e o fd e t e r m i n i n gt h es p e c i f i cl e g a li n t e r e s to fap a r t i c u l a r c r i m e s i n c ec r i m i n a ll a wu s u a l l yd o e sn o tp r o v i d ew i t ht h et h es p e c i f i c c o n t e n t ,t h ea u t h o rd i s c u s s e st h eb a s i cm e t h o d so fd e c i s i o n t h i r d l y ,p o i n t s o u tt h a tt h ec r i t e r i o no fs e t t i n ga p a r tt h es i m p l eo b j e c tf r o mc o m p l i c a t e d o n ei st h en u m b e ro fl e g a li n t e r e s t sw h i c hac r i m ei n e v i t a b l yi n f r i n g ei n a n yc o n d i t i o n i nt h ee n d ,t h e a u t h o rt h i n k st h a tt h es t a n d p o i n tw h i c h r e g a r d sr a n d o mo b j e c t a so n et y p eo fc o m p l i c a t e do b j e c td o e sn o tm a k e s e n s e ,b e c a u s es u c h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m i x e su pt h ec r i m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m o d e l w i t hp r o t o t y p e ,t h e r o f o r e ,t h ea u t h o rs u g g e s t st h a tr a n d o mo b j e c tb e a b o l i s h e d ,s i n c ea b o l i s h i n gt h i sc o n c e p tw i l ln o ti n t e r f e r ew i t hp r a c t i c e c h a p t e ri i i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s t a t u so ft h ev i o l a t e do b j e c ta so n eo f e s s e n t i a l si nc r i m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m o d e l w i t hr e g a r dt ot h es t a t u s ,t h e r ea r e t w ot h e o r i e s ,n a m e l y ,t h en e g a t i v et h e o r ya n dt h ep o s i t i v et h e o r y i n s e c t i o no n e ,t h ea u t h o rm a k e sas h o r t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p o i n t so u td i r e c t l y t h ev i o l a t e d o b j e c t i so n eo f 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 c o n d i t i o ni nc r i m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b e c a u s ei ti sa n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w h i c hd e t e r m i n e st h es o c i a l h a r mo fac r i m e s e c t i o nt w ob ye m p l o y i n gc o m p a r i n gm e t h o d ,t h e a u t h o r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c r i m ec o n s t i t i o ni no u rc o u n t r yi sak i n do f m o d e lc o n s t r u c t e db yl e g i s l a t o r sa n dc r i m i n a lj u r i s t sa l t o g e t h e r ,w h i c h p e r f o r m saj u d g e m e n tf u n c t i o ni np r a c t i c e i no r d e rt of u l l yr e a l i z et h e j u d g e m e n tf u n c t i o n , i ts h o u l db ec u ta p a r tr e a s o n a b l y t h ea u t h o rf i n a l l y r e a c h e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c r i m ec o n s t i t i o no fo u rc o u n t r yi sg o o d a n du s e f u l ,w h i c hs h o u l dn o tb e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a n dv i o l a t e do b j e c ti sk e y t ou n d e r s t a n ds p e c i f i cc r i m ea n dc a nl e a dt h ep r a c t i c et oj u d g et h ec r i m e s w h i c hh a p p e n si nr e a l i t y ,f u r t h e rm o r e ,i tc a nr a t i o n a l i z et h ej u s t i f i c a t i o n s c h a p t e r i vd e s c r i b e st h ef u n c t i o n so ft h ev i o l a t e d o b j e c tb y a n a l y z i n gc a s e s f i r s t l y , t h ev i o l a t e do b j e c ti su s e f u lt ob u i l das c i e n t i f i c c r i m es y s t e m s e c o n d l y , i tc o n t r i b u t e st od e t e r m i n eo t h e rc o n s t i t u t i v e e l e m e n t s t h i r d l y , i t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j u d g i n gc r i m e s k e y w o r d s :t h ev i o l a t e do b j e c to fc r i m e l e g a li n t e r e s t s 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r ee l e m e n to fc r i m ef u a c t i o n 3 引言 犯罪构成理论历来被认为是刑法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范畴和核 心内容,而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在2 0 世纪5 0 年代借鉴吸收苏维埃 犯罪构成学说的基础上所形成。几十年来,我国刑法学者对犯罪构成 理论深入研究,逐步接受并完善了苏式体系犯罪构成“四要件说”。 然而,随着对问题讨论的不断深入,不少学者对通说提出了各种质疑 和挑战,强调应对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加以改造,相继形成“二要件说”、 “三要件说”、“五要件说”等等。1 在各种改造说中,犯罪客体要件无疑是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争议 最大的要件;在犯罪客体问题上学界可谓是各陈其辞,难以达成必要 的共识。而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客体的概念、客体在犯罪构成体系 中的地位、客体的机能等几个方面;作为苏联犯罪构成理论中最具特 色的要件并被我国传统刑法学视为精粹而倍受重视的犯罪客体理论, 眼下却面临极其尴尬的处境。但是,犯罪客体是否已真的走到历史的 末路,笔者不以为然。 犯罪客体在理论上的巨大争议不利于其应有功能的实现,也使得 本就扑朔迷离的犯罪构成理论更难把握,让人犹如“雾里看花”。于 此,笔者期求通过对犯罪客体理论来龙去脉的梳理,发现问题争执的 焦点,力图有所澄清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重现犯罪客体的应有地位 和机能。 甚至也有学者建议彻底推翻棼式体系,重构犯罪成立理论,他们或主张全面引进人陆法系体系,或首推 英美双层次理论。但关于犯罪构成的改造或重构之争显然不是本文所能回答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笔 者是在基本赞成现有苏式体系的基础t 进 亍奉文的写作( 当然,现有体系尚有不少缺陷有待完善) 。 1 第一章犯罪客体理论之沿草 任何理论的兴起、发展乃至衰落,在一定历史背景之下都有其深 刻的道理犯罪客体理论当然也不例外。纵观当前学界对犯罪客体 的批判,大多直接进入到概念或地位的论争之中,而对犯罪客体的来 龙去脉却缺乏深入探究;即使有学者提及也是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一 一不知是认为历史问题太过陈旧无研究价值还是对问题本身尚缺乏 清晰的认识。笔者认为:任何理论的创新研究都应建立在对既往研究 成果的系统整理和深入发掘基础之上,否则难免会成为“无水之源、 无本之木”。毕竟,学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在深刻理解后才可能 有深刻的批判。意欲厘清客体理论诸疑难问题,有必要先对其来源及 发展过程作一简要梳理。 第一节沙皇时期俄罗斯的犯罪客体理论 苏维埃刑法理论( 包括俄罗斯) 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犯罪客 体的概念和实质有着相当深入的研究。俄罗斯刑法学派较早就站在实 体犯罪定义的立场上,根据社会危害性的特征建立起刑法学理论框 架。2 尽管2 0 世纪初在俄罗斯刑事立法中提出了犯罪的形式定义,3 但 最著名的俄罗斯法学界的代表人物斯帕索维奇、谢尔盖耶夫、塔甘采 夫等仍对犯罪客体的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总的来说,当时俄罗斯 刑法学关于犯罪客体的学说主要有三种:规范违反说、主观权利说和 法律财富说。 1 9 世纪中叶,犯罪客体的规范法学派理论非常流行。根据这一理 论,犯罪就是违反法律规范,因而法律规范就是犯罪客体即犯罪 行为所侵害的东西。这一显然受犯罪的形式定义影响形成的“规范违 反说”,仅仅是从法的形式意义上来定义犯罪客体,从而忽略了支配 这种规范的实质根据。当时的刑法学者h c 塔甘采夫对此进行了 有力的批判:“如果我们只认为犯罪是对规范的违反,只认为行为违 2 参见库兹涅佐娃,佳日科娃主编:俄罗斯刑法教程,黄道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年舨,第2 0 1 页。 3 1 9 0 3 年俄罗斯刑法典第1 条规定:“犯罪行为是在其实施时法律以刑罚相威胁的行为”。转引自库兹涅佐 娃,佳日科娃主编:伯2 罗斯刑法教程,黄道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0 1 页。 2 法性这一因素才有意义,那么,犯罪就将成为形式的、没有实际意义 的概念,在我国它就如同彼得大帝时代的观念,认为杀人、暴动、蓄 胡须、砍伐保护区的树木是同等重要的应该判处死刑的行为,因为这 一切都是罪犯同样不畏惧沙皇的震怒而干的”。4 在当时,除规范法学派外还有一种认为犯罪客体是主观权利的理 论。坚持这理论的为俄罗斯第一部刑法教科书的作者斯帕索维奇。 他认为:“犯罪是对某种权利的不法侵害,这种权利是如此的重大, 以至于国家认为这种权利是公共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其它保护手 段不足时以刑罚维护其不受侵犯”。根据这种观点,犯罪行为或者是 侵犯某种权利,或者阻碍行使权利,或者不完成某人的合法要求。“主 观权利说”虽然更进一步揭示出犯罪客体的属性,但仍然是从法律“权 利”本身出发的,因此也只能揭示犯罪的形式意义。当时的刑法学者 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对主观权利的侵犯不是犯罪的实质,主观意义上 的权利也和规范一样只是抽象概念,所以一般说来它本身不可能是犯 罪侵害的直接客体。6 在批判“主观权利说,和“规范违反说”都只揭示犯罪的形式意 义的基础上,当时著名的刑法学者塔甘采夫在犯罪客体问题上提出了 “法律财富说”。7 他指出:“规范的生命表现形式只能是使它产生, 赋予它内容,成为其证明的东西,这就是生命的利益,人类公共生活 的利益,同时在决定着单个的人、社会、国家和整个人类在其身体、 精神和道德领域内的存在与成功的全部事物这一极广泛的集合意义 上使用这一表现。社会生活在其个别的和社会的表现形式上创造利益 并引起对利益的法律保护,因此这些利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结构,体“ 现为法律财富的意义并且本身赋予法律规范以内容,同时成为法律规 范的生命表现形式,以自己的总和构成法律秩序的生命表现。在这里, 法将生命利益变成法律财富的同时,法不仅承认这种利益的存在,不 4 库兹涅佐娃,佳日科娃主编:俄罗斯刑法教程,黄道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0 3 2 0 4 页。 5 同上,第2 0 4 页。 6h c 塔日采夫:俄罗斯刑法教程总论两卷本,第一卷,莫斯科1 9 9 4 年版,第3 1 - - 3 2 页。转引 自库兹涅佐娃,佳日科娃主编:俄罗斯刑法教程,黄道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年圾,第2 0 4 页。 7 尼古拉斯切潘诺维奇塔甘采大( 1 8 4 3 1 9 2 3 ) ,是俄罗斯刑事古典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1 9 0 3 年刑 法典的主要研制和起草人。 一 3 仅给它保护和维护,而且改变其数量、形式,有时甚至是内容,减轻 其局部的、个别的性质并使之具有社会的公共的意义。由此可见,对 法律规范实际存在的侵害就是侵害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侵害法律财 富”。8 在这种观点下,犯罪客体就是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价值、法律 财富,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不是任何利益都得到刑法保护, 只有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的利益才能受到保护:第二,这些利益既包 括个人利益,也包括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第三,它们既可以是现实 性的一一生命、健康、占有的不可侵犯性,也可以是观念性的一一名 誉、宗教感情、体面等;第四,受法律保护的利益、价值的体系和相 互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随着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条件韵变化, 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生变化。9 塔甘采夫的观点得到了当时多数学者 的赞同,并发展为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俄罗斯刑法理论中占统治地位 的观点,即:犯罪客体是国家用刑罚威吓所保护的重要利益。” 第二节苏维埃的犯罪客体理论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当 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影响下苏维埃刑法学家们认为,犯罪客体对于正确 评价刑法的阶级实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资产阶级刑法理论家或者有 意贬低这个问题的意义,或者由于自己的阶级局限性不能揭示犯罪客 体的真正含义;指出资产阶级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界定为“刑法规范 本身”、“人的自然权利”、“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人们的中等发展程 度的道德感情”等等,太过形式化,失去了具体的社会政治意义,掩 盖了资产阶级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真正客体,不能阐明犯罪这种社会现 象的阶级本质和社会政治内容。“ 苏维埃刑法学家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将社会关系作为一切社会 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思想的指导下,从社会关系出发而创建了独具特色 8h c 塔h | 采夫:俄罗斯刑法教程总论两卷本,第一卷,莫斯科1 9 9 4 年版,第3 2 - - 3 3 页。 9 参见h c 塔h 采夫:俄罗斯刑法教程总论两卷本,第一卷,莫斯科1 9 9 4 年版,第2 9 页。转引 自库兹涅佐娃,佳j = i 科娃主编:俄罗斯刑法教程,黄遒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0 4 页。 m a 纳乌莫夫著:俄罗斯刑法总论,e e x 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4 8 页。转引自薛瑞麟:饿罗斯刑法 研究,中国政法人学! j = ;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3 0 页。 “【苏】h a 别利皿耶夫m h 科既廖夫主编:苏维埃刑法总论,马改秀,张广贤译,第9 2 页。 4 的犯罪客体理论一认为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 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并从马克思在1 8 4 2 年关于林木盗窃法 的辩论一文中的经典论述中找到了理论根据。马克思说:“犯罪行 为的实质并不在于侵害了作为某种物质的林木,而在于侵害了林木的 国家神经一一所有权本身,也就在于实现了不法的意图”。”既然如此,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犯罪,在本质上就不是对人或物的侵犯,而是对 社会关系的破坏。著名的苏维埃刑法学家特拉伊宁指出:“按照马克 恩主义的理解,任何一种侵害行为的客体,都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主义刑法体系中 的犯罪客体。” 苏维埃刑法学在批判资产阶级刑法掩盖犯罪客体阶级实质的基 础上,不但将犯罪的实质特征界定为社会危害性,而且对之进行了具 体探讨;指出社会危害性的主要内容是指危害行为对统治阶级保护的 社会关系的侵害,因此犯罪客体也就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 系。可见,在苏维埃刑法学家们的视野中,犯罪客体同揭示犯罪本质 特征的犯罪概念密切相关,具有揭示犯罪本质的功能;而另一方面, 苏维埃刑法学家在改造资产阶级犯罪成立条件时又将犯罪客体作为 认定犯罪的一个构成要素加以研究,使其同时具有构成要件的功能。 至于前苏联的刑法学者们是如何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犯罪构成学 说及犯罪客体理论的,对这一问题今天的学者们尚存争议。有学者认 为革命前的俄罗斯本来就存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前苏联的犯罪构 成理论不过是继承并对沙俄时期犯罪构成理论的排序和内涵进行了 修改。如,塔甘采夫在犯罪构成中划分出三个要素:第一,行为人一“ 一犯罪入;第二,犯罪人行为所指向的事物犯罪客体;第三,从 内部和外部研究的犯罪行为本身。“又如,基斯佳科夫斯基将犯罪行 为不可缺少的必要要件称为犯罪构成,这种要件有四个即主体、客体、 主体的内在活动和外在活动以及活动的后果。“由此似可作出结论, 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第1 6 8 页。 ”【苏】a h 特拉伊宁:论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5 8 年版,第1 0 2 页。 塔甘采夫:俄罗斯刑法典敦程总论,圣比樽堡1 8 7 4 年版,第5 页。转引自库兹涅佐娃,佳日科娃主编: 俄罗斯刑法教程,黄道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7 5 页。 “基蛳佳科失斯基:一般刑法基础课程总论,圣比得堡1 8 7 5 年版,第5 9 页t 转弓 自库兹涅佐娃,佳日 5 在俄罗斯刑法史上最早提出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 要件的,不是苏维埃学者而是沙俄学者前苏联犯罪客体理论并不是 对大陆法系三层次理论体系直接改造的结果,而是在批判吸收沙俄资 产阶级犯罪客体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 在查阅极其有限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尽管沙俄时期 的刑法学者也有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表述,但却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有 影响的犯罪构成理论。他们认为犯罪构成只是构成犯罪的要素及其要 素的体系,而根本没有上升到犯罪构成是“立法模式”或“科学抽象” 的规范法学派解释;”他们的犯罪构成理论与其说是从规范出发,倒 不如说是从事实出发的。”而前苏联学者在介绍自己的犯罪构成理论 时,通常都是先对大陆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理论进行批判,再论述自 己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鲜有提及沙俄时期的犯罪构成学 说。“因此,前苏联犯罪构成理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是对沙俄 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尚须进一步考证。 更多学者认为,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对大陆法系犯罪成立条 件进行批判和改造的结果。大陆法系早期的构成要件理论认为,构成 要件只包含客观的、记述的要素;而不包括主观的、规范的要素;违 法性是指行为违反法规范或法秩序( 形式的违法性) ,而要回答刑法 为什么将某种行为规定为违法行为,则必须说明行为侵害或者威胁了 法所保护的利益( 实质的违法性) ;有责性是指行为对行为人的非难 可能性,而要具有这种非难可能性,就要求行为人达到一定的年龄( 责 任年龄) ,具有辨认控制能力( 责任能力) ,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者过失 以及存在实施其他合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苏维埃犯罪构成理论是在 批判大陆法系形式的犯罪概念和犯罪成立条件基础上对其改造而成。 “构成要件被改造成犯罪客观要件,实质的违法性被改造为犯罪客 体,有责性被分解为犯罪主体与犯罪主观方面( 此外,主体的特殊身 科娃主编:俄罗斯刑法教程,黄道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7 5 页。 坫参见雪千里;“关于犯罪客体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 0 0 5 年第6 期。 玎参见库兹涅佐娃,佳日科娃主编:俄罗斯刑法教程,黄道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7 5 页。 憾参见童伟华:犯罪客体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5 页。 ”特拉伊宁教授在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中指出:“革命前俄国的著作,对犯罪构成i l 习题也很少注意,在 俄国革命前的刑法著作中,没有关于犯罪构成的专门书籍或专题研究”。请参阅【苏】a h 特拉伊宁: 论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5 8 年版,第5 页。 份在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中属于构成要件要素,苏维埃刑法理论则将 其归入犯罪主体要件的内容) ”。2 0 这样,客观方面、,。主体方面和主观 方面皆能很容易地在大陆法系体系中找到相对应的部分,而犯罪客体 就成为苏式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个要件和概念,作为犯罪构成首要要 件在苏式体系中最终得以确立并不断发展。 最早对资产阶级犯罪构成理论进行系统分析批判的苏维埃著名 刑法学者a h 特拉伊宁在其著作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中指出, 早期刑事古典学派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以行为为中心而建立的,这种犯 罪构成同他们提出的形式的犯罪概念一样,没有指出行为的社会属 性,只是在犯罪范围内兜圈子,抹煞了犯罪的社会性质和阶级属性; 而之后兴起的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把犯罪的研究从“行为” 转向“行为人”,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极端,完全破坏了犯罪构 成的法律意义,使资产阶级法制遭到极端破坏,因而资产阶级这两种 人为割裂主观与客观的犯罪构成理论皆不可取。特拉伊宁进一步指 出,苏维埃刑法理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犯罪的阶级性这一根本 原理出发,主张把犯罪构成要件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辩证地统一起 来。这样,苏维埃刑法学者不仅提出了实质的犯罪概念,并且赋予犯 罪构成以社会政治的实质内容,认为犯罪构成是苏维埃刑事立法用以 说明一定的行为为犯罪,也即危害苏维埃制度或社会主义法律秩序的 行为的诸特征的总和,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这种犯罪构成包括犯 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这些要 件,尤其是犯罪客体要件,承担了繁重的社会政治功能,并被赋予以 社会危害性为核心的实质内容,使犯罪构成成为社会危害性的构成。 2 2 1 显然,苏维埃学者认为通过犯罪客体能体现犯罪构成理论对行为 的政治评价和价值评价,从而实现犯罪构成的实质内容;而且通过犯 罪客体这一犯罪构成的要素,使犯罪构成理论与实质的犯罪概念发生 关联,而与形式的资产阶级犯罪成立条件相区别。”但是,“犯罪是符 2 0 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衽2 0 0 0 年敝,第1 7 9 页。 2 1 1 9 4 6 年,特拉伊宁教授的苏维埃刑法上的飒三罪构成一书出版,1 9 5 7 年修玎改名为犯罪构成的一般 学说。 2 2 详细论述请参见【苏】a ,h 特拉伊宁:论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5 8 年舨, 第1 0 2 页。 参见童伟华:“犯罪客体论纲”,载刑事法评论( 第1 5 卷) ,陈兴鏖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4 7 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有责的行为”的定义,看似形式,实际上也 包含有实质内容。因为,违法性不仅具有形式违法性一面,更为重要 的是还要进行实质违法性判断,即通过判断行为是否侵害或威胁了刑 法所保护的法益,将不具有犯罪实质特征的行为排除在刑法之外。“可 见,苏式体系中的犯罪客体尽管在概念上具有独创性,但在核心内容 和功能上却大致相当于大陆法系实质违法性中的法益,只是其在浓郁 的意识形态背景下,更强调犯罪客体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功能,使其具 有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双重属性。正如有学者指出,苏维埃刑法学家 从侧面批判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在犯罪的本质问题上掩盖犯罪的阶级 性和刑法的真正作用,从正面则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关于违 法性的见解,演绎出“犯罪客体”的范畴,把它作为犯罪构成的要件 之或表明构成因素的一个方面。2 5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当初苏联的学者们是出于意识形态需要而 建构新的犯罪构成体系,并在这个宏观体系下创建了犯罪客体,以区 别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大陆法系犯罪成立体系,那么在已经没有意识形 态桎梏与束缚的今天,俄罗斯刑法学者们完全有条件重新构造一种所 谓科学完整的犯罪成立体系,但他们却仍然大体上继承了原有的学说 新近由国内学者黄道秀翻译的俄罗斯学者库兹涅佐娃、佳日科娃 主编的俄罗斯刑法教程和黑龙江法学院赵微副教授的著作俄罗 斯联邦刑法便是最好的注释。”该书并没有改变原苏联传统的、平 面式的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尽管在对犯罪客体的概念理解上有 所发展,但仍将之作为犯罪构成中的一个重要要件。“没有犯罪的客 体就没有犯罪的构成”;”“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没有直 接的犯罪客体就不可能有任何具体的犯罪构成”:“犯罪客体对于正确 定罪和区别一罪与他罪有着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意义”。” 年版。 2 4 具体分析参见刘艳红“晚近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五大误区”,载f 中国刑法学精粹( 2 0 0 2 年 卷)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 7 9 1 8 2 页, 西参见肖中华: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5 - - 3 6 页。 拍返至少说明了一个国家的犯罪识别体系的建构决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与其民族的生括方式、思维习 惯、法制传统等因索息息相关。四要件犯罪成立体系在今天仍能适应俄罗新处置犯罪的需要,这充分说 明其自有合理性和实用性,这一点当值得我们深思。 z 7 库兹涅佐娃,佳f d 科娃主编:俄罗斯刑法教程,黄道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0 1 页。 “同上,第2 0 8 页。 第二章犯罪客体之内涵 第一节犯罪客体的概念分析 由上可见,俄罗斯学者对犯罪客体的认识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 主潮流在1 9 世纪末至2 0 世纪初,俄罗斯刑法理论中占统治地位 的观点是:犯罪客体是国家用刑罚威吓所保护的重要利益。2 9 十月革 命后,苏维埃刑法学在批判资产阶级刑法掩盖犯罪客体阶级实质的基 础上,将犯罪客体定义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目前,在 俄罗斯刑法理论中对犯罪客体韵认识仍存在分歧。a b 纳乌莫夫教 授认为社会关系不能涵盖全部的犯罪客体,主张用“法益”取代“社 会关系”;”而诺沃谢洛夫则认为,作为哲学范畴的客体是与主体相对 立的客观世界,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因此对于犯罪客体来说, 应当把与侵害主体相对立的东西视为犯罪客体的特征,即任何犯罪的 客体始终是人,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因此,犯罪客体是实施犯罪所 侵害的人,即个别人或者某些多数人,由于其处在刑事法律保护下的 物质价值或者非物质价值受到犯罪的影响,因此给这些人致成损害或 者致成损害的危险。”总之,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作为犯罪客 体的理论地位在当今的俄罗斯刑法理论界也正在经受着考验。 一、我国关于犯罪客体概念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我国的犯罪客体理论直接移植于苏维埃犯罪构成理论,认为犯罪 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 0 世纪9 0 年代以前的刑法教科书几乎都采纳了“社会主义社会关一 系”这一通说。但是,随着刑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近年来我国学界 对犯罪客体的概念之争愈演愈烈。归纳而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如 下几种: 1 社会关系说。此种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