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独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 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我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我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本人授权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 密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20 年 月 日 a thesis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 a research on chinas rural financial legal system major :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candidate : zou yue supervisor : professor. xia hepi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p. r. china april, 2012 摘 要 i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确保农村金融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性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农村金融,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这些农村金融法规不仅效力等级较低,而且非常零散,甚至有些 重要法律制度缺失。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 的发展,延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已然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借鉴世界有 关国家农村金融立法的经验,根据自己的具体国情,我国农村金融法律 制度应当从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农村金融市场法律制度、农村金融 服务法律制度和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4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构建和完善。 论文总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 3 大部分。正文第一章界定了农村 金融、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内涵;第二章阐述了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第三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缺 陷及其原因;第四章考察了美、法、日、印等国家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指出其值得借鉴的启示;第五章提出了打造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法律制 度框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金融;法律制度;融资担保;市场准入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iii abstract with its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has issued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regulate the rural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to some extent, the rural finance has been standardized; the rural economy has been promoted. but these legal documents not only lower legal ranks but also scattered layout, even some important rural financial legal has not yet enacted. the out-dated construction of rural financial legal system has seriously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delaying the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so to construct a rural financial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things we must to do. by use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and with chinas specific conditions, our rural financial legal system should perfect th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egal system, the rural financial market legal system, th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legal system and the rur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legal system.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cluding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text has defined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finance and rural financial legal system. the second chapter has expounded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financial legal system. the third chapter has analyzed the defects and its reasons of our rural financial legal system at this stage. the fourth chapter has examined the rural financial legal system of america, france, japan, india etc, and pointed out the enlightenment that worth using for reference. the last chapter has raised some suggestions to perfect our rural financial legal system. keywords: rural finance;legal system;financing guarantee; market access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目 录 v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目 录 . v 第 1 章 绪 论 . 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1.1.1 选题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2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3 1.2.1 国外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研究现状 . 3 1.2.2 国内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研究现状 . 4 1.3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5 1.3.1 基本思路 . 6 1.3.2 研究方法 . 5 第 2 章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概述 . 7 2.1 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 7 2.1.1 农村金融的涵义 . 7 2.1.2 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关系 . 8 2.2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内涵要素 . 11 2.3 构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理论支持 . 13 第 3 章 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发展. 15 3.1 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演变历程 . 15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 3.1.1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 15 3.1.2 第二个阶段:从改革开放至 1997 年 . 16 3.1.3 第三个阶段:从 1997 年至今 . 17 3.2 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演变特征 . 19 3.2.1 强制性变迁方式贯穿始末 . 19 3.2.2 政策性文件占据主导地位 . 20 3.2.3 非正规金融关注缺失 . 21 第 4 章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不足 . 23 4.1 我国现行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综述 . 23 4.1.1 关于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 . 23 4.1.2 关于农村金融服务法律制度 . 27 4.1.3 关于农村金融市场法律制度 . 28 4.1.4 关于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 29 4.2 我国现行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缺陷 . 30 4.2.1 商业性金融的相关法规支农针对性不强 . 30 4.2.2 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立法缺失 . 31 4.2.3 民间金融缺乏法律关注 . 31 4.2.4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制度障碍 . 32 4.2.5 新型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不科学 . 34 4.2.6 农产品期货法律机制不完善 . 35 4.2.7 农村金融监管缺少专门的法律规范 . 36 4.3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缺陷原因分析 . 37 第 5 章 国外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借鉴 . 39 目 录 vii 5.1 国外相关国家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 39 5.1.1 美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 39 5.1.2 法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 41 5.1.3 日本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 42 5.1.4 印度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 43 5.2 国外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启示 . 44 5.2.1 注重对农村金融进行专门性立法 . 44 5.2.2 注重以合作性金融法律制度为基础 . 45 5.2.3 注重以政策性金融法律制度为导引 . 45 5.2.4 注重以农业保险制度为保障 . 46 5.2.5 注重民间金融立法 . 46 第 6 章 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 49 6.1 完善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 . 49 6.1.1 加快合作性金融机构立法 . 49 6.1.2 制定农村政策性银行法 . 50 6.1.3 科学引导民间金融组织 . 51 6.2 修订农村金融服务法律制度 . 52 6.2.1 拓宽农村融资担保的抵押物 . 52 6.2.2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 . 53 6.3 重塑金融市场法律制度 . 55 6.3.1 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 55 6.3.2 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法律制度 . 56 6.4 重构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 57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ii 6.4.1 设置农村金融的独特监管体系 . 57 6.4.2 农村金融监管法的特殊内容与方法 . 58 结 论 . 61 参考文献 . 63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69 致 谢 . 71 第 1 章 绪论 1 第第1章章 绪绪 论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马克思在序言中提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著名论断,揭示了生产关系于生产力、上层建 筑于经济基础的巨大反作用。马克思指出: “社会经济结构是与一定发展 阶段相适应的,且与竖立其上的包含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相适应。它 一定、必然的出现在人们的社会生产中,不以人类意志的转移为转移。 ” “上层建筑的积极能动力量在于促进其经济基础稳固发展,同时扫除威 胁自己经济基础形成、 发展的其他经济关系、 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障碍。 ” 1以马克思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去思考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的困境 和走出困境的出路,不难发现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在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法律制度这对范畴中,农村金融是经济基 础,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是上层建筑。我国农村经济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农村金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金融的成长创造了条件。 但由于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滞后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 30 多 年我国农村经济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对农村金融产生了巨大需求。作为 上层建筑的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不足已经严重桎梏了我国农村金融 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 60%,农村的 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党中央早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就提出 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求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 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反映,也是建设社会 主义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三农”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32 页.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资金的匮乏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瓶颈。如何更好地破解“三农” 困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社会各界倍加关注的重要话题,受 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农村金融改革举措。经过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 信用社为核心,以部分民间金融为补充” 2的农村金融体系,切实加强和 改进了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得到一定发展。然而,农村金融的法制 建设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同等重视。现行的农村金融法 律制度仍以通知、办法、意见等政策性的行政指令居多,即缺乏法律强 制性又无系统性。虽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涉农法律中能够 找到一些关于农村金融的法律规范,但也仅是原则性规定,无法解决农 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合作性金融性质不清、政策性金融职责不明、涉农商 业银行见利忘义等实际问题。相关重要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农村金融法 律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金融环境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已然不能适应农 村金融发展的需要,甚至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研究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课题。 1.1.2 研究意义 研究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无论是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 的发展,还是对于丰富金融法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 义。第一,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可以破解“三农”资金制约瓶 颈,保障“三农”资金来源,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二,完善我 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能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权利的实质平等,解 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贫困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共建和谐 社会;第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以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对 农村金融的各种经济关系予以明确和规范,能够弥补我国金融法理论的 缺憾,完善我国法律制度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2何伟,周晓志.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探析j.浙江金融,2009 年 06 期,第 58 页. 第 1 章 绪论 3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关于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农村金融制度的研究多出于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角度,专门从 法学视角进行研究的不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对农村金融制度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政府对有效农村金融市场的介入程度和法律规定约束。到 21世纪初,gulli则提出消除农村贫困的出路是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金 融机制,ohio school进而明确非正规金融是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能够 有效满足当前短期的资金需求。虽然la porta、beck和levine从法制和 金融发展的关系上指出各个国家金融体系的不同是由于各个国家法制对 私人产权和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同,强调法制建设在农村金融发展 中的重要意义,却并未有人对农村金融法律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即使以 美国和法国为代表的各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 以支持农业的发展,但多为法律实践,从法律理论上研究农村金融制度 的不多。 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的立法实践有: 1、美国为保证充裕的农村资金供给,在联邦农业信贷法案等农 村金融立法中明确规定对服务农村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实行优惠政策。通 过减税等各种帮扶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向农村地区进军,使美国90%以上 的商业银行都经营农村信贷业务。 2、法国为促进农业保险服务的发展,在1900年颁布了农业互助保 险法 ,对农业保险机构的性质地位、农业保险的业务范围、农业保险的 风险分散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并规定以政府给予保费补贴减 轻保险公司保费负担的形式来支持农业保险机构的持续运营。 3、日本为缓解农村经济主体从正规金融渠道贷款难的问题,颁布了 保证农村信用制度的信用金库法 ,设立了中小企业、个体劳动者的互 助性信用组织;同时承认民间金融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补充作用,以 无尽业法对专门从事特定业务的特殊金融组织作出引导和规范。 4、印度为解决商业银行撤离农村、农村金融机构锐减的问题,专门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出台了地区农村银行法令 ,规定地区农村银行要建立在农村金融组织 较为薄弱的地区,其不追求盈利也不按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办理业务。地 区农村银行贷款除提供与农业生产发展有关的农业信贷外,还提供农民 所需的消费贷款,并规定贷款利率不得高于当地的信用社。 虽然国外少有关于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但上述关于农村 金融法律制度的立法实践显然能够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的理 论,同样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1.2.2 国内关于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研究现状 在对农村金融发展与改革提供怎样的法律支持上,学术界存在不同 观点。熊德平在其专著中指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实现农村金 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王煜宇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 是制度长期抑制的结果。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旗帜下农村金融改 革的方向应当是向法律制度建设层面深化。甘强认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应当从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农村金融服务法律制度、农村金融市场 法律制度和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吕志祥、高兵桃在金 融法律创新设想上提出独立制定农业发展银行法和农村合作金融 法 ,明确规定农村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性银行的职能定位。赵博在农 村金融担保法律制度上探讨了扩大农村金融担保物的可行性,认为应当 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并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制度,建议在农户和 农村中小企业中运用物权法的浮动抵押制度和应收账款抵押制度;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郑晖也建议开启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新 路径。农业部政策法规司的张红宇为规范引导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提 出应尽快制定民间借贷管理法 ,明确民间借款利率的合理区间。西北 政法大学的黄河、李军波则认为没有必要对农村金融进行单独立法,通 过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与wto农业规则的规定,在结合我国 国情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农业法即可。这些理论相较于国外农村金 融法律制度的研究,虽然是从法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但却局限于农村金 融创新中产生问题的某个方面,并没有从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整体架构 第 1 章 绪论 5 上来分析。缺少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有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 金融法律体系框架。 总之,关于新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研究经过了近些年来诸多学者们 的研究与探索,产生了一些可喜的理论成果。但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 不断深入,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仍然满足 不了现实的需要。在对农村金融问题形成的原因上如果没能充分揭示其 历史根源,就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而将农村金融问题社会化、产业化、 政策化,限制了研究的视野;如果过分依赖西方经济、政策、法律制度 理论,忽视我国数千年历史以及特殊的现代化进程,就不能充分考虑到 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此,对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 研究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3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 本文首先从中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着手。通 过对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历史变迁的研究,了解我国现代农村金融法律制 度的逻辑起点和历史沿革,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发展的自身逻辑上审视 经济发展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对农村金融法律环境的影响,总 结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发展规律。其次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 度的不足与原因。通过介绍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现状,针对农 村金融中出现的新问题反思现有法律制度的不足,并深入探讨这种法律 制度缺位的原因。然后研究国外关于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 在他国经科学验证合理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吸收可供移植、借 鉴的积极成果。最后研究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分别从农村金 融组织法律制度、农村金融服务法律制度、农村金融市场法律制度、农 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提出完善组织立法、融资担保立法、非正规金融立 法和监管立法等方面的建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1.3.2 研究方法 运用恰当的方法对上述思路进行展开研究是成功的关键之一,本文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梳理比较法和实证研究法。 1、文献分析法。研究农村金融法律制度首先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相 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发散思考和举一反三的逻辑推理,将研究内 容细化。同时密切关注国家在新农村金融建设方面的动态,及时补充素 材。 2、梳理比较法。研究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其次要运用梳理比较法对农 村金融中的法律关系进行梳理,以所涉法律关系或者调整对象的不同为 标准划分几条大主干,再分析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一一 划入对应的主干中进行研究。同时比较与我国有着相似问题困扰的国家 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上的成功做法,从中获得借鉴。 3、实证研究法。研究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最后要采取实证研究法深入 农村全面展开实地调查。但鉴于我国地域广阔,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差 异较大的现实,可以辅之取样分析法来节约调查成本和研究时间。在东 部和西部各取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区域进行了解,从中总结普 遍性规律。 第 2 章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概述 7 第第 2 章章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概述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概述 2.1 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农村金融是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存在的基础,农村金融关系是农村金 融法律制度的调整对象。准确界定农村金融、明确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 法律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逻辑起点。 2.1.1 农村金融的涵义 我国的农村金融作为一个特定概念被广泛应用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其涵义学术界并未达成一致。最初的农村金融是在“金融” 前冠以“农村”二字,农村金融自然而然地被定义为“农村的金融” 。3不 少学者从“金融”即资金的融通推导出“农村金融”即农村的货币资金 的融通。4虽然 2005 年陈永跃将农村金融的定义发展为“以资金为实体, 信用为手段,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农村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三 者统一的农村资金的融通”5,但仍没摆脱“农村的金融”的思维定式。 上述逻辑推导表面看无可非议,但在实际界定中却存在两个明显问 题。首先,要判断一种融资形式是否为农村金融,到底是依据在农村的 地理存在还是服务主体,亦或是业务范围,此概念都不甚明了。如果以 在农村有地理存在为判断依据,则混淆了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机构,使 人们误认为必须有地理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机构为载体才算得上是农村金 融。如果以服务主体为判断依据,认为以农业为对象,从属于农村经济 主体或是冠以“农”字招牌的资金活动才为农村金融,显然亦是行不通 的。 这样做不单单将农村金融缩小成农业金融, 更使有 “农” 名却无 “农” 实的金融机构陈然其中,不仅不能惠农,反而可能造成农村金融资源外 流,农村金融功能弱化。而认为农村金融是具有对农业务范围,以信用 3熊德平.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版,第 66 页. 4王绍仪.财政与农村金融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年版,115 页. 5陈永跃.农村金融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56 页.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手段筹集、分配、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6则使得一些可能不具有相 应意愿和能力的金融机构被纳入到农村金融之列,金融资源配置不尽合 理,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活力。其次, “金融”也并不仅仅单纯是货币 资金的流通,在通感的外衣下掩盖掉的是“财产的借贷或财产的跨时交 易活动和信用转让”的实质。7 作为全社会金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的“农村”字冠决 定了其不同于其他金融类型的特殊属性。此等特殊不是只为农业生产提 供信贷服务,不是仅为农业和农村领域的自身需要开展业务,也不是要 有地理存在上的农村金融机构,而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相对应、 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功能的金融。在农村金融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需求的动态演化中,现代农村金融的活动领域逐渐延伸,农村货币资金 的流向和信用活动的范围早已从单一的农业生产扩大到各种农村经济活 动,不仅涉及农业还涉及工商业,不仅涉及农村还涉及城市。所以凡是 为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活动提供融资服务都为农村金融,这种融资 体系不因地理位置的变动而变动,不因产权主体的改变而改变。 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根据法律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 正规金融。农村正规金融是指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得到法律确认,金融 活动被纳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范围内的金融。如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 用合作社等。非正规金融则是指融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法律确认,资金 融通活动游离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范围外的金融。如民间借贷、私人钱 庄等。长期以来,得到法律认可的农村正规金融在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制 性管理下发展,而未得到法律认可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则长期处于无人管 理的灰色地带或政府的压制状态,阻碍了其农村金融补充功能的发挥。 2.1.2 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关系 制度是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制度的存在即 是为了有效弥补生活环境和生产中的不确定性,节约交往成本,促进人 6李树生.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9 页. 7姬玲.农村金融监管制度安排与改善途径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年 10 月,第 5 页. 第 2 章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概述 9 们之间的协作,并将外部效应内在化。农村金融在交易的视角下,本身 可以解释为一种制度。农村金融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即为 制度安排的结果。不少制度经济学者在研究我国“农村金融”问题时都 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或“农村金融制度”的角度来阐述,成功将对 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转换为对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的研究。因此,为避免 混淆,在本文探讨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关系之前,必须先弄 清“农村金融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之间的区别和 联系。 1、农村金融不是农村金融制度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结构,包括生 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等;上层建筑是一定 社会复杂庞大的体系,由该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部分 组成。其中观念上层建筑主要指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 哲学等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则为围绕国家政权建立的政府机构、政 党和社会集团等思想的“物质附属物” 。通常,我们所说的上层建筑多指 观念上层建筑。 按照上述定义,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在为农村、农业、 农民提供融资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各种金融关系的总和,应属于经济基 础的范畴。农村金融制度作为农村金融的行为准则,是在统一协调各种 金融关系时产生的一系列如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人为约束,原则上 应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有着本质区别,两者 是不同层次、不同范畴的两个基本概念。 2、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不能等同于农村金融制度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是调整农村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是针对农村金 融而制定的各种金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显然,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观念上层建筑,与农村金融制度同属一个范畴。但农 村金融法律制度却不能等同于农村金融制度,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概 念外延的大小不同。 农村金融制度作为我国金融制度的一种,是通过一系列的金融规则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为农村金融活动提供各种制度安排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这些金融规 制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政策,还包括契约法律法规,甚至还有道德观念、 风俗习惯、价值信念和伦理规范等,概念外延较大。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是通过法制上的强制手段为农村金融关系提供协调、管理依据来促进农 村经济发展的,概念外延较小。在法律制度里,调整了多少社会关系就 包含有多少种具体的法律制度。农村金融法律制度调整的农村金融关系, 既包括农村金融管理关系又包括农村金融交易关系。其中,农村金融管 理关系除了中央银行对各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活动的监督管理外还 包括农村金融机构对各自内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所以,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本身是由各类具体的法律制度所组成。具体农村金融 关系对应的具体法律制度构建了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又与其他金融制度一起共同构建了农村金融制度。由此可见,农村金融 制度和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农村金融法律 制度仅为农村金融制度的一个方面。 3、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关系 通过上文对“农村金融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关系链条的导述,我们可以十分明确地肯定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法律制 度的关系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 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 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理论, 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关系可进一步表述为:农村金融法律制 度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而发展,有什么样的农村金融,就有什么样的农 村金融法律制度与之相匹配;农村金融发生改变,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也 要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积极 的能动力量,促进农村金融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时向阻碍、威胁农 村金融发展的其他经济关系、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作斗争。所以,农村 金融要求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必须同自己相适应以利于自己的发展;农村 金融法律制度完备程度的与否将直接影响农村金融的发展。 第 2 章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概述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而相应的农村金 融法律制度却在“政策先行”的理念下没能适应农村金融的变革。使农 村金融在出现问题后无法从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中获得及时有效的规避, 陷入进一步发展的困境。农村金融存在多少问题就意味着相应的法律制 度存在多少空白,只有完善这些法律制度对相关问题予以规范,创造良 好的法律支撑和信用环境,才能有效发挥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积极能动 性,保证农村金融持续向前。 2.2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内涵要素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将现代农村金融发展蓝图描绘为“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 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 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这一定程度上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了依 据。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既然作为农村金融的上层建筑,那么应是与该目 标实现相匹配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法律体系。这个体系既不是仅涉及农 村金融某一方面问题的单纯法律部门,也不是囊括所有外现问题却囫囵 低效、空洞浮态的条条框框,而是一个在微观领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 农村金融市场融资,在宏观领域通过依靠一系列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的法律规则,包括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农村金融市场法律制度、农 村金融服务法律制度和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等共同构筑形成的与农村 经济发展需要相得益彰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 具体说来,一个科学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应涵盖以下几个要素: 1、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规制农村金融发展的前提 农村金融市场是农村金融运行的外部基础条件,是各类金融组织主 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 “空气” 、 “水分”和“阳光” , 8农村金融 市场能否良好发展直接影响一定农村区域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因此, 科学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应包含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和保护。如果农 村地区金融环境优良,金融市场强而有序,就会吸引非农资金流入,形 8王天祥:农村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研究j,流通经济,2010 年 10 月,第 149 页。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成“洼地效应”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反之,如果农 村金融市场秩序恶化,没有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法律制度介入去安 排设计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就会导致农村资金外流、新型农村 金融信贷方式进不来、高风险性金融产品不得管制,农村金融的创新和 发展就如同人类呼吸失去了氧气般艰难残喘。 2、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存在农村金融活力竞争的重要条件 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是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最明显的标志之一,不仅 可以带来金融业务的多样化,还可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一 个科学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应包含对农村金融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法律支 持,满足农村经济多层次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不仅包 括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 农村商业性保险、农村信托投资、农村融资租赁等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 还包括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 市场主体丰富。但由于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居多,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商 业性保险公司提供的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屈指可数、农村信托投资和农村 融资租赁机构数量较少等原因,农村金融手段实质单一。再加之商业性 银行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网点萎缩、合作性银行金融机构实力不足、政 策性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过小等银行类农村金融机构内在构成上的失 衡,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活力。考虑将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主体 的完善纳入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对相关金融机构进行组织立法,并加强 农村民间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不失为针对当前现状的直接 选择。 3、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发展的本质 农村金融不断调整和变革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是为 “三农” 发展提 供持续稳定的建设资金,但从本质上看却是不断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 金融需求的过程。因此,科学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应始终以保护农村经 济主体的金融权益为最终落脚点,顺应农村金融发展的本质要求。近年 来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村各经济实体贷款意愿强烈,但狭隘的农村信 贷担保产品、不健全的农业保险机制,却使涉农类投入贷款批款困难, 第 2 章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概述 13 加之大型农村金融机构利润所驱纷纷撤离农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 数量有限,农村经济主体本该享有的金融权益屡屡遭受侵害。可“信贷 绝不是天生与穷人无缘,它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 , 9这种权利需要法 律的刚性肯定。因此,衡量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健全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即看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权益能否得到满足。 2.3 构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理论支持 康芒斯在制度经济学中将制度特别地定义为“限制、解放的扩大个 人行动的集体行动” ,而在集体行动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制度。 10尤见农 村金融法律制度在农村金融这一“集体行动”中的地位。以往学者多从 经济学角度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和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农业信 贷补贴理论” 、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等观点, 农村金融问题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目前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农 村金融制度研究的深入,学术界一致认为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 就是金融法律制度的缺陷甚至缺失,最为有效的制度性解决方式即为构 建相应的法律体系。 11以立法形式对相关问题予以规范,是农村金融市场 多方互赢的良策。 首先,法律的独特功能和客观优势决定了我国必须采取立法形式对 农村金融予以规制。以往“政策先行”的解决手段,制定和发布过程比 较随意,公众对其稳定性持一种怀疑态度,潜在影响对政策贯彻和执行 的积极性。并且政策大纲性的总领特点决定其内容不可能条分缕析地全 面规定农村金融所需的各种基础性制度,无法发挥对农村金融的服务作 用。从法律层次上对农村金融予以规范,不仅位阶较高有持久稳定的公 众信赖,还可以彰显国家对农村金融发展大力支持的决心。法律与生俱 来的社会公共性、广泛权威性、全面基础性,都是政策等其他手段所不 可比拟的。此外法律还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延展功能。比较法学家达维德 92006 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北京大学演讲时的发言. 10约翰r.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商务印书馆 1962 年版,第 87 页. 11刘玲玲,杨思群等著.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清华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惠州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保山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国家能源佛山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财务审计岗位
- 中国移动杭州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通信技术类
- 汕尾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金融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 蚌埠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国家能源济宁市2025秋招机械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中国移动伊春市2025秋招行业解决方案岗位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肇庆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安全环保岗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投标方案【修订版】(技术标)
- JT-T-795-2011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 GB/T 43731-2024生物样本库中生物样本处理方法的确认和验证通用要求
- 食品行业的食品创新与新产品开发
-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841物理化学考研真题
- 岩棉复合板外墙保温的施工工艺
- JJF 1334-2012混凝土裂缝宽度及深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 GB/T 4025-2010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件的编码规则
- 大学学生转学(转入)申请表
- 角膜 角膜炎课件
- DL∕T 5440-2020 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