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路基软基换填分项工程质量首例分析报告.doc_第1页
土方路基软基换填分项工程质量首例分析报告.doc_第2页
土方路基软基换填分项工程质量首例分析报告.doc_第3页
土方路基软基换填分项工程质量首例分析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方路基软基换填分项工程质量首例分析报告一、试验目的及指导思想:通过软基换填的分析,确定换填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优点、缺点,确定机械的最佳配合,确定切实可行的压实系数,为软基换填提供经验资料。二、施工路段里程:三、施工时间: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严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的有关技术规定,按照规范规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操作。施工工艺首先经过SMJ1驻地办监理工程师批准,试验的全过程在监理工程师的技术指导和严格监理下进行。由于该段填方处于山坳中,根据工程地质资料,该段挖方从上至下依次为亚粘土、残积砾质粘性土、全风化粉砂岩。实际基底为黑色淤泥,厚度约12m深,采取挖除表层不良土层,然后挖沟降低地下水晾晒表层,施作盲沟排除地下水,盲沟作好后,将盲沟两侧用石块分层填筑夯实,然后进行换填。五、施工步骤(1)施工工序 软土地基施工工序见下图 测量放样 挖沟引排地下水 清除软弱土层 施作盲沟、渗沟分层换填透水性材料 推土机推平 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度检测监理抽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测量放样 开工前,先由项目部测量工班采用GPT-7002全站仪按设计断面里程测出中、边桩(每侧加宽50cm),并用白灰撒出开挖轮廓线。 (3)开沟引排水在软土范围内先进行开沟拦截,引排地表水,疏干晾晒后方便施工,沟底应平顺并有一定的纵向坡度,使排水畅通,引排水困难的地方可挖设集水井,定期将坑内水抽走,使之有良好的地基施工场地。(4)施作盲沟、渗沟软弱土层清除后,平整基底,重新放样,准确定出盲沟、渗沟位置,采用人工开挖沟槽,沟底应平顺,有一定的纵向坡度使流水顺畅,沟槽挖好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铺设土工布,设置碎石及波纹管。(5)换填透水性材料施工方法 a填料松铺层厚度的控制 本着就地取材方便施工的原则,采用洞渣作为透水性材料进行换填施工,按填筑面积、松铺厚度(每层按松铺50cm控制)和自卸汽车的能力,计算出层铺运量和卸料间距。 b摊铺与平整 填料运到场地后,用大型推土机按松铺50cm厚的要求摊平,个别处人工找平,在整修过程中发现有超粒径的石块应予以剔除,做到颗粒分布均匀,避免出现粗颗粒集中现象。 c压实作业方法 压实采用重型振动式压路机自两边向中间进退进行,静压两遍后再进行振动碾压,横向接头0.40.5m,前后相临区段重叠1.01.5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d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检测拟采用沉降差法,当压至填层顶面石块稳定,目测无明显轮迹时,采用振压两遍的标高差不大于2mm时,则认为压实度符合要求。(6)施工工艺 a基底换填逐层填筑时,并安排好运轨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上料,并用大功率推土机摊平,个别不平处应配合细石块、石屑找平。 b当填料的级配较差,粒径较大,石块间隙较大时,可在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粗砂,再以压力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 c碾压时应先两侧后中间,压实线路纵向互相平行,反复碾压,行与行之间应重叠4050cm。六、最佳人员、设备配备:施工队长: 1人 调度、总负责安全员: 1人 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管理: 1人 现场组织施工现场技术: 1人 技术负责试验人员: 3人 测压实度、含水量测量人员: 3人 抄平、测量每层松铺、压实标高、放中桩、边桩施工保障小组成员表姓名职务职责项目总工现场组织施工技术负责负责现场技术工作试验室主任全面试验工作试验员试验工作试验员试验工作测量班长全面测量工作测量工程师测量工作测量工程师测量工作安全工程师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施工机械一览表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数量装载机ZL50B1挖掘机CAT320C1压路机YZ18G1自卸车东风10推土机山推2201七、施工结论填料运到场地后,用大型推土机按松铺50cm厚的要求摊平,个别处人工找平,在整修过程中发现有超粒径的石块应予以剔除,做到颗粒分布均匀,避免出现粗颗粒集中现象。 压实采用重型振动式压路机自两边向中间进退进行,静压两遍后再进行振动碾压,横向接头0.40.5m,前后相临区段重叠1.01.5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压实度检测采用沉降差法,当压至填层顶面石块稳定,目测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