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现实背景的深入分析, 指出当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进而通过对典 型教育法的创新探索, 特别是通过对 “大学生先进典型正反馈自推动性循环系统” 的模型设计, 展现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路和模式。 总体来说, 本文的论述展开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事实层面,在这一层面的论述中,本文首先细致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及其方法创新所面对的最基本亦是最重要的社会环境背景, 以及这些背景因 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群体所产生的主要影响;其次,在事实层面,本 文还剖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困境,通过分析可知,导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困境的原因均指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待创新 发展。 第二是理论层面,经过事实层面的分析后,本文的论述逻辑自然地进入到理 论层面,首先便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要性的论述,这是上文逻辑发 展的必然结果;其次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原则的论述: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方法创新作为社会实践,必然要以一定的原则为指导,在创新过程中应体 现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遵循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作 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还应坚持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总方向。 第三是实践探索层面,经过对“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分析后,本文便来 到了自己的逻辑终点亦是重点,即对“怎么办”的论述。基于理论层面对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要性的分析和对基本原则的论述, 本章首先从总体上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途径,这部分论述具有方法论意义。其次,由 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一项包纳众多因素、牵 涉众多领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限于能力与篇幅,本文不可能从宏观视角给出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全部设想,因此本文“以点带面” ,通过给出对高校 典型教育方法创新的合理设想,特别是对“大学生先进典型正反馈自推动性循环 系统”模型的构建,展现出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实践设想。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为出发点,以对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论分析为指导,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做出大胆设 想, 构建了创新高校典型教育方法的模型,即建立了正反馈自推动性循环系统模 型,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运行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系统;先进典型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ality of innov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ckground, pointing out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of the need for innovative approaches and basic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and then explore innovation typical education law. “the circulatory system about self-promotion by positive feedback of advanced models in college students” designed to show the innovative ideas and patter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in the new situation. overal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xpansion into three levels: the first is a factual level, this level of discourse, this article first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s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face the most basic is the most important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se background factor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udent population; secondly, the fact level, 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d the achievement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rough analys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cing the predicament of the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 method of education to b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second is the theoretical level, after analysis of the factual leve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logic naturally into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e first is the discours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need for innovative approaches,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above logical development; exposition on the innovative princip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of innovation as a social practice, is bound to certain principles for guidance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should reflect the purpose and the regularity of unity, following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rinciples and the principle of people-centered, as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innovation should also insist on facing the modern world and the general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the third is the practice of exploring the level, after the what and why analysis, this article came to the logical end point is also a focus on how do discussed.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need for innovative approache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first general pointed out that innovative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this section discusses the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second, due to the varie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package satisfied many factors involved in various areas of complex systems engineering, limited capacity and length, this article can not be given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 method of education innovation all conceived of a point to with a face , through innovation universities typical education methods is given a reasonable envisaged, especially the students advanced typical positive feedback built self-catalytic cycle system model, showing in this article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v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envisaged.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s a guide, make a bold vision to build a typical in higher education method model to establish a positive feedback to self-promote the model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 to analyze the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oper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ve approaches; system; advanced mod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背景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背景分析 . 1 1.11.1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1 1 1.1.11.1.1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 1 1 1.1.1.1 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结构的重组 . 1 1.1.1.2 社会群体、个体间及不同社会力量间的竞争和冲突加剧 . 2 1.1.1.3 社会信仰危机和价值观多元化 . 2 1.1.1.4 社会心理的焦虑和迷惘 . 2 1.1.21.1.2 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3 3 1.1.2.1 社会转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分析. 3 1.1.2.2 社会转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分析. 3 1.21.2 经济全球化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 4 4 1.2.11.2.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 4 4 1.2.1.1 经济全球化具有矛盾性 . 4 1.2.1.2 经济全球化具有交往性 . 5 1.2.1.3 经济全球化具有不均衡性 . 5 1.2.1.4 经济全球化具有不确定性 . 5 1.2.21.2.2 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 6 6 1.2.2.1 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 6 1.2.2.2 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 7 1.31.3 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 8 8 1.3.11.3.1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分析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分析 . . 8 8 1.3.1.1 网络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8 1.3.1.2 网络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 9 1.3.1.3 网络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发展 . 9 1.3.21.3.2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分析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分析 . 1010 1.3.2.1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与冲击 . 11 1.3.2.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与冲击 . 11 1.3.2.3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与冲击 . 12 第二章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 13 2.12.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就 . 1313 2.1.12.1.1 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毕业生. 1313 2.1.22.1.2 高校思想政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 1313 2.1.32.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创新发展 . 1414 2.1.42.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1515 2.2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困境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困境分析 . 1616 2.2.12.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抽象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抽象化 . 1616 2.2.22.2.2 教育机制缺乏活力、效率偏低教育机制缺乏活力、效率偏低. 1717 2.2.32.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 1717 第三章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论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论分析 . 19 3.1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 1919 3.1.13.1.1 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育方法创新 . 1919 3.1.23.1.2 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 1919 3.1.33.1.3 教育对象的变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对象的变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 2020 3.1.43.1.4 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 2020 3.2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 . 2121 3.2.13.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当体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当体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 2121 3.2.23.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当遵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当遵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 2121 3.2.33.2.3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总方向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总方向 . 2222 3.2.43.2.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当遵循以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 . 2323 第四章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 . 24 4.1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 2424 4.1.14.1.1 传承和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其适应时代要求传承和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其适应时代要求 . 2424 4.1.24.1.2 借鉴、学习和吸收相关学科及国外的先进方法,为我所用借鉴、学习和吸收相关学科及国外的先进方法,为我所用 . 2525 4.1.34.1.3 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科学化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科学化 . 2626 4.1.44.1.4 充分动员各方力量、资源,共同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系统工程充分动员各方力量、资源,共同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系统工程 . 2626 4.2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初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初探以典型教育法为例以典型教育法为例 . 2727 4.2.14.2.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典型教育法运用的现状及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典型教育法运用的现状及问题 . 2727 4.2.1.1 典型教育法依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 . 27 4.2.1.2 高校典型教育的选树机制应当进一步完善 . 28 4.2.1.3 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机制应当进一步创新发展 . 28 4.2.24.2.2 大学生先进典型教育的方法创新例证大学生先进典型教育的方法创新例证 . 2929 4.2.2.1 正反馈自推动性循环系统简介 . 30 4.2.2.2 正反馈自推动性循环系统的设计运行原则 . 32 结语结语 . 3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5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38 致谢致谢 . 39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背景分析 1 第一章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背景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背景分析 纵观当今时代发展,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转型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基本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它们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 生的思想行为方式, 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严 峻的挑战。 1.11.1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 本的社会环境条件。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向深广领域的推 进使中国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时期。 分析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及其对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本文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1.1.1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启的中国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所引至的全局性的社会结构变 迁。从总体上说,这次转型是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 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乡村主导型社会向城市主导型社会,从封闭社会向 开放社会,总之是从传统社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转型。这一社会 转型正发生在我们所处的时空, 当代国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正处于并成长于这一 伟大的社会变革之中。然而,尽管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理性、有序和稳步推进 的过程,但与历史上所发生的社会转型一样,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社 会失范现象的发生,进而对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和 冲击,引起社会群体普遍的困惑、焦虑心理和人文价值与生存意义方面的困惑。 1.1.1.11.1.1.1 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结构的重组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结构的重组 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蓬勃发展,原有的 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逐渐被打破,新结构在旧结构基础上分化重组,这种变化既 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又是全部社会转型的基础。基于此,当前中国社会各 阶层也处于分化与组合的过程之中。 社会权力和财富资源转移和重新配置的过程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背景分析 2 使原本在社会中处于稳定地位和角色的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更加有利的社会角色 和地位,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提出了“重新洗牌”的要求。 1.1.1.21.1.1.2 社会群体、个体间及不同社会力量间的竞争和冲突加剧社会群体、个体间及不同社会力量间的竞争和冲突加剧 这种竞争与冲突首先体现为代表社会转型发展方向和推动这一转型的变革 力量与代表旧的社会结构并力图阻止新的社会转型实现的力量之间的冲突。 这是 当前中国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瓶颈, 既得利益群体不满深入改革对其利益造成 的冲击而抵制和阻挠改革, 其与代表社会未来发展的利益群体之间的碰撞是中国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的重要来源。 其次,处于转型时期,由于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和流向的转变以及社会成员 能力和机遇的差异,使得社会群体、社会成员之间对社会资源的占有程度差异拉 大、竞争加剧。例如,行业内部与行业间的不平等竞争与垄断,贪腐等不正当财 富的积聚和剥夺,贫富差距和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等。 1.1.1.31.1.1.3 社会信仰危机和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信仰危机和价值观多元化 社会的信仰体系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整合力量。而 在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无法全部为传统的信仰 与价值体系所解释和包纳。加之,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及西方国家利用网 络等先进手段对我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负面干扰, 使得在社会转型时 期,国人出现信仰危机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当代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处于 危机之中,新的价值体系正在确立并经受冲击和考验。 1.1.1.41.1.1.4 社会心理的焦虑和迷惘社会心理的焦虑和迷惘 由于个人生活和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陡增以及竞争压力加大而带来的焦虑 和由于个人对生活目标、 方向和价值判断的不明确而带来的迷惘是社会大众对中 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典型的负面心理体验。社会快速转型所产生的新事物、新理 念使民众应接不暇,他们对现实生活感到飘摇无定,对个人发展感到没有把握, 对未来的前途也觉得不可预见。 这种充斥着不安全感和不确定的因素的负面心理 体验势必造成民众特别是青年人普遍的焦虑与迷惘。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背景分析 3 1.1.2 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2.11.1.2.1 社会转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分析社会转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分析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政治、经 济、 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也为高校思想政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 良好的条件: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 强大的物质基础;其次,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和公平竞争原则,为实现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再次,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为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水平创造了有利平台;最后,以法律规范市场行为,有 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的形成。 在思想意识层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确立和不断发展改变着传统的人 际交往关系,不断更新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市 场经济所蕴含的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独立意识等积极的、先进的思 想意识逐渐被民众所认可和接受。概括而言,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个体的自主 意识、增强了人们平等、效率、民主、法制的观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更为重要的是, 当代大学生对于上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生理念更是表现出 强烈的吸收、理解和践行能力。这些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强化了他们的创新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和务实观念,这些 变化必将促进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1.1.2.21.1.2.2 社会转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分析社会转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分析 首先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群体的多元化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是一柄双刃 剑,在提高民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从价值观念 上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逐渐在大学生 的价值体系中占据了一定位置。此外,当代大学生群体缺乏合作精神,价值判断 趋向功利,缺乏艰苦奋斗的意志等都是价值取向多元化所造成的负面结果。更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负面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缺乏对崇高理想信念 的执着追求,过于崇尚自我导致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缺乏对民族、国 家和社会的深层次认知,缺乏社会责任感,无视甚至为个人利益而肆意侵犯集体 和他人利益。总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其次,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危机。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结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背景分析 4 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 念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 心理危机。 学生心理危机的长期存在必将对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 生活与发展, 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的安全稳定产生不良的影响。 这些心理危机源自诸 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源于升学就业的竞争压力、源于人际交往的困境、源于家庭 及婚恋挫折,源于贫困和歧视等等。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危机虽然在任何时代都可 能出现, 但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变迁都将以某种 方式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因此,可以说,中国当代大学生所承 受的心理压力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如何舒缓他们群体性的焦虑、压抑、苦闷, 为他们正常的科研、学习和生活排除心理危机的干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者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1.21.2 经济全球化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阻碍各国经济交往的因 素逐渐减少,国家之间商品与生产要素逐渐实现自由流动;规范商品与生产要素 全球性自由流动的规则逐渐形成并逐步完善;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 的趋势不断扩展和加深的历史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全球化 对全世界以及各民族国家的影响绝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 理想状态下的经济全球 化应当是一个以推动各国经济交往与发展为基础, 进而促使各国在意识形态和思 想文化层面上相互交流碰撞,最终达成彼此理解、尊重与包容的世界历史进程。 但由于霸权主义和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经济全球化还对各民族国家产生 了诸多负面影响。 1.2.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按照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矛盾分析法分析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基 本特征,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2.1.11.2.1.1 经济全球化具有矛盾性经济全球化具有矛盾性 首先,经济全球化是利与弊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空前地改善着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经济全 球化过程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 这又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陷入 了新的更为严重的困境之中。 它促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贫富悬殊拉大、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背景分析 5 南北差距拉大,可以说,经济全球化过程也是大国、强国凭借霸权侵犯弱国、小 国主权,侵蚀当地传统文化,威胁其经济和社会稳定的过程。 其次,经济全球化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其主观性是指,经济全球 化不是一个完全自发的历史过程,其进程受到参与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经济全 球化具有意识形态性; 其客观性是指, 经济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会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向前推进。因此,必须从主客两方面分析和研究经济全球 化的历史进程,既要克服经济全球化纯粹是西方意识形态扩张的片面认识,又要 防止陷入经济全球化纯粹是一种客观现象的天真。 1.2.1.21.2.1.2 经济全球化具有交往性经济全球化具有交往性 马克思在阐述世界历史理论时曾说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 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而自 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 当前,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历史和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各国之间经 济往来、贸易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牵涉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 济体系。尽管这一体系还有诸多弊端和不足之处,但不可否认,它在国际间配置 生产要素、 进行全球化分工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 借助网络互通有无,更使各国经济处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之中。 1.2.1.31.2.1.3 经济全球化具有不均衡性经济全球化具有不均衡性 经济全球化在现实和本质上均呈现出不均衡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深深地 埋藏着一种“西方中心主义本质” ,正是这种本质的全球性扩张造成了国际范围 内非西方与西方关系的紧张对抗。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甚至是悬殊的,因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 进程中的收益也存在着巨大差距。从总体上看,不均衡的经济全球化特别有利于 发达国家财富的增长,而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贫弱的发展中国家实 则很难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发展,获得益处。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所 具有的不均衡性也体现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层面上。 1.2.1.41.2.1.4 经济全经济全球化具有不确定性球化具有不确定性 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进行生产、销售,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飞速发展等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6 页。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背景分析 6 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但是,国际间的生产、贸易与资金融通和与之相应的 国际协调管理之间存在空隙,这种空隙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增大。在一定 程度上将,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使得世界市场站在了人类发展的对立面并不断 控制着人类财富的创造和分配。然而,当代世界还没有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能 够控制上述风险,确保经济全球化顺利发展、确保世界经济平稳运行。 1.2.2 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尽管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受益者也是西方发达国 家,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深广领域的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 发展、 体制的不断健全和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也 逐渐谋得了一席之地。因此,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和国际背景,经 济全球化必然会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分析这些影 响也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前提。 1.2.2.11.2.2.1 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首先,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掘了人的潜能,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基础。 电子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可以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沟通交流,开阔人的视野, 提升人的高度,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球化时代背景下, 人的发展被经济运行系统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在市场价值和竞争机制的驱动 下,人们主动追求知识与技能、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个过程就是人自我发 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智慧宝库得以开启,人的价值在市场价值的牵 引下被大力发掘。大学生作为一个思维活跃、具备新知的群体,在竞争机制引导 下必然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大有作为并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其次,经济全球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第一,全面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使我国社会的开放程度日渐向深广层次发展,这为思想政 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巨大的创新机遇,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 以出国考察,参与国际会议,与各国的同行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 高。第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凸显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一背景 之下,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相互辉映,为思想政治教育 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这也增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三, 经济全球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开放的社会体系之中, 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 新的理念和方法。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背景分析 7 1.2.2.21.2.2.2 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西方意识形态的扩张分化并解构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经济全 球化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也抑制着人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十 分复杂的社会环境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科技、经济实力, 统治着国际经济秩序,并凭借其经济霸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统治着全球。美 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不争的事实全方位地对抗、分化和解构着我国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学生文化观念和价值形 态西化的危险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的冲击。文化观念和价值形态的西化将必然导致一些西方腐朽观念,诸如个人中 心主义、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对我国民众的侵蚀,尤其是 当代大学生群体受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