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引美 , 以美养德.doc_第1页
以善引美 , 以美养德.doc_第2页
以善引美 , 以美养德.doc_第3页
以善引美 , 以美养德.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以善引美 , 以美养德美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有效途径 康城实验学校 张玉善 尽管在理论上音乐教育教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音乐则是真善美的载体这一认识得到了普遍认同,但是,在实际中,如何通过美的形式和美的手段,寓教于美,培养学生具有美的情操、美的素养、美的人格及美的理想,培养学生积极追求美、崇尚美、实践美和创造美,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最终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在教学实践领域里一直是一个不断被认识、不断被实践的永恒课题。如何实现这一课题,让美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一般渗透于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感受到真、善、美的境界?我认为要让美育入耳、入脑、入心,让学生在音乐中不仅得到情感的共鸣,而且还应该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锤炼、净化,以最终达以升华。这些必须在教学理念与行为设计上以爱为纲,以善引善,爱你的学生、爱你的课堂,善待每一个学生。倘若如此,可以看到,一个和善教师引领一群和善的学生,必然会营造出和谐友爱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音乐教学,毫无疑问,音乐教学不仅能够顺利完成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而且还完成了美育功能,最终使得受到教育的学生班级不仅获得具有凝聚群体的智慧,而且还使得学生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的张扬个性。这里,我就这一课题在实践中的做法进行一些总结,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精心设计引言与结束语,让美育渗透于音乐课教学的程序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从课堂的第一分钟开始(学生便知要:坐端正、后背立、面放松、提眉等)精心设计教学,以艺术的方式,让美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过程与环节之中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是精心设计引言与结束语,以艺术的方式,让美育渗透到音乐课教学的程序中,就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音乐教育发挥其美育最大作用。一般而言,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理念上注重课堂规范,强调学生能够自律。我认为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规范上能够自律,是不仅德育教育的第一步,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恰当的行为,不仅强化了学生德、智、美育发展成熟能力的意愿,而且自律的要求,宣扬的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法还给大家提供了共情能力的培养途径。比如,在开学不久的期间,在带领同学去专用教室上音乐课的时候,可以常常看到: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谈笑风生,全然不顾及周边的感受。为了解决这样的尴尬,等到了音乐教室,我先用优美的琴声让他们安静下来,又看到大家坐姿各有千秋,极不整齐,上课的状态还不是最佳。此时我想应对他们做积极的假设他们一周上一节音乐课太愉悦了!“我的心理暗示他们是很想做到恰当的行为的,尽管他们表现又是恰恰相反“。(出自 破解优质教学的课堂管理之谜(美)史密斯 著) 我注视他们不说话,当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微笑着向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我们在这上音乐课的时候,你们希望别的班级路过我们教室的时候,队伍是怎样的呢? 同学不约而同的回答:“安静、整齐”!我会心地笑了!很好!那么当我们路过别的班级时,他们会希望我们如何呢?此时底下一片哗然有的默默地低下了头,有的用批判的眼光看着刚才不守规矩的同学,有的同学顿悟之后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尊重他人,维护好良好教学的秩序才能更好地学习。当我们考虑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照顾到我们。在大家最能接受的时候,我简洁有力说出音乐课所要遵守的秩序和必要的程序,比如队伍、进教室、坐姿、注意力、声音的要求等,良好的课堂常规是进行教学任务的保障,如: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更加注重团体合作精神的培养,如:互相帮助识谱,互相伴奏,找伙伴共同创编,懂得尊重他人. 课堂上用音乐片段提醒学生各个环节,听音乐进入教室,师生问好,坐姿站姿都要养成规范。如我设计的师生问好,既有良好的师生互动更是一个良好开端:4/4 师:1 2 3|生: 11 2 2 3|师:3 4 5|生3 3 4 4 5|ii 76 5| 55 67 |师 :1 2 3 4 5 6 7|生:i 7 6 5 4 3 2 1 同学 们你好!张老师您好!并用歌唱上课问好下课再见,课堂程序等听钢琴的旋律而定便知该如何去做。比如54 32 15 0就是歌唱的状态(学生便知要:坐端正、后背立、面放松、提眉等),1 3 5则是全体起立5 3 1请坐等 在一系列的有美感的旋律中进行课堂的程序与调节。既有音乐课特殊语言的美感,又有效地课堂有效调控了优质课堂的管理,引导学生在美感中培养良好的德行,正如一本书所总结的一句话:课堂的程序就是轨道,教学内容就是火车。多么形象呀的比喻呀! (出自 破解优质教学的课堂管理之谜 (美)Rmith Smith 著) 二、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让美育依托于音乐作品的教学审美中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以此作为音乐作品的审美依托。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鲜活的音乐形象更真切的反映生活中的真情,感受美与丑、善与恶的世界。赞美善良,抒发美好的情感,鞭策丑恶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以善引美,以美养德。如:在学唱六年级第五单元的华彦钧的音乐人生中,在欣赏 二泉映月一曲时优美的旋律中诉说着一个凄凉感人的故事,鲜明的音乐形象给学生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了解华彦钧的音乐了解他的音乐人生,感受旧中国民族的命运与坎坷,理解华彦钧的向往光明的生活就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在欣赏时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没有多余的说教,只有真实的故事,此时不是真真切切的德育又是什么呢?诸如此类的音乐作品,举不胜举.如银屏飞出的旋律单元一首我怎样长大,借小树引导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怕苦难与挫折的坚强意志,渗透生命教育。借小树对成长的期盼、渴望和坚定的信念;明白长大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学会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 . 可爱的家 真切的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可爱的家,每一个人对家的“可爱”是不一样的,但渴望爱与温馨是一致的。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爱去营造,善待并感恩自己的亲人,用宽容与温暖去呵护自己的家园。由此引导学生由“小家”想到“大家”,使学生对家的眷恋之情得到升华珍惜自己的家,学会关爱他人。不仅要珍惜自己的家。班级也是我们可爱的家,学校也是我们温馨的家。国家是我们的共同的家园三、教师是美育的核心,让美育渗透于教师形象和课堂语言之中众所周知,身教胜于言传。良好的教师形象铭刻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作为一位音乐教师,三尺讲台虽不大,却时刻都在展示老师人格魅力和形象,假如教师本人不热爱自己的事业,不完善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又怎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何谈教书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就如同我们带学生社会实践,要求学生遵守规则,讲文明.教师不以身作则,乱闯红灯、随地吐痰,坐车不给老弱病残让座等.岂能说服学生去做到.课堂上我们教师真诚的微笑,热情关注的目光,亲切的鼓励;一个小小的善举(如:抚摸学生的头,帮他捡起一支掉在地上的铅笔)还有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工整的板书都时刻影响着学生,都在传播着教师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师爱品质更是潜移默化给学生们.作为音乐教师给孩子们插上幻想的翅膀,架起真善美的天梯,在音乐世界里当好导游,鼓励学生自信的发言、歌唱、表演,让幽默、简练、高雅的艺术化的语言充满课堂,令人赏心悦目,更易被接受和感动。让德育更好的渗透在音乐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升华。唤起鲜明的想象结合现实中作为教师为学生创造真善美的纯洁世界,美好的情感陶冶出高尚的情操。在发挥教师导人向善的同时更要:“自乐乐人,自正正人”。 (孔子所言)作为音乐教师,增强美育意识,从备课入手,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美育的侧重点。认真设计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让美育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在对近几年的教学与反思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将音乐教育的知识或者能力结构仅仅局限于音乐技能,而忽视了音乐教师语言及其语言表达能力对音乐教育的影响。从音乐的审美属性看,音乐教学必须建立在教师准确完美的对音乐作品内容的范奏(范唱),从而让学生听觉能及时获得音乐的美感,音乐教学技能中最核心的应该是音乐能力。但是,由于音乐教学毕竟不是音乐家个人的音乐表演,而是借助教育学的原则与方法,通过恰当的语言讲解,让学生获得美感与审美体验,最终建立合乎社会需要的审美价值观念,所以,语言能力也是音乐教学的核心技能之一。但是很遗憾,这种能力对音乐教学所起的积极意义经常被我们所忽视。真实的他们既善于模仿,善于幻想,更渴望真情,向往美好。如果教师能重视孩子的成长体验与生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语言插上音乐得翅膀,让音乐成为孩子们可以看到、触摸到的真善美的载体,在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音乐形象之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另外结合教材讲一些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要鼓励平时不被重视的学生,找到他们的优点,通过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在音乐课堂中找回自我. 在一些教学案例中我们却发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当然导致这个结果发生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引起这个结果的教师常常都是使用成年人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所谓音乐教学的。不难想象,没有重视学生的生活,没有重视学生的体验。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爱教育、爱音乐、更要爱学生。不仅要专业精湛,更要方法得当,心态积极这样才能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教师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行为的示范者,成长的陪伴者。经常以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追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和效益。古人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出处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传习录)音乐正是借助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强化审美意识的同时,晓之以理,动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