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当代青年休闲生活.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当代青年休闲生活.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当代青年休闲生活.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当代青年休闲生活.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当代青年休闲生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当代青年休闲生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philosophy current youths leisure lif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ns all-round and free development candidate : shen jing major : marxist philosophy supervisor : associate prof. zhang ji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p.r.china october, 201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学位论文属于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 摘摘 要要 生存和发展始终是人类最为关注的主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之后,如何健康 优雅地生存,如何在生存中实现自我发展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休闲作为生存活动 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关系到人类如何生存和如何发展的重要活动,它不仅 与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息息相关,也与人的自我实现和精神自由紧密相连。 闲暇时间的延长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然而,人人都拥有闲暇时间并不代表人 人都享有休闲,把闲暇时间用于积极的自我创造还是在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中打发日 子,体现了不同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意义。在我国,受传统重劳轻闲价值观念的影响, 人们对休闲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如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闲” 、合理 地利用“闲” ,成为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 人的差异在于闲暇,能否健康、合理地用“闲”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材至关重 要。青年时期是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 时期,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应该成为青年休闲的根本目的所在。然而,现代性 对工具理性的片面发展使得当代青年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浮躁和功利价值观 的驱使下,青年人远离了休闲的真义,走向了生存的异化。如何引导青年将休闲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将休闲同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联系起来,成为每一个 关心人类生存状态的人所要关注的课题。重新审视当代青年的休闲生活,可以看到 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路向,亦可折射出当代社会的精神面貌。 本文以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为基本立足点,试图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来 审视当代青年休闲生活,探寻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关联,揭示青年休闲 生活现状,指出青年休闲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旨在帮助青年树立正确休闲观, 为青年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自由全面发展;休闲;青年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i abstract being and becoming are two important themes that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with the enrichment of material life, people pursue how to live healthily and gracefully and how to realize themselves in life.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living activities, leisure related to human-being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ing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but also connected with peoples realization and free will. the prolongation of leisure time has become the tendency of social development , however, every one has leisure time not means that everyone is able to enjoy leisure. using leisure in creating oneself or living a boring life reflect different quality and meaning of life. in our country, most people misunderstand leisure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that labor is higher than leisure, how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leisure correctly and use it reasonably, is the theme of the times that demands prompt solution. leisure makes differences, whether you are able to use leisure healthily and reasonably or not, plays a vital role in your growth and success. yout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eps in ones life, in which time you form your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so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the ultimate goal of youths leisur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opsided development of instrumental reason in modernity, modern youth get lost in their spirit home, they go far away from the true meaning of leisure by blundering and utilitarian values, and move towards alienation. every one who concerns human-beings living statement must pay attention to how to guide youth to connect leisure with their development and values of life. re-inspect modern youths leisure life, we can find their living statement and orientation, which can also refract the mental outlook of modern society. this article stand in consideration of human-beings living statement, trying to use the theory of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inspect modern youths leisure life, pointing out their matters in leisure, and seeking solution. the aim of this text is to help youth set up current concept of leisure and provide some guidance of ontology and methodology for their being and becoming. key words: all-round and free development leisure youth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ii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 i abstract . ii 目目 录录 . iii 1 1 绪论绪论 . 1 1.1 问题的提出 . 1 1.2 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 . 3 1.3 休闲概述 . 5 2 2 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11 2.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 . 11 2.2 衡量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标准 . 12 2.3 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 . 16 3 3 当代青年休闲生活意义旨归当代青年休闲生活意义旨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24 3.1 当代青年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性特征 . 24 3.2 休闲与青年自由全面发展 . 27 4 4 当代青年休闲生活现状调查与原因探析当代青年休闲生活现状调查与原因探析 . 32 4.1 青年休闲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 32 4.2 青年休闲问题原因探析 . 41 5 5 引导青年在休闲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引导青年在休闲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休闲教育休闲教育 . 45 5.1 休闲教育的必要性 . 45 5.2 休闲教育的实践目标 . 46 5.3 休闲教育的内容 . 49 5.4 休闲教育的实现路径 . 51 结结 语语 . 54 致致 谢谢 . 5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56 附附 录录 . 58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v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1 绪论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1.1.1 休闲问题的提出休闲问题的提出 生存和发展始终是人类最为关注的主题。作为有理性的动物,人的存在从来都 不是纯粹的存在,它总是牵涉到意义,只要人活着,他就要去追寻活着的意义,追 求有意义的生活。然而,工作至上的观念让我们的生活世界沦为空洞,人们忙得没 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也不爱反省自己是如何活在这个世上。我们的生活越来 越富足,然而我们却离生命的本质越来越远。事实上,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长 度和物质的多少,而在于你是否真的生活得幸福而平和、舒适而温暖。休闲作为生 存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与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息息相关,也 与人的自我实现和精神自由紧密相连。 目前,我国每年的法定休闲时间累计达到了 114 天,占了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一。 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就业年龄的推迟、退休年龄的提前和寿命的延长 等因素大大增加了人们的闲暇时间,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开始在人类生活和 社会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人人都拥有闲暇时间并不代表人人都享 有休闲,把闲暇时间用于积极的自我创造还是在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中打发日子,体 现了不同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意义。在我国,受传统重劳轻闲价值观念的影响,人们 对休闲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闲暇 时间的增多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麻烦,并由此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帮 助人们正确地认识“闲” 、合理地利用“闲” ,成为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 1.1.2青年休闲问题的提出青年休闲问题的提出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闲暇。能否合理、健康地用“闲”对一个人的成长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与成材至关重要。青年时期是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是人生观和价值 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青年群体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生 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某些休闲活动也更符合年轻人的体质和特性。尚未进 入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青年学生拥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并且不受工作和家庭的制 约。从这个意义上说,休闲对青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人们往往认为中老年人才是休闲的主体,不大重视青年人的休闲生活。 由于从小缺乏休闲教育和指导,很多年轻人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休闲生 活满意度不尽人意。特别是在现代性的冲击之下,当代青年为浮躁和功利的价值观 所驱使而远离了休闲的真义,出现了休闲的异化。不少青年将休闲等同于吃喝玩乐, 在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的无度追求中迷失了精神家园。作为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或者 刚刚成熟的个体,青年人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在闲暇时间里无所事事、 到处闲逛,结交了不良朋友,乃至走上赌博、吸毒、抢劫的犯罪道路。重新审视当 代青年的休闲生活,可以看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路向,亦可折射出当代社会的 精神状态。 1.1.3休闲与青年自由全面发展问题的提出休闲与青年自由全面发展问题的提出 尽管自由全面发展是每个完整的个体所要追求的共同目标,但是显而易见,自 由全面发展对于青年的意义相对于其它群体来说更为重要,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和人 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对于个人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休闲不仅带给青年感官上的愉悦,更是他们融入社会、发展个性、增长才能、陶冶 情操、提升精神层次的重要载体,闲暇时间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将有助于人的兴趣 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人的价值和活动的全面展现。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应该成为青年休闲的根本目的所在。 然而,现代性对工具理性的片面发展使得当代青年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青 年人一方面追求自我实现,一方面却自我膨胀;一方面交往方式多样化,一方面却 人际关系疏离;一边在追求个性自由,一边却陷入个性同化。理想和价值观的迷失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 使得当代青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生存的异化,自由全面发展付诸笑谈。如何让青年 体会休闲的真谛,如何引导青年将休闲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将休闲同生 命意义和生存价值联系起来,成为每一个关心人类生存状态的人所要解决的重大课 题,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 1.2 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 1.2.1论文的逻辑结构论文的逻辑结构 本论文主要围绕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逻辑关联展开论述,以当代青年休 闲生活为基本落脚点,旨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休闲观,促进青年自由全面发展。论 文主体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对休闲概念 的描述和界定。 第二章,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引 出休闲,从劳动与休闲的关系论述了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关联。 第三章,当代青年休闲生活意义旨归。从青年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性特征引出休 闲对于青年自由全面发展的意义,意在说明当代青年休闲生活应当以实现自身的全 面发展为宗旨归依。 第四章,当代青年休闲生活现状调查。通过实证调查揭示青年休闲现状,并探 析原因所在。 第五章,引导青年在休闲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指出休闲教育是解决当 代青年休闲问题的有效途径。 1.2.2重点、难点、创新点重点、难点、创新点 重点重点 本文的重点有三: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4 第一,对休闲概念的界定。 第二,对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关系的探索。 第三,对当代青年休闲生活的调查研究。 难点难点 本文的难点有三: 第一,对休闲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难以确定。 第二,对于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关联,缺乏权威资料考证。 第三,休闲研究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对青年休闲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文 献的缺乏可能使本文研究缺乏理论上的深度。 创新点创新点 从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更多学者是从社会学、经济学、旅游学、管理学 等角度来研究休闲的,从哲学角度研究的较少。关注青年群体休闲生活的研究也不 是很多,更鲜有研究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角度关注青年休闲生活,本文试图在这 方面作一个小小的尝试。 1.2.3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法与调查法相结合。本文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阐述,参阅了国内外 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力求研究结果真实有效。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本文不仅从理论上对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 系进行了探讨和阐述,而且结合青年休闲的现状进一步论证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1.2.4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运用到休闲研究中,开辟了休闲研究新的理论支撑点, 有助于深化我国正在兴起的休闲学研究,指导和规范休闲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 对形成完整的休闲学科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5 从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关注青年休闲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把休闲引入青年的 生活现状研究,拓展了青年研究的领域。 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自由时间作为小康 社会的重要内容。可见,休闲应当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 由于传统重劳轻闲价值观念的影响,我们对休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帮助人们 正确地认识“闲” 、合理地利用“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个目 标,试图引导人们走出休闲误区,倡导和呼吁一种健康的休闲观。 青年群体是社会的主流群体之一,他们的休闲生活应该引导整个社会朝着积极 向上的方向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休闲观,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个性完善,促进他们自由全面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1.3 休闲概述休闲概述 1.3.1 休闲的语义学和词源学探究休闲的语义学和词源学探究 古汉语中,并没有“休闲”一词,现代汉语中我们所谈到的“休闲” ,是由“休” 和“闲”两词合成的。我国古文字辞书的权威性著作说文解字对“休”字和“闲” 字都有其明确的解释。 “休,息止也,从人依木,或从广,即庥。 ”这里的“休”包括两个层次:第 一个“休”是指“人依木而休” ,由于古时人们的日常活动主要是田间劳作,倚靠树 木或者是坐在树下休息便成为人们劳累之时的主要休息方式。第二个“庥”是在广 厦之内休,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休,人们不再仅仅因为劳累之后倚靠树木休息,而 是拥有自己的庭院, 可以在庭院之中随时享受休息、 休闲。 显然, 这两种层次的 “休” 都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休”还有其它的解释, 诗小雅菁 菁者莪中记载: “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这里的“休”为“高兴”之意; 左传襄 公二十八年有载: “以礼承天之休” (以礼来承待上天赐予的福禄)这里的“休”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 125 页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6 则为“福禄”的意思。在古代, “休”不仅仅是劳作之余的休息,还包括在空闲时间 里举办的各种节庆、集会活动,人们从中追求美好而有意义的生活。 “休”字的休息 之意保存至今为人们所熟知,而“高兴、福禄”之意则与现代人的理解相去甚远。 “闲,阑也,从门中有木。 ”意为:在门的外面竖上栅栏,以之为边界。后引 申为限制、约束之意。如论语子张 : “大德不逾闲” (大的道德原则不能违背) 。 “闲”在古汉语中主要是关于行为规范的限制和约束之意,意在教导人们过一种合 乎规范的生活。 因此,将“休”和“闲”组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美好的生活应当是合乎规范、 有美德的生活。 “休闲”不仅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息的辩证关系,更蕴涵 着超越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追求。 在西方, “休闲”一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大多数学者认同, “leisure(休 闲)的语源为希腊语(schole)和拉丁语(licre),前者意为活动 ,后者是不 受义务拘束的状态 ” 。 由 schole 发展出的 school 一词原意并不是指学校,而是指 “人们从事休闲、学习的活动场所” 。 可见,休闲活动和教育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 内在的联系, “休闲”本身是需要学习才能做到的。古希腊语中的休闲并不包含休息 和消遣之意,而是指具有一定规范性和创造性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活动。在古希腊, 闲暇是自由人和富有阶级的标志,是少数人的特权,那些出身卑微、生活贫困的人, 无法拥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就失去了休闲的权利,这也是后来根深蒂固的劳动与休 闲相对立思想的来源。 从以上中西方关于“休闲”一词的语义和词源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由于 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对于“休闲”的理解有所差异,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其共通之 处:首先,休闲不仅仅是休息和消遣,更包含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其次,休闲应 当是合乎规范的严肃的活动,而不是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最后,休闲并非是个体 性的活动,它需要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往互动中实现。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 248 页 日川胜久广告心理学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第 102 页 法罗歇苏休闲(姜依群译)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第 9 页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7 1.3.2 休闲及其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休闲及其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休闲研究涉及到很多相关的概念,如休息、悠闲、闲暇等,很多时候,人们把 休闲同它们相混淆,甚至在一些学术研究中,也存在着概念区分不明确,相互混用 的现象。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休闲,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相关的概念作一个简单 的概述,以便找出其与休闲的联系与区别。 休息休息 提到休闲,人们通常会想到休息工作和劳累之后恢复体力的行为。休息与 休闲仅一字之差,其内容和范围却有着天壤之别。休息的功能仅仅是维持生理平衡, 缓解身体疲劳,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休息只是休闲活动中的一种较低层次的活动 方式,是进行持续劳作的自然需要。 闲暇闲暇 闲暇是名词,是时间上的宽裕和自由,并不承载着特定的行为意义;而休闲是 动词,是行为主体如何利用闲暇,利用的好坏直接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 “人人都 拥有闲暇,但并非人人都享有休闲” 很好地概括了两者的区别,每个人都会拥有闲 暇时间,而如何渡过这些闲暇时间则需要智慧和理性。 悠闲悠闲 悠闲是形容词,形容人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的状态,它只是休闲体现的一种精 神状态,并不完全体现休闲的特质。但是“在翻译西方著作时译者往往将其等同于 休闲” , 如罗素的悠闲颂 。 自由时间自由时间 “自由时间”是马克思著作中的术语,西方休闲研究中通常把它同休闲等同。 马克思认为, 自由时间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的劳动所吸收, 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 ” 自由时间和闲暇一样, 都是名词概念,为休闲提供基础和前提。 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第 79 页 刘海春生命与休闲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第 2 页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 281-282 页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8 娱乐娱乐 娱乐是现代休闲活动中最主要的方式,以群体性参与为特征,但它与休息一样, 都是指向于劳动或者是工作,是工作和再工作之间的间隙,其功能主要是休息放松, 并不给人以持久的幸福感。 游戏游戏 辞海中将游戏定义为: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 活动。游戏是人的本能,也是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与休闲不同的是,它更注重于 感官的刺激。 旅游旅游 旅游是以游览为目的的非定居性的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休闲活动形式,但 是由于受到经济、地域、社会资源以及个人身体素质的限制,旅游的休闲功能受到 了一定的限制,并不能完全体现休闲的本质。 畅畅 美国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的“畅(flow) ”的概念也是休闲研究中一个 很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极度兴奋之 情。 “畅”强调一种心灵的体验,和休闲的精神境界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通之处,与 休闲的本质最为接近。 从以上相关概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休息、悠闲、闲暇、旅游、娱乐等等 并不等同于休闲,它们只是休闲的某种方式或者状态,我们不能把它们同休闲混为 一谈,将休闲庸俗化;也不能把它们与休闲割裂开来,将休闲神秘化。 1.3.3 休闲的特征休闲的特征 时间性时间性 休闲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没有时间也就无所谓休闲。美国学者托马斯古德 尔和杰佛瑞戈比就把休闲定义为空闲时间, “即除了工作和其他责任之外的时间。 ”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9 在这种时间里,我们可以更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会受到其它事情的支配和 干扰。对于这种定义,有学者也提出了质疑,他们表示, “既然所有的事情都在时间 中发生, 那么我们利用时间来下定义的做法, 将不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 尽 管空闲也是一个时间概念,但是休闲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空闲。空闲时间是相对于 工作而言的时间概念,表明人们暂时脱离工作的一种状态;而休闲是相对于生活状 态而言的时间概念,表明人们在可自由安排的时间里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正如我 们之前提到的,人人都会拥有空闲时间,但并非人人都会享有休闲。 活动性活动性 休闲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人的理想、追求和价值,需要 人们心灵和行为的共同参与,是理想与现实的同一,知与行的同一。休闲不是一个 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尽管静坐也可以视为一种休闲,但是静坐本身 也是一种行为,脱离行为的纯精神意义上的休闲是不存在的” 。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 很多学者将休闲定义为“在闲暇时间里,自由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 。 主体性主体性 与其说休闲是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一种满足,不如说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人 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决定,自由意志和内在精神才是引导我们的根本动力, 这即是人的主体性的充分显现。休闲作为我们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更需要人主体 性的参与。有些人表面过得丰富多彩,但未必享受到了休闲的乐趣,外部世界对他 来说终究只是外部世界而已,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一个人 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自由和自主对他来讲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生命的质量是由 生命的内在体验决定的,一个人内在的体验越深刻丰富,生命的质量就越高,对于 这些人来说,平淡的生活也可以品尝出不一样的味道。休闲不仅重视人的存在 (being) ,更强调人的“成为(becoming) ” , 因而在参与休闲的同时,也是在成就 你自己。 托马斯古德尔,杰佛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第 118 页 美托马斯古德尔,杰佛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第 7 页 楼嘉军休闲新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第 47 页 美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第 20 页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0 超越性超越性 我们常说,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而大多数人都为眼前的东西所限, 被物质和利益所牵绊。作为追求意义与价值的动物,人类并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 我们活着是有目标和理想的,而这些目标和理想是超越生活世界的,除了追求吃好、 喝好、住好、玩好,我们是否还有其他值得追求的东西呢?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 富和满足之后,我们还能够追求什么?真正的休闲应当是超越当下生活的高层次的 精神追求。有学者指出,休闲实现了人类的三种基本需要:休息、娱乐和自我超越, 任何不利于实现这三种需要的休闲活动都不是真正的休闲。休闲不仅是超越物质生 活,更是超越人自身。 从以上关于休闲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休闲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对 其进行统一的界定有一定的困难,国内外研究对休闲的界定也可谓见仁见智。本文 对休闲的理解基于以下内容:从广义上来讲,休闲是对自由时间的利用;从本质上 来说,休闲不是用外在标准界定的具体活动,而是一种有益于个人健康发展的内心 体验;休闲是一种生产力,它不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而进行的简单再生产,而是为 了走向更好生活而进行的扩大再生产。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1 2 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具有十分丰厚的内涵,它系统 而全面地体现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精髓,是每一个完整的个体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理论界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的探讨有着很大的分歧,究其根本是因为对于什 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什么样的,缺乏统一的界定和标准, 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的全部本质。 ” 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阶级、私有制和旧的 强制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造成了体力和智力的分离,使人成为了单向度的怪物, 阻碍了人的本质的全面展现,人类要想获得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消灭阶级、私有制 和强制性的社会分工。 所谓自由发展,即发展不受各方面的约束,人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充分 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超越内外约束而达到自身能力和本质的全面展现。当 然,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发展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不是随心所欲地干自己想干 的事。全面发展强调发展的内容,自由发展强调发展的形式。人类通过全面发展来 体现人的发展的普遍性,通过自由发展来体现人的发展的内在差异性。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每一个人超越和摆脱自身和外在的各种限制和束缚, 在个性、能力、素质等方面获得普遍而协调的发展” 。 外在的限制来自自然和社会, 内在的限制来自人自身。在马克思看来, “这种内在的限制和束缚主要是指人作为有 限的个体,其能力和素质的有限性;而外在的限制和束缚主要包括阶级、私有制和 旧的强制性的社会分工” 。 这两方面实际上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外在限制和束缚的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 123 页 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 89 页 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 90 页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2 解除有助于人内在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而人内在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又能促进其进一 步摆脱外在的限制和束缚。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相对于自然界来说,人的劳动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对于 社会来说,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对于人自身来说,人的素质、能力和 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因为劳动是人与动物 的本质区别,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劳动能力主要是指体力和脑力。马克思针对 旧制度和旧分工造成的体脑分离的情况,强调要使人的体力和脑力都得到发展。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包括人的社会关系 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人与人之间联系起来,人不能脱离关系而 存在。但是社会关系又是极其复杂的,它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伦理关系等诸 多方面,任何一种关系的限制都会阻碍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包括人的素质、能力和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这里的素质 包括人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素质,智商高而道德败坏的人不成其为全面的人,同 样,学习好而身体素质差的人也是片面的人;这里的能力是指人在扮演各种社会角 色时所需要的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人与人的交往中所需要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这里的个性主要是指人的自由个性,每个人都是世界 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而人的社会性的弊端导 致了人在很多方面受到他人和物的左右,很难做到精神上的真正独立。作为一个全 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保持自由的个性和独立的精神对于个体 来说至关重要。当然,我们仍然要强调,自由是相对的,保持独立的前提是必须要 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 2.2 衡量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标准衡量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标准 2.2.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自由时间自由时间 马克思在探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时,十分重视自由时间,他把自由时间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3 看作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衡量尺度。他认为: “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 存在,它不仅是人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发展的空间。 ” 马克思是从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关系角度来界定自由时间的,他认为,人类 的生存活动时间是由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构成的,劳动时间是维持物质生活所必须 花费的时间,而自由时间是劳动时间以外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自由时间的 充裕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分工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人在劳动过程 中某方面能力的片面发展,而在充裕的自由时间里,人们就可以摆脱这种单一和片 面的劳动的束缚,主动地接受教育,从事科学、艺术、文学、交往等一切活动,自 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 凡是人类经济文化繁荣昌盛之时,都是以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背景的,稳定的环 境给了人们充裕的自由时间和思想自由,让人们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文学和艺术创作, 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和科学家的奇思妙想无不是在自由时间里的灵感迸发。 马克思把自由时间划分为用于娱乐休息的余暇时间和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 自由的时间,他同时也说道: “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 费香槟酒高尚。 ” 可见,马克思认为闲暇时间的活动有积极主动的和消极被动的之 分,但是显而易见,积极主动地利用自由时间才是人类更高级的追求,才能体现人 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成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条件。 尽管所有的自由时间都可视为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只有当自由发展的时间 从少数人的特权变成所有人的权利的时候,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在私 有制制度下,阶级的产生和分工的形成使自由时间成为了少数人享有的财富,资本 家用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时间换取了自己的自由时间,牺牲工人的发展来换取自身 的发展。工人本应在剩余劳动时间里获得充分的休息和自主的活动,然而,这种宝 贵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却被资本家无情占有,除了纯生理需要的时间之外,工人 的所有时间都贡献给了资本主义,个人的发展空间被完全挤占。只有在共产主义社 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候,人类才能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以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 532 页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 312 页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4 人的本质完全占有自己的自由时间,从而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赢得了充裕的自由时间,但是,人们获得自由时间,仅 仅意味着获得了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它是否转化为现实,还要看人们对自由时 间的利用方式。积极的利用方式可以将自由时间转化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 消极的利用方式则可能使其成为庸俗、堕落乃至犯罪的沃土。 2.2.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标志的主要标志自主活动自主活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自主活动, 自主活动主要是指个人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所进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在 描述未来理想社会时对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有过详细的描述。 对于个体而言,这种 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内 在力量的充分发展。只有当个体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范 围时,他才可能获得自由的发展。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劳动,劳动产品平均分配,这个时期的劳动是 自主的,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原始人类的劳动只是人的本能的体现,他们并 没有独立的意识认识到自身与动物的区别,更不会意识到自由和自主对自身发展的 意义,他们的生存完全依赖自然,因而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奴隶社 会,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甚至奴隶也是其附属财产,劳动者成为会说话的工 具,完全失去了自主地位,甚至连一头牲口都不如。封建社会,农民对土地的依附 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任由地主阶级剥削和控制,劳动是不自主的,劳动者是不自由 的。资本主义社会,时间长、强度高、工资低、环境差的劳动制度使工人的劳动毫 无自主和自由可言,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于人的东西,他们不会从中感到幸福, 也不可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受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劳动越 来越走向异化。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劳动分为异化劳 马克思写到: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 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 牧,晚饭后从事批判”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7-38 页)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5 动和自主劳动。在一切存在着私有制、剥削和阶级的社会,剥削阶级占有生产资料, 劳动者不可能自由自主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因而不可能实现劳动的自主性。只有当 我们进行共产主义革命,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时,才能真正实现异化劳动向自主劳 动的转变。在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