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民国初期政体变迁.pdf_第1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民国初期政体变迁.pdf_第2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民国初期政体变迁.pdf_第3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民国初期政体变迁.pdf_第4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民国初期政体变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摘要 民国初期是中国真正进行宪政试验的开端,关于国家政体各党派曾有过激烈的争执 在民初的几部宪法性文件中,对政体的规定从总统制到内阁制,兼有两次帝制复归,及 至不伦不类的军阀干政,尽管民主共和已成大势所趋,但旧官僚、旧军阀的专制欲望却 一再膨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自身局限性也不可避免,这些都严重影响中国宪政进程 从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袁世凯的超级总统权力进而扩张为帝制自为的野 心,各派军阀的轮流干政更使民国此期的政体呈非正常的无序状态民国宪政先驱孙中 山、宋教仁等呕心沥血,民初思想家粱启超等热切呼吁,都在中国宪政历史上留下光辉 形象本文以披沙沥金的态度,按照历史调查和分析比较的方法就民国初期的政体深入 研究,以期在依法治国的今天,给我们的宪政建设提供历史经验或教训 【关键词】民国初期政体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变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e t i n i t i a ls t a g eo f t h er e p u b l i co f c h i n ai st h eb e g i n n i n gt h a tc h i n ac a l t i e so u t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o fc o n s t i t u t i o n s g o v e r n m e n tr e a l l y i ns o m eo fc o n s t i t u t i o nf i l e so ft h eb e g i n n i n gr e p u b l i c , t h es t i p u l a t i o nf o rg o v e r n m e n ts y s t e mi sf r o mp r e s i d e n ts y s t e mt oc a b i n e ts y s t e m ,h a st w o m o n a r c hr e s t o r a t i o n s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 u pt on o n d e s c r i p tw a r l o r d , t h o u g hd e m o c r a t i cr e p u b l i c h a sb e c o m ct r e n do ft h et i m e s , o l dw a r l o r dc x p 柚d sa g a i na n da g a i n , t h es e l fl i m i t a t i o no f b o u r g e o i s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s t y l ei sa l s ou n a v o i d a b l e , t h e s ei n f l u e n c et h ec h i n e s ep r o c e s so f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s e r i o u s l y t h ep r e s i d e n ts y s t e mf r o ms e p a r a t i o no ft h ee x e c u t i v e , l e g i s l a t i v ea n dj u d i c i a lp o w e r st o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c a b i n e ts y s t e m , t h es u p e rp r e s i d e n tp o w e ro f y u a ns h ik a ia n dt h e nh i sa m b i t i o ne x t e n d e df o re m p e r o ra u t a r c h y , e a c hs t y l ew a r l o r di nt u r n a n t a r c h ym a k e st h eg o v e r n m e n ts y s t e mo f t h ei s s u eo f t h er e p u b l i co f c h i n a s h o wn o nn o r m r o u to fo r d e rs t a t em o r c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sa c c o r d j n gt ot h eh i s t o r i c a lm e t h o do f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a n da n a l y s i n gc o m p a r i s o n , i no r d e rt oo f f e rh i s t o r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o rl e s s o nt oo t l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c o n s t i t m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i n i t i a ls t a g eo ft h er e p u b l i cc h i n a t h ep r e s i d e n ts y s t e m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2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户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盔i 耋,笙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惹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衅导师签名:日 期:型卫;心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政体是。国体”的对称-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 的地位,即国家的性质,而政体则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即国 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和国体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不可分割没 有政体,国体无从体现,没有国体,政体无从依存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 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政体对国体有能动的反作用当政权组织形式适合于国家性 质时,它对国家性质的反作用表现为服务作用;当政权组织形式不适合于国家性质的时 候,它对国家性质的反作用表现为破坏作用。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 国家。同一国体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政体,但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国家政体主要是君主 专制;资本主义国家较普遍的是共和政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是人民代表制,虽 然各国有各国的特点,但其本质和组织原贝l j 是基本相同的;任何国家都是一定国体和政 体的统一对世界各国政体形式进行归纳,有以下两种政体:其一为君主政体,包括: 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 后者又包括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议会君主立宪政体) ; 其二为共和政体,包括:总统制,议会制、委员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等 君主政体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名义上由君主一人掌握的政体其中君主专 制政体中君主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君主立宪政体是指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限 制,不能再享有无限专制权利在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君主权力受的限制极少,丽 在议会君主立宪制下所受的限制较大。 共和政体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名义上都不属于一人所有,而由选举产生并 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掌握的政体在议会制国家,议会在国家机构中占主导地位;内 阁由议会产生,向议会负责;总统由选举产生,只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一般不掌握实 际权力在总统制国家,总统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议会行使立法权,对总统的行政权力行使一定的制约权在委员会制的国家,立法权属 于国会,最高行政机构由委员会构成,由议会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制是社会主义制 度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政体形式 中国自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期间虽有两次短哲的帝制复辟,但民主共和已成必然 趋势,历任当政者都不得不举起。法统”的旗号在宪法名义下篪攻但在半殖民地半封 。i 毛泽东连鼻,2 ,人民出夏社1 9 9 1 年月版。,6 7 7 曩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宪法的制定难以担当稳定社会政治秩序的重任,以致民国初期呈现 出文本上的共和制而事实上的非常状态民国前期,尤其1 9 1 1 - 1 9 2 8 这十多年问,中国 社会具有动荡、变革的显著特征共和、帝制能走多远? 各派国体之争唇枪舌剑;总 统制、内阁制、五院制、军政府,多种政权组织形式朝夕更迭;有仿美者,有效日者, 更有慕责任内阁制者,议会、总统、内阁能否在救国拯民的使命中有效运作? 按照马克 思主义政治观点,国体决定政体但是此前的太平天国、维新运动、改良主义、辛亥革 命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能清醒地为中国国体定位,何谈找 到合适的政体l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在军阀混战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土壤,宋教 仁力求责任内阁制的呼吁湮灭在被暗杀的血泊里,正如后来毛泽东所总结的:“一切别 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人倒下去了,有些人觉 悟过来了”o 往者已矣,但来者可追现在,我们寻找着纷繁政体的历史踪迹,从浩 如烟海的史科中整理出前人构筑政体的思绪,重温民主与集权的较量,品味其中的经验 或教训,希冀这十多年间的历史风云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宪政起步的艰难历程,把握 对西方政体借鉴的适宜性,对我们当前的政体建设以尽绵薄之力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 在依法治国的图景中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在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 力求准确把握中国宪政发展的规律本文以特定历史事实为线索,以前人政体设计的因 果为对象,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方法,加以分析、比较,探索民国初期政体变迁 的过程,根源及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参置l 毛晕泰连集,曩奎含订奉,人民出履桂1 ,年1 2 月版,1 3 o 更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从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 ( 民国早期政体构筑轨迹:1 9 1 1 1 2 - 1 9 1 2 0 3 ) 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解散国会并废弃临时约法) ,是中国资产阶级初建民主共和 制度时期从帝王专制到君宪、共和的转变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伟大转折资产阶级革命 派以。革命救国”为使命,在几乎没有任何本土的民主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带有中 国文化特点的宪政学说,走进现代政治民主化的革新时代从辛亥革命到东北易帜这二 十多年间,中国政坛经历湖北军政府、南京临时磅府和北京临时政府三个阶段湖北军 政府制度在民国史上有民主开端意义它产生在首义之地,并且曾被赋予过代行中央政 权的职责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实践阶段,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三 大。支柱”宪法,国会、总统与内阁南京临时政府均以自己的独特形式付诸实行 北京临时政府虽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政府的最初制度体系并非袁世凯创制,从其 根源来说,仍与南京临时政府一脉相承,在曲曲折折中继续着资产阶级共和制的实验 在袁世凯野心逐渐膨胀并将诸多制度废弃后,才进入北洋集团统治后期军阀干政,这是 革命史与政体史分期不同点之一 武昌起义尽管前期准备颇多,但起义胜利后组织建立何种方式的政权,当时湖北的 革命党人却对此有些不知所措起义枪声即停,革命党人就商议建立军政机构匆忙中 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又称鄂军都督府,这是第一个地区性的革命政府,由于还没有形成一 个统一的、巩固的、有威望的领导核心,在新军中颇得人心的黎元洪被“赶鸭上架”推 上了领导宝座,并发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 ,内有:“建立中华民国,同 胞其毋差池! ”的号召,这是号召建立中华民国的第一个安民告示并于当天推举了各 种职事人员当事人后来回忆说:。( 大家) 不知怎样作才好,又没有组织规程,七嘴八 舌,莫衰一是”d 后由蔡济民提议组织谋略处,但其作用很快被不断成立的其他机构冲 挤全国各省响应起义后,革命已是大势所趋,组织中央政府的问题摆在资产阶级革命 派的议事日程1 9 1 1 年1 1 月9 日湖北军政府以都督名义用首义资格通电全国各省,要 求派代表到武汉商议组织临时政府1 2 月3 日,各省代表正式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组织大纲,并于即日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四章共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蠢荐一:l 墨忆辛童走t 义t 中蕾人民破治协育会谈朔戈省委量套磐l 辛变首史目忆秉,摹4 鼻,瑚老人民出 麓社1 9 7 9 版摹1 8 3 葺 山东大学璜士学位论文 是确立了总统制 一、民国初年总统制的确立 、临时大纲中规定总统制并非偶然,这是当时的进步思想家西学心得的鼓吹和革命党 人酝酿已久的结果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一批忧 国忧民的清醒政治家和先进知识分子迫切需要研究、了解外国,以寻求救国之道由于 当时美国在世界上经济发展比较迅速、民主体制比较稳定,自然就成了他们最希望了解 和效仿的国家晚清思想家魏源在其名著海国图志 中对西方民主、宪政制度都作了 详细记载对英国的议会、国王等权力界限有所涉及,而对美国。国例”,也就是我们 所说的美国宪法,更是评价颇多在介绍美国总统制和议会制时评论道:。公举一大酋”, 。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盒然,可不谓公乎! 议事、 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 舍独循同,即在下预议之入,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o 在海国图志后叙中, 魏源发表感慨说,美国宪法“可垂弈世而无弊”与魏源同时代的粱廷楠1 8 4 4 年在广东 刊印的合省国说 ,是海国四说) 的一种,这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专门介绍美国 的著作梁廷楠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极为心仪,在书中详叙美国。新定条例十有七款一, 。凡事无大小缓急,必集议而后行,议必按例”o 他评价说:。未有统领,先有国法; 法也者,人心之公也,统领限年而易终未尝以人变法既不能据而不退,又不能举 以自代其举其退,一公之民”凡此等等,皆。创一开辟未有之局”o 郑观应在其名 著盛世危言 中,把西方国家富强之本归纳为五点,其中之一就是。议院上下同心, 教养得法0o 从这些言论中可看出当时有识之士对美国政体的钦羡与推崇曾在美国工 作过的福建人林缄,认为美国的总统制“统领为尊,四年更代o 资产阶级改良派对美 国政体也是赞赏有加如粱启超曾称誉美国是。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1 9 0 3 年,粱启 超在游历美洲时,亲眼目睹了美国的联邦制,尽管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许多方面都有所批 评,但对联邦制较为褒奖,认为联邦制是美国政治的一大特色,。共和政体所以能实行 持久之原因也”在新大陆游记 ( 1 9 0 4 ) 中,他把。开宪法会议予费城”视为各州“联 奠霉:鼻冒田志簟3 l ,卜大西洋墨利加一蓐t 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版簟3 2 0 页 榘廷:l 合省雷说 2 摹1 3 一1 5 页且l 海蕾四谎 清遗光二十六年捌奉 集廷檀:l 合省蛋讥序。兄l 海霍日说靖遗光二十六年捌奉 弗曩应:l 弗现应囊 上曩。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2 年履。簟2 3 2 页 李力:以叠i i 毒:棒中的芙田浩舅 t 蠢生t 中啊法律近代化论集中田致法大掌出版 社2 0 0 2 年,簟1 6 8 - 1 6 9 夏 。董世札:竞清巨人传一囊启超。尔囊出版挂1 9 9 6 年簟4 5 0 膏 4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合之第三着”,。自兹以往,而美国始得谓之一国矣1 9 0 5 年秋冬间,梁启超撰写代 五大臣考察宪致报告 ,在建议设上议院时说:4 考美国之制,其下议院代表人数,其上 议院代表省份故美国以两院各代表其一诚斟酌调停之妙用,法至良,意至美也 中国政体虽与美国殊,幅员则与美国等,以大国而行立宪政治,欲求餍举国之望,舍此 末由他主张除日本外,。势不可不兼采美国”o 铉表明,梁启超已深刻地认识到美 国宪法 中的政体值得借鉴和移植康有为在大同书) 中也曾提出以美国政体为蓝本 改革政体的思想正是在这段时期,涌现了一批介绍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方面的中译本 书籍如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姜宁的美史记事本末 ( 求我斋刻本,l903 年) 和美国独立史 ( 上海开明书店l9o2 年版) 等 而民初的开国元勋们大多接受过这些西化思想的洗礼远在兴中会时期,杨衢云、 孙中山等便十分醉心于美国的总统制( i e i 闻参考上曾日杨衢云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 大总统町l 国联军入京之时,清帝后西逃,此时东南无主,当地督抚便曾有意自组美 国式的共和政府,选李鸿章为伯理玺天德( p r e s i d e n t ) 1 9 0 3 年,青年革命家邹容在其 轰动一时的著作革命军 中也主张中国政府全盘美国化:。今既革命独立,而 犹为专制政体所苦,则万万不得甘心者矣,此所以不得不变昔日之政体也定名中华共 和国( 清为一朝名号,支那为外人呼我之词) 立宪法,悉照美国宪法,参照中国 性质立定自治之法律,悉照美国自治法律凡关全体个人之事,及交涉之事,及 设官分职,国家上之事,悉准美国办理” 1 9 0 5 年,当海外诸小革命团体合并,在日本东京共组中国同盟会并选孙中山为总 理时,该会亦采用了美式的三权分立制 武昌首义后酝酿建立联合政府初期;沪都督陈其美在邀各省代表来沪的通电中,将 仿效美国政体的意愿表达得相当清楚:。自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共和政治,已为全国 所公认,然事必有所取,则功乃易于现成美利坚合众国之制,当为我国他日之模范 美之建国,其初各部颇起争端,外揭合众国之帜,内伏涣散之机,其所以苦战八年,将 最后之成功者,赖十三州会议总机关,有统一进行维持只需之力也。9 有学者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采用美式总统制的原因归纳为二:第一,是为了适 应当时的军事外交形势彼时革命烽火正起临时政府革命派全力组织力量攻打清王朝, 参见幸卑兴辱囊l 秉启起连集k 上海人民出麓社1 9 | 4 年簟4 4 7 曩 。参见l 中重簟一位大鼻筑扬番云 ,羹河北日摄i q :h t t p :t 机b e l 瞻l d a l l y i c n 2 0 0 4 0 3 b t t 卑喜:t 蕈军 i 辛衰簟曹十年问时话选集( 下焉簟11 三震书店1 t 7 7 年版。,6 7 5 - 7 6i 襄难先:中华民置t 庸成立,- 中噩史学备囊幸麦革( 上海人民出版社l 9 5 7 年履,簟1 1 - 1 3 再 , 山末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需要一位深孚众望的人物以建立统一的领导中心如果采用内阁制,由内阁执行中央政 务,限制大总统权力,束缚其手脚,于时不利第二,采用联邦制也适合中国的传统及 当时响应革命的各省实情自秦汉以来几千年间的封建中国,均为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 制地方各省对清廷虽久有共同的不满与激愤,但它们参与革命并非出于共同协谋所 以在组织一个临时统一机关时,便很希望在新的统一政府下,能够各自保持其美国各州 式的半自主地位故而l i 缶时政府组织大纲) 规定联邦总统制,是较为妥当的毋如大 纲规定: 第一章临时大总统。临时大总统由各省都督府代表选举之,以得票满投票总数三 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临时大总统的权力有:统治全国之 权;统率海陆军之权;得参议院之同意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之权;得制定官制官规兼任 免文武职员( 但制定官制暨任免国务各员及外交专使须参议院之同意) :得参议院之 同意有设立临时中央审判所之权” 第二章参议院规定:。参议院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织”( 参议员每省以三 人为限,其派遣方法,有各省都督府自定) ;参议院之职权,除第一章中所列者外,尚 有“决议i 盛时政府之预算”、。检查临时政府之出纳”、“议决全国统一之税法、币制及发 行公债”、。议决暂行法律”等权;。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不以为然,得 于具报后十日内,声明理由,交会复议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 二以上同意,仍执前议对,应仍照前案办理气。参议院未成立以前,暂由各省都督府代 表会,代行其职权,但表决权每省以一票为限” 第三章行政各部规定设立外交、内政、财政、军务、交通等部 第四章附则规定:临时政府成立后六个月以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民议会,其召集 方法由参议院议决事;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施行期限以中华民国宪法成立之日为止 该大纲作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个宪法性法律文件宣告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的诞生,并为临时政府的组成奠定基调从其内容中可看出该大纲的基本精神有两点; 第一。具有联合政府的性质尽管在草拟组织大纲的过程中。各地代表并非故意建立联 邦制政府,而结果却通过了这样一个联邦制色彩的政府组织大纲,这取决于当时的政治 形势:武昌首义后,各省都督宣布起义,但彼时各省军事政权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故 各省所派代表并不代表全国人民而只代表地方起义派,所产生的政府只能是以各省为单 位的联合政府第二;采用总统制政体大总统的地位,极其重要他负有实际政治责 参见张学仁睬宁生主囊l 二十世纪之中雷宪破置双大学出麓社2 0 0 2 年版,纂5 4 再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任,对予若干职权的行使,虽须取得参议院同意,但他并不对参议院负责。 从以上内容可知,这一大纲显然是以美国政体为蓝本设计的但两者又有很大区秀j 美国总统制政体中,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贯彻的比较彻底,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 相牵制的程度比较高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寨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 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国会有权依法弹劾总统和总统任命的高级文官:最高法院 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而在中国初行共和之时,这种权力之间架构显然是欠缺的不仅参议院对总统的权力缺 乏足够的牵制,司法权的作用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政权组织形式显示出较强的“人 治”色彩就当时背景而言,在民主基础薄弱、需要有力人物起到砥柱的政局下,这样 设计政体并不足为奇,但有人仍对总统制不以为然革命派另一领导人宋教仁就对内阁 制情有独中早在1 9 1 1 年6 月5 _ 6 日、1 0 - 1 1 日的民立报 上,宋发表论近日政府 之倒行逆篪 一文,对清政府的。行政组织之卤莽灭裂也”口诛笔伐,为自己理想中的 内阁制大张旗鼓地呐喊:。国势之盛衰强弱,全视其运用国家权力之机关组织为准,而 内阁则尤众机关之总汇,行政之首脑也吾人观于政府之内阁官制,则不能不令人绝望 予立宪政治之前途其全文大抵皆抄译日本之内阁官制,已不成体制,而稍有增减者, 则无不成为笑柄夫各国之内阁员,虽以国务大臣组织之,则同时又为行政长官,然实 则国务大臣之国务大臣,为宪法上辅弼君主之机关,内阁之内阁,为行政法上会议政务 之机关,行政长官之行政长官,为行政法上执行政务之机关三者性质不同,不过就便 宜上偶以同式之自然人充任焉云耳”0 1 2 月2 6 日。宋参加同盟会干部会议,虽然 同意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但坚持政体应为总统不握实权的责任内阁制并分析说; 。内阁不善则可交易之,总统不善则无术交易之,如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孙中 山对内阁制颇不以为然,曾在一次讨论中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 甚薄弱,一旦受压迫,将无由抵抗,恐蹈俄国1 9 0 5 年国会之覆辙。国会且然,何有内 阁? 今革命之势力在各省,而专制之毒在中央,此进则彼退,其势力消长,即专制与共 和之倚伏倘更自为削弱,噬脐无及” 作为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集权专制传统积淀的社会,在建立民主制度时不得不 考虑在权力制衡的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之间作选择由于撮深蒂圊的封建思怒,加之 缺乏长期深入人心的民主启蒙,在总统制下任何一个人当上总统后都有可能走向独裁 。参见扬碍牟欧阳鑫瞢中重破翻史- 安t 教育出版社1 9 5 | 牟质簟0 2 膏 1 9 1 1 年月,日1 卜1 1 日曲l 民立擐 王俯民:i 孙中山讳传中曩广鲁电覆出版社1 9 9 3 年出版。第6 6 6 7 山东大掌硬士擘位论文 宋教仁认为。应当由内阁代总统对国会负责,总统不负责任,凡是总统的命令,不仅要 阁员副署,并由内阁起草,这才是责任内围制的精神。内阁制在制度安捧上应对可能专 权的总统权力进行约束,宋教仁的这一思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宋教仁的主张受到包 括孙中山在内的许多人的反对。钝初( 即宋教仁) 主张内阁制,总理力持不可,克强 ( 黄兴) 劝钝初取消提议”不少人认为宋教仁是自己想当总理,胡汉民就说。钝初 始欲藏( 孙中山) 为总统,己为总理” 尽管宋教仁力争,但孙中山固执己见;。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 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期所宜吾人不能对于唯一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 之法度余亦不肯徇诸人之意见,自居于神圣赘疣,以误革命之大计”o 彼时组织大纲 既定,选举临时大总统又成当务之急。带着革命之精神”回国的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 统人选已是众望所归许多团体纷纷致电在南京的各省代表:。谓举孙中山先生为总统, 以救国民兆众一志,全体欢迎”在美同盟会会员亦致电民立报) 转建议予各省代 表:。孙先生才、德、望,中外相孚,请举为总统,内慰舆望,外镇强邻”。1 2 月2 7 日,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讨论政府组织体制,责任内阁制被最终否决两日后孙中山以 高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 9 1 2 年元旦孙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1 月3b 选黎元洪为副总统,设 立中央行政各部自此,清王朝大厦颓然坍塌,灭亡速度之快,就连孙中山也感到出乎 意外,正如他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所言:。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 百年来而滋甚,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 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以孙中山为大总统的临时政府,稂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立即着手建立临时参议院1 月2 8 日,参议院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发表祝蘸,对参议 院。建一议”和。立一法”的重要责任恳切说明,并向参议员呼吁;“建设之难,则自 今日以往,诸君予与文所黾勉仔肩而弗敢推谢者也”至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 完全成立其诞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政 治民主化的进程,为现代宪政制度的实施营造了一定基础 当然不可忽略的是;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在清军负隅顽抗的炮声及沪鄂权力中心之 橱天老:i 论时约法 对民田政体的设计规捌( t 于t 近代史研究 1 9 9 8 年摹1 期) 。期最民:l 胡文民鼻侍,。转纠皇苒i 昆:中蛋近代宪破宪j 圭史哆j 圭律出版挫 年囊j - l 拍膏 l 民生矗1 9 1 1 年1 2 月2 0 日 i 竞生报x1 9 1 1 年1 2 月2 7 日 中重摹二历史格囊馆奠:重定檀搴三十日,转引盲幸暂中串民田史,一薯。中华书辱出版 1 9 1 2 丰夏摹4 3 4 页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争中匆匆拟就的,其形式和内容上存在诸多缺陷比如:产生的程序缺乏民主基础,仅 部分省份数位代表匆匆商定,没有广大人民的意见参与:内容上没有人权条款,对于国 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毫无规定;对司法权的问题无暇顾及:大纲的诸多条文不严密等所 以数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即着手“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之缺漏者增 补之,窒碍者修正之”,并决定更名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 月1 1 日由临时大总统孙 中山正式公布颁行此间,由于革命派对保护胜利成果不力,且有新旧各派势力在斗争 中妥协权衡,袁世凯夺权在即,政体变更已成燃眉之急 二、从总统制刭责任内阁制的急转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政体设计方案( 1 9 1 2 0 3 - ) 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制定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 政体设计却由总统制跨越至内阁制,内中缘由颇为复杂。但从约法的内容即可洞见:其 主要特征是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分析当时政治背景,不难看出约法维 护民主共和的良苦用心: ( 一) 、就孙中山个人而言,是极力主张三民主义鼓吹五权宪法的,他青睬的并非 内阁负责任的政体对于已公布的临时约法,孙中山并非完全满意他在多年之后 回忆说:。兄弟在南京的时候,想要参议院立一个五权宪法,谁知他们各位议员都不晓 得什么叫五权宪法后来立了一个宪法,兄弟也不理它我以为这个只有一年的事情, 也不要紧,且待随后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吧”孙中山所不满意的核心,从表面上看是 五权宪法与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其实质则是实行总统制,还是实行内阁制因为按照孙 中山五权宪法的设想,立法是国会,行政是大总统,司法是裁判官,此外还有负责弹劾 与考选的检察机关和考试机关而临时约法确定了三权分立的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 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公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换言之,如果没有国务 员的副署,总统不能随意发表政令这一规定使国务员分割了大总统的一部分权力,使 大总统行动受到国务员的制约短短三个月间,孙中山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完全采纳当初宋教仁的主张,将自己任大总统时绝对无法接受的责任内阁制套在后任一 前清旧臣袁世凯身上,很显然是对袁放心不下,意图借此条文制约其权力,束缚其手脚, 以防止其走向个人独裁 ( 二) 、就革命派与袁世凯的对抗局势来看,当时南北议和扑朔迷离,外国势力、 狰中山:孙中山选集人民出蕨社1 9 5 1 年鬣第4 9 6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旧官僚立宪派、部分同盟会成员都对袁寄予厚望,认为收拾时局非袁世凯不可袁世凯 从小站练兵起家,在戊戌政变中以告密获擢升,后以过人权术成为手握实权的风云人物。 南下作战并南北议和中,都是双头鹰的行动,后更以公开拥护共和政体取得诸多革命党 人的信任1 9 1 2 年5 月,有记者向孙中山问道:。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 人之意乎? 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 ”孙中山明确回答;“两者皆是因袁君 鼓动共和久矣”o 评论囊世凯。鼓动共和久矣”显然有一种故意推举的成分,但承认袁 世凯已转变为共和主义者,则是孙中山的本意。即使另一位风云人物宋教仁也过于迷信 一纸宪法的威力和议会政治的形式,相信藉此即可制服袁世凯宋教仁一再动员孙中山 将大总统的职位让与袁世凯,他主张通过改组同盟会。建立第大党。进而组织责任内 阁,以分取袁世凯的政治权力他说:。以前,是旧的破坏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 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 的见解。同他们奋斗”o 无论孙中山的。让贤”,还是宋教仁的“政党政治”的谋划, 二者显然都忽略了一点: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后盾,是不能真正威慑袁氏的 ( 三) 、就新生的民国处境而言是形势所需临时约法 的出现,对于革命党人和 中华民国来说,都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因此尽管它可能有种种的不完普,但革命党人 依然将之视为中华民国存在的象征。从中可以理解孙中山虽对临时约法不满却又在 后来起而拥护之的苦衷用他自己的话说:。夫余对于i 临时约法之不满,已如前述, 则余对此与革命方略相背驰之约法 ,又何为起而拥护之,此必读者所亟欲闯者也 余请郑重以说明之辛亥之役余格于群议,不获之革命方略而见之实行,而北方将士, 以袁世凯为首领,与余议和夫北方将士与革命军相距子汉阳,明明为反对民国者,今 虽日服从民国,安能保其心之无他故余奉临时约法 而使之服从,盖以服从临时 约法 为服从民国之证据余犹虑其不足信,故必令袁世凯宣誓遵守约法,矢忠不 贰,然后许其议和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可惜 的是,孙中山先生的这番良苦用心终究没有达到目的 ( 四) 、i 艋时约法 将总统制更为责任内阁制,宋教仁为代表的国民党的努力功不 可没虽然在建国初期宋教仁未能说服孙中山采纳他的费任内阁制,但他并未灰心放弃, 丽是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1 9 1 3 年2 月,他在上海演说:。若关于总统及国务院制 度,有主张总统制者。有主张内阁制者,而吾人贝g 主张内阁制,以期造成议院政治者也 。孙中山:i 异中山全集,蕈二。中华书一出版挂t 9 5 2 年麓。,3 3 更 。豢青畸:并,i i _ - 史,香港龙门联合书1 9 5 1 年质摹2 2 5 膏 。异中山:l 中雷摹史,l 癸申山全量摹7 掌,中华书1 9 1 5 囊,簟6 9 - 7 0 更 1 0 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盖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菩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此 吾人所以不取总统制,而取内阁制也欲取内阁制,则舍建立政党内阁无他途,教吾人 第一主张,即在内阁制也”m 其政见立场之坚决,可见一斑在其努力推动下, 政党政治热流初现,时人描绘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 数几近百”吟天看来,倘若宋教仁的政见能最终付诸实践,中国的宪改进程会是如何 状况? 可叹不久后的。宋案。将这种。倘若”流产,中国政体变革的另一尝试就此搁浅 种种状况下临时约法 的颁布便不足为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共7 章5 6 条,包括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内容概括有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和领土问题四个方面 ( 1 ) 在国家政权体制问题上,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 2 ) 在权力关系规定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以抗衡袁世凯;( 如参议院拥有立法 权,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和对总统、副总统弹劾权;临时大总统对参议院决事 项咨院复议时,如有2 3 参议员仍坚持原议,大总统必须公布施行) ( 3 ) 规定特别修改程序以制约袁世凯;( 如约法的增修修改,须由参议院议员2 3 以上或临时大总统提议经参议员4 5 以上出席。出席议员3 4 以上通过方可进行) 临时约法后,中国历史进入袁世凯当权时期虽然当时的制定者有。因人立法”之 嫌,似乎纯粹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将总统制改内阁制,( 目前这一说法也遭到不少质 疑) ,但已经明文建立的制度,改动起来殊非易事南京临时参议院不得不寻求平衡, 在赋予内阁行政权力的同时也保留了总统制政体下元首享有的若干权力,致使总统府与 国务院权限不明,混淆了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的权责晃限,这种含混不清的规定虽为一 时权宜之计,却为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专权和以后的。府院之争”埋下隐患,尤 其以箍时约法的。法统”为名而引发的争讧所导致的民国动荡、战乱的社会局面,更为 这部约法减色不少,在革命不彻底的中国己初现建设宪政举步维艰的先兆 。l 民立摄:1 9 1 3 年2 月2 0 - - 2 1 日 。t 世辱:l 民曩一年来之袭党 蛋是1 9 1 3 牟簟1 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从共和制到帝制复归 ( 袁世凯对总统权力“改造”始末1 9 1 2 年3 月- - 1 9 1 6 年3 月) 袁世凯原本为君主立宪的鼓吹者,以拥护共和的开明形象窃取革命果实。成为临时 大总统在其主政时期,不断干涉国会,破坏民主共和政体,肆意扩张大总统的权力, 试图通过独裁政治而确立个人权威,实现新的社会秩序,最终却走向帝制复归此间大 总统权力的扩张情况,在天坛宪法草案 和中华民国约法) ( 亦称新约法) ) 中得 到了明显体现。 一、袁世凯民主共和立场的确立 袁世凯在新旧交替之际成了时代宠儿,对清王朝来说,他取天下于革命党;对革命 党来说,他则是继承清王朝的天下他能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其能力自然 不能否认当帝制与共和两个时代交递的关键时刻,尤其南j 匕议和之际,他正确地估计 形势并正确地采取行动,答应南方革命派条件,威逼清帝退位,既使中国有效地避免了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通常所发生的大规模流血斗争又较为平和地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的原则迅速在中国得以确认和确立,他所起过的重要桥梁作用曾被国人认可称颂他 本可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本可以成为他曾经期望成为的中国的华盛顿, o 然而由于未能抵御或者根本不想抵御皇权的极大诱惑,况兼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的影 响,其晚年帝制自为的一幕丑剧,使他本可辉煌灿烂的一生黯然失色以致后人在评价 袁世凯时,几乎无不认为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并进而将其定位为。窃国大盗”, 其对日签订的。二十一条”更为其赢得“卖国贼”的骂名各种评价是否完全公允,历 史自会给出答案但我们还是应该探讨一下民初袁世凯思想演变的真实轨迹及其政坛表 现 诚然,袁世凯由君主立宪的真诚拥护者转而支持民主共和,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 内在心灵上的激烈冲突革命党人,特别是孙中山,黄兴两位领袖对袁世凯必将出任中 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的再三承诺在一定意义上不能不对旧官僚出身、一心想成就一番 大业的袁世凯起到相当大的诱惑作用孙中山声称:。裒如赞成共和,情愿将所得之临时 大总统退让与袁,以促共和早日实现”童而袁世凯自有其信念:。无论政体如何解决,总 期权操自我”只有掌握了权力,假以时日,才能从容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成就自 参见白董薯l 童世瓤与中华民重 1 近代稗海 簟3 髯。四川人民出履社1 9 8 5 年,簟膏 。拜中山:爰民国军袭庸电。1 9 1 1 牟1 1 月l 日 。l 张广建重传帮电,近代史青抖,科学出版挂1 9 5 1 年,4 囊 1 2 山东大学磺士擘位论文 己的事业袁世凯审时度势,深知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师 友”张謇劝告袁世凯:l ”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者,趋势然 也o 即使清王朝议和代表唐绍仪都说:。查民军宗旨以改造共和政体为目的,若我不 认共和,即不允再行开议默察东南各省民情,主张共和己成一往莫遏之势”。即 使没有幕僚的忠谏。袁世凯本人又何尝不谙熟时局呢? 共和与帝制孰优孰劣,袁世凯应该了然在清帝退位之后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中, 他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 亦民国无疆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 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这些话是否为袁世凯当时的真诚想法,不好妄下绝对断言纵观时局,民主共和已成 为当时的社会共识,除了清王室的极少数顽固贵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公然坚决反对共 和制外,整个中国恐怕已很难有人不承认共和政体优于帝制专权就连先前和之后竭力 主张君主立宪的某些派别,当时也公开呼吁共和如杨度等人在发起成立“共和促进会” 时说:。革命事起,东南十余行省已在共和旗帜之下欲求中国之保全,先求南北之统 一;欲求南北之统一先求北方实行共和夫使君主立宪尚可救今日之危亡,则度 等素持此义,岂至今日而反昧然? 特以时势所迫,断不能以党见之私,召瓜分之祸且 度等前此主张君主立宪,乃以救国为前提,而非仅以保存君位为目的;乃以促政治之进 步,而绝不愿以杀人流血勉图君位之保存彼亲贵王公及顽旧之徒,在人民希望君主立 宪之时,则主张君主专制;于人民希望民主共和之时,又主张君主立宪既不能于未革 命之先实行宪政,预消革命之萌芽,乃于既革命之后,又复反对共和,忍以皇室为孤注, 拥护二百年一姓之私产,甘弃数千年文明之古国,何其本末倒置若此其甚乎? ”毋如此 而言,袁世凯由君主立宪论者转而成为共和主义者,亦不足为奇,不能因其后来的帝制 复辟而抹杀他曾经的进步之举 当然从袁世凯个人的经历来看,我们不能苛求他进步的程度他对共和原则的认同, 绝不可能与孙中山等革命党领袖把共和主义作为理想相提并论作为北洋军阀头子,他 毕竟根源于旧营垒,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共和主义者不过当时中国政局所需要的,既非 全新之革命党,也非全旧之前清遗臣,而正是如袁世凯这样新旧思想兼具的实力派人物 。毫暮:t 囊囊内阁代锋童慰使囊工膏大t 电hi 璇謇全囊 ,一毫扛荐古籍出爱挂1 9 9 3 年教,事1 8 2 夏 宣统三年十一月韧 b 靖议和蓐代表蘑绍便曩内阁尊夏童世靠电 。辛亥革警科丛千鼍,i 量上牟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度。摹2 2 2 - 2 2 3 夏 。近代痒毒 簟3 髯雷川人民出版社1 9 5 5 年。簟2 更 物庹:l 与瞢大可辱发起共和促进会童t ,榜度集,瑚膏人民出版社,5 4 3 重 1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孙中山曾分析说:“故余信袁之为人,很有肩膀,其头脑亦甚清楚,见天下事均能明彻, 而思想亦很新。不过做事手腕稍涉于旧,盖办事本不能全采新法革命起于南方,而北 方影响尚细,故一切旧思想,未能扫除净尽是以北方如一本旧历,南方如一本新历, 必新旧并用,全新全旧,旨不合宣故欲治民国,非具新思想,旧经练、旧手段者不可, 而袁总统适足当之故余之荐项城,并不谬误不知者致疑袁总统有帝制自为之意,此 种思想,且非一省有然故袁总统今日实处于嫌疑之地位,作事颇难,其行政多用半新 旧之方针新派以其用旧手段,反对者愈众,其今日欲办之事,多方牵制,诚不易于措 施也”黄兴也诚恳地说:“项城处两艰地位,苦心孤诣,致有近日,其功实不可没。” o 在孙中山和黄兴等革命党人看来,袁世凯能答应南北议和的条件,已属不易 正是由于袁世凯识时务地顺应潮流,赢得信任,才使他顺利地接替孙中山,成为中 华民国第二任帻时大总统、第一任正式大总统其专权野心有机会得以膨胀 二、超级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