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如今,在我国,“博客”已不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了,“写博客”也已经成为许许 多多普通大众用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日常网络行为。根据2007 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 ,其中显示中国博客作者数量已达 4698.2 万人,拥有博 客空间 7282.2 万个,平均每人 1.55 个。博客起初是被作为草根们力图获得平等话 语权的一个平台来看待的。但是在这么庞大的博客群中,有一群特殊的群体开设 的博客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那就是官员博客,这使得博客这个本属于草根们的网 络平台成了新的政治舞台。自 2006 年全国两会期间起,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 委员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博客,随后,很多政府官员也纷纷开设了自己的博客。官 员博客已经成为官员与广大民众沟通的新渠道,同时也发展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政 治参与渠道,并开始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其实在国外,官员博客已经不是什么 新鲜事,但是在我国,官员开博客还是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很多的网友 和专家,对官员开博客表示了一定的支持态度。但是负面的声音也一直不绝于耳。 政府官员因为现身互联网论坛、 开博客被指“作秀”已经多次了。 其实官员博客有其 自身的优势,但是其发展前景仍然不是很明朗,还需要不断的规范和引导。我国 官员博客是如何兴起的?它有哪些特点,起到了哪些作用,又出现了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官员博客 亲和力 网络政治参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nowadays, in our country, blog is no longer a fresh word. blog wrote, has become the general public to record their lives, express feelings, express their views of the network every day. according to the 2007 chinese blog market research report, which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chinese blog author who has reached 46.982 million, with blog space 72822000, an average of 1.55. at first, blog is look as a platform for the grass-roots been trying to get equal right to speak. however, in such a huge group of blog, a group of special groups set up the blog to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that is the official blog, which makes this blog that belong to the grass-roots network platform of a new political stage. since 2006 the country during the two sessions, many npc deputies and cppcc members have launched their own blog, and then, many government officials have also set up their own blog. official blog has become a new channels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officials to communicate, but also develop into a new channel fo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has begun to enter the vision of peoples attention. in fact, in foreign countries, officials blog is not new, but in china, officials opened a blog give the people a refreshing feeling. although many net friends and experts support the officials to set up blog. however, the negative voices have been prevalent. government officials coming out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forum, a blog alleged show has many times. in fact, official blog has its own advantages, but their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still not very clear, also need to keep the norms and guidance. how the chinese official blog set up, what is the characteristics, which role it plays, what problems it has,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se are the issues to b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 official blog affinit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e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本论文属于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论绪论 1.1 对官员博客的界定对官员博客的界定 什么是官员博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博客。“博客” 一词源于英文单词 blog/blogger。 blog, 是 weblog 的简称。 weblog, 其实是 web 和 log 的组合词。web,指 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 的原义则是“航 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 就是在网络上的一 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 或 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 录并使用 weblog 工具的人。虽然在大陆早些时候或者台湾等地,对此概念的译名 不尽相同 (有的称为“网志”, 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 , 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 一词上来。该词最早是在 2002 年 8 月 8 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 同撰文提出来的。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 不过 weblog 的范围。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 blogger 或 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 也可以作动词用 (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 或 blog) ,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 即博客们所撰写的 blog。 简单来说,其实一个 blog 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 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 列。blog 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 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 都有。许多 blogs 记录着 blog 个人所见、所闻、所想,还有一些 blogs 则是一群 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撰写这些 weblog 或 blog 的人 就叫做 blogger 或 blog writer。 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来对博客做出分类: 按照内容的不同,博客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时效性内容为主的博客,比 如过滤各类新闻的博客;一类是以专业性知识为主的博客,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进行知识过滤和知识积累;一类是以个人性的交流为主的博客,比如记录个人生 活的日记,或者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形成一个博客社区。 按照汇聚方式的不同,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单打独斗”的纯个人博客;一 类是几个或几十个兴趣相近的群体博客;一类是博客、非博客等汇聚在一起的社 区博客。 依据存在方式划分:一类是托管博客;一类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一类是 附属博客。当前大多数的个人博客都属于托管博客或附属博客。1 从博客个体的层次划分:一类是草根博客,主要将博客作为个人表达的方式, 是博客世界里沉默的大多数,有着自己非常有限的拥戴者,甚至无所谓有无读者 或读者的多寡;一类是精英博客,指一些公众人物,如娱乐圈明星,文学圈名人, 或者某一行业、专业领域的权威人物的博客。这些博客的特点是,点击和回复较 多,影响范围比较广。 官员博客就是精英博客中的一类,是指那些政府职能部门中的官员们以个人 或集体的名义开设的个人博客。 1.2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在中国,影视明星、新闻记者等公众人物开博客、写博客已经不是什么新鲜 事了,而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开博客、写博客,则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其实在国 外,官员博客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布什、 英国首相布莱尔、伊朗总统内贾德都有自己的博客。但是在中国,政府官员开博 客,尤其是高级别的官员开博客,还属于新鲜事物。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以及网络上的搜索,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对官员博客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官员博客的优势研究,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官员博客有利于表达民间诉求。一方面,官员博客绕过了行政壁垒和 1 方兴东、王俊秀: 博客e 时代的盗火者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第 4647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人为障碍,抛弃了陈规陋习、繁文缛节与公文的传递过程,成为一个成本最低、 速度最快、最为直接的民情官意的互动站,让民间的诉求及时传递到政府各级部 门。另一方面,民情也可以通过官员博客平台直达,那些可能在各级行政部门中 由于各种原因而被扣留和拖延的信息,得以完整地呈现在当地最高决策者面前, 从而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保障官员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官员通过疏理与过 滤,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渐进式地推动政治文明发展。 第二、官员博客有利于建立官民互信关系。与明星相比,官员更需要拉近与 公众的距离。与其他交流方式相比,博客具有无可替代的公开、透明、便捷、高 效、低成本的优势。网上的零距离接触,消除了时空的障碍,消解了身份的差异, 消融了官员的神秘感,有利于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官 员博客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奇,更多的是施政新理念。作为 公务员,利用网络这个 平台,依靠博客这个手段,将会是倾听群众呼声、加大施政广度的新尝试。 第三、官员博客有利于实现网络民主。网络民主是实现草根民主的一种新途 径,网络中尽管有时也会宣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观点,但这是草根民主无法避免 的, 只要加强网络管理, “官员博客”将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政议政的良好平 台,推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进程。同时,官员的心声诉诸博客,通过博客向社 会大众展示自己的才华,加强对本职工作的研究,既能增加亲和力和感染力,又 不会构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网民发表了什么看法,官员回不回应,何时回应, 怎样回应,都一一呈现在公众眼前。 二是对官员博客的发展前景,仍有很多的专家学者抱有怀疑的态度,负面的 声音不绝于耳,官员博客的前景堪忧。 政府官员因为现身互联网论坛、 开博客被指“作秀”已经多次了。 中国人民大学 的毛寿龙教授就曾针对这一现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评论。毛寿龙教授说, 政府机关和官员开博客,红火背后有隐忧,目前其制度建设意义不大。政府机关 及其负责人开办的博客受到网友欢迎,是值得鼓励的。不仅可以更好地做工作, 还有利于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建立良好的基础性的信任关系。但他同时提出两个担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心,一是担心政府机关和官员建博客,很可能是昙花一现。比如两会期间的人大 代表博客,在两会结束以后,人大代表的博客也都基本上销声匿迹了。二是担心 政府机关和官员建博客,会公私不分。毛寿龙教授的文章虽不长,但观点倾向明 确而犀利。此后,媒体上对官员博客“追捧”的声音一下子被“质疑”所压倒。 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认为,官员博客是一种用现代网络的方式搜集民情民意 的渠道,这是个好事。但是官员博客的广受关注反而折射出官方网站、市长热线 等设置的尴尬地位。而且对个人来讲,官员博客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它虽然能 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很容易遭到非议。 1.3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由于本选题比较新,所以目前国内关于官员博客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还 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点。本文是通过对现在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对我国官 员博客的发展和现状做出系统性的梳理和论述。 由于博客平台的特殊性,没有人能确切统计出究竟多少官员开设了博客。同 时因为官员博客是新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开处在发展的阶段,相关资料的搜集上 不是十分丰富,在这种状况下,如何通过对我国官员博客现象的分析,正确认识 官员博客对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特别是对官员博客的发展进行建议,就成 为论文中最困难的一个问题,有时深感力不从心。 1.4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1.4.1 有利于官员迎接网络的挑战有利于官员迎接网络的挑战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改变了政 治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互联网政治早已是一种 国际现象。民众通过互联网,参政议政已是常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公众通过 上网的方式参政议政,也日益普遍。开博客,或网上聊天,是当今各国政要向公 众传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塑造个人形象,与民众增加互动,争取选民支持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的新方式。政要上网,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在我国,互联网政治还是新事物,对领导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党中央对 此极为重视。作为领导干部,要勇于接受网络的挑战,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目标的高度,因势利导地推进互联网政治的健康发展。适应互联网政治,要有新 的思维,要创新工作模式。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实名开博客,及时向民众 传递信息,不少网民向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这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广 大民众联系的新方式。在我国官员博客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厅局级官员博客粉 墨登场,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开博客的官员大多集中在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最密 切的卫生、教育、物价等敏感领域。客观来看,这些领域争论最大,官员表态往 往动辄得咎,陷入口水战中,这些以负责任的形象勇敢站出来的官员在加强干群 沟通、官民交流的同时,无疑也面临挑战。 1.4.2 有利于帮助官员利用好博客,增强官员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帮助官员利用好博客,增强官员与公众之间的沟通 现在,我们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有了利用互联网的主客观条件。问题仅仅在于, 如何提高利用互联网的自觉性,如何提高驾驭能力。领导干部通过网上论坛的形 式与网友直接交流已经不再是新闻。官员博客也如同雨后春笋般绽放,原本怀疑 在中国的政坛不会使官员博客茁壮成长的一批人也逐渐扭转了看法。尽管官员开 博客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并不少见,德国总理默克尔开首脑博客之先河后,诸多 国家政要都开设了自己的博客。但在我国,官员开博客还属于新生事物。据报道, 我国官员开设博客,最担心的是会有一些情绪激烈、见解偏颇的留言。现实情况 是,我国的官员博客不但多数生存了下来,而且总体状况还不错。如何运用好官 员博客这个平台,增强广大领导干部和老百姓之间的有效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1.4.3 有助于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加快网络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网络政治民主化进程 互联网进入我国 20 年来, 上网已经不再是青年人的专利, 2007 年 12 月 31 日, 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 2.1 亿人,内地网民数量足以从 10 个中国人中选出 1 个每周 上网时间超过 1 小时的网民。网络的巨大影响早已透过社会,渗透到政治层面。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网络政治是走向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政治发展形式,是网络和政治相互渗透而形 成的政治现象。互联网为政治提供了全新的空间,越来越多的政府、团体和个人, 已经利用互联网宣传政治主张,进行政治动员,传播政策信息,进行政治沟通等 等。网络对政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仔细加以判断,有积极的方面,值得我们肯 定和继续传承。也有消极的影响,需要规避和警惕。与传统的政治工具而言,它 还显得很稚嫩。尽管先天的优势使它从多种传播工具中脱颖而出,公众来到这里 参政议政、指点江山、谈是论非,进行没有距离的交流。从高层到基层越来越多 的官员也在这里听取民意,了解民情,甚至寻求群策群力的帮助。观念上对互联 网政治的包容本身就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如果我们采取的是封堵网络言论,阻碍 互联网政治发展的做法,就不会今天网民会对时政如此关注,领导干部也不会有 紧跟时代的思维和全球化的视野,难以做出科学的决策。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2 官员博客的发展现状官员博客的发展现状 2.1 官员博客的发展现状官员博客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影视明星、新闻记者等公众人物开博客、写博客已经不是什么新鲜 事了,而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开博客、写博客,则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其实在国 外,官员博客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全球范围来看,政府官员开设博客起源 于前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的高官开设博客。他 们当中包括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默克尔、欧盟委员会副主 席马高华斯顿、伊朗前总统哈塔米、伊朗总统内贾德、副总统阿布塔希、南非总 统姆贝基、韩国总统卢武铉、匈牙利的总理、智利的总统等等,甚至斯里兰卡、 津巴布韦的政府官员们也都开设了自己的博客。但是在中国,政府官员开博客, 尤其是高级别的官员开博客, 还属于新鲜事物。 2006 年 2 月 27 日, 全国人大常委、 民建中央副主席、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程贻举在搜狐网上开 博, 名为“全国人大代表程贻举”, 类似级别的官员开博客在全国尚属首例。 随着“两 会”的召开,人大代表纷纷开博,在当时,社会各界都对此举持肯定的态度,认为 “在网上与选民直接交流,有利于选民和代表沟通,更广泛的了解群众的意愿”。但 是,“两会”结束后,人大代表们纷纷“息博”。与此同时,一些厅局级官员博客则粉 墨登场,一时间,官员们开博客成了一股热潮。 由于博客平台的特殊性,没有人能确切统计出究竟多少中国官员开设了博客。 根据笔者的搜索,大部分的官员将博客开设在人民网的强国博客。例如,目前我 国能查实的在位官职最高的官员博客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全国最 早开博客的市长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全国首位开博客的环保局局长沈 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另外还有江苏省宿迁市市委书记张新实、湖北省统计局副 局长叶青等。也有一些官员不止在一个网站上建有自己的博客。例如廖新波和张 新实,除了在强国博客,同时还在新浪网及中国博客网建有博客,不过三个博客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在内容上是一样的。 2.2 不同类型的官员博客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官员博客案例分析 目前属于官员博客范畴的主要有两种博客:官员个人博客与官员集体博客。 前者指的是官员以个人身份所开设的博客。这一类博客的构成较为复杂。从内容 上来看,可分为工作型和非工作型博客。工作型博客以探讨国计民生、促进本职 工作为主要目的,具有明确的政治诉求,并将博客作为一种新的办公渠道。如郑 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在商都网开设的博客中就明确提出“希望通过博客建立价 格工作交流平台”,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则干脆将其在强国博客开设的博客命名 为“环保前线博客”。这类“工作博客”是官员博客中的主流;非工作型博客的主人虽 然是政府官员,但是在博客中不处理公务,以学术讨论为主,抒发自己的个人情 感。如廖新波的博客。官员集体博客指的是官员以集体身份所开设的博客。这类 博客的写作主体是组织而非个人,写作内容经过精心策划,借博客之名传递政府 的声音,是政府公关的一个重要窗口。相对而言,这类博客数量较少,典型的有 宿迁市官员集体博客“政务之声”。此外还有两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开设的“两会代 表”博客,如温州三级人大代表集体博客。下面就以一些典型的官员博客为例,研 究一下我国官员博客目前的几种不同类型。 2.2.1 工作型工作型 工作型是以探讨国计民生、促进本职工作为主要目的,具有明确的政治诉求, 并将博客作为一种新的办公渠道。 例如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在人民网强博客所开设的“环保前线博客”, 他在博 客的第一篇就写道: “在诸多的环境管理工作中, 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公众参与。 很多时候我们自问:推动环保工作的原生力源于谁?是政府?环保部门?企业? 知识阶层?还是社会公众?世界、中国、中国沈阳的环保实践表明:所有重大环 境问题的解决,它的原生力或是说最根本的推动力来自于民间百姓,它是一个自 下而上而非精英们断言的自上而下的过程。重视、尊重并依靠百姓的力量,加大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公众参与力度,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公众的信息缺失。应该也必须让公众知道 他们应该知道的一切。现代的博客正演绎着公众人物无隐私的理念,政府机关同 样可遵循公众部门无秘密的宗旨。把我们的所思、所为,把我们的不解、困惑、 呐喊、激动、兴奋告诉我们自己、告诉我们的家人、告诉我们家乡的百姓,这是 我们开设办公博客的初衷。” 很显然,李超开博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公众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听取他们 的意见,同时把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结果告诉给公众。 李超的博客创建于 2006 年 8 月 14 日,最近的一篇日志更新于 2007 年 11 月 22 日,共发表日志 120 篇,回复总数为 254 篇,访问数为 4350。浏览李超的博客, 笔者发现,他所记录的都是自己每天工作的情况,有环保工作记实,有调查报告, 有对政策的解读,最特别的,是隔一断时间会有一篇专门答复网友问题的文章。 同时,他还将沈阳市环保局的网址作为友情链接放在自己博客的首页,以便公众 对他的工作进行参与监督。 同样以办公为目的的还有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 2006 年 4 月 26 日陈军安 的博客在商都网开通。同时,博客主人在开篇宣言中表示:“希望能通过 blog 这个 网络平台,和大家进行更多的交流,欢迎大家给我市的价格工作提出批评、意见、 建议,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2.2.2 非工作型非工作型 此类博客的主人虽然是政府官员,但是在博客中不处理公务,以学术讨论为 主,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 典型的就是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博客。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声明:“本 人在这里不是处理公务和案件的,纯属个人博客,一个私人的领地,因此我不 会在这里处理“公文”。我的文章以学术探讨为主,有个人感情的抒发,因此有学术 的、有文学的。如疑涉及自己,实属偶合,请不要对号入座。” 虽然廖新波声明自己不会处理公文,但是看他的博客难发现,文章的内容还 是与他的本职工作医疗系统有关的。从他对博客文章的分类就可以看出这一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点。 (如下图) 分类 他山 石 波子 谈健 康 医院 前线 服务 医生 哥谈 医改 医生 哥谈 医院 管理 波子 诗词 波子 影踪 波子 杂谈 波子 撰写 的讲 话 荧屏 上的 波子 数量 41 68 69 210 126 92 44 371 12 12 2.2.3 集体博客集体博客 2006 年 12 月 4 日,浙江省温州市的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在网上开设了 一个集体博客() ,向市民征集议案一周。人大代表们将 从这些议案中筛选出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交给其所在的人大。博客开通后, 在温州市民中引起了不小反响。 参与温州集体博客的有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 15 人,形式创新的目的在 于扩大交流和征集面。集体博客开设了代表最新日志、最新回复、最新评论等板 块,包含着“议案征集”、“代表手记”等内容。 短短的 13 天时间内,温州市民的评 论留言有 100 余条,博客访问量达 2450 人次。人大代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利用网络的互动空间,与民沟通,收集民意,受到温州市民的好评和拥护。温州 市民余杰在集体博客里这样写道:“博客把我和代表的距离拉近了,就像是朋友在 讨论。”同时由于博客人群的年轻化,它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建言献策中。 2.3 传播学视野下官员博客的特点传播学视野下官员博客的特点 2.3.1 传播主体:采取实名制,公信力高传播主体:采取实名制,公信力高 官员博客和普通草根博客在传播主体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草根博客一般是 以匿名的形式出现,而官员博客则是以真实身份出现在博客上。在强国博客开设 的博客的官员都是以自己的真名所开设的,而新浪博客更是一旦确认官员的身份, 便对官员博客采取了实名制,特别是在域名上,以官员的姓名拼音代替草根博客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自动生成的数字代码。因此在事实上,官员博客的传播主体身份就已实名化。 在一般博客中,传者、受众都可以选择匿名,因而部分个体在网络这个虚拟 空间上的表现往往与他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大相径庭。当个体在博客中进行自我 表达时, 会较少顾及社会规范的约束, 比较随心所欲。 如果参照弗洛伊德的“本我”、 “自我”、“超我”三分法,人们很有可能在网上将平日鲜有机会当众暴露的“本我” 表现出来。而在官员博客中,传者是实名化的具体的某个人。由于官员本身的品 牌影响力和人格魅力,加上其身份的局限和维护其公众形象的自觉考虑,官员博 客的内容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公信力。这种公信力也是官员博客点击率之所以 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 2.3.2 传播内容: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双重结合传播内容: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双重结合 由于官员本身具有普通人和政府官员的双重属性,所以其博客内容也具有私 人性与共公共性的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博客对于官员来说,是一个自我记录、 自我倾诉、自我表达以及自我反省的空间或窗口。个人性是官员博客存在的基础。 一切博客行为都源于个体本身。无论书写者或是阅读者,他们所表达的观点、看 法都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博客是一个自发行为。个人性的书写行为是博客发展的 源泉。没有限制的说话使博客能够自由地发表言论,也是最真切、最全面的表达 方式,是其他通讯手段无法替代的。官员有的时候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真实地表达 自己,从而造成社会对政府官员的种种误解。而博客的自由性使官员看到了表达 自我的一种新途径。 但是另一方面,官员博客的内容又大部分涉及自己所属的公众事业领域,需 要与广大受众分享。在新浪开设的官员博客采用的是实名制,官员博客在某种意 义上就像官员的发言板,官员博客上的内容毫无保留的展现给受众,受众可以不 受限制的阅读,这对大众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们至少可以从中分享官员们 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在这个层面,官员博客上传播的内容又具有其公共性的 一面。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2.3.3 传播类型:多重传播的完美结合传播类型:多重传播的完美结合 由于官员博客的特殊属性,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具有多重传播属性。在这里 不仅存在着大众传播、人际传播,还有自我传播。 首先是大众传播。官员博客虽然称不上是严格意义的大众传播和制度化的社 会传播,但是刊载官员博客的门户网站或专业博客网站却是公认的大众传播媒体, 是一个职业的传播者。如人民网的强国博客和新浪网。另外,官员博客由于其官 员的特殊属性和紧密相随的名人效应,加上其与门户网站或专业博客网站的强强 联合,和专业传媒机构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相互渗透的关系,使其在一定程度 上具有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属性。作为新浪门户网这一大众媒介系统的一员,官员 在新浪开设的博客的写作实际上具备了大众传播的特征,即利用一定的媒介、利 用先进技术对大众传播。尽管博客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具有充分的自由,但是政 府官员作为社会的公众人物也要受到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约束,特别是要 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不泄漏国家秘密,不发布对国家不利的信息,而且同样会 受到内容的审查和监管,只是这样的审查和监管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和滞后性,只 有在博客违反了一定的规则之后才能予以实施。在这种意义上,官员博客具备了 大众传播的特点。 此外,官员博客报道成为专业媒体报道的延续和补充,使得官员博客变相地 成为了大众媒介。美国学者大卫阿什德在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一书 中指出,信息技术和传播范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个人和组织也日益以符 合技术和媒介范式的方式行事,有意提供符合媒介范式的资料、信息,促其采纳, 形成有利于自己意图的“新闻”和舆论。 当专业媒体在这种复杂的社会控制网络中泥 足深陷,期待从它们身上获得全面真实的信息就成为一种奢求,这时候来自博客 的种种信息,也许可以让人们看到真相的另一面。这样,博客就成为了政府官员 的第二出口。因为政府官员常在传统媒体上所被采访刊登的内容,大抵只是其在 繁复的采访中获得信息总量的十之一二,剩下的旁枝末节,纵使别有意味,也有 可能被记者编辑删减。于是,官员们便想到利用博客这一渠道来从一定程度上挽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救这些资讯的价值。 比如在近两年的“两会”期间, 很多的人大代表都纷纷开设自己 的博客,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两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介绍,这些文章就成为了 央视报道的延续和补充。 其次是小众传播。官员博客由于其本身不是门户网站,加上其博客的内容也 仅仅局限于官员从事的某个领域。面对受众市场日益细分的趋势,以及受众对媒 体内容细分的需求,官员博客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小众传播的特征。首先,从内 容上说,官员博客也分为很多类,有工作型的博客也有非工作型号的博客。这些 官员博客,都是就其所从事的领域的主题而展开。比如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的 博客,其博客的内容总是围绕其环保工作而展开,原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韦钰的博 客总是围绕着中国教育问题而展开,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博客则大部分 是关于医疗卫生系统的问题。由于官员博客传播的内容存在着这种事实上的细分, 只有对该官员所从事的领域的主题感兴趣的读者才会去阅读这种博客,而且博客 的受众一般来说都是主动性的,这种博客的受众相对整个社会大众来说只是一小 部分人,这就将每个官员博客的受众做了细分,官员博客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小 众传播。其次,从官员博客的传播形式上来说,由于博客的传播主要依靠超链接 的形式来传播,官员们在博客上将自己的“日志”发布出来以后,阅读者登陆页面, 观看之后进行留言,还可以留下自己的博客链接,博客们之间也可以互访。像在 强国博客开设博客的官员互相设置为好友,将对方的博客地址以超链接的方式放 在自己的博客首页。例如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将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设为好 友,叶青又将全国人大第一次立法听证会代表杨钦设为好友,而杨钦又将廖新波 设为好友。如此一来,官员博客就成了官员在网上的另外一个社交圈,在这里官 人之间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工作伙伴。 还有自我传播。官员也是一个个体,作为个体在虚拟的博客世界里面进行自 我建构的时候,存在着“主我与客我”的互动。政府官员们在与大众交流的同时,也 在进行自我传播。官员的博客由官员自己写作,只受自己的意志左右,与通过传 统的媒体“发声”相比较, 这些传播者能较为真实完整、 更加个性化地表达自己试图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要表达的意义,能充分满足他们的传播欲望。通过博客这一较为自由的意见交流 平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我。在这里,自我传播的特征得到较为明显的体现, 建立官员与公众更全面的社会关系,满足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的需要等。比如, 此外官员也需要通过博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网友的跟帖中获得浏览者的评价 反馈,从而实现自我的良好互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2.3.4 传播方式:去层级的互动交流与二次传播的互补传播方式:去层级的互动交流与二次传播的互补 传统的大众传播是一种多重把关的科层级传播,大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通过 一个或多个机器的帮助,生产、传送信息,并送达庞大的受众。政府官员是媒体 重要的报道内容,理所当然,有关政府官员的消息也不例外,需经过媒体生产、 制作人员层层筛选、排除、强调和精心处理,最后才到达受众的信息己经非常贫 乏。不过,官员博客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官员博客由官员自己写作, 只受自己的意志左右,官员的关注者以及对该官员所涉及领域感兴趣的公众都可 以通过官员博客与该官员零距离接触,按照自已的主观意愿到官员们的博客中去 直接获取信息,官员们不用再担心自己试图表达的意思被媒介工作者肢解。进一 步说,即使媒体只报道了官员的只言片语,也可以在其博客里获知完整的意义。 退一步说,即使受众误解了官员的意思,官员们可以及时跟帖予以澄清。这给官 员与广大受众的直接交流提供了一个相当好的平台。官员博客作为一种去层级并 且得到及时反馈的传播方式,将其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在官员博客上还 有大量网友的评论和跟贴,这些留言和跟贴中,也有很多不乏真知灼见、情感真 挚的文章,这些对于官员博客的受众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个别留言还可以 帮助记者寻找新闻线索和有价值的新闻点。这样官员博客就很好地实现了二次传 播,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3 官员博客的作用官员博客的作用 3.1 有利于官民直接沟通有利于官民直接沟通 与舆论性民意表达体制和咨询性民间表达体制相比,博客民意表达渠道具有 直接性的特点。前两者中,民意只能被动地等待新闻价值或咨询主题的筛选与限 定,而与之相比,官员博客就显得非常直接,无论是官员个人意见的表达还是公 众对博客内容的评价都可以在博客上直接发布。因此,官员开博客可以省下很多 行政成本,同时,还可以集思广益,增添想象力。 按照常规,群众的意见要直接反映到高层官员的面前,要经过重重关卡。要 经过层层工作人员的传达,无数公文的传递,弄不好,还有可能在各级行政部门 中由于各种原因而被扣留和拖延。博客的出现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民众可以通 过博客,直接与高层官员对话,让民间的诉求及时传递到政府各级部门,完整地 呈现在当地最高决策者面前,从而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保障官员了解到真实的 社情民意。同时,官员对这些民众的声音,通过疏理与过滤,为政府行政、决策 提供依据,从而渐进式地推动政治文明发展。 例如两会期间, 很多人大代表开通的有关“两会”的博客, 发表文章畅谈会议期 间的见闻感想、提案议案或履职情况,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一般民众交流的平台。 网友们可以在代表们的博客里问问题,提建议,与人大代表直接交流,有助于人 大代表真正成为人民意愿的代表。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曾说过:“这个(指他的 博客)与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相比有很多优点。因为更自由,能够提更尖锐的问题, 尤其是反对意见。像听证会等尽管见了面,但很有可能谈得不深。博客不一样, 可以见缝插针地说。这是个很好的和老百姓沟通的平台,特别是在重大决策的时 候,网民能够提供全面的信息,提供依据,是个参照。”李超 2006 年主持开办了 全国第一个环保局长办公博客。办公博客开办后,他先后 20 余次面对面地与在博 客上反映问题的群众交流情况,有 200 多个问题得到了及时处理。2006 年,在他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的主持下,沈阳市环保局系统内办公场所和公共设施全部向市民开放;他定期主 持召开环保工作市民论坛;在他的策划和组织下,沈阳市出资百万元专门设立了 系列环境保护社会奖项,对年度中为环保工作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奖励。 3.2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亲和力有利于提高官员的亲和力 与明星相比,官员更需要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与其他交流方式相比,博客具 有无可替代的公开、透明、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优势。网上的零距离接触,消 除了时空的障碍,消解了身份的差异,消融了官员的神秘感,有利于在政府和公 民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中国的官员,长久以来给公众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有一种强烈的距离感。 不利于下情上达的沟通。而博客具有无可替代的公开、透明、便捷、高效、低成 本的优势,并且其技术门槛很低,任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相互交流,撰写 评论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这种零距离接触,消除了时空的障碍,消解了身份的 差异,消融了官员的神秘感,有利于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 过官员博客,一般民众可以监督官员及政府的政治行为,促进建立官民之间相互 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 3.3 有利于公众参政议政,实现网络民主有利于公众参政议政,实现网络民主 网络民主是实现草根民主的一种新途径,网络中尽管有时也会宣泄一些不健康 的情绪和观点,但这是草根民主无法避免的,只要加强网络管理,“官员博客”将会 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政议政的良好平台,推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进程。 3.3.1 官员博客的参政模式官员博客的参政模式 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曾经预言:“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 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治。”1随着以博客领衔的 web20 在政治参与领域的异军突起,麦克卢汉的预言 现在已经初见端倪。从最初的电子政府公开受公民监督,到现在政府官员通过博 客与公民的直接沟通,官员博客作为一种政治参与渠道,对传统的民意表达体制 进行着重要的补充。博客以一种中间媒介的存在形式,同时承载双重职能的模式。 如图所示: 官员博客成为官员与公众直接相连的媒介, 满足了以“点到点”的形式汇聚信息 的需求。 当无数博客提供的海量信息汇聚取成“面”的时候, 就出现了一个自由意见 的“场”,成为哈贝马斯所提及的公共领域。理想状态下,自由不受限的博客即成为 公共领域的实现空间。2 3.3.2 官员博客与其他网络政治参与形式的区别官员博客与其他网络政治参与形式的区别 先来看看官员博客与政府网站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区别。在网络政治参与的 平台中,政府网站与官员博客最为相似,都是个人化的信息发布式,在发布中表 达了主体的个性化,并且都是用一个网页来包涵自己的全部信息。但是,必须看 到官员博客与政府网站又有着一定意义上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博客零技术成本。政府网站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来源、技术水准及资源 维护的,而官员博客则是零成本,低门槛,只要去一个博客托管网站简单地注册 一个帐号就可以开启自己的博客网站了。 其次,博客内容更丰富、更新更及时。政府网站文本内容,通常都是部门介 1 马歇尔麦克卢汉,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第 235 页 2 李赫然, 博客参政的效果及局限性 ,当代传播,2008 年第 2 期,第 92 页 公众 政府官员 博客 民间表达 人民监督 提案信源 公开信息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8 绍及工作人员的个人资料堆积,罗列起来的,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南欧式花园施工方案
- 文达咨询策划方案
- 校长在国旗下讲话:拒绝校园欺凌共筑和谐校园
- 绍兴人民医院供热燃气锅炉房建设项目
- 公文写作排版部分
- 地下室出租营销方案模板
- 农牧企业咨询培训方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战略管理科目模拟试题集
- 人力资源行业工艺流程与标准
- 2025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秋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形考大作业答案
- 化工安全网络培训课件
- 2025年超细氢氧化铝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88)
- 肺康复护理进展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学习培训课件
- 2025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6表内除法》教案
- 202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 电子元器件供货方案与保证措施
- 2025便利店便利店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全集全册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