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库从化古村落(概要)从化古村落有:凤院村、松柏堂村、木棉村、钱岗古村、大墩村、钟楼村、大江埔古村落、殷家庄古村落、宣星古村落、溪头古村等。凤院村凤院村位于从化江埔街的凤院村,是欧阳氏在南宋期间从江西庐陵南迁到从化的定居地。过村首门楼,极目远处,双凤山下是一望无垠的葱笼田野。门楼“凤院”额匾下对联为“凤立丹山舒锦绣,院开大地见文章”。村尾与村首的大榕树遥相呼应,村前月牙形池塘碧水微澜,相传因能倒映出双凤山而得“凤”之名。明隆庆三年(1569年)冬十一月,县令唐世谆撰写四言诗祭双凤山文,并刻有碑石在村前。凤院村落整体建筑风格气宇轩昂,规模宏大,使用大量花岗岩石材,灰塑构件,木雕细腻而变化万千,其中祠堂的封檐板上刻的古代戏剧场景最为别致,而且人物故事数量甚多。松柏堂村松柏堂村位于从化街口街城内团星村城区中心位置。松柏堂村是黄姓族人在从化最早的聚居村落。始建于宋淳熙年间,所存建筑多为清代重建;在村南有老松、柏树,村东有两座祠堂,故名松柏。村前有一个大池塘,塘边村口古榕参天。各列民居与古巷井然有序,所有房屋与村首的祠堂座座朝南,为砖、木、石结构,硬山顶式建筑,总面积5.2万平方米。每条巷中间都有排水明渠,是排放生活污水和天然雨水的渠道。民居三间两廊,首尾连接,皆以横冷巷相间,较为独特,其用途是防火、方便往来。开启每条横冷巷左、右两侧所有大门,从东到西,从西到东,直视无碍,民居天井中皆挖有井。走在松柏堂古村中,这里曾经的辉煌十分耐人寻味,但经过岁月的洗刷,这里的建筑有些角落已瓦解成了断瓦残垣,多了几分唏嘘的气息,让人不禁感到惋惜。木棉村木棉村位于神岗圩西面约1公里的神棋公路旁。宋朝谢氏建村,因村的四周栽木棉树而得名。木棉村所存多为明、清时期建筑。村庄面向东、南、西三面,进村路上有一门楼叫“东阁”,村庄建筑整齐排列在一片开阔平坦的土地中,错落有致分布有建于明清的各种不同特色的庙宇、祠堂、书室、民居等;村子东面前排为五岳殿、羽善西公祠、永宽书室、宝珊书舍、和耀陈公祠、文植公书舍、清逸斋公祠、著存堂等,书室和民居被九条古巷间开,每条巷的门上皆有巷名。村西门楼名叫“西园”,村西面是谢氏大宗祠、清逸堂祖祠、榕溪公祠、致堂书舍、永坚书室以及几座大户人家住宅。村南一列都是“武略第”的民居,还有谢廷钧“进士第”。民居大都座北向南,由一条条的里巷相通,排列整齐,户户相望。其建筑格式大体一致,均为三间两廊的砖、木、石结构建筑,制作不奢不俭,高大适中。2000年,在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登记。2000年12月,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内控历史文化保护区。钱岗古村钱岗古村是一条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比从化建县的时间还早200年,故有未有从化,先有钱岗一说,其历史悠久可见一斑;村内房屋多建于明清时期,带有宋代遗风。进村一般从东门入,于此可看到灵秀牌坊,是村东的门楼。而村的南、西、北面各有震明门、镇华门、迎龙门3个门楼,主要用作看守防盗。与四个门楼相连的是残破的围墙,依稀可见昔日繁荣。沿着横贯全村南北的政南巷走,可到达位于村中心的广裕祠。祠内供奉的是陆氏祖先陆贾和陆秀夫,据说这座祠堂大约建于1406年,与北京故宫同年而建,祠内的梁构底座被认为是仿照徽式民居的莲花座而造,糅合了北方的建筑风格,别具韵味。村西,挂在更屋上一块9米长的封檐板上刻画了清中后期广州珠江沿岸集市、卖艺、行船等内容,栩栩如生,值得品鉴。大墩村大墩村位于从化城郊街向阳村大墩社。南宋末年,邝氏从江苏宣城往南迁居古番禺,择地建村,因村两边都有一个大土墩,故名。 “船型”村庄是大墩古村的历史印记。村前有一池塘,村首祠堂为镬耳山墙,龙船脊有明显的升起,虽然仅三进,但每进皆高大而宽阔,以大天井相间,而且两侧有同样是镬耳山墙的偏间。以笔直而幽深的小巷相隔,是以船身作为整体造型意念的民居,村习惯称之为船厅;起初时,村子正面所有房屋的前墙都没有设立窗户,大门一关,房子变得“水泄不通”,但是由于“船”的造型巧妙,房屋与房屋之间的设计合理,即便身处在屋内也不觉得昏暗,走出屋外即可望到远处的田园美景,不难想象几百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悠闲自乐的模样。右图是从化大墩村部分屋顶钟楼村钟楼村位于从化神岗镇,是目前发现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为欧阳氏族人在清咸丰年间所建的大宅院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钟楼村每条巷的两侧是民居,每一路7户,前后毗连,共49户,每一户的两廊相通对望,小至孩子的照看,大至防落盗贼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应,一家有难,众人相帮。此为“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村墙之外,有宽3米深2米的护村河,5层高的炮楼扼守村落东北角,从而构成钟楼村完整的防御体系。大江埔古村落位于从化大江埔街,元末明初,邝氏自大墩村迁到此处建村,村中建筑悉数坐北向南,大部分是砖、木、石结构,悬山顶式。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从化江埔镇的大江埔古村,历史可追溯至元末明初,村里至今还保留着那时的旧建筑,村里一屋一瓦仍保留着古旧的韵味。而有“广州香山”美誉的从化石门,12月份红叶正盛,“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大江埔村中有几处人文景观,如清后期状元林召棠手书“大江埔”村名,还有书院“修竹梅之馆”以及中西特色结合的庭园式建筑“春花秋月山房”。殷家庄古村落殷家庄古村落位于城郊街东风村,明初殷氏建村,古村分为西庄和南庄,三面拥水,背后依林,东面是流溪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 据记载,明初时期殷氏从东莞迁来从化建村,并以族姓殷冠村名。整个殷家庄古村落的形状布局如同蝴蝶,村落竹林掩映,溪水环绕,古朴典雅,呈现典型的岭南古村落的整体格局。殷家庄古村落原分为西兴里、南兴里、南建里、全兴里、东庄里、祠堂里六部分,后西兴里及南兴里改称为西庄和南庄,全兴里改称为土贝,东庄里改称为头围,祠堂里改称为文献里并且被张姓迁入居住,并新辟了新西庄,故今日殷氏仍有六个居住地。宣星古村落宣星村位于从化温泉镇的中部,自成盆地,碧绿的流溪河从村边缓缓流过。村里的建筑大多都是清代建筑,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岭南风韵的祠堂、村屋、牌坊,就像一幅水墨画展现着宣星村的古趣和淳朴。它有原生态的历史年代大宅,如刘氏宗祠、影视拍摄基地及商埠老街、古屋石巷等;还有独具特色的豆腐花、炒米饼、蜂蜜、凉茶等特产作坊。位于古村中轴线上的刘氏宗祠始建于清初,整个祠堂为悬山顶式,灰塑龙船脊两端施燕尾,门前还存放着光绪年间御赐石刻,青砖白墙和木格花窗仍能让人感受到古朴的韵味。老房子里还放置了从村民那里收集来的旧时农具、家具、缝纫机等物品,与宗祠结合,打造出了古代祠堂和旧农业相结合的旅游景点。溪头古村化溪头古村位于广州从化良口镇东北部,是流溪河三大源头之一。村周围环境优美,山高林密,峡谷幽深,溪流清澈,奇石错列,池潭处处。溪头村被誉为广东省最美丽的乡村,有长寿村、美女村之称,在这里你可以呼吸到来自大自然无污染的清新空气,喝上天然甘甜的山泉水,这里还盛产水果,每年的34月份出产青梅,用它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性建筑施工方案
- 长治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 商场封闭管理应急预案方案
- 庆阳铁艺大门施工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标评审表
- 美术教学活动策划方案格式
- 孔府建筑配色方案设计理念
- 中学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意图
- 安顺咨询网络推广方案
- 社区记忆建筑方案设计案例
- epc项目承包意向合同范本
- 苗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军用导航仪器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2025年新高一英语人教新版中等生专题复习《完形填空》
- 培训基层残疾人专委课件
- 中职导游课程课件
- 精神科护理学练习题
- 2024年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工程机械租赁技术支持保障措施
- 肿瘤科常见药物及注意事项
- 机组资源管理(CRM)训练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