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日趋激烈,中国在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同时,也逐步成为 对外反倾销的主要国家之一。为维护公平贸易环境,保护国内产业安全,从上世 纪9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运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10年来,我国实施反倾销 措施的情况怎样?反倾销措施对我国的产业、贸易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涤纶短纤维这个具体案例, 评估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 贸易救济效果并提出对外反倾销的对策。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简要说明了论文选题依据, 国内外对反倾销贸易救济效果的文献研究 以及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三章分别对国际反倾销与我国对外反倾销状况作了一个阐明。在第三 章中开始提及本论文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纺织(化纤)行业对外反倾销的一个总体 情况,虽然案件数量不多,但却值得引起更多的关注。 第四章介绍了论文研究对象涤纶短纤维的案情,包括案件程序、倾销与 损害确定以及终裁结果。 第五章开始评估反倾销措施对涤纶短纤维产业的救济效果。 其中分别从对国 内产业的保护作用、对贸易的影响、对上下游产业影响以及对整体社会福利影响 四个部分来分析。结果发现反倾销措施在保护国内产业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 同时也损害了部分下游产业的利益, 并且由于存在一定的贸易转移效应在一定程 度上削弱了反倾销的效果。 第六章对涤纶短纤维的贸易救济效果作了一个小结, 并对我国化纤行业应对 国外产品倾销提出建议。最后评估了我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总体救济效果,有针 对性地提出要在完善反规避制度、健全产业预警机制、贯彻公共利益原则等方面 更加有效地利用反倾销措施。 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数据,理论联系实际,力求文章能够具有一定 的学术和实际价值。 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对反倾销措施实际效果的分析及对策研 究,能够给我国政府和企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以利于能够设计出既满足产业 救济要求又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促进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反倾销,涤纶短纤维,救济效果 ii abstract a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friction is becoming intense day by day, china suffers the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done by foreign countries and gradually becomes one of the main countries that use the antidump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maintain fair trade environment and protect domestic industry security, from the late 1990s, china began to use anti-dumping and other trade remedy measures. how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nti-dumping measures in china? how about the influence to chinese trade,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aims through a specific case polyester staple fiber, to evaluate trade remedy effects of china external anti-dumping measures 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here are six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outlines the topic choice of the paper briefly,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of anti-dumping trade remedy effects done b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the research way of this paper. the next two chapters clarify the state of international anti-dumping and domestic anti-dumping respectively. from the third chapter, it begins to refer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domestic textile (chemical fiber) industry. although the cases arent too much, they deserve to get more attentions. the for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polyester staple fiber case, includes procedures, dumping and damage definition, final determination. the fifth chapt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aper. it begins with evaluating the anti-dumping trade remedy effects of domestic polyester staple fiber industry. the chapter analyses it from four parts. finally the paper finds the anti-dumping measure make some effect on protecting domestic industry, bring the relevant trade division effect, and damage the benefit of down-stream industry partly. ultimately, the paper makes an anti-dumping trade remedy effect summary of polyester staple fiber case, 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evade the dumping. at last, the paper appraises china anti-dumping trade remedy effect entirely, and proposes how to use the anti-dumping measure eff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demonstration a great amount data have been used, and the thesis has been combined with practice to make the paper not only have the certain scholarship value, but also have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the actual effects about the antidumping and countermeasures. i hope this thesis can bring som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to the related personnel and can help them design good polices satisfying both the industrial relief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in order to favor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keywords: anti-dumping,polyester staple fiber,remedy effect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徐旻徐旻 2008 年年 5 月月 10 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徐旻徐旻 2008 年年 5 月月 10 日日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杨荣珍杨荣珍 2008 年年 5 月月 10 日日 1 第 1 章 引言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作为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市场对国外产品有着极大的吸引 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随着我国入世承诺 的兑现,我国的市场准入条件大大改善,诸如进口管理体制、进口税收管理、外 汇管理、进口经营权管理和削减非关税措施等方面都已大幅度改革,国外产品进 入中国市场也更加方便自由,相应地在华倾销的机率也大大提升。 我国自1997年建立起反倾销法律制度并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 据商务 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的最新统计,截至2007年4月,应国内产业申请,我国对进 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共48起,覆盖了全国26个省区市的136家申请企业, 其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宝钢、武钢等大型生产企业和一批中、小型企业。经 过调查,其中有36起案件最终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我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政府有 关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加上媒体的广泛宣传,尤其是企业维 权意识的增强,我国企业面临国外反倾销指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但 是与此同时,外国商品在我国进行倾销的事实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事实上。 在加入wto后,我国市场面临国外商品倾销冲击的危险性不断增加,为此我们 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有效开展反倾销,以应对国外商品针对我国的倾销问题。 以纺织行业为例,20世纪初,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案还是凤毛麟角,但进入 21世纪后,却呈现不断上升之势。同时纺织品反倾销涉及的产品种类大大扩展, 涉案产品主要集中于各种原坯布及各种织物。但在入世之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 合作部就于2001年8月3日对原产于韩国的涤纶短纤维正式进行了反倾销立案调 查。这说明纺织业在大量国外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情况下,遭遇到的倾销以及产 生的损害很少受到关注。 选择这个主题就是为了探索我国纺织行业在遭遇国外倾 销,我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之后,纺织行业的救济效果评估,更好地促进我国纺织 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及地位的巩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倾销和反倾销是近年来国际贸易问题中研究的重点,国外学者关于倾销、反 倾销问题的理论研究较早,内容也较为丰富,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倾销和反倾销进 行了研究。 有关反倾销措施实施效果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 涉及反倾销的 动机与持续性、反倾销措施对起诉国相关经济因素(如进口量、利润、就业率、 福利)的影响等。 例如克鲁伯和斯凯思 (corinne m. krupp & susan skeath, 2002) , 2 菲因博格和卡普兰 (feinberg & kaplan, 1993) , 胡克曼和雷迪 (hoekman & leidy, 1992)以及斯卢维根和贝尔德波斯(leo sleuwaegen & rene belderbos,1998) 等人研究了反倾销措施对公共利益的影响,他们认为:反倾销措施在限制上游进 口产品数量的同时,对下游产品的产量有消极作用,而且过度的上游保护可能会 产生下游产业的继发性保护,最终使得消费者承受价格上涨等带来的损失。普鲁 萨 (1997)收集了 1980 年至 1988 年间美国全部具有终裁结果的反倾销案件中涉 案产品的贸易数据,分析了除克鲁伯和珀兰特(krupp & pollard,1996)分析的 化工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研究表明,针对所有类型的涉案产品,依然存在非常 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而且征收的反倾销税越重,贸易转移效应越大,甚至会造 成征税之后的贸易总量的增大, 实施反倾销措施所导致的贸易转移效应将极大地 抵消国内申诉企业的收益。哈兰德和伍顿(haaland & wooton,1998) ,波罗尼 根和费斯切拉(blonigen& feenstra,1997)以及斯卢维根和贝尔德波斯(1998) 等人研究了反倾销措施所带来的投资跨越效应, 主要认为由于反倾销措施的实施 所带来的投资跨越效应会导致进口国国内竞争的加剧, 从而可能使得国内生产商 面临更加糟糕的境况。这些研究成果对分析我国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 义。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首先是对反倾销法律 的研究。 其次是从博弈角度分析倾销和反倾销问题。 例如, 杨仕辉、 王红玲 (2001) 建立了反倾销的动态博弈模型并讨论了反倾销的累计效应, 通过贝叶斯古诺模型 分析了反倾销过分析中国实施反倾销对产业、贸易、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认 为实施反倾销措施,对保护本国产业、维护公平贸易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反倾 销的负面效应。她强调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应既要保护本国产业,又不能因此过分 损害下游产业的利益。宋雅楠(2005)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反倾销调查 对下游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了反倾销税对下游产业的负面效应。程 丹梅、张志超(2005)从实证角度并结合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具体案例,对中国进 口反倾销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并特别指出在实施反倾销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上 下游企业的利益。沈瑶、王继柯(2004)通过分析丙烯酸酯两次立案进口量和价 格的变化,对中国反倾销实施中的贸易转向进行了研究,发现贸易转向问题同样 存在于我国的反倾销措施中, 而且这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反倾销措施 的效果。理论研究方面,朱钟棣、鲍晓华(2004)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 了反倾销税的价格转移效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联影响, 认为反倾销措施在保 护国内受损产业的同时,会损害下游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3 1.2.3 发展趋势 在倾销与反倾销理论研究日趋成熟的情况下, 对倾销与反倾销措施实施效果 的研究必定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 实施效果的研究也能逐渐巩固和完善相应的 理论。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对倾销与反倾销的相关研究还不充分,多数研究 都集中在法律、博弈以及个案分析角度,对反倾销措施的效果及影响评价等方面 的研究还不够。 在倾销与反倾销两个方面又更多地关注于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方 面,特别是在纺织行业,现国内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关于如何应对国外对我国纺织 产品的反倾销,而极少关注国外纺织品在我国的倾销状况。因此,对我国几大产 业遭受倾销, 实施反倾销措施之后的一些后续研究将会成为倾销与反倾销这一专 题的主要研究方向。 1.3 研究方法 (1)数据、资料收集。广泛收集实施反倾销措施前后纺织产业发展状况的 相关数据,资料。 (2)评估、总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利用相关计量及理论方法评估对纺 织产业反倾销救济效果及对国内上、下游产业、消费者的影响。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倾销与反倾销理论在具体行业中的应用。 4 第 2 章 国际反倾销发展及中国反倾销实践 第 2 章 国际反倾销发展及中国反倾销实践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世界市场日趋饱和,以及各国关税水平不断降低和 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间的倾销与反倾销斗争显得更加激烈。同时,作为抗衡倾 销的反倾销措施一直以来都是贸易救济措施中使用最为广泛的, 并且随着其立法 及实施程序的日臻完善,未来也必定占据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地位。特别对中国 来说,自加入 wto,不论是遭遇国外的反倾销还是本身对外发起的反倾销调查, 数量上都有一个极大的增长,因此,我们有必要不断地关注国际倾销与反倾销的 发展情况。 2.1 国际反倾销概况 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早已有之,反倾销行为也有很长的历史。相对于倾销 行为,世界上的反倾销出现相对较晚,原因之一是在重商主义时代各国政府均实 行的进口产品高关税政策实际上起到了反倾销的作用。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前,世界上通过反倾销国内立法的国家只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联 邦。一般认为,加拿大是第一个进行反倾销立法的国家。1此后,西方国家纷纷 效仿,制定了本国的反倾销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 义国家经济危机频繁,生产能力过剩,消费能力降低,各国为了抵制外国出清积 压库存商品而进行的倾销,保护国内战争时成长起来的工业,纷纷采取反倾销行 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仅 1920 年至 1922 年就有 10 多个国家先后出台反倾销 国内法,其中包括美国、英国,此时反倾销立法已成为各工业国家保护国内工业 的重要措施,而此时的反倾销主要发生于工业国家之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反倾销活动浪潮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尤其是 80 年代以后迅速形成的,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和发展 中国家之间。据统计,20 世纪 60 年代 gatt 所有缔约方发起的反倾销案约为每 年十起2。近三十年来,国际反倾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立案数量呈增长趋势。 据 wto 统计,80 年代末,全球反倾销立案每年在 100 起左右。90 年代则为 250 起左右, 案件数量大幅上升, 并呈波浪式发展和螺旋式上升趋势。 1990 年至 2001 年,全世界反倾销案件共有 3091 起,超过前 42 年的总和。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 后特别是 wto 建立以来,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化调整,资源在全球范围 内配置,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但是,发达国 家保留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 必然会受到来自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产 品的冲击。在竞争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它们诉诸于反倾销这种贸易保护方式,而 不是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 进口产品的冲击,对外来竞争具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倾向,也会支持国内产业提起 1蔡镇顺、范利平、帅海燕著: 反倾销与反补贴法研究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7 页。 2根据 数据而得。 5 的反倾销诉讼。此外,在当前世界各国关税壁垒的保护作用减弱、双边贸易不平 衡日趋严重的背景下, 以反倾销为代表的非关税措施日益成为有关国家对本国产 业实行贸易保护的理想选择。 尽管反倾销、 反补贴、 保障措施的立法宗旨和实施目的, 都是为了限制进口, 寻求对本国受损产业及企业进行救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但由于三者实 施的条件和程序以及具体救济方法等有所不同, 因而对其运用情况也存在较大差 异。根据 wto 统计数据,1995 年2007 年上半年,全球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数 和最终实施数分别达到 3097 起和 1997 起;而同一时期的反补贴案件,分别仅为 193 起和 117 起。就保障措施的运用情况来看,同期全球立案调查数和最终实施 数分别只有 159 起和 82 起。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25 350 375 40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jun- 07 反倾销 反补贴 保障措施 图 2.1 1995/01/012007/06/30全球贸易救济措施运用数量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网站“statistics on anti-dumping”统计数据整理。 从国别看,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发达国家一直是反倾销的主要使用者, 美国、 欧盟、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反倾销的四大主角,而 1995 年后则是印度、美国、 欧盟三大主角为核心, 在核心周围则形成第二阵营, 即阿根廷、 南非、 澳大利亚、 加拿大等国。在 wto 成立后的 1995 年2001 年间,发达国家的立案数量有所 下降,但仍然是 wto 中反倾销的主要使用者。从 1999 年开始,印度反倾销立 案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2001 年2007 年期间,其立案数有五年居第一位。 6 表 2.1 全球反倾销立案数前五位国别分布(1995 年2007 年 6 月 30 日) 1 2 3 4 5 1995 欧盟 (33) 阿根廷(27)南非 (16) 美国 (14) 加拿大 (11) 1996 南非 (33) 欧盟 (25)阿根廷&美国 (22) 印度 (21) 巴西 (18) 1997 澳大利亚(42) 欧盟 (41)南非 (23) 美国&韩国 (15) 阿根廷&加拿 大 (14) 1998 南非 (41) 美国 (36)印度 (28) 欧盟 (22) 巴西 (18) 1999 欧盟 (65) 印度 (64)美国 (47) 澳大利亚 (24) 阿根廷 (23) 2000 美国 (47) 阿根廷(43)印度 (41) 欧盟 (32) 南非&加拿大 (21) 2001 印度 (78) 美国 (75)欧盟 (28) 阿根廷 (26) 加拿大 (25) 2002 印度 (81) 美国 (35)中国 (30) 泰国 (21) 欧盟 (20) 2003 印度 (46) 美国 (37)中国 (22) 韩国 (18) 加拿大 (15) 2004 欧盟 (30) 中国 (27)美国 (26) 土耳其 (25) 印度 (21) 2005 印度 (28) 欧盟 (25)中国 (24) 南非 (23) 巴 基 斯 坦 (13) 2006 欧盟 (35) 印度 (34)阿根廷 (15) 巴西 (12) 中国 (11) 2007 1.1- 6.30 印度 (13) 新西兰(6) 韩国 (5) 巴西&中国&日 本 (4) 阿根廷&南非 (3)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 网站“statistics on anti-dumping”统计数据整理。 从实施对象看,20 世纪 80 年代末发展中国家开始成为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实 施对象。在 1990 年1994 年间,1254 起反倾销调查中有 785 起是针对发展中国 家和地区的。3不过,发展中国家是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没 有受到反倾销的影响。 除了一直有大量贸易顺差的日本长期以来都是反倾销的主 要目标外, 反倾销的主要使用者美国和欧盟同样也是反倾销的主要目标。 从 1995 年统计至 2007 年上半年,美国遭遇反倾销 176 件,居 wto 成员第 4 位(仅次 于中国、韩国、中国台湾) ,日本(138 件)居第五位。4 从产业分布看,wto 成立以来国际反倾销重点针对钢材、化工、塑料、机 电和纺织产品,针对这 5 项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共有 2384 件, (参见表 2.2) 超过 同期总案件的 3/4,这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国家化工、钢铁、纺 3根据 数据整理而得。 4根据 数据整理而得。 7 织、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有密切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重点被征反倾销税的 是钢铁、纺织产品(肯定性裁决比例高达 71.6%和 65%) 。 表 2.2 反倾销调查产品分布(1995/01/012007/06/30) (件) 产品种类 全球反倾销立案数量 中国企业作为被告案件数 比例 钢材及制品 862 119 13.81% 化工产品 627 120 19.14% 塑料及橡胶 409 40 9.78% 机电产品 267 61 22.85% 纺织品 219 38 17.35% 木制纸浆 151 11 7.28% 建材 108 36 33.33% 矿产品 68 14 20.59% 食品烟草 45 3 6.67% 活牲畜及肉类 48 2 4.17% 木材及其制品 50 9 18% 蔬菜 46 10 21.74% 光学产品 34 12 35.29% 交通运输工具 22 10 45.45% 其他 141 66 46.81% 总计 3097 551 17.79%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 网站数据整理而得。 2.2 中国对外反倾销实践 自从 1979 年欧盟对我国糖精钠发起首例反倾销指控以来,我国产品在国际 上遭受反倾销起诉的新闻就一直不绝于耳。这些年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对 付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而大大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即国外进口商品 在我国国内的倾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市场对国外产品 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随 着我国入世承诺的兑现,我国的市场准入条件大大改善,诸如进口管理体制、进 口税收管理、外汇管理、进口经营权管理和削减非关税措施等方面都已大幅度改 革,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方便自由,进口贸易也随之迅速增长。大多数进 口商品以其良好的质量、完善的服务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某些外国企业特 别是跨国公司出于排除竞争对手的考虑,试图进行垄断性经营,独占中国这个庞 大的市场,开始采用倾销这种非正当竞争行为。 作为一项重要的贸易救济措施, 反倾销已成为各国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手段 8 之一。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起诉最为严重的国家。截至 2007 年 6 月 30 日,国外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立案达 551 起(wto 口径5,下同) ,涉案 产品涉及轻工、化工、纺织、农产品、机械电子、医疗保健等多种商品。但同样 是截至 2007 年上半年,中国对外仅仅发起 138 起反倾销调查。外国向我国倾销 的产品不仅涉及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和其它重要行业, 而且还涉及国民 日常生活所必须的生活用品,其中我国的钢铁、化工原料、纺织、机电、造纸、 感光材料等行业受倾销之害最为严重。 按 wto 反倾销统计标准,从 1997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 贴条例到 2007 年上半年,中国共针对外国倾销产品立案 138 起。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jun-07 图 2.2 1997/01/012007/06/30 中国反倾销调查立案数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 相关数据统计而得。 我国对外反倾销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从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其特 点: (1)从立案标的看,我国立案标的都比较大。2002 年立案的 21 起案件, 总销售额为 1095 亿人民币,平均每个案件约有 50 亿人民币的销售额,这充分说 明我们受到倾销损害的产业都是一些比较大的产业。在 2003 年的 24 起案件中, 涉及化工产品的占了 17 起。以聚氯乙烯案为例,仅该项一年的销售额就达 200 亿元人民币,是名副其实的大案要案。 (2)从立案国别来看,中国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对象主要是周边国 家和地区以及主要贸易伙伴,涉案国家和地区比较集中。截止 2007 年上半年, 中国发起的 138 起对外反倾销调查中,有 27 起涉及日本,位居第一位;韩国位 居第二位,有 25 起;其次是美国,20 起;中国台湾地区 14 起;欧盟、俄罗斯 各有 8 起;新加坡 6 起;德国、印度各 4 起;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荷兰各 有 3 起。 5每种产品每涉及一个国家或地区即视为 1 起调查。 9 日本 韩国 美国 欧盟 俄罗斯 中国台湾地 区 印度 新加坡 德国 其他 日本韩国 美国 欧盟俄罗斯中国台湾地区 印度新加坡德国 其他 图 2.3 中国对外发起反倾销立案国别分布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 相关数据制得。 (3)从行业特点来看,中国立案行业集中在化工、冶金及轻工产品。138 起反倾销调查中,主要涉及 5 类产品,其中涉及到化工产品的有 85 起,占总调 查数目的 61.59%;塑料、橡胶产品 26 起,占 18.84%;涉及造纸产品 9 起,占 6.52%;电子产品 4 起,占 2.90%;纺织品 3 起,占 2.17%。6这主要是因为化工行 业国内供给小于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缺口,而在国际上,化工产品却处于供过 于求的生产状态, 国外企业利用倾销等不公平贸易手段抢占中国市场的可能性非 常大。 按照我国入世议定书的承诺, 不同的产业将不同程度地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 垒,关税的降低和种种非关税限制措施的逐步取消,为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降 低了门槛,外国产品将大量而快速地涌入中国市场,进口商品的倾销行为将呈进 一步加剧之势。 2.3 中国纺织行业对外反倾销现状 自 wto 成立以来,我国纺织产品就不断遭到国外反倾销调查,产品种类涉 及范围极大,涉案金额也在不断扩大。与此相比,我国仅对三起外国对我国纺织 行业(化纤行业)7的倾销活动进行了立案调查,即 2001 年 8 月 3 日立案的涤纶 短纤维案,2003 年 10 月 31 日立案的锦纶 6、66 长丝案和 2005 年 4 月 13 日立 案的氨纶案。这与我国是传统纺织出口大国不无关系,出口的纺织产品大多是最 终产品,成本低廉,易遭受他国反倾销调查,因此,纺织品进口倾销情况并不突 出;而纺织原料的国内供给却不太理想,需要大量的进口,但随着我国化纤行业 的迅速发展,相关原料的产量已大幅提升,因此,此类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在我国 6作者统计自中国贸易救济网 数据库。 7这三起案件涉及的产品都属于纺织行业中的化纤行业产品。 10 并不是很多。有关涤纶短纤维案下一章将有更加详细的阐述,这里仅对锦纶案和 氨纶案作一个简单的案情介绍。 锦纶 6、66 长丝案:2003 年 9 月 1 日,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大成化工集团锦纶分公司、高要市东泰纺织有限公司等 14 家公司8代表国内 锦纶 6、66 长丝产业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申请人请求对原产于台澎金 马单独关税区的进口锦纶 6、66 长丝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倾销调查期为 2002 年 7 月 1 日至 2003 年 6 月 30 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 2000 年 1 月 1 日至 2003 年 6 月 30 日。2004 年 8 月 27 日,商务部做出初裁,根据对进口量及进口价格、产 量和设备利用率、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库存、平均销售实现、利润和成本价格等 指标的分析,裁定原产于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的进口锦纶 6、66 长丝产品存在倾 销,倾销幅度为 0-13%,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商务部决定采用保证 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自 2004 年 8 月 20 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 台湾地区的被调查产品时, 依据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向中华人民 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初裁决定公告后,商务部对倾销及倾销幅度、损 害及损害程度继续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所有被调查公司的倾销幅度均在 2以下,商务部最终裁定原产于台湾地区的进口锦纶 6、66 长丝倾销幅度均在 可忽略范围之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商务 部决定终止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进口锦纶 6、66 长丝的反倾销调查。 氨纶案:2005 年 2 月 23 日,山东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峰氨纶股 份有限公司和绍兴龙山氨纶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国内产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 申请人请求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氨纶进行反倾 销调查。商务部决定自 2005 年 4 月 13 日起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 和台湾地区的进口氨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倾销调查期为 2004 年 1 月 1 日至 2004 年 12 月 31 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 2001 年 1 月 1 日至 2004 年 12 月 31 日。 2006 年 5 月 24 日,商务部做出初裁,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 美国的进口氨纶存在倾销,中国大陆氨纶产业遭受了实质损害,倾销幅度,韩国 0%-61%, 美国61%, 日本13.87%-61%, 台湾地区5.09%-61%, 新加坡11.50%-61%。 商务部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自 2006 年 5 月 24 日起,进口 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氨纶时,根据初裁 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 2006 年 10 月 13 日,经过调查,商务部最终裁定,基本维持了初裁结论,倾销幅度有 8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成化工集团锦纶分公司、高要市东泰纺织有限公司、广东开平春 晖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达化纤有限公司、杭州华欧锦纶有限公司、烟台华润锦纶有限公司、北京华英纶 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新宁化学纤维有限公司、常德锦纶厂、桂林宏伟集团公司、江苏省清江合成纤维 厂、邯郸锦纶厂、山西锦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 所改变,韩国 0%-61%,美国 61%,日本 12.87%-61%,台湾地区 5.19%-61%, 新加坡 10.85%-61%。 在这三起案件中, 涉及倾销行为的分别是韩国、 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和韩国、 美国、日本、台湾地区、新加坡,可以看出,这些都主要是我国的周边国家和地 区以及主要贸易伙伴。 在美国不断对我国纺织品进口进行严格限制和反倾销调查 的情况下,它们的纺织原料却大量向中国倾销。这些案件提醒我们在应对国外反 倾销时,也要时刻关注来自他国的倾销活动。我国纺织企业众多而弱小,行业集 中度较低,与国外优秀企业实力相比差距较大。中国相当多的纺织产品生产及加 工经营规模小、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缺少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竞 争力不强。 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 企业的应诉存在很大困难, 没有形成像美国、 欧洲等那样的集约化、高科技化经营,也没有像美国、欧洲那样,有专门的行业 协会,可以应企业要求主动发起反倾销调查。 从倾销的涤纶短纤维、锦纶长丝、氨纶三种产品看,它们都属于纺织业中化 纤行业的上游产品, 由于多种原因, 我国上游原料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化纤工业, 造成国内主要化纤原料严重短缺,只能依靠大量进口解决;其次,在我国加入 wto 谈判中,我国政府承诺的化纤进口关税减让速度大大高于平均水平,按照 关税减让承诺,我国涤纶短纤维 2001 年税则税率为 18,加入 wto 之初的约 束税率是 13.40,最终约束税率是 5,最终实施时间是 2005 年。9 中国化纤行业因何举起反倾销盾牌, 起始原由可以追溯到 1998 年甚至更早。 我国是一个化纤生产大国, 化纤在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达 60%, 更是 我国纺织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尽管我国化纤工业发展速度 很快,却依然存在缺口。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的 1998 年,中国化纤行业经历 了最困难的生存和发展时期。由于需求减少,国内相当部分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 态,大部分化纤品种开工率不足 80%。10国内市场的现状并没有阻挡住进口产品 的增长。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瞄准中国这一巨大市场, 千方百计扩大对我国的出口。大量进口产品的冲击,严重超过了我国市场的承受 能力,致使市场销售进一步恶化,化纤价格大幅下降,企业不得不以低于成本的 价格销售。在这一年内,化纤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 25%。11价格下降造成行业整 体亏损,1998 年化纤行业亏损面达 50%,连中国最大的化纤企业仪征化纤也没 能逃脱这一厄运,亏损达 2.4 亿元。12 在此严峻形势下,如果任凭这种无序的市场状态继续泛滥下去,受损害的必 9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 之附件 8:第 152 号减让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 10中国化学工业年鉴 1998/1999 。 11中国化学工业年鉴 1998/1999 。 12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1998 年年报。 12 将是我国化纤产业。为此,中国化纤协会在听取企业意见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只 有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走私行为,规范进口贸易,拿起反倾销武器,才能创造一 个公平的竞争秩序,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才有可能为企业的改革、 调整和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使企业在加入 wto 后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 有利的位置。 13 第 3 章 涤纶短纤维案案情介绍 第 3 章 涤纶短纤维案案情介绍 3.1 案件程序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涤纶短纤 维属于其中的一个大类品种, 主要是用来仿棉或者是仿毛, 以及与其他纤维混纺。 反倾销调查涉及的涤纶短纤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号中列为: 55032000、55062000。该产品按照用途可分为棉型、中空、毛型、缝纫型和无纺 布型,分别用于棉纺原料、填充料、毛纺原料、缝纫线制造和无纺布制造。涤纶 短纤维可以用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经过酯化、缩聚、熔融、纺 丝及后加工而成;或者用聚酯切片经过熔融、纺丝及后加工而成。其物理特性为 纤维状固体, 柔软、 富有弹性。 棉型涤纶短纤维用于生产纯涤纶纱、 涤棉混纺纱、 纯涤纶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涤纶中空纤维用于生产踏花被、枕头芯和玩具的填 充料、人造毛皮;毛型涤纶短纤维用于生产仿毛涤纶纱、毛涤混纺纱、纯涤纶织 物和毛涤混纺织物;缝纫线型涤纶短纤维用于纯涤纶和涤纶混纺缝纫线的制造; 无纺布型涤纶短纤维用于无纺布制造。 2001 年 8 月 3 日,我国开始对来自韩国的涤纶短纤维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这是我国第一起涉及纺织(化纤)行业的倾销调查案件。2001 年 7 月 23 日,中 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代表中国涤纶短纤维产业,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 称外经贸部)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经贸委)提起了对原产于韩 国的进口涤纶短纤维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接受申请 后,于 2001 年 8 月 3 日公告立案,决定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涤纶短纤维进行反 倾销调查,外经贸部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进行调查,国家经贸 委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调查, 产业损害调查期 间为 1998 年 1 月 1 日至 2001 年 6 月 30 日。 2001 年 9 月 11 日,国家经贸委向中国国内相关生产企业和进口商发放了调 查问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了问卷。2002 年 4 月 11 日,外经贸部初裁决定 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国家经贸委初裁决定被调查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 害,同时调查机关认定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初裁结果,外经 贸部决定,自 2002 年 10 月 22 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 涤纶短纤维开始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韩国的涤纶短纤 维时,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与初步裁定确定的倾销幅度(4-48)相 适应的现金保证金。 初裁决定公告后,国家经贸委针对利害关系方的书面评论和其他有关情况, 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取证。国家经贸委对申请书及所附证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实 地核查和初步裁定后进一步调查的结果、 利害关系方的书面评论及所附证据材料 14 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各利害关系方的意见依法给予了充分考虑。2003 年 1 月 3 日,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原产于韩国的进口涤纶短纤维,对中国涤纶短纤维产 业造成了实质损害, 韩国向中国倾销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国内产业损害之间存在因 果关系。外经贸部终裁决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并向其征收 2%-48%的反倾销 税,实施期限为自 2003 年 2 月 3 日起 5 年。 2007 年 8 月 3 日,商务部发布 2007 年第 62 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性能中级维修电工及技能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高考时事政治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题及答案
- 宁化护理笔试题及答案
- 老年俱乐部管理办法
- 舆论引导员管理办法
- 计时工退出管理办法
- 贷款利息优惠管理办法
- 人防在建工程管理办法
- 中央加强教师管理办法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 外贸英语专业课件
- 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分数与分数相乘及分数乘法练习
- 2025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
- 疗养协议合同
- 保险行业组织发展
- 人工智能在财务预测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解读
- 输液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 计算机基础知识完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