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际政治专业论文)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孔子学院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软实力”是由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此概念一经提 出,就在国际关系领域流行开来,软实力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 欧盟、 日本等国都是软实力竞争的有力推动者。 30 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 强。在夯实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同时,中国也越来越注重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经过多 年努力,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在国际的影响力 也越来越大。但是作为软实力资源之一的中国文化,其对外传播却相对滞后,成为中国 软实力发展的局限因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往往偏重于经济方面,而对中国 文化及中国社会了解却不多。针对此种情况,中国近年来积极开展文化外交,希望通过 增强国内文化建设和文化对外交流,增进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加深中外人民之间的 友谊,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广设孔子学院,传播 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经过 5 年的发展,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我国软实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软实力的现状。首先是从中国文化、中国发展道路、恰当的 外交政策三个方面对中国软实力资源进行了总结; 然后提出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局限 中国国内文化创新力不足、中国发展道路的缺陷以及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滞后;最后, 简述文化外交在加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中的意义及实践。 第二部分是孔子学院成立的源起与背景。国外语言文化国际推广机构的成功范例, 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长以及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局限使孔子学院的成立十分具有现实意 义。国际社会对中国认识的失衡、汉语热、以及民间外交发展的滞后三方面构成我国成 立孔子学院的背景。最后简单概括下孔子学院的设置。 第三部分,首先重点阐述了孔子学院构建中国软实力的方式;然后从五方面归纳了 孔子学院在中国软实力建设中的意义。 中国软实力建设成绩斐然,但前方的路还很长。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一 种方式,由于成立时日尚短,软实力功能还未得以充分发挥,需要继续发展。 关键词:软实力 中国软实力 文化外交 孔子学院 iv abstract in the early 1990s,the concept of soft power was made by the famous scholars joseph nye.and then,this concept was well-known o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nd to be an very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u.s.,eu,japen are a powerful promoter of soft power to compete.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has markedly increased.in consolidating econormic strength and military strength at the same time,china is increasingly focusing on enhancing chinas soft power.after years of efforts,chinas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its international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stage is obviously improved,and its worldwide influence is also growing.however,chinas culture,as a resources of the soft power,its external communication is relatively slow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ft power constraints.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economic front,while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society,not many.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china has actively carried out cultural diplomacy,hoping to enhanc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of the domestic foreign exchange,enhancing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to deepen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people,and to make the chinas soft power more strongger.the most concern i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et up confucius institutes around the world to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after five years development,the confucius institute has become the effective way of chinas soft power-building. my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o research chinas soft power status as well as confucius institutes soft power function. part 1.expounded on the status of chinas soft power.first ,mainly summarized the chinas soft power from chinese culture,chinas development path,appropriate in terms of foreign policy.then proposed the building of the limitations of chinas soft power-lack of cultural innovation , chinas development path and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overseas;and finally,analysis the mean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e diplomacy dose in the v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oft power. part 2.the successful example of native language and culture promoting,the growth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oft power,this three aspects made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 significant.the background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establishment is the imbal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awareness of china,chinese heat,and lagging behind of non-governmental diplomacy.finally,it gives a brief over view of the settings under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part 3. first,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focuses on the way to build chinas soft power,and then summed up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n five areas of chinas soft power-building. the buliding of chinas soft power has been impressive,but still a long road ahead.confucius institute at chinas soft power as a way of building,du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hort time,soft power capabilities have not yet brought into full play,need for continued attention. key words: soft power chinas soft power cultural diplomacy confucius institute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孔子学院为例 ,是在导 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引 言 (一) 选题的背景 1. 国际背景国际背景 20 世纪末, 经济政治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国际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日 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全球化反映了一种广泛的认识:在经济力量和技 术力量的推动下,世界正在被塑造为一个共同分享的社会空间;在全球一个地区的发展 能够对另一个地方的个人或者社群的生活机会产生深远影响” 。1在当今全球信息时代, 信息的传播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作用的形式体现为观念和认知的影响。全 球化使得地球这个“社会空间”日益缩小,各种文化、观念、思想、价值原则等在其中 互相竞争、碰撞,有些被作为共同的标准,而有些则不被接受。当某种文化被广泛认同 和接受后,文化主体的实际力量就会被放大,它的某些政策目标的实现无需物质性力量 的作用,而只凭借文化的无形的影响力即可。这种无形的影响力就是软实力。 在当今世界,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核心成分,把发展软实力置于 战略高度成为实现国家总体目标的根本要求。国家之间的实力竞争除了军事和经济之 外, 软实力竞争逐渐成为国家之间实力竞争的重要部分,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软实力建设。 美国一直以来就很重视软实力建设并拥有丰富的软实力资源, 其世界影响力在全世界也 是独一无二的。日本政府在上世纪 70 年代初就意识到软实力的重要性,并把文化转化 为与政治、经济和经济合作一样重要的日本外交的第四大支柱。另外,欧盟、新加坡、 韩国等也是软实力竞争的积极推动者。 因此, 软实力在世界各国发展中的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的凸显成为研究中国软实力 发展的重要国际背景因素。 2. 国内背景国内背景 软实力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俞可平指出:“在 全球化时代,提高硬实力,即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总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 国防力量, 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途径。 但是国家软实力变得更加重要, 如国民的文化、 教育、心理、和身体素质,国家的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国家的人才 资源和战略人才的储备状况,政府的凝聚力,社会团结和稳定程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可延续性等。在全球化时代,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实力,仅仅依靠经济和军 2 事力量不够,还必须有政治、文化和道义力量。 ”2中国的崛起,不能仅仅依靠硬实力, 还要强调软实力的重要性,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相辅相成的结果。中国领导人逐渐意识到 软实力的重要性,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提出软实力建设的问题,软实力建设已经上升到国 家战略的层面。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也从过去的被动发展到现在 的主动, 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主动发展。 时至今日, 中国软实力得到了全面迅速的提升。 随着中国日渐融入国际体系,中国对国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逐渐增大。对照中国本身 的战略定位、软实力资源状况以及软实力发展现状,中国软实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构建中国软实力的路还很长。这也是本文研究中国软实力建设有效途径的意义所在。 中国政府重视软实力的建设, 尤其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近些年积极开展文化外交, 并取得不错成绩。孔子学院的成立就是中国文化外交的一个亮点。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 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 )是教育部下属的非政府事业单位,致力于为世 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为 携手发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设和谐世界做出贡献。3孔子学院由国家汉办承办,是中国 汉语与文化的国际推广机构,自从 2004 年在韩国首尔成立第一家后,便在世界迅速的 发展起来,至今在全球 88 个国家建立了 282 所孔子学院和 272 个孔子课堂,注册学生 23 万多人。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深刻认识到国际社会中不仅共同利益日益增多,相互 依存程度也不断加深,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息息相关。加强沟通、密切合作 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而人文合作对于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经贸交流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正是加强不同国家和人民之间人文交流与 合作,加深理解互信与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孔子学院的成立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是增进 中国同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的创新之举。孔子学院通过语言教学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认 知中国,了解中国,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所以,孔子学院不仅是中国软实力增 强的标志,也是中国构建软实力的一种方式,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国家对外 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组长许琳也曾说,海外通过汉语学习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需求 十分迫切,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孔子学院良好的发展趋势以 及其国际战略意义,是笔者以孔子学院为例研究中国软实力构建的有效途径的原因。 (二) 国内外学者研究综述 软实力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 1990 年在其著作注定领导世界: 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及文章软权力明确提出并加以论述的。随后,这个术语成为 3 公共话语,被美国国务卿、英国外交大臣、亚欧的政治领袖和专栏作家等广泛使用,并 且在世界流传开来。软实力的英文是 soft power,有的学者将其翻译成“软力量” 、 “软 权力” ,还有台湾地区的学者将其翻译成“柔性权力” ,笔者在本文采用了“软实力”这 一翻译方法。2004 年,约瑟夫奈在其出版的软力量:世界政治成功之道一书中, 对“软实力”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清晰的阐述。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著作还有硬 权力与软权力 , 这本书收录了他 1986 年2003 年 13 篇论文, 以及 2004 年专门为本书 撰写的硬权力与软权力一文。这些文章以权力变迁和美国国家利益为核心,但是书 中也把软权力与硬权力的关系作为重点,有助于加深对软实力概念的理解。近年来,约 瑟夫奈对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也比较关注,并于 2005 年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中 国软实力的崛起一文。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在中国学术界的也备受关注。中国学者频频翻译其相关著 作就是明例。另外,中国学者往往就软实力理论与中国软实力发展现状结合起来研究。 笔者在此方面参考的著作有门洪华主编的中国:软实力方略 ;韩勃,江庆勇的软 实力:中国视角 ;陈正良的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等。另外在俞新天等著 的国际体系中的中国角色 ,门洪华、任晓主编的中国改变世界等著作中,也有 收录了很多相关的文章。 中国学者对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研究的文章有清华大学张小明教授的约瑟 夫奈的“软权力”思想分析 ;朱峰的浅议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软权力” 等。研究 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文章比较多,有郑永年、张弛的国际政治中的软力量以及对中国软 力量的观察 ;张剑荆的 “北京共识”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陈玉刚的试论全球化 背景下的中国软实力的构建等等。 关于文化外交笔者参考的著作有李智的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及赵可金 的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等。相关文化外交的期刊资源比较丰富,有外交学院张清 敏教授的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文化外交 ,李智的试论文化外交 ,刘国柱的和平 队与美国文化外交等。 21 世纪的中国文化措施研究和从接受方的是视角看孔子 学院与中国文化外交等硕士论文对我也很有启迪。 增强中国软实力,充分利用中国悠久的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智慧和魅 力,无疑,本民族语言和文化推广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文化外交形式之一的孔子学院就 担负着这样的任务:向全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加深世界对中国语言文化的认 4 知和了解。但是,现在的孔子学院处在借鉴经验、探索道路阶段,所以借鉴国外多年来 大规模的、有效的推广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经验,科学的制定和调整我国对外汉语教学 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张西平教授和柳若梅教授等受国家汉办委托,承担了“世界主要语 种语言推广政策调研”的项目,编撰了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一书。本书 通过对各国语言推广政策及语言推广机构的研究, 以各国对外推广其本国语言的经验为 基础,分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全面探讨了推动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向前发展的策略和 所面临的问题。 关于孔子学院的文章主要有张西平教授的简论孔子学院的软实力功能 ;崔潇、 彭景的从“孔子学院”看中国文化外交 ;周志刚、乔章风的海外孔子学院合作办 学模式探析 ;段奕的硬实力-软实力理论框架下的语言-文化国际推广与孔子学院 ; 李菊的中国多边文化外交的新形势孔子学院 ;张文联的是语言的更是文化的 从语言的双重功能看孔子学院的定位 ;陈刚华的从文化传播角度看孔子学院 等等。随着孔子学院的蓬勃发展,也有一些硕博论文以孔子学院为主题进行研究,比如 山东大学宁继鸣的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同样来自山 东大学的孙鹏程的孔子学院和国际语言推广机构的比较研究以及复旦大学的戴蓉的 孔子学院与中国语言文化外交等。虽然作者们选题角度各异,但都为笔者论文的构 思和写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三) 研究方法 本文突出了多学科交叉渗透与互补,综合运用了国际关系学、外交学、国际政治社 会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加以综合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系统分析的方法,比较 分析的方法, 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研究和孔子学院对中国软实力构建的作用进行全面系 统的分析研究。 1.对比分析:本文对比英国文化委员会、德国歌德学院,法国法语联盟等语言文化 国际推广的成功范例,吸取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以完善孔子学院的建设,促进孔子学院 的发展,使其更好的在中国软实力建设中发挥作用。 2.文献分析: 收集关于软实力理论的相关著作, 以及与中国软实力发展相关的数据、 报告等,还有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分析。 3.案例分析:收集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相关资料和建设发展信息,全面细致的总结 出孔子学院在中国软实力构建中发挥的作用。选择其中的典型例证,为本文观点做实证 5 说明。 (四)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自从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理论,中外学界对其研究的著作大量涌现。中国学者不 仅关注这一理论,还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软实力发展现状发表了不少著述,笔者 可资借鉴的资料丰富。另外,孔子学院快速发展,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孔子学院的研究 也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对孔子学院的软实力功能进行研究的,但对于孔子学院在软实力 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研究成果却不是很多。所以,笔者在准备本文的前期可借鉴的资 料不是很丰富,这是本文的一个研究难点。正因为对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软实力有效途径 的分析研究甚少,所以研究的难点同时也是创新点。 (五) 软实力的相关概念 约瑟夫奈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软实力理论,并在软力量:世界政治成功之 道 一书中加以详细阐述, 本文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研究就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 首先, 约瑟夫奈将“实力”定义为:对他人的行为施加影响以达到自己所期望结果的能力。 4然后,约瑟夫奈指出影响他人行为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威逼利诱,也可以通过 吸引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前者是运用“硬实力” ,后者则是施展“软实力” 。硬实力人 人皆知,军事和经济的威力往往能让他人转变立场,通过引诱或者威逼得以实现目标。 软实力则是一个国家因为他国仰慕其价值观,模仿其榜样,渴望达到其繁荣与开放的水 平,从而愿跟随其后而获得其在国际政治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5也就是说,软实力的 运用,表现为通过自己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仿效或 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促使他人确定自身的偏好。6最后,可以得出,所谓软实 力就是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等传统物质实力之外的精神力和行动力的集合,是一个国家 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这种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使之获得别国的 喜欢、认可、效仿和追随。它同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等传统硬实力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非物质性的力量。它与硬实力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也有可能相互破坏。一般说来,强大的硬实力是软实力提升的基础,而软实 力的提升反过来又有助于硬实力的发展。 约瑟夫奈在软力量:世界政治成功之道中,将软实力的来源分为三种:文化 (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 ;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践这 6 些价值时) ;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 。7笔者在文中对中国 软实力建设现状的概述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进行总结的。 随着冷战的和平结束,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入,各国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 倡导和平与发展,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顺应了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在国际关系中 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 7 一、 中国软实力建设现状 (一) 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就 约瑟夫奈在上世纪 90 年代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即除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等传统 物质实力之外的精神力和行动力的集合,是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 响力。并在软力量:世界政治成功之道一书中,约瑟夫奈将软实力的来源分为三 种: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 ;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 正实践这些价值时) ;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 。下面,笔者 就以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为基础,从文化、中国发展道路和恰当的外交政策三个方 面入手,概述现阶段中国在软实力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 丰富的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体系转型之中,对外军事征服和殖民掠夺已经失去了合法性,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 报告中指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 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 8所有国家都努力加强其软硬实力的建设。进入新世纪 之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区域和全球合作方兴 未艾,文化因素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显著上升。世界各种文化激荡前所未有,一方面出 现了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另一方面,文化、民族、宗教的冲突也不容忽视。文化对于 国际体系和世界未来的作用不断加强。 世界各国纷纷在各自的大国战略中加重文化的含 量,不少国家重新审视、强化或者制定新的对外文化战略,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来实施对 外文化战略。 文化是为社会创造意义的一系列价值观和实践的总和9,其体现形式有语言、文学、 宗教、艺术、教育等等。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来源。当一个国家的文化涵括 普世价值观,其政策的推行也是他国认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时,那么,由于建立了吸引力 和责任感相连的关系,该国如愿以偿的可能性就得以增强。 10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指 出,只有当其他国家羡慕并期待效仿该国文明时,该国才获得了软实力。中国在扩大文 化影响力方面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的积淀、东方 8 文化的魅力从古至今都让世界向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评价说: “在近代 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的更发达、更先进。 ”中国在扩大 文化影响力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在中国耀眼光芒的吸引下,无数学者、商人、使 节和神职人员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来中国学习、寻找财富等。在一千多年年前的唐朝, 中国文明向周围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传播,即使在今天,中国文明仍在这些国家有 迹可循,比如孔庙和汉文。中国早在 2000 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张骞就作为友好使者出 使西域, 后来唐代又有玄奘去西天取经。 明朝郑和下西洋, 将中国的文化传到南亚各国, 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力量。之后中国并没有走西方列强的侵略道路,而是和其他国家建立 了重要的联系。张骞、玄奘、郑和都是友好使者,他们前往各国带去的是中国的商品、 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的种子,带回的是各国的商品、各国的文化和友好的情 谊。在元朝,意大利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并写下马可波罗游记 ,把中国文化传播到 欧洲。另外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的“华夷秩序” 、 “东亚朝贡体系”也是中国软实力影响 的证明。中国作为亚洲传统中心大国的地位为自身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丰富的软实力储 备。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飞速发展激发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文 化的兴趣,同时中国也越来越关注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 政治报告中强调: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 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 11 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一直以来备受世人钦慕和重视。中国丰富的传统思想文化传达的意蕴在 于追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遵守国际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达 到自己的目标。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下大同,并依靠文化的传播与融合来实现。这种观 念的现实意义是通过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达到国际关系的融洽。 中国相信文化传播带来的 认同是长久的,这种依靠文化力量将道德文明传向四方的方式可使国际关系最终达到 “协和万邦”的和平局面。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和” 、 “合”思想, 长期以来,中国都将此作为化解人与人、国与国以及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指导精神。中 国固有的传统思想“天下主义” ,其表征为“和平” 、 “友好” ,这与当今国际社会呼吁的 世界主义意义相当。世界主义呼唤人类不同文明间的平等交流,反对强权国家干涉别国 9 内政的霸权行为。 当前国际政治新秩序所谋求的是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在国际行为准则 与道德基础上的和谐相处,最终形成公正、合理、和谐的国际社会。在此, “和”与“合” 思想具有借鉴意义。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仁” 、 “义” 、 “礼” 、 “智” 、 “信”等, 都可以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思想, “仁”视之为“爱人” ,提倡君子之德,恪守自身 的社会责任,推己及人,以“忠恕”相待,把爱己与爱人结合起来。如果能做到这样, 世界便能相安无事,共享和平与发展的成果。 “义”是处世立身之本。在国际关系中, 扶弱抑强, 扶贫济困, 使正义与人道主义畅行, 就是符合国际道德规范的义行义举。“礼” 指道德行为规范与典章制度,是一种外在的伦理行为的道德约束。对“礼”的借鉴应主 要着眼于以日趋完善的国际法体系作为国际行为的依据和准则, 并对国际行为加以道德 约束。 “礼”可以发挥对国际社会的调节功能。 “智”作为一种道德修养,一种高尚品质, 其核心在于知仁、知义、知礼。 “智”是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化解危机,有自制力,也 是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对于国际行为体来说就是要预设危机处理方案。 “信”指 诚实不欺、严守信用的品德,即在国际关系中要讲信用、守诺言。 “言必行,行必果” 可以增加国际社会行为体定位的可预见性和信任度。 12 这些传统思想文化所体现的价 值观不仅是我国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所认同和提倡的, 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宝贵资源。 另外,中医、京剧、剪纸、杂技、功夫、书法、绘画、刺绣等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 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外国人来说也是魅力无穷,具有深深的吸引力。很多外 国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他们不仅收藏中国的手工艺品,还积极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 学习之中。在北京的京剧剧场有了洋票友,中国文艺舞台上更是有了操一口漂亮汉语的 洋相声演员;有很多外国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语言、中医等。2007 年共有 188 个国家 和地区 195503 名国际学生在我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不含台湾省和香港、澳 门特别行政区)544 所高等学校和其他教学科研就够学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学生 数量最多、生源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接受国际学生数量最多的一年,同比增加人数 32808(增长 20.17%) 。 13 很多人被中国文化吸引,希望通过语言学习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汉语水平考试 (hsk)的参加人数每年增加 40%至 50%,增长速度迅速。在世界掀起的学习汉语的热 潮,以及认识到语言在文化传播及增强文化吸引力方面的重要性,截至 2009 年 12 月, 为了满足汉语学习的需求,向世界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我国在世界 88 个国家共建立 10 了 282 所孔子学院和 272 个孔子学堂,注册学生 23 万人,同比增加 10 万人。还有 50 个国家和 160 多个教育机构提出申办孔子学院。 14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机构,向世界呈现了一个更加友好、更加温和的中国形象。 除了吸引外国来华学习人员以及向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汉语外, 走出国门也是让世界 感知中国文化魅力的有效途径。中国积极的和很多国家互办文化年,将本国文化介绍到 对方国家,开展文化的互相交流。中国文化年在法国、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 陆续举办,不但加深了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识,在海外引发了强烈的中国文化热,同时 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间政治、经济方面的互利合作铺垫了基石。中国在世界各地举 办“中国文化节” ,文化节采取了文化周、文化日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根据国家间的文 化协定来举办。另外中国还在海外建立中国文化中心,借此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现 在展开活动的有贝宁、开罗、巴黎、马耳他、首尔、毛里求斯、哈萨克斯坦、柏林的中 国文化中心,中国计划在今后 10 年在世界 20 至 25 个国家建立中国文化中心,提供文 化、教育、信息三大服务,具体的有举办各种展览会、电影放映会、音乐会,提供关于 中国文化的“发现中国”系列讲演,举办关于汉语太极拳和中医等的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是一个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的契机。2008 年 8 月,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开幕式向世界展示 了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展示了中国现代建设的成就,展示了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 精神风貌。外媒评论说,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的风采完美的 结合在一起,无可挑剔。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评论开幕式反映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 就,中国人民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在精神生活上也富足起来。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既有 古典韵味又有现代气息的中国,得到世界的赞叹与认同,这是将中国文化转化为软实力 的重要机会。 文化是软实力的最主要的来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为中国软实力建设 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这些文化资源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会随着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而 日益加深,如何将其传播到世界并为世人所熟知和喜爱,进而转化为中国的软实力,是 我们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的一环。 2. 富有吸引力的中国发展道路富有吸引力的中国发展道路 中国的软实力也依赖于中国在国内如何实现价值观和政策。自 1978 年以来,中国 的改革政策使其逐步从效率低的计划经济走向更具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30 年的改革进 11 程让中国成了经济发动机,突飞猛进的经济增长带给了中国繁荣富强的景象。中国人民 展示给世人的也是更加富有、自信、积极的形象。飞速发展的中国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 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榜样。 针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创造的经济奇迹,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高盛公司的资 深顾问乔舒亚库伯雷默于 2004 年 5 月在英国著名思想库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题为 北京共识的论文,对中国 20 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全面性的思考与分析,认为 中国通过艰苦努力、 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 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即 “北 京共识” 。在他看来,建立在“北京共识”基础上的中国经验具有普世价值,对于众多 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榜样, 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奇迹为发展中国家走向成功开出了 良方。 2004 年 6 月 14 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巴西圣保罗出席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 议第十一届大会的开幕会以后,表示中国以渐进式取得了积极改革成果,其发展模式应 该引起广泛关注,尤其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 所谓的“中国模式”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的反应。中国政府从来 没有使用“中国模式”这一术语,笔者也认为称其为“中国发展道路”更为合适。中国 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成功之处便在于引领庞大民族步入高速复兴的轨道,扭转近 代以来积贫积弱、国际地位迅速下滑的趋势,把世界上最大的小农业国家变成了世界上 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且不依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控制其他国家的人民。 15虽然现 在没有系统的标准来评价中国发展道路的普适性, 但是非常明显的是中国的发展还是引 起了世界的关注。从越南到巴西,从莫斯科到布鲁塞尔,从北美大陆到非洲草原,到处 都在谈论中国的富裕,惊叹中国崛起的速度,感慨中国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西方学者 指出,中国不仅在借鉴他国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而且提 供了可被其他国家效仿的强国富民的途径。朝鲜意识到中国经济的成功,自 2002 年起, 已经谨慎的采取了某些特定的改革措施,将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力注入其计划经济中。中 国的南邻越南则采取中国式经济改革,坚持稳定优先与政治改革;哈萨克斯坦、乌兹别 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向中国而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学习经济新理念;在南亚,印 度总理辛格指出中国是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领域的典范; 拉美的政策制定者对中国模式 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巴西总统卢拉曾派研究小组去北京学习中国的经验;在非洲,领 导人们希望利用市场机制来减少贫困,维持自己的统治;在中东,中国发展道路有极其 12 广泛的影响力,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在 2005 年的总统竞选时甚至将中国发展道路作为竞 选演说的主题之一。 16 2008 年席卷全球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 引发全球经济的下滑, 许 多国家出现了经济衰退现象, gdp 指数下滑, 严重的失业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世界各国的 发展。中国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却依然保持着经济增长的趋势,令世界对中国 的经济发展刮目相看,对中国发展道路羡慕不已。 其实,备受世界关注的“北京共识” ,中国并没有接受,中国也没有要输出价值模 式的意图。中国发展道路之所以被发展中国家关注、模仿也是因为中国的经验比较接近 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可以学习和借鉴。中国发展道路最重要的经验是各国必须根据自己 的国情,走出现代化的独特道路,以便在全球化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才是具有普 遍意义的。 17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的强烈的国际影响,其实也是中国软实力得到国际社 会初步认可的重要表现。 3. 恰当的外交政策恰当的外交政策 约瑟夫奈在软力量:世界成功之道提到过,政府在国内外的政策是软实力的 另一潜在来源,政府的政策可增强或者减损国家的软实力。所以,当外交政策被视为合 法并拥有道德权威时,当外交政策以“让他人的偏好显得不现实而无法实现”的方式增 强控制议程的能力时,外交政策就会有助于获得软实力。所有国家都在外交政策中追求 国家利益,但是国家利益的定义以及追求国家利益的方式则有所不同。如果政策是基于 涵盖广泛和规划长远的国家利益之上,就比狭隘和短视的政策更容易吸引人。同样,如 果政策要传递的重要价值观为大家共享,政策更具有吸引力。18 具有吸引力的外交政 策有助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进而帮助国家实现其国家利益。软实力不是以威逼利诱的 手段赢得他国的合作,而是依靠吸引力资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外交政策构建软 实力也取决于我们如何塑造自己的目标,以及以何种方式去实现这些目标。中国近年来 的软实力不断上升,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的外交实践和外交风格以及其所表达的价值 观得到世界的认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着眼长远发展的目标,实行了正确的外交战略和政策,与大国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与发展中国家深化了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体 系和国际规范的建设,在多边合作中发挥建设作用。中国的战略和政策不带有扩张性、 进攻性和侵略性,相反更圆熟、自信、有建设性,并且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这种亲和 13 力和吸引力本身就是一种软实力。 首先,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我国政府积极以合作的方式同邻国解决或延缓解 决领土争端。在与邻国的 23 个领土争端问题中,我国在过去的 20 年间已经解决了 17 个,包括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吉尔吉斯坦的争端。在处理和越南、 印度的领土问题时中国表现在极大的灵活性。 在处理和东南亚的岛屿与南海暗礁归属问 题时,我国赞同发表以解决各申请国领土分歧为目的的声明。在不承诺放弃领土主权的 前提下,我国与越南和菲律宾达成约定,签署了一揽子联合勘探海洋石油的工程协议。 其次,吸引力作为软实力的核心,在多边交往背景下更容易产生和使用。改革开放 的 30 年,我国开始逐步学习国际规范,开启了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1989 年后的短暂 孤立主义并未中断我国融入国际体系的步伐,恰好相反,进入 90 年代后,我国积极参 与到国际体系和国际规范的建设中,尤其是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我国参 加了 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 300 多个国际公约。 19与此同时,我国还以积极 的姿态在国际体系中树立起负责任的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形象。 2000 年 9 月, 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中国东南亚外交政策的基石。2002 年,朱镕基总理和东盟 10 国领导人签署了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 宣布 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从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010 年 1 月 1 日,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个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人口最多的贸易区、发展中国家之 间最大的贸易区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 20。2003 年 10 月,中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 条约 。同时中国也成为地区安全对话的积极参与者,如东盟地区论坛。2001 年在中国 和俄罗斯的联合倡导下,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在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 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以及维护地区和平,促进成员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建立的磋商与对话平台,在平等互利的基础 上加强中非在政治间的对话和经贸合作,积极推动南北对话与合作,为减少非洲地区贫 困、促进非洲和平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不仅在周边地区的机制建设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许多全球热点 问题上,如朝核危机、伊核危机、达尔富尔问题、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等, 我国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更具有责任心和合作性的角色。 另外, 近年来,中国改变被动受援的形象,开始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维和 14 援助等,迅速向积极地对外援助国身份转变。2002 年我国拨款 1.5 亿美元援助阿富汗重 建;2005 年,我国向受到印度洋海啸袭击的国家提供 8300 万美元的援助款;美国南部 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我国向美国提供 510 万美元的援助。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我 国的表现也更加积极。截至 2009 年 12 月,我国共参与联合国 18 项维和行动,共派出 维和官兵 1.4 万多名,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我国共有 10 支维 和分队 1546 人部署在 4 个联合国任务区,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为维和兵 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维和资金贡献率排名世界第七位。 21我国在别国困难时伸以援 助之手,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讲解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15篇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加密算法效能提升与产业应用创新研究报告
- 2025年氢能源产业链中加氢站建设成本优化与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资源动态分配在智能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流量整形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能力提升中的应用报告001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中学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第48课 お荷物は私がお持ちします教学设计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新版标准日本语
- 2025浙江温州交运集团选聘温州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青藏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7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手术室质控体系构建与管理
- 喷涂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驻外内聘考试题库
- 中铁四局工作汇报与战略规划
- 矿山测量基础知识课件
-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5100字】
- 企业融资培训课件
- 2025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
- 杜仲种植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立项
- 2025年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报告: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规划与实施研究
- 2025-2030中国在线总有机碳(TOC)分析仪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