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早期社会科学的三种范式及其哲学基础.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社会科学是从 17 世纪肇始,经过 18、19 世纪,在这三百年中基本上发展到现 代规模的。在此过程中,受到近现代哲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社会历史文 化的等多方面的影响,逐渐发展出三种主要的社会科学范式,即机械论的社会科学 范式,有机论的社会科学范式和人文主义的社会科学范式。这三种主要的社会科学 范式代表着社会科学从自然主义到人文主义模式的三种不同形态,各有不同的内涵, 在社会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各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共同推 动了现代社会科学的早期发展,并为当今的社会科学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三种社 会科学范式本身的诞生与发展又与西方哲学思想的基础性作用密不可分,哲学始终 影响着社会科学范式的基本预设和观念。本文即对这三种社会科学范式及其哲学基 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引言、三大章以及结语等等。在引言部分,介绍了一 般范式概念的含义、用法和不同的国内外学者对社会科学范式的定义与分类,还简 单介绍了本文的写作主旨、写作目的和意义等等。从第一章到第三章,按照这三个 社会科学范式在历史上出现的顺序,从哲学的、社会的、历史的背景以及社会科学 范式的定义、特征与应用等方面分别介绍和论述了机械论的、有机论的和人文主义 的社会科学范式,以及各自的哲学基础。在结语部分,对全文做了简要的总结。就 此三种社会科学范式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总结,指出社会科学范 式的多元化、交织演变等现象实质上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发展趋势的一种反映;反 映了西方哲学中对人与社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的演变:在这三个世纪里,从将人和 社会看作是自然物质世界体系的一部分,服从自然规律,发展到将人和社会看作是 具有价值与意义的、不同于自然世界的特别的存在,从而也在根本上反映了近代理 性主义哲学和科学向现代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多元化发展的总趋势。 本文的写作主旨就是要对社会科学范式的定义、特征和应用以及社会科学范式 的哲学基础进行论述和研究,目的在于以此来深化对社会科学范式的理解和认识, 揭示社会科学范式对社会科学发展的作用与意义,并阐明哲学之于社会科学范式的 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与重要意义,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促进 社会科学学科的自觉与自立。 关键词:社会科学范式;机械论;有机论;人文主义; abstract social science began from the 17th century, going through 18, 19 century, and developed to the modern scale three hundred years later. during this process, effecting by modern philosophy, natur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social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many other factors, modern social science finally developed to three major social science paradigms that were mechanistic paradigm of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organic theory and the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of humanism. the three major paradigms of social science represent three different kind of society science, which goes through the naturalism to humanist model. the three major types of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each with different connota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ontology,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and value of different has aspect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ern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also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ocial sci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three paradigms of social science itself, have inseparable connections with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hilosophy, that philosophy paradigm has always been under the social sciences implies a fundamental default. in this paper, the three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and its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are to be conducted in-depth study and discuss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including introduction and the three main chapters and the conclusion. in the introductory remarks, the article not o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usage of the general paradigm, but also diffe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social sciences paradigm. after that, the paper also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ain points and purpose and meaning of writing this paper. from the first chapter to the third chapt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of the three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in history, from the background of philosophy, society, history, as well as the definition of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mechanistic, organic theory and paradigm of humanism and social sciences, as well a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their own. in the conclusion part of this paper is a brief summary. it gives a simply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on the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of the three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after that,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d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the intertwined evolution of such phenomena are in essence, refl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reflecting the evolution of general views and perspectives on man and society in western philosophy. through the three centuries, as a natural part of the material world, human and society were subjected to the laws of nature, and later human and social are developed to be seen as a value and significance, and is different from the natural world the existence of the special, which also reflects the general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that the modern rationalism and science developed to the modern science, and humanism. in this paper, the points is to discuss the defini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as well as the philosophy the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based on; the purpose i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sciences paradigm, and also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meaning of the social sciences paradigm on development of social sciences; it discussed the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ce the philosoph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sciences paradigm, and then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also promoted self-consciousness and self-reliance of social science. keywords: paradigm of social science; mechanistic philosophy; organic theory; humanism;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 成,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 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 他人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 成,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 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 他人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 年 月 日 引 言 1 引 言 “范式(paradigm) ”概念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s.kuhn)在他著 名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基本概念。在其中,他运用“范式”概念对 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刻探讨,得出很多颇具启发性的结论,从而对科学哲 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英国哲学家玛格丽特玛斯特曼(m.masterman)的研究显 示,库恩在其书中使用的“范式”一词至少有 21 种含义 ,但无论如何解释,其基 本意思是认为,范式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认识世界的框架和价值标准,是集信念、 理论、技术、价值于一身的综合性范畴。库恩将范式视为科学共同体开展科学研究 活动的基础、思想工具和实用工具,并描绘了基于范式及其变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 图景。自那以后,范式作为一个独特的、强有力的分析概念而流行了起来。 如果说自然科学中存在范式,由范式的更迭、转换而构成了自然科学之发展演 变的动态图景的话,那么,社会科学领域里也存在各种各样的范式。自从科学革 命的结构成名之后,受其影响,有很多西方学者对社会科学的范式做了细致的研 究。 比较著名的有弗莱德里希 (friedrichs) 的 社会学的社会学 和 g.里茨尔 (ritzer) 的社会学:一门多范式的科学等等。他们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看法。如美国 学者肯尼思贝利认为,范式“在社会科学中,就是观察社会世界的一种视野和参 照框架。它由一整套概念和假定所组成” 。在这方面,虽然我国学者相对西方而言 较晚涉足,但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由欧阳康主编的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一书中 认为,社会科学范式是指隐含在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活动中关于研究对象和研 究活动的一组基本观念,是某一科学共同体成员围绕某一社会科学或专业所共有的 信念、 价值观、 技术手段等的总和 。 徐明明认为构成社会科学范式的基本观念包括: (1)关于研究对象属性和作用过程的本体论社会历史观观念; (2)关于如何认识和 把握研究对象的认识论方法论观念; (3)由(1)和(2)所影响决定的作为理论体 系和研究活动出发点的最基本的理论假设;以及(4)研究领域和理论的兴趣主题; (5)基本政策纲领(存在于某些学科当中) 。 社会科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划分和定义其范式的视角和维度比自 然科学更多更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范围,不同的结构功能等等 m.masterman. the nature of a paradigmj. in: i.lakatos, a. musgrave, eds. criticism and the growth of knowle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p61. 肯尼斯d.贝利.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第 31 页. 欧阳康主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第 455 页. 徐明明.社会科学范式初探j.宁波师范学院学报,1995.3,第 67 页. 早期社会科学的三种范式及其哲学基础 2 来划分社会科学的范式,可以划分出种类非常多的范式。也就是说,社会科学范式 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比如说,从作为社会科学知识之根基的哲学本体论、认识 论层面来划分社会科学范式,可以分出自然主义范式和人文主义范式。从社会科学 家如何看待社会和个人的角度来,会有个体主义范式和整体主义范式。按学科内部 的不同派别或者看问题的视角来分的话,经济学内部可以分出古典经济学范式、新 古典经济学范式、宏观经济学范式等等,社会学可以划出聚焦于社会行为者的社会 行为主义范式、聚焦于社会整体的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等。 显然,划分和定义社会科学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关于视角、维度或思路的 问题。通过以上对社会科学范式的定义和分类方面的简单探讨,我们知道对社会科 学范式的划分之所以千差万别,是因为对其定义和分类的原则存在诸多差异,并没 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为我们从其他角度、以别种方式研究社会科学范式提供了 可能性。纵观现代社会科学的历史,我们发现,从 17 世纪到 19 世纪这三个世纪里, 社会科学从最初的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分析的产生和发展(发生于 17、18 世纪) , 到社会学的产生(发生于 19 世纪) ,形成了以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这三门学科 为典型代表的现代社会科学。在此过程中,代表了人类最高思维方式的机械论哲学、 有机进化论哲学和德国的人文主义哲学依次对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社会科 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形成具有基础性意义。如果我们将之与上 面所述的社会科学范式定义相对照,可以发现,哲学对于社会科学的影响基本上就 在于作为理论体系和研究活动之出发点的最基本的理论假设、本体论社会历史观观 念、关于如何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认识论方法论观念、研究的领域和理论的主题 这几个方面,所以,这就为我们从哲学与社会科学之关系的角度定义和划分社会科 学范式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思路。 然而,目前所见的对社会科学范式的研究,还很少有从社会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方面入手的。就国内而言,这方面的研究就更加少见了。因此,本文就以社会科学 与西方哲学的关系为切入点,把哲学(自然哲学与人文哲学)对社会科学的基本理 论、观念、方法模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作为定义和划分社会科学范式的依据,将 17 到19世纪这一社会科学初创之阶段内几种主要社会科学流派和模式定义为机械论社 会科学范式、有机论社会科学范式和人文主义社会科学范式。按照这三种范式在历 史上发生和演变的顺序,分别对其进行研究,并探讨这些范式的哲学基础。目的就 在于通过研究社会科学范式及其哲学基础,加深对于社会科学范式的认识和了解, 阐明社会科学范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哲学之于社会科学范式以 引 言 3 及社会科学本身发生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重要意义,进而丰富和加深对社会科学哲 学以及社会科学与哲学之关系的认识与理解。 早期社会科学的三种范式及其哲学基础 4 第一章 机械论的社会科学范式及其哲学基础 机械论的社会科学范式形成于 17、18 世纪的社会科学当中。在 17 世纪,由伽 利略、牛顿等人开创的经典物理学导致了人类近代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科学革命。 这场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类、对自我的看法,形成了在近代影响极 大的机械论哲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机械论哲学用机械的观点看待一切 ,激发人们 将机械论科学观扩展到自然、社会和世俗生活领域,对于打破中世纪宗教神学权威 的藩篱和促进科学进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为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人类科学的大发 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将物理学塑造成了经验科学海洋的灯塔,使之成为之 后一切欲达到科学地位的新学科加以效仿的榜样和楷模,为自古就有的、但还不能 称其为科学的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参考的坐 标。而西方社会的深刻变革为现代社会科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性。17 世纪首先在英 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随后在经济方面发生的工业革命,客观上需要有科学 的社会政治经济研究以作为理论指导。腐朽专制的旧制度、旧秩序正在被毫不留情 地打碎和破坏,而被人们寄以美好憧憬的新制度、新秩序尚须建立和巩固。正是在 这一大背景之下,以机械论哲学为思想利器的社会思想家纷纷通过对政治和经济进 行科学分析,提出新社会和新秩序构想,希望重建被破坏的社会,促进人类的进步。 这样,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登上了科学的历史舞台,从而也就有了机械论社会科 学范式。 1.1 机械论的社会科学范式:定义、特征及其应用 1.1.1 机械论的社会科学范式之定义 机械论的社会科学范式这一术语,是基于机械论哲学与社会科学之关系,对以 经典物理学为楷模的早期社会科学范式的一种理论概括。之所以称其为机械论的社 会科学范式,是因为“机械论”作为一个修饰语,恰如其分地指出了这个范式所蕴 含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认识论方法论。从历史传承的意义上说,这种范式是西 方传统的自然法学说与新兴的机械论科学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来看,机械论社 会科学范式的定义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预设,假设存在一种 普遍的、永恒的、自身没有能动性的基本人性,作为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经 验的观察或内省方法来找到和确定这种普遍人性的具体属性或特征 ,以此为基础和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 344 页. 西奥多m.波特、多萝西罗斯主编.剑桥科学史:现代社会科学m.第七卷翻译委员会译.郑州:大象出版 社,2008,第 17 页. 第一章 机械论的社会科学范式及其哲学基础 5 出发点进行逻辑的、数学的推演,建立理论模型或体系,从而发现潜藏于人类社会 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解释和评价社会现象。 机械论范式是从 17 世纪开始出现在社会科学家的研究活动过程中的,主要代表 人物有霍布斯(thomas hobbes) 、洛克(john locke) 、休谟(david hume) 、亚当斯 密(adam smith) 、j.s.穆勒(john stuart mill)等等,主要被应用在主流的政治学和 经济学中。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机械论范式已经成为社会科学当中一种成熟而强 大的研究传统和独特的方法论取向。这种科学范式是社会科学中第一种具有科学水 准的范式,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甚至理论结构都要模仿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努力运 用数学作为研究工具。在对人类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时利用这种范 式的社会科学家共同体,尽可能地采用经典物理学中的研究方法,以达到物理学那 样的形式为最高目标。 1.1.2 机械论的社会科学范式之特征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面对是差异极大的对象。与作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 现象不同,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没有重复、不能实验等特征决定了早期的社会科 学家在运用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进行科学研究时,既囿于当时研究条件之限制,也 为研究的便利起见,对其研究对象作了很多简化处理。而且,对社会进行科学研究 不光只是为了达到实证的、精确的、普遍的社会规律,把社会科学建成像经典物理 学那样完美的科学学科,还为了实现改造和重建社会秩序。所以,我们可以从社会 科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具有 的一些独特之处。 其一,在社会科学本体论方面,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坚持以抽象的个人为研究 本体。作为对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面对有很多个人组成的社会整体,应该从个人 还是从社会整体着手?从古代的社会研究到现代社会科学发端,一直存在着两种相 互竞争的社会研究本体论:一为社会实在论的观点,即整体主义(holism)或集体主 义(collectivism) ;一为社会唯名论的观点,即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 。整体主 义学说坚持认为由许多个个人所组成的集体,具有独立于其组成部分的客观实在性, 因而,社会整体的性质不同于个人的性质。个体主义学说正好相反,视个人为基本 的存在, “社会”或“国家”等集体术语仅仅是一些名称,用来指示具有共同特征的 个人组成的集体,并不是自主的存在物。显然,机械论范式属于后一种阵营,其基 本理论预设持一种社会唯名论的个体主义立场。在这种范式中,对社会的看法是原 殷杰.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6,第 74 页. 早期社会科学的三种范式及其哲学基础 6 子主义式的,社会就是个人的简单加总。个人与个人之间没有先天根本的差异,不 论他们属于何种文化、民族、种族、阶级、性别等,其基本的人性都是一致的。虽 然这个假设在很多人看来缺乏严格的经验基础,但是,可以说这是机械论社会科学 范式的基本信念或者基本的预设。有了这个前提,科学家们就不必劳神为此进行辩 护,可以专心致志地投入具体的科学研究。基本信念或基本预设的这个功能正是社 会科学范式的题中应有之义。存在普遍的、不可塑的、一致的基本人性,这种观点 在 17、18 世纪是革命性的,因为当时的作者在使用“人民”一词时通常排除了占人 口大多数的所谓“较低等级” 。如果没有这种人性一致的观点,就很难产生以探求 普遍规律为宗旨的现代社会科学。早期的杰出社会科学家休谟曾说过, “不论在何时 何地,人都是如此地相同,以至于历史在这方面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新的或者陌生的 东西” 。但人性具有哪些属性和特征?因为毕竟作为一个社会动物的个人,其人性 是非常复杂的。对于这个问题,运用机械论范式的社会科学家一贯地采纳了抽象人 性论的立场。他们剥离了人性之中各种历史的、文化的、习俗的、政治的等等具有 独特性的元素,一般来说仅仅取其理性、相对的自利性等属性作为永恒不变的、放 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性假设,以便进行科学的社会研究,以建立理论模型和发现普遍 规律。 其二,在社会科学认识论方面,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的认识论是心理学经验主 义(empiricism in psychology)与理性主义(rationalism)的有机结合。 “社会科学的 认识论指的就是关于社会科学知识的理论,涉及到社会科学知识的可能性、限制、 起源、结构和有效性。 ” 由经典物理学燃起经验科学之熊熊烈火的科学革命时代, 虽然在哲学认识论方面有着长期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但是,以探寻自然世界之 秘密的经验科学的成功发展证明了人类的科学知识既不能仅靠完全的堆积外部材料 的极端经验主义,也不能仅靠纯粹的从自明真理出发的理性逻辑演绎,真正有效的、 可靠的、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是经验观察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且必须是可 以经过经验检验的知识。机械论范式下的社会科学家共同体同样秉持这种认识论观 点。在获取经验知识的可能性方面,以英国经验主义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我们的感觉经验到的东西就是我们全部知识的基础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上看,人的 身体感官能够感觉到外在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内在的心灵活动。所以,通过“内感觉” scott gordo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m. london and new york, 1991, p116. 同上,p116. 殷杰.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6,第 74 页. 冒从虎等编著.欧洲哲学通史上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第 316 页. 第一章 机械论的社会科学范式及其哲学基础 7 也即对内的反省来获得科学家自己有关内心活动的观念是可能的,而机械论范式的 人性假设决定了每个人的基本人性一致,这样就解决了这种有关普遍人性之知识的 起源和基础问题。此外,理性主义认识论证明了数学的绝对确定、无疑和自明性, 但是,经验科学知识中如果光有数学公式而没有经验内容,是决不能够被用来说明 和解释经验现象的。因而,在机械论范式里,同时也主要受牛顿物理学模式的示范 作用影响,社会科学家都认为经验知识加数学推理得出的知识才是达到科学水准的 知识。然而,对于社会科学知识的检验,由于社会科学中缺乏像自然科学那样可控 的、封闭的实验手段,所以,机械论范式下的社会科学知识必须保证其知识基础, 即关于人性之特征属性的经验知识的合理性,同时保证逻辑推演的自洽性或无矛盾 性,只要达到了这两个要求,社会科学知识就是合理有效的,从而,这样获得的基 于经验观念和数学逻辑的法则学规律或命题就与自然科学规律或命题一样具有科学 的效力。 其三,在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方面,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运用的是基于普遍人性 假设的、方法论的个体主义(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可以说,这种方法论的 立场是内在地蕴含于社会科学的机械论范式之中的。因为,这种范式的个体主义社 会本体论,作为一种无需证明的科学信念或基本的知识前提,本身就决定了以机械 论范式工作的社会科学家共同体必然会采纳方法论的个体主义立场。既然社会整体 不过是无数个人之和,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个人行为之和,也就是说整体等于部分的 相加,那么,研究社会现象的正确方法论就应当是原子主义(atomism)的和还原主 义(reductionism)的 。研究个体属性的方法就是社会科学应当且必须运用的唯一方 法。同时,从这种方法论的直接来源看,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的个体主义方法论也 缘于社会科学家们对牛顿物理学方法的模仿和借鉴。物理学的巨大成功不仅使得社 会科学家把物理学作为科学的标杆,更使他们对物理学家在研究物理现象时使用的 方法趋之若鹜。他们认为,作为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物理学中的方法适用于一切 以寻求普遍规律为目的的科学事业。具体来说,他们把机械力学中的“分解综合” 的方法嫁接到了社会科学分析中,把社会现象分解为个人行为。而个人行为又是由 其动机所驱使的,对人的动机的观察和分析就成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不二法门。 由培根、霍布斯、洛克等哲学家对认识论方法论的探讨,已经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 发证明了人对自己内心活动的内在观察是可能实现的,正如洛克所说, “我们对 于我们自己知觉到、反省到的我们心灵的内部活动的观察”能够供给我们的理智以 scott gordo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m. london and new york, 1991, p281. 早期社会科学的三种范式及其哲学基础 8 思考关于人性的基本材料 。因此,通过内省而由己知彼、推己及人,是机械论范式 下的社会科学家普遍采用的科学方法。以现代的学科范畴来划分,这显然属于一种 心理学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机械论范式中这种注重心理分析的研究方法,经过 从最早的霍布斯、洛克的个体心理学,到后来苏格兰道德哲学中的社会心理学的演 变,最终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科学中的“心理主义(psychologism)” 。此外,用机械 论范式工作的社会科学家们普遍高度重视数学方法的应用,都以数学和逻辑作为分 析、建模、推演的工具。机械论范式的方法论因而就有了鲜明的理性主义特征。在 现代经济学的某些分支学科,如数理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中,高等数学的使用达 到了令自然科学都相形见绌的程度。 其四,在社会科学的价值论方面,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是价值无涉的。社会科 学中的价值问题涉及到的是“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因为人类社会生活与自然 科学中自然事实之间有根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人类个体具有自 由意志,导致了人类行为难以预测;其二,自然事实通常是“价值无涉”的,而对 社会现象的解释则是“价值相关”的 。所以,长期以来,如何处理有关价值与意义 的问题就成了社会科学中一个一直有争议的颇为棘手的难题。对于追求社会普遍规 律的社会科学来说,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因人而异、变化无穷的价值与意义的 测量与评价问题,就必定达不到其梦寐以求的科学地位,至少得不到自然科学同行 们的承认。机械论范式的社会科学家是以探求社会普遍规律为最高旨趣的,所以必 须突破这个难关。通过前面对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的几个特征的分析,我们知道, 机械论范式对人类的行为动机都做了简化处理。在提炼人的普遍属性过程中,社会 科学家们将理性和自利这两种性质作为普遍的、永恒的基本人性。如此,就能够避 开对变幻莫测的人类精神世界与各种复杂动机进行逐一的、全面的体察这种看起来 似乎无法做到的事情,人的自由意志在他们那里消失了,只剩下人与人之间没有差 异的、对外界刺激的消极反应。实际上,作为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之核心概念和基 本理论前提的抽象人性论,只关涉人人都有的某些自然属性,在理论上不考虑难以 量化和一般化的价值与意义问题。在社会科学史上,运用机械论范式的社会科学家 都把通过内省获知的普遍人性作为经验的实证的事实来处理。在他们看来,人人都 有趋利避害的倾向,这是一个实证的心理学命题,与道德伦理价值无关。当机械论 社会科学范式在 19 世纪被应用到实验心理学、行为主义等理论中时,社会科学家们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第 450 页. 殷杰.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6,第 75 页.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第 219 页. 第一章 机械论的社会科学范式及其哲学基础 9 普遍相信他们关于人性的知识达到了实证和客观的水平,从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各 种经济学的、政治学的理论模型或体系就能够实现对客观社会事实的说明与预测。 从这个意义上看,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是价值无涉的。 1.1.3 机械论的社会科学范式之应用 以上探讨的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的特征,既标明了它不同于其他范式之处,也 为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具体应用设定了一定的范围。实际上,任何一种社会科学范式 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社会现象研究,总是聚焦于某个维度,定位于一定的层面和 领域的。因此,上面所论述的科学特征也就体现在了社会科学家们对这种范式的应 用当中。回顾 17 世纪以来的社会科学历史,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机械论社会科学 范式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早期主流的政治学和经济学当中,并延续至今。 在社会科学史上,第一个将机械论范式用于分析政治问题的人是英国哲学家托 马斯霍布斯 。当然,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作为一个经过长期的发展才逐渐成熟的 科学范式,它并不是在早期的社会科学家那里就被完全适当地创造出来了。但是, 霍布斯的实践是具有开创性历史意义的。虽然在现在看来霍布斯的研究缺乏充足有 效的经验证据和资料,而且难以在实践中检验,也即是说还比较粗糙和朴素,但正 是他的科学研究使社会科学开始了向着系统化理论化发展的潮流,也开始了脱离过 去那种依靠启示录或神学权威决定人间事物的传统的新实践。他的名著利维坦 (1651)在政治学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促成有关社会问题的思想从中世 纪经院哲学向现代科学转化的主要著作之一。他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贡献,主要就因 为他率先将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用到政治学的分析中。他对当时物理学的成就印象 深刻,曾专门向伽利略学习过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即分解综合方法。这种方法要 求把研究对象还原到其组成部分,所以在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中,首先必须将其分解 为个人行为。霍布斯就以研究个体心理学开始了他对政治学的分析。因而被看作是 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的个体主义”的创始者之一。 利维坦的第一部分是对人性 的研究,这是进行“分解”的必要开端;第二部分就是“综合”了,研究的是市民 社会或者“国家”的起源、基础和特征。对于人性,在霍布斯看来,人与人是相似 的。通过内省,他认为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由渴望生命财产的安全这一动机驱使的, 而他们又都有实现其动机的相同手段。所以,在一个假设的“自然状态”中,出现 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这实际上是一场“负和博弈(negative-sum game) ” , scott gordo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m. london and new york, 1991, p72. 同上,p74. 早期社会科学的三种范式及其哲学基础 10 即是说,谁也不可能达到其目标,每个人的生命和财产都无法得到保全。于是,每 个人都具有的理性告诉他们必须通过签订一个“契约”来建立一个专制的君主政府, 以维持公共秩序。可以看出,这个结论是“综合”其第一步分解开来的元素的、必 然的逻辑结果。此后,另一位英国哲学家洛克用类似的方法,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由此可见,社会科学家们对同一问题的解答之所以不同,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基本预设不同。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科学范式,机械论范式从 此在主流的政治学分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当中,经霍布斯等人开始的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之运用得 到了更大的发展,体现出强大的科学力量。在霍布斯和洛克的研究中使用的抽象人 性论与“思想实验”的方法,到了休谟那里,成了发展人性科学的必要准备 。休谟 认为,人类行为、制度等表现出的巨大差异证明了教育和政府所起的不同作用,但 是我们仍可以发现包含在人类动机和行为中的一致性 ,如同机体组织所有的那种一 致性,这种一致性出自于人性的稳定性。可以看到,虽然以休谟、亚当斯密为代表 的苏格兰道德哲学家们已经比他们的前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社会属性,逐渐懂 得人是经过文化适应的社会动物,但是,在他们的经济问题分析中,人还是那个理 性和自利的功利人,这在后来演变成为社会科学中非常有名的“经济人”假设。作 为公认的经济学创始人的亚当斯密,最早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分析。 他认为,人在经济交换过程中是理性的自利的,能够计算和比较市场交易中发生于 自己身上的财富得失,并总是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他说: “我们每天 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 对他们有利。 ” 不过这仅是经济学分析的第一步,热衷于模仿牛顿物理学的社会科 学家继续以数学的或逻辑的“思想实验”来构建自己的理论模型。李嘉图和穆勒延 续了亚当斯密的道路,把古典经济学发展到体系化和理论化的极致。到了 1870s,经 济学中的“边际革命”大大推进了经济学学科的科学化,他们把数学微积分引入了 经济学分析, 因而在经济学中继续保持着机械论范式的翘楚地位。 之所以称之为 “革 命”是因为他们的研究工具的变化是革命性的,而不是指其基本理论预设和认识论 方法论。在经济学历史上,尽管出现了很多其他整体主义的学派,但是主流的经济 学一直保持和应用着这种主要仿自物理学的机械论范式,以致被称为社会科学中的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第 127 页. 休谟.人性论m.张晖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第 441 页.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 14 页. 第一章 机械论的社会科学范式及其哲学基础 11 物理学,故而是将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贯彻得最彻底的一门社会科学。 总之,尽管在社会科学实践中机械论范式并非完美无缺,历来都是饱受诟病、 争议不断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作为社会科学史上出现的一种系统的、规范 的、科学的范式,机械论范式以探寻社会普遍规律为学术旨趣、以达到像经典物理 学那样的地位为学科理想,在实践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 17 世纪开始被霍布斯和 洛克自觉应用于政治学分析,到 18 世纪为亚当斯密、休谟等苏格兰社会科学家运用 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再到 19 世纪发展出科学的心理学分析等思想路线,被继续运用 到今天已经建成独立学科体制的经济学、政治学、科学管理学等学科当中,机械论 范式成为社会科学中第一个发展成熟的范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社会科学打开 了一扇进入科学殿堂的大门,为其实现自主化和争取到科学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的认识论方法论为人们分析社会事物、社会现象并解决社会问题,规范社会发展 提供了强大的科学工具和手段,从而推动了社会生活从中古向现代方式的转换,其 非凡的历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1.2 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的哲学基础 同任何一种思想路线一样,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亦有其哲学的基础。本文将这 种范式定名为机械论社会学科范式,虽然是因为主要考虑了这种范式基于近代智慧 史上极其重要的机械论哲学(这种哲学又以经典物理学为思想来源) ,但是,体现和 隐含在这种范式的本体论预设、认识论方法论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之中的哲学基础, 不仅仅包括机械论哲学,还有西方人文哲学中的自然法传统等。从其核心概念的历 史渊源看,机械论社会科学范式的普遍人性论与西方哲学中历史悠久的自然法学说 形成的人性观是一脉相承的;从其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而 言,机械论的社会科学范式主要来自西方近代哲学中的机械论哲学。 1.2.1 自然法学说中的普遍人性观与抽象人性论 机械论范式是以寻求普遍的、永恒适用的人类规律为诉求的,其核心概念就是 抽象人性论。这种人性论假设保证了以此范式工作的社会科学可以找到普遍的客观 的社会科学规律,因为这个人性论假设认为存在适用于不同文化、习惯、风俗、传 统的人群的基本人性,也就是说,存在普遍的人性规律。我们认为,在自然法学说 中有这一思想的根源。在那里,普遍的人性规律体现为普遍的自然法则,是所有人 都遵守的、受其支配的一种客观的自然规定,各种特殊的由不同文化、民族、地域 的人们制定的人定法皆以自然法为基础。自然法又叫理性法、客观法、上帝法、永 早期社会科学的三种范式及其哲学基础 12 恒法。产生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是影响近现代西 方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流。抽象人性论就是在自然法学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 的,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只有从属性到突出主体性的过程。 在公元前 8 世纪出现的荷马史诗中,正义实际上代表着普遍人性中的一种 属性。正义女神“狄凯”和惩罚女神“忒弥斯”分别是正义和惯例法的象征。史诗 通过描述两位女神之间的关系表述了正义和习惯法之间的主从关系。正义是习惯法 的基础,而习惯法则是正义的体现和化身。这里的正义法则不仅是神界所必须遵循 的规则,也是人类制定良好法制的基础。这说明在很早的时期,人们就模糊地意识 到了在人为的、各不相同的习惯法中存在着普遍的一般的基本法则。应当说,这种 法则基于掩藏在神话之中,或者以神话形式出现的普遍人性,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 一致之处。这或许可以被看做是抽象人性论思想的早期萌芽。 到了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时期,可以发现那时的哲学中,人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业用地长期租赁合同样本
- 2025年已签订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还需开具离职证明
- 管理理论萌芽时期
- 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 河南省TOP20二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 2025年贵州省贵阳市青岩贵璜中学中考一模数学试题
- 2025年年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202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小班德育工作总结模版
- 煤矿安全生产活动月工作总结模版
-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宝山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含答案)
- 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考试卷(附答案)
- 汽车合伙合同协议书
- 四川省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仿真模拟卷物理试卷及答案(HG)
- 2025年保密法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带答案(预热题)参考答案详解
- 乙状结肠癌试题及答案
- 2025夏季安徽蚌埠市东方人力资源有限劳务派遣人员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贵州铜仁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央民族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江苏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苏州市姑苏区区属国资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届山东济南市下学期高三数学试题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