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荀子》反义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荀子》反义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荀子》反义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荀子》反义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荀子》反义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荀子》反义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夕4 i 自 i 歹行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勿庸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堂 垄l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为撇 翩擗名亥砰 签字日期:2 0 0 6 年碎月如日签字日期:2 0 0 年妒月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荀子反义词研究 中文摘要 苟子是战国后期赵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品苟子是 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之一,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苟子非常善于运用犀利的语言 来批评异家学说,表彰儒学,因此,苟子一书大多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 凝练,词汇丰富,研究苟子一书的词汇对于建构上古汉语词汇史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本文以苟子一书中的反义词作为研究对象,探求反义词的存在方 式,分析它们的义位对立情况,进而研究反义词词义发展的原因和途径,并对苟 子反义词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绪论首先对苟子及其著作苟子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之 后对反义词的研究历史作了简要回顾,认为汉语反义词的形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 具有共同的意义范畴,2 ) 具有相反相成的意义关系,3 ) 至少在一个义位上意 义相反。界定反义词的方法主要有文本格式界定法、义素分析法和社会语言验证 法。最后对荀子一书的语料取舍情况作了说明,以便真实地反映苟子时代反 义词的原貌。 第二章首先综合运用文本格式界定法、义素分析法和社会语言验证法对苟 子一书的反义词进行分析判定,运用归纳统计法统计出苟子中的反义词共 有2 1 8 对,其中单音节反义词2 0 6 对。之后对荀子反义词的存在方式进行了 研究。我们认为,反义连用式和反义对举式是荀子反义词的主要存在方式, 这两种存在方式对于研究和判定先秦汉语反义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后 世的行文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章运用义素分析法对其中的2 5 对单音节反义词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展 示了它们在不同义位上的对立情况,并进而分析了苟子反义词的词义演变原 因和主要途径,即本义与本义之间、引申义与本义之间、假借义与本义或引申义 之间和引申义与引申义之间均可以在某一义位上实现对立。这对于分析先秦汉语 反义词的词义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第四章对苟子反义词在理解词义、构词和修辞方面的作用与影响等进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分析。荀子反义词中的反义连用式是形成双音词的重要形式,苟子反义 词中的反义对举式对于后世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反义 词的词义演变对于后世反义词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关键词:反义词;苟子;存在方式:义素分析法 分类号:h 1 3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s t u d yo fa n t o n y mi nt h eb o o ko f ”x u n z i ” a b s t r a c t x u n z ili v e di nt h el a t e rs t a g eo f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c o m p a t r i o t z h a o ,w h oi so n eo f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t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f i g u r eo fs c h 0 0 1 h i s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 s ”x u n z i ”a r eo n eo ft h ec l a s s i c a lw o r k so ft h ep r e q i n p e r i o d ,w h i c hh a v ee x t r e m e l yi m p o r t a n ts t a t u s x u n z iw a sg o o da tu s i n g s h a r pl a n g u a g e t oc r i t i c i z ed i f f e r e n th o m et h e o r ya n dt oc i t e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sar e s u l t ,m o s ta r g u m e n t si nt h eb o o ko f ”x u n z i ”a r ec l e a r , t h el e v e li sk n o w n ,t h es e n t e n c es t r u c t u r ei sc o n d e n s e d ,a n dv o c a b u l a r y i sa b u n d a n t i t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t os t u d yt h ev o c a b u l a r yi nt h eb o o ko f ”x u n z i ”f o rc o n s t r u c t i n g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v o c a b u l a r yh i s t o r y t h i st e x t r e g a r d sa n t o n y m - i nt h eb o o ko f ”x u n z i ”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s e e k st h e e x i s t i n gw a yo ft h ea n t o n y m ,a n a l y z e st h eo p p o s i t es i t u a t i o ni nt h e i rc o m m o n s e m e m e s ,a n dt h e ns t u d yr e a s o na n dr o u t 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m e a n i n go f aw o r do fa n t o n y m ,a n d ”x u n z i ”i m p o r t a n tf u n c t i o na n di m p a c to nl a t e r a g eo fa n t o n y ma n a l y z ec o r r e c t l y t h ef u l lt e x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a l t o g e t h e r i nc h a p t e ro n e ,i ti si n t r o d u c e db r i e f l yf o rx u n z ia n dt h es t a t eo f s t u d yo nh i sw o r k ”x u n z i ”a tf i r s t l a t e rh i s t o r yo fs t u d yo na n t o n y mw a s m a d ea n dr e v i e w e db r i e f l y w et h i n kt h a tt h ef o r m i n go fc h i n e s ea n t o n y m m u s ti n c l u d e st h r e et e r m s :1 ) c o m m o nm e a n i n gc a t e g o r i e s ,2 ) m e a n i n g r e l a t i o no fo p p o s i n ge a c ho t h e ra n dy e ta l s oc o m p l e m e n t i n ge a c ho t h e r ,3 ) t h em e a n i n gi so p p o s i t ea tac o m m o ns e m e m ea tl e a s t t h em e t h o dt od e f i n e a n t o n y mh a sa n a l y t i c a p p r o a c ho fas e m e m e ,a p p r o a c ho fs o c i a lp r o v i n g l a n g u a g ea n da p p r o a c ho ft e x tf o r md e f i n i t i o n a tl a s t ,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 i sc h o s e nt or e f l e c to r i g i n a l a p p e a r a n c e o fa n t o n y mi nx u n z i t i m e s c o r r e c t l y i nc h a p t e rt w o ,w ea n a l y z ea n dj u d g ea n t o n y mu s i n ga n a l y t i cs e m e m e a p p r o a c h ,a p p r o a c ho fs o c i a lp r o v i n gl a n g u a g ea n da p p r o a c ho ft e x tf o r m d e f i n i t i o na tf i r s t ,s u m su pa n t o n y mt o2 1 8p a i r si na l l ,i n c l u d i n g2 0 6 p a i r so fm o n o s y l l a b i ea n t o n y m sa m o n gt h e m l a t e rt h ee x i s t i n gw a yo ft h e a n t o n y mi sc a r r i e do nr e s e a r c ht o “x u n z i “,w et h i n kt h a tt h et y p eo fa n t o n y m u s i n gt o g e t h e ra n dt h et y p eo fa n t o n y mu s i n gu n t o g e t h e ra r et h em a i n 3 山东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e x i s t i n gw a y so ft h ea n t o n y m t h e s et w ok i n d so fe x i s t i n gw a y sh a v e i m p o r t a n tv a l u ef o rs t u d y i n ga n dj u d g i n gt h ec h i n e s ea n t o n y mo ft h ep r e - o i n p e r i o d ,a n de x e r ti m p o r t a n t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w a yo fs t y l eo fw r i t i n gi n l a t e ra g e i nc h a p t e rt h r e e ,w ec h o o s er i g h t2 5p a i r sa m o n gt h e mt oc a r r yo nl i m i t a n a l y s i st o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a n t o n y mu s i n gt h et y p eo fa n a l y t i ca p p r o a c h s e m e m e s ,s h o w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ta n t i t h e s i ss i t u a t i o na tas e m e m el o c a t i o n , a n a l y z et h er e a s o na n dm a i nr o u t ea b o u tt h em e a n i n go faw o r do fa n t o n y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a n d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c a nb er e a l i z e d s e t t i n ga tac e r t a i nl o c a t i o n :e x t e n d e dm e a n i n ga n d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a l s o c a n ,e t c i th a si m p o r t a n tv a l u ef o ra n a l y z i n gt h em e a n i n go faw o r do f c h i n e s ea n t o n y mo ft h ep r e q i np e r i o d i nc h a p t e rf o u r ,i th a sb e e na n a l y z e di ns u c ha s p e c t sa sw o r d b u i l d i n g , r h e t o r i ca n di m p a c to na n t o n y mi nl a t e ra g e t h et y p eo fa n t o n y mu s i n g t o g e t h e ri sa ni m p o r t a n tm e t h o dt of o r mp a i r so fs o u n dw o r d ,t h et y p eo f a n t o n y mu s i n gu n t o g e t h e re x e r t si m p o r t a n t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i n r h e t o r i cm e t h o d ss u c ha st h ea n t i t h e s i s ,p a r a l l e l i s m ,e t c t h e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a n t o n y mi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t ot h em e a n i n go faw o r do ft h ea n t o n y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a n t o n y m ;”x u n z i ”:e x i s t i n gw a y :a n a l y t i ca p p r o a c ho ft h e s e m e m e c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h 1 3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苟子与荀子 l 荀子的生平 苟子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战国后期赵人,是我国先秦时期的杰出的唯物 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史料上并 无确切的记载。有人认为,荀子活动年月约为公元前2 9 8 年至2 3 8 年。1 1 1 ( p 1 在此 期间,他先后到过齐、秦、赵、楚诸国。在秦国,他曾游说秦昭王及秦相应侯范 雎,在赵国,曾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但在秦、赵二国均不被重用。在楚 国,楚相春申君黄歇任命他为兰陵( 今山东省枣庄市) 令。春申君死( 公元前2 3 8 年) 后,苟子遂废,家于兰陵,著书数万言而卒,葬于兰陵。 荀子长于研究易、诗、礼、春秋。李斯、韩非、浮丘伯等皆曾受业 为弟子,毛诗东门之杨正义也说:“毛公亲事荀卿。”所以在周、秦之际,苟 子名重一时。司马迁作史记,对于先秦诸子,独以孟子、苟卿并称并传,而田 骈、慎到、邹衍、公孙龙、尸佼、墨翟等人,则分别附列于孟子、苟子之后,可 见对荀子的重视。荀子一书中的某些篇章,较多被戴德、戴胜分别录入大戴 礼记和小戴礼记;韩婴说诗,也有不少散见于荀子之中。总之,当 时苟子的论著流传很广,并为儒者所推崇,由此也可见一斑。 2 荀子及荀子注 苟子的政治和学术活动主要是在后半生,即游齐以后到仕楚为兰陵令的一段 时期。因为在他的书中,除了提到秦昭王、范雎和赵孝成王等外,还提到韩国上 党等地为秦所攻,一度归赵,并终为秦所夺的事情( 见议兵篇) ;也提到秦围邯 郸,平原君求救于魏信陵君,得却秦存赵之事( 见臣道篇) :以及“春申道缀基 毕输”( 见成相篇) 。这些都是苟子后期的所见所闻。史记吕不韦列传:“是 时诸侯多辩士,如苟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 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日吕 氏春秋。”根据吕氏春秋自序,吕书成于秦始皇八年。吕氏春秋一书有二 十多力字,其写作当有一段时间和过程,因此,倒推回去,从吕书成书之前就见 到苟卿等辩士“著书布天下”的情况可知,苟子一书在秦王政( 秦王赢政于前 2 4 7 年开始在位) 初年就已经传布四方了。可见,荀子成书当在战国末期。 根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荀子“著数万言而卒”。他的著作最初大概是 以单篇流传的。到西汉成帝时,经过刘向整理校定编次成孙卿子3 2 篇,这是 苟子成书之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苟子一书倡言性恶,王道与霸道并重,义利兼顾,这种思想受到了 统治者的排斥,也导致了荀子一书湮没无闻达千年之久,无人作注。直至唐 时,才有杨惊的注本传世。杨惊整理苟子,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 新编次,二是校注。他将苟子定名为苟卿子,将此书原来的十二卷分为二 十卷,并且将原来的篇章次序作了一些调整。校勘时,杨惊较忠于所用苟子 底本,并不随便改字。在校勘的基础上,杨惊又做了一些辨误的工作。至于音读, 则用了直音与反切法。 杨惊校注苟子后,宋、元、明各代并没有人再对苟子进行全面整理, 其问只有校勘,其校本以宋熙宁时吕夏卿本及淳熙时钱佃本最为有名。明代校刊 书籍多不精,苟子也不例外。 到了清代,朴学复兴,考辨、校注古籍之风大盛,苟子作为儒家经典,自 然也在考校之列。这一期间为苟子作注的人很多,谢墉、汪中、郝懿行、卢 文韶、王念孙、俞樾等人都对杨注本荀子作过校勘和注释,并对杨注的某些 部分提出不同意见。清末,王先谦撰苟子集解,该书于光绪十七年( 1 8 9 1 年) 刊 成发表。集解所用萄子原文及杨惊注,以卢校本为主,参以各家所说,择 善而从。集解所引诸家,计有卢文韶、刘台拱、汪中、陈奂、顾千里、郝懿行、 王念孙、王引之、俞樾、郭嵩焘、郭庆藩等十多人。王先谦在列出各家之说后, 其处理方法大致有二:一是自出己见,以定是非优劣,二是不加评论而由读者评 判。在一些难以理解而杨惊以后各家尚未道及的地方,王先谦也加了训诂。 3 苟子词汇研究现状 历代对苟子的研究主要是从政治、哲学、文化、思想或语言学理论等方 面来进行,而从词汇方面来进行研究的论文多数是一些个别词语的考释、个别虚 词用法的研究或者构词法的研究,如:包遵信读苟子札记( 文史第五辑、 第六辑) 、李亚明( 读苟子札记) 志疑( 古汉语研究,2 0 0 1 年第2 期) 、李中 生读( 荀子) 札记( 中山大学学报,1 9 9 4 年4 期) 、彭民、步康从( 苟 子) 用例中探讨“要”字的若干特殊用法( 扬州师院学报,1 9 8 4 年2 期) 、成 采白从王念孙校对( 苟子) 谈因声求义方法的具体运用(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 9 9 0 年1 期) 、郑建国谈( 苟子) 中“以”字的用法(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1 9 8 8 年1 期) 、马步云刍议( 苟子) 书中的“端”字:兼评对“端”字的一种释 义( 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 9 8 5 年3 期) 、严志君( 苟子) 中的“以”( 西南 师范大学学报1 9 9 3 年7 期) 、严志君( 苟子) 构词法初探( 青海师范大学学 报,1 9 9 2 年2 期) 、李中生( 苟子) 虚词零笺( 古汉语研究,1 9 9 6 年2 期) 、 李中生略论( 苟子) 的词义“说”、“辨”及其对后世训诂学的影响( 中山大 学学报,1 9 9 7 年5 期) 、姜可瑜( 荀子劝学) “跖鼠”辨正( 文史哲,1 9 8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4 期) 。研究苟子的硕士论文有:( 荀子) 旬式考察( 安徽大学2 0 0 1 届硕 士论文) 、( 荀子) 杨惊注训诂说略( 湖南师大2 0 0 1 届硕士论文) 、( 荀子) 动 词语法研究( 西南师大2 0 0 3 届硕士论文) 、( 孟子) ( 荀子) 比较句研究( 河北 师大2 0 0 3 届硕士论文) 。而黄晓冬的( 苟子) 单音节形容词反义关系研究( 2 0 0 3 年) 则是从词汇方面研究苟子的第一本专著。 第二节反义词研究综述 反义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是我们对反义词聚的一种简单的称呼,比如说 某某词与某某词是一对反义词。实际上,反义词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词义的聚合 系统,即反义词聚。叶蜚声、徐通锵在语言学纲要中指出:“语言中有很多意 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2 】( p 1 4 2 ) ,它们“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 语言中的反映” 2 1 ( p 1 4 2 ) ,“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 面”【2 】( p 1 4 2 ) 。下面我们对反义词的研究作一些梳理。 1 古代的反义词研究 反义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早就存在了。中国古代的反义词研究大约是从汉代 开始的。在东汉时期,许慎就开始利用具有反义关系的词语之间的这种关系对它 们进行相互训释,并在说文中使用了“反正为乏”、“背私为公”等方式对它 们进行解释。另外,说文中还采用了“a ,不( 未) b 也”等方式进行训释。 宋永培说:“说文表述词义具有相反的关系,所用的一般格式是,在词义训释 中有否定词不或未出现。其中,主要用不,用未的情况较少。” 3 1 廿5 9 例如:说文心部:“惰,不敬也。”说文水部:“浅,不深也。”说文米 部:“粹,不杂也。”说文示部:“祸,神不福也。”等等。之后,广雅、玉 篇等一般采用“某,某对”的方式进行训释。在广韵中,“a b 相对”、“a , 不( 非) b 也”、和“a ,b 之对也”等形式已经大量使用,但是对反义词的训释 实际上一直是随着解经的需要而进行的,对反义词的研究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状 态。 2 现代的反义词研究 词汇学研究在整个语言学研究中一直是一个较为薄弱的领域。新中国成立以 后,部分专家学者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反义词的研究作为词汇学研究的一个 重要方面,也受到了一定重视。反义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反义词的定义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或概念,它们也必然反映到作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们思维和交际工具的语言之中,也就产生了语言中的反义词现象。汉语反义词 的形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i ) 具有共同的意义范畴,2 ) 具有相反相成的意义关 系,3 ) 至少在一个义位上意义相反。 1 ) 共同的意义范畴 反义词聚作为一种特殊的词义聚合系统,必须首先在同一个意义范畴之内, 否则难以构成反义关系。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双棣认为,“一 对反义词中的两个词的意义,首先必须是可以比较的。也就是说,它们所反映的 客观现象是一致的,所在的意义范畴是相同的。”【4 ( p 1 2 1 谢文庆也指出,“反义词 之间矛盾、对立关系都统一于共同的意义范畴之内,可以说,共同的意义范畴是 构成一对反义词的前提。”“没有建立反义词的共同的意义基础,无法形成互相矛 盾的对立关系。”i s ( p 1 4 ) 而葛本仪指出:“只有处在同一个统一体中( 即最临近的类 概念中) ,表示既矛盾对立又互相依存的关系的词才是反义词。”【6 】( p 1 4 5 ) 所谓的“最 临近的类概念”,必须能够涵盖义反双方同时又最接近义反双方,也就是我们所 说的最接近的“上位概念”。石安石等人则从义素的角度进行分析,“凡属相反或 相对的事物,它们之间都具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就无所谓相反或相对。反义词 的语义对立是以两者的同一性为前提的,它们指称的对象是同类的,表示的概念 是同位的,因而具有共同的上位义。”1 7 ( p 9 9 ) 我们认为,反义词必须具有相同的意义范畴,反义词也应该有其上位义,其 实也就是具有共同的语义场。 2 ) 具有相反相成的意义关系 何九盈、蒋绍愚认为:“相反而又相成,这是反义词的根本特点。” 8 】( p s o ) 相 反,也就是意义相反;相成,也就是具有共同的意义范畴。毛远明认为:“反义词 聚总是成对地出现,聚合的两项在义素上表现出既有共同的义素也有对立的义素。 共同的义素表现为反义词之间词义活动的共同范围,不同的义索,表现为词语之 间的矛盾对立。”1 9 】( p 2 7 3 ) 我们认为,相反相成应当是构成反义词的基本条件。 3 ) 至少在一个义位上意义相反 蒋绍愚认为,反义词“是就一个词的某一义位和另一词( 或另一些词) 的某 一义位相反而言的”。 1 0 】( p 1 2 5 张双棣也指出,“两个词只要有一个意义相反或相对, 就可以构成一对反义词”。【4 ( p 1 2 1 高守纲认为,“我们说某词与某词是反义词,是 指它们在一定的义位上( 一个或几个) 具有相反或相对的关系,而不是就其整个 词义系统讲的。【1 1 】( p 1 0 1 ) 我们也认为,构成反义关系的两个词必须至少在一个义位 上意义相反。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另外,很多学者还认为,反义词的词性也应当是一致的。例如,张弓在现 代汉语反义词探讨( 河北大学学报1 9 7 9 年第4 期) 一文中指出:“反义词的词 义和反义词的语法词类特征,一般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反义词须是同类词,才好 形成针锋相对、铢两悉称的反义关系。倘若一对词彼此不是同一词类,无法比较, 就很难建立词的对立、对待关系。”何世达、郭明玖、柴世森也在现代汉语( 北 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 中强调词与词构成反义的关系须“词的语法类别相同”。 总之,研究反义词也需要注意各个词所属的词类及它们的语法功能。反义词的词 类一致这一认识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本文在判定和分析苟子反义词的过程 之中也将遵循这一点。 ( 2 ) 反义词的界定方法 判断反义词的主要依据是其理性意义的不同和对立。对反义词的界定方法主 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文本格式界定法、义素分析法和社会语言验证法。文本 格式界定法主要是依据反义词在文本的具体语境中的依存方式来判定,义素分析 法主要是依据反义词在内容构成方面的对立来判定,而社会语言验证法则是依据 反义词在社会联想性思维中的稳定程度来判定。 1 ) 文本格式界定法 由于意义对立双方的相互制约和表达意义的鲜明效果,反义词经常以对举、 反衬的形式在行文中出现,这样一种存在方式很早就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注意,并 成为较早的判定反义词的标志和方法。所谓“对举”,就是指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对 应使用,出现在对应的位置。我们把这样一种判定反义词的方法称为文本格式法。 何九盈、蒋绍愚在古汉语词汇讲话中对反义词的的特点做了如下描述:“( 反 义词) 在古汉语中,多以对子的形式出现,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8 l ( p 。王勤和 武占坤认为:“反义词在人们意识里总是有着鲜明的对立性的联系,在语言实际里 常被拿来对比或对举运用等等” 1 2 1 0 1 3 n ,“词汇里,词义的性质相同,而具体的逻 辑内容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经常用于提示主观或客观现象中的矛盾,经常用于 反衬对比的一些词,彼此互为反义词”【1 2 ( p 1 3 5 ) ,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对比或对举的 现象是判定反义词的显著标志。 在我们把文本格式法看作反义词判定方法的同时,也必须指出反义词尽管常常 在对举文句中出现,但是并非存在于对举文句中的具有较强对比性的词就一定构 成反义词。这是因为:首先,从形式上讲,以对举或对比方式存在于文本中的词 语并不一定以相反的意义作为基础,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也可以以这种方式存 在。例如,诗经邶风绿衣:“绿兮绿兮,绿衣黄裳。”毛传:“上日衣,下日 裳。”“衣”、“裳”实际上可以看作同义词。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壤,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仲氏吹篪。”毛传:“土日壤,竹日篪。”“蠕”、“篪”也不是反义词。其次,在研 究词汇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注意修辞、文化、心理、思维方式等些因素的影 响。赵克勤就曾经指出:“有些词语的意义之间没有相反或相对的关系,但由于修 辞的需要而经常对举运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形成对比关 系的词语虽然不是反义词,但应看成是具有反义词性质的的对比组合。”【1 3 】州8 5 他 还举出“尧舜一桀纣”( 楚辞离骚:“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 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伯夷一盗跖”( 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 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 抑亦盗跖之所筑与? ”) 和“燕雀一鸿鹄”( 史记陈 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等例子,本文认为这样的例子最好还 是不宜作为反义词来进行研究。第三,写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一些主观方面的因素以及语境方面的因素,如单纯追求行文的整齐划一或者单纯 凭借语感而在行文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对举文句,尽管看上去也像反义词,但是却 没有真正把相反的意义表达出来。因此,尽管文本格式界定法是判定反义词的重 要途径,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反义词研究的发展,这种判定方法逐 渐淡出了学者们的视野。 2 ) 义素分析法 义素分析法最初产生于哥本哈根学派,首先应用于封闭的音韵系统分析,七 十年代末传入我国后在词汇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如刘叔新、贾彦德等人纷纷发表 文章对其进行探讨。贾彦德认为,“义素分析法对某些种类的义位所作的分析令人 相当令人满意,譬如对亲属词、军衔词、表坐具的词( 椅子、凳子等) 的分析就 是这样”1 1 4 l ( r , 5 卯。当然,它的使用状况也受到了一部分学者的批评,例如有人认为, “义素分析法完全建立在个人对词义的了解和剖析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主观性, 并不是验证式的,因此它不能给验证提供客观的形式的标志” 1 5 1 僻鄹。另外,义素 分析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词,只适用于一些普通名词、一些形容词和一些动词” 【l6 【( p 6 5 1 。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认为义素分析法仍然有其重要的使用价值。蒋绍愚在古 汉语词汇纲要中对义素分析法的使用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他认为,通过义素 分析法可以把词义界定为“中心义素+ 限定义素”,进而确定一个词在具体语境中 的义位。“从义素分析的角度来看,a 、b 两个词如果中心义素和一部分限定义素 相同,只有一个义素不同,而a 、b 两词不同的义素,或是互补,或是极性对立, 或是反向,那么,a 、b 两词是反义词,否则不是”【8 。高守纲则进一步指出, “从语义构成成分来看,反义词的中心义素是相同的,限定义素如果有几个,也 只有一个是对立的,其余的也相同” 1 l l ( p l o o ) 。石安石则把“只在某一语义成分上 对立”作为反义词聚能否成立的必要条件,“某一语义成分”指的是“对语境中的 1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具体义位分析下的某一个具体义素”。 7 】( p 9 5 ) 按照以上几位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反义词的界定方式看作“中心义素+ 共同限定义素+ 唯一限定义素”,由于中心义素是相同的,所以可以进而概括为“共 同义素+ 唯一限定义素”。在这里,“共同义素”是矛盾对立双方种概念上意义位 置最接近的属概念,从义位的角度讲可以看作“共同上义位”,“唯一限定义素” 也就是区别义素。 由于义素分析法在语义分析的过程中能够细化和明确一对反义词中义反双方 的对比,在区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同时,使得对词义关系的辨析具备一个较为 恰当的尺度,能够有一个较为客观、较为可靠的标准,本文在判定反义词的时候, 就以义素分析法作为重要的判定标准。 3 ) 社会语言验证法 社会语言验证法在判定反义词时是较为直接的一种方法。它以某一时代、地 域或民族背景下的某一词义关系来推断和验证同一时代、地域或民族的词义之间 的关系。这种方法通常以同一典籍内前后不同篇章中的相同词聚或者同一时代内 不同典籍中的相同词聚作为判定依据。 使用社会语言验证法来判定反义词的重要基础是反义词的共时性和社会性。 从社会的角度讲,在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还存在一部分人们约定俗成的反义 词。尽管从文本格式法和义素分析法的角度讲,它们并不是反义词,但是,人们 在使用的过程中,却已经自然而然地把它们当成了反义词来使用。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排除文本格式法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 临时性、修辞性的用法,同时也对因个别词义演变而引起的词义系统内部词与词 之间关系的变化有着一种直观和借鉴的作用。但是,由于它需要较大量的共时语 料作为基础,才能不会出现差错,所以一般把它作为补充方法使用。 综上所述,本文在界定反义词的时候,将义素分析法和文本格式法作为主要 方法,将社会语言验证法作为辅助方法。 ( 3 ) 反义词的分类 语言学家对反义词分类的看法相对来讲是较为明确的,主要存在两种分法, 即二分法和三分法。 1 ) 二分法 对反义词的分类持二分法的学者有很多。葛本仪认为,“根据反义词形成的不 同的逻辑基础,可以把反义词分为两种类型”, 1 7 l ( p 1 4 3 ) 即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是在概念间矛盾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反义词。它的特点是两个反义 词所表示的概念之间,没有中间性的概念存在。表现在两个反义词的意义内容上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完全互相排斥的,无论肯定或否定哪一方,都可以否定或肯定另外的一方。”t 1 7 】 ( p 1 4 4 而“相对反义词是在概念间反对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特点是两个反义词 所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着第三个乃至更多的中间概念,因此表现在两个反义词 的内容上并不是一定相反或相对的这种反义词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1 1 ( p 1 4 4 ) 许威汉认为,“反义词的类型,如果从词义所表达的概念内涵看,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没有中间内涵的,是完全互相排斥的;另一种是有中间概念的,不是完全 互相排斥的。”【1 8 】州3 4 王宁、谢文庆等人均坚持二分法。当然,石安石“一般把 反义关系分为互补对立和极性对立”。【7 l ( p 9 6 这种名称叫法上的差异并不影响他们 对反义词的分类。 2 ) 三分法 蒋绍愚指出,现代语义学中的一种观点“即认为传统语义学所说的反义 ( a n t o n y m ) 应该再加以区分。如莱昂斯认为,应该再分为三类”,即互补 (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i t y ) 、反义( a n t o n y m ) 和反向( c o n v e r s e n e s s ) 。【1 0 】( p 1 2 8 将反向 作为单独的一部分拿出来自然是可以的,赵克勤、高守纲、毛远明等人也认可这 样的分类。而也有人认为像“男一女”、“买一卖”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反义词, 而是把它们称作“对义词”。我们无意在这个问题上作过多论述,仍然按照三分法 进行分类和归纳,但是在进行具体的反义词义位分析时则尽量不对这类反义词进 行分析。 第三节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所使用的理论与方法 1 本文的研究目的 作为儒家的经典作品,苟子反义词研究是先秦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 一,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课题主要以王先谦苟子集解中对举出现的苟子 原文为依据,参考张觉苟子译注、蒋南华等萄子全译等的研究成果,以对 举文旬中反义词的内部词义关系为根据,判定整理出苟子单音节的反义词共计2 0 6 组。本文描写它们在原文中的存在方式,借以推导验证先秦汉语单音节实词反义 关系的界定模式,并穷尽性地分析其中的2 5 对,在确定它对反义词共同上位义的 基础上,辨析其对立的义素,探讨苟子单音节反义词的形成原因和形成途径。 2 本文所使用理论和方法 王宁认为,“字、词、义一经类聚,就显现出内部的系统性,为词义的比较创 造了很好的环境。梁启超所说的清代学者最喜罗列事项之同类者,为比较之研 究,而求得其共则的研究方法,正足通过类聚,将某一方面相同而具有可比性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词或词义集中起来,以便比较其相异之处,求得其特点。实际上,这一工作就 是在一定的语义场里观察词汇的系统。” 1 9 1 0 , 7 这是本文的理论指导。至于反义词 的定义和界定方法,前文已经论述清楚,此不赘述。 本文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完全归纳法和比较互证法。将所要研究的2 5 对反义词 的每一个用例全部找出并确定其义位,以义素为单位,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 并进一步论证和揭示它们之间内在的对应关系。在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将使用举 例和列表的方法进行描述。 3 语料的取舍和择定 杨惊早就指出,苟子宥坐以下五篇是荀子弟子所记,非苟子所作。【2 0 9 ) 清代汪中考证:“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五篇,杂记孔子及 诸弟子言行,盖据其平日之闻于师友者,亦由渊源所渐,传习有素而然也。”【2 1 】( p 2 2 ) 而且,荀子中还有对于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书的引用。 我们在考察每一个词时,如果它出现在宥坐以下的五篇或所引诸书中,则只 作出说明,暂不把这些用例作为苟予或者苟子时代的语言来考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荀子反义词的判定及其存在方式 第一节苟子反义词的判定 在上一章的原则和方法基础上,本文对苟子一书中的反义词进行判定整 理。由于“知”与“智”通假,“申”、“信”与“伸”通假,“屈”与“诎”通假, “印”与“仰”通假,“莫”与“暮”为古今字,所以苟子反义词共有2 1 8 对, 其中包括非单音节的反义词1 2 对。苟子中共有单音节反义词2 0 6 对。本文只 对单音节反义词进行研究,而不对多音节反义词进行研究。下面将苟子中的 单音节反义词列表如下: 曲:直福:祸始:终出:入古:今上:下生:死 动:静进:退是:非多:少l博:浅强。:柔难:易 理:乱 重:轻内:外水:旱迟:速先:后同:异 有:无左:右公:私 隆:杀2 大:小中:失 喜:忧 通:穷治:乱天:地父:子亲:疏尊:卑得:失 远:近 长:短巨:小清:浊勇:惮智:愚利:害 荣;辱安:危 义:利损:益取:舍好:恶 劳:息 白:黑美:恶 久:速寒:暑彼:此 弃:取贵:贱 长:幼从:逆厚:薄吉:凶妖:祥恶:善君:臣 兄:弟寒:暖牝:牡男:女详:略细:大偃:仰 缓:急赢:绌贤:罢粹:杂多:寡强1 :弱贫:富 满:喋平:险少2 :长诎:伸枝:主西:东南:北 隐:显乡:倍朝:暮俗:雅亡:存旦:暮 欲:恶 行:止来:去幽:显杀1 :生与:夺微:明狭:广 博:约燥:湿 少2 :老 高;下赏:罚冬;夏方;圆 乐:忧父;母幽:明枉:直明:暗要:详归:去 省:具明:闺流:原寡:宽穷:达达:塞止:起 修:污本:末喜:怒聚:散隆:简威:侮大:寡 歙:张雌:雄巧;拙 明:疑胜:败 成:败敬:慢 敬:怠约:详守:攻行:废饥:饱 守:战 功:罪 劝;沮出:归哀:乐顺:逆阴:阳虚:满强l :固 齐:畸废:起近:遥远;迩浅;深得:丧悍:愿 忧;愉断;继欢:哀 朝:夕繁:省 廉:肉俯:仰 唱:和 去:就肥:瘠 歌:哭墨:云劳:佚 受:辞 然:否完:敝 宣:隐明:实 旧:新咸:淡沧:热 山东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滑:铍 举:废 合:离 福:殃 争:让 单:兼 众:寡 表:里 保:弃 通:塞 取:去来: 在:亡灭: 盲:明聋: 送:逆娉: 常:怪 往生:亡 存立:废 聪老:幼 内好:丑 劳:休 俯:起 蚤:晚 约:大 中:外 日:夜 微:箸 辞:争 第二节苟子反义词的存在方式 我们在第一章的分析论述过程中就已经指出,反义词是一种特殊的词义聚合 系统,它们在经典文献中经常以对举的形式出现。研究反义词在文章中的存在方 式对于认识反义词的形成和判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苟子一书结构严谨,文风 犀利,逻辑严密,行文规范,长于说理,对比明显。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对荀 子中反义词的存在方式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研究先秦汉语词汇系统尤其是先 秦反义词系统。我们把苟子中反义词的存在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 反义连用式 连用,顾名思义就是两个并列的成分连在一起使用。部分学者认为,反义词 的连用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是合成词了。我们认为,这也需要区别对待。在合成 词的形成过程中,反义词的这种连用确实是合成词形成的重要方式,但是也不能 否认,反义词在连用之初,它们是词组,或者说是短语,而并没有凝合成为一个 合成词。我们无意在此纠缠于词和短语的划分,只是按照它们在具体上下文中的 含义来界定它们。在萄子中,以这种方式存在的反义词数量较多。我们将这 种存在方式作为第一类存在方式。 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 议兵) 欲恶取舍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