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胡风文艺批评风格阐释.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胡风文艺批评风格阐释.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胡风文艺批评风格阐释.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胡风文艺批评风格阐释.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胡风文艺批评风格阐释.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对胡风文艺批评风格加以总结、概括和分析,是胡风整体研究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文首先对胡风文艺批评创作概貌及背景进行一番梳理和概括,为研究其文艺批评 风格提供实践基础。然后详细挖掘了胡风文艺批评风格的内在原因,对胡风的个性气质、 “现实主义 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文艺批评理念等做了细致的解读。本文着重 点放在对胡风文艺批评风格特征的阐释上。战斗色彩的突显、主观精神的高扬、艺术体 验与理论逻辑的融合是其内容视角上的风格特点,这个视角的特点是胡风文艺批评风格 中最彰显的部分;同时从文本形式的视角上,对胡风文艺批评作品的语言、结构、文体 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探讨。诗化的语言与欧化的语言是胡风在批评话语上的突 出表现,讽刺的笔触是他批评的特征,自叙传的论说方式融合了情感体验,活泼的杂文 体形式施展了魅力。 关键词胡风批评实践文人个性以人为本现实主义批评风格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s u m m i n gu p ,s u m m a r i z i n ga n da n a l y z i n gt h es t y l eo fh uf e n g sl i t e r a r ya n da r t c r i t i c i s m ,i sa n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p a r to ft h et o t a l i t yo ft h eh uf e n gs t u d y t h i sa r t i c l ef i r s tc o m b sa n ds u m m a r i z e st h ec r e a t i o ng e n e r a lp i c t u r ea n d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o ft h eh uf e n g sl i t e r a t u r ec r i t i c i s m ,w h i c hp r o v i d et h ep r a c t i c ef o u n d a t i o nt os t u d yh i s l i t e r a t u r ec r i t i c i z a t i o ns t y l e t h i sa r t i c l et h e nh a su n e a r t h e dt h es t y l ei m m a n e n tc a u s eo ft h e h uf e n g sl i t e r a t u r ec r i t i c i s mi nd e t a i lb ym a k i n gt h ec a r e f u le x p l a n a t i o na b o u th uf e n g s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m a k i n g s ,t h er e a l i s mr a t i o n a l e ,t h eh u m a n i s tl i t e r a t u r ec r i t i c i z a t i o ni d e aa n ds o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s t r e s sp o i n tp l a c e st ot h eh uf e n g sl i t e r a t u r ec r i t i c i s ms t y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e x p l a n a t i o ni n t h ef i g h tc o l o ru n d e r l i n e s ,t h es u b j e c t i v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t or a i s eh i g h ,t h e a r t i s t i c e x p e r i e n c ea n dt h et h e o r yl o g i ch i g h f u s i o ni si ni t sc o n t e n ta n g l eo fv i e ws t y l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i sa n g l eo fv i e w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st h ep a r tw h i c hi nt h eh uf e n g sl i t e r a t u r e c r i t i c i s ms t y l em o s ts h o w s m e a n w h i l ef r o mt h et e x tf o r m sa n g l eo fv i e wi th a sc a r d e do nt h e d i s c u s s i o n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w h i c ht oh uf e n g sl i t e r a t u r ec r i t i c i s ma s p e c t sa n ds oo n w o r k s l a n g u a g e ,s t r u c t u r e ,i t e r a r ys t y l e m a n i f e s t e d t h ep o e ml a n g u a g ea n dt h e e u r o p e a n i z a t i o nl a n g u a g ei st h eh uf e n gi nc r i t i c i s mw o r d sp r o m i n e n tp e r f o r m a n c e t h e s a t i r eb r u s h w o r ki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w h i c hh ec r i t i c i z e s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w a yf r o mn a r r a t e d f u s e st h ee m o t i o n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l i v e l ye s s a yb u i l dt y p eh a sd i s p l a y e dt h ec h a r m k e yw o r d s h uf e n gc r i t i c i z e sp r a c t i c e st h ew r i t e r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h u m a n i s tr e a l i s mc r i t i c i s ms t y l e i i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主重薹丝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年上月! 日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i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胡乃蝴叩砌f 司彳 )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 韩盼山彩牺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 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 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主荤兰硷日期:2 1 翠年厶月上日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月上日 年月卫日 引言 己i 言 ji e 习 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过重大贡献的文艺理论家,他一生追求真理,渴望进步, 为发展革命文学事业,宣扬现实主义革命文艺思想,积极扶持和举荐文艺新人,继承和 发扬五四文艺传统和鲁迅文艺思想,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胡风曾被 称为“中国的别林斯基 ,他的文学和批评事业,是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 一起,他把对真理的执着,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斗争的热爱全部倾注在他的文艺批评 事业中,从他最初选择文艺批评这条人生之路开始,就决定执着于“现实主义”的主题,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创造了诸如“主观战斗精神 、“精神奴役的创伤 等新 颖、独特的理论主张,他的独立与批判的精神品格,坚持真理,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 让他从众多的文艺批评理论家里脱颖而出。 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回避的人物,他的悲剧,他的执着,他的独特,倾 注了众多文艺工作者研究的目光,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关于胡风的研究,大致可分为 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探讨,主要围绕着胡风文艺思想的脉源、特征以及功过问题 这几个方面展开。范际燕在她的胡风文艺思想的脉源与特色里认为,胡风文艺思想 “是渊源于五四革命文艺传统和国际革命文艺传统的一。从总的理论体系来说, 胡风文艺思想是现实主义的,他最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对文艺的艺术属性的本体地位 和审美立场的坚持与维护,坚定的主体观念和强烈的生命伦理意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朱寨通过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评价问题肯定了胡风文艺思想的积极影响,胡风作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为中国的新文学扶植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对他的文艺思想不 应停在政治上的辩驳,而应该在学术领域里得到进一步的论证”。钱理群的胡风与五 l 四文学传统从“五四“的大背景下考察胡风的文艺思想。王丽丽的胡风文艺思想的 整体思维特征认为胡风文艺理论的主干“是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主客观化合 论 。 而艾晓明、王向远等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胡风文艺思想,艾晓明的胡风与卢 范际燕胡风文艺思想的脉源与特色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0 ( 1 ) 朱寨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评价问题 j 文学评论,1 9 9 9 ( 1 ) 王丽丽胡风文艺思想的整体思维特征 j 文学评论,2 0 0 2 ( 6 ) 1 河北人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卡契分析了胡风的文艺理论与卢卡契的文艺理论之问的内在关系,胡风不同于卢卡契 的是,“对艺术的反映本质上,强调认识客体依赖于主体,创作过程是主客体的相生相 克以致融合。”王向远在胡风和厨川白村一文中强调了胡风在文艺理论上对厨川白 村文艺理论的借鉴和创新。支克坚则把胡风与冯雪峰做了比较,指出他们文艺思想都包 含了鲁迅的文艺思想,但是较鲁迅的文艺思想又都有了各自不同的变化。“无论是胡风 还是冯雪峰,他们的文艺思想,较之鲁迅都有变化。 总之,胡风文艺思想是个含义深 厚的文艺命题,内容深广,极富研究价值,因而成为胡风研究的主体部分,并取得相对 丰盛的成果。 二是把胡风放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通过对他的生平经历以及思 想斗争的历程的解读透彻地分析了他的文化思想、文人个性、地位和作用以及悲剧命运。 王丽丽的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分上中下三个部分剖析了胡风事件中具有 举足轻重作用的三次论争,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胡风本人的文人个性出发,精到地分析 了胡风事件的前因后果,做出了“胡风事件的历史根源也可以表述为胡风与文学意识形 态转折的碰撞” 的结论。而严家炎在他的胡风在四五十年代文学转型中的地位和作 用中指出了胡风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和作用。他指出,胡风坚持五四传统,有力地捍 卫了文学自身的独特性及其自身功能,及时地提出了防止革命文学理论的僵化和体制僵 化的措施,“他是一位殉道者,他以自己沉重的苦难和牺牲,推动了后一种文学转型的 早日到来”。林贤治则做了胡风集团案:2 0 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一文, 详细地解析了胡风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三是涉及胡风文艺批评文本的研究,他的话语方式、叙述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 关注。如文贵良发表胡风的话语方式一文,他在文中说:“胡风的白话文欧化在词 汇、文法和叙事三个层面上铺展,又在具体的文本中结合为一个整体。 2 0 0 4 年第一期 的齐鲁学刊发表了一篇强力的叙述胡风文艺理论文本的话语分析的论文,专门 就胡风的文艺理论的话语方式做了分析,并指出“胡风独特的言说方式一方面在于他文 艾晓明胡风与卢卡契 j 文学评论,1 9 8 8 ( 5 ) 支克坚胡风与冯雪峰 j 甘肃社会科学,1 9 9 6 ( 6 ) 王丽丽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 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 5 ) 严家炎胡风在四五十年代文学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 0 0 3 ( 2 ) 文贵良胡风的话语方式 j 】学术月刊,2 0 0 3 ( 4 ) 2 引言 艺思想自身内部的矛盾性,一方面在于他的文艺理论政治倾向上的某种个性姿态。除 此之外,也出现许多关于胡风的传记和论著,有梅志的胡风传,戴光中的胡风传, 有万家骥和赵金钟联合出版的胡风评传等等。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名人自传丛书 包含了胡风自传一书,还有晓风整理编辑的胡风家书等系列书籍。关于胡风的 论著最具代表的有徐文玉编写的胡风论,对胡风文艺理论形成的、对胡风文艺理论 的体系架构进行独到的剖析,并对胡风文艺思想的精髓:现实主义、主观战斗精神以及 精神奴役的创伤、胡风的创作论、胡风的文艺批评理论等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另外, 有支克坚的胡风论,还有范际燕和钱文亮的胡风论:对胡风的文化与文学阐释。 所有这些论文和书籍不仅是对胡风研究的理论成果,也为我们更深更广地研究胡风提供 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然而,胡风是以一个文艺理论家的身份跨上文坛的,文艺批评是他的本职工作,他 的批评实践的一生和他批评实践的作品究竟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展现着怎么样的 特征,是需要我们去加以概括和总结的。文学批评的风格是批评家按照批评对象的内在 要求,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和批评标准,进行审美判断、创造以及审美表述,并融合批 评家创作个性所形成的基本特色。批评风格是一位批评家成熟的标志,因此,研究胡风 文艺批评的风格,也成为胡风整体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本文旨在在众多的研究 成果基础上,从胡风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他的思想文化背景出发,通过对胡风个人人格 和信念的解析来阐释胡风的文艺批评风格特点。 红苇强力的叙述胡风文艺思想理论文本的话语分析 j 齐鲁学刊,2 0 0 4 ( 1 ) 3 河北人学文学硕_ 学何论文 1 1 批评背景 第1 章胡风文艺批评实践 文艺批评是一种理论实践,对胡风文艺批评创作背景及概貌进行一番梳理和概括, 是研究其风格的实践基础。胡风文艺批评创作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是一个 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是中国人民为独立和民主奋斗的年代。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来 的封建王朝,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社会改革的新的序幕,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 历史舞台;伴随而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主张新文学,引进了西方的进步文 化和马克思主义,昂扬了进步知识分子的革命情绪和反帝反封建的精神,追求进步,追 求解放,追求真理无不萌动着他们的心。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使中国的文化知 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普遍落后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水 平和苏联的革命知识分子也所差距。无论是政治革命还是文艺革命,中国自身还没有经 验,更无系统的、有严整体系的理论,都须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苏联 学习,于是出现了学习西方反封建主义的民主主义文化和学习西方苏联反资本主义的社 会主义文化的热潮。 胡风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成长的,少年的胡风,在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下,从 闭塞的小乡村跑到武昌和南京。武昌的时候他就开始接触大量的杂志和新书,他“和一 头没有吃饱过的小牛走在青草地上一样”,“贪婪地读着它们”,在南京他又阅读了托尔 斯泰的复活和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以及被翻译过来的具有反封建色彩和追求 人生自由的文学作品,对他以后的文艺批评及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厨川白村的 “生命力理论 文艺理论,是胡风的“主观精神”、“人格力量”理论的形成的原型。不 久,胡风考入了北京大学,第二年又转入了清华大学,高等学府便利的学习条件使胡风 一头扎入了文学里面,他读了“用了农民底原始的韧力忍受着生活上的折磨的二切磨折 的东西的苏德曼底忧愁夫人,象漠漠的冰原似的又硬又冷的路卜旬底灰色马”,“面 对于无劫的世界的项礼 的岛武郎的与幼小者,甚至“在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 的忙碌中间抽出波特莱尔来润泽一下自己”。广泛地阅读提高了胡风的文学素养,并 胡风胡风自传:理想主义者的回忆 m 南昌:江苏文艺出版社,1 9 9 6 第6 页 胡风胡风自传:理想主义者的回忆 m 南昌:江苏文艺出版社,1 9 9 6 第8 页 4 第1 章胡风文艺批评实践 给他的思想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理想主义的追求得不到满足,胡风留学日本。在留日 期间,胡风大量接受了当时蓬勃发展的普罗文学运动和文联文学的影响,加深了对新文 学传统和现实主义的理解,逐渐成为了一个为民族解放而民主解放的革命知识分子。回 国后,伴随着中国抗日革命战争的发展,胡风做了大量的文艺批评实践,办文艺杂志, 他主办的七月是当时比较深入人心的文艺杂志;写评论文章,呼吁文艺运动与中国 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时,继续阅读了托尔斯泰、高尔基、契可夫以及果戈里等有名 的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大量的实践和丰富的阅读为胡风的文艺批评提供了沃土。 胡风和鲁迅有着不解之缘,自从和鲁迅结识,胡风就找到了奋斗的目标,找到了精 神的力量,无论是从胡风的人格品质来看,还是文艺思想和文艺批评风格来看,都有着 鲁迅潜在的影响。胡风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从鲁迅那里得到了确认,为人生,为理 想的奋斗目标从鲁迅那里得到引导,为民族解放和民主解放的斗争从鲁迅那里得到了支 持。特别是对鲁迅批评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扬,是胡风的文艺批评创作风格形成的一个 最重要的原因。鲁迅的文艺批评思想和方法,是一种社会学的批评,真实、美感、社会 功利是文艺批评的标准;在批评的方法上,坚持好的地方说好,坏的地方说坏的实事求 是的原则。胡风不但继承了鲁迅的这些思想,并且在大量的批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 些思想,建立了社会的评价和美学的评价互相统一的文艺批评理论。胡风认为,革命的 批评家,首先从实践的立场出发,通过对于时代的文艺性格的探求,揭示时代的精神生 活或心理状态的来源和去向,批判i e t 的生活传统和美学传统,发现和培养新的生活萌芽 和美学萌芽,贯彻和作家协力发掘和改造时代的精神,推动革命文艺的发展。胡风一生 文艺批评实践就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和立场,忠实地批评,责任地批评。 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吸收是胡风文艺批评的另一理论背景。胡风曾经遗憾地认 为,他到了四十年代才读到了别林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论,这时才发现之所以能清 算了“拉普 ,是依靠了当时发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文学的几封信和以别林斯基为代 表的俄罗斯文学理论传统,这促进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深入地学习,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 的实践论和反映论,胡风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并在自己的文艺批评实践加以继承和发 扬。例如,他在评论作家作品和文艺现象时从来不尾随他人,作人云亦云的文字,也不 迷信权威屈从权威的不正确的观点和意见,一切从事实出发,从实践出发。他始终坚持 唯物论地反映论,一个作品或一种文艺现象,或是一种理论,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何论文 都是一种反映,理论批评是创作实践过程或实践内容底反映;“文艺是生活现实或生活 要求底反映,从历史的道路上看,生活底发展使文艺发展在美学内容上获得了新的性 格”。 1 2 批评概貌 战斗一生的胡风在文艺批评领域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创作了大量的文艺批评文 章,这些文章为我们研究胡风文艺思想,了解其伟大的人格,归纳其文艺批评风格提供 了最充实的材料。追溯胡风人生经历和战斗历程,胡风的文艺批评实践与创作有了一个 最初的开始是在他留学日本时期。留日期间,他参加普罗文化联盟下的普罗科学研究所 的“艺术研究会 ,在会上和会员讨论文艺理论问题,研究各国文艺运动的情况,并在 艺术学研究里写了关于中国反战文学的情况的报道。尔后和左联盟员组织了“新兴 文化研究会”,他把在会上讲的对国内刊物上某些批评写成文章,寄回上海,并在有关 刊物上发表了,其中就包括针对“第三种人”刊物现代上的一些作品写的粉饰歪 曲铁一般的事实,发表在文学月报上,还有用“谷非 的笔名写过论主题积极 性和对第三种人的批判等等。虽然,这个阶段的批评理论带着浓厚的机械论色彩,但 是,却标志着胡风在文艺批评的道路上迈出了首要的一步。1 9 3 3 年初,胡风被驱逐回上 海,就任了左联宣传部长,在鲁迅的引导及其精神的鼓励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辅助青年 盟员的社会活动和文学实践以及文学学习方面。1 9 3 4 年冬初离职,真正踏上了文艺批评 之路。 胡风的文艺批评实践与创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他的八本文艺论文集上。一九三六年 春,胡风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评论集文艺笔谈,收录了他从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间写就的文艺批评论文。这些论文,阐发了胡风对中国革命新文学传统精神的体会:“只 有在民族危机和阶级压迫双重灾难下的劳动人民和动荡的中间层的生活实践中继承即 开拓现实主义道路,才能吸收无产阶级领导的斗争影响,并加以发扬,散播丌去。” 同 时,也抒发了对政治内容上的人民性和美学内容中的形象性的具体感受,并进行了综合 分析,表明了胡风在教条机械论的氛围中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探求。 一九三八年夏,胡风在武汉把一九三五年到抗战开始的评论合为第二集密云期风 胡风胡风评论集( 中) :企望一个理论j :作者地成年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第3 1 1 页 胡风胡风自传:我的小传 m 南昌:江苏文艺出版社,1 9 9 6 第2 页 6 第1 章胡风文艺批评实践 习小记,其中包括现实主义底一修正、典型的混乱以及人民大众文学要求什 么等名篇,集中阐述了典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问题, 表达了自己对这些文学问题和文学运动的看法和见解,并通过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 与违反统战政策和思想运动要求的“国防文学 的作者们进行了激烈地争论,在这一文 集里,胡风开始了自己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创新。 一九四零年,他在重庆出版了第三本文艺评论集论民族形式问题,对想割断新 文学传统的民粹主义理论做了犀利的批驳,指出他们在历史性和逻辑性上所犯的错误, 打退了一场试图解除新文学武装的有害的理论攻势。 一九四三年,胡风的第四本论文集民族革命战争与文艺性格在重庆出版,收集 了从战争勃发到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期间的论文。在这些论文里,胡风坚持通过生活实 际来反映人民性的真实和历史动向的现实主义道路,对公式教条主义和加紧发展起来的 客观主义这两个倾向进行了抵抗,同时,传播一些国际国内的进步的现实主义思想。 一九四五年,胡风的第五本论文集在混乱里面在重庆面世,里面收纳了胡风一 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三年的文艺评论。这本文集抒发了胡风对“战斗的东西被市侩的东西 所淹没,人民底要求被敌方底影响所淹没”的“混乱 局面的担忧与无奈,发出了“时 代底风浪,战斗底苦恼,历史底重负,人民底悲哀,未必不能更深广底更真实底侵入文 艺世界里面么,文艺传统宝贵的素质,战斗的作家底带着苦痛的经验的努力,未必不能 够争取健康的前进么 的感慨。 一九四七年,胡风又编辑了他的第六本论文集逆流的日子,并在上海出版。这 里边收集了胡风从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四六年春初离开重庆期间的评论,这期间抗战胜利 了,但是封建买办阶级所造成的政治逆流背叛了民族战争神圣的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 新文艺的热情的战斗的传统精神面临着致命的考验,胡风用他的笔,把在这个逆流的日 子里文学应该怎样发展的立场和主张阐释出来,并在他的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 提出了独特的文学理论命题“精神奴役的创伤。在他的人生文艺文艺批评里 指出“我们所要求的批评,应该是社会学评价和美学的评价之统一的探寻”,他独到的 文艺批评见解是同时期别的文艺批评家所无法企及的。 胡风的第七本论文集为了明天是一九四八年在上海整理出版的,这是胡风一九 胡风胡风评论集( 中)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第2 8 3 页 7 河北大7 :文学硕f :学何论文 四六年到一九四八年离开上海进解放区期间的文艺批评理论的结晶。在这集子里收录了 一些胡风抒情性很强的小品文,如忆东平、冬夜短想、为人民而歌的歌手们等, 抒发了进入解放区后他对文艺新现象的感概和看法。 胡风的第八本文集论现实主义的路也是一九四八年在上海出版的,是胡风所有 文艺理论观点的综合与总结。他起因于受到了在香港的作家乔冠华、邵荃鳞等对胡风抗 战期间的某些观点的批判,于是写了论现实主义的路进行答辩与反驳,这篇答辩通 过对自己抗战十年来的文艺理论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来为自己辩护,证明他一直在“从实 际出发 的原则下,坚持走“作家和人民结合 的道路,并对乔木所引用的黑格尔的作 家“工具论”予以回击,从而系统地阐述了自己长期以来坚持的现实主义理论观点,综 合评述从抗战起十年间关于文艺思想的一些争论点。除此之外,在胡风第一本论文集出 版的同时,应当时中山文化教育局的同事张仲实的要求写了文学与生活,详细阐述 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做出了文艺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且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的 判断。 与胡风名字连在一起的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也就是一般所说 的三十万言书,是胡风文艺批评创作的另一成果,也是胡风前面八本论文集一直强 调的理论观点的综合和总结。一九五四年,文艺报发表了舒芜列举了胡风为首的文 艺小集团的五大错误的公开信,接着林默涵、何其芳两位文艺界领导人的批判发言也公 开发表,胡风奋起写成三十万言书向党中央作“文死谏”j 向左倾文艺思想宣战, 结果被逮捕入狱。在三十万言书里,他陈述了自己对党的忠诚以及由此而来的“忠 而获咎 的屈辱,围绕着现实主义的几个问题展开了自己的文艺评论和主张,并对当时 的创作机构以及文艺形势发表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8 第2 章胡风文艺批评风格探源 第2 章胡风文艺批评风格探源 2 1 鲜明的文人个性 文艺批评不只是一种理论实践,也是一种文艺创作,艺术创作要有自己的风格,离 不开作家的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的个性、气质、世界观、艺术观、审美情趣、艺 术才能、审美追求和主导的情感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来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在日常个 性基础上升华,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因而,文艺批评家的个性气质 同样制约着批评风格的形成。 2 1 1 独立 独立的人格是一位现代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的品格,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 着知识分子不趋炎附势,也不随波逐流,面对文艺领域出现的各种状况和问题,坚持自 己的立场,保持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不受侵犯,坚持独立地思考,并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胡风就是一位拥有这种人格的知识分子和文艺理论批评家。 胡风独立人格的形成首先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掀起了 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思潮,自由,独立,民主,正义,成为当时知识分子追求的真理。 作为“五四 后一代的胡风,也无不为这种精神而震撼,它强烈地影响着胡风的内心世 界,并激励着胡风独立地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向着民族解放和民主解放的路径探求。 1 9 2 5 年“五卅“运动,他是南京中学生中奔走街头和工厂之间的一员。1 9 2 9 年留学同 本;1 9 3 1 年,他参加r 共领导的反战同盟,还加入了日本共产党组织,并参加了日本普 罗文化联盟下的艺术学研究会;然后,又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支部,用评论参 加国内的思想斗争;1 9 3 3 年春,他接受了新知,开拓了视野,带头组织了赴日留学生抗 日文学团体,成了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中真正的一员,也真正开始了自己独立与批判的文 艺批评之路。 胡风独立人格的形成更离不开鲁迅高尚的精神品格的熏陶。1 9 3 3 年7 月,胡风被日 本驱逐回上海,不久便加入了“左联 ,从此,结识了鲁迅,成了鲁迅先生的忠实追随 者和继承人。鲁迅把一个知识分子精神品格看的尤为重要,一位知识分子只有拥有独立 的精神品格,才能不畏强权,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不会因无法承受压力之重而苟全自 己,面对各种非难,能勇于执着自己的文艺之路。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力量来源于自身, 首先要有精神上的独立,人格上的独立,才有学术上的独立可言。鲁迅的“横站是一 9 河北人学硕卜学位论文 种孤傲的反抗,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立的姿态呢。只有坚持独立的人格,才能保留反抗的 权利并且奔向自由。鲁迅是一位毫不妥协的精神战士,他锋利的文字象一把刀子刺进了。 封建的心脏,让一切封建流俗无处可逃。他疾呼改造国民性,用他的心,他的血,他的 泪向全社会呼号,尽管他是孤独的,甚至被一般所认为异类的,但是他却是杰出的。他 清醒,他独立,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1 9 4 1 年8 月胡风在抗战如火如荼之际如此提倡鲁 迅先生勇往直前、独立进取的精神:“当别种方法的战斗者能够借用权利或者托词权变 去迫近他的目标的时候,鲁迅却只能象裸足走在荆棘的道路上面一样,连战术意义上的 虚伪也一毫没有的,手无寸铁的,在残酷而黑暗的社会里面赤裸裸地献出他的心灵。” 不苟同,不背叛,不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放弃自己内心的追求,不为个人的利益而丧失一 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立的人格。在胡风眼里,鲁迅不只是老师,不只是益友,他更是一 面旗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他的一言一行,他的精神力量,都成为了胡风以后文艺批 评路上的楷模和典范。 。 在走向文坛的最初,胡风就清醒地扛起“现实主义”的大旗,从始至终都不曾改变, 并且在自己对现实主义的独到理解上加以完善和创新。当别的文艺理论者纷纷靠拢当权 政治的时候,他依然故我地坚持自己的理论观点,迎头痛击庸俗主义、客观主义、主观 主义之流。在抗战阶段,胡风明知要冒着要被人指责为“浪费民众的力量”、“妨碍战争 和“汉奸 的危险,强烈呼吁“提高 与“普及”并重,着眼于国民素质的培育与引导, 并且不愿与持反动文艺政策的国民党文艺政客们同流合污,断然放弃两份能给自己和家 庭带来经济能力的工作。在胜利到来之际,他无法从内心感觉到真正的胜利,他大胆揭 露文坛还留有的弊端,指出现实主义文艺所面临的困境。这一切,让胡风显的是这样的 不合时宣,却也证实了胡风文艺批评的道路是如此的艰难,正如胡风在论现实主义的 路里说的:“我跑到一个沼泽里面,芦苇和污泥绊住了我,我跌倒了,我看见我的血 在地上流成了一个湖。”即使如此,胡风依然坚持不懈地走自己的路,不听命于外在的 条条框框,不为不切实际的口号和政策所左右,而是听命于自己的内心与良知,听命于 自己灵魂深处对真理的呼唤。胡风曾在谈到作家成长规律时说过:“如果一个作家真正 被宗派的绳子征服了,那他的心灵就要因为对时代要求说了慌而负伤,鄙弃自己,丧失 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最基本的东西的品质,伤口扩大起来,从此枯死下去,再也不是 一个作家了,顶多也不过,磨成一个无灵魂的文字工匠而已。 胡风曾经在给其夫人的 信件里也说到过:“我是无私的人,从来无所争,现在更无所争,但为人民,为革命, 我不会向任何敌对思想屈服。 胡风坚定于自己的立场,维护了一个知识分子独立的人 晓风胡风家1 5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9 2 页 1 0 第2 章胡风文艺批评风格探源 格,也使他的文艺批评显出别样的风采。 2 1 2 情感 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对文艺批评充满饱满的热情,是胡风创作个性的另一个闪光 点。他把对民族解放浓烈的激情,对光明和正义的深情呼唤,对人民苦难的深厚同情, 对黑暗的强烈痛斥,对妨碍民族文艺发展事物的无比憎恨,全部投入到他的文艺批评实 践当中。实践的风范,情感地酝酿,让他的文艺批评作品以理服人的同时,更是以情动 人。 胡风批评实践充沛的情感来源于他的诗人气质。胡风是一位文艺理论批评家,同时, 他也是一位诗人。胡风说过:“我首先是个诗人。作为七月派诗人的代表,胡风率领 七月派诗人创作了大量充满激情、澎湃恣肆的诗作,给当时的诗坛注入新鲜的活力。情 感是诗人的生命,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动力之一,没有感情, 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圆浓郁的情感集结在胡风这样兼具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两种身 份的人身上,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感染力,影响力。阅读过胡风诗作的学者,无不为其中 澎湃的激情所激荡,阅读过胡风文艺批评理论作品的学者,也无不为他强烈的爱憎情感 所撼动。 如果胡风仅仅用一个诗人的态度来做理论文章的话,他的文艺批评除了多一些感性 直觉外,是无法震撼人心的。胡风的情感,不只是一个诗人的情感,更是一个战斗者的 情感,一个为民族民主和民族解放而呕心沥血的革命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鲁迅给与 启发和灌注的。鲁迅曾在七论“文人相轻l 两伤一文中说:“至于文人,则不但 要以热烈的憎,向异己者进攻,还得以热烈的憎,向死的说教者抗战。在现在这可 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能爱,才能文。”这成为胡风以后文艺批评 实践的情感基调。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而做的关于鲁迅精神的二三基点一文 中,胡风就这样评价了鲁迅:“别人当战斗的时候是只能运用脑子,即所谓理智,或者 之凭一腔热血,但他则不然,就是在冷静的分析里面,也燃烧着爱憎的火焰。翻开他 的全部作品来,不是充溢着爱心,就是喷射着怒火,就是在一行讽刺里面,也闪耀着他 的嫉恶爱善的真心。 可见,在情感的基甸上,胡风主动和鲁迅站在了一起,并继续发 晓风胡风的诗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9 8 7 第2 5 1 页 吴中杰文艺学导论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一第4 5 页 胡风胡风评论集( 中) :关于鲁迅精神的_ 二三基点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第l o 页 1 1 河北人学硕十学俯论文 扬鲁迅的这种强烈的爱憎情感品格。 情感贯穿于胡风的整个文艺批评实践中,面对文艺批评领域中正确的观点和理论, 胡风热切地参与了讨论,热情充满笔端。如关于文学大众化问题,胡风就做了大众化 问题在今天一文发表自己对大众化的问题的意见和主张:“大众化问题,不能单纯地 象一般所理解的,为一般内容底写法通俗化问题,更不能理解为内容水准底降低问题, 这问题的中心应该是文艺活动和大众生活的有机的溶合。而对于文坛出现的歪风邪气 和错误倾向,胡风做了毫不留情、决不妥协的驳斥和批判,憎恶毫不掩饰。如胡风反对 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的文论,字字珠玑,针针见血。他说,一个客观主义者所塑造 的人物是“纸扎的,放进去可怎么也活不起来 ,而主观公式主义者所塑造的人物是“影 子,放也无从放的 ;“公式主义是拿着一个固定的抽象的观念”,“无论在什么场合都 把这个固定的看法套上去,而客观主义者“和人民的现实斗争保持着某种距离和冷谈, 不仅不能使读者认清斗争的目标和提高战斗的意志,还有可能使他们在这种宿命的安慰 里受到麻痹,这样的作品自然谈不上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对于文艺新人的创作,对于 那些对文学有着饱满热情的年轻人,胡风给与了长者般的爱和鼓励,不仅在文艺创作上 给以支持和启迪,而且在生活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他们介绍工作,鼓励他们多读 书写字。这种爱和鼓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他十分关注对青年一代的培养,不惜精 力和时间,从中发现人才扶植上路,一篇田间的诗,推出了一个少年诗人;一篇张 天翼论,让文坛深刻地认识到张天翼给文坛带来了新的灰色的人物系列和他对这个小 康群的灰白世界的讽刺;一篇南国的夜,让读者深刻地领悟艾芜的南国风采情调。 胡风的爱与支持,成就了许多青年文人的作家之梦。就连胡风的爱人,梅志,也是在胡 风的鼓励和支持下,发表了如小面人求仙记等不少童话作品。在胡风给梅志的信件 里说:“你的所见所感,当然是生动具体的东西,可以写的,但那是在一种大的感情里 面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要在一种总的感情里面去写它。否则,不会有力量的。 由此可 见,胡风对感情的力量相当重视,当他尽心去爱别人的时候,他也要求别人要尽心地爱 写作,爱这个社会,爱生活,用感情来写就作品。 胡风胡风评论集( 中) :大众化在今天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第1 3 页 胡风胡风评论集( 下) :论现实主义的路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第3 3 2 页 晓风胡风家书 m 上海:复日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1 6 7 页 1 2 第2 章胡风文艺批评风格探源 舅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i i ! ll 皇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皇鼍曼曼 2 2 担当与受难的处境 胡风自主独立的精神品格和充满感性、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让他的一生都充满担当 与受难。他一生都向着民族解放的道路前进,并且始终站在一个文艺批评工作者的立场, 高屋建瓴,宏观上对当时整个文艺批评发展加以展望,微观上对当时文艺界出现的各种 文艺现象加以评论、批评、指导,积极推进整个文艺批评的进步和发展。他以推荐新人 新作为己任,对进步的作家加以引导,对新生的创作力量加以鼓励和帮助。他不偏不倚, 不屈不挠,执着坚持自己的文艺批评之路,不为名利所动,不为当权所倾,只为真理与 追求而奋斗。正因为如此,胡风的一生,是担当的一生,也是受难的一生,悲剧的一生。 因为担当,胡风对七月所有的作者一视同仁,即使在七月创刊严重缺乏资金的 情况下,他宁愿自资也不愿减少任何一位来稿作者的稿酬;在日军疯狂的轰炸下,胡风 携带家人逃难的关键时刻,他随身拎带的却是装着读者和作者来信来稿的小皮箱。因为 担当,胡风看不惯周扬等人的简单化、社会庸俗学、机械唯物论,他势单力薄地据理力 争,志在指出他们在文艺批评上所存在的错误认识。在胡风内心,他始终不忘鲁迅所开 辟的借助于文艺以进行思想启蒙的道路,当周扬等人牢牢站在战争所需要的阶级立场, 意图把文学运动拉入阶级斗争工具的轨道,把文学运动改造为无产阶级文化军队的现实 需要,而放弃了文学本身的独立地位,忽视文艺思想启蒙的功能的时候,他无视当权的 压力,流连于主流之外,竭力主张要在“解放”旁边放着一个“进步的目标,通过清 算封建主义以实现历史进步他反对把人民初步地觉醒和自发的反抗意识理想化,他们的 精神要求虽然向着解放,但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封建主义毒素的影响,他们“随时随地 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底创伤”,这种创伤是“以封建主义底各种各样的 表现所造成的各式各态的安命精神为内容的,所以应该攻击黑暗和愚昧,而不应该一 味地迎合大众的习惯。他的这一主张,引来众多非议,也使他在文艺批评领域里树立了 更多的敌人。 受难是精神与心灵困境上的独战和搏斗,是一种勇气和气魄,是一种付出和牺牲。 就象鲁迅,“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既要防备前面敌阵里的长矛 刺刀,又要提防自己阵营的暗箭,不得不用一种“横站”的姿态来面对受难的处境。鲁 迅的战斗经历,战斗气魄,受难勇气,给了胡风精神上为追求真理而坚持不懈的鼓励, 他继承鲁迅“横站”的姿态站在了他所属时代文坛的主流与非主流之间,不卑不亢, 胡风胡风评论集( 下) :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第2 l 页 李欢英战斗着的诗人:论胡风批评实践及其文化命运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5 第1 1 页 1 3 河:i 匕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走自己的文艺批评之路。胡风曾经这样说过:“在只有当思想成了自己的生命机能才能 算是思想的鲁迅,为了实现思想信仰的政治行动,当然是一种教徒式的献身行为,他抱 着慷慨激昂的意思而来,但他却受到了叛离”;“他所抱的真诚无比地大,所受到的 失望无比地深,在真实意义上所谓幻灭,是多么大的悲哀啊。 “鲁迅,一方面赤膊上 阵似的挺身肉搏,一方面为了和那些向反动势力妥协了作家的狄色的市民形象相抗,他 记录下了在锤和砧之间的,不甘心投降但又无力反抗的动摇而痛苦的市民知识分子底心 理过程。”这何尝不是胡风自己感受和亲身体验呢,他即要挣破现实中、文艺界种种混 乱的局面,又要针对各种反动文艺现象高举批判之旗,倍感艰难和孤独,在夹缝之间生 存,战斗。无论怎样的努力和奋斗,都是属于不可挣脱的“受难者”。他针对文艺界出 现的问题自主发表一些文艺批评文字,却被当作了非难的对象;他为新生的作家出版诗 集,被指责为笼络人心;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表达自己对讲话的理解,却被人 非议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最终被挂名“反革命”而被捕入狱,受难的处境达到极致。胡 风这种勇于担当勇于受难的个性气质,融合在了他的文艺批评实践中,并使他的批评作 品呈现着独特的风格。 2 3 现实主义理论基础 文艺批评风格是批评家和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批评创作过程中和创作文本中内容与 形式完美统一的体现,然而,风格的形成和体现除了批评家的创作个性之外,以一定的 文学理论作为思想基础也是必须的。缺乏一定理论基础,文艺批评就缺乏理性,缺乏文 艺科学的依据,那还谈什么风格。因此,胡风从他踏上文坛的开始就选择了现实主义, 只有现实主义能反映当时混乱、黑暗的社会,能揭露出人民大众的疾苦,能配合中国人 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