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摘 要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变化,组织变革加快,职业不稳定感加剧,职 业倦怠问题逐步蔓延到各个国家、各个行业。中国也正遭受着职业倦怠的袭击,中国 正进入职业倦怠现象高峰期。据相关调查发现,政府部门公务员是职业倦怠比例最高 的职业,职业倦怠的出现必将影响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政府部门公务员担负着决 策、执行、协调和监督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职责,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 到国家的改革和发展。 因此政府部门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 务和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文根据最新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职位分类,选取数量最多、职业倦怠问题 最为突出的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为研究对象, 综合运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等 领域的学术成果,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个案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综合管 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情况进行现状调查, 以得出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 在此基础上, 提出解决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产生职业 倦怠的原因可归为个人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制度因素,进而针对这些影响因 素提出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可行性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原因、干预措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nomic and the change of social, the organization changes quickly, the profession is unstable, job burnout has happened in every counties. china is aslo suffering job burnout. several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ivil servant group is one of those that have the highest job burnout feelings. the problem of job burnout will afect civil servants working atitudes, working efectiveness and qualities. therefore,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civil servants job burnout is a very significant subje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civil law”, aimed for civil servant group who is mainly in charge of mangement. this paper uses empirical analysis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job burnout of civil servants to find the reasons of job burnout.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the job burnout of civil servants. the followings are the conclusions by studying the substantial evidence: the job burnout of civil servants is on the middle level;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job burnout are individuality quality, occupation,organization and system of civil servants. put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the job burnout of civil servants. key words: civil servants; job burnout; job satisfaction; influential factors; management strategy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第 1 页 共 50 页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职业倦怠 (job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也被译为“工作耗竭” 、 “职业枯竭”等。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 freudenberger 于 1974 年提出,用以描述以人为服 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产生的一系 列心力衰竭症状,如长期的情感消耗、身体疲劳、对服务对象的不人道态度和工作成 就感降低等 1。这种状态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劳动者能力的发挥以及个体身心的 健康,同时也会对个体所在组织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职业倦怠的加重,个体的焦虑 和抑郁程度会更高,甚至有可能会引发一些生理疾病,包括慢性疲劳、头痛和高血压 等。职业倦怠还会影响个体的工作,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工作效率越低,工作效果越 差,缺勤率越高。职业倦怠对个体身心和工作的影响,必然会影响个体所在组织的绩 效。 国外学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最初,国际上对于职业倦怠 的研究对象多是教师以及医院的护士。由于这些职业需要与外界进行大量的人际接 触,需要灵活处理和持续满足不同的人际、情感需求。同时,社会上对这些行业的从 业人员往往具有较高的期许,从而使他们对工作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的精力损 耗,很容易使从业人员热忱消退、对工作产生厌倦,进而出现心力交瘁的症状。进入 90 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变化,组织变革加快,职业不稳定 感加剧,使得各行各业感到前所未有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问题引起了各个职业领域 的广泛重视。职业倦怠研究在概念、理论、范围、研究视角和研究区域上都得到了扩 展,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开始延伸到更为广泛的职业领域,如银行职员、制造型企业 职员、高科技企业职员等。针对日益严重的现状,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 了研究。临床心理学家关注职业倦怠的症状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心理学则考察服 务的提供者和接收者的关系以及服务行业的情境因素, 而此后更多的研究来自管理心 理学,研究者开始探讨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和缓解的办法。过去的三十 多年间,职业倦怠已成为西方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有报道 称,近年来职业倦怠己成为美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议上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在国内,由于近年来改革开放、经济转型,人们面临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而职 业倦怠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已经有不少的国内学 者在多个职业领域 (比如教师、 医护人员、 银行职员等) 开展工作倦怠的前向研究 (即 1 freudenberger h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lssues, 1974, (3) 159-16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第 2 页 共 50 页 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和后向研究(即工作倦怠的后果研究) ,各种文献综述和 介绍性的文章也不断出现,工作倦怠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2004 年 12 月 6 日公布的一份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主持完成的题为中国 “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报告表明,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正在袭 扰中国 2。中国正进入职业倦怠现象高峰期。其中,公务员是职业倦怠比例最高的职 业。在接受调查的公务员群体中,54.9%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是出现职业倦怠比例 最高的职业。政府、公共事业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工作倦怠比例达到 52%。 而与此同时, 在智联招聘进行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 3中, 有 32%的公众表示 “如 果有机会,一定去当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也被称为中国第一考,成为中国青年才俊 越来越趋之若鹜的香饽饽。这种“围城外”的热闹现象与“围城内”的高倦怠率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炙手可热、吸引力很强的职业, 一边是职业倦怠比例最高的职 业,为何公务员职业能集这两者于一身,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职业倦怠并非在 职业发展的所有阶段都会存在,它必然是在某一阶段出现并形成一次职业危机,通过 离职或者重新适应度过这个转折点来获得释放。于是,此时我们考察另外一组数据时 便有了新的观察问题的角度:据人事部统计 4,19962003 年,全国 500 万公务员中 共有 32549 人主动辞去公务员职位。也就是说,在一个有着 54.9%的持有厌倦情绪的 成员群体中年均仅有大概不到 0.1%的公务员选择了离开。即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无法 通过正常的职业生涯角色转换得以主动释放。那么,主动释放无法完成的情况下,有 没有被动释放的可能呢?人事部的统计表明,19962003 年共有 1.9374 万名不合 格公务员被辞退, 年均不到 2500 人, 公务员年辞退率仅约 0.05%。这说明,公务 员的职业倦怠即使是通过被动转换职业生涯角色来释放, 在数量级上也是可以忽略不 计的,这个统计量甚至小于主动释放的统计量。两组数据表明,在当前我们的公务员 队伍里,有一半以上的公务员存在着职业倦怠的问题。这将大大的影响到公务员的工 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机器的正常、高效运转是保障我国经济 良性、稳定发展的前提。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担负着决策、执行、协调和监督国家和社 会事务的重要职责。 此类公务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决定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 率,关系到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 背景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由于政府这一特殊组织以及 公务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研究应当更加引起重视。想 要有效的管理人力资源并使人力发挥最大的效能, 就必须先了解员工职业倦怠的产生 原因,才能进一步改善其影响因素。如果倦怠的累积得不到缓解,则会对个人及组织 2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举行的 2004 年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 3智联招聘网举行的 2005 年“职业吸引力调查”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第 3 页 共 50 页 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结合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相关理论,对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 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可行性的管理策略,来缓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状况,提 高政府部门公务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的发挥政府职能,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 展,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和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1.2 研究的总体思路 1.2 研究的总体思路 1.2.1 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 根据最新公务员法第三章职务与级别中第十四条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 度 5: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 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三大类别。专业技术类是在机关中承担专业技术职责,为实 施公共管理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的公务员职位类别;行政执法类是指在工商、 税务、 之间和环保等履行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行政执法部门中设置的公务员职 位类别;综合管理类是除了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以外的、承担综合管理职能的公 务员职位类别。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工作中面对着技术革新的挑战,他们可以通过取 得技术成果、解决某一技术问题而获得可以量化的绩效,也有学者研究专业技术类公 务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可以不通过职位的晋升获得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由于技 术的通用性使得即使此类公务员离开公务员队伍, 仍然可以靠自身的技术专长在企业 中获得发展;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处于公务员与群众交流的第一线,他们在工作中经常 面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这使得他们的工作充满了挑战性,同时,行政执法类公务员 自身的身份给予了他们特殊的荣誉感,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肯定。 与其它类别的公务员相比,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从职业特征看, 其工作以执行为主,自主性差;从工作内容看,其工作内容单一、枯燥,每天都是按 部就班,按照默认的潜规则处理有关事务;从公务员管理制度看,其成长发展、物质 待遇的改善主要与职务相挂钩,受制于机构规格和职位数量,很多人很难有获得升迁 的机会;从其自身看,大多数公务员对自身缺乏准确的认识,理想中的公务员职业与 现实落差很大,使其对自身的职业缺乏认同感和成就感。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多是政府 部门内事务性工作的通才,造成自身缺乏一技之长,一旦离开公务员队伍,将缺乏竞 争力,因此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很少离开公务员队伍,离职率相当低。通过对三类公务 员的工作性质的认识,笔者认为,在公务员的三种类别里,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发生职 业倦怠的可能性最大,程度最深,表现最突出。而综合管理类公务员是机关中数量最 多的主体类别,他们担负着政府管理决策和执行的任务,他们的工作是保证国家各项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第 4 页 共 50 页 政策顺利执行的关键,因此,研究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是一项十分紧迫 的任务,而且具有重大的意义。故本文选取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为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标 1.2.2 研究目标 本文将对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情况进行现状调查, 以得出产生职业倦怠 的个人因素、 职业因素、 组织因素和制度因素, 进而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个人层面、 组织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可行性的干预措施。 1.2.3 研究程序 1.2.3 研究程序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分析国内外关于职业倦 怠方面的文献,综合运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等领域的学术成果,结合综合 管理类公务员的群体特征、工作性质,形成对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 的认识。进而采用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实证分 析,使研究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参考价值。基本研究程序如下: 第一,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总结,结合中国公务员目前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工作环境 等相关因素和深度访谈获得的相关信息,编制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调查问卷。 第二,对被测人员进行施测,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以得到综合管 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实情况及产生职业倦怠的个人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 制度因素。 第三,针对产生职业倦怠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制度因素,分别从个人层面、 组织层面和制度层面提出可行性的干预措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第 5 页 共 50 页 2 职业倦怠相关研究述评 2.1 职业倦怠的界定 2 职业倦怠相关研究述评 2.1 职业倦怠的界定 2.1.1 职业倦怠的概念 2.1.1 职业倦怠的概念 倦怠( burnout)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1961 年美国作家格而札(greene)的小说一 个枯竭的案例(a burnout case)中。这本小说在美国引起轰动,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 师因工作极度疲劳,丧失了理想和热情,最终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故事。在此之后的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将“倦怠”看作是非学术的“通俗心理学”的内容。 “职业倦怠” (job burnout)作为专业术语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 freudenberger 于 1974 年首先提出 6,并将其定义为由于过度需求能源(energy)、力量(strength)、或资 源(resources)而导致的失败(to fail)、精疲力竭(wear out)或身心枯竭(exhausted)。这 些现象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功能的发挥以及个人身心的健康。 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众说纷纭,至少有 15 种定义曾经被提出,有的学者还指出 在当时至少有 48 种不同的定义。尽管关于职业倦怠的概念众说纷纭,但这只是体现 了研究者关注层面和角度的不同。 第一,从产生的原因而言,职业倦怠是工作过度负荷而产生的现象。 cherniss7认为职业倦怠是指工作者在工作上遭受过度的压力, 或是个人对工作不 满意,因而产生一种心理上对工作退缩,缺乏热情和使命感的现象,使工作者不再为 工作而活,而是为了生活而工作。lee 与 ashforth 认为 8工作倦怠是由于个体无法应 付服务对象在能力与资源上对他们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freudenberger 的观点也是 如此。 第二,从产生的过程而言,职业倦怠是在工作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疏离和改变。 blase 9认为, 在长期的压力下, 个人在工作中可能开始产生退缩或不愿投身于工 作,最后发展到身体、情绪及态度方面的耗竭,即形成倦怠。burke 与 greenglass 把 这一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 10,即应激阶段(源于个体资源与工作要求之间的不平衡) ; 疲劳阶段(表现为短期的情绪紧张、疲劳和耗竭)和个体防御性应对阶段(出现一系 列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如对工作过于疏远) 。 6 freudenberger h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lssues, 1974, (3)159-165 7 cherniess c. staff burnout: job stress in the human servicem. 1980, beverly hills, ca:sage 8 lee r. t jan93, vol. 14 issue 1: 3-20 9 blase, j. j. (1986).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sources of teacher stress: consequences for performanc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3( 1 ), 13 - 40 10 burke r. i. 疏离有 4 项内容,反映的是个体对待工作而不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的 一种冷淡的疏远的态度;效能感丧失有 7 项内容,包括范围领域更广泛,指个体在工 作中所取得的社会性的和非社会性的成就。maslash 等人提出的这种三维度理论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倦怠现象的本质,对 mbi 所作的信效度分析以及验证性因素分 析的结果,总体上也是支持三维度模型。受这种理论模型影响,对工作倦怠的研究, 依据侧重维度的不同,出现了个人、人际及组织等不同的取向。因而,三维度理论已 成为职业倦怠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模型。 2.2.1.2 2.2.1.2 maslach 理论的扩展 理论的扩展 maslach 等人的理论, 从最开始的局限于专业助人行业, 发展到面向一般性行业, 实际上是把研究重心从职业倦怠过程中的个体因素转移到了情境因素。 后来, maslach 等人的研究, 有对原理论框架做出扩展的趋势, 根据 hobfoll 所提出的资源保存 cor 理论(当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无法充分满足工作要求,或是无法从工作中获得预期回报 时, 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 , 将职业倦怠过程中个人与情境因素更加清晰地整合在一起。 maslach 等人这种整合的观点,是受组织心理学领域内的工作一个人符合度 (job-personfit)理论影响而产生的。工作一个人符合度理论认为,个人与工作之间匹 配得越好,个人就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压力也越小;它谋求的是一种个人与工作情境 的交互作用,并试图找出两方面之间相称的维度来进行评定:个人方面,它限定在人 格或个体对工作的理解上; 工作方面, 它限定在对一系列特殊任务的描述上。 maslach 等人认为,由这样两个方面来对工作一个人进行匹配,必然带有一定的表面性与暂时 性。所以,工作一个人符合度更多地应用在组织或工作的选择与进入、个人对工作的 适应过程中,而在一段时期之后,员工所经历的持久的个人(包括情绪、动机或压力 反应)与工作或组织情境之间的不匹配,就可能发展成为职业倦怠。这样,maslach 就把工作一个人符合度的范式扩展到更为整合的个人与工作情境中, 并用它来解释职 业倦怠现象。以此为基础,maslach 与 leiter 接着提出 工作投入”(job engagement) 的概念。他们认为已有的概念模型中只包含代表负面心理状态的“职业倦怠” ,这对 16 shaufeli w. b., leiter m. p., maslach c. jan93, vol. 14 issue 1: 3-20 3burke r. i. jan93, vol. 14 issue 1, p3-20 19pinesa. &aronson e. why managers burn outj. sales & marketing management, 1989, 141(2)33-44 20cofey,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ort and stress in forensical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nursingj.ps ychological&health,20 01,34 (3 ):39 7-407 21 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 腾玉成,愈宪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3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24 朱崇实,陈振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5 张平、崔永胜.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经济师,2005 年第 2 期 2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7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 软件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8 罗宾斯著,孙健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9廖冰,杨秀苔.心理契约构建与知识型员工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 30 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1侯光明等著.现代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2刘正周.管理激励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125 号.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3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35黄克强主编,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6黄训美.公务员心理保健.北京:人民出版社.205(11) 37吴建刚.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7) 38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9李皓,陈龙等.公职人员的人格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 40刘益民,张旭东,程甫主编.心理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2) 41(英)杰勒德.哈格里夫斯.压力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42李永鑫,李艺敏.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心理科学 ,2006 43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侧量” ,心理科学,2003(3) 44梅敏君、李泳鑫.倦怠问卷(bmi)的结构研究.心理科学.2006,29(2) 45刘维良.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与工作满意关系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2006 46蒋奖,许燕,张西超.银行职员职业倦怠状况与压力水平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 2( 2):178-180 47刘宏艳,丁雷.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探索(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42 ( 6) : 57-60 48高东升,河南处级党政干部工作倦怠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 (2) : 182 -18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第 46 页 共 50 页 49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26( 1):80-83 50邵雅利,家教师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4 51赵玉芳,张庆林.医生职业倦怠研究j .心理科学,2004,27(5):1137-11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第 47 页 共 50 页 致谢 致谢 岁月如白驹过隙,毕业的日子悄然而至,回想首经贸两年的学习生活,仿佛昨天 才踏进校园, 看着身边的良师、 益友、 校园的一草一木都让我充满了留恋和不舍。 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不乏痛苦,找工作的艰辛和压力时刻伴随左右,但所 幸的是,我有无穷的精神动力那就是师长、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即将离开时,我 只能用短短几句话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刘雄教授, 两年来他用自己的乐观和豁达深深地感染了 我,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关心和帮助,并对我的论文进行悉心的指导,严格要求我 在结构、研究和行文上一丝不苟。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养育之恩,是他们的支持让我可以追求我的梦想。 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刘淑玲、刘娜、阴法楠、张丽棉、赵贝贝、陈之省、王小 冰以及远在南京的从兰, 感谢他们在我论文完成过程和找工作的过程给予我的帮 助、鼓励和关心,是他们让我感到友谊的珍贵。 感谢我的爱人,感谢他一直陪在我的身边,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给予我包容和支 持,是他给了我面对挫折的勇气。 几句简单的感谢,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只能衷心祝愿我的老师、家人和朋友们 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时间因为短暂而越发珍贵,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将是我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这段 日子给我带来的是心智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谢谢生活,谢谢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 谢谢生活给我的一切!我将鼓起勇气勇敢的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第 48 页 共 50 页 附 录 附 录 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及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尊敬的政府公务员: 您好!这是一份学术性的问卷,目的在于了解政府部门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实 状况,以及公务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获取相应的研究数据,为政府改善对公 务员的管理提出可行性的意见。本研究的对象是政府部门公务员,您真实的看法对本 次调查的成败相当重要。此项调查是匿名填写,希望您如实填写。我们承诺,对于您 的填写结果完全保密, 仅供本研究整体分析之用, 请不要有任何顾虑, 恳请拨冗帮忙。 谨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第一部分:基本资料:(请在下列个适当的口上打) 性别:口男口女 年龄:口 30 岁以下口 31-v40 岁口 41-50 岁口 51 岁以上 学历:口高中或中专口大专口本科口硕士(含以上) 参加工作时间:口 1 年(含以下)口 1-3 年口 3-5 年口 5-10 年口 10 年以上 本岗位工作时间:口 1 年(含以下)口 1-3 年口 3-5 年口 5-10 年口 10 年以上 职务:口普通公务员(办事员)口副科口正科口副处口正处以上 职位类别:口综合管理类口专业技术类口行政执法类 个体期望:口高口较高口中等口较低口低 第二部分:公务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内容 指导语:请您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判断它们在您所在的单位或者您身上发生 的频率,并在合适的数字上划。数字分别代表的意思见下表: 0 1 2 3 4 5 6 从不 极少 一年几次 或更少 偶尔 一个月一次 或者更少 经常 一 个 月 几次 频繁 每星期 一次 非常频繁 一星期几次 每天 情绪耗竭: 1工作让我感觉身心俱惫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2.下班的时候我感觉精疲力竭 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3早晨起床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工作时,我感觉非常累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4整天工作对我来说确实压力很大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5工作让我有快要崩溃的感觉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第 49 页 共 50 页 疏离感: 6自从开始干这份工作,我对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7我对工作不象以前那样热心了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8我怀疑自己所做的工作的意义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9我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有贡献越来越不关心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自我效能感: 10我不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11我觉得我没有在为单位作有用的贡献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12在我看来,我并不擅长于自己的工作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13当完成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时,我没有感到非常高兴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14我不认为完成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15我不能相信自己能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口 0 口 1 口 2 口 3 口 4 口 5 口 6 第三部分:公务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研将主要了解政府公务员对工作本身、组织支持、培训机制和职业发展等 方面的认识和态度。 指导语:下面的陈述是关于公务员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调度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358-2024 《绵羊腹腔镜活体采卵技术规程》
- 电厂脱销考试题及答案
- 团队成员任务分配与跟踪管理模板
- 企业法律事务处理与合规管理模板
- 工业用材料进销存管理软件开发协议
- 高科技设备采购与技术支持协议
- 我的老师让我感动记叙文题写作(8篇)
- 音乐鉴赏之古典音乐之美:高中艺术教育教案
- 《五年级数学图形变换与代数方程解法》
- GB/T 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 冀教版8年级上英语各单元语法课件
- 国内外新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课件
- 大班科学《玩转扑克牌》课件
-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拼宽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 双台110kV主变短路电流计算书
- DB1750-2019水电站(厂)防雷与接地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 牛常见病防治课件
- 危险物品储存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 装饰工程保修单
-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