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研究 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研究 摘 要 摘 要 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必须提高科技和创新依存度,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中,人才尤其是科技人力资源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为竞争的焦点。 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保障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医药制造业属知识密集型产业,这就决定了其对人才数量和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 也只有对医药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更好更快的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本文从医药制造业的实际特点出发, 从研究开发和产业需要两方面,定性分析了其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类型;进而运用 matlab 软件构建了 bp 网络神经元定量分析模型, 以 1998-2006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家财政科技拨款、r&d 经费支出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为数据源, 预测了 2010 和 2015 年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数量。最后,从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和宏观管理四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的对策建议, 并给出了发达国家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人才需求,产业政策 abstract china has entered a stage which needs to increase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competition in human resource especial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central point in this stage.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come not only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peoples health and living standard. at the same time, as a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y,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high demand for its human resource. only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demand, can the industry have a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article firstly gave qualitativ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r&d and industrial demand; then establish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 with matlab to forecast the demand in 2010 and 2015. finally, we made suggestions from four areas of training, attracting, using and macro-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and gav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key word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talent demand, industrial policy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蒋云飞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蒋云飞 指导教师签名:马德秀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研究 1 绪论 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研究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 选题背景 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必须提高科技和创新依存度,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等人才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 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医药制造业在国际上被誉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它同信息、生物、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一样,是国际公认的当今快速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加之其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未来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医药制造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2007 年全国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 6927.7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09%; 实现销售收入6392.69亿元, 利润629.99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4.90%、 55.56%。 表 1 2007 年中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增长状况 单位:亿元,% 行业名称行业名称 2007 年销售收入年销售收入 同比增长同比增长2007 年利润总额年利润总额 同比增长同比增长全国医药制造业 6392.69 24.90 629.99 55.56 化学制药工业 3181.86 286.64 化学原料药 1496.67 25.06 108.78 53.52 化学药品制剂 1685.19 23.62 177.86 56.14 中药制药工业 1584.74 171.78 中成药制造业 1312.99 21.69 154.78 59.79 其中 中药饮片 271.75 37.37 17 70.00 生物生化制品工业 495.39 21.62 63.18 50.00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 547.95 22.05 59.46 43.90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 298.8 31.14 24.27 50.00 制药专用设备 44.55 25.00 2.67 50.00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报2007 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作者马秀研、邵余蓉。 然而必须看到,医药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我们在课题调研中走访了辽宁本溪、吉林通化等地的药企、科研单位和政府机构,有人反应医药制造业存在非常大的人才缺口,尤其在自主研发方面,如果没有高精尖的人才队伍,必然将在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激烈的竞争中遭遇失败; 有人则反应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医药制造业只能走模仿创新之路, 缺乏的是资金、市场,并非人才。那么,医药制造业是否真的缺乏人才,缺乏何种人才,成为我们研究医药制造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唯有认清此问题, 才能了解医药制造业的社会需求,培养与之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一方面通过对医药制造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和结论; 另一方面对国内外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源相关文献进行理解, 对人力资源的培养现状及经验与特色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合理的结论, 为我国加强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借鉴。同时采用了下列研究方法: 1.2.1 定性法与定量法 1.2.1 定性法与定量法 通过对已有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理出合理的结论。 并通过对文献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极大地拓宽了研究思路, 丰富了研究思想, 深化了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同时, 还通过对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源的需求现状进行数量统计和分析, 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理解各种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得出合理的结论, 为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可信的数据和可靠的资料,为政府出台宏观政策提供了决策支持。 1.2.2 访谈法 1.2.2 访谈法 通过对政府机关、研发人员、医药制造企业从业人员等的访谈,具体了解了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的认识及态度, 并从中了解我国医药制造业在人力资源吸引、培养和使用方面的困境及建议。 此外,还使用了列举法、图表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2.3 技术路线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3 创新点 1.3.1 分析了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 1.3 创新点 1.3.1 分析了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 本文从医药制造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长周期的特点入手,不但从研究开发和产业需要两方面, 定性分析了其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类型; 而且从经济发展水平、 政策支持力度、研发投入及行业自身技术水平等方面分析了上述因素对医药制造业产生的影响, 从中筛选了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家财政科技拨款、r&d 经费支出以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五个数据稳定且易理解的因子,运用 matlab 软件构建了 bp 网络神经元定量分析模型,预测了 2010 和 2015 年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数量, 证明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旺盛的结论。 阅读相关的文献并完成文献综述 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 总总 结结 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学习现有的理论成果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学习现有的理论成果构建原则 构建方法 指标选取 建立论文的分析框架建立论文的分析框架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 建 立 影 响 因素分析框架建 立 影 响 因素分析框架 原有分析框架创新 构 建 评 价 体系构 建 评 价 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1.3.2 构建了医药制造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3.2 构建了医药制造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承接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提出从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宏观管理方面实施医药制造业人才战略的政策建议,构建了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和业绩为导向,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以协调和服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地总结了加强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 2 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2 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2.1 医药制造业的定义和分类 2.1 医药制造业的定义和分类 依照我国行业分类标准的界定:“产业”是指同类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集合。我国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指出:“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 正因为医药行业包含的内容非常广, 因此其下设的子行业也比较多, 包括化学原料药行业、化学制剂行业、中药行业、生物制药行业、医疗器械行业、医药流通行业等。而本文所讲的医药制造业则特指药的生产部分, 不包括器械制造和流通。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了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联合编制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对医药制造业子行业的定义,划分为化学药品制造、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和生物制品制造三个子行业。 2.1.1 化学药品制造 2.1.1 化学药品制造 化学药品制造主要采用化学合成制药方法, 它是通过一定的合成路线, 运用化学反应 (主要是有机化学反应) ,以简单化合物为原料分步合成特定的中间体,再利用中间体制出原料药, 进而加入辅料通过制剂工艺得到具有药理作用的成药的制药方法。 化学药品制造业是随着人类有机合成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飞速发展起来的, 因此化学合成制药在医药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主要的制药方法。 2.1.2 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 2.1.2 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 中成药制药起源于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结晶。它是一种按照中医理论运用煎、 焙、 浸等传统工艺对天然植物进行加工以利用其中的活性成分来对机体进行调理的制药方法。 2.1.3 生物制品制造 2.1.3 生物制品制造 生物制品制造业从方法上来讲包括传统的生化制药和基因工程制药。 生化制药是指利用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生物(多指动物)的组织或分泌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提取有效药用成份,并制成相应的制剂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使用,主要产品包括氨基酸、肤类、核酸类、酶类等;基因工程制药则是指将能产生目标蛋白的已知基因序列导入工程菌, 并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使其发酵的制药方法。生物工程制药尤其是基因工程制药是八十年代以来新崛起的一个崭新的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潜力。 2.2 医药制造业的经济技术特点 2.2.1 医药制造业具有“三高一长”特征 2.2 医药制造业的经济技术特点 2.2.1 医药制造业具有“三高一长”特征 (1)高投入 目前,发达国家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 18%,是研发投入强度最高、高度依赖创新的行业。在生产环节,药品生产需要建立 gmp 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投资大1。 (2)高风险 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合成提取、化合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等过程,各环节都有很大的风险,新药开发的成功率很低。目前,美国新药开发的成功率为 1/5000,日本为 1/4000。即使新药研发成功、注册上市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一旦被检测出有不良反应,不仅可能被中止使用,而且可能需赔付巨大的费用。如去年美国默克公司生产的止痛药“万络”自 2004 年退市以来,其不良反应诉讼与日俱增,为此默克公司赔付了 48.5 亿美元。 (3)高效益 一般地,一种新的药品上市 2-3 年内即可收回投资。特别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投资回报率高达 10 倍以上。 (4)长周期 一般地,一个新药开发需要 10 年左右。一个药厂从建设到投产至少需要 3-5 年。与此同时,药品的使用周期长。许多药品专利保护期后还能使用,如青霉素已使用了 70 多年。 1 目前我国建 gmp 生产车间的投入一般在 2000-3000 万元,有的投入更大,如通化东宝胰岛素生产车间投入 7 亿元。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图 1 新药研发过程: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 2.2.2 医药制造业具有政府管制性强,准入门槛高的特征 2.2.2 医药制造业具有政府管制性强,准入门槛高的特征 国家对药材种植以及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销售都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涉及管理部门众多,在我国目前有 10 多个部门,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部、卫生部等。此外,医药产业的垄断程度高,世界药品市场基本上被少数跨国公司所垄断。 2.2.3 医药制造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2.2.3 医药制造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2003 年英国金融时报500 强企业所属行业中,制药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医药制造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和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药品市场需求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3 人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与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相关概念辨析 2.3.1 人力资源及其特征概述 2.3 人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与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相关概念辨析 2.3.1 人力资源及其特征概述 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 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 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它主要是指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服务的劳动者。 一般认为,人力资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劳动者的体质,这是人力资源的自然基础; (2)劳动者的智力和能力,这是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 (3)劳动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它决定着人力资源的发挥程度和方向。人力资源就是由劳动者的体质、智力和思想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道德相互整合所形成的一种战略资源。 人力资源对经济起着生产性作用, 它能够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它不同于一般的被动性生产要素自然资源, 而是最活跃最积极的主动性生产要素, 即它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和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社会变革的主动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内,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是面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必要步骤。 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具有质、量、时、空的属性。同时,人力作为一种资源来自于作为宇宙精华的人本身,是一种“活”的资源,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不同于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根本标志之一,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有意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能通过自己的理性、意识对所采取的行为、手段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由于人具有自觉的社会意识和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使得人力资源具有了能动作用。所以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索。人力资源开发得好,就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多倍的效益。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特别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培养。 第二,人力资源具有两重性。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考虑,人力资源的这种两重性,提醒我们既要重视人口的数量控制,更要重视人力的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开发现有的人力资源,就可以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发展,甚至形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第三,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人力资源是以人自身的生命存在为前提的,而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因而,它的形成、开发和利用都要受到时间方面的限制。从个体角度看,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人,具有周期性,如幼年期、青壮年期、老年期,其各阶段的劳动能力不尽相同。从年龄方面看,劳动人口的年龄大约在 1650 岁之间。从社会角度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有培训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老化期。人力资源如果不被及时利用、投入,或不被适当适时地利用, 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或丧失其作用, 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所以,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尊重这个周期变化的规律性,及时组织、合理配置与使用人才,使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分配和使用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能量和作用。 第四,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人不仅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还是科技和知识的载体,这是人区别于其他资源的又一特征。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智力,创造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工具,使得器官“延长”并放大,从而使自身能力高度扩大。同时,人的智力还可以传播、延伸和积累, 一代又一代的人吸收了他们的先辈在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 才形成了我们人类今天丰富的社会文化和高度的文明, 而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又将被下一代人所继承和传播, 形成了人类文化加速度发展的趋势。 人可以传播和延续科学文化的这一功能,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力资源这种相异于其他自然资源的资源所蕴藏的特殊能量,它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第五,人力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同一般自然资源不同,人力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人口再生产是人口不断更新,人类自身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过程。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还不同于一般生物资源的再生性, 除了遵守一般生物学规律之外, 还受到人类意识的支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也决定了人力资源的可投资性,通过有目的的投资、开发,可以有效地推动人力资源的再生产过程,形成链式的有机梯队,加速经济进步。 第六, 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 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力资源受到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制约,它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社会资源,它的所有权,主要应当归于社会, 而不是归于某一社会经济单位或仅仅归于人自身。 社会理所当然地要承担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责任。 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必须充分考虑上述特点, 并从总体上加以把握, 才能产生出最佳效益。 这些特征也决定了人力资源具有自己独特的管理、 开发方法。 2.3.2 科技人力资源及其特征概述 2.3.2 科技人力资源及其特征概述 科技人力资源是反映科技投入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广义的“科技人力资源”即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即企事业单位中已经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现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教学人员,经济人员,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翻译人员,图书资料、档案、文博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工艺美术人员, 体育人员, 艺术人员及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人员, 共十七个专业技术职务类别。 狭义的“科技人力资源”即科技活动人员。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虑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展科技统计工作的需要, 而对科技活动所作的统计界定, 科技活动指在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简称科学技术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科技活动可分为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三类活动。本文的“科技人力资源”即采用这一范畴,指直接从事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直接服务,累计的实际工作时间占全年制度工作时间 10%及以上的人员。 国际上通常采用 r&d 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研究与试验发展(r&d)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2.3.3 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及其特征概述 在十五计划(2002 年2010 年) 、科技部、国家经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医药科学技术政策 中明确提出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保证, 是提高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包括了药材种植、加工、炮制、鉴定、产品包装、营销等一系列人力资源。他们既要具有扎实的医药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现代生物、化学、信息等现代技术;既要懂药品研究和开发,又要具备生产经营才能和市场营销知识;既要具有广泛的医药基础理论知识, 又有较强的信息消化吸收能力及熟练运用计算机; 也需要懂得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药审制度、药品管理法规规范。 3 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定性分析 3 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定性分析 3.1 从研发阶段定义的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类型 3.1.1 各类药品研发人才 3.1 从研发阶段定义的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类型 3.1.1 各类药品研发人才 研发人才主要包括高端研究人才、中端研发人才、辅助研发人才等。 (1)高端研发人才 高端研发人才不仅要能洞察药物的最新发展方向, 还要对新品开发有独到见解; 要关注相关产品的开发动向,能针对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研发方案并付诸实施;还要能率领团队进行卓有成效的新品研发。高端研发人才大体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高端研发人才一般具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是成为高端研发人才前提条件; 其次,高端研发人才要有很强的研究能力。表现在一要具有相关的研究经验,二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 第三,高端研发人才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药物研发是一项精密、复杂的工作,不是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依赖团队的努力。如果研究人员喜欢各自为政,就算能力再强,也无法为整个行业创造价值。 (2)中端研发人才 中端研发人才需要对自己所处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有清醒的认识, 能够客观地判断自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的长处和不足。 例如近些年来, 从事生物制药方面基因研究的人才很多, 但 proteome 试验(特异基因发现)、动物试验、能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试验仪器的医学、药学人才严重不足。对于一般研究人才来说,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并需要一定的技术经营能力。 (3)辅助研发人才 辅助研究人才一般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试验技能,比如能够操作专门的实验仪器,能够进行某种精细作业,能够反复地、长期地完成某个单纯的试验活动等。 3.1.2 各类药品生产技术工人 3.1.2 各类药品生产技术工人 主要包括技术专家、技术员、高级技工、熟练技术工人等,从在研究团队中发挥的作用看,可以分为高端技术人员和中低端技术人员。 (1)高端技术人员 高端技术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研发经验, 能够把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 并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还要精通生产相关法规,能够按照法规要求合理组织生产。在药品还没有开发出大批量生产技术时, 应用开发领军人才必须有把实验室生产技术转化为工业生产技术的能力。这种应用能力一般不能通过短期培训和研修获得,需要通过反复试错、积累经验和诀窍才能最终掌握,因此培养难度大,制药企业中的这类人才也非常缺乏。比如,医疗行业的临床开发,高端技术人员要凭借过去的经验制定开发计划,要善于通过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形式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展临床开发,要有高超的项目管理能力,而且还要懂得药理知识,善于和医生交流。这些能力通过短期培训很难掌握,需要长时期的经验积累。 (2)中低端技术人员 在制药领域,掌握临床统计方法的技术人员很是缺乏。对于中低端技术人员,要具备吸收开发所需知识的能力,要能够严格按照医药法规开展工作。尤其在生物医疗、生物化工行业,批量生产技术只能在现场学到,中低端技术人员要能够在生产一线学会批量生产技术,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在临床开发领域,要能在现场学会临床开发技术,能够同合作者交流信息。在生物医药信息领域,要具备计量和搜集信息的技术,要有根据试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上述能力都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需要制药学、信息科学、数学,以及较强的计算机能力。 3.1.3 各类药品销售与管理人员 3.1.3 各类药品销售与管理人员 主要包括融资人才、管理顾问、知识产权人才、销售人才等。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3.2 从产业发展需要定义的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类型 3.2.1 新药研发人才 3.2 从产业发展需要定义的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类型 3.2.1 新药研发人才 新药研发人才指的是在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为主的研究阶段,既懂 制药、又懂工程,还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例如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以进行产品和工艺及设备的更新改造、gmp 设计和验证、生产管理等。而以往只懂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人才和只懂得工程设计的工程类人才, 都无法满足新药研发人才的要求。 为适应世界医药产业的发展潮流, 改变我国医药产业的落后现状, 新药研发人才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优秀的综合素质,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能满足医药产业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 为满足医药制造业对专业研发人才的需求,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7年把制药工程研究生教育从药学类调整到工学的生物化工学科内。1998 年国家教育部将原有的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专业调整为一个专业,即制药工程专业,并招收首届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 制药工程专业是为适应 21 世纪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而设立的一个宽口径专业,是奠定在化学、药学、生物技术和工程学基础上的新型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制药知识,能在医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领域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少高校越来越重视该专业,学科从设立至今, 发展迅速, 截至 2004 年底全国已有 142 所高校设立了此专业, 每年招生人数达 8000余人。 3.2.2 应用统计人才 3.2.2 应用统计人才 在药品研发和临床实验阶段,从样本的选择、试验过程的设计到报告的形成,往往由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有时,研究人员虽然可以得到数据,但对数据的意义不能全方位理解,或不能对数据进行解释, 抑或是对统计分析方法不够了解, 直接影响了研究的进度和成果的应用。 医药制造业应用统计人才需要对药品试验与使用阶段的大量信息进行处理, 帮助专业研究人员制定临床试验计划、拟定药品实验方案、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评价。 医药制造业应用统计人才需要拟定临床实验有关的病例数量, 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实施临床实验并对实验和结果进行判定和评价;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的总体设想,与数据提供者进行沟通并配合临床实验,把收集到的临床数据整理为基本数据,并在不破坏原始数据特征的前提下使用信息技术和统计技术进行多维度分析;同时需要数据管理,建立临床实验数据库,包括分析数据、结果数据并进行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3.2.3 知识产权人才 3.2.3 知识产权人才 我国医药制造业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仿制国外药品, 由于科研水平较低,r&d 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新药开发能力弱,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中 97.4%是仿制国外药品, “八五”期间开发的 1500 多种新药,70 种为一类新药,但仅有 2 种具有独立的分子结构,为世界公认的创新药品凤毛麟角。 但是,我国药品仿制在加入 wto 后,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必须落实对 100 多个成员国都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 按照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条款, 在专利期内仿制某种新药,开发方有权索取 4-10 亿美元的赔款,若买断一个专利新药的生产许可,亦需支付 500-600万美元, 这使以仿制新药为发展手段的制药业面临缺乏新产品的窘境, 严重影响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使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动力遭受严重打击。 但值得庆幸的是, 由于在 1992 年我国即颁布了 药品行政保护条例 , 其中规定在 1986年 1 月 1 日至 1993 年 1 月 1 日期间,申请人在其所在国取得专利但在申请日前尚未在中国境内合法渠道流通的药品, 可以向药品生产经营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保护, 获准后保护期为 7 年零 6 个月,而在此期间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又未申请专利者不予保护。1993 年 1 月 1日后的新药接受我国专利法的保护。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品,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白介素-2、干扰素等产品都是在 1993 年前进入国内市场,未获行政保护,因此国内企业获得了仿制的机会,并取得了成功。 有关统计表明, 在未来 5 年中, 我国医药市场将迎来制药史上专利药品到期最多的时期,世界上将有150种以上总价值达340多亿美元的专利药品保护期到期, 其中不乏像氯雷他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伐依泊汀等一些“重磅炸弹” ,而 2005 年至 2007 年将是专利药到期的高峰期。目前我国的药企已经进入了申请抢仿专利药的高潮。 但仿制药品高峰的到来,必然涉及其中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然而据估计,我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大学向社会输送的合格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约为 3000 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专家预计,到 2010 年,我国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总数为 5.5 万至 6 万人。根据对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资源所作的一项最新调查和测算, 企业与研究机构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占需求总数的一半以上,到 2010 年,我国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需要知识产权专业人约 3 万人。因此,培育医药制造业知识产权人才,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方面。 3.2.4 医药商业人才 3.2.4 医药商业人才 我国自 2003 年 1 月 1 日开始全面开放药品分销服务体系,使医药商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同时,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生产、销售都要受到药品管理法 、 药品供应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约。然而从调研结果看,几乎所有的医药企业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从外部上看,贷款回笼困难,厂商竞相降价,利润率逐年降低,药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品营销竞争激烈,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从内部来看,经营管理观念落后,管理体制混乱,职工素质不高。这些都使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也正是这样,更要求医药制造业必须对市场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对医药制造业的管理和经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医药商业人才成为医药制造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首先,医药商业人才要在疏通销售渠道,建立健全营销网络,积极降低物流成本上有所作为。近几年来,医药批发企业的平均利润仅为 1%左右,一方面是由于不适应相关政策的调整导致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交易成本的居高不下造成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物流成本在销售总额中的比重太高,这一比重约为 10%,比西方发达国家的 2.6%高了约 7.4 个百分点。因此对医药批发企业来说,谋求发展必须做到加快商品流通、降低库存积压、加速资金流动。同时,医药批发企业在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应起到桥梁沟通的作用,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取代生产商和零售商的推销员和采购员, 将流通渠道的各环节缔结起来, 实现流通一体化,形成与生产商和零售商的战略联盟。 其次,医药商业人才要提高管理水平,带领零售企业改变经营思路,从多年来沿袭的坐店式经营转变为主动促销经营, 同时应努力提高硬件和软件设施, 利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优化流转环节,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企业营运效率,以专业化的优势稳固原有的市场份额,并挖掘市场潜力,抵御行业风险。 第三,医药商业人才要更新营销理念,全面实施营销战略。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突出自己的特色经营,针对不同的经营环境,实行差别营销策略,在经营的品种类别、服务措施和专业特点上做文章,吸引特定消费人群。强化品牌意识,创造令消费者信任和依赖的服务与健康指导,利用品牌效用赢得规模效益。 第四,医药商业人才要广泛积累资本,通过兼并联合扩大经营规模。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企业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以规模经营的方式抵御风险和竞争。因此,资本雄厚企业可以通过兼并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自己,而另一些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企业联盟的方式实施合同一体化, 由企业联盟组成大型流通集团, 做到药品代理、配送、零售等一体化经营。 4 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定量分析 4 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定量分析 4.1 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科技人力资源概况 4.1.1 建立了一批医药科研机构并培养了大批医药科研人才 4.1 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科技人力资源概况 4.1.1 建立了一批医药科研机构并培养了大批医药科研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医药政策的支持下,医药科研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批医学高等院校和大型医药科研机构。 经过 10 余年的发展, 截至 2005 年底,我国独立医药科研机构整合为 80 所,专职中药科研人员达数万人。且各地均成为了相应的医科大学和医学专科学校,为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员提供了科研创造的广阔舞台(附录 1)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4.1.2 产生了一批作为我国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源主要载体的骨干企业 4.1.2 产生了一批作为我国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源主要载体的骨干企业 企业是我国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源的主要载体。 大中型医药企业已成为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表 2 国内一些先进地区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地区 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通化 现有医药企业 85 家,2007 年产值 126 亿元;拥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制药企业达到20 家,其中修正药业产值 62 亿元。单品种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产品有 7 个。 长春 现有生物医药企业 83 家,2007 年产值 117 亿元,是亚洲最大的疫苗和基因药物生产基地。 哈尔滨 现有医药企业 120 余家,2006 年实现销售收入 150 亿元,其中,葵花药业、圣泰制药、华雨制药等 10 余家重点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亿元,哈药集团产品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 浏阳 现有医药企业 128 家, 2007 年产值 70.63 亿元。 深圳 现有医药企业数 400 多家,2006 年实现销售收入 194 亿元。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为 138 亿元。 上海 现有医药企业 446 家,2007 年产值 389 亿元。 北京 现有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 220 余家,2007 年实现销售收入 250 亿元。 资料来源:上述七地区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调研 4.1.3 具备较高质量的科技人力资源 4.1.3 具备较高质量的科技人力资源 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由表 3 中数据,科技活动人员从 1995 年的25059 人增加到 2006 年的 64278 人, 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由 1995 年的 10865 人增加到2006 年的 42241 人,其增长幅度超过科技活动人员的增长幅度,因此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如图 3-1) ,由 1995 年的 43.3%已达到现在的 65.72%,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由 1995 年的 94 人增加到 2006 年的 324 人。以上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具备较高质量的科技人力资源, 这也是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的一大特征。 表 3 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投入情况(人) 年份 科技人力资源 科学家和工程师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 1995 25059 10865 94 2000 37833 22480 226 2002 53055 33946 322 2003 44561 29424 255 2004 46594 30277 265 2005 51832 36023 292 2006 64278 42241 324 数据来源:2007 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4.2 影响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总量的因素 4.2 影响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总量的因素 在定性分析中可以看出, 医药制造业对科技人力资源的需求是全方位、 多领域的。 那么,未来几年内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究竟为多少?与目前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必须通过定量分析得以实现。 也唯有明确未来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需求量, 才能调整该行业人才战略,为进一步优化其人才结构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文献资料和发达国家的经验, 医药制造业的需求增长首先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医药制造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第三,医药制造业发展由技术创新引领,研发投入对其也产生重要影响。 4.2.1 经济发展水平 4.2.1 经济发展水平 尽管医药产业的周期性不强, 但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必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的速度、居民收入水平等经济变量的制约和影响。 按照世界银行的做法,将世界 150 个国家分为欠发达国家(ldc) 、新兴工业化国家(nic) 、高度工业化国家(aic) 。其具体分类标准是:ldc 为人均 gdp785 美元或以下的低收入国家;nic 为人均 gdp786 至 9655 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aic 为人均 9656 美元或以上的高收入国家。一般将 ldc 和 nic 归为发展中国家,而认为 aic 是发达国家。因此,人均水平常常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重要标准。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医药制造业增长具有不同的特征。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2003 年中国人均 gdp 刚刚越过 1000 美元大关,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业。 根据表 4 中对部分国家和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的研究结果, 在人均低于 2500美元的阶段, 医药市场将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与之相关联的医药制造业也将处于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趋势判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医药市场和医药制造业还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表 4 1995-2006 年主要年份我国人均 dgp 与医药制造业产值 年份 人均 gdp(亿元) 医药制造业产值(亿元) 1995 5046 961.26 2000 7858 1781.37 2002 9398 2378.44 2003 10542 2889.90 2004 12336 3241.30 2005 14103 4250.45 2006 16084 5018.9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7,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07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对表一中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医药制造业产值(y)与人均 gdp(x)之间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 0.995,且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辽宁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能等级考试题及答案初级工一级
- 个人车位租赁合同范本经典版本3篇
- 2025年社区消毒培训试题及答案
- 述职评议整改报告范文(2篇)
- 标准商品房购房交易协议合同5篇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用及探望权执行监督补充协议
- 宅基地使用权租赁协议范本:生态农业园合作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业运营与品牌合作承包协议
- 精细净身出户离婚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合同
- 离婚协议女方不忠行为证据采集与损害赔偿合同
- 中小学校长考试试题及答案
- 德州市禹城市事业单位引进青年人才笔试真题2024
- 生物医药产业介绍
- 纪委委员培训课课件
- 2024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船员服务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内嵌视频) 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 2025年陪诊师资格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妇科抗生素使用课件
-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