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英美遗嘱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pdf_第1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英美遗嘱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pdf_第2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英美遗嘱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pdf_第3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英美遗嘱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pdf_第4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英美遗嘱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随着物权法的出台,个人财富的日益增加,公民遗产继承问 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遗嘱信托无疑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选择。遗嘱信托 具有家族财富传承的功能,在英美信托实务上被广泛运用,使家族资 产长久性传承。在我国,遗嘱信托制度虽然在 2001 年信托法中 得到了认可,但有关遗嘱信托方面的法律规定却十分稀少,未针对遗 嘱信托的特殊性做出相应的调整性规定,如信托财产方面规定之含 糊、成立与生效方面规定之苛刻等等,这些均不利于遗嘱信托制度在 我国的规范确立,其制度功能难以实现,所以在现实的运用中几乎是 一片空白。遗嘱信托法律制度上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工具功能的 发挥程度。在英美,遗嘱信托法律制度经历多年的发展,有关遗嘱信 托的各个方面都规定的完备而详细,对英美遗嘱信托予以借鉴和移 植,是我国遗嘱信托法律制度健全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对英美遗嘱信托法律制度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历史研 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等方法,以英美遗嘱信 托中受托人、受益人、委托人之间关系如何平衡为主线,从成立与生 效、变更与终止、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分析其现有立法之优势与特点, 并以此为借鉴设计适合我国遗嘱信托法律制度。主要分三个部分,一 是英美遗嘱信托制度考察,主要对分别对遗嘱信托的起源及其在英美 各国的发展现状与英美遗嘱信托中相关法律问题等内容进行考察,从 信托财产、成立与生效、变更与终止、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对英美遗嘱 信托之制度功能优势进行重点分析;二是针对我国所面临的实践与法 律中的困境分析我国遗嘱信托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三是结合 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英美遗嘱信托法律制度,探讨如何建构我国遗 嘱信托法律制度,主要包括遗嘱信托之财产制度、成立与生效制度、 变更与终止制度、管理与监督制度、相关配套法律等五个方面内容。 关键词:信托;英美遗嘱信托;借鉴 英美遗嘱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 ii abstract along with “real right law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enacted and individual wealths increase, the citizen begi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how to pass own property. the testamentary trust is a very suitable choice without doubt. the testamentary trust takes on the family wealth inheritance function; it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uk-us country. in our country system of testamentary trust, each aspect is not that perfect. trust law was promulgated in our country in 2001, but it is scarce at the related testamentary trust aspects legal rule system, so its feasibility is bad and its function realized is difficulty in out country. so we must establishment the testamentary trust system in our countrys standard as possibly as quickly. referencing anglo-american system of testamentary trust is a very effective way to us. this article will study anglo-american system of testamentary trust by historical research, empirical research, comparative research, data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it include in anglo-american system of testamentary, how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lients ,beneficiaries and assignees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ffect ,alteration and termination ,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and so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 and use it as reference design for chinas legal system testamentary trust. this article,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abstrac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 testamentary trusts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things at present in britain and america; analyze anglo-american system of testamentary of the relevant legal issues anglo-american system of testamentary trust of functional advantages. in the second part, including the practice is facing difficultie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laws of our country testamentary trust the hav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third part,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american legal systems, discuss how to construct testamentary trust system in our county, including the trust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property system, testamentary trust set up and entered into force, modification and termination,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key word: trust, anglo-american system of testamentary trust, reference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香港著名艺人沈殿霞选择设立信托的方式,将名下资产转以信托基金方式运 作,并交受托人管理,一旦她过世,其女郑欣宜在面对资产运用之事时,由受托 人负责审批、协助。 1而相比之下,深圳女老板刘某的女儿就没有这样的幸运,刘 某希望其遗产能够用于女儿今后的生活并可在成年时得到一大笔财产,但由于我 国在遗产信托方面存在空白,让死者的心愿难以完全达成,甚至引发了后来家族 成员间的遗产纷争。 2随着物权法的出台,个人财富的日益增加,相关此类遗 产继承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遗产的被继承人如何防范风险,保证财富稳定安全? 如何将奋斗一生辛苦积累的财富用来保证自己的晚年生活、保障家庭及子女将来 的生活、教育和创业,并进而使所创基业持久传承?遗嘱信托无疑是一个非常适 合的选择。在英美各国,遗嘱信托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自己的遗产规划中,人们 通常在年老时将财产委托给遗产信托基金来管理和使用,一些著名家族更是利用 遗嘱信托用来实现家族产业的传承。比如肯尼迪、洛克非勒家族的资产就是利用 信托形式,特别是遗嘱信托的形式,使得家族资产得以长久性传承。 3运用遗嘱信 托,将遗产以信托的方式,交付于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管理,不仅可以确保自己 的财产在身后按自己的意愿运用,而且由于专业人才的参与管理或处分,遗产可 完全发挥其价值作用,实现保值增值,避免遗产继承人可能因缺乏管理能力或挥 霍无度造成遗产流失, 同时有效地防止家族争产, 从而实现家族财产的永久传承。 遗嘱信托法律制度上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工具功能的发挥程度。英美国 家通过判例法和成文法的方式,对遗嘱信托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遗嘱信托制度 是随着信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通说认为,信托制度起源于英国的 “用益(use)制度” 。在 13 世纪,为了规避英王亨利三世没收条例 ,用益 制度得以创立和盛行。因此,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在英美各国立法和判例已相 当的完备。如英美国家立法在遗嘱信托成立的具体形式上为当事人提供了多种形 式的选择,并分别针对每种形式要件的有效性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4既保证了遗嘱 信托的安全性,又充分体现信托灵活性与便利性。在英美判例法国家还发展出了 “禁止永续原则及信托得经全体受益人同意而变更及终止原则” , 5对遗嘱信托存 续时间、信托财产转移时间及信托财产累积进行限制,实现了“个人之间、国家 公权力之贯彻与民主多元社会个人自由空间的适度保持,降低了信托对社会制度 1林华: 遗嘱信托:待开发的遗产管理产业 ,载金融时报2009 年 7 月 29 日。 2何泳、刘德炳: 女老板 3000 万遗产引发的立法话题 ,载深圳特区报2007 年第 3 月 29 日。 3张军建、陈光: 建构我国遗产信托制度的思考 ,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 6 期。 4英国1982 年司法管理法第 17 条、美国统一遗嘱认证法第 2 章第 502 款。 5watt.gary. briefcase on equity and trusts,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6 页。 英美遗嘱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 2 现存秩序的冲击且避免了个人原创力与弹性空间的过度压抑” 。 6在英美国家,还 有大量的有关遗嘱信托的法学著作,对于设定遗嘱的能力、遗嘱的解释、遗嘱财 产处分权的限制、信托的设立与类型、信托的期限和管理,遗产税等诸多热点讨 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英美遗嘱信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与实例 的资料。 相比之下, 我国的遗嘱信托各个方面就显得就不是那么健全。 我国 2001 年颁 布的信托法中同样也规定了遗嘱信托制度,但有关遗嘱信托方面的法律规定 却十分稀少,其中大多涉及内容只限于商事信托领域,未针对遗嘱信托的特殊性 做出相应的调整性规定,其一般原则与规定应用于遗嘱信托等民事信托可操作性 差,不利于遗嘱信托制度在我国的规范确立,制度功能难以实现。同时理论界与 实务界一直偏重于对商事信托的投资理财功能的发掘,尚未涉及对遗嘱信托的深 度思考,导致遗嘱信托的制度研究远远滞后于市场实际需求。关于具体的遗嘱信 托问题研究,现有的资料不多,且多散见于关于信托制度研究的专著中,或是研 究民事遗嘱的专著中偶有提及,缺乏对遗嘱信托制度做专门系统的理论研究与较 为具体的制度设计,实务中缺少明确的法条依据。因此,对遗嘱信托制度做系统 深入的研究很有必要,特别是对发达的英美遗嘱信托法律制度进行研究与探索, 在借鉴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我国的遗嘱信托制度体系。 6张天民: 失去平衡法的信托:信托观念的扩张与中国信托法的机遇和挑战 ,中信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11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第一章 英美遗嘱信托制度考察 一、遗嘱信托制度的源起及在英美的发展 遗嘱信托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是指立遗嘱人于遗嘱中载明将其全部财产或 一部,在死亡后,信托于受托人,使受托人依信托本旨,为遗嘱中所定受益人或 其他特定目的,管理及处分信托财产。 7信托源自于英国,并在英美国家得到不断 地发展与完善,被人们广泛地适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项事务,遗嘱信托也就 成为人们遗产规划中最为重要的处理方式之一, 不但被普通百姓所用于财产管理, 而且也被一些著名家族用于家族资产传承。 (一)遗嘱信托制度之源起 遗嘱信托是随信托制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信托之最初出现形式即是通过 遗嘱的形式来完成的,可以说信托制度的历史即是遗嘱信托制度的历史。一般认 为, “信托起源于英国中世纪的用益(use)设计” 。 8在 13 世纪,此时的英国正 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宗教势力强大,教徒众多。受宗教教义之影响,教徒们往往 在死后把土地等大量财产遗赠给教会。所以,教会所获得的土地不断增多,而很 多封建领主则丧失了取得无人继承土地的机会。同时,依当时法律规定“教会土 地拥有永久免税的权利,而在封建土地制度下土地所附随各种各样的义务均依附 于土地而存在,那么土地的丧失除了意味着封建君主将失去大量的赋税收入外, 还意味着对领主及佃农人身控制权的减弱” 。 9这些影响了封建统治者的收益,对 其统治构成了威胁,从而出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宗教团体之间利益的严重冲突。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王亨利三世颁布了没收法 ,禁止教徒对教会捐赠土 地,规定“须经君主或诸侯的许可,方可把土地遗赠给教会,若有违反,就子以 没收” 。 10为回避法律对土地等财产的转移与处分所做的限制,一些人们开始通过 设立遗嘱的方式,把自己土地之所有权转让于教会以外的第三人,由该第三人受 教徒之托在其死亡后为教会的利益管理该土地,从而规避了没收法的适用。 这样,土地名义上是第三人所有,教会却享有土地的实际使用权与收益权。这种 “委托人将一定土地交由受托人管理,受托人凭道德上的良心将所获得之收益交 由受益人的制度设计” , 11被称为“用益(use)制度” 。此时,受益人之用益利益 并不受法律保护, 仅靠受托人道义良心上的约束。 “委托人也不能依靠法律制约受 7叶光州: 论私益遗嘱信托的设立与适用 ,载法学丛刊2006 年第 197 期。 8方嘉麟: 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5354 页。 9马克垚: 英国封建社会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34-141 页。 10何宝玉: 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 ,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 页。 11陈雪萍、豆景俊: 信托关系中受托人权利与衡平机制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1 页。 英美遗嘱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 4 托人,而完全依赖于他所委托的人的诚信来实现,对于其所有权的限制不是法律 上的,而是道德上的,它不是依照法律而是依照良心,应当象好当家人那样管理 财产。 ” 12因此,若出现受托人做出违背委托人的意愿损害受益人利益的行为时, 受益人在普通法院则得不到任何救济。 15 世纪中叶,基于良心、公平和正义的原则,衡平法院开始对受益人的利益 给予确认和保护, 13受益人就取得了衡平法上的权利,即“受益权” 。由于“用益 制度”既能弥补长子继承制度之不足,又能逃避土地继承税之交纳,从而被人们 广泛采用,但另一方面却导致了税收的减少,损害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为阻止 “用益设计”的适用,英王亨利八世颁布了“用益权条例(the statute of uses)” , 以限制“用益设计”的使用,规定“普通法上的所有权(legal title)在用益权设定 时,即由受益人享有,从而将受益人衡平法上的权利转化为普通法上的权利而受 普通法院的管辖” 。 14也就是说,直接把财产的所有人认定为受益人,财产转移所 产生的税赋其应当承担。于是,就出现了“双重用益权(use upon use)”的设定, 其是指在设定一次“用益权”后,再设定第二次“用益权”时,第二次“用益权” 即不受“用益权条例”的限制。这种设计存在两层用益,即名义上的用益和实质 上的用益。 该制度在 17 世纪的著名案例萨姆诉多尔案(sambach v dalston)得到了 衡平法院判决的认可,被称之为“trust” ,并逐步发展为信托制度,为信托的系 统化发展打下基础,而衡平法院则被誉称为“信托之母” 。 15随着时代的发展,社 会的转型,经济的繁荣,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类型逐步由商业代替了农业。现代 的贸易、金融等经济活动中更多的是动产的交易与流通,土地不再是社会个人财 富的主要来源。动产作为信托标的的主要形式,使得信托作为财产管理和处分工 具的职能突显,但其基本概念仍保持不变,即受托人享有普通法上所有权,负有 为指定受益人利益管理财产的义务,该义务可由衡平法院强制执行。 161925 年, 英国以财产法废除用益法 ,标志着现代信托制度从此确立。 (二)遗嘱信托制度在英美的发展现状 1遗嘱信托制度在英国。1遗嘱信托制度在英国。现代信托制度的发源地英国,其信托制度己 有 600 多年的历史。受自身的历史传统、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英国的 信托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其信托活动多为传统信托类型。传统的民事信托业务一 直以来都是英国信托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人们经济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财产管理工具。据统计, “英国的个人信托业占整个信托业 80%,其中 12法勒内.达维德著,漆竹生译: 当代主要法律体系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98 页。 13方嘉麟: 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1 页。 14余辉: 信托法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成文法:英国 1540 年、1542 年遗嘱法 ,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 年第 2 期。 15何宝玉: 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 ,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319 页。 16张天民: 解读信托法的若干理念 ,载信托法律网.2001 年 5 月 6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个人信托又多以承办遗产信托为主,主要内容涉及财产管理、执行遗嘱、管理遗 产、财务咨询等业务,包括对个人财产在管理、运用、投资以及纳税等方面的咨 询等内容” 。 17对于自己身后财产的安排,英国人们通常会采用信托的方式进行规 划与布置,通过设立“遗产信托基金”来管理和使用自己的财产。所以,遗嘱信 托制度在英国是被人们所广泛运用和接受的,同时英国的遗嘱制度经历多年的实 践与探索,其在各个方面制度都发展地比较完备,不仅有大量丰富而又详实的司 法判例,而且有关信托的各个方面的专门立法也相当完善,仅受托人方面的专门 立法,英国就先后颁布了六次,详细地规定了受托人的义务与权利,很好地促进 了本国信托各项业务的发展。所以,相对其它国家来说,英国的遗嘱制度信托的 地位是无人能比的,其相关制度是比较全面与完善的。 2遗嘱信托制度在美国。遗嘱信托制度在美国。作为世界上信托活动最发达的国家美国, “在 当英国的信托制度传入美国后,信托便受到重视,更视为一种业务,使得美国的 信托业与银行、保险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 18在美国,虽然商事信托异常发达, 但民事信托并没因此而受到忽视,其与商事信托同样发达。在各种各样的民事信 托形式中,遗嘱信托是人们在理财与遗产规划中所选择适用的最为主要的信托形 式。美国的一些名门望族,如前面提到的肯尼迪、洛克非勒家族的业产多是适用 遗嘱信托的形式, 保持其长久性的传承。 因为美国对遗产继承普遍征收高额税金, 其遗产税率最高可达到 55%,立法又对单个主体一生之赠与或是继承免税总额限 定为 67.5 万美元,所以遗产信托的设立就成为美国人财产规划(或遗产规划)中特 别重要的一环,是一个重要的理财工具;同时由于美国本身的文化制度方面的原 因, 事先做好财产分配的规划被美国人视为自己生前的责任与义务。 19在美国的家 庭与个人,其财产从理财规划、合理节税到整体分配与继承,一般都交由专业人 士进行规划制定的,遗嘱信托因其独特的制度设计也就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美 国的信托制度并不是英国信托制度的简单移植,其一方面汲取了传统信托制度之 民事信托的基本形式,即以公民个人之间以信任为基础、以无偿为原则的非营业 信托;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传统并进一步拓展了信托制度之功能优势,特别是对 信托功能之财产管理功能的发掘最为突出,由专业公司的形式(主要是商业银行) 取代个人的形式进行相关的经济投资,实现信托财产的保值增值。因此,相比世 界上其他国家,美国的信托业结构可以称得上是最为完整的,信托制度的功能优 势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遗嘱信托也就非常发达。 总的来说,遗嘱信托制度随着信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到现在历经几个世纪 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财产管理制度,具有多样化的社会功能,现为英、 17伍贻康: 欧盟的信托业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载 中国国关在线 /xueren/china/2003 年 9 月 28 日。 18方嘉麟: 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1 页。 19张军建、陈光: 建构我国遗产信托制度的思考 ,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6 期。 英美遗嘱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 6 美等国人们所广泛采用。在英美国家中,多年的司法实践发展出了众多有关遗嘱 信托的法律规则,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下节就英美遗嘱信托制度进行简单的梳 理与分析。 二、英美遗嘱信托制度之相关法律问题 遗嘱信托是遗嘱处分制度与信托制度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当事人的意 思自由,实现其财富管理功能。遗嘱信托之所以在英美国家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 作用并占据重要地位,很大程度上和其制度自身的灵活性、完备性密不可分,使 得遗嘱信托在设立与运用中既能充分保障遗嘱订立人的意愿,又能使受托人的专 业理财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使受益人的权利得到保障。 (一)英美遗嘱信托中的信托财产 信托财产的概念是英国法的一个基本概念, 并且是衡平法最重要的创造。 20信 托财产是信托之关键点,信托活动与信托关系均是围绕信托财产这一核心而开展 的,在遗嘱信托中也不例外。 世界各国信托法均未对信托财产的种类作整体意义上的限制性规定。英美法 系区别于大陆法系的是, “其立法中对于财产没有绝对所有权这一概念, 财产不仅 常常不加区分地用来指有货币价值的权利客体, 而且常用来指人们对财物的权利, 因此,土地和动产、所有权和地上权等均可说成是财产” 。 21因此,英美法系认为 财产是各种具体财产权利的组合,在英美国家任何财产不论其存在的形式如何, 只要法律、行政法规允许其自由流通,均可成立信托。 22在英美法中,信托财产可 以是动产或是不动产,有形财产或是无形财产,甚至是“法律上的权利和衡平的 权利也可以作为信托财产” 。 23所以,在英美国家,立法强调信托财产应是确定的, 但不强调信托财产为现实存在的,其认可委托人将未来取得的财产或某种权益作 为信托财产。 24此外,还有学者指出, “基于信托应使受益人从中得益的理念,信 托财产应限于积极财产” 。 25对于遗嘱信托而言,其信托财产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限 定,只要再符合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即可。 英美国家的信托制度,其整个操作过程,都离不开信托财产之“双重所有权” 的特性,也就是信托财产之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这种信托财产之“双重所有 权”观念,深深扎根在英美国家衡平法与普通法的长期抗衡中。根据英美法系国 家法律规定,受益人根据信托文件的指定而享有的受益权被称为“衡平法上的所 20何宝玉: 信托法原理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36 页。 21马俊驹、梅夏英: 无形财产的理论和立法问题 ,载中国法学2001 年第 2 期。 22陈向聪: 信托法制度研究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45 页。 23george gleason bogert lloyds bank ltd v sutton (1952 2 all er 1054)案件中,harman j 指出: “收取费用的受托人在尽责和知悉方面,被要求能够行使较不收费受托人为高的标准。 专业遗嘱执行与托管 的风险 ,载香港律师http:/www.hk- 年 3 月。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但由于现实中,人们的理念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求效率,鼓励风险投资, 若按传统信托理念执行受托人的“谨慎义务” ,则束缚了受托人的判断,不利于信 托财产的的增值。 71因此,英美国家立法对信托之“谨慎义务”给予了更为弹性化 的把握,如对前所述受托人的投资权扩张,其直接体现在“谨慎义务”的规定上, 美国立法中之“谨慎投资人规则”就运用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 2遗嘱信托之监督。遗嘱信托之监督。如何监督受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和处理信托事务, 是信托法律规制的核心内容。 72遗嘱信托作信托一种,其监督同其他的信托一样, 通过赋予受益人的权利以达到对信托活动进行监督的目的。信托是为实现受益人 利益而设立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受益人依据信托文件享有信托利益。 73在英美, 信托设立之时,受益人即取得了衡平法上的所有权,也就是实质所有权或是受益 所有权。受益人衡平所有权的取得使得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信托义务移转于后续 的法定所有权人,也可以使受益人通过对信托财产的消极控制预防受托人对信托 财产的滥用, 74从而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总之,受益人之权利源于其拥有的 衡平所有权,这对信托来讲,特别是对遗嘱信托十分重要,能够有效地监督受托 人遵照信托文件忠实履行各项义务,若受托人违反信托条款行为,要求其承担责 任。 受益人依据信托享受信托收益的权利,也即受益权。其是受益人因信托成立 而当享有的权利,是受益人的最为基本的权利,是受益人的实质所有权在现实中 的具体体现,其主要分为本金受益权和收益受益权两个部分。主要涵盖了取得信 托利益的取得权,强制实施信托的权利,获得与信托相关信息的权利,对被受托 人不当处分信托财产的追及权, 对受托处理的事务表同意的权利。 75信托受益人之 受益权是不以取得受益人的承诺为要件的,是信托成立后受益人基于其对信托的 衡平所有权而自然享有信托利益的权利。 76同时,受益权是一种财产性权利,不但 可依受益人之意愿进行买卖、抵押、赠与和抛弃,同时由于该权利存在于信托财 产之上,与信托财产紧密相联,只要信托财产存在,其权利就不会消失,而且受 益人可以追及至原始财产及其替代财产,受让人未被告知存在信托利益且支付对 价的除外。受益人主要通过徹销权、知情权、解任权等权利的行使以保障受益权 不受侵害,主要包括:受益人对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所进行的处分行为,可通过 申请法院予以撤销:对于信托财产所受到的损害,可请求恢复并获得损害赔偿; 可对信托财产及收支情况进行调查并要求说明;可查阅、抄录或复制对信托帐目 及文件;对信托管理方法可要求变更;对违反信托目的或管理不当的受托人,可 71陈雪萍、豆景俊: 信托关系中受托人权利与衡平机制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64 页。 72何宝玉: 信托法原理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95 页。 73中野正俊、张军建: 信托法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10 页。 74陈雪萍、豆景俊: 信托关系中受托人权利与衡平机制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14 页。 75何宝玉: 信托法原理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68 页。 76周小明: 财产权的革新信托法论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34 页。 英美遗嘱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 16 要求解任。这些权利都是依据“受益人是受托人忠实履行义务的最大保障”理念 而归于受益人的权利束, 77其实际上是受益人的受益权在实践活动中的外延, 它们 与受托人的义务相对应存在,起到对受托人履行义务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信托 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在英美法系国家中,主要是基于受托人是法定所有权人,受益人 是衡平所有权人,赋予受益人之衡平所有权,从而施于受托人以受益人的利益行 使的义务,给予受益人享有收益的权利,通过法律调节达到受托人与受益人两者 权利与义务的衡平。在遗嘱信托活动中,受托人依各种义务与权利来管理信托财 产,同时受益人依各种权利实现对遗嘱信托实施的监督,从而确保遗嘱信托的顺 利进行,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77耿立衡: 信托财产与中国信托法 ,载政法论坛2004 年第 1 期。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第二章 我国遗嘱信托之缺罅 一、我国财富传承工具之缺失 (一)遗嘱信托是一种有效的财富传承工具 英美的遗嘱信托制度通过信托财产之所有权、收益权相分离,使信托财产可 按委托人的愿望在受托人手中进行管理, 78得到不断的积累, 信托之遗产得以传递, 极具灵活强大的制度功能。 一是遗嘱信托能使委托人意志外化。信托利益之设计如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 定和公共秩序,就能完全尊重委托人意愿而定。在英美国家中,特别是拥有家族 事业的人们常常运用遗嘱信托的方式, 使遗产按自已的意志进行管理与分配。 79通 过设立遗嘱信托,委托人可以将财产交给具有专业知识的组织或个人管理,这些 专业人士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为遗产进行合理的规划、专业的管理并确保委托人 理念在其死后仍被执行。 二是遗嘱信托能配合节税规划。 80这是英美遗产信托制度繁荣发达的原动力之 一。信托制度产生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规避赋税,这点在遗嘱信托中得到了特别体 现。世界各国对于遗产继承常常会收取遗产税,而遗产税不仅有着高额的税率而 且多使用超额累进税率,同时还需要现金支付。所以,继承的财产越多那么税率 就越高, “最高边际税率”往往可高达 40%-50%,一笔巨额的财产在经过二至三 代继承,仅仅由于遗产税的缴纳就会使这笔财富损失大半。 81以美国为例,遗产继 承时要交付一笔数量可观的遗产税,其遗产税税率范围为 1849, 82一笔通 过继承父母遗嘱的财产,再转由自己的子女继承时,就需缴纳两次遗产税,财产 自然就缩水不少。但通过设立遗嘱信托,特别是设立“隔代继承”信托,能规避 绝大部分的遗产征税,使整体赋税得以大大降低,且代隔得越多所节省的遗产税 越多。 83因为英美国家的信托财产具有双重所有制特性, 在整个信托的运行过程中, 除了信托管理费用外,几乎没有别的支出,不仅能使财产保值增值,而且大幅度 降低了遗产税赋。 三是遗嘱信托能实现财富顺利传承。信托具有优先性、免责性与超越性之特 点。当信托成立后,受托人便拥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委托人则失去对信托财产 78徐孟洲: 信托法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1 页。 79方嘉麟: 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00 页。 80叶张基: 信托法与民法的调和 ,三民书局 1999 年版,第 96 页。 81方嘉麟: 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8-99 页。 82陈铭福: 遗产税实务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 年版,第 55 页。 83方嘉麟: 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8-99 页。 英美遗嘱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 18 之一切权利,那么委托人的债权人则无法追及信托财产;而受托人只是名义上的 所有权,其债权人也无权追及;而受益人在信托期间,其仅是享有信托利益,其 债权人也无权对信托财产提出主张。遗嘱信托不但确保了财产的稳定而不至于造 成财产的流失,同时它又可以帮助在财产管理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如继承人中 的未成年人和没有理财能力的成年人等,从而实现财富的顺利传承。 四是遗嘱信托能减少继承纠纷。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与法律意识的增强,遗 产继承引发的纠纷也将日益增多。在英美等许多国家,遗嘱信托越来越多被人们 采用以防止此类纠纷, 遗嘱信托在这些国家为此也越发完善。 通过设立遗嘱信托, 将遗产交与受托人持有、管理,由受托人将信托的收益公平地分配给遗产的继承 人。这不仅能使遗产保持完整而不被分割,克服某些财产(如实物、股份等)不 益分割的弱点,同时受托人处于中立地位,并且具有较强的处理遗产的能力。 84这 样,通过遗嘱信托就避免了遗产分配可能导致的遗产贬值、经营权的旁落,同时 可以有效防止遗产管理混乱所产生的分配纠纷。 (二)我国财富传承之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个人财富不断增长,遗产继承问题日渐突显。 据统计, “200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3006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9.0%; 85全国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 15781 元,比 1949 年增长 157.6 倍,扣除同期价格变 动因素,实际增长 18.5 倍,平均每年递增 5.2%;比 1978 年增长 45.0 倍,扣除同 期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 7.2 倍,平均每年递增 7.2%;2008 年全国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 4761 元,比 1949 年增长 107.7 倍,平均每年增长 8.3%;比 1978 翻了 5 番,增长了 34.6 倍,平均每年增长 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 7.1%;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 1952 年的 8.6 亿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217885.4 亿 元,特别是 1978 年到 1986 年 8 年中存款余额增长 10 倍;到 1994 年,16 年间增 长 100 倍;到 2008 年,30 年间增长 1000 多倍” 。 86在我国居民收入普遍增长的同 时,财富的继承已成为当前社会一个突出问题,从近年来不断见诸报端的有关名 人遗产争端事件可见一斑。比如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突然去世后所留下数千万元 遗产,由于并未留下遗嘱,在两个女儿间发生纠纷,导致去世两年后骨灰仍未入 土为安;画家陈逸飞猝死后,其上亿元遗产因未留有遗嘱使其遗孀宋美英和他的 第一任妻子张芷及其子陈凛之间展开遗产争夺战;特型演员古月的女儿、儿子与 其现任妻子之间遗产纠纷官司等等这些明星遗产引发的争端引人观注。 87不仅仅是 84张平华: 遗嘱信托是克服继承法缺陷的工具 ,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 2 期。 85统计局: 2008 年我国 gdp 增长 9.0% cpi 涨幅 5.9% ,载新华网 2009 年 01 月 22 日。 8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0 年增长 1000 多倍 ,载中国地产网 2009 年 10 月 9 日 。 87林华: 遗嘱信托:待开发的遗产管理产业 ,载金融时报2009 年 7 月 29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 这些名人,还有经济改革后一批成功的民营企业家,经过长年的努力获得了上千 万乃至上亿的资产, 现在也开始面临着如何将产业在儿女手中传承的问题。 当然, 普通百姓虽无巨额遗产但也同样面临遗产处理中的各种问题。如何既能做到兼顾 各方利益,又能使自身的财产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 相比之下,一些香港明星却能运用遗嘱信托这一有效的工具,通过设立遗嘱 信托基金的方式来处理遗产,使遗产能按自已的意愿进行管理与分配,避免了诸 多不必要的纠纷。香港艺人梅艳芳生前知其母亲覃美金不善理财且喜挥霍,其设 立遗嘱信托由受托人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成立专项基金予以管理、投资,据称 遗嘱中详细订立了她身后财产的规划内容,包括交付信托后遗产的管理、分配、 运用及给付等;香港艺人沈殿霞也采用了遗嘱信托处理自已留下的遗产,一旦她 去世, 有信托人负管理与处分。 88这些都得益于香港地区归英美法系有着较为完备 的遗嘱信托制度。 可见,运用遗嘱信托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目前的财富传承的难题。然而遗嘱 信托制度虽我国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但在现实生活却不能得到人们的运用。一 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缺乏,导致了遗嘱信托这一有效的财 富传承工具在我国的缺失。在我国,主要调整遗嘱信托的继承与信托方面的法律 制度对遗嘱信托规定的很少。 继承法根本没有涉及遗嘱信托方面的规定,至于 信托法律方面虽然近年出台了几部法律信托法 、 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 但明文提及遗嘱信托只在信托法第 8 条、第 13 条中出现,而这两个条款都是 关于遗嘱信托设立制度的规定。理论上讲,遗嘱信托是信托的一种,因而遗嘱信 托在受托人、受益人的权利义务、信托财产等制度方面的规定可以适用信托法 的原则性规定,但信托法内容单一、抽象,容易造成概念的混淆与冲突,特 别是其中大多涉及内容只限于商事信托领域,未针对遗嘱信托的特殊性作出相应 的调整性规定,其一般原则与规定应用于遗嘱信托等民事信托可操作性差,且与 我国继承法等相关制度不衔接,不利于遗嘱信托制度在我国的规范确立,其制度 功能亦恐难顺利实现,下节将做具体分析。 二、我国遗嘱信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信托财产方面的缺陷 一是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规定不明,造成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法律 地位定位不明。我国遗嘱信托制度之最根本问题就存在于信托财产制度方面存在 缺陷。信托财产是信托关系之基座,其基础之不完善,使必会影响信托之各个方 面。在我国信托立法中,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规定不明,进而造成委托人、受托 88钱晚: 遗嘱信托受明星青睐防止争端、挥霍、侵占、风险 ,载海口晚报2009 年 7 月 5 日。 英美遗嘱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 20 人、受益人三方法律地位定位不明。由于我国法律大体上承袭了大陆法系中关于 所有权之“一物一权”绝对性的认识,而信托则是源于英美,其核心信托财产的 所有权形式为“双重所有权” 。信托财产之“双重所有权制度”是英美信托法之基 础、核心,英美遗嘱信托制度从设立到运行直到监督管理,所有信托实施的各个 阶段皆因信托财产之特别性而极具灵活性、多样性、便利性等特点,显出英美遗 嘱信托的功能之优势。我国的信托制度本身就是移植英美信托制度的产物,但信 托财产的所有权要又遵从传统上的大陆法系的物权理论信托财产的“一物一 权” 。所以,在我国的信托立法中似乎有有意回避“信托”这一舶来品与我国现行 物权制度之矛盾,造成了立法对信托财产的属性规定既不明确又相互矛盾。在我 国信托法中规定, “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 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 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 89此处对信托财产所有权之归属表述含 糊。其将信托财产规定为委托人“委托”予受托人,此处用“委托”一词,而未 用“转让”或“交付”之词,则可认为信托财产的所有所仍保留在委托人手中。 具体到遗嘱信托上,若信托财产归委托人所有,而依我国继承法的相关法律 规定,遗嘱信托只可能在委托人死亡后才能生效,同时依据我国民法通则之 规定,委托人死亡后其将丧失主体资格,那么遗嘱信托委托人对信托财产所享有 的所有权便无从谈起。 90而另一方面,在我国信托法中又规定, “信托财产是 受托人因承诺信托而取得的财产” 。 91此处受托人对信托又是“取得” ,则可以认为 受托人对信托拥有 “所有权” , 与上面提到的委托人拥有 “所有权” 相矛盾。 同时, 法律又未明确受托人对信托财产拥有 “所有权” , 仅指出受托人拥有对信托财产的 “委任管理权” ,那么当遗产为动产时,受托人对该财产进行相关处分与管理,但 若为不动产,依我国物权法规定不动产之处分时需依照规定予以公示,所以 没有“所有权” 受托人就无法进行不动产的管理工作。 92总之,所有这些直接造 成我国遗嘱信托在现实运用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说这点是我国信托制度开展艰难 的根本所在,也即是我国遗嘱信托运用的最大制度障碍。 二是有关遗嘱信托财产登记的规定不合理。 我国 信托法 规定, “设立信托, 对于信托财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登记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信 托登记。未依照前款规定办理信托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手续;不补办的,该信 托不产生效力” 。 93我国继承法又规定,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