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产业组织政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摘 要要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正式标志着纺织品贸易走向自由化的轨道。 然而,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一体化后,既给我国纺织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带来 严峻挑战。一方面,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纺织业的工业化进程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的上半期,但纺织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 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对我国纺织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纺织品出口 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随着全球新一轮纺织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纺织业产业 组织结构升级的任务日益紧迫。如何采取有效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既是我国纺 织业在“后配额时代”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式,也是目前学术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内容上,本文首先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分析我国纺织业产业组织的现 状,运用大量的数据对纺织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考察 了中国纺织产业集中度水平,市场的竞争和协调行为,以及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 技术进步水平。然后得出结论:我国纺织产业组织仍处于一种低级化的,不合理的 状态。导致纺织产业组织低级化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产业政策的领导, 传统的产业组织政策已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因此,纺织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和措施 的重新设置已经是当务之急。 对此,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国际经济新格局,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在国内产 业组织政策方面,要重视分析我国目前纺织业的新兴产业组织模式产业集群的 特点和优势,把产业集群水平的提升作为我国纺织业产业组织改革的目标;在对外 贸易政策方面,在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纺织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对现有的贸易政策及其理论体系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本文进一步提出要 把国内产业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相互协调以促进纺织产业组织的优化。 关键字:关键字:后配额时代 纺织业 产业组织 产业集群 战略性贸易政策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moval on quota from jan1,2005,it should signal the birth of free trading time in textile field.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textile trade integration,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will meet tremendous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for one thing,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is still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metaphase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for another, the protectionism, adopted by both rich and poor countries, was springing up again, which made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faced a sever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with a new round of worldwide textil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t is more urgent for chinese textil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realize upgration. for this purpose, what is the flexible and effective policies concerning industry and trade,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extil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tion, which also attracts many academic attentions。 this paper at first use scp to study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china,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bout the market structure, conduct and performance in textile industry in terms of 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market competition and coordination, efficiency in market-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progress. then i conclude that the chinese textil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still at an elementary and fallacious level, which is the result of lack of reasonable industrial policies, as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policies has lag behind the texti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us, it is an urgent task to reconsider the target and measures of the industrial polices. hence, considering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this paper bring forth a few new ideas: for one thing, we should attach more attentions to the new kind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industrial cluster, about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how to realize the upgration of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s, should be the new target of domestic industrial policy; for another,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how to modify the present trade policy and theor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strategic trade policy in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at last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at how to upgrade textil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al policy and trade policy. key words: post-quota era textile industry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dustrial cluster strategic trade policy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 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 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绪绪 论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2005年1月1日国际纺织品商品贸易正式取消配额制,世界纺织业进入“后配额 时代” 。作为世界纺织大国的中国受到世界广泛关注。纺织品是我国最具比较竞争优 势的大宗出口产品,对我国实现外贸顺差、增加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全球纺织品贸 易实现一体化后,既给我国纺织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 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对我国纺织品的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抬 头,纺织业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如在2005年5月份美国忽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 采取限制性措施,而欧盟则启动“紧急特保程序” ,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而且在“后 配额时代”,主要纺织品进口国可能采取一些其他形式的贸易壁垒来取代配额制, 包括反倾销、社会壁垒、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等方面。另一方面,从国内情况看, 我国纺织业的工业化进程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上半期,但纺织业在快速发展的背 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纺织业产业组织结构从总体看尚处于一种低级化、 不合理的状态,如:我国纺织品产业集中度不高,过度竞争现象日趋激烈,研发投 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盲目扩张所导致的产能膨胀迅猛。 随着全球新一轮的纺织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纺织业产业组织结构升级的任务 日益紧迫。国内产业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的相互协调和结合使用,这既是我国纺织 业在“后配额时代”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式,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本文拟运用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我国纺织业产业组织的现状,探索纺织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为 保持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在国内产业政策方面,提出要发挥国际比 较优势,把产业集群水平的提升作为我国纺织业产业组织改革的目标,通过产业升 级提升纺织产品档次,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自律作用;在对外贸易方面,则借鉴战 略性贸易政策的主张,积极应对美欧设限等贸易摩擦,完善现有纺织品出口预警体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系,做好出口的信息引导等工作。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现状国内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现状 所谓产业组织,是指提供同一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同类企业市场关 系的集合体。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产业组织作为同类企业市场关系 的集合体,其市场关系,本质上是同类企业间的垄断、竞争关系.第二,这些集合体的 不同企业必须是生产同意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服务;第三,生产同类产品的企 业几何体必须出于统一的产业市场上 1。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渊源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形 成于贝恩在1959年产业组织一书中对产业组织的系统研究。 1)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与形成 1)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与形成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马歇尔在其1890年问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论 及生产要素时,首次把“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生产要素,并提出了“工业组织” 的概念。马歇尔的贡献就在于:首先,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 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其次,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 差异和广告费用不同等造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再次,提出了被后人 称之为“马歇尔冲突”(marshalls dilemma),即规模经济和垄断之间的矛盾。但 是,马歇尔的近似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的概念表述是含糊不清的。它既 涉及到产业间组织的“各部门之间的机能”,又涉及到产业内部组织的“各部分之 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企业内的组织关系。因此,马歇尔的“工业组织概念”使人 难以把握其实质。另外,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是散见于其庞大 的经济学体系中,并未做过专题分析。尽管如此,还是为后来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给 予了很有价值的启迪。因此,西方学者称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 2。 1933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 robinson)的新著不完全竞争经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济学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e张伯伦的著作垄断竞争理论几乎不约而同地同时 问世,这两部著作围绕着竞争和垄断的关系修正和发展了西方传统经济学中的竞争- 垄断理论。张伯伦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以分析纯粹 竞争为出发点,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件,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提出了现 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并规范了产业组 织理论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科斯等人在此基础上作 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认为市场结构(s)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企业的市场行为 决定市场绩效(p)。某一市场结构又取决于特定情况下市场供求的基本环境,从而形 成了scp框架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 30 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以梅森(mason) 和贝恩(bain)为主要代表形成的,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 建立了完整的 scp 理论范式,这一范式的最初形式是贝恩(1956)的市场结构、市 场绩效两段论范式。贝恩在 1959 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 织理论的基本框架,其两个主要标志是:明确地阐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并规 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科斯等人在 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认为市场结构(s)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企业 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p)。某一市场结构又取决于特定情况下市场供求的基本环 境,从而形成了 scp 框架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这一阶段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海弗里鲍尔(r.heflebower)和 斯托金(g. stocking)主编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集中。至于现代主流产 业组织理论中流行的 scp 三段论范式则由谢勒(scherer)在贝恩两段论的基础上发 展而成的(谢勒在 1970 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 。scp 范式的形成标 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产业组织学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 科 3。 2)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2)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学家发现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在理论方法及其 微观基础等方面存在缺陷,他们在不放弃 scp 分析框架的前提下,对正统学派的产 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在 80 年代发展成为新产业组织理论,而且目前产 业组织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分析框架上改变了单向和静态的研究模式。新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从长期看, scp框架中s, c,p之间是一个双向决定的、周而复始、不断发展的循环过程。认为 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取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决定了它们获得高额利润,进而促 进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并提出了“可竞争市场”和沉淀成本理论, 指出由于潜在进入者的压力,促使现存企业降低成本,扩张规模,注重创新,从而 既改变了市场结构,又影响市场绩效。 在理论基础上, 广泛吸取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特别是新制度学派将交 易成本论用以分析企业与市场边界,为产业组织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微观经济视野。 修正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基于新古典主义的假设,从而使新的产业组织理论更趋近 于现实。 在研究重心方面, 从产业组织分析的结构主义转向厂商主义。 更重视对企业行 为的分析,认为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无需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强调 企业家及其创业精神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市场结构事实上反映的是企 业之间的竞争关系。 在研究方法上,引进博弈论、计量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博弈 论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主要是用纳什均衡来阐明企业行为,分析在市场初期条件 (或初期均衡状态)给定时,如何通过企业行为实现新的均衡。在产业组织理论中, 一般把博弈论放在对寡占竞争分析中。 3)国内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情况 3)国内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情况 最早介绍到我国的产业组织著作是美国学者wg谢佩德(w.g. shepherd)的 市场势利与经济福利导论 (易家祥译) ,该译著于1980年出版时并未引起学术界 的注意,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杨治编著的产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业经济学导论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以产业经济学为名的著作,在国内影响较大, 其后国内出版的产业经济学教材的基本框架大多与其相近,尽管这本著作没有附参 考文献,但从书中所引的数据来源和理论框架来看其受日本产业组织理论影响的痕 迹很重,与西方不同,它的研究范围较宽泛,将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等都纳入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这种做法并不符合主流经 济学的要求。同年,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和清华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经济管理 讲习班,编印了产业组织经济学 ,比较系统地对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介绍。 1988年,日本学者植草益的产业组织论 (卢东斌译)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 介绍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的译著,虽然篇幅不大,只有不到10万字,但结构框架比较 完整。随后,国内又陆续翻译出版了几本西方学者研究产业组织的著作,如k.w.克 拉克森和r.l.米勒的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 (上海三联,1989) 、丹 尼斯卡尔顿和杰佛里佩罗夫著的现代产业组织 (上海三联,1998) 、j.施蒂 格勒的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 (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 ,上述著作的翻译出版, 对我国产业组织范式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 进入9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范式下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繁荣阶段,经过改革 开放10余年的引进、吸收,新的研究范式已成为产业组织研究的主导范式,市场化 取向的改革,使得原本只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的一些产业组织现象和问题在我 国的经济转型期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为产业组织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国内一 部分学者也开始对我国产业组织问题展开研究 4。因此,这一时期的研究相对活跃, 出现了一批分析比较规范的研究成果,如陈小洪、金忠义主编的企业市场关系分 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 (1990,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是国内学者编著的针 对国内读者的第一本系统介绍产业组织理论和国外产业组织状况的专著;夏大慰的 产业经济学 (1994,复旦大学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和分析产业组 织理论、方法以及产业组织政策的教材。将体制因素包括在产业组织的研究框架内, 试图建立一个包含体制因素在内的新分析范式是我国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一大特色 与创新。1995年王俊豪的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 ,系统研究了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及其相互关系;此后,相继出版了毛林根的结构行为绩效一中国工业产业组织 研究(1996)等大量的专著和译著。概括起来中国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主要有:集中度 计算与分析;纵向关联经济;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政策等方面。产业组织理论多用于 汽车、家电等大型集中度比较高的工业产业组织研究。其代表性的观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对中国工业产业组织的结构、行为、绩效的研究。侧重于运用结构、行为、绩 效的范式,结合中国工业行业资料进行实证分析;二是对中国企业进入与退出的研 究,侧重于从进入与退出角度研究对中国工业企业的产业组织问题;三是对中国产业 组织政策的研究,侧重于中国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规制研究。总之,这一时期的研 究趋于多样化:在研究的理论框架上,既有在西方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 架内展开的分析论著,也有在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框架内进行分析的成 果;在研究方法上,规范性的分析在减少,实证和案例分析的论著增多;在分析的 广度上,既有综合性分析,又有行业分析和专题性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对产业组织 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引进、发展和创新的阶段。 从总体上看, 目前国内对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 法上存在许多不足,研究过于重视产业结构而没有深入到产业组织中去,内容过于 庞杂,把许多不属于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围的内容如经济增长理论问题、增长方式的 转变问题、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等问题都纳入研究视野,学科范围不够清晰,所以 应对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进行反思、清理与重新设计与构建,使其逻辑结构合理, 与国际惯例接轨;在市场结构理论的研究方面,翻译、评介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论 著还比较少,难以反映出市场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另一方面,对我国市场结构的 规模经济水平、集中度和进入壁垒的实证性研究明显不足,无法深入了解市场结构 对企业行为进而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在企业行为研究方面,多数论著主要是沿着产 权企业行为改革对策这样一种模式展开研究,在现有体制下,产权制度的确是 决定企业行为的关键因素,但是,产权制度毕竟不是决定企业行为的唯一或全部因 素,忽视对市场结构、企业组织这些相关因素的深入分析,得出的优化企业行为的 对策,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在研究方法上,缺乏实证研究,对市场结构、企业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行为等产业组织结构要素缺乏数量分析和统计研究,基本上以规范研究、定性研究 为主。在国内由于博弈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数学具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目前 尚未被产业经济学研究者广泛采用,而由于对数量分析和统计研究的忽视,很难取 得具有说服力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因此,应从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入手 5。 1.2.2 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最先提出集群概念的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他认为,集群是指在某一 特定区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包括一批共 处一个竞争环境中相互关联的产业和其他实体 6。虽然波特提出集群理论的时间不 长,但对于集群及与集群相似的准集群,很早就有经济学家进行过研究。其中最有 代表性的是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和区位经济学家的集聚经济理论。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外部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他解释了基于外 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在分析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 地方的原因时,马歇尔指出当一种工业选择了自己的地方时,它是会长久设在那里 的。因为,机械上以及制造方法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成绩,可以得到 迅速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 来,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不久,辅助的行业就在附近地方产生了,供给上述工 业以工具和原料,为它组织运输。马歇尔据此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即“外部经济” 和“内部经济”,“内部经济”是有赖于从事工业的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 效率的经济,而“外部经济”则是有赖于这类工业产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 7。 集聚经济理论 集聚经济理论 集聚经济理论是由区委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他们从区域产业发展的角度对产业 集群作了精辟的论述。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韦伯,美国的胡佛、英国的巴顿等。 韦 伯 (weber) 把 区 位 因 素 分 为 区 域 因 素 (regional factor) 和 集 聚 因 素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agglomeration),又把集聚因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 生集聚优势,这是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实现地方工 业化,这是最重要的高级集聚阶段。显然,高级阶段的集聚就是本文所讨论的集群 因素 8。在韦伯看来,企业聚集的要素有四个:技术设备的发展使生产过程专业化, 而专业化的生产部门更要求工业的集聚;劳动力的高度分工要求完善的灵活的劳动 力组织,劳动力组织有利于集聚的发生;集聚可以产生广泛的市场化,批量购买和销 售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效率;集中化可以使基础设施,如煤气、自来水管道、 街道、交通等共享,使“单个企业廉价”是可能的,从而降低“一般经常性开支成 本”,同时,一般开支的降低还会促进集中化。 胡佛在1948年出版的经济活动的区位中将集聚经济是为生产区位的一个变 量,认为产业集群是某产业在特定地区的既具体的规模所产生的经济。巴顿在1976 年出版的城市经济理论与政策中也讨论了产业集群现象,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 熟练工人、经理、企业家的发展,集群内日益积累起来的熟练劳动力和适应当地工 业发展职工安置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企业间的相互关联 9。巴顿的贡献在于:探讨了 机群与创新的关系。因为地理上的集中必然带来竞争,而竞争会给企业很大的激励 区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集聚有益于企业、供货商和客户间的沟通与交流,并在信 息的传播中了解市场动态,最终导致创新的产生。 竞争经济学理论 竞争经济学理论 美国的迈克尔波特于1998年发表了产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位,从竞 争优势的角度提出了产业集群理论。伯特认为,产业集群不同于克曾组织或垂直一 体化组织,是对有组织价值链的一种替代 10。这种独立的、非正式链式的企业及相 关机构形成的产业集群,代表着一种能在效率、效益及柔韧性方面创造竞争优势的 空间组织形式,他所代表的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特定区域的知识、联系及激励,是远 距离的竞争对手难以达到的。 波特认为有三个原因可以解释产业及其竞争优势的形成。一是产业集群能够提 高机群内企业的生产率。由于地理上相互领进,集群内已形成专业人才市场,企业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件容易建立起协调与信息机制,相关市场、技术、竞争的信息能在集群内迅速传播。 二是产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11。创新动力来自于集群内的竞 争压力、竞争潜在压力和持续的比较。集群内企业间的紧密联系可促进企业通过相 互学习来改进技术、机器及不见的适用性,同时改进服务和市场观念。三是集群能 够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促进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新生企业能够在集群中以较低的 成本获得原材料、资本、技能和劳动力,老企业则能从集群中的其他企业了解自己 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它们都从集群内获得更多参与竞争与合作的机 会 12。 新经济地理理论 新经济地理理论 保罗克鲁格曼首先把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因素紧密联系起来。他认为,产品 的贸易活动实际上间接地起到了生产要素贸易的作用,无论生产要素最初的分配状 态如何,通过贸易活动,总会使某些产品的生产集中于某些工业区。克鲁格曼不承 认马歇尔提出的技术外溢因素的普遍意义,认为这个因素只会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 产业集聚中产生效应。在克鲁格曼眼里,产业集群中的外部规模经济因素是一种开 放经济的状态,是各个国家产业选择和取得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13。 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看来,产生经济集聚现象的原因在于:1、自然优势聚集力。 伊利森和格拉泽通过对美国产业聚集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自然优势聚集力可 以解释20%左右的产业聚集现象。2、外溢聚集力。外溢即区位外溢,是指某一厂商 的建成将降低其它厂商的成本或提高它们的竞争力的现象,包括物理外溢(比如一家 厂商的建成降低了第二家厂商的运输成本)和智力外溢。智力外溢可以较好地解释高 科技产业大量聚集于大学或研究机构附近的现象,如硅谷型聚集等;物理外溢在传统 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中存在较普遍。 3、 人文凝聚力。 人文关系会产生信任和声誉, 构成契约交易的补充 14。 2)国内产业集群研究现状 2)国内产业集群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的产业集群研究主要从聚集经济、专业化分工、技术创新、知识溢出 等角度,分析产业集群的定义、发展现状、地理分布和成因、集群演变特征、集群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竞争优势、集群战略的意义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大多是集中在对江浙一带 乡镇企业聚集区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如纺织服装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沿 海外向型出口加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形成的制造业集群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涉及对产 业集群的内在机理(如竞争优势、形成动因和条件)和培育发展途径等方面深入系统。 国内学者就产业集群和竞争优势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目前国内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北京大学王缉慈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产 业聚集理论和新产业区理论的研究。他从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 优势:首先从纯经济学角度,主要着力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认为不同 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并伴随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形成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其次从社会学角度,主要从降低交易费用角度,认为 建立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可以维持老 顾客,吸引新顾客和生产者前来;第三从技术经济学角度,研究集群如何促进知识和 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和产品创新等(王缉慈、童听,2001)。魏守华认为产 业集群区域之所以会在世界经济地图上都显现出异乎寻常的竞争力,其竞争优势来 源于生产成本、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区域营销以及市场竞争优势等方面(魏 守华2002). 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通过研究集群的产业组织特征来阐明集群的竞争 优势 15。 总之,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很好地解释了区域竞争优势形成的原因。 因此,产业集群理论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产业集群理论 也逐渐成为各地政府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及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国外应用 产业集群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研究、分析具体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绩效。 1.2.3 战略性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战略性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以布兰德 和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把产业组织理论中对寡头垄断竞争等市场结构 的全新分析法,以及博弈论中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全新分析方法引入国际经济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学,研究最优贸易政策问题,逐渐演绎出一种以“战略性贸易”为核心的新贸易理论, 使得贸易政策的分析更加接近于现实情况 16。新贸易理论通过引入规模经济和不完 全竞争,能够解释重要性日益提升的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现象。而作为新贸易 理论的一个分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则分析了在寡头市场结构下政府的贸易干预 政策如何影响厂商的战略行为,并达到使外国厂商的垄断利润向本国厂商转移的目 的。总之由于产业组织理论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所作的创新性研究,国际经济学 家已经能够借助更多和更有力的工具来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的最优贸易政策问题。 1981 年,布兰德和斯本塞发表了题为潜在进入条件下的关税与外国垄断租金 的抽取的论文,率先提出了在面临外国寡头垄断的条件下,进口国政府可以利用 征收关税的方法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部分垄断租金的观点。这篇论文被多数学者认 为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开端。 1983年,针对许多国家为争夺国际市场而对国内寡头厂商进行出口补贴的情况, 布兰德和斯本塞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证了出口补贴如何改变本国和外国寡头厂商之间 的博弈对局,从而扩大本国厂商的市场份额使其利润增加实现将外国厂商的垄断租 金转移至本国厂商的。 1984年,克鲁格曼提出了在市场由寡头垄断并可分隔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的前提 下,一国政府通过贸易保护(关税或配额)全部或部分地关闭本国市场。本国厂商的 国内销售量会增加引起边际成本下降;而外国企业的销售则相应地减少,导致边际成 本上升。由于两国的寡头厂商在所有市场上都按照古诺方式进行博弈,所以边际成 本的变化引发两国厂商在其他市场上一系列的产量调整结果是本国厂商在所有的市 场上都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较低的边际成本。因此本国的进口保护实际上起到 了促进本国厂商出口的作用,被称作是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模型 17。它在战略性贸 易政策发生作用的条件机理和后果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 论。 这些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一国政府 可以通过进口保护政策和出口促进政策来影响本国厂商与外国厂商的博弈对局,使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国外厂商的超额垄断利润向本国转移 18。由于此处贸易政策起到了与寡头厂商的战 略性行为相同的作用,故被称之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三个论点:第一,用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夺取市场份额。 这种论点认为,向在第三国市场上同外国竞争者进行古诺双头博弈的国内厂商提供 补贴,可以帮助国内厂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第二,用关税来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 垄断利润。当本国国内无供给或供给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只要本国存在潜在进入 的厂商对外国垄断厂商的产品征收小额关税将有助于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第三, 以进口保护作为出口促进的手段。这种论点认为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为具有规模 经济特征的本国厂商提供了一种相对于外国厂商的规模优势,使其能够增加国内销 售,进而降低边际成本。而对外国厂商来说则由于在东道国国内市场的销售减少, 使得边际成本升高两国厂商边际成本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到在其他市场上的销售。 结果是本国厂商提高了在所有市场上的销售,实现了把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到本国 厂商的目的,进而增加本国福利 19。 通过回顾了产业组织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模型和国内 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这三大理论之间具有很紧密的关联性:产业集群本身就是 产业组织的一种形式,两者的理论都源自于马歇尔对工业组织的研究;战略性贸 易政策就是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把产业组织理论运用于国际经济 学中以研究最优贸易政策问题 20;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前提是即寡头垄断的市 场结构,这与本文所倡导的建立以寡头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的产业组织政策相吻合。 1.2.4 中国纺织业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中国纺织业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 国内对纺织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1)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由于中国纺织业是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产业,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从九十年 代初就开始研究。初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相对优势指数(rai)、出口产值比和技术进 步系数三个指标来分析和衡量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般称为三指标模型(孙淮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滨,1994)。由于当时中国纺织业还带有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用这三个指标进行研 究时出现了很多的矛盾,比如化纤业的技术进步系数与优势指数和(rai)出口产值比 出现矛盾。第二次研究的高潮是2000年前后,这个时候的研究主要是为中国加入wto 做准备,这段时间研究方法的特点之一是放弃了出口产值比和技术进步系数这一个 指标,增加了劳动工资成本、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产品价格和出口排序这五 个指标后,构成了六指标评价模型(王受文,2000)。根据这个模型研究的结论是:纺 织业目前在我国不是夕阳产业;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强,尤其是服装业:尽 管我国纺织业存在优势,但优势在下降 21。 这个时期研究的特点之二是开始对纺织业竞争力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其研究方 法主要是把纺织业划分为纺织品、服装、化纤、产业用纺织品几个大类来进行研究, 找出他们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状况。 2)产业集群现象和结构调整问题 2)产业集群现象和结构调整问题 纺织业的产业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的特点,问题分析以及政策建议上。主 要结论是:我国纺织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五省的江苏、浙江、福建、山 东和广东;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但仍处于一种较低水平,存在盲目性和粗放性的特 点;对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要通过技术创新以实现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关于结构调整的问题,主要研究集中在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布局变化方面。主 要研究方法是按东部及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区域的分类进行研究。 主要结论是:西部纺织业的发展慢于东部及沿海地区;下游产业的差距大于上游产业 的差距;西部的低劳动力成本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并没有为其带来经济优势。也 有一些学者研究在西部开发的宏观政策下纺织业将会出现重新调整的问题,提出了 西部在宏观上只要解决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建立生产要素市场和国企问题,微观 上只要解决了文化创新、管理创新这些关键问题,还是对东部和沿海的纺织业具有 引力的,这也是区域结构调整的驱动力。 3)纺织品的进出口问题 3)纺织品的进出口问题 由于纺织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首先是关税和配额问题。配额研究主要集中在配额的合理使用,提出了配额使用乘数 效应的思想。在关税问题上提出了纺织品关税国别结构分布表。其次是关于纺织出 口的地位、分布结构及其原因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纺织品出口地区结构变动分布表, 并分析了结构变动的原因。基本结论是亚洲己成为我国纺织品最大的贸易伙伴:由于 亚洲的互补性,亚洲纺织业的区域内循环已经开始成为亚洲国家纺织品贸易的重要 特征;在亚洲,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初级纺织品市场巨的重要竞争对 手,韩国和台湾地区已经成为面料市场的重要竞争对手。第三是对我国纺织品出口 宏观效益的分析,分析了1985-1989年的我国纺织业吨纤维创汇规律,并把这些数据 与意大利、西德、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我国纺织品出口是 数量型出口模式,存在不合理出口结构;出口价格偏低,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另 外,还有学者应用层次分析法优化纺织企业吨纤维创汇。第四是原产地规则和技术 壁垒的研究。原产地规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京都条约和乌拉圭回合的原 产地协议,以及我国制定的出口货物产地规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技巧。技 术壁垒的研究也基本集中在介绍国外一些技术壁垒的做法,以及我国的应对措施方 面。 4)加入 wto 后,中国纺织业在“后配额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 4)加入 wto 后,中国纺织业在“后配额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 这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入wto后各个亚产业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以及相应的 对策建议上。国际竞争力分析的“机遇挑战对策”模型基本上成为了这一研究 的通用范式,一些具有共性的主要研究结论是: 我国纺织业面临的主要机遇有:制约我国向欧美出口的配额问题会在一定程 度上改善;非配额纺织品出口也会相应增长;吨纤维创汇能力会提高:引进外资、加大 开放力度对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有了更好的环境。 我国纺织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纺织业各个亚产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不平衡; 配额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在2005年配额取消,世界纺织业一体化后,其他国家针 对我国纺织品设置的壁垒会有上升趋势;纺织品出口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幅度提高; 最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服装业存在巨大潜在危机:资源优势形不成产品优势,中国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织业的竞争力可能会开始下降。 综上所述,由于纺织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屡屡引起贸易摩擦 和反倾销诉讼而成为热点问题,因此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对此的研究非常广泛。但大 多偏重于对纺织业的国内产业政策与出口政策单方面的研究,真正运用产业组织理 论研究纺织业问题的研究并不多,对目前产业政策的不足和缺陷缺乏更深层次的论 述,关于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配合及相互协调问题的讨论也较少。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是按照“问题提出一研究现状评述理论架构一应用研究对策 措施”的基本思路展开的,主要采取规范分析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官方统 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尽可能做到资料数据翔实,并根据需要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相应 的模型等。论文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 就产业组织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在回顾产业组织理论、产业集群理 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三大理论的基础上,运用 scp 分析范式,分析中国纺织业在后 配额时代里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的情况。 第二, 就产业组织合理化问题展开研究, 提出中国纺织业产业组织改革与创 新的目标,以及新型产业组织模式的实现途径。提出了针对产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有效的产业政策以推进产业组织有效竞争的形成和提高市场效率。 第三, 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思想,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在新型产业组织 模式的实现过程中,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协调问题,通过制定适当的贸易政策以 引导产业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施。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2 中国纺织业产业组织的现状的实证分析中国纺织业产业组织的现状的实证分析 2.1 中国纺织业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中国纺织业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 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及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企 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买者和买者之间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市场结构 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和垄断程度的基本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服务质量提升方案与标准
-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训教材与活动方案
- 2025年市场调研考察共享经济在出行领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房地产市场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道路改造精髓:精准定位大道路给水管道改迁方案
- 育发方案线上咨询
- 湖北房地产营销方案设计
- 乐器培训招生活动方案策划
- 矿泉水营销策划报价方案
- 建筑堆放材料方案设计说明
- 医院财务管理年度工作报告
- 灌溉水量平衡分析报告
- 装修水电验收合同范本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验收报告
- 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 急性STEMI PCI术冠状动脉内溶栓共识解读
- 陪诊师备考指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辽宁省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 热点内容挖掘-洞察及研究
- 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管理规范
-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音乐》第三课时《联想与想象》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