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金融学专业论文)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潮涌现象”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于 2007 年第一次提出。虽然这个概念提出时间较短,但潮涌现象在我 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却曾频繁出现,对经济金融的健康运行有较大影 响。例如导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风险积聚、商业银行潜在 风险增加等。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潮涌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 主要原因等,详细论述潮涌现象与金融风险之间的传导机理,对我国 近年来各行业的潮涌现象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并在 此基础上进行对策研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引言,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综述相关理论研究动态,提出本文 研究的动因、意义和主要目的。 第一章,主要分析潮涌现象的概念和特点,提出评判出现潮涌现 象的主要标准, 并结合我国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各行业投资增长实际,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曾出现过的潮涌现象, 并分析论述产生潮涌现象 的主要原因。本章有两个主要观点:一是潮涌现象是指众多单个实物 投资者在理性投资决策的情况下最终导致集体呈现一种非理性投资 的现象; 二是潮涌现象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中是一种常态现 象,也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经常面临的现象。 第二章,深入分析潮涌现象、产业风险以及金融风险之间的传导 机理, 认为潮涌现象的发生会导致三大金融风险的增加, 即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和对外支付风险。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我国经 ii 济金融运行实际,对潮涌现象、产业风险以及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 行实证分析。 第三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政府部门和投 资者两个角度分析研究如何防范潮涌现象和防治金融风险, 并提出相 关对策建议。 本章有四个主要观点: 一是要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化解潮涌现象带来的风险;二是由于货币政策侧重总量调控、政策传 导机制不畅等特点, 在防治潮涌现象时存在不足, 必须要辅之于财政、 产业等具有结构调整功能的政策; 三是要综合运用财政、 产业、 信贷、 外资等政策,有针对性地防治潮涌现象带来的不同类型风险;四是投 资者要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多种防治风险措施,尽量避免推动潮涌现 象,并增强抵抗风险能力。 总结与展望,总结论文的研究结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研 究展望。 关键词:潮涌现象、金融风险、对策研究关键词:潮涌现象、金融风险、对策研究 iii abstract wave phenomenon is a brand-new concept, which was firstly proposed in 2007 by a well-known economist - mr. lin yifu. although this concept has been proposed for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this phenomenon actually frequently appeared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ffecting the system of economy and finance function well,such as high level of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in some industries, high accumulated industrial risk, increasing level of commercial banks potential risk.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etween wave phenomenon and financial risks through analyzes some basic concept and mainly causes of wave phenomenon, and carries out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 phenomenon and financial risks in china, and then makes some policy advise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which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opics, summarizes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theory and put forward the motivation, significance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second part is the first chapter. this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ve phenomenon, proposes the main standard to judge the appearance of wave phenomenon, and then analyzes wave phenomenon generating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eason of it, based on some realities of the 1990s industry actual investment. iv there are two view points in this chapter: first, wave phenomenon shows a non-rational investment phenomenon when large number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makes their rational decisions. second, wave phenomenon is a normal phenomen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market economy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it will appear frequently in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ird part is the second chapter. we profoundly analyz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mong the wave phenomenon, industrial risk and financial risk. according to the study, we conclude that wave phenomenon will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three major financial risks: namely credit risk, market risk and payment risk. based on the above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operation in economy and finance in china, we do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 phenomenon, industrial risk and financial risk. fourth part is the third chapter. we mainly study how to guard against wave phenomenon and control financial risk from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investors, based on above studies and our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there are four main points in this chapter: first, we should strengthen and improve macro-control to resolve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wave phenomenon. second, it is essential to complement with financial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when there are disadvantages in fight against wave phenomenon, v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netary policies focusing on total control and the poo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policies. third, it is necessary to use financial policies, industry policies, credit policies and foreign investment polices targeting to prevent all different types of risks brought about by wave phenomenon. fourth, investors should take a number of measures to control risks according to own characteristics, avoid to promote investment wave phenomenon,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to resist risks. last part is summary and outlook. we draw a conclusion and point out the insignificancy and prospect for this thesis. key words: wave phenomenon; financial risk;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 果。论文写作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内容,如参考 他人或集体的科研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本人依法享 有和承担由此论文所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授权华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机关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 名 日 期: 签 名 日 期: 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1 引引 言言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历程, 可以发现很多产业都曾出现过一波接一波的投资潮 涌现象;例如,2004 年大量企业涌入电力行业,导致电力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现 象;2005 年大量企业涌入钢铁行业,导致钢铁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现象;2006 年 大量企业涌入石化行业,导致石化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现象。随着这一波又一波投 资潮涌现象的出现, 必然会导致这些行业在一定时间后出现产能过剩; 例如, 2006 年 3 月 12 日,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 知 ,表明我国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 明显过剩;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目前虽然产需基本平衡;但在建规模 很大,也潜在着产能过剩问题。1 伴随着产能过剩而来的是一系列经济金融问题,如产业风险和金融风险增 加,这就给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了很多不稳定因素。首先,产能过剩将会 导致产品价格下跌、产业利润下降、投资出现亏损及投资资本难以收回等产业风 险,甚至可能会引发大批企业破产等更为严重的后果。其次,因为现代市经济中 实物投资者的很多资金要么来源于银行等间接金融市场,要么来源于股票、债券 等直接金融市场,所以不断增加的产业风险必然会传递到金融市场,致使金融风 险增加,并可能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投资潮涌现象最终会给金融市场带来 金融风险。 本文认为,以产能过剩等产业风险为纽带,直接将投资潮涌现象与金融风险 联系起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政策研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对于防范金融 风险、稳定金融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研究动态二理论研究动态 在国外,尚无发现有关投资潮涌现象方面的理论研究。虽然现代很多经济金 融理论大多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这些经济金融理论形成的前提便是这些 国家在现实中存在着相关的经济金融现象和以该经济金融现象为背景的理论研 究。然而,回顾全球经济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投资潮涌现象在发达国家出现的次 1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 ,国发200611 号 2006 年 3 月 12 日。 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2 数非常少,所以,关于投资潮涌现象的研究自然也就非常地少。 在国内,林毅夫首次提出投资潮涌现象并进行了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重新构建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呼吁。林毅夫认为2,投资潮涌现象在以 市场经济为主的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会频繁发生, 但在发达国家只是一种偶 然现象;同时,他认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暗含前提”3在发展中国家 不存在,因此,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无法解释潮涌现象,并认为有必要放松现 有的“暗含前提” ,重新构建一套适合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理论 体系,探讨投资的“潮涌现象”对物价、就业、经济增长和周期波动的影响,作 为政府制定财政、货币、金融、外贸、外资、产业发展等宏观管理政策的参考, 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取得稳定、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除此以外,并 无其他国内学者进行研究。 三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三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1、现有理论的不足之处和其引发的思考、现有理论的不足之处和其引发的思考 现有的理论研究已经在潮涌现象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有 待完善。林毅夫在论述潮涌现象时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观点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本文的很多观点也是受到他的观点的启发, 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分 析。林毅夫重点从理论角度论述了潮涌现象如何导致产能过剩、通货紧缩等经济 问题以及为什么会给现有宏观经济理论带来挑战, 最后提出重新构建发展中国家 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呼吁。他认为潮涌现象会导致银行呆坏账急剧上升等金融风 险,并可能会引发经济、金融危机。然而,他并没有对潮涌现象的概念、潮涌现 象如何增加金融风险和引发金融危机进行详细论述,也没有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林毅夫关于潮涌现象与金融风险的表述引发本人三点思考:第一,潮涌现象 的概念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第二,潮涌现象如何增加金融风险?第三,如果 潮涌现象会增加金融风险,那么,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对策? 2、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将以上述三点思考为研究的出发点, 希望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来解 决以上三点思考中的问题,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现有理论体系。 2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 经济研究 ,2007 年第 1 期 3“暗含前提”是林毅夫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指现有宏观经济理论假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下一个新的、 有前景的产业在何处是难于预知、不确定的。 ” 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3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四、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本文以产能过剩等产业风险为纽带, 直接将潮涌现象与金融风险联系起来分 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策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章主要分析潮涌现象的概念和特点,提出评判出现潮涌现象的主要标 准,并结合我国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各行业投资增长实际,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 曾出现过的潮涌现象,并分析论述产生潮涌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首先深入分析潮涌现象、产业风险以及金融风险之间的传导机理,认 为潮涌现象的发生会导致三大金融风险的增加,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对外支 付风险。然后,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潮 涌现象、产业风险以及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第三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政府部门和投资者两个角度 分析研究如何防范潮涌现象和防治金融风险,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 第一,理论分析是本文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在文中的各个部分都有运用。例 如,在论述潮涌现象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潮涌现象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货币 政策的不足和启示等部分都运用了理论分析法。 第二, 实证分析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是对理论分析的重要补充。 例如, 在判断我国各个行业的潮涌现象、 研究潮涌现象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 运用了实证分析法。 第三,比较分析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过程中 都有运用。例如,在论述潮涌现象的概念时,将潮涌现象和羊群行为进行比较分 析;在研究投资的概念时,将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实物投资者和金融投资者等 进行比较分析;在分析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对潮涌现象的助长作用时,将信用投 资和证券投资进行比较分析;在研究对策时,将经济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 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在实证分析时,对各个行业的潮涌现象、各 个行业的信用风险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逻辑推理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特别是在理论分析中常常伴随 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4 着逻辑推理方法。例如,在论述潮涌现象、产业风险和金融风险之间的传导机理 时运用了逻辑推理法;在论述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特征时,运 用逻辑推理法从技术创新到实物投资,再到新兴产业,直到推出产业升级特征; 在论述潮涌现象的产生原因时, 从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特征到 投资决策出现“共识” ,再到潮涌现象的发生就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 第五,组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例如,在研究潮涌现象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关 系时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在论述潮涌现象的概念时将理论分析和比较 分析相结合。 五、论文的创新点五、论文的创新点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潮涌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等,对潮涌 现象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策研 究,实现了以下七点创新。 一是详细论述了潮涌现象的概念,并给出了具体定义。 二是将潮涌现象的概念和羊群行为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 三是用“投资增速”作为潮涌现象的衡量指标,并按投资增速的大小将潮涌 现象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 四是按不良贷款率的大小,将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分为五个等级。 五是提出“对外支付风险”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因一国的国际清偿力不足 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 六是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基础, 对潮涌现象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 析。 七是提出“潮涌现象反映的是投资结构性问题和信贷结构性问题”观点,并 建议政府部门在防范潮涌现象和防治基于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时要考虑运用具 有结构调整功能的政策工具。 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5 第一章第一章 论潮涌现象论潮涌现象 第一节第一节 潮涌现象的概念潮涌现象的概念 一潮涌现象一潮涌现象 “潮涌现象”是最近在学术界刚刚出现的一个崭新的经济学概念,由国内著 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于 2007 年在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 建一文第一次提出。林毅夫在文章中论述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问题, 但并没有给这个概念下一个具体的定义。从字面上理解, “潮涌现象”是指投资 上的“潮涌现象” ,即在投资上出现像潮涌一样的现象;然而,要真正理解其内 涵,还必须首先对“投资”有深刻理解。因此,本节将首先介绍“投资”的概念 及类别,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潮涌现象”的内涵,并给出自己的定义。 1、投资的概念及类别、投资的概念及类别 (1)投资的概念)投资的概念 关于“投资” ,不同学术流派、不同领域的学者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或定 义。如在国外学者中,多恩布什认为“通常使用的投资常常指购买现有的金 融资产与物质资产。例如当他或她购买资产,我们说某人投资于股票、债券 或房地产等。在宏观经济学中, 投资一词具有更狭窄、更技术性的意义:投 资是增加物质资本存量的支出流量。 ”4萨缪尔森认为“对于经济学者而言,投资 的意义总是实际的资本形成增加存货的生产,或新工厂、房屋和工具的生 产只有当物质资本形成时, 才有投资。 ” 5威廉 夏普将投资定义为 “为了 (可 能不确定的) 将来的消费 (价值) 而牺牲现在一定的消费 (价值) 。 ” 6g m dowrie 和 drfuller 认为“广义的投资是指以获利为目的的资本使用,包括购买股 票和债券,也包括运用资金以建筑厂房、购置设备和原材料等从事扩大生产流通 事业; 狭义的投资指投资人购买各种证券, 包括政府公债、 公司股票、 公司债券、 金融债券等。 ”7在国内学者中,高鸿业认为“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 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 4引自: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 宏观经济学 (第七版) ,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1 月第 1 版,第 312 页。 5引自:萨缪尔森: 经济学 ,华夏出版社,1999 年版。 6引自:威廉 夏普, 投资学 (第 6 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7参见:gmdowrie and drfuller,1950,investments,second edition,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6 类。净投资加重置投资称为总投资。 ”8杨大楷认为“投资是一定经济主体为 了获取预期不确定的效益而将现期的一定收入转为资本。 ”9另外, 简明不列颠 百科全书中的定义为“投资指在一定时期内期望在未来能产生收益而将收入转 换为资产的过程。 ”10。虽然他们的解释不同,但是都涉及到了投资的一些本质 特征:第一,投资总是主体的经济行为;第二,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效 益;第三,投资所能获取的效益是未来时期的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第四,投 资必须花费现期的一定收入;第五,投资所形成的资本有多种形态,一般包括实 物资本和金融资本。第五,投资者通常会直接或间接地方式来影响投资效果,如 股东对企业决策的影响,银行和债券持有者对公司资金的供给情况等。 (2)投资的类别)投资的类别 根据投资的这些不同特征,可以制定出不同的标准对投资进行分类。如根据 投资主体的不同(即特征一) ,可以分为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根据 投资收益的高低(即特征二) ,可以分为高收益投资、低收益和一般收益投资; 根据投资风险不同(即特征三) ,可分为一般投资和风险投资;根据投资对象的 性质或投资资本所形成的形态不同(即特征四) ,可以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 根据投资主体是否拥有参与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即特征五) ,可以分为直接 投资和间接投资11。 基于研究需要, 本文根据投资对象的性质或投资资本所形成的形态不同将投 资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并且重点研究实物投资。本文认为实物投资会出现 潮涌现象,而且只有实物投资才会出现潮涌现象(相对于金融投资而言) 。一般 情况下,潮涌现象会增加金融风险,对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会产生重大影响,是 目前金融领域研究的一大空白。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当人们谈到投资时, 一般很少特别强调所说的投资是实物投资还是金融投资, 如在学习或研究宏观或 微观经济问题时,人们所提到的投资一般仅指实物投资,而在学习或研究金融问 题时,人们所提到的投资一般指金融投资,甚至仅指证券投资(实际上金融投资 还包括信用投资,如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 。究其原因,我想应分为两种情况: 8引自: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 3 月第四版,第 431-432 页。 9引自:杨大楷主编, 投融资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年 6 月第 1 版,第 4 页。 10引自: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年版。 11通常情况下,当人们提到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时,都是指跨国投资,即将跨国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 投资。本文认为,任何投资都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划分标准为投资者是否拥有投资项目的控制 权。 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7 第一种情况, 对专家学者来说, 当涉及到某种投资时, 心领神会, 不用特别解释; 第二种情况,对非专家学者来说,因本身工作和学习领域限制,他们所提到的投 资一般仅涉及其学习或工作中的内容,在实践中,也不会出现较大错误,如从事 建筑业的企业家所指的投资一般指实物投资, 而金融从业人员所指的投资一般指 金融投资,但他们通常并未真正理解这两种概念的异同,或者是根本不知道还有 这两种概念。因此,本文认为,为了避免大家对这两种投资概念的混淆,以及使 读者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潮涌现象”的本质,有必要先简述一下实物投资和金融 投资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的概念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划分标准是投资对象的性质。实物投资,也称实际投 资或项目投资,是指投资者将投资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直接用于 生产经营,并以此获得预期收益的投资,包括有形投资和无形投资。而金融投资 是指投资者将投资资金用于购买股票、 债券等有价证券或通过金融中介提供贷款 等方式获取未来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通常包括证券投资和信用投资。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区别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的主要区别在于: 实物投资是社会总需求的主要构成部 分,直接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而金融投资是以最终获取金融资产为目的,并不 构成社会总需求,只是通过金融市场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最终财富,即社 会最终财富的实现是由证券发行者或借贷者进行的实物投资来完成。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的联系 实物投资表明投资者直接购买实物资产, 包括政府、 企业和个人的实物投资。 例如,政府部门投资公路、桥梁及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企业投资建厂、购买机 器设备、研发或引进技术等;个人购买住房等。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 是实物投资的主体。 金融投资表明投资者直接在金融市场购买各种金融资产或金 融工具,主要是直接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或通过金融中介进行信贷和信托;然后由 有价证券发行者或借款人将其在金融市场所获得的资金进行实物投资, 即金融投 资者通过中介间接地进行实物投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社会总投资中 金融投资的规模和比例都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因此,在现代经济金融环境下, 如果没有金融投资的支持, 实物投资一般很难实现, 或者说实物投资规模会很小; 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8 同样,实物投资的效果会反向地、间接地影响到金融投资的效果,即实体经济运 行的好坏最终会影响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 2、潮涌现象的概念、潮涌现象的概念 潮涌现象原本是指潮水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 究竟何时被人提起, 很难考证, 但这并不重要,也并不会影响本文的研究。潮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是“像潮水那样涌来”12。潮水的涌来都是一波一波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会 形成一波一波的冲击, 而且可能突然在某时对岸堤形成巨大冲击, 造成巨大破坏。 现象,即“事务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的形态和联系。 ”13因此,潮涌现 象仅仅反映的是投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外部形态和特征, 这种外 部形态和特征类似于潮水,是一波一波地出现,并可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造成 一定破坏。 林毅夫认为14“对于一个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产业升级 时,企业所要投资的是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存在、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的产 业, 这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很容易对哪一个产业是新的、 有前景的产业产生共识, 投资上容易出现潮涌现象 ,许多企业的投资像波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涌向 相同的某个产业。 ” “等到每个企业的投资完成后,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产能严重 过剩,企业大量亏损破产,银行呆坏账急剧上升的严重后果。而且,即使在现有 的产业已经产能大量过剩、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对下一个新产业投资的潮 涌现象也可能继续发生。 ”因此,这里的“潮涌现象”描述的是实体经济中的 投资变化所呈现的一种现象, 它的特征像潮涌一样一波一波地涌向相同的某个产 业;而且,该现象呈现一种非理性状态,并会导致产能过剩、企业破产等产业风 险和银行呆坏账上升等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可以将“潮涌现象”作如下定义:潮涌现象是指众多单 个实物投资者在理性投资决策的情况下最终导致集体呈现一种非理性投资的现 象。 二几点说明二几点说明 “潮涌现象”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加准确而全面地理解其 12引自: 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6 年 7 月修订第 3 版,第 149 页。 13引自: 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6 年 7 月修订第 3 版,第 1368 页。 14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 经济研究 ,2007 年 1 月。 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9 内涵,还需作如下几点说明: 1、潮涌现象描述的是一种集体的投资行为,且仅指实物投资。、潮涌现象描述的是一种集体的投资行为,且仅指实物投资。 从“潮涌现象”第一次作为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被林毅夫提出后,它就被赋 予了特殊的经济含义,即潮涌现象反映的是经济领域的投资行为,而不是指自然 现象。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潮涌现象反映的仅仅指实物投资,而不是金融投 资,以避免跟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发生混淆。另外,潮涌现象反映的是一种集 体投资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征,是集体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2、潮涌现象是一种因理性行为而导致的非理性行为。、潮涌现象是一种因理性行为而导致的非理性行为。 从微观角度来看, 每个投资者在作出实物投资决策之前都要对自己所要投资 的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如“一个项目具 体展开, 要经过若干个阶段, 这些阶段按逻辑顺序排列,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项目周期可划分为投资前期(含立项、评估 2 个阶段) 、投资时期(含设计、开 工、施工、竣工等 4 个阶段) 、生产时期(含运作阶段) 。评估阶段通常也称 之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为项目决策提供技术、经济、社会和财务方面 的评估依据。 ”15因此,可以认为每个投资者的实物投资都是理性投资行为,即 个体(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等)的理性行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西 方经济学中,假定人是理性的,即传统西方经济学假定实物投资主体是理性的, 这也就意味着本文这种说法(即实物投资是一种理性行为)得到了传统西方经济 理论的支持。 从宏观角度来看,由于受到一些原因16的影响,每个投资者通常会作出相同 的投资决策,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就会出现众多投资者都纷纷投资于某一个产业 或某一类项目,即出现了投资上的“潮涌现象” 。显然,这是一种非理性现象, 即集体的非理性行为。 因此,从宏微观两个角度来看,潮涌现象是指众多实物投资者在理性投资决 策的情况下而最终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的一种现象, 且该现象非常类似于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 3、潮涌现象与羊群行为的区别和联系。、潮涌现象与羊群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15引自:孙元欣、徐勇谋,主编, 投资项目评价理论、方法与案例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 2 版,第 1-11 页。 16具体原因将在本章第三节“潮涌现象的产生原因”中有更为详细的分析。 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10 谈到“潮涌现象”就不得不说“羊群行为” ,饶育蕾等认为“金融市场中的 羊群行为 (herd behaviors) ,又称为羊群效应 (herd effect)或从众行 为 ,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 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信息 的行为。 ”17因此,潮涌现象和羊群行为都是用来描述投资行为的概念,且它们 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十分类似, 即众多投资者的投资在一段时间内纷纷 涌向某一领域。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看,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但同时,它们也存在着本质区别:潮涌现象描述的是实物投资,而羊群 行为描述的是金融投资。下面就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潮涌现象与羊群行为的区别)潮涌现象与羊群行为的区别 虽然潮涌现象与羊群行为描述的都是投资的行为特征,而且十分相似,但它 们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必须加以严格区分。两个概念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 所描述的内容和形成的原因不同,潮涌现象用来描述实物投资的行为特征,是指 个体的理性投资行为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而羊群行为用来描述金融投 资的行为特征,是指个体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潮涌 现象的性质与实物投资及实体经济本身的性质有很大关系, 实物投资一般都是长 期投资和直接投资18,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都要进行详细地可行性分析和 研究,因此,实物投资者作出的投资决策一般都是理性决策;羊群行为的性质与 金融投资及金融市场本身的性质有很大关系, 金融投资一般都是短期投资和间接 投资,而且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下很难对投资项目作出准确地判 断, 所以投资者经常会通过观察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作出一种跟风的非理性 投资决策,在金融市场中常说的“追涨杀跌”便是对其最为形象的描述。 (2)潮涌现象与羊群行为的联系)潮涌现象与羊群行为的联系 根据前面的详细论述,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金融 投资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而实物投资又是金融投资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 其收益状况决定了金融投资的收益状况。因此,描述实物投资的潮涌现象和描述 金融投资的羊群行为之间就自然会互相影响、相互作用;而且在通常情况下,羊 17引自:饶育蕾、张轮,著, 行为金融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 月第二版,第 117 页。 18需要注意,实物投资不能等同于长期投资和直接投资,金融投资也不能等同于短期投资和间接投资。例 如跨国并购是直接投资,但不属于实物投资;同样,跨国并购属于金融投资,但不是间接投资。 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11 群行为会推动潮涌现象的发生。 第二节第二节 简述我国历次出现的潮涌现象简述我国历次出现的潮涌现象 一、潮涌现象的衡量指标一、潮涌现象的衡量指标 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像我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投资 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通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若出现迅猛增长,则表明投资 出现过热,存在潮涌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或变动幅度不大, 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若投资增速大幅增加,则可以认为已经存在潮 涌现象。因此,本文认为, “投资增速”是判断潮涌现象是否已经出现的最佳指 标之一。 下面就以“投资增速”为指标来判断我国各行业是否曾经出现过潮涌现象。 二、二、1990 年至年至 2007 年各行业的潮涌现象分析年各行业的潮涌现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划分标准经历了 1984 年、1994 年和 2002 年三次修订,每次修订后,行业的种类和范围都有所变化,统计数据的口 径也有所调整。因此,为了能更准确地反映各行业的潮涌现象,本文只选取了 1990 年至 2007 年各行业的投资额(附表 1、附表 2) ,并将其划分为 1990 年至 1996 年、1997 年至 2002 年、2003 年至 2007 年三个阶段19,再计算各个行业的 历年投资增速(表 1、表 2) ,最后绘制成图(图 1、图 2、图 3、图 4) ,并进行 分析。 19 2004 年中国统计年鉴 对 2003 年的数据是按 2002 年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来统计的, 而对 2003 年以前的数据仍是按 1994 年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来统计的。另外,自 1997 年起,除房地产开发 投资、农村集体投资、个人投资及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外,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固定资产投 资的统计起点由 5 万元提高到 50 万元。为便于比较, 2004 年中国统计年鉴对 1996 年的相应数据作了 全面调整。因此,1990 年至 1996 年和 1997 年至 2002 年的数据虽然都是来自2004 年中国统计年鉴 ,但 是统计口径是不一样的,需要分开讨论。 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按 2002 年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统计了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并且只统计了 2003 年至 2007 年的数据。因此,综合考虑,本文将分 1990 年 至 1996 年、1996 年至 2002 年、2003 年至 2007 年三个阶段来讨论。 基于投资“潮涌现象”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12 表 1:按行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仅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增速 年 份 农、 林、 牧、渔 业 采掘业 制造业 电力、 煤 气及水 的生产 和供应 业 建筑业 地质勘 查业水 利管理 业 交通运 输仓储 和邮电 通信业 批发零 售贸易 和餐饮 业 金融、保 险业 房地产 业 社会服 务业 卫生体 育和社 会福利 业 教育、 文化艺 术和广 播电影 电视业 科学研 究和综 合技术 服务业 国家机 关、 政党 机关和 社会团 体 其他 1990 18.50%12.23% 4.49% 25.82%-15.81%24.64%24.23%-4.76%-4.81% -51.38%-5.60%23.48%2.42%-4.60%7.18%-7.23% 1991 37.56%15.90% 24.88% 14.69%16.63%28.83%55.25%50.11%24.39% 56.02%36.37%-6.22%16.65%9.52%40.23%-41.25% 1992 25.01%16.97% 35.19% 32.31%77.40%35.50%43.30%101.53%65.61% 88.69%60.87%38.09%25.93%36.59%59.29%242.47% 1993 9.90%25.34% 43.62% 39.60%295.19%24.36%94.16%45.66%103.29% 151.66%83.83%45.18%35.83%49.28%108.90%-38.69% 1994 19.30%14.72% 29.30% 49.99%14.74%19.63%54.42%32.30%41.61% 115.30%41.29%35.78%27.02%11.48%25.20%7.92% 1995 24.88%13.95% 17.49% 13.39%12.68%38.05%16.33%-2.56%28.75% -36.26%11.35%13.09%35.48%29.06%24.77%16.56% 1996 40.98%12.82% 6.28% 22.35%13.86%37.18%20.05%-6.10%12.47% -24.27%23.71%22.00%20.58%-4.05%24.82%14.33% 1997 36.87%22.88% -3.43% 22.68%-8.50%27.00%19.40%1.44%7.93% 12.13%31.54%20.06%26.87%2.95%21.97%12.84% 1998 39.43%-4.89% -3.44% 12.41%-5.30%54.25%47.63%6.73%4.26% 4.10%35.14%23.17%16.23%11.82%24.46%5.16% 1999 28.85%-14.54% -9.22% 6.75%35.37%25.81%1.16%-6.54%-17.14% 4.08%20.60%9.09%16.11%31.61%13.14%-21.35% 2000 19.04%32.70% 10.09% 11.46%3.28%5.87%7.13%7.71%-27.73% -16.52%15.96%11.22%16.06%27.91%-12.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