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百喻经》动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 页 内容摘要 本文以百喻经动词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百喻经编 撰者及译者、内容、版本、目前研究现状以及本文选题的缘由和 研究方法,然后分四章集中分析百喻经动词,揭示其动词的 语音、语义、语法特点。第一章介绍百喻经概况,提出动词 判定的标准,动词计量的原则;第二章主要从动词的语音、语义 和语法结构几个方面对百喻经动词进行穷尽性分类,从语音 上将其分为单音动词、复音动词,从语义的意义内容上分为2 0 个 不同小类动词,从语法特点上将其分为普通动词、助动动词、特 殊动词,从语法结构上分为单纯动词、复合动词,复合词又分为 几个不同的小类;第三章主要分析百喻经动词的语法作用, 先从其动词作句子成分上考察百喻经动词作谓语、主语、宾 语、定语、状语的情况,然后再具体分析了百喻经中四种特 殊的动词结构,即连动结构、兼语结构、双宾结构、被动结构; 第四章对百喻经中几类重要动词进行分类研究。最后通过结 语对全文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百喻经;动词;语法;语义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i 页 t h es t u d yo nb & i y u ji n g sv e r b s p e c i a l i t y :c h i n e s ep h i l o l o g y a u t h o r :l i u y as u p e r v is o r :z h a oj i n g a b s t r a c t t h i sa r t i c l et a k e ”b a i y u j i n g ”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f i r s tw eh a v e as h o r t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w o r k , i t sc o m p i l e r , t r a n s l a t o r , e d i t i o n c o n t e n ta n dc u r r e n ts t u d ys i t u a t i o n s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a n ds oo n , t h e n d i v i d e sf o u rc h a p t e ro fc e n t r a l i s m st oi n s p e c t b a j y u j i n g ”t h ev e r b , p r o m u l g a t e si t sv e r bt h es e m a n t i c s ,t h eg r a m m a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 f i r s tc h a p t e rs i m p l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v e r ba n d i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p r o p o s e d t h ev e r b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g e n e r a ls t a n d a r dw i t ha i m sa tt h es p e c i a l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s p e c i a l l yw h i c ht h i s a r t i c l ed r a f t s ;s e c o n d c h a p t e rm a i n l yf r o mt h es e m a n t i c s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as p e c t sc a r r i e so n t h e e x _ h a u s t i n g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t o ”b a i y u j i n g ”,hd i v i d e si n t ot h et o n e v e r b ,t h ed u p l i c a t es o u n dv e r bf r o m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g e n e r a l ,i td i v i d e s i n t ot w e n t y o n ev i r a e t i e s l i g h t se s p e c i a l l yf r o mt h eg r a m m a rf a l l si t t od i v i d ei n t oc a l lh o p et h ev e r b ,t h eb a s i cv e r b ,s p e c i a lv e r b d i v i d e s i n t ot h ep u r ev e r b ,t h ec o m p o u n dv e r bf r o mt h eg r a m m a rs t r u c t u r e ; t h i r dc h a p t e r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s b a i y u j i n g t h ev e r bg r a m m a rf u n c t i o n , m a k e so i lt h ec o m p o n e n tp a r t so fas e n t e n c ef r o mi t sv e r bt oi n s p e c t b a i y u j i n g ”f i r s tt h ev e r bt om a k et h ep r e d i c a t e ,t h es u b j e c t ,t h ea b j e c t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ll 页 t h ea t t r i b u t e ,a d v e r b i a la n dt h ec o m p l e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 , t h e ns p e c i f i c a l l y h a sa n a l y z e d ”b a l y u j i n g ”a g a i nc e n t e rf o u rk i n do fs p e c i a lv e r b s s t r u c t u r e s ,n a m e l yg e a r i n gs t r u c t u r e j i a n y u s t r u c t u r e ,d o u b l eg u e s t s t r u c t u r e ,p a s s i v i t ys t r u c t u r e ;f o u r t h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s e v e r a lk i n d s v e r b f i n a l l yc a r r i e s o nt h es u m m a r yt h r o u g h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ot h ef u l l t e x tr e s e a r c h w o r d :b a i y u ji n g s e m a n t i c sv e r b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g r a m m a r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交通大学可以将 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2 不保密d ,使用本授权书。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艿 少i 亚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经在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 担。 ,l 趋 i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0 1 百喻经简介 绪论 0 1 1 百喻经的编撰者及译者 百喻经又名佛说百喻经、百旬譬喻经、百旬譬喻 集经、百喻集等,是一部宣扬佛教教诫的著作。关于它的编 撰者和译者,梁僧裕出三藏记集卷十四载: “求那毗地,中天竺人也。弱龄从道,师事天竺大乘法师僧 伽斯。聪慧强记,勤于讽习。所诵大小乘经十万余言。兼学外典, 明解阴阳,其候时逆占,多有征验,故道术之称,有闻西域。建 元初来至京师,止毗耶离寺,执锡从走,威仪端肃,王公贵胜, 迭相供请焉。初,僧伽斯那于天竺国抄集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要 切譬喻,撰为一部,凡有百事,以教授新学。毗地悉皆通诵,兼 明义旨。以永明十年秋译出为齐文,凡十卷,即百句譬喻经 也。复出十二因缘及须达长者经各一卷。自大明以后, 译经殆绝,及其宣流法宝,世咸美之。毗地为人弘厚,有识度, 善于接诱,勤躬行道,夙夜匪懈。是以外国僧众,万里归集,南 海商人,悉共宗事,供赠往来,岁时不绝。性颇蓄积,富于财宝, 然营建法事,己无私焉。于建业淮侧造正观寺,重阁层门,殿房 整饰,养徒施化,德业甚者。以东兴二年冬卒。1 百喻经的最后有:“此论我所造,和合喜笑语尊者僧 伽斯那造作痴花鬟竟”。 由此可知百喻经的编撰者就是“僧伽斯那 。他抄集修多 l 梁僧祜出三藏记集【c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5 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罗藏中十二部经中的要切譬喻,撰为一部具有教化性质的寓言集 百喻经。其弟子求那毗地于南朝齐永明十年( 4 9 2 年) 秋, 译出。 o 1 2 百喻经的内容 百喻经收在大正藏的第四册,属于本缘部,是四卷 本,第一卷二十一喻,第二卷二十喻,第三卷二十四喻,第四卷 三十三喻,共九十八喻。它于十二部经中,属于譬喻一类,每篇 都有喻和法两部分组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法是本篇寓 言所显示的教诫。书中以寓言故事形式来说明佛教的基本教义。 大部分故事是以一般民众为对象,也有以外教徒、出家人、国王 等为对象的。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故事,有很犀利的讽 刺性,也可以当作笑话看。僧伽斯那在跋颂中说:“此论我所造合 和喜笑语,多损正实说观义应不应,如似苦毒药和合于石蜜,药 为破坏病此论亦如是,正法中戏笑譬如彼狂药,如服吐下药以酥 润体中,我今以此义显发子寂定,如阿伽陀药树叶而裹之,取药 涂毒竟树叶还弃之,戏笑如叶裹实义在其中 百喻经各喻意趣,主要可分为三类:1 1 其中对治烦恼的,有十种:( 1 ) 对治贪的,有第十六灌甘蔗 喻、第十七债半钱喻等七喻。( 2 ) 对治嗔的,有第十三说人喜嗔喻、 第四十八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等四喻。( 3 ) 对治痴的,有第八山羌 偷官库喻、第九叹父德行喻等十九喻。( 4 ) 对治慢的,有第二十八 为妇贸鼻喻、第四十三磨大石喻等四喻。( 5 ) 对治疑的,有第二十 六人效王眼明喻、第七十尝庵婆罗果喻两喻。( 6 ) 对治身见的,有 1 业露华、董群中华佛教百科全书【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喻集一卷。 4 唐释慧静众经目录卷二:“百喻经四卷。僧伽斯那 撰,四十四纸,南齐永明十年求那毗地译。 5 唐道宣大唐内典录卷四:“百句譬喻集经十卷 或五卷。见僧祜录。 该书卷二又载:“百喻集一卷支 谦所译。其卷九又载:“百喻经四卷。四十四纸。僧伽斯那撰。 其卷十又载:“抄百喻经三十八卷,一云百喻经。 6 庸智升开元释教录卷二载:“百喻经一卷,见长 房录。”又十五卷载:“百喻经一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又卷二十载:“百喻经四卷。或五卷或云十卷,未详,亦云百 句譬喻经,四十六纸。萧齐求那毗地译。又卷十八载:“抄法 旬譬经三十八卷。长房录云抄百喻。1 据这些经录的记载,唐代以来的百喻经分别有十卷本、 五卷本、四卷本和一卷本等说法。 又出三藏记集卷九、开元释教录卷六,皆言有百事, 而至元法宝堪同总录则记载有九十八喻。但中国数字的“百”、 “千”、“万一般是概数,因此究竟是实际上只有九十八事,还 是本有百事而后代遗二事、今余九十八事则不可论断。 今存于各版大藏经的百喻经虽有二卷和四卷的不同,但 都属于同一个系统的本子,分卷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装函而造成。 其中碛砂藏本百喻经二卷,在观字第八、九函;高丽藏本百 喻经四卷,在观字函;乾隆藏本百喻经二卷;大正藏本百 喻经四卷。比较四种藏本百喻经的目录,各本中九十八各 譬喻的排列次序完全相同;细勘这四种大藏经所收百喻经的 1 陈洪 版本校勘佚文等问题考论佛学研究【j 】2 0 0 3 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文字,除个别词语有脱误外,几乎没有差别。 本书最早的单刻本有1 9 1 4 年金陵刻经处刻本,分上下两卷, 系鲁迅断句,并施资刻成。1 9 2 6 年王品青校订改名痴花鬓于 上海印行。鲁迅为作题记,云:“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 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经中亦随处可见。明徐元 大辑喻林颇加搜录,然卷帙繁重,不易得之。佛藏中经,以 譬喻名者,亦可五、六种,惟百喻经最有条贯王君品青爱其 设喻之妙,因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又缘经末有尊者僧伽斯那 造作痴花鬓语,即据以回复原名,仍印为两卷。尝称百喻,而 实缺二者,疑举成数,或并以卷首之引,卷末之偈为二事也。尊 者造论,虽以正法为心,譬故事于树叶,而言必及法,反多拘牵, 今则已无阿伽陀药,更何得有叶裹? 出离界域,内外洞然,智者所 见,盖不惟佛说正义而己矣。”1 本文使用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辅以中华电子佛典协 会与中华佛学研究所提供的电子佛典数据库( c b e t a ) 。因百喻经 由九十八个独立的故事组成,所以本文所引用百喻经的例句, 其后只在括号内表明该句出自何喻。 0 1 4百喻经研究现状 魏晋南北朝社会剧烈变动、语言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是汉语 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汉语发展史上看,它上承上古汉语,下 启近代汉语。这一时期,汉译佛经大量问世,他们采用当时的口 语词汇和旬式,与当时的其他中土文献的语言有较大的差别。对 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当时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结 1 鲁迅鲁迅全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构的实际情况。 近几年兴起了汉译佛典的研究热潮,大量的汉译佛典成为汉 语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重要材料。学者们在这一领域从语音、 词汇、语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汉语史研究拓 宽了研究范围,且时有突破。就百喻经来说,目前的研究主 要是从语法、版本、宗教和文学的角度展开的。语法方面的文章 有:柳士镇的 中若干语法问题的探索( 1 9 8 5 ) ,尤慎 的 “得 字用例浅说( 1 9 9 4 ) ,唐为群、张咏梅的 “我“尔”“他”研究( 2 0 0 0 ) ,邹德雄的 若 干语法现象初探( 2 0 0 0 ) ,唐为群 中的副词“都”和 “相 ( 2 0 0 4 ) ;版本方面有朱金顺的 所收 版本质疑( 2 0 0 0 ) ,金陵刻经处本 及其它 ( 2 0 0 0 ) 陈洪的 版本校勘佚文等问题考论( 2 0 0 3 ) ;目 前专门系统地研究百喻经词汇的论文并不多,有吴泽顺的 复音词研究( 1 9 8 7 ) ,武汉大学唐为群的硕士学位论文 代词副词研究( 2 0 0 0 ) ,另外就是颜洽茂在他的佛教语 言阐释中对百喻经中的复音词做了统计和描写。而对百 喻经动词进行系统研究的论文只看到两篇:湖北大学尹为群的 硕士学位论文 谓语动词研究( 2 0 0 3 ) 。四川师范大学 凌敏的硕士学位论文 动词研究( 2 0 0 8 ) 。由此可见, 对百喻经动词研究还远远不足,正因为如此,本文以百喻 经中的动词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汉译 佛经语言史乃至于科学的汉语史的建立提供可信的相关资料。 o 2 选题缘由 本课题选择百喻经动词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专书词汇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专书研究是汉语史研 究的基石。汉语史研究必须探求汉语在各个时期的特点,总结汉 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因而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文献的专书研究就 成为建造汉语史大厦不可或缺的保证。何乐士先生指出:“在语言 研究过程中,选例式的研究固然占有它一定的位置,但要深入全 面地了解不同时代汉语的特点,总结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增强 结论的科学性,关键是专书语言的穷尽性研究。专书语言研究是 纵向或横向的专题研究、汉语断代史、汉语发展史、汉语历史大 词典等系统工程的可靠基石;是建立古汉语语法体系的必要准备; 是检验自己或前人研究成果的锐利武器;也是汉语语言学和普通 语言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1 由此可见,汉语史研究要一个时代 一个时代地搞,每一个时代要选择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 的研究,通过这样扎实的研究,才能把汉语的历史面貌慢慢搞清。 第二,百喻经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作专书语法研究, 要选择合适的专书。一般来说,时代明确、口语化程度高、语料 容量适中、语言现象典型的语料,总能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因为 这种语料更接近当时的语言事实,容易看出这一时期语言演变的 方向和趋势。在中古汉语语法研究方面,汉译佛典受到重视,原 因就在于此。具体就本选题来说:首先,百喻经译经时代恰当, 俞理明先生曾指出:“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来看,佛经译文中有价值 的部分主要在隋唐以前。2 百喻经译经年代处在魏晋南北朝, 而此时正是从中吉汉语向近古汉语发展的转变时期,使得此经书 1 饵乐士专书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湖北大学学报( 哲社版) 2 0 0 11 6 ) 2 俞理明佛经文献语言【m 】成都:巴蜀书社,1 9 9 3 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在语言上具有代表性。其次,该著作口语化程度较高。作为汉译 佛典,百喻经以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形式,宣传深奥博大的佛 教精微义理,劝谕世人,非常口语化,能反映当时汉语口语的实 际情况。再次,百喻经语料容量适中,全书2 万多字,书中动 词的词汇量丰富,具有充足的语料和例证,既不至于卷帙浩繁而 难以尽计,也不至于材料过少而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第三,在汉语各词类研究中,动词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吕叔湘曾经说过:“动词为什么重要,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动词 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分都跟它挂钩,被它吸引。 1 胡裕树、范晓也指出“动词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第一号问题,也是 语法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2 赵振铎先生对动词的重要性也有精 辟的论述:“动词是汉语词类体系中既重要又非常复杂的一个类。 这不仅因为它在语义方面内容丰富,而且还因为它在句法结构中 极其活跃,大部分词类都能跟它具有结合关系,在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动词是汉语语法的灵魂,动词的问题解决好了,汉语的句 法问题就好办多了。3 近几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汉语动词的分 类标准、语法功能、构成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 成果。然而,动词研究的现状却如范晓先生所说:“就语法发展 对动词研究的要求看,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很不够,有些问题还 只是开了个头,对许多问题认识也还不一致。至今,国内学者还 1 吕叔湘句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开t r - 询( 代序) ,载( 句型和动词【j 】,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语言 研究所现代汉语教研室缟,语文出版社,1 9 8 7 年 2 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 3 赵振铎先秦汉语助动词研究序【j 】北京:北京师范大擘出版社,2 0 0 0 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没有出版过理论与事实结合的质量较高的动词研究专著,这也反 映出动词研究的不足。1 第四,目前已有的两篇关于百喻经动词的研究的论文, 谓语动词研究只限于研究百喻经的谓语动词, 范围过于狭小,另一篇 动词研究没有具体研究动词 作句子成分和几种特殊动词结构研究,本文通过对百喻经动 词研究,弥补了前两篇文章在研究上的不足,为更全面的了解百 喻经动词面貌提供参考。 总之,古汉语专书动词研究是动词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而 对佛经动词的研究又是专书动词研究中的最薄弱环节,所以对佛 经专书动词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选择对百 喻经的动词进行详细的穷尽式的研究。 o 3 研究方法 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不断推进,汉语史专书语法研究也日益 深入,不仅在诸多领域获得进展,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我们在努力吸取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积极借鉴一切行之有效的 方法,找到适合开展本论文研究的有效方法。 0 3 1客观描写法 客观描写法是用真实客观的文字把表述对象的状况详细具体 地描绘出来,也是本文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专书研究的最低要求 就是要客观、穷尽、科学地对专书语法现象做客观静态描写。只 有把百喻经中的语言事实调查、描写清楚,才能真实地展现 百喻经动词全貌,为下一步深入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平台,奠 l g 晓句型和动词【m 】北京:语文出版社1 9 8 7 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0 页 定基础。 0 3 2 定量分析法 定量统计法指把处于随机状态的某种语言现象给予数量统计, 然后通过频率等量化形式来揭示这类语言现象背后所隐藏的规律 一种方法。它是区别一般与特殊、量变与质变的重要依据,因此 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乃至整个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郭锡良 先生说:“从随意引证到定量分析,是古汉语研究为走向科学化而 迈出的重要一步 ,“如果不作定量分析,就很难把握住汉语诸要 素在各历史时期的性质及其数量界限”。1 本文通过对百喻经动 词的概况、语法特点的定量分析,如:统计动词的总量、单音动 词的数量、复音动词的数量、几种特殊句式的数量统计等等。通 过动词的数量统计,为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o 3 3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与定量分析法相对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是 对某种语言现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一 种科学分析方法。只有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才能使 语言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没有定性分析,我们就不能发 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就不能考察出动词系统的特征。所以, 在对动词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还要对它进行定性分析,才能达到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1 郭锡良( ( 1 9 8 5 年的古汉语研究,中国语文天地【j 】,1 9 8 6 年3 期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1 页 第一章百喻经动词概况 1 1 动词的判定标准 1 1 1动词判定的依据 要对动词进行专题研究,首先必须回答什么是动词,或者说, 动词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词类,这就涉及到动词立类的根据问题。 概括来说,确定动词有以下几种依据: 1 1 1 1依据意义确定动词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最早从意义上对 动词做了界定。文通说:“实字以言事物之行者日动字。”黎锦 熙新著国语文法仍沿用马氏文通对动词的划分标准,说: “动词是用来叙述事物之动作或功用的。”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 语法中更形象地说:“假如您注意到一只鸟在飞,这飞乃是 那鸟的一种行为。又假如您注意到一个人在读书,这读乃是 那人的一种行为。凡行为都是一种动态,所以我们把这种表示动 态的词叫做动词。”综合以上各家说法,动词就是表示动作行为的 词。应该承认,词汇意义是语法意义的基础,表示动作行为的词, 大都是动词,但还有些动词并不表示动作行为,如“有”、“无”、 “是 等;有些词虽然在意义上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但语法上 却不是动词,如“动作”、“行为 等为名词而非动词;有些词意 义相同或相近,但却属于不同的词类,如“腐烂”与“腐败两 者意义相近,但前者是动词,而后者是形容词;还有些词意义、 语音、文字形式都相同,却是兼类词,如“在 、“向 兼属动词 和介词。由于依据意义确定动词比较困难,因此不能单纯依据意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2 页 义确定百喻经中的动词。 1 1 1 2 依据形态确定动词 依据形态确定动词,是完全模仿印欧语系诸语言的研究而来 的。我们知道,印欧语有丰富的时、体、态、数、性、人称等形 态变化,因此可以依据形态确定动词。但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虽 然有些学者以某些动词可以重叠,认为“汉语有形态变化, 1 可 作为某些动词形态上的标志,从而可以作为确定动词的依据,但 “可惜普遍性差点儿”2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形态变化也 不明显。管燮初先生统计左传动词词头有“子”、“有两个, 如“于飞、于行、有盟、有问”等;动词词尾有“于”、“敖”、“以” 三个。3 “于”、“有 是否为词头,语法学界还有争论。不过,“即 使把它们看作所谓的词头,它们对古汉语的词类划分也没有什么 帮助。它们对同一类词不具普遍性 。4 “于 、“於 、“以”也只能 和某些特定的词组合,构成“至于、至於、可以、足以 等结构, 对内也不具普遍性,可以不把它们看作动词词尾。所以,确定动 词,也不能只依据形态。 1 1 1 3 依据功能确定动词 依据意义和形态确定动词,并不完全适合汉语,有些语法学 家又提出用功能标准来确定动词。陈望道说:“功能,就是词在语 l 俞敏形态变化和语法环境、陆宗达汉语的词类问题) ,载汉语的词类问题【m 】北京: 中华书局,1 9 5 5 年 2 吕叔湘( ( 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 ) ,栽汉语的词类问题【m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5 正 3 管燮初左传句法研究【m 】舍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 4 张文国左传名词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8 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3 页 法组织中的活动能力 ,“词在组织中的活动能力,具体表现为词 和词相互结合的能力和词在句子里担任一定职务的能力”。1 以功能 确定动词,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在句子里作谓语的词。但汉语词和 句子成分并不存在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对于动词来说,主要功 能是作谓语,但也可以充当其他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状 语等。这样也就很难将出现于同一位置上的词准确无误地区分开, 从而最终陷入“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泥淖。 1 i 1 4 从意义和功能两方面确定动词 单纯依据意义、形态或功能来确定动词,并不能将汉语动词 划分成类,因此,一些语法学家又提出多标准来确定动词,意义 和功能两者相结合以确定动词,便是其中之一。如袁毓林的祈 使句和动词的类一文,根据动词与祈使旬的关系,把动词分为 述人动词和非述人动词,述人动词又分为可控动词和非可控动词, 可控动词又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这种划分方法既注重了 汉语动词的意义,又注重了汉语动词的语法功能,因而被语法学 界广泛接受。 综上所述,以上各家对动词的判定方法不一,且各有优劣, 而本文采取的是被语法学界广泛接受的语法功能和意义相结合的 方法来确定动词。 1 1 。2复音动词的判定 复音词的判定历来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程湘清先生认为区别双 音词和双音词组可以从“语法结构上区别,从词汇意义上区别, 1 陈望道文法简论【m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7 8 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4 页 从修辞特点上区别以及从出现频率上区别”1 四个方面入手。本文 参考汉语大词典以及前贤说法和当前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百 喻经实际情况,对百喻经中的复音词作出判断。 1 1 2 1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的组合,其意义不是这几个语素意 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化合”关系,构成新义;且组合固定,结 构紧密,则这一组合结构是词,反之,是词组。如: ( 1 )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入佛法中,出家求道。( 水火 喻) ( 2 ) 舍此身已,可得生天,及以解脱。( 见他人涂舍喻) 这里的“出家”当然不是指离开家庭,而泛指到寺庙道观里 去做僧尼或道士;“生天”也不是指生活在天上,而指佛教谓行十 善者死后转生天道。从结构上看,它们组合固定,组成这一结构 的两个语素是固定的,判定为词。 1 1 2 2 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义或近义语素组合,构成一个更概括 的意义,则这个复音组合是词而不是词组。如: ( 1 ) 时彼伴中,着罗刹衣者,亦复寻逐,奔驰绝走。制睹 戏罗乐明民共相嚎阳俞) ( 2 ) 乘及净戒,二俱捐舍。( 驼瓮俱失喻) ( 3 ) 见国王女,颜貌端正,世所希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 ( 田夫思王女喻) 1 - 1 2 3 两个语素结合后,其中一个仅作为词缀附着在词根部分 上,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这样的复音组 合是词,不是词组。如: 二鬼愕然,竟无所得。(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1 程湘清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5 页 这里的“然”是词缀,只能附在词根上,不能单独使用。 1 1 2 4 两个音节组合,它们组成一个整体,表示一个意义,成 分之间不能拆开或拆开之后会改变它在语言环境中的原意,这样 的复音组合是单纯词。 ( 1 ) 牧羊之人闻此人语,便大啼泣,嘘欷不已。( 牧羊人喻) ( 2 ) 二鬼纷纭,竟日不能使平。( 毗舍闰鬼喻) ( 3 ) 尔时远人,欢喜踊跃。( 五百欢喜丸喻) 由于古代词组向词演变并非突变,我们必然会碰到一些正处 于凝固过程中的双音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复音词和词组之间没 有绝对界限,我们从发展的观点看,把这种词和词组之间的中介 结构视作词。 1 2 动词计量原则 本文在统计百喻经动词数量时,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2 1 凡兼具有动词义的词语,统计为动词。 如:“病”,在百喻经里共出现2 4 次,作名词1 1 次,有 “重病、缺点 等义;作动词1 3 次,有“患病 等义,“病”兼 名词、动词两类,统计为动词。“白”,在百喻经里共出现1 5 次,作动词l o 次,有“明白、陈述、上告”等义。作形容词1 0 次,义为“像雪一样的颜色”,兼动词、形容词两类,统计为动词。 1 2 2 其他类词临时活用为动词的,不计为动词。 如:“大”,本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义为“长大 。 我与良药能使即大。(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大 ,本生是形容词,这里被活用作动词,不计为动词。 1 2 3 假借字是否计为动词,依具体情况而定。 1 2 3 1 如果百喻经中仅有某假借字出现而无该字的本字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6 页 现,则将此假借字作为一个动词看待。如: 如是年少,不闲戒律,多有所犯。(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闲”,在此表熟悉的意思,本应为“娴。而“娴在百 喻经中未出现,它表示的意义用“闲字,故应把“闲 计为 一个动词。 1 2 3 2 如果某假借字和本字在百喻经中都出现,则仅把本 字计为动词。在这种情况下,假借字和本字表示的是同一个动词。 时彼国王,多将人众,案迹来逐。( 五百欢喜丸喻) “案”,在此表按照的意思,本应为“按”。而“按”在百 喻经中出现了,故应把“按”计为一个动词,而“案”不计为 动词。 1 2 4 一个词形( 即宇) 有几个读音和几个意义,这种情况较为复 杂,既有同形词,又有多义词,为统计方便,选择其中的动词义 项的音、义,统计为动词。 投岩赴火,舍是身已。( 贫人烧粗褐衣喻) 如彼数钱者,其事亦如是。( 地得金钱喻) “舍”是个多音字,上声时做动词,义为舍弃;去声时做名 词,义为房屋。在统计时把上声、舍弃义统计为动词。同样“数” 字把上声、计算义统计为动词。 根据以上标准,百喻经全书总字数2 1 6 7 4 个,动词总数9 2 8 个。其中,单音动词4 2 3 个,占动词总数的4 6 ,复音动词5 0 5 个, 约占动词总数的5 4 。复音动词全部为双音动词,没有三个及以上 音节的动词在文中出现。可见动词尤其是双音动词在百喻经 全书中比重略微大于单音动词。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7 页 第二章百喻经动词的分类 2 1从动词的语法特点来分 在动词分类问题上,学术界颇多分歧。黎锦熙把动词分为四 类两式,赵元任分为九类,张志公分为四类( 另有附类) ,廖庶谦 分为六类,洪心衡分为五类。1 他们各有标准,自成一家,用以对 动词作一般举例性描写,应该说都是适用的,但要用这些适用于 现代汉语的分类标准来对百喻经动词作穷尽性的语法分类, 会遇到一点困难。李佐丰在研究文言实词中基本上从语法的角度 ( 根据宾语和主语有关特点) 提出了一个分类框架,他根据宾语是 否是名词将动词分为能愿动词和基本动词,再根据主语是否是动 词将基本动词分为特殊动词和普通动词,这种分类明确,具有较 强的可操作性,可以解决在对百喻经动词进行穷尽性语法分 类中遇到的困难,因而我们选取李佐丰的这种实用性较强的分类 方法给百喻经中的9 2 8 个动词进行分类 2 1 1基本动词 基本动词主要表示行为、活动等。百喻经中这类动词8 6 8 个,占全书动词的9 3 9 6 。它们作句中谓语时,其主语通常是名词性 词语或代词。如:捉、入、称、生、取、杀、擒、知、救、抱、 攻、唤、烧、造、拍手、榜笞、舍弃、推寻、苛责、赞叹、掷置、 逐走等。如: ( 1 ) 作是念已,便捉柠牛母。( 愚人集牛乳喻) ( 2 ) 昔有贾客,欲入大海。( 杀商主祀天喻) 1 王松茂主编汉语语法研究参考资料【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3 第1 版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8 页 ( 3 ) 譬如彼王,割人之脊,取人之肉。( 人说王纵暴喻) ( 4 ) 如彼愚人,尽杀群牛,无一在者。( 杀群牛喻) ( 5 ) 即入其屋,擒彼道己愚恶之人。( 说人喜嗔喻) ( 6 ) 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 7 ) 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 认人为 兄喻) ( 8 ) 见人苛责,返生尤疾。 ( 9 ) 时彼国人,卒尔敬咸皆赞叹。 ( 1 0 ) 汝但掷置水中,即时可杀。 ( 说人喜嗔喻) ( 五百欢喜丸喻) ( 小儿得大龟喻) 2 1 2 助动词 共2 6 个,约占全部动词的3 ,大致可分为五小类: 2 1 2 1 表可能、足够的助动词:可、能、得、足、足以、可以、 可能。如: ( 1 ) 汝可赍一死妇,安着屋中。( 妇诈称死喻) ( 2 ) 设七日头,或能不死。( 婆罗门杀子喻) ( 3 ) 人语鬼言,尔等所诤我已得去。( 毗舍闰鬼喻) ( 4 ) 此驴今者适可能破。( 雇借瓦师喻) ( 5 )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 愚人食盐喻) 2 1 2 2 表意志的助动词:敢、肯、欲、望、愿、欲得。如: ( 1 ) 驴负瓦器,至市欲卖。( 雇借瓦师喻) ( 2 ) 皆悉怖畏,不敢寝息。(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 3 ) 我欲求道,愿见教授。(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4 ) 不肯为人教化演说。( 牧羊人喻) ( 5 ) 今我欲得修善。( 贫人作鸳鸯鸣喻) ( 6 ) 即便断树,望得其果。( 斫树取果喻)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9 页 2 1 2 3 表应当的助动词:当、须、应、宜、当须、宜应、应当。 如: ( 1 ) 若不得留,要当葬者。(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2 ) 欲唾之时。我当先蹋。( 蹋长者口喻) ( 3 ) 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 杀商主祀天喻) ( 4 ) 宜持禁戒,防护诸恶。( 驼瓮俱失喻) ( 5 ) 苟须忏者,更就犯之,然后当出。(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6 ) 欲得果食,应当持戒。( 斫树取果喻) 2 1 2 。4 表必定的助动词:必、定、要、要当、要须。如: ( 1 ) 得病极重,必知定死。( 二子分财喻) ( 2 ) 咄婢我定得饼,不复与尔。( 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 3 ) 愿但教我,虽当自害,要望伤彼。( 共相怨害喻) 2 1 2 5 表被动的助动词:被。如: ( 1 ) 如捉毒蛇被螫而死。( 得金鼠狼喻) 2 1 3 特殊动词 特殊动词主要表示言语、比类、判断、存现等关系。它们作 句中谓语时,其主语可以用谓词性短语、主谓短语。这类动词3 4 个,约占百喻经动词的4 。大致分为五类: 2 1 3 1表判断、称谓。有“是、“谓”、“非 、“以为等 共5 个。如: ( 1 ) 实是愚痴,自谓有智。( 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 2 ) 诸外道愚痴,自以为智慧。( - - 子分财喻) ( 3 ) 我等伴党,尽是亲属,如何可杀。( 杀商主祀天喻) 2 1 3 2 表比类。有“譬”、“若”、“犹”、“犹如”等6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0 页 个。如: ( 1 ) 如彼世医,教更食雉,而得病愈。( 病人食雉肉喻) ( 2 ) 犹如世人,不知布施,有报无报。( 劫盗分财喻) ( 3 ) 譬如比丘私犯一戒。(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2 1 3 3 表存亡。有“有 、“在”、“现 、“无有”等共 9 个。如: ( 1 )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 认人为兄喻) ( 2 ) 木匠答言:“无有是事。( 三重楼喻) ( 3 ) 应在手者着于脚上。( 山羌偷官库喻) 2 1 3 4 表言语。有“云”、“日”、“言”共14 个。如: ( 1 ) 摩尼者齐云水窦孔也。( 摩尼水窦喻) ( 2 ) 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 三重楼喻) ( 3 ) 后者恚日:“我共前人同买于汝。”(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综上所述百喻经动词的语法类型己经较齐全,普通动词 是文章的主要动词,且数量大,类别广。 2 2 从动词的构词方式来分 2 2 1单纯词 词由语素构成,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构词单位,由一个语 素构成的动词叫做单纯动词。在百喻经中,单纯词总共4 2 6 个,约占动词总数的4 6 9 g 。大多是一个字的动词,3 个为双音节 的单纯动词。 2 2 2复合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复合词。百喻经中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1 页 的复合动词全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共5 0 2 个,约占全书动词总 数5 4 ,比例很大,其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 2 2 1 联合式 此类动词有1 9 0 个,约占全部复合动词的3 8 ,是主要的一种 复合动词结构。从词性上看,都是由动词性语素组成的;从意义 关系上看,基本上都是同义联合。如: ( 1 ) 而担负之,远葬林野。( 为王负机喻) ( 2 ) 我先失舒,今欲觅取。( 乘船失纡喻) ( 3 ) 昼夜想念,情不能已。( 田夫思王女喻) ( 4 ) 师子见之,奋激鸣吼,腾跃而前。( 五百欢喜丸喻) ( 5 ) 由其逃突,尽皆饥渴。( 五百欢喜丸喻) ( 6 ) 人命难知,计算喜错。( 婆罗门杀子喻) ( 7 ) 王见欢喜,即自念言。(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8 ) 王闻是已,给赐刀杖,寻即遣之。( 五百欢喜丸喻) ( 9 ) 至天明者,喻生死夜尽,智慧明晓。( 伎儿着戏罗刹服 共相惊怖喻) 2 2 2 2 偏正式 此类动词有1 7 2 个,约占全部复合动词的3 4 ,也是一种主要 的复合动词结构。如: ( 1 ) 徒自劳苦,空无所获。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 构驴乳 喻) ( 2 ) 眼若无者,终身长痛。( 妇女患眼痛喻) ( 3 ) 欲求长生,不死之处。( 治秃喻) ( 4 ) 譬如有人,将欲远行。( 奴守门喻) ( 5 ) 种好者赏,其不好者当重罚之。( 灌甘蔗喻)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2 页 ( 6 ) 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笑。( 煮黑石蜜浆喻) ( 7 ) 语汝速灭,莫复更生。( 饮木第水喻) ( 8 ) 直作实语,兼行布施。( 叹父德行喻) ( 9 ) 窃听佛法,着已法中。( 山羌偷官库喻) ( 1 0 ) 强断五欲,并诸烦恼。( 五百欢喜丸喻) ( 1 1 ) 此人深思,宁为毒蛇螫杀,要当怀去。( 得金鼠狼喻) 2 2 2 3 动宾式 此类动词9 2 个,约占全部复合动词的1 8 。如: ( 1 ) 王遣着衣,实非山羌。( 山羌偷官库喻) ( 2 ) 即便使人,种种加害,摈令出国。( 人效王眼圈喻) ( 3 ) 臣以挑眼,更不得去,常住是国。( 破五通仙眼喻) ( 4 ) 汝今云何违犯所受欲不忏悔。犯戒者言。( 子死欲停置 家中喻) ( 5 ) 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归家。( 尝庵婆罗果喻) ( 6 ) 次有一人,复语浣衣。(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 7 ) 时将车者,语彼二人。( 索无物喻) ( 8 ) 譬如世间饮酒之夫。( 说人喜嗔喻) ( 9 ) 尔好守门,并看驴索。( 奴守门喻) ( 1 0 ) 军众既去,便欲还家。( 诈言马死喻) 2 2 2 4 陈述式 此类词有2 4 个,约占全部复合动词的5 。如: ( 1 ) 乃至日暮,亦不肯来。(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 ( 2 ) 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 杀商主祀天喻) ( 3 ) 目睹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所获果报。( 尝庵婆罗果 喻)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3 页 ( 4 ) 其夫眼见亦复不语。( 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 5 ) 犹如佛之四辈弟子,为利养故,自称得道。( 婆罗门杀 子喻) ( 5 ) 无心进求,自行邪事,便以为足。( 愿为王剃须喻) ( 6 ) 心怀忧苦,便欲罢道。( 贫儿欲与富等财物喻) ( 7 ) 如是渐冉乃至日没。( 观作瓶喻) ( 8 ) 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外国文学史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师范大学《物流配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防灾科技学院《动物检疫检验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东安县天成实验学校2025年高一上生物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3年绍兴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浙江省绍兴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遥感数字图像处理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北大附属长春实验学校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写作记叙文》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糖尿病足护理查房》课件
- 《褐藻酸寡糖含量的测定》
- 机械制图-形成性任务4-国开(ZJ)-参考资料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 DB11∕T 053-2015 雨水井箅结构、安全技术规范
- 四宫格-儿童数独练习60题-(支持打印)
- 高中物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 力的正交分解(课件)
- GB/T 40565.1-2024液压传动连接快换接头第1部分:通用型
- 建筑施工QC小组确保GD廊道伸缩缝水压试验一次成功成果汇报
- 压力管道计算书
- 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台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