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汪立三钢琴序曲与赋格套曲《他山集》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汪立三钢琴序曲与赋格套曲《他山集》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汪立三钢琴序曲与赋格套曲《他山集》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汪立三钢琴序曲与赋格套曲《他山集》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汪立三钢琴序曲与赋格套曲《他山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汪立三( 1 9 3 3 一) 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主要以创作钢琴曲见长。随着中 国改革开放的到来(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他以他的聪敏与才智,创作出了 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在创作巾,他坚持让作品集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内容为一 体,这使他的作品既新颖又独特。1 9 8 0 年,他采用西洋复调音乐中的重要体裁 序曲与赋格,选用最能表现中国风格的五声凋式,完成了一部中国式的复 调钢琴作品。 本文试图从介绍汪立三的生活经历与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通过对其钢琴作 品他山集本体的分析与研究,就作品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音乐处理、作 者的创作风格等作一番探讨,从而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汪立三钢琴复调作品的音乐 风格及其演奏特点,最终日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我们的钢琴教学实践活动。 论文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作品的创作背景。静先,回顾了作曲家生活的时代背景; 其次,对西洋复调音乐体裁序曲与赋格作了一些必要的介绍。目的是为 了更好地理解作品他l 山集的音乐风格与体裁特点。 第二部分:从题材、旋法、民族凋性、曲式、和声等诸方面对作品他山集 本体做了详尽的分析与研究,阐释了作品的音乐风格及其演奏与教学特点。 第三部分:阐述了作品中所蕴含的民族性。并从多个角度归纳出作品中所蕴 含的二十世纪复调音乐创作的个性特征。 第四部分:结语。从两个方面指出研究作品他山集对于钢琴教学的现实 意义。 关键词:序曲;赋格;二十世纪复调音乐;创新手法; 民族风格 a b s t r a c t w 妇g1 i s a n ( 1 9 3 3 一) w a sac o n 咖p 眺町f 孤o u sc o m p o s e ri nc h i n a h ei sg o o da t p i a l l o m u s i c a lc r c 撕o n ,w j mt h ec o m i n go ft h er e f o r ma r l d o p e np o l i c y ( i nm el a t e 1 9 7 0 。s j nt h ee a d y19 8 0 s ) i nc h i n a ,l en e wp e r i o dr e s p o l l s i b i l “i e sd r e wo u tt i i sl a t e n t a i l dt a l e n t s 壬eh a sc o i 玎p o s e dal o to ff i n ew o r k s 1 1 1k sm u s i c a ic r e a t i o n ,h e 硼 i n s i s t e n tt h em o d e m t e c l l n i q u e so fc o 瑚【p o s i t i o na 1 1 d 力o t i o n a jc o n t e mh a v eb e e ni i l a n o r g a t l i cw h o l e t o1 1 i sm 1 1 s i c i tm a k e sh i sw o r k sn o v e la n du | l i q u e 1 n1 9 8 1 娜e a d 叩t e d a i li n l p o 咖tt y p eo f 廿1 ec o m 印u n 伽,p r e l u d e sa 1 1 df u g u e s ,u s e dm ep e n t a t o n i cs c a l e c o m p o s e d a c h i n c s e s t y l ew o r k s m a tw a sc a l l e dt a s h a 蛳 n e x t ,t h ea r t i c l e 哆m gt os t a r t sw h e r ei n t r o d u c i l l gw 抽g l i s a n sl i f ea n da r o u n dm e w o r k s t h r o u g ht or e s e a r c hm i sw o r k s ,t a s h a n j i ,w o r ko u t l es t y l eo f m em u s i c a l s c f e a t i o n ,t h ec o m p o s i t 的n ,t l ep l a y i n gt e c h n q u e s ,t h em e s s a g e sa b o u tt h ew o 【k s f i n d o mt h es 哆l eo f t l l ew a n gl i s a n sm u s i c a lc r e a t i o na n d 鲫p t h ep l 晌g t e 蛳q u e o f 吐l e w o r k s i t st h ea i l i lt h a tg u j d e st 1 i ep i a n ot e a c h i n gb e t t e t h ea n i c l ec o n s i s t e do ff o u rn u m b e r s r h e 疗r s tp a 吒e l a b o r a t e da r o u n dt l l ew o r k s i nl b e 位s tp l a c e ,r e “e w e dt i l eo l dd a y o f t l l ec o m p o s e tt h en e 鸡i n t r o d l l c e d 也ep r e l u d e sa t l df u g u e s a i i i lt of e a l i z e st l l e 啊l e a n d c o m p o s 试o n o f m ew o f k sb e n e r 1 h es e c o n d p 积, m a d er e s e a r c h e sa b o u tm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t l l eh 锄o n i c p r o g r e s s i o n s ,t 王l em l l s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也em e l o d y ,t 1 1 et o n a l i t yc a r e f m l y he x p o s e dt h e s t y l e 趼d t h em 咿i n gt c c l l i l i q u eo f m em u s i c t h et h i r dp a nc x p a n d e dt h en a t i o n a l 晰l eo f t h ew o r k s a n dg e n e r a l i z e dt h e2 0 恤 m o d e mc o m d o s i t i o n sb ec o n t a i n e di nt h ew o 越 n l ef o u n h p a r t i st l l ee n do ft h ea r t i c l e n sp m p o l j i l d 甜也er e a l i s t i cm e a i l i n g 丘o m t w oa s p e c t sw h i c ht or e s e a r c h e dm e w o r k sw 诅lb e i m p r o v e m e p i a n ot c a 幽n g k e yw o r d :p r e l u d e s :f u g u e s p o l y p h o n i c : s t y i i s t i c ; n a t i o n a is t y l e u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f 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 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釜盏i 丝日期:2 翌复! i 上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 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a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 l :i l 盈指导教师签名:i 睦丝主窒 日 期:a 之: 日期:兰翌! :羔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丕i b 缅莲太堂童筮堂暄 通讯地址:苤j 垭蕉盔堂壹压堂喧 电话: 邮编: 1 3 6 3 0 5 8 9 1 8 5 1 3 0 0 4 1 引言 随着“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有了空前 的发展与进步。在发展过程中,作曲家们积极地吸收了西方音乐中的先进技术与 理论,特别是在我国当代钢琴音乐创作中,在运用复调思维,深化和发展具有中 国风格的多声钢琴音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序曲与赋格,它作为西洋复调音乐中的重要体裁形式,有着几百年悠久的 发展史。但是,在我国当代钢琴音乐作品中,运用这一音乐体裁创作的作品为数 少得屈指可数。由此可以论定,我国的复调钢琴音乐的创作与研究,尚处于比较 薄弱的环节。 1 9 8 0 年,由汪立三先生创作的钢琴套曲他山集,采用了序曲与赋格这 一西洋音乐体裁形式,它是部优秀的具有中圈特色的复调钢琴音乐作品,可堪 称为中国当代具有典范作用的作品。研究这部作品,无论是对于我国钢琴复调音 乐的发展,还是对于我国中国钢琴音乐教学的提高,都有着深厚而远大的意义。 第一章、一般情况 、汪立三的生活经历与作品的创作背景 ( 一) 、汪立三的生活经历 江立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他于1 9 3 3 年出生于四川一书香门第,少年 时起对文艺有广泛的爱好,受到中国文学艺术的熏陶和西方美术很深的影响。 1 9 4 8 年他以当时最小的年龄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同时在她下 党的领导下从事学生运动:1 9 5 1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 系:1 9 5 7 年始被打成“右派”,于1 9 5 9 年9 月,被迫下放到北大荒,离开上海音 乐学院;直到1 9 7 8 年,其非正常的政治磨难才算真正结束。 改革开放以后(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他采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了诸多 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作品,如叙事曲游击队歌、兄妹开荒、东山魁夷画 意、梦天等。他那娴熟的作曲技巧,赢得了国内外乐坛同行的好评。钢琴套 曲他山集( 作于1 9 8 0 年) ,被认为是中国当代复调音乐创作中的代表作。 ( 二) 、作晶他山集的创作背景 5 0 年代的上海音乐学院( 以下简称上音) ,在当时也有着很好的学术传统。首 先,学术气氛较为宽松和民主,师生们有机会接触到西洋现代作曲知识。对于兴 德米特。等理论体系的接触,使汪立三大开眼界,多声部写法的思维方式和空问范 围有了极大的拓晨;其次,贺渌汀先生作为当时上音院长,大力推广民间音乐, 并鼓励师生自由创作,形式不拘。上音的学术气氛给汪立三创造了良好的创作环 境。 汪立三的作曲主课老师桑桐先生,是勋伯格。的再传弟子。他见多识广,创作 意识新颖。他经常鼓励汪立三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他不仅给了汪立三很大的创 作信心,还使汪立三的创作具有了现代意识。 在大学的复调课上,汪立三曾用湖南花鼓调写过一个赋格主题,即套曲他 山集中第二首图案的赋格主题,后来,由于被下放到托大荒,写作暂时被 中断。 北大荒的生活虽然异常艰苦,但却丰富了汪立三的生活经历。在那里,他接触 。魁德米特( p a u ih i n d e m i t h 1 8 9 5 1 9 6 3 ) i 德】其锄作的赋辂套蟊满惶游戏是由前奏、十二酋赋格、 十一首同奏及一首后奏组成成为2 d 世纪重要的音乐文献 。奥诺德勋伯梏( a m o l ds c h o n b e r g 1 8 7 4 1 9 5 1 ) f 奥】作品倾向于无调性,代之以半音阶风格的十二 音体系,他开创了二卜世纪现代主义的音乐理论 2 到了在学院时所不知道和不熟悉的民族乐器、作监体裁与音乐素材等。从而丰富 了他的创作源泉,使他后来的创作充满了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 文革结束后,他得以重新进行创作。他在创作中积极探索新意境、新技法, 坚持让作品紧密地与中国大地衄脉相连,为我们写下了许多享名中外的优秀作品。 1 9 8 0 年他根据中国五声音阶的五个调式,采用西洋复调音乐体裁序曲与赋 格,各写了一首,取名为他山集。为了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这部作品,笔者 认为首先需要回顾一下这个套曲体裁形式序曲与赋格。 二、序曲与赋格的由来与曲式特点 ( - - ) 、序曲与赋格的由来与曲式特点 1 、赋格的由来与曲式特点 赋格曲( f u g u e ) 是巴洛克畴期( 1 6 0 0 一1 7 5 0 ) 重要的音乐形式,也是西洋复调音 乐中的重要曲式和体裁。这种曲式包括三大部分,即呈示、展开、再现。其基本 特点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作为人类智力在音乐领域最为严峻、最富于挑战性的创 作形式,它有着既难于理解又难于创作的特点。 “1 6 世纪起,近代意义的赋格初露端倪,起先是一首经文歌里含有大量的“模 仿点”,其作用如同现代意义的主题,后来逐渐从多个“点”发展到单个“点”, 真正的主题便慢慢演化成型了。加上后人对答题、间插段等规则的确立,使赋格 最终成型”。直至1 8 世纪前期,人们才开始将它定为一种乐曲体裁的名称。”。 “巴赫提供了键盘乐器大量的转调可能,丰富了当时旋律与和声的想象力,最 终确立了赋格曲式的规格。”。 巴赫的赋格写作规则:( a ) 严格保持对位织体并遵循呈示部的程序。( b ) 利用 呈示部材料来写间插段,并且大量运用间插段。( c ) 有再现部,手法多样。( d ) 主题 进入频繁,位置和手法多变。” “在很多入的观念中,赋格是枯燥的、理性的、心灵数学的游戏。但巴赫之 所以被赋格所吸引,是因为其中的浪漫因素。浪漫的音乐是需要相似的情绪衔接 在一起的。在赋格中,主题的核心思想穿梭于全曲,与随行的间插段构成明暗对 比。这不仅是赋格的内在逻辑,更是所有浪漫音乐作曲家的戗作思维”。9 2 、序曲的由来与特点 序曲( p r e l u d e 即前奏曲) 是一种器乐曲体裁,原文是”序”、”引子”之意。 它是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它源自十五、十六世纪某种乐曲前的引子, 。引臼 史丹刹萨蒂( s t a n l y es a d i e )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m 第六版( 1 9 8 0 年) 第七卷p 3 1 8 。引自 史丹利萨蒂( s t m a l y es a d i e ) 新秸罗夹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m 第七版( 2 0 0 0 年) 第九卷p 3 2 0 。引自威廉姆斯( r v 丑u 曲锄w i l t i a ms )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m 第三版( 1 9 4 0 年) 第2 卷p 3 2 4 - - p 3 2 5 8 同上 3 最初常为即兴演奏,有试奏乐器音准、活动手指及准备后边乐曲进入的作用。不 少作曲家均有独立的钢琴前奏曲。从1 7 世纪始,它开始被放在赋格曲前面,成为 种固定的序曲与赋格套曲体裁。在套曲中,它作为导奏,近似于练习曲,具有 规模小、音乐形象单一、发展自由、富于即兴性的特点。它起到创造情绪气氛的 作用( 十九世纪后,西洋歌剧、乐剧中的开场或幕前音乐亦有称作“前奏曲”,其 含义与上述独立体裁的前奏曲有所不同) 。 ( 二) 序曲与赋格的发展 作为套曲体裁的序曲与赋格,几百年来得到了众多音乐家的宅u 造、发展与 丰富。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在融合其前人的丰富经验基础上,开创了以 大小调作为调性逻辑基础、由序曲与赋格组合成套曲形式的新纪元;肖斯塔科维 奇( 1 9 0 6 1 9 7 5 ,前苏联作曲家) 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剥调性安排作了调整;谢德林( 1 8 2 6 - 1 8 8 9 ,俄国作曲家) 的二斗四首前奏曲与赋 格尾2 0 世纪下半叶,在对巴赫复调音乐形式继承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完整套曲韭 集。 同样,在我国的当代复调音乐创作中,序曲与赋格套曲集也反映了在观念、 技法等诸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如杨勇。的赋格套曲集结构与表现,陈铭志。序 曲与赋格三首,汪立三的序曲与赋格套曲他山集等。 笔者在此篇论文中所分析的便是用民族音乐语言描绘丽成的序曲与赋格套 曲,它仍然延续了传统赋格的曲式结构,不同的是所运用的创作技术和材料变化 了,因此它的风格也就不同。下面,笔者就从各个角度( 曲式、调性、和声、旋法、 演奏技法等) 就汪立三先生所作的这部作品作一详尽的分析与探讨。 第二章、钢琴套曲他山集的演奏与教学 汪立三钢琴序曲与赋格套曲他山集,是一部地道的中国复调钢琴作品,其 风格独特,技法新颖。由于汪先生本人对钢琴演奏方面有较深造诣,加之其夫人 吴启芳女士是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故由汪先生创作的这部作品具有演奏起来 非常顺手的特点。在这部作品中,钢琴化的写作手法与复调音乐的风格特点紧密 地结合在一起,使民族性、现代性与传统性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整个套曲共 分五首,下面就从第一首书法与琴韵入手,来开始对作品他山集的具体 分析。 。杨党:旅美华裔作曲家现任教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 。陈铭志:n 9 2 5 ) 现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理论有赋格曲写作,复调音乐基础教程等 4 一、 第一首;# f 商调书法与琴韵 “那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情感、哲理性的思绪以及新意境的拓展、新技法的 探索,在我国的钢琴艺术史上,都有开创性的意义。自老巴赫写1 - - j l 1 四十八首序 曲与赋格以来,写出真正是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钢琴序曲与赋格,是使许 多中外作曲家望而却步的事在钢琴上写赋格比主调难,用中国赋格表现一定 的音乐形象就更难我们就对汪立三写于八十年代初的他山集越是感兴趣。” ”这是我国钢琴艺术理论家魏廷格先生对于汪立三作品的发自内心的由衷评价。 # f 商调:书法与琴韵,这首乐曲代表着中国的古老文化 一“书法”与 “琴韵”。 破每菅丘另一个山磬喜回顾、击瞻望。 那激荡的是战条吗l 那沉哈的是膏响吗! 正知在古老的中国艺术里我看见上下求索的曼魂。 这是曲前作曲家写有的题词,笔者认为这是作曲家创作心灵的流露,它引导 你进入文学的联想与描绘,引发你从古老的中国艺术这一总体意境下去,领悟乐 曲及其表现的情感意境。演奏者可根据题词充分展开联想,领会音乐所赋予的风 格、情感与意境。全蓝可分为序曲与赋格两段。 ( 一) 、序曲段( 1 3 3 小节) 开始的书法主题( 1 4 小节) ,音域宽广,气势奔放劲健。旋律组织的核心 是三音小组( 由大二度与小三度构成) ,其本质特点是五声性 。又由于它建立在 具有混合色彩的商调式上,因此使曲调具有明亮的宫调色彩。双手平行八度的进 行,使音响十分辉煌、开阔、空灵。它以惊世骇俗的单旋律线条自上而下奔腾、 波动,激发起人们情绪上的振动。 i 演奏者应注意这里速度与力度的提示( 速度为j = 1 1 2 ,力度是m ,应努 力把粗线条旋律运行的力度与运动感表现出来,表达出书法古朴、凝重的意味。 音色苍劲、厚实。弹奏时指触要快,指端要坚实,让强大的力量来自肩部,力量 要畅通并贯彻始终,要把每个音交代清楚。第卜3 小节中右手1 指的十六分音符 ( # c 音) 不能松开,应与5 指的附点二分音符一起保持,且时值不可随意延长或 缩短。第3 小节末拍的和弦应用手臂震动,撞击般地奏出,并用延音踏板留住极 不协和的音响。 o 引自:魏廷格汪立三的钢琴创作 j 人民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8 6 年l o 月p 2 1 。引自:苏澜深级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汪立三先生访谈录 j 钢琴艺术1 9 9 8 2 p 8 。参照:江明悼汉族民歌概论 m 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2 年,p 3 5 2 - - 3 5 7 5 序曲中拍号有着频繁的转换,4 4 3 4 3 2 4 4 3 2 4 4 5 4 4 4 3 4 3 2 4 4 ,演奏时应在使旋律线条连贯的前提下做到节拍转换自如,保证乐 思的连贯性。曲首的c a p r i c c i o s o 意为“随想曲风格”,这表示作曲家在暗示演 奏者,不要太受主题的约束,应让自己的心绪自由驰骋。在理解作曲家刨作意躅 的前提卜- ,充分展开个人的想像思维,尽情发挥,增加作品的审美外延。 序曲的中间部分( 8 2 8 小节) 作蓝家采用了多样的手法来展开音乐。如频繁 的调式交替与调性游移、音量上的强弱对比、音符排列的疏密虚实以及节奏上的 张驰等手法,描述了书法中千变万化的笔势特点,表现了奔放、热情且又缨腻面 耐人寻味的音乐形象。 作为乐旬引入的第8 小节头一拍和弦,与其上方跑动句势形成静与动的对比, 和弦音响的持续,尤如“空”、“寂”、“静”的凝固,狂奔流动的旬势,则有如“马 奔绿野,笔走龙蛇”的狂草书法笔势。由此形成了静中有动、由静向动迈进的独 特的艺术表现力。另外有些和弦( 如第1 7 小节中的末拍和弦) ,则给线性旋律附 上了不同的音响色彩,使色彩和弦与线条旋律相交织,极大地丰富了音响。演奏 时应突出这些和声的色彩性,注意保持旋律线条的流畅性,应努力把音乐的层次 感表现出来。 从序商的旋律形态中( 如第“1 4 小节中的旋律) 可看出音符排列疏密相间, 起伏跌宕。旋律具有刚柔相济,轻重徐疾巧妙结合等特点。由此表现了书法时而 沉吟着下笔,时而豪放缝奋笔疾书的形象。如印乐旬( 第1 1 小节) 表现了书法 运笔的婉转、如绵裹铁般的阴柔之美胜,而,乐句( 1 9 小节) 恻形容书法用笔动 势的力感,仿佛书法“力透纸背”,“力屈万夫”之笔势。演奏对应扩大表演空闷, 仔细斟酌,认真把握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对比,要注重把书法张扬的个性表现出 来,手指要切实稳定,手腕放松自如,让手指在手腕的配合下,弹奏乐句一气呵 成,让厚实的声音,通过指尖不断地涌出汇成一股股宏大的音流。还要注意安排 合理、通畅的指法,注意突出由于调性游移所造成的特殊音响效果。应特别注意 踏板的正确使用,可根据调性的色彩变化来更换踏板。如儿一1 3 小节中的旋律, 进行了b a 富一b 宫b d 宫三种调性的转换,可在每次调性转换时更换踏板。在更 换踏板时应考虑音响效果、保证旋律连贯、调性清晰,有时可采用“音后踏板”, 要避免踏板“轰”、“脏”,注意烘托音乐气氛。 从第1 9 小节开始,作曲家采用了模仿手法( 1 9 2 8 小节) ,从而使音乐层层 向高潮段发展,加上旋法中切分节奏的使用,使音乐的紧张度不断增生,仿佛书 法运笔过程中由于“涩”而产生的运笔力度,表现了克服阻力、奋力向前的音乐 形象,由此将音乐推向了高潮。演奏时要从音乐上考虑,从感觉上把握,把握好 这里的切分节奏,节奏既不要奏得太死板,又不可自由散乱,音量要大,音色要 厚实、苍劲,将自然、沉重的臂膀之力挂于指尖,利用声势将全曲步步推向高潮, 正如“惟笔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其不期涩而片涩矣”。 序曲的尾声( 2 9 - - 3 3 小节) 音乐充满了感叹与回味的情绪,书法主题的再现 ( 第2 9 小节) 、简洁的空灵八度( 第3 0 3 1 小节) 以及句尾音量的渐弱与速度上 的渐缓( r i t ) ,都使人产生回味无穷的感觉,仿佛是对中国古老书法文化艺术魅 力的无限感慨。由于书法主题的再现,又使序曲段首尾得到呼应,给人以完整感。 ( 二) 、赋格段( 3 4 6 4 小节) 赋格结构示意图; ( 卜主题;a 1 一答题;c r 嗄卜固定对题;c r 一第= 对题:e p 间插部) o 呈示部( 3 4 3 5 ) 小节 上声部t 中声韶 a t ( 4 5 - 4 8 小节) e t 下声部tc 哟c 1 调性# f 商调式 中问部( 4 8 5 2 ) 小节 上声部c 1 ( 5 3 - 5 5 ,j 、节) 中声部t ( 缩减)c 哟 e t 下声部t ( 缩减) 调性# f 捌调式 荐现部( 5 5 6 4 ) ( 密接和应) 上声部t ( 变奏) 中声部t ( 倒影) 下声部盯 调式# f 商调式 赋格段分三部分。这是一首三声部赋格曲,f 商调。乐曲古朴苍劲、深沉含 蓄,表现了中国古老的音乐文化琴韵的审美琴趣。 1 、第一部分:呈示部3 4 - 4 8 小节 赋格主题( 3 4 3 7 小节) 带有古琴音调特性。丰富而含蓄的音调,表现了中 国古老的音乐文化琴韵。 主题旋律由低音区开始( 见赋格主题谱例) ,音色浑厚、苍劲。其下方则衬以 支声性( p e n s i e r o s o ) 旋律,由于支声性旋律的陪衬,使主题的音响丰厚起来,由 i 此更加突出了主题幽深、渺远的意境。主题开始的速度为每分钟4 4 拍( 扣) 。 为了表现主题意境。演奏时要舒缓从容( 略感“迟“一些) ,音量较弱( p ) 。主题 中第3 5 小节的小三度倚音是模仿古琴滑音的效果,注意小音符应在拍点上奏出, 。参照:段平泰复调音乐 m - 北京人民音乐尝版社1 9 8 7 年l o 月- ( 有关曲式分析) 展开部具有幅度较短的特点,在这里主题只出现了两次。且是以缩小形式出 现的。主题( 4 8 5 2 中声郝) 的首次进入是在# f 羽调式上,随后答题在下声部 进入。固定对题继续主题的声部伴随答题进入。 3 、第三部分:再现部5 5 6 4 小节 这里,主题加紧进入各声部,如5 5 5 8 小节中的主题倒影,5 6 6 l 小节中下声 部主题的八度叠置、5 8 6 4 小节中上声部的主题变奏,这种精彩的密接和应处理, 造成了紧张的艺术效果,由此音乐被推向了高潮。最后,书法主题的又次再现, 渲染了令人激荡的饱蘸浓墨的波笔般的形象,让人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题诗: “激荡的线条沉吟的音响在古老的中国艺术里看见上下求索的、升华的灵 魂”。 二、第二首a 羽调图案 a 羽调图案是钢琴套曲他山集中的第二首,“第二首图案,以 湖南花鼓调为素材,描写具有抽象意味的民间图案,比如蜡染之类。”。这是首 将花鼓调素材与现代作曲技法做了很好结合的风俗性小品,这首曲子写得比较抽 象,给人感受的空间也很广阔。 卜个小小的激涡折射囊p 大千世界蝴。皋不灭的光和影。 曲前题词表现了作品中隐含的思想与内容,即中国民族文化与渊远的哲学根 源。全曲分为序曲与赋格两段。 ( 一) 、序曲段 序曲段( 卜5 3 小节) 。a 孺调。可分为菲独立的三个部分。 l 、篼一部分:卜8 小节 曲首写有表情术语c h i a r o s c u r o ,表示音色应清晰明亮。演奏速度要求为每 - 分钟1 2 0 拍( j i l a ) 。 这部分有两个乐句( 四小节构成一个乐旬) ,a 羽调。旋法采用了湖南花鼓调 三度跳进的原则,曲调活泼跳跃,具有浓郁的民阁曲调特性。c a e 是羽调式的 基础音组,出现的次数最多,c g e 是调式中的特性音组,具有宫调明亮的色彩 效果,c e 一# g 是色彩性音组,也是湖南花鼓羽调中的特有音组,它不仅具有影 。引自:苏澜深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在立三先生访谈录 j 钢琴艺术1 9 9 8 2p 8 9 响调式的因素,还起着使旋律流畅的作用国。演奏时,要突出表现曲调富于欢快、 跳跃的个性,弹奏速度要快,音色要明亮、清晰。应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奏成短 促、结实的跳奏,指触要敏捷,力度变化要频繁,强弱变化有时需要在小节肉体 现出来,如第一小节可演奏成= = ;。强音可落在白g 一# d # g 等音符 上,这样可突出旋律的色彩性。 第二乐句( 4 8 小节) 作为第一乐句( 卜4 小节) 的应旬,音乐形态与调性都没有 改变,只是上下声部倒置,进行了严格模仿,由此给人一种十分对称的感觉,仿 佛向人们展示“喜相逢”图案( 就象人们经常见到的喜鹊、蝴蝶等形象成双成对 地出现在画面中) ,展示了对应成趣、生机盎然的景象,使人得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2 、第二部分( 9 3 3 小节) 这部分采用了主题动机模进手法。旋法中的级迸音程,仿怫是围绕着调式骨 干音进行的加花园( 如9 一1 0 小节中的旋律a c 加花为a # g _ 哪) ,这使陷调听 起来既华丽又细腻委婉。主题动机在高低声部间不断她模仿进行,推动着音乐向 前发展。随着音乐的发展,调性也在不断地游移( a 羽吒羽# g 羽一# c 羽) 。 调性游移与多调叠置使这部分音乐形成旋律本身内部与声部间的对峙音,如第9 小节上声部中的g 与# g 音的对峙 1 2 1 6 小节中的下声部b e 与上声部e 音的对 峙。这种对峙的两个音又仿佛太极图中的阴阳两点,支撑着整段音乐的矛盾进行。 主题动机的模进,加之调性的不断变化,使音乐产生了离心力,有如折射的光在 闪动,又有如变化万千的图案,使人联想起转动着的万花筒般纷纭繁忙的世界。 演奏时应把捶住节奏的韵律感与线条的流动往,突出和声色彩。表达音乐要 自然,切忌故弄玄虚,扭捏作态。应把淳朴、浓郁的民族特色与生机勃勃、活泼 欢快的生活气息表现出来,音色要清晰、明快。注意开始的两个乐旬( 9 一1 6 小节) , 音量较弱。当两个声部交织在一起时( 第1 7 3 5 小节) ,音量开始加大,一句比 一句强,最终将音乐推向高潮。当音乐进彳亍到第3 3 小节时,强大的,一、型音 流,几乎是滚落入低音区的a 音,突然闯一切截止在这个a 音上,与此同时,调 性也急剧回转到a 羽调( 主调) 上,音乐的停止很突然,就如同围绕中心急剧旋 转的水流中的漩涡。噶然而止。片刻的宁静,仿佛预示着更大的潮流的到来。音 母参照:杨瑞庆中国风格旋律写作:域性旋棹和族性旋律 m 北京人民音乐j i l 版社2 0 0 2 。s ( 有关 五卢羽调式音阶) p 1 0 2 1 0 4 。参照:贾古湖南花鼓戏音乐研究 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 9 8 1 年 p 3 6 z 1 0 乐富有戏剧性效果。演奏时要注意这里的音量不可减弱,a 音不可随意延长。 3 、第三部分:3 6 5 3 小节 这部分乐曲再现了开头的图案主题( 第3 6 3 9 小节) ,为了增加色彩性,下 声部采用了极不协和和弦,上下声部间不断地出现小二度音程的撞击。演奏时应 多利用腕与臂的力量,第3 6 小节低音区的l a 音应任其振动,右手的跳音应用指尖 配合腕力,音量要大,要把强烈的爆发性与闪耀感表现出来。第4 0 一4 2 小节的音 量应迅速减弱减缓。 序曲结尾的休止符( 6 0 小节、5 3 小节) ,给音乐堵添了几分神奇疔拿抽象色彩, 这里的寂静与之前的喧嚣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了音乐的神秘感,让人们感 到仿佛有什么怪诞而又引人发笑的神奇的事情即将要发生。演奏时应保持绝对的 安静,屏息静听,保持休止符的时值。 ( 二) 、赋格段 赋格结构示意图:( t 一主题;a 1 l 固定对题;c t 一固定对题;c i 龟卜- 第二对题;e 卜问插部) 星示部( 5 6 衙小节) 上声韶 t c 1 _ 、连接c t 中声部c 尬 :r连接 e p 下声部 t7 6 8 2 小节 调性a 羽调 中问部( 8 3 9 l 小节) 上声部tc t e p 中声部c 1 _ t c t 9 4 1 1 0 小节 下声部c 1 t 调性d 羽调 再现部( 1 l o 一1 3 5 小节) 上声部 t 连接c 固 中声部坩连接c t 下声部t 调性a 羽调 赋格段分为三部分。 l 、呈示部:5 6 - 7 6 小节。 曲首写有g r o t t e s c om ae s p r e s s i v o ,意为怪诞而引人发笑、且富有表情。这 个表情术语在暗示演奏者,乐曲所要表现的内容与风格是诙谐、风趣的。 赋格主题( 5 6 6 1 小节上声部) ,a 羽调,旋律优美、生动( 见谱例) ,具有很 强的五声性。 赋格主题 旋律中由于# g 与# d 音的使用,使曲调听起来优美动听,极富地域色彩。旋法中 装饰音的运用( 装饰音由二度与三度音程构成) ,使曲调具有独特的风味,听起来 幽默、滑稽,给人迥然不同的审美感受。 演奏速度为每分钟1 0 4 拍( j = 1 0 4 ) ,音量中强( 删力。为了表现曲调风趣的 特性,演奏速度可稍快些,节奏略显紧凑为好。开始的c 音( 5 6 小节) 应充分保 持音符时值,要奏得极富表情;弹奏装饰音( 第5 7 小节) ,手指应迅速滚向主音 ( a 音) ;1 6 分音符( 第5 9 小节) 可奏成急速渐强( = = = ) ;弹奏3 2 分音符 ( 第6 1 小节) 时,应将头一拍的b 音与第二拍的a 音点出来。旋律中的休止符, 体现了曲调诧异、诡秘的音乐表情,因此要格外注意。旋律中的最后个a 音( 第 6 1 小节) 奏出即收,要快,由此强调曲调中的怪诞表情。演奏应生动、富于表情, 要注意突出表现音乐的情趣。 答题( 6 2 6 8 小节) 在中声部,从属调进入,是完全答题。第6 8 7 0 小节上声 部为连接过渡性句子。 第一对题( 5 7 6 2 小节下声部) 在主题之下的下声部,比主题稍晚出现,但和 主题一同结束,配合主题构成了较完满的终止式。旋法以级进音程为主的对题, 曲调充满了富于灵动的抒情性,具有朴素、意趣平和的风格特征。它与调皮、滑 稽的主题个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伴随着主题的每次出现,填补了主题在节奏 上的空隙,从而进一步丰富和衿充了主题的音乐形象。演奏时要使对题与主题的 紧密相联,为了表现旋律的抒情性,手指不易太弯曲,应注重手腕的歌唱性。要 注意旋律的动态发展,让对题与主题的音乐形象性格形成良好的对比关系。第二 对题( 7 l 一7 5 小节上声部) 从c 宫调进入,其明朗的大调色彩,显得魅力无穷。 转调过渡性质的问插部( 7 6 一- 8 2 小节) ,在结构上是主题陈述段落的陪衬,这 t 2 部分是由连接句与主题的片段音型的模进手法构成,在a 羽调的呈示部与将要进 入的d 羽调的中间部之间起着转调过渡的作用,在结构上是主题陈述的陪衬。 2 、中间部:8 3 一l l o 小节。 ( 1 ) 、中间部( 8 3 _ 9 4 小节) 中间部是从平行调d 羽调进入,注意这部分的主题是由声部问的交义来完成 陈述的,如第8 8 小节中主题的陈述开始是在中声部,到第9 1 小节,主题转入下 声部继续陈述。第8 9 9 3 小节的对题亦同,演奏时应把握好声部,使主题明显。 ( 2 ) 、间插段( 9 4 一1 1 0 小节) 这里的间插段具有展开功能。茸先,它采用了主题与对题的部分动机来加以 展开音乐。如篇9 4 小节上声部是取材于主题中段动机,第9 5 小节上声部第二拍 是取材于主题尾部动机:其次,它富有强烈的动力性。如在第9 9 1 0 4 小节中, 主题中段素材进行了紧接、卡农式的自由模仿进行。各声部模仿的节奏一致,模 仿的音程关系趋向复杂化,并随着模仿次数的增多,声部间的间距也逐渐缩小至 相距1 拍紧接进入,使各卢部在相互追逐中进一步拉进距离;又如第1 0 4 一1 0 9 小 节中,下声部的网音音组取材于主题中部动机片断( 倒影) ,在中声部长颤音的伴 随下,四音音组逐次向下二度模仿进行;上方声部纯五度音程结构的二音音组, 与其同一拍节的下声部二音,也做了向下二度模进,由此形成了双重模进关系。 整个间插段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表现在调性色彩的变化上,更以主题 陈述的密接手法形成各不相同的紧接部,使音乐情绪高涨,从而将乐曲推向了高 潮段。 演奏时要注意声部间不可混淆,要突出各声部在音响上不断流动的效果,把 握好音量的变化( 从印到疗) 。应将这里的颤音( 1 0 4 一1 0 9 小节中声部) 奏得响亮 一些,快一些,要用,的音量表现出热烈、昂奋的情绪,上、下两个声部中的八 分音符可奏成强而有力的断奏,手指触键速度要快。第1 0 9 小节中的s 勿和弦, 弹奏时后背要挺直,肩部放松,使手臂震动,撞击般地奏出,手指要坚实有力。 随后的带有主题动机的装饰音型短句( 第1 0 9 小节下声部) ,也应强奏。 3 、再现部:1 1 0 1 3 5 小节。 乐曲的再现部主题回到了a 羽调,它既再现了主题乐思。又显示了闻插部的 内容。从第1 2 1 小节开始的尾声( c o d a ) ,低声部一再重复主题主动机,发生在润 1 3 式骨干音a 音上的装饰音、由3 2 分音符作的结尾旬、曲终带有延长符号的全小节 休j f = 等,都增强了迷离恍惚、古怪可笑的表现力,使人得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演 奏时要注意利用好踏板,要控制好结尾的弱奏,要使声音富有弹性。 三、第三首:蚺徵调泥土的歌 k a 徵调泥土的歌是钢琴套曲他山集中的第三首,“第三首泥土的 歌,比较厚重、深沉,有悲剧色彩。”。 “旋律含蕴了陕北民歌的音调” ,乐曲描绘了中华民族“苦难的大地”,抒 发了真挚、厚重的情感。全曲可分为序曲与赋格两段。 ( 一) 、序l l l l 段( 1 5 1 小节) 序曲段带有复调特性,结构较大。尽管有着再现的三部性结构特点,但实质 上并没有真正对比部分出现,只是在结构内部形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发展。固定低 音的不断重复使结构连贯、形式扩展,从序曲音乐形象的单一性来看,它仍体现 着一部曲式的表现特征。调式采用了最能表现西北音乐风格特色的k a 微调 。全 曲可分为非独立的四个部分。 l 、引子部分( 1 4 小节) 乐曲开始首先从极低音区引入四度关系叠置和弦,和弦由调式功能音构成, 有主音向调式其它音进行的趋势,也就引起调式功能上由稳定向不稳定的进行, 因此有开放、扩展的效果。曲首极端音区的运用造成了一种内心的深思,引发了 抑郁的心情,掀起了感情的震动。从第四小节开始,左手部分进入由两小节构成 的固定低音音调( 见谱例1 ) ,音调低沉、郁闷,由此乐曲的引子部分首先为全曲塑 造了压抑、沉闷的音乐背景。乐曲速度标记为j s ;t r a 西c o 意为悲壮的;力度为 印。演奏者应在速度、力度与气氛上好好地把握,应从一开始就营造出空旷、无 尽寥寂的气氛。 谱倒l : 2 、第二部分:( 5 1 2 小节) 。引自;苏澜深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汪立三先生访谈录 j 钢琴艺术1 9 粥2 p & 。弓l 自:周柱铨( 奋进在音乐海涛中的健儿( 评汪立三的新作( 他山集及其他) j 音乐、舞蹈研究 1 9 8 7 1 p 4 9 8 参照:杨瑞庆中国风格旋律写作:域性旋律和族性旋律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 0 0 2 5 ( 有关西北风民歌的风格) p 1 2 1 4 序曲的结构是建立在左手低音以两小节下行的不断重复的固定低音之上( 见谱 例1 ) ,固定低音以5 + 4 的固定音调短句在低声部坚持重复,一直贯穿到终止之前。 由于其本身节拍结构的不规整性,每次重复都于上方旋律形成节奏错位,并于上 方旋律音形成和声功能配置的多种可能性,由此赋于了每个音以丰富的和声色彩 变化。上声部的对位旋律则在此基础上发展。乐曲的第二部分由上下两个乐句构 成,上乐句:5 8 小节,下乐句:9 一1 2 小节。 上乐旬乃全曲的重心,句首以主音为中心进行下四度、七度大跳,这是“西 北风”音调的最主要的旋法。近似呼喊、大起大落的主题旋律音调( 见谱例2 ) ,具 有奔放、豁达、沉雄、浑厚的风格特征,表现了激昂、刚性的情感宣泄, 谱例2 菩 广j 1 卜j 节奏型的运用以及主音时值的延长等,使旋律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散节拍的 特征,由此旋法在高低长短问形成了相对自由疏散的韵律,表现了山歌质朴、自 然的音调特性,进而表达了黄土地上人们内心无尽的寥寂、炽热的期盼之情。这 个音调( 见谱例2 ) 在全曲中反复出现,因此非常重要,演奏时应注意,的力度要 求,应注意表现乐思的旨意,注意把握好节奏。 乐旬的中段运用了咄七声徵调式( 见谱例3 ) ,运用了西北民歌所特有的“苦音 音阶”o ( 见谱例4 ) 。 谱倒3 : 谱倒4 嚼誊 涪角蕾 这是一个带有闰音及清角音的七声徵调式,不过闰音及清角音多带有色彩性 。参照:辆瑞庆中国风格旋律写作:域性旋律和蕨性旋律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杜2 0 0 2 5 ( 有关“苦音音阶”) p 1 0 1 5 与装饰住特色,它们没有脱离开音调的“五度三音列”( 见谱例结构原则”。 谱例5 五度兰音列 由于闰音及清角等音的加入,使旋律的级迸音型( 二度音程) 增多,这种二度的回旋。 使旋律增添了细腻程度,软化了旬首部分的野性与刚性,使旋律细致、委婉,增 添了亲切程度。而闰音这个极其西北苦调特色音的加入,又使旋律充满了悲剧色 彩。演奏肘要掌握好这些微升、,微降的“度”,要用心去体会和把握,应注重把音 乐的情感发挥好。 句尾( 第8 小节) 的“加衬句”( 见谱例3 ) ,有如西北民歌中的衬词“唉哟哟”, 它作为上下乐句问的“衬腔”,使前后两部分乐句衔接自然而又流畅,这种加衬几 乎每甸都有,随着旋律的回环往复,表现出心潮难平的感受,形成一唱三叹之趣, 造成独特的艺术效果。而第3 l 一3 6 小节却阱反复出现的、具有特定节奏节拍的“加 垛旬”( 见谱例6 ) 来突出音乐的戏剧性因素,使音乐富有动力,向前发展,从而步 步将音乐推向高潮。 谱例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