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清康熙朝之强盗案及其司法实践以档案为主要史料.pdf_第1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清康熙朝之强盗案及其司法实践以档案为主要史料.pdf_第2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清康熙朝之强盗案及其司法实践以档案为主要史料.pdf_第3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清康熙朝之强盗案及其司法实践以档案为主要史料.pdf_第4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清康熙朝之强盗案及其司法实践以档案为主要史料.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清康熙朝之强盗案及其司法实践以档案为主要史料.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引v 啼u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绪论1 一、选题缘由1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1 三、学术史回顾3 ( 一) 研究现状3 ( 二) 研究不足5 四、史料征集与研究方法7 第一章盗源论9 第一节灾荒为盗9 第二节旗人为盗1 1 第三节士兵为盗一1 5 第二章盗案的各个环节2 0 第一节作案对象的选择2 0 第二节作案时间2 3 第三节强盗作案人数2 6 第四节作案工具3 0 第五节赃物3 4 第三章强盗案审理中的弊端与司法控制3 7 第一节捕役不法3 7 第二节讳盗4 0 第三节盗案逾限4 8 第四章结论5 2 参考文献:5 3 后记5 6 一生vp 1 舢f 患 摘要 清康熙朝之强盗案及其司法实践 以档案为主要史料 历史文献学硕士研究生杨春君 指导老师陈宝良教授 摘要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自古至今,强盗是社会治安的毒瘤。为了维护社会的长治久 安,历代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以消弭强盗。治盗之法愈多,而盗愈不止。 本文以档案为主要史料,以清康熙朝为主要时间段,来探讨清代强盗案及其治理过程中 的司法问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强盗的来源。强盗的来源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灾荒、旗人、士兵三方 面来论述强盗的来源。 第二部分,探讨强盗作案的基本环节。本文主要从作案对象的选择、作案时间、作案人 数、作案工具、赃物等五个方面阐述强盗案的基本情况,以对强盗案有直观地了解。 第三部分,探讨强盗案审理中的弊端与司法控制。在强盗案审理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捕 役不法、讳盗、盗案逾限等司法弊端。本文论述这些司法弊端出现的原因以及清朝政府的司 法控制。 第四部分,结语。总结全文的内容。 关键词:清康熙朝强盗案司法实践档案 , tq,lr台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t h er o b b e rc a s e sa n dt h ej u d i c i a l p r a c t i c ei nk a n g x i d y n a s t y a na n a l y s i so fa r c h i v e s m a j i o r :h i s t o r i c a ld o u c u m e n ts t u d y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c h e nb a o l i a n g a u t h o r :y a n gc h u n j u n a b s t r a c t n o t h i n gi sm o r ei m p o r t a n tt h a ne r a d i c a t i n gr o b b e r yf o rg o v e r n m o m e n t s i n c e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 t h er o b b e r yi sat h r e a tt ot h es o c i a ls e c u r i t y i no r d e rt om a i n t a i nt h e s o c i a ls t a b i l i t ya n ds e c u r i t y , s u c c e s s i v er u l e r st o o kv a r i o u sm e a s u r e st oe l i m i n a t et h er o b b e r h o w e v e r , t h em o r el a w s ,t h em o r e t h e f t s i nt h i sp a p e r , im a k eu s eo fa r c h i v e sa sm a i n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e x a m i n et h er o b b e rc a s e sa n d 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 s t h i sp a p e rc o n t a i n st h r e ep a r t s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id i s c u s st h eo r i g i n so fr o b b e r s , s u c ha sn a t u r a ld i s a s t e r s ,b a n n e r m e na n ds o l d i e r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d r a w so n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 r o b b e rc a s e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s e l e c t i o no fc r i m et a r g e t s ,t h et i m eo fc r i m e ,t h en u m b e ro fc r i m i n a l s ,t h e t o o l sf o rc r i m i n a lp u r p o s e sa n db o o t i e s ,a n dp r e s e n t sv i s u a li m a g e so ft h er o b b e rc a s e s t h et h i r d p a r tf o c u s e so nt h em a l p r a c t i c e sa n dj u d i c i a lc o n t r o li nt r y i n gr o b b e rc a s e s i nt h ec o u r c e so ft r y i n ga c a s e ,t h e r ea r et h r e ei l l e g a lt h i n g s :m a l f e a s a n c eo fb u y i ,c o n c e a l m e n to fr o b b e rc a s e sa n dt r y i n ga c a s e o v e rt h er e g u l a t i o n e dt i m e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c a u s e so ft h e s ej u d i c i a la b u s e sa n dt h ej u d i c i a l c o n t r o lo ft h e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 a tt h ee n do ft h i sp a p e r , t h e r ei sa na d d i t i o n a lp a r ta sa c o n c l u s i o n k e yw o r d s :k a n g x id y n a s t y r o b b e rc a s e s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d o c u m e n t s i i 毒 咯 吣 l 艺 氛 渺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一、达越琢出 绪论 强盗案是一个贯穿中国历史的问题,无代无之,无时无之,无地无之。在当 今的形势下,中国内地的暴力犯罪有所上升。1 研究古代的强盗案,对审视当今的 社会有所裨益,这就是本文的选题缘由之所在。 强盗除抢夺事主的财物外,还伴随着诸如伤人、杀人、放火、强奸等犯罪活 动,故强盗案对社会治安造成相当程度的威胁。除此之外,有组织的强盗团伙, 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则更大。强盗人数由少增多,进行集团犯罪,可能会冲击现行 的社会秩序,反抗现行的政府统治。 本文选择康熙朝作为最主要的研究时段,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康 熙朝在清朝中的特殊地位。顺治朝连年战争,战争是此时清朝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未有太多的精力顾及社会各方面的建设;而康熙朝先有一定时期的战乱后有长时 间的社会稳定,正是在康熙朝,清朝由战乱走向稳定,社会各方面的建设走向正 规,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关注从战乱到稳定这一时期的 社会状况,具有独特的价值。第二,康熙朝时期强盗案有三个特点:其一,旗人 开始大量为盗。由于生活的进一步贫困化,旗人不得不沦为强盗。其二,某些强 盗组织带有反清复明的政治色彩。其三,具有作案特色的强盗开始出现。康熙末 年在河南等地出现老瓜贼,在康熙朝以后,许多著名的强盗开始不断出现。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何为强盗,这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汉语的语义十分复杂,同一个词语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义。强盗一词的语义同样有其复杂性。现代汉语词典 对“强盗”的解释为:用暴力抢夺别人财物的人。2 不过,现代汉语词典对“强 盗 一词的解释仅是其中最常用的语义。 早在明代,强盗的语义已十分复杂,如晚明小说家凌漾初对强盗有如下的解 释: 话说世人最怕的是个“强盗”二字,做个骂人语。不知这也只见得一边。若论 起来,天下那一处没有强盗? 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高官 厚禄,难道不是大盗? 有一等做公子的,倚靠父兄势力,张牙舞爪,诈害乡民,受 1 中国新闻网:社科院报告称内地暴力犯罪近十年来首次增长,2 0 1 0 年2 月2 6 日。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第5 版,第1 0 9 5 页。 l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投献,窝赃私,无所不为,百姓不敢喊冤,官司不敢盘问,难道不是大盗? 有一等 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 难道不是大盗? 只论衣冠中,尚且如此,何况做经纪客商、做公门人役? 三百六十 行中尽有狼心狗行,狠似强盗之人在内,自不必说。1 凌漾初认为:到处都有强盗,官员、公子、举人、秀才只要不法,就可以被认为 是“强盗”;衣冠之人尚且如此,其它的人更不消说了。从引强盗二字,做个 骂人语来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强盗”一词的使用己十分频繁。可见,在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强盗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并不是指“用暴力抢夺别人财物的 人。凌漾初对强盗的如此认识带有普遍性,他的观点大概代表了明清时期中国人 对强盗的认识。强盗的内涵十分复杂,在明清时是如此,在今天仍是如此。如某 人强词夺理,我们可以说他的观点是强盗逻辑;如某人无法无天,我们可以说他 的行为是强盗行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在中国古代权威的法律典籍中,对强盗罪的认识并不是十分清晰。唐律疏 议、宋刑统对强盗罪有明确的定义,但大明律、大清律例对强盗罪都 未有明确的定义。如大明律“强盗”条载: 凡强盗己行,而不得财者,皆杖一百,流三千里。但得财者,不分首从,皆斩。 若以药迷图财者,罪同。若窃盗临时有拒捕,及杀伤人者,皆斩。因盗而奸者,罪 亦如之。共盗之人,不曾助力,不知拒捕、杀伤人及奸情者,止依窃论。其窃盗, 事主知觉,弃财逃走,事主追逐,因而拒捕者,自依罪人拒捕律科罪。 上引条文,只见对强盗的惩罚规定,而对什么是强盗则未有明确的定义;大清律 例同样如此。2 大明律未对强盗做明确的定义,大概是由于唐律疏议十 分普及以至于不需要对其进行解释;而大清律例未对强盗做明确的定义,则 是因为其内容主要沿袭大明律。 综合各种对明清法律典籍中对“强盗”条的解释,以下三种情况属于强盗罪: 1 、用暴力取得他人财物。晋代律学家张斐认为:“若加威势下手取财,为强盗。 强盗对暴力的使用分两种情况:一为用暴力直接伤害事主而取其财物,一为用暴 力威胁不伤害事主而取其财物。3 “强盗之罪所重在强”,4 是否使用暴力成为判断 强盗罪成立的主要条件。 2 、以药迷人图财为强盗。这一法律条文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唐律:“若与人 药酒及食,使狂乱取财,亦是。”疏:“若饮人药酒,或食中加药,令其迷谬而取 1 凌漾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乌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会,中华古典小说名著普及文库,北 京:中华书局,2 0 0 1 年,第8 6 页。 2 怀效锋点校:人明律卷f 八强盗,北京:法律版社,1 9 9 9 年,第1 4 0 页;田涛、郑秦点校:大 清律例卷二三强盗,北京: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第3 7 7 页。 3 刘俊文点校:唐律疏议卷十九强盗,北京:法律h j 版社,1 9 9 9 年,第3 8 6 页。 4 沈之奇:大清律辑注卷十八强盗,j 匕京:法律出版社,2 0 0 0 年,第5 7 4 页。 2 j 0 咋 鸯! p , 以 黾 m 鱼 绪论 其财者,亦从强盗之法。1 这一条文在明律、清律中得到继承。大清律:“若 以药迷人图财者,罪同( 强盗) 。 沈之奇注:“以药迷人,如蒙汗、闷香之类,但 以迷人图财,非毒药杀人之物。然亦足以杀伤人,故与强盗同科。”但某些能置人 于死地的药物除外,如砒霜。“若以砒霜等药,与人吃而得财,依谋杀人因而得财 律:得财不死,依以药迷人律。如不死,又不得财,则依谋杀人伤而不死律。盖 砒霜等药,服之必死,与迷人之药不同也。 2 用砒霜迷人,在于致人于死地,是 谋杀人,不同于强盗杀伤人。 3 、在以下两种条件下,窃盗转化为强盗。盗分两种:窃盗和强盗。“乘人所不 知而暗取之3 为窃盗,通俗地讲,就是小偷小摸。窃盗与强盗在法律上有着严格 的区分,但窃盗可以转化为强盗。在下面两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下,窃盗转化为强 盗:第一,窃盗临时拒捕。大清律:“若窃盗临时拒捕及杀伤人者,皆斩。 沈 之奇注:“若窃盗有临时拒捕,及杀伤人者,皆斩,日拒捕,日杀伤人,其始虽窃, 临时实强矣。4 第二,窃盗强奸妇女、杀伤人、放火。如窃盗强奸妇女,大清律: “因盗而奸者,罪亦如之。”沈之奇注:“若因盗而奸污人之妻女,近人之身而不 畏人之执己,其心与事皆强矣,则与拒捕杀伤人无异,故罪亦如之。不论成奸、 不成奸”。5 根据笔者所阅读的大量案例,本文中所采用的强盗的罪的概念,主要包含三 个方面:第一,用暴力取得他人财物;第二,窃盗临时拒捕;第三,窃盗杀伤人、 放火。 本文所说的强盗案,指强盗的作案以及在审理强盗案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 题,如诬良为盗、讳盗及审理盗案逾限等。 三、学术史回顾 ( 一) 研究现状 已有的研究成果,可将明清时期关于强盗的研究,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专题研究。 总的来说,关于明清时期强盗的专题研究,其成果较少。吴智和明代的江 湖盗,6 以明代江南地区的江盗、湖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种类、出没水域、官 方缉盗成效,并从社会、经济方面剖析江湖盗产生的原因,认为政治风气之败坏 1 唐律疏议卷十九强盗,第3 8 6 页一第3 8 7 页。 2 沈之奇:大清律辑注卷十八强盗,第5 7 4 页、第5 7 7 页。 3 沈之奇:大清律辑注卷十八窃盗,第5 9 4 页。 4 沈之奇:大清律辑注卷十八强盗,第5 7 5 页。 5 沈之奇:大清律辑注卷f - a 强盗,第5 7 5 页。 6 吴智和:明代的江湖盗,明史研究专刊第l 期,1 9 7 8 年7 月,第1 0 7 页一1 3 7 页。 3 西南大学硕七学何论文 导致了江湖盗的横行。戴顺居明代的强盗案件判牍中所反映的民间社会治 安问题1 是一篇比较详细地论述明代强盗案件的论文。该文资料翔实,论证清楚, 颇有新意,但存在两点不足:一,对强盗的概念未从当时的法律文本和当时人的 观念中去分析;二,某些章节逻辑混乱,如第二章“盗案发生的时代背景 与第 三章“强盗的来源 ,在内容上存在诸多重复。森田明明末清初c :- 扫c ,否觫湖 。盗湖问题,2 考察了强盗与江南社会经济发展、水利的关系。冯贤亮以江南的 嘉善县为例,从盗匪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入手,对当时乡里社会抵御盗贼等变乱和 控制地方的功能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国家的统治力量已渗入至乡里社会的每一个 角落,即使在王朝更替之际,国家仍未全部丧失对基层社会的控制。3 金晶雍正 朝缉盗问题研究,4 尝试解析雍正帝的缉盗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由雍正帝整顿社 会秩序的一个侧面来了解雍正帝的法律思想、行政特点等等,并看到清朝国家运 用行政手段处理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赵翎明清 时期乌青镇盗匪问题研究,5 通过对乌青镇盗匪问题的考察,了解中央、地方政 府、基层社会在盗匪问题的应对上表现出来的不同作用,并简单分析明清两朝在 基层社会管理控制中的变化。黄伟英晚清赣南盗匪研究,6 论述在赣南这一赣、 闽、粤三省交界地区的盗匪活动,主要讨论盗匪产生的原因、弭盗方法及其效果、 盗匪活动的社会特征、盗匪与秘密社会的关系等问题。李风鸣清代州县官吏的 司法责任,7 论述了州县官吏在办理盗贼案件中的各方面司法责任,但作者只论 述法律条文的硬性规定,未见具体案例,内容显得十分单薄。何文平清末民初 广东盗匪问题的社会成因探讨,8 论述在特定时间( 清末民初) 、特定区域( 广东) 的盗匪产生的原因。 第二,相关研究。 盗案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l 、治安类。强盗案是对社会治安的严重挑战,故论及社会治安,多会论及强 盗。杨发源清代地方城市治安管理研究一以重庆为例,9 简单论述盗贼产生的 1 戴顺居:明代的强盗案件一判牍中所反映的民间社会治安问题,明史研究从刊第1 2 种,台湾宜兰县, 2 0 0 5 年8 月,3 6 6 页。 2 载【同】小野和子编:明清时代乃政治e 社会,京都人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 9 8 3 年,第2 7 7 页一第3 1 2 页。 3 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第八章明末清初江南的地方防护与社会,上海:一卜海 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第3 2 8 页一第3 6 0 页;明末清初江南的地方防护,云南社会科学2 0 0 1 年第3 期,第5 2 页一第6 3 页。 4 金晶:雍正朝缉盗问题研究,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7 年。 5 赵翎:明清时期呜青镇盗匪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9 年。 6 黄伟英:晚清赣南盗匪研究,南昌大学硕r l 学位论文,2 0 0 7 年。 7 李凤呜:清代州县官吏的i d 法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博+ 学位论文,2 0 0 6 年,第2 7 页一第3 3 页。 8 何文甲:清末民初广东盗h 问题的社会成因探讨,广东社会科学2 0 0 2 年第3 期,第7 3 页一第8 0 页。 9 杨发源:清代地方城市治安管理研究,四川大学硕上学位论文,2 0 0 6 年,第2 7 页一第3 0 页。 4 万 i 曩 - , l 冬 i i 绪论 原因和弭盗方法。张学亮晚清东北社会治安研究,1 论述了东北治安隐患中的 马贼及对其的防治措施。 2 、明清小说中的盗贼问题的探讨。明清时期,由于市民社会生活的蓬勃发展, 小说也随之迅速地发展。明清时期的小说,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盗 问题也包含在其中。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侠盗与清官的关系、盗贼的形象及其 背后的社会心理等问题,2 这对深入了解明清时期普通百姓心中的盗贼形象提供了 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3 、强盗的社会影响。强盗还涉及到其它问题,如军事、外交、政治等。3 ( 二) 研究不足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明清时期强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特 别是与此相关的硕士论文的撰写及博士论文中部分章节的相关论述,为我们多方 面、多层次地了解明清时期的强盗状况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通过阅读上面所提 及的论文,笔者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重视对强盗案产生的社会原因的研究,忽视对强盗的作案过程和案件 善后处理的研究。一个完整的强盗案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作案动机、作案过程 和善后处理,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偏废。其中,作案过程在三者中最为重要,起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受到作案动机的支配,同时又对案件的处理起到最直接的 影响。但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未受到重视。 第二,忽视对盗案本身的研究。以往对盗案的研究,只是以盗案为媒介,探 讨中央与地方、基层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这种探讨也不是从盗案本身出 发,仅是把对盗案的处理当做探讨的媒介,如赵翎明清时期乌青镇盗匪问题研 究、金晶雍正朝缉盗问题研究。 第三,对具有“鲜明特色 的强盗研究不足。强盗的特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地方特色和作案特色,并且这两种特色是紧密联系的。清代具有鲜明特色的强盗, 一般都有专门的称呼,如刀客、棒客等。4 目前对某一种强盗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 1 张学亮:晚清东北社会治安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3 年。 2 相关研究论文,见壬立:略谈民俗中“侠盗敬清官”的故事,文史杂志1 9 9 6 年第3 期,第4 5 页一第 4 6 页;侠盗慕清官的文学苦说中国古代侠文学主题片论,丹东师专学报1 9 9 8 年第3 期,第5 7 页一第6 0 页;纪德君:“三言”“二拍”中的侠盗形象,贵州文史丛刊2 0 0 6 年第3 期,第2 5 页一 第2 9 页;蒋月侠:每讶衣冠多盗贼,谁知盗贼有英豪浅析凌潆初“- 二拍”中的“盗贼”观,宜春 学院学报2 0 0 7 年第1 期,第1 7 7 页一第1 7 8 页。 3 何文平:晚清军事变革与地方社会动乱:以广东盗匪问题为中心的探讨,清史研究2 0 0 6 年第3 期, 第4 9 页一第5 7 页;清末广东的盗匪问题与两江缉捕权风波,学术研究2 0 0 7 年第4 期,第1 1 7 页 一第1 2 2 页:桑兵:秘密社会南海西樵巨盗区新,庚子勤二e 与晚清政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4 年,第2 8 1 页第3 0 3 页。 4 对清代具有鲜明特色的强盗的介绍,参见王震廷: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 1 1 册。 1 7 、世宗宪皇帝圣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 1 2 册。 1 8 、钦定大清会典,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 1 9 册。 1 9 、饮定大清会典则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 2 0 册。 2 0 、郭绣:华野疏稿,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 3 0 册。 2 1 、于成龙:于清端政书,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3 1 8 册。 2 2 、李光地:榕村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3 2 4 册。 2 3 、李之芳:李文襄公奏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6 6 册。 2 4 、李之芳:李文襄公别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二体史部第6 6 册。 2 5 、朱弘祚:清忠堂抚粤奏疏,四库全书存目丛j 舄史部第6 6 册。 2 6 、董讷:督漕疏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6 8 册。 2 7 、魏象枢:寒松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 1 3 册。 2 8 、郑端:日知堂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二辂集部第2 3 1 册。 5 3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暑曼曼曼舅曼曼曼曼舞皇曼曼舅舅曼量曼曼寰舅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皇! 曼舅曼曼曼曼皇曼舅舅皇曼曼曼曼曼曼舅舅量皇曼曼i 舅舅曼曼曼曼曼皇曼曼皇曼皇皇曼曼曼皇曼曼 2 9 、彭鹏:6 - 愚心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 3 2 册。 3 0 、张伯行:正谊堂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 5 4 册。 3 1 、邱嘉穗:东山草堂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 5 9 册。 3 2 、张廷玉: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 6 2 册。 3 3 、黄六鸿:福惠全书,四库全书末收j f s 辑刊史部第0 3 辑第1 9 册。 3 4 、赵申乔:赵恭毅公自治官书类集,续修四库全书第8 8 0 册。 3 5 、姚元之:竹叶亭杂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 1 3 9 册。 3 6 、俞正燮:癸巳存稿,续修四库全书第1 1 6 0 册。 3 7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7 年。 3 8 、赵尔巽等:清史稿,北京:中华二舄局,1 9 7 7 年。 3 9 、潘拮等编:天聪朝臣工奏议,清入关前史料选辑( 第二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 9 8 9 年。 4 0 、张师轼、张师载编:张清恪公( 张伯行) 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 6 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 9 9 9 年。 4 l 、吕元亮编:赵客亭先生( 赵于京) 年谱纪略,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 6 册。 4 2 、王棠、王椠编:念蓬府君( 王沛惶) 年谱,北京图j 弓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 7 册。 4 3 、吴光西、郭麟、周梁等撰:陆陇其年谱( 年谱丛刊)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3 年。 4 4 、王有光:吴下谚联,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二持局,1 9 8 2 年。 4 5 、屈大均:广东新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 4 6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 4 7 、蒲松龄:蒲松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 4 8 、唐甄撰、注释组注:潜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 4 9 、郑板桥:郑板桥外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 5 0 、戴兆佳:天台治略,官箴书集成第四册,合肥:黄山书社,1 9 9 7 年。 5 l 、郑端:政学录,陈生玺辑政书集成第七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6 年。 5 2 、盗案要略,东京火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籍善本全文影像资料库史部第1 3 1 种。 5 3 、俞森:郧襄赈济事宜,中国荒政丛书第二辑第一卷,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 5 4 、吕坤:实政录,吕坤全集中册,北京:中华二f 5 局,2 0 0 8 年。 5 5 、杨捷:平闽纪,台湾文献丛刊第9 8 种,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网址: h t t p :h a n j i s i n i c a e d u t w i n d e x h t m l ? 。 5 6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古籍出版社,1 9 5 8 年。 5 7 、凌漾初:初刻拍案惊奇,中华古典小说名著普及文库,北京:中华书局,2 0 0 1 年。 二、今人论著 5 4 缈 善 参考文献 5 8 、【加拿人】卜正民著、陈时龙译:明代的社会与国家,合肥:黄山书社,2 0 0 9 年。 5 9 、定宜庄: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 0 0 3 年。 6 0 、李风鸣:清代州县官吏的司法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 0 0 6 年。 6 l 、庄吉发:他山之石清初君臣口述明史,清史论集( 一)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 9 9 7 年。 6 2 、刘j 盏刚:康熙帝对明朝君臣的评价及其政治影响,清史研究2 0 0 9 年第1 期,第1 0 9 一儿8 页。 6 3 、陈桦:清代防灾减灾的政策与措施,清史研究2 0 0 4 年第3 期,第4 5 5 6 页。 6 4 、吴伯娅:武昌兵变与康熙,清史研究1 9 9 1 年第4 期,第1 6 2 l 页。 6 5 、邱澎生:以法为名讼师与幕友对明清法律秩序的冲击,新史学十五卷四期,2 0 0 4 年1 2 月,第9 3 1 4 6 页。 6 6 、林乾:讼师对法秩序的冲击与清朝严治讼师立法,清史研究2 0 0 5 年第3 期,第7 1 8 页。 6 7 、哈恩忠:略论雍正年间清政府对贵州贩卖人口的整饬以鄂尔泰打击川贩为中心, 贵州文史丛刊2 0 0 6 年第2 期,第7 4 7 9 页。 5 5 ,- = 1 v 1 f j k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 i i i i 舅葛皇舅曼曼曼曼曼曼鼍曼曼曼曼皇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鲁曼皇毫曼皇曼曼曼曼皇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蔓曼曼曼鼍曼曼量曼曼皇皇曼曼曼曼曼曼曼皇 后记 论文终于搞定啦! 也快毕业啦! 但不知道应该以怎样的文字来表达我最心底的感受,也 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心情来结束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既来之,则安之;我却来而不安当一个 人心情苦闷的时候,站在窗户边,看着远方,手拿着书,身不由己地想着一个问题:三年的 研究生学习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真的有存在的价值。我思索,我彷徨,我怀疑;但也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