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2 010m a s t e r sd e g r e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c h o o lc o d e :10 2 6 9 s t u d e n tn u m b e r :5l0 7 2 9 0 3 0 5 0 ea s tc h i n a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e c o n dt r e a t i s eo f w h i t eh o r s e7 e i h o r s e d e p a r t m e n t :b i ! q 曼q p h y 一一 s p e c i a l t y : c a n d i d a t e : m a y ,2 0 1 0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f 掣i i ir l li 7 i i 4 i i i 3 ir6ri i 6 ii 嫂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 再讫馅马非弓7 ,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呵z 博士 (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 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j 啦 日期:驯驴年舌月 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再旋,臼马; p 与。 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硬掣博士( 请勾选)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 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 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 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 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 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 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 学位论文木,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本人签名 劢阵易旯ib 木“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 审定过的学位论文( 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 表方为有效) ,未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 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 3 呵麟徽删员予单 姓名职称单位 备注 贺善侃教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主席 郦全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冯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气? i 摘要 公孙龙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哲 学、中国逻辑思想史的贡献是不能被忽视的。他上承邓析、惠施的名家学说,下启后期 墨家和荀子的逻辑思想,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更为重要 的是,“名实问题”在他那里不再是伦理政治的附庸,而是作为真正的逻辑问题来研究, 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知识领域。然而由于其阐述的思想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正统观念格 格不入,提出了一系列诸如“白马非马”、“坚白石二 、“二无一”等看似诡辩的奇 谈怪论,因而他的著作公孙龙子历来为正统观念所不容,诘难之声不绝,后世的苟 子、韩非子等诸多大家都曾对其思想给于抨击。 公孙龙虽然主张“白马非马,并为此著书从不同层面反复加以论证,却只是肯定 “白马非马”的存在权,但是否定性的“非”字对人们定义“白马与“马”之间的关 系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帮助,它只做到了对“白马是马 的“破 ,而未作出“立, 这可能也是一直以来其思想得不到学界共鸣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较为具体地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对“白马非马”的解释,如:近现代学者王 珀运用命题逻辑理论、金受申运用直言三段论理论对“白马非马”的解析、日本学者末 木刚博和加地申行对此命题的理解;当代学者周云之为白马论所作的辩护;邢滔滔 运用“任意对象 理论论证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在肯定“在特定的语境中,任意一 匹马不等同于任意一匹白马等。同时文章对关键词“非”做了语义学探源,并借此对 近年颇受关注的将“白马非马 中的“非解释为“有异于的观点提出异议。由“可” 的语义学探源引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即对“可接受性”、“真实性”和“可能世界 的探讨,并着重介绍了几种合理且根据白马论文本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名辩学的 理解、基于语词的使用与提及之分的理解、基于对语词之义素分析的理解、基于系统质 性不同于元素属性的理解。论文的最后对公孙龙的逻辑学思想作了一个简要评论,并试 图分析其思想不能引起共鸣和认可的社会、历史原因。 关键词:白马非马,非,可接受性 v 【一 a b s t r a c t g o n g s u n l o n gi sa n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f i g u r eo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o g i ch i s t o r y , b u th i su n i q u e w a y o f t h i n k i n gm a d e a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a n dc h i n e s el o g i c ,w h i c hc a nn o t b eo v e r l o o k e d h ed e v e l o p e dt h el o g i ct h i n g k i n go fd e n g x ia n dh u i s h i ,a n di n s p i r e d m o h i s ma n dx u n z i sl o g i c ,i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l i n ko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o g i ct h i n k i n gh i s t o r y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l y , i nh i so p i n i o n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n a m e sa n df a c t s i sn ol o n g e rt h e d e p e n d e n c yo fe t h i cp o l i t i c s ,b u tar e a lp r o b l e m ,w h i c hm a d et h el o g i cb ea n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t e l l e c t u a la r e a s h o w e v e r , g o n g s u n l o n gp u tf o r w a r das e r i e so fr i d i c u l o u sa r g u m e n tt h a t a p p e a r e dt ob es o p h i s t r y , , ”,such a sw h i t e h o r s ef e ih o r s e e rw uy ij i a nb a is h ie r s i n c et l l e ya r ei n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w i t ht h ed o m i n a n ti d e o l o g ya n dt h eo r t h o d o xi d e a s ,h i s a s s e r t i o nw a su n d e ra t t a c ka l lt h et i m e g o n g s u n l o n ga d v o c a t e d w h i t eh o r s e f e i h o r s e ”a n dd e m o n s 仃a t e dh i sa s s e r t i o n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 s ,b u tt h i sc a no n l ya f f i r i l lt h ee x i s t e n c ef i g h t so f w h i t eh o r s e f e i h o r s e ”,t h e 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f e i c a nn o tg i v es u b s t a n t i a lh e l pi nd e f i n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w h i t e h o r s e ”a n d h o r s e ,m a y b et h i si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c a u s ef o rh i sa s s e r t i o n n o tg e tt h es a m e f e e l i n gi no t h e r s t h i sp a p e rm o r ec o n c r e t e l yi n t r o d u c e ds e v e r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o f “w h i t e h o r s e f e i h o r s e ”,s u c ha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o fm o d e ms c h o l a r sw a n g g u a nu s i n gp r o p o s i t i o n l o g i ct h e o r y , j i ns h o u s h e nu s i n gt r u t hs y l l o g i s t i ct h e o r y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i sp r o p o s i t i o n f r o mj a p a n e s es c h o l a r sm o m u g a n g b oa n dj i a d i s h e n x i n g , d e f e n s ef r o m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c h o l a r s z h o u y u n z h i ,e t c 1 1 1 i sp a p e rs o u g h ts e m a n t i c sr o o to fk e y w o r d s ”f e i t t b a s e do nt h i s ,s t a t e da d i f f e r e n tv i e w p o i n to f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f “w h i t eh o r s e f e i h o r s e ”f r o mz h o u y u n z h i w h i c h w a sp a i dm u c ha t t e n t i o n so ni nr e c e n ty e a r s b a s e do nt h es e m a n t i c sr o o to f “k e ,w ec a r r i et o t h ec o r e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 :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f ”a c c e p t a b i l i t y ”,”a u t h e n t i c i t y ”a n d ”p o s s i b l e w o r l d ”a n de m p h a t i c a l l yi n t r o d u c e ds e v e r a lr e a s o n a b l ee x p l a n a t i o n so f “b a im al u n :t h e e x p l a n a t i o no ft h eu s eo fw o r d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b a s e do n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u s e a n d m e n t i o n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s e m a n t e m eo ft h ew o r d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b a s e do n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q u a l i t a e to fas y s t e ma n dp r o p e r t yo ft h ee l e m e n t s g i v ea b r i e fc o m m e n to nt h el o g i ct h i n k i n go fg o n g s u n l o n ga n dt r yt oa n a l y z et h es o c i a la n d h i s t o r i c a lr e a s o n sf o ri t st h o u g h t sc a nn o tg e tt h es a m ef e e l i n go fo t h e r s k e yw o r d s :w h i t eh o r s e f e i ! h o r s e ,角a c c e p t a b i l i t y v l l 目录 第一章公孙龙其人其事其书1 第一节公孙龙其人1 第二节公孙龙其事1 第三节公孙龙其书4 第二章“形名之家 与“白马非马”5 第一节学界对“形名之家”的争论5 第二节学界对“白马非马 的回应7 第三章如何理解“白马非马”之“非”1 2 第一节上古汉语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1 2 第二节对“非”的理解1 3 第四章“白马非马”是可能的1 6 第一节白马论文本解读1 6 第二节第一种可能:名辩学的理解1 9 第三节第二种可能:基于语词的使用与提及之分的理解2 l 第四节第三种可能:基于对语词之义素分析的理解2 3 第五节第四种可能:基于系统质性不同于元素属性的理解2 4 结语“”2 7 参考文献2 8 后记“”3 0 v 再论“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 是公孙龙白马论的中心命题,虽然两干多年来一直颇受人 们关注,但真j 下从逻辑的角度对其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论剖析,则主要是近百年来 的事情。许多学者围绕公孙龙对该命题的论证,发表了一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研究得到的成果,多有独到的见解。尽管如此,对于“白马非马”人们至今仍 有颇多争议,从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公孙龙、对于“白马非 马”的兴趣并未减弱。除哲学研究以外,以“白马非马”命名的歌曲、博客、 以至于网络连载长篇小说等屡见不鲜。甚至连古龙都调侃道:白马非马,女朋 友不是朋友,是对这句话的最好理解! 套用庞朴在其专著公孙龙子研究中的 话来说:“公孙龙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虽然提不到芝诺1 那样高,但也绝非 可以一笑置之的人物,而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家学者。2 第一章、公孙龙其人其事其书 第一节公孙龙其人 公孙龙:复姓公孙,名龙。由于司马迁的史记没有专门为他立传,致使 今天对于他的生平事迹无法详细知道。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认为其 “生于公元前3 2 5 一前3 1 5 年间,卒于公元前2 5 0 年前后。 这一观点一直为后 来学术界所沿用。至于公孙龙的国籍,也并不十分清楚。战国策、吕氏春 秋均没有明确公孙龙的国籍;公孙龙子迹府篇也只说其为“六国时辩 士、“赵平原君之客 。但战国时期是士人朝秦暮楚的时代,人才流动性比 较大,赵国某位贵族的门客不一定就是赵人,所以我们从以上材料中唯一可以 得出的结论是:公孙龙,非秦人,即秦以外的“六国人一。 在现存的文献中,公孙龙大多以封建贵族的门客身份出现。青年时期在魏 国活动,以后虽到过燕国,但主要是在赵国。公孙龙子迹府篇说:“公孙 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也说“平原君厚待公孙 龙 ;汉书艺文志在自注中也明确提到公孙龙“游平原君赵胜家 ,据 此,公孙龙的主要活动范围当在赵国。 第二节公孙龙其事 1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 中提到这位提出有名的。飞矢不动”等论题的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时说:“他 是辩证法的始祖”。 2 庞朴:公孙龙子研究) ,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1 2 2 页。 l 公孙龙生前声名煊赫,门下弟子众多。曾高唱“白马非马,人不能屈 3 , “一朝而服千人4 ,可见公孙龙在当时是非常活跃的,现有文献虽然并未对其 生平事迹做系统介绍,但论及公孙龙的也不少,现从中选取一些与公孙龙的名辩 实践相关的材料,来进一步介绍公孙龙其人。 公孙龙与中山公子魏牟游于中山 列子仲尼:“中山5 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 国事,而悦赵人公孙龙。”公孙龙早年曾游于魏国之封国中山,并且深得中山 公子魏牟的欣赏。当时公孙龙的主张不被理解,常受到非议,幸有公子牟,公 孙龙才得以自由地从事学术活动。 公孙龙说燕昭王以偃兵 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应言: “公孙龙说燕昭王以偃兵6 昭王曰: 甚 善。寡人愿与客计之公孙龙日:窃意大王之弗为也王日:何 故? 公孙龙曰:日者大王欲破齐,诸天下之士,其欲破齐者,大王尽养 之;知齐之险阻要塞君巨之际者,大王尽养之;虽知而弗欲破者,大王犹若养 之;其卒果破齐以为功今大王日“我甚取偃兵”,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 者,尽善用兵者也,臣是以知大王之弗为也。王无以应。” 燕昭王准备攻打齐国,公孙龙劝其罢兵,昭王假意表示赞同。但是鉴于燕 昭王平日所作所为都在为出兵做准备,不可能因为一句话就轻易罢兵,公孙龙 猜到昭王的真实用心,揭穿其口是心非,使昭王无言以对。 公孙龙为平原君出谋应对秦王责问 。空雄之遇7 ,秦、赵相与约约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 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鬈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淫词) 秦赵两国订立 盟约,答应相互援助。不久之后,秦国发兵攻打魏国,赵国出兵援救,秦王责 备赵国违约。赵王让平原君想办法,平原君求计于公孙龙( 说明此时公孙龙已离 白帖 卷九 人物志材理 5 中山,是指魏文侯灭鲜虞族中山国后给少子魏挚的封国,于公元前3 0 0 年亡于赵。钱穆说:。中山之灭, 公子牟年不出三十。至平原君之卒( 公元前2 5 1 年) ,牟已年愈七十其贵幸或在平原君后,则公子牟 之卒,殆亦后于平原,年寿当近八十也”推断魏牟生卒于公元前3 2 0 年和前2 4 5 年前后( 魏牟考 , 先秦诸子系年 第4 4 5 页; 诸子生卒年世约数 , 系年 第6 1 9 页) 公孙龙与魏牟年龄相当,此 时应在二十岁左右。 据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昭王二十八年( 公元前2 8 4 年) ,燕国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三 晋攻破齐国,“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所以公孙龙“说燕昭王偃兵”一事应该与此有 关,时间略晚 7 陈奇猷认为吕氏春秋所说。空雄之遇”及。秦兴兵攻魏,赵欲救之。即秦本纪 中所记载的秦昭 襄王“二十二年与赵会中阳”及。二十四年,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赵救之”两件事所 以为平原君出谋一事当在公元前2 8 3 年前后( 吕氏春秋校释) 第1 1 8 8 页,学林出版社1 9 8 4 年版) 2 开魏国来到赵国) ,“公孙龙日:亦可以发使而让秦王日:赵欲救之,今秦王 独不助赵,此非约也。”8 ( 也可以派人责备秦王,说赵国想解救魏国,你秦 王却偏不帮助赵国,这也违背条约。) 利用原来条约语义的模棱两可,来为一方 辩护,是邓析“两可”式辩论技巧的应用。 公孙龙与赵惠文王论“偃兵一 赵惠文王对公孙龙说:我十余年来一直想“偃兵”,却始终没有成功,难 道战争不可避免吗? “公孙龙子对日: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 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 “偃兵”必须要出于兼爱天下之心( 从思 想上解除武装) ,不是一句空话,要有实际行动。) 而赵王的行为( 蔺、离石入 秦,而王缟素布总;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9 ) 不符合兼爱天下的思想,所 以“偃兵”一直不能成功。 公孙龙与孔穿辩“白马非马 公孙龙子迹府详细地记录了公孙龙与孔穿之间的辩论。“穿日:素 闻先生高谊,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此术,则穿请为 弟子。”孔穿要求公孙龙放弃“白马非马”的学说,而后愿意做他的学生。 “龙日:先生之言悖。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今使龙去之,则 无以教焉先教而后师之者悖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异白马 于所谓马,悖。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固 不能当前矣。”1 。公孙龙回答说:“白马非马是自己的成名之作,放弃则 无所教。并用孔子主张区分“楚人 和“人 的做法类比自己的“白马非 马 ,认为孔穿“修儒术 而否定孔子所赞成的东西是矛盾的,对此“孔穿无 以应焉”。 公孙龙劝平原君放弃封地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公孙龙 闻之,夜驾见平原君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人计功 也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君必勿听 也。平原君遂不听虞卿。嚣u 平原君守邯郸抗秦有功,有人为其请封。公孙 龙听闻连夜套车求见平原君,以此前已无功受封为由,劝平原君放弃受封。 8 吕氏春秋审戍览第六淫词 9 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审应 公孙龙子迹府 u 据史记,秦军于周赧乇五十七年( 前2 s 8 年) 围邯郸,赵求救于魏,魏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孙龙劝 平原君放弃封地当发生于此事之后不久 3 邹衍批驳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一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及邹 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 邹衍出使赵国,平原君请其对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发表意见。邹衍认为 他“烦文以相假,饰词以相悖 ,有害大道。邹衍的这番言论使在座者都拍手 称好,平原君“绌公孙龙 ,自此不受重视,之后的史籍中也未见其活动。 第三节公孙龙其书 公孙龙子一书历来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名家学说的最主要的材料。与邓 析子、尹文子一样,在近现代学术史上也曾有质疑其“伪托 的文字发表, 只是相对而言较少而已。比如清姚际恒根据隋志没有记载公孙龙子而断 言今存公孙龙子六篇为后人伪托,但近人李笠1 2 等对其断言提出质疑,栾调 甫和杜国庠也引据相关材料对公孙龙子的真实性给予了合理解释。杨芾荪亦 曾在哲学研究上发表公孙龙子非伪作辨,申述今存公孙龙子非伪的 观点。文章认为,公孙龙子一书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曾引发争论,如 果是后人伪作的话,公孙龙同时代及后期的学派就不可能对它所阐发的思想进 行有针对性的批判,更不会连使用的术语也有承接。此后,有关先秦名辩思想 研究的著作基本上都对幸存的公孙龙子六篇非伪的观点表示认同。 、关于公孙龙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十四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 守白论( 即公孙龙子) 一卷。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 公孙龙子三卷。 宋时仅存六篇,流传至今。其中1 :迹府是后人记录公孙龙事迹的传记,其余:白 马论: 、 指物论、 通变论、坚白论、 名实论: 五篇约一千九百字, 阐述了“白马非马一、“坚白石二一、_ 二无一一等名辩论题。今存注本有宋 谢希深公孙龙子注、明傅山公孙龙子注、清俞樾读公孙龙子、金受 申公孙龙子释、王培公孙龙子悬解、陈柱 公孙龙子集解、谭戒甫 公 孙龙子形名发微、庞朴 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7 7 页) 李耽:先秦形名之家考察,湖南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6 页 6 “白马非马 是先秦名辩思潮中最负盛名的命题,对公孙龙“白马非马 命 题的激烈讨论可谓经久不衰,并且在公孙龙生活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据 公孙龙子迹府篇记载,当年孔子六世孙孔穿曾专程到平原君家与公孙龙辩 论,要求其放弃“白马非马”命题,但以失败告终,关于这一点前文已有较详 细的叙述,此处不复赘言。 庄子天下篇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有关哲学史或思想史的文 献,其中对公孙龙的学说也有简要的评论:“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 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齐物论和秋 水篇也指责公孙龙的学问“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不足道的小道,不如庄 子的“不谴是非”、“休乎天钧 更能合乎天理自然。2 1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偏重伦理政治,对公孙龙学说的承袭甚少,在整个封建 社会长时期内对公孙龙思想的研究“多肤浅而未得其真解”2 2 。经过秦代的法家 思想统治时期和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孙龙的名辩思想仅“偶见于文人 词章,且多不得其解”2 3 。唐末至明几乎无人研究。明清之际,校勘训诂方面有 所成就,但对其思想内容的研究却比较缺乏。 近代学者对“白马非马”命题的讨论比较多,其中不乏精彩解读,但同时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王培认为“白马非马”命题是公孙龙学说中最重要的部 分,通篇都在论证“白马非马 命题,“初视之似涉奇诡,然理殊易明 2 4 。他 对“白马非马”命题的理解是“马为周延,白马为不周延,两辞之范围不 同。 并且解释说:“周延者,名辞包含所言事物之全体者也。如本论所称之 马,能包括马类之外延全体,故为周延。白马为马之色白者,在众马之中只占 一类。除是之外,尚有其他各类之马,白马莫能容焉,故为不周延一。篮然而我 们知道,“周延是指性质判命题主项和谓项的外延在命题中被断定的情况。 “白马非马是一个全称否定命题,其主项“白马 和谓项“马 均为周延。 王瑁脱离性质命题的语境来讨论属概念“马和种概念“白马的外延间关 2 1 庞朴的公孙龙子研究认为:所谓“求之以察”是说凡事一定要弄个明白,所谓“不谴是非”是说凡 事不必去弄个明白。这是两种互相对立的认识态度,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要求。前者代表的是追求真理 和自信,后者代表的则足逃避现实和自馁。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来看,前者代表的是成长中的新兴地主阶 级的意识,后者则是已经败退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奴隶主阶级的意识。既然二者代表的是不同的阶级利 益,按照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着,后者对公孙龙的批判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凡事是否需要弄个明 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此齐物论和秋水篇对公孙龙的批判不能成为推翻公孙龙学说的有利证 据。 盈杨俊光。惠施公孙龙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1 5 6 页。 趋同上 秘王培:公孙龙子悬解 ,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 苍王珀:公孙龙子悬解,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 7 系,进而得出前者周延与后者不周延的结论,恰恰说明了王瑁在运用逻辑理论 来解释“白马非马”时,对逻辑理论本身的理解存在问题。 金受申运用形式逻辑中的直言三段论理论对白马论中的有关论证进行 解剖分析。他根据。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异黄马于马,是以 黄马为非马。 列出正反两种论式: ( 1 ) 大前提:凡白马,非马也;小前提:黄马,同白马也;结论:故黄马, 非马也。 ( 2 ) 大前提:凡黄马,非马也;小前提:白马,同黄马也;结论:故白马。 非马也。 金先生认为:“上列二式,为三支论法最正确之式,名辞亦皆周延,故由 上二式观之,黄马非马,白马非马之说,为论理( 逻辑) 学所许可者也。拍又 根据以上理论列出下列二式: ( 1 ) 大前提:凡白,非马也;小前提:白马,非白也;结论:故白马,非马 也。 ( 2 ) 大前提:凡马,非皆白也;小前提:白马,非马也:结论:故白马,非 白也。 金先生认为“上列二式,均合于论理程式的。若以第一式证之,则白马非 马必矣一。2 7 用西方传统形式逻辑对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的论证进行剖析,其 关键在于运用其概念理论对“白马一和“马一这两个概念的分析,而不是对推 理形式的剖析金先生将公孙龙对“白马非马 的论证过程用演绎三段论加以 概括,无疑有点牵强附会之感,更何况金先生对三段论的推理规则也不甚了 解,因为按照直言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大、小前提均为否定判断时,是不能推 出结论的。 冯友兰先生是较早肯定“白马非马一命题的积极意义的学者。他认为公孙 龙的“白马非马一命题,以及他关于这个命题的辩论,反映了辩证法中的一个 重要问题同一性与差别性的关系的问题。肯定公孙龙从另一个出发点讨论 了“同一性在自身中包含着差别性一这个阀题。并认为,公孙龙从命题出发, 看出了在每个命题中,比如“莲花是一种植物,玫瑰花是红的一等,它们的主 语和述语的内涵及外延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正如恩格斯所言:靠不论在主语或 箱金受申;公孙龙子释商务印书馆,1 9 2 8 年版,第2 2 页 刀金受申: 公孙龙子释 ,商务印书馆,1 9 2 8 年版,第2 2 - 2 3 页 8 在述语中,总有点什么东西是述语所包括不了的。”据此冯先生对“白马非 马”命题的评价是:“就逻辑学的意义说,公孙龙发现了名词的外延和内涵的 关系。就“马的外延说,“马”这个名词包括白马在内,但就“马 的内涵 说,“马 这个名词指马的本质属性,和“白马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概念是有 区别的。不能把这两个名词混同起来,这也是公孙龙的一个贡献。 嚣 对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持批判性态度的代表人物庞朴在他的公孙龙子 研究批判中认为:“白马非马”是白马论的最核心的思想,也是公孙龙 的典型思维方式。其表面的理由是:在“白马是马”这个判断中,宾词“马 并未能包括主词中“白”的属性;因此,宾词和主词是不同的,不等的;因 此,不能用“是”当系词,只应用“非 字当系词。公孙龙的这个理由,本来 用形式逻辑就可以推翻的。不过问题不出在形式逻辑上。形式地看来,公孙龙 倒是恪遵形式逻辑“a 是a 的规则的。问题在于,他根本地违反了辩证逻辑, 违反了思维辩证法。“白马”这个概念,既以其内涵概括了事物白马的属性, 又以其外延包括了一切白马对象;既反映了白马作为白马的个别性,又反映了 白马作为马以至动物、有机体的一般性;既表明了白马是白马,与自身同一, 又表明了白马是马,是动物,是有机体,而与自身差异。四 当代学者对“白马非马”的研究也比较活跃。在白马论研究方面颇有 心得的周云之对白马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在天津师院学报上撰文为 其辩护,文章说:“白马非马一直被某些人判定为割裂个别和一般的诡辩 命题。我认为这样的指责是完全违背白马论一文的原意的,而其所谓的论 证也是根本不能成立的一。他认为,在白马论中公孙龙一直是把“白马 非马 理解为“白马不等同于马一或“白马有异于马 我们决不能脱离原文中 的上下文的原意,而武断地把“非 注解为“不是一、“不属于,并硬要把 “白马非马仅仅语释为“白马不是( 不属于) 马 。这不仅违反了公孙龙的原 意,而且违反了自然语言的语义理论( 把多义词误解为单义词) 。 由周云之、陈正英、郑伟宏等多位学者联合撰稿的中国逻辑史也对公 孙龙的“白马非马 作了正面评价,他们认为:公孙龙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 “外延”、“内涵等概念,但“白马非马 之说却“第一次从逻辑理论的高 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上卷) ,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4 5 5 - 4 4 6 页 趋庞朴:公孙龙子研究) ,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 周云之t评对公孙龙。1 刍- 5 t l e - - 5 ”的种种误解) ,载天津师院学报 1 9 8 2 年2 期。 9 度深刻揭示了“名的内涵和外延,论及了“名 在逻辑上的种属差别”;3 1 公 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是一个从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揭示名的种 属差别的逻辑命题,是一个在中国逻辑史上有着重要学术价值和特殊理论贡献 的重要命题,实际上也是一个完全符合辩证法关于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哲学 命题。3 2 邢滔滔2 0 0 6 年在科学文化评论上发文,借用范启德的“任意对象”理 论,为公孙龙的白马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文章认为,白马论的主旨 是想表明,古文的“马”、“白马 是以任意个体的身份出现的;并通过具体 的文本分析,论证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是肯定“在特定的语境中,任意一匹 马不等同于任意一匹白马 。勰 日本学者末木刚博和加地申行也对此命题有浓厚兴趣。末木刚博认为,公 孙龙等名家虽然玩弄了许多诡辩,但其中也可以看到合理逻辑的萌芽。被称为 名家的人,同希腊的智者一样,一直被当作诡辩家来贬低。虽然在名家所讨论 的问题中,确实存在着诡辩,但是这也可以认为是自觉逻辑的一个过程。并且 他们的诡辩往往同非常敏感的逻辑思想同时存在。作为名家代表性人物的公孙 龙,历来被认为是诡辩家,但事实上,在他的思想中有不少包含积极意义的东 西,这一点已为近来有识之士所一致承认。公孙龙为什么说“白马非马呢? 他的回答是:。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 日白马非马。一指称形态的“马一和指称颜色的“白 是两个外延完全不同的 概念。“用这两个简单概念构成“白马一的复合概念时,其所指称的外延和 。马一的概念的外延也是不一致的。因此说。自马非马一。就是说,在考虑外 延大小的范围内,不能把。白马非马劳看成诡辩。这是从白马马的意义,解 释。白马非马一的命题。但是当把“白马非马一解释为“并非白马属于马一 时,公孙龙的主张当然就成了谬误。一硝 加地申行认为,评价公孙龙的 :白马论,不能只看“白马非马 这一句 话。公孙龙的 逻辑语言写作论丛 ( 第一辑) 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 科学研究室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1 4 7 - 1 6 0 页 1 0 判公孙龙的荀子等人,也多半是抓住只言片语,就当作问题提出。这样,公孙 龙的白马非马就一直被误解。”3 5 加地申行认为,“以名实论为中心的逻辑 学论争,即语义学论争的展开,构成了中国逻辑学的历史。由公孙龙学派的出 现,到荀子的批判并取得胜利,是这个历史的开端。”3 6 公孙龙的后学整理了老 师的学说,却误解了大师的论点:白马非马之论,在公孙龙那里,是认识 的问题,弟子们却误以为存在的问题。即逐渐变成“现实存在的白马,不是作 为个体的马 的意思,即“白马不是马。”这种误解把老师的学说变成了粗俗 的诡辩,于是受到秦汉帝国成立时期的新哲学家们,即持法家思想的哲学家们 的严厉批判。 综上所述,近现代学者运用了辩证逻辑、命题逻辑、直言三段论理论、 “任意对象”理论等对公孙龙的白马论进行解剖分析,虽然如上文所言论证 过程存在一些不严密之处,但总体上还是肯定了“白马非马”的积极意义。这 些论证手段都不无合理之处,既然这些解释之间并无矛盾之处,那么是否存在 其他同样合理却未引起人们重视的论证手段呢? 周云之创造性地对“非 字做 出了不同于前人的解释,他的这种做法对于开拓人们对“自马非马的解析路 径有一定帮助,但其脱离古代汉语中“非”字的基本释义而做出的看似合理的 解释,笔者不敢苟同,下文将对这些问题做具体分析。 一 罄同上 韩以上内容参见孙中原:中国逻辑研究 ,商务印书馆,2 0 0 6 年版,1 2 8 页。 l l 第三章如何理解“白马非马力之“非力 白马论的中心论题是“白马非马 ,这是一直以来人们指责公孙龙为 “诡辩家”的首要依据。一般来说,“白马是马”这是一种人们习惯约定的日 常生活常识,而“白马非马是有悖于人们生活常识的,超出了约定俗成的认 识界限。所以要准确理解“白马非马 这个论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铝合金制作改造合同范本
- 酒店客房员工协议合同书
- 多人股东参股合同协议书
- 码头集装箱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同时怎样写两个合同范本
- 货车驾驶员劳动合同范本
- 农村村集体用工合同范本
- ktv股份转让协议合同
- 入境新加坡劳务合同范本
- 租凭公司与司机合同范本
-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
-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三生教育课件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 商场租户撤场协议书范本
- DB3301T 0461-2024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 九年级上册英语书译林版单词表
- 车库业主与租赁者安装充电桩协议书
- JT-T-1344-2020纯电动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 教育研习手册
- 办公设备(电脑、一体机、投影机等)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