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心理断乳期初中生拒绝教师关心现象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心理断乳期初中生拒绝教师关心现象研究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剑 指导教师杨昌勇教授 摘要 心理断乳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从家庭走向社会,由幼稚走向成熟 的一个社会化的进程。心理断乳期则特指青少年时期。关心是指个体对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并加 以重视和爱护。关心是一种关系,关心的双方是关心者与被关心者。关心也是一种个人品质,总表 现为个人对他人、对世界的“关系”。关心者付出关心,被关心者接受关心。被关心者接受关心后显 示他接受了这种关心,这种确认反过来又被关心者认知。这样,一个关心关系才算完成了。 教师关心学生也就是教师把学生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教师关心学生时,教师与学生就产生 了互动。师生之间的关心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对关心的相互界定不断碰撞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不 断解释对方对自己关心系统和行为所做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对策的过程。当学生接受教师的关心 时,关心就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当学生对教师的关心没有回应时,这种关心性的互动关系则没有完 成;而当学生不接受教师的关心时,往往会产生抵制行为,这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变成了另外 一种关系,即关心与拒绝关心的关系。 初中生拒绝教师关心现象的主要有以下表现:几对老师的正面宣传教育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 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兴趣,应付了事,甚至进行抵制:对遵守纪律等规范化要 求消极抵抗,甚至公然对抗,对某些不良倾向产生认同;对教师关心他们的动机提出质疑。初中生 拒绝教师关心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表面拒绝与内心拒绝;当下性拒绝与反思性拒绝;竞争性拒 绝与斗争性拒绝;个体性拒绝与集体性拒绝。初中生拒绝教师关心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 是初中生方面的因素;二是教师方面的因素:三是师生关系方面的因素;四是社会方面的因素。最 后,本研究从教师的角度,对初中生拒绝教师关心现象进行了思考,给初中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心理断乳;初中生;拒绝;关心 a b s t r a c t a s t u d yo nt h ep h e n o m e n o na b o u tj u n i o rm i d d l es t u d e n t s d u r i n g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e a n i n gp e r i o d r e f u s i n gc a r e f r o mt e a c h e r s m a s t e ro fm 旬0 ro fe d u c 撕0 n t h e o 哆:z h a n gj i 觚 s u p e i s o r :p r o fy 觚gc i l a n 斟0 n g a bs t r a c t p s y c h o l o 西c a lw e 蛐gm e a 璐t l l e 瓤l v a n c a 玳n to ft l i es o c i a l i z a d t t l a ta d o l e e n c e s 粤池l l y e ) 一c a t em 锄l v e s 缸nd e p 恸d e i l c e t l l e i rp 甜舶t s f 缸i l i l yt 0s o c i e t ) ,lc l l i l d i 对m e 鼹t 0m a t u m y i i it t l ep f o c e 豁o fg 砌i i l gu p p s y c h o l o 垂c a lw e 觚迅g 耐o d 他f e 娼i np 枷c u l 盯t oa d o l e e n s 缸i n e t i l e m e 锄s o f c a 聆i sn l a t i i l d i “蛐o k 唧m e b l 0 i d y 甜眦岘i n m i i l d ,孤d p a y 蜘 x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 塑垄逝塾期翘史生拒绝擞垣基堂理熟狃究。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酶研究工佟及取得的研究成 粟。论文中弓l 焉毽入已经发表或出版过麴疆究成果,文中已燕了特别标注。 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 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甘 学位论文律者:磊欠台 签字醛期:谈年爿,5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律者完全了解嚣耩大学有关傈誉、爱髑学位论文懿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阕毒本人授掇蘧南大学姘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论文躺全部或 部分肉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霹竣采用影窜、缩印或扫播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缳整酶学位论文在解密詹逶薅奉授投书,奉论交:口不保密,圆傈 密素限至年隽壹)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锨创导辩签名:杪劳彰 | t, 签字器巅:跏8 年彩蠢如签字器襄:枷年挚群够鸯 第1 章绪论 1 1 问题的提出 第1 章绪论 1 1 1 初中生拒绝教师关心现象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真实地存在。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在心理断乳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平等 意识、自主意识和反叛意识,情绪极不稳定,容易冲动,内心充满矛盾。虽然从道义上 要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教导,但他们在内心里对老师和父母的意见与建议缺乏理智的分析,只 是一味地盲目反抗、排斥、拒绝接受帮助”【l j 。笔者在某中学的调查发现在当前初中生中有 大约5 7 7 8 的学生曾经拒绝过老师的关心。这种拒绝一方面是其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他们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有利于其独立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由于其不成熟性,自我控 制能力差而存在着自卑、厌学、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和社会交往不适等问题。 1 1 2 拒绝教师关心,是初中生心理特征的重要表现。 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开始了青春期发育,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情绪易 激动,热情而富于体验,意志品质没有完全成熟,产生了成人感和独立感,独立活动的愿望 变得越来越强烈,对成人过多的包办、监督、保护、干预等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矛盾心理。 他们开始在心理上脱离父母和老师的束缚,抗拒年长者与自己的心理接触,拒绝老师和家长 的关心,同时又爱恋父母,依赖父母,出现了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强烈冲突。 心理断乳期是青少年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期。“调查表明,9 0 以上的初中生同家长顶过嘴。 经常同家长顶嘴的初中生占l o 7 ,偶尔顶一次的占4 0 6 ,而从来没与家长顶过嘴的只有 1 0 。”【2 】 1 1 3 个人求学和工作经历让笔者对此现象有了较多的了解。 在个人求学历程中,对老师的关心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也经历了“断乳”的心理历程。 在校期间,老师的关心犹如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 量,不断自励进取。老师的这种关心是无私的、广泛的、不计回报的。但处在心理断乳期的 我,也曾拒绝过老师善意的关心。求学过程中,也曾耳闻目睹了许多学生拒绝教师关心的现 象;在几年的初中教学工作中,自己和一些同事对学生的关心也曾经被拒绝过,所有这些都 使笔者对初中生拒绝教师关心现象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1 2 1 概念界定 1 2 1 1 关心:英文“c 戤”。在美国传统词典对该词的释义为“f e e l i i l ga n de x i t i i l g 西南大学硕七学能论文c o n c e m 瓢d e 呷a t l l y 蠡w o l 量l 郴”。 牛津大词典将“c 粼定义为“移情”( 踟驴a d l y ) 。诺丁 斯不同意将“c撒”定义为“移情”,原因在于移情具有投射性。认为“ca豫”的首要条件是 接受,霹器不是将自己投射翻缝入身上,以己度人的可裁结果便楚操纵鞠控制。嘎“锵瓣霉 前在大陆萄墓羹蓠交纛型。西矧2 。2 绮9 霾羹垂成萋耋啪要烈霾8 ;除姿瓮。刚凰5 。怜 峰省雀舞冀羹孚。露型j 磊一2 强一虞凛凌弱麓磊暂篓掌;3 矍5 塞霞繇篓5 窒i 薹薹霎蓁 壑妻g :_ 薹鑫冀晦述蜷塑掣4 ;霞髦醛瞍8 鋈塞;蔷冀j 童! 象霎毳8 的态豇酗那雪并薹 羲蠢洼霎渣帮鎏萋终零鬻;信羹塑萎骊; 陟拊蓁蠢霎羹黍鬻雾鬻耄l 漤囊学娄望爸。向鼢嚣理。羹曜璧! 畚霉叁孽霎了笔看礅j 囊蛆拖一翼雾蓁学生;塑羹弱耐薹眷薹蒌蓁掌垄;墼塑霎象的研究 2 1 2 1 从家庭教育角度的研究。从家庭教育角度对青少年心理断乳现象进行研究的成 果较多。其中叶小平、萧云夫妇所著的不是孩子的错为中国少年成长辩护较有代表 性。作者作为成长热线的主持人,以新闻热线为切入点,用真实感人的故事为说理载体进行 了透彻的剖析,将一个个活生生甚至是惊心的个案摆在读者面前。但他们并未停留在摆事实 的层面,而是分析了怎么成功解决成长的疑难杂症,让家庭回归和谐的全过程。让读者掌握 被实践检验了的可行方法。在书中作者独到而鲜明地区分了“成长”与“成才”两个概念, 他们认为成长是自然属性的需求,成才是社会属性的需要。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成才 是孩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孩子的成才苦难与恐慌,可能都与父母的越权期望与过度设计有 关。他们认为,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对孩子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如 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心理紊乱。他们强调学习可以是快乐的,学生的成长是一场自我营救。 他们提出了“五步跳子棋”法帮助青少年学生度过心理断乳期,即:第一步是过滤不良暗示, 青少年成长有遭遇挫折、做错事的权利;第二步得给自己良性暗示,以足够支撑起自己的自 信;第三步要重建新的心理支撑系统,从做好一件具体的事情开始;第四步则是重建自信: 第五步就是转移劣势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关心别人,去帮助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其它一 些从家庭教育角度研究心理断乳现象的文章虽然涉及学生拒绝教师关心这一现象的很少,但 丰富了本研究的素材。 21 2 2 心理学角度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质性、实证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角度来进 行研究的。孙云晓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 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他指出,2 l 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 7 x 第1 章绪论 自己判断和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1 2 1 根据他们的定义,本研究认 为心理断乳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由家庭走向社会由幼稚走向成熟 的一个社会化的进程,心理断乳期则是特指青少年这一特殊的时期。 1 2 2 理论分析 1 2 2 1 符号互动论分析: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1 3 】。符号在 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是符号的。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但 其意义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意义的确定依赖于互动的情境,又是在互动中用互动双方协商确 定的,互动双方往往通过扮演他人角色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行 为,并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学校或课堂是由一个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 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符号环境,学校生活或课堂生活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 与学生之间以符号为媒介的社会互动过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 一是教师对互动情境的界定过程,这一过程的变化因素主要有教师行为背后的个人特质 和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期待。教师行为背后的个人特质,包括教师的学生观、教师观、知识 观和教育观等。教师对学生的认识的期待,既包括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生活社 区等“先有取向”而产生的认识和期待,也包括教师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和期待; 二是学生对互动情境的界定过程,这一过程的变化因素主要有学生的一般观念和学生对 教师的认识与期待。学生根据界定结果对互动情景作出相应的互动行为选择,并对教师的行 为进行相应的回应; 一。 三是教师与学生的碰撞过程,教师与学生进入互动情境,根据自己的解释采用各种各样 的策略来表现自己,力图改变对方; 四是教师与学生的调整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根据对方的反应进行不断解释 和重新界定,形成对对方的新的经验性认识,修正对对方的期待和需求,从而改变自己的行 为。 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界定不断碰撞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不断解释对方所做反 应、并随时采取相应对策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界定的互动情境可能相互和谐,可能部分重合, 也可能不一致。于是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各自的互动系统,对自己规定的互动行为 及相应行为进行解释并逐渐形成对对方的新的认识。【1 4 1 教师和学生在这种互动关系中所处 地位也并非是平等的,教师往往处于控制地位,而学生则处于服从的地位。当学生服从教师 的控制时,教学就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当学生不服从教师的控制时,往往会产生反抗行为。 l ”】教师为了达到控制的目的,往往会使用一些策略,如社会化的策略、控制的策略和友爱 的策略等,但这些策略并不一定能够达到让学生服从的目的,当学生对这些策略产生反抗时, 3 嚣肖大学硕学囊论文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变成了另外一种互动关系,即对抗与磋商的关系。 教师关心学生是教师把学生放在心上,并加以重视和爱护。关心是一种关系,关心的双 方是关心蠹与被关心者。关心也是一种个人晶质,总袭现为个人对他入、对世界的“荚系”。 教师关心学生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产生了互动。和课堂互动过程一样,这一互动过程也可 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怒教师对关心情境的界定过程,这过程受铡予教师的一般概念秘教师对学生酶认识 与期待; 二是学生对关心情境的界定过程,这一过程的变化因素主要有学生的一般观念和学生对 教师的认识和期待。学生根据界定结果对关心情境进行自己的熊释,对教师的关心进行选择, 莠对教舞的关心行为进行楱应豹回应; 三怒教师与学生的碰撞过程,教师与学生进入关心情境,根据自融的解释采用多种策略 来表现自己,力图改变对方,教师试图让学生接受自己的关心并做出积极的反应,而学生则 会对不愿意接受的所谓的关心进行“戏谑与巧妙的反驳”或进行言语蠛非言语的挑战; 匿蹩教师与学生的潺整透程,这一过程中,教委雾将其对学生针对盘已的关心系统和行为 所作反应不断进行解释,逐渐形成对学生的新的经验和认识,从而有可能修正自己对学生的 期待和需求,改变自己的关心系统和行为。同理,学生也在对教师针对自己的关心或被关心 系统及捆应行为作出的及应不叛进行鳃释,逐濒形成盘已对教褥的薪的经验性谈识,从磊也 可能修正自己对教师的期待和需求,改变自己的关心或被关心系统和行为。 师生之间的关心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对关心的相互界定不断碰撞的过程,是师生双方 不断解释对方对自己关心系统和行为所做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对策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界 定瓣关心情境可畿耀互窝谐,霹麓部分薰合,也可能不一致。于是德蠢】在关心豹过程中不断 调整各自的关心系统,对自己规定的互动行为及相应行为进行解释并逐渐形成对对方的新的 认识。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关心关系中所处地位也并非是平等的,教师往往处于关心者地位, 两学生则处于被关心者的地位。当学生接受教师的关心时,关心裁处予一种彝谐状态;当学 生不接受教师的关心时,往往会产生抵制行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关心关 系,即关心与拒绝关心的关系。 1 2 2 2 冲突论分析: 冲突论豹代表华勃认为,学校是一个享圭会体系,这个体系於稳定性经常受到内在与岁 在 力量的冲击。他把学校描述为一种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的专制组织。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制 度化的支配从属的关系,彼此之间含有潜在的对立情感”【1 6 l 。教师高高在上,由 成人社会授以权威,学生娜皱孵霎嗣薹;雾菱 x 第1 章绪论 的关心时,则师生的这种关系将会产生冲突。 1 3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 3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初中生,选择初中生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绝不是偶然的。首先,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深入普及,初中教育迅速发展,初中生已经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 例。他们肩负着未来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关系着社会、国家和民族 未来的命运。其次,本研究界定的青少年的含义是处在十二至二十四岁的即将成长到成熟, 准备要承担成人的角色与义务的年轻人。青少年包括青少年学生和校外的年轻人,而青少年 学生则又包括从小学高年级到大学的各个学龄段的学生,由于笔者研究的精力、经费和能力 所限,不可能对青少年这么大年龄跨度的年轻人进行研究,也不可能对每个学龄段的青少年 学生进行研究。所以只能选择具有青少年典型特征的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最后, 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正在经历着“心理断乳”,其发展相对于其他学龄段的学生具有其 自身的特征。 一是初中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初中生正由单纯幼稚向稳定成熟过渡,其生物性和社 会性的发展都在走向成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 在情绪、情感、意志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还不成熟,还处在社会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 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二是初中生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中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为个性的发展和社会 化创造了条件,但也造成了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这种成熟前的动荡性表现在认知、 情绪、意志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初中生认识的发展迅速敏锐,但容易偏激,具有较大的 片面性;情绪饱满而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有所发展,但自 觉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等还不够,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苦恼和困 惑,甚至焦虑,他们对家长和其他长辈的关心帮助表现出较普遍和强烈的反抗心理和反抗行 为。 三是初中生的发展进取性与闭锁性并存。由于生理和心理的迅猛发展,使初中生精力充 沛,反应敏捷,不愿安于现状,上进心强。对待事情常常满怀希望,开拓进取。但初中生不 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同 时,也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 来。他们不愿意对长辈倾吐心事,觉得长辈不理解自己,往往把心事向日记诉说。他们在强 烈地希望被人理解的愿望的同时,也抗拒着长辈对其心灵的关心和探索。 四是初中生的发展更加具有社会性。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豁然开朗地步入了个新的境 界。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初中生的发展就愈来愈多 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初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索新鲜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同成长的世纪,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其当代维特之烦恼一书中,依据大 量男初中生来信,运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动人的艺术手法,深入剖析了处于心理断乳期的 男青少年的种种困惑。n 引这种质性的研究生动形象地说明男青少年在心理断乳期存在的问 题,在质性的研究方法上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实证方面研究的典型代表是范兆兰、王文革发表在:心理科学2 0 0 1 年第5 ;9 址的论 文青少年心理断乳发展过程的初步研究。文中以上海市在校青少年( 初一至硕士研究生) 为研究对象,以对亲子关系的倾向性评价为视角,对在校青少年的心理断乳的发展过程进行 了实证性的研究,主要探讨了构成心理断乳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各年龄段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推导出了在校青少年心理断乳的发展过程。n 9 1 二此文的切入点是亲子关系,而并非师生关心 与被关心的关系,但给笔者进行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借鉴。关于心理断乳的实证研究很少,说 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还有一些研究非常重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班主任要了解心理断乳期的特征及问 题,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活动中改造自己。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的确是帮助学生度过心理断乳期的一种好方法,但如果不把它放在师生互动的关系中来考 查,而只一味地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则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2 1 2 3 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对心理断乳现象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从初中生的特点出发, 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 爱护学生。比如强调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过好“心理断乳关”,注重对学生的尊重, 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尊重学生发表意见的权利:尊重学生正 当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秘密和隐私等。啪1 这些研究对如何帮助学生度过断乳期分析得 比较到位,这对于笔者研究青少年学生拒绝教师关心这一断乳现象有着借鉴意义。 2 1 3 对关心理论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下面仅举几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班华指出,学会关心是一种教育 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模式;应当承认“关心”也是一种个人品质,是个人的一种心理品质, 也是一种道德品质。作为心理品质,关心是个人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作为道德品质,关 心是个人对他人,自我对世界的道德态度;因此,关心也总表现为个人对他人、对世界的“关 系”。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之中,个人的任何“品质”也都是反映了人与人( 包括人与自 我) 、人与世界的关系。肯定“关心”是一种“关系”与肯定“关心”是一种“品质”是内 在一致的。“关心”无论作为“关系”或作为“态度”,从个性角度说,都是一种“品质”, 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道德品质”,是一种人类的“精神珍品”。他结合“学会关 心”教育在学校实施情况,提出了帮助学生“学会关心”的两种策略,即营造关心性人际关 系,在富有关心性特点的人际关系和文化心理氛围中学习;组织学生在践行关爱中学会关爱, 即以践行为重点的知情行整合性学习。1 2 i 】 候晶晶在其著作关怀德育论中,对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 并反思了我国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非关怀现象和对关怀的各种误识。在诺丁斯思想的启发 8 第2 章文献综述 下,分析了老子民生式关怀思想和先秦儒家政治取向的关怀思想对现今中国教育的双向影 响,并简要阐述了当代中国关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本书分析了关怀的类型、性质、特点及 各种非关怀现象的表现及成因,对笔者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尤其是文中对各种非关 怀现象的分析给笔者的研究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启发。 贺萍的硕士论文论中小学生关心意识的培养从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与关怀教育思想 出发,认为关心是一种观点和态度,它由记忆、情感、能力等多种心理成分构成,并且使各 种成分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而基于关心之上的道德是一个具体的过程。教育者都必须是“关 心者”。教育者面对的学生一般可理解为“被关心者”关心者是一些人,他们的头脑中挂 念着某人或某事,处于一种分担并力图设身处地地解决某人的问题的状态。而被关心者也是 一些人,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被关心的状态下。如果没有被关心者体会到自己被关心着,就等 于没有形成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人际关系,道德教育也就无法进行。他从两方面分析了关心 教育的现状,即关心教育的生命关怀和人文关怀阐释了爱、理解、对话三个概念,进而提出 了关心教育的实现途径和中小学生关心意识的培养方法。蚴这篇硕士论文给我很大的启迪, 尤其是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关心教育情感,教育应该怎样去关心学生等都给笔者的论文写作 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另外,刘春琼的硕士论文关心心理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梁明伟的硕士论文教 育关怀:当代中国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及其它的许多期刊论文等从不同方面对关心进行了 研究并强调关心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2 2 国外的研究情况 2 2 1 对“心理断乳一现象的研究 2 2 1 t “心理断乳”的提出。美国学者霍林沃思于1 9 2 8 年在他的青年心理学一书 中提出了“心理断乳”这一概念。所谓“心理断乳”是指青少年在心理上脱离父母或其他养 育者而变得相对独立的过程。他认为青春期是由儿童期间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以未开化种 族里的“青春期仪式”为例,说明了青年期心理性断乳所面临的问题。 2 2 1 2 从家庭教育角度对心理断乳的研究。培育青年社会性的最初场所是家庭。“青年 人从对父母的心理依存中逐渐独立出来,能够认真思考、判断、处理自己身边的问题,成为 一个社会人”【2 3 1在家庭教育中,要使青年的社会性成熟起来,就要重视青年心理的心 理断乳。日本心理学家关忠文认为,心理断乳的过程是缓慢的,太急地断乳是不恰当的,要 使这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慢慢地发生变化,并逐渐改变依赖的对象和方式,增大青年的独立 性,青年以心理上的断乳为起点,逐渐向着高度的社会性发展。其它从家庭教育角度对心理 断乳现象进行的研究也较多,所有这些成果都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和启示。 2 2 1 3 对心理断乳的心理学研究。这方面主要有精神分析法和实证性的研究。精神分析 法专家布洛斯形容青春期为“第二次断乳期”。他认为断乳期迫切需要心理变化,以帮助个 人适应成熟;同时,个性的脆弱日益增长。在第二次断乳的摆脱过程中,应“在家庭之外寻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找恋爱对象,放弃原来的依靠,切断自童年早期起到青春期为 垤蓁菱弱羹靶确羹;蓁薹冀鬟翼经裂霎嚣髫羡些蠹型夏霎髋辨缃酗墅薹耍;向白囊蒹蠹婪淌鲻 需霞雾霪! 羹哺郴茧蓊型娶篓; 冀嚣囊二霉蓁霎雾霎霎霎囊冀萋馨番笛蠹;妻羹羹i 蓁羹篓鬣霎琴鼋雾篓霎型;錾雾冀| 主丢囊蔷蓁一里蓁拥目褂穗骤两薹塞新割匿翌斟蜊杳耐囊确醐萎的 初中生由于其 自身特征更容易拒绝教师关心这一出发点后,才找到相对较为丰富的相关研究文献。但心理 断乳现象是不是只存在于青少年时期呢? 学生拒绝教师的关心是不是就一定是一种断乳现 象呢? 青少年学生拒绝教师关心现象是不是就是一种心理断乳现象呢? 傅小兰认为“心理断 乳期”是学生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 赖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开始自己判断和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进 程。从这一观点中可以看出心理断乳是“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父母的心 理状态中独立出来,开始自己判断和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而心 理断乳期则是特指青少年这一时期。也就是说,心理断乳现象只存在于青少年这一特定的时 期。但学生拒绝教师关心现象却不是青少年时期特有的现象,在研究生和博士生及其他成人 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学生拒绝教师关心这一现象,这种拒绝关心则不是一种心理断乳现象。 即使在青少年时期,学生拒绝教师关心现象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时和学生的心理特 征并无关联,所以也不一定是一种心理断乳现象。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对教师关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关心,经常不完成老师作业,认为作业题目太简单 于同,男,初一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初入学时性格孤僻,看问题较为偏激,三岁时失 去母亲,父亲是企事业承包人,继母开一店铺,对其不冷不热平时和父母交流很少,小学 时经常受人欺负入学后在班里很沉默,也没被老师注意过 张勇,男,初一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小学时就以调皮而出名,性格活泼开朗,有自卑 情绪,爱玩闹,不遵守纪律父母是农村迸城的务工人员,做点小生意,平时很少有时问管 教孩子或跟孩子交流该生常常扮“英雄”以引起别人的注意,赢得他人的尊重 王栋,男,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内外向兼有,情绪化较重,心理素质较差 老师害怕打击其自尊心,总是以鼓励为主,不敢过分批评。他爱好文学,文笔较好最近喜 欢班里另一位女同学,二人关系较为密切,老师和他谈及此事,他对老师非常反感,觉得老 师侵犯他的自由权利,多管闲事,他认为他根本算不上早恋,不影响自己学习,在国外这个 年龄谈恋爱的多着呢实际上,“恋爱”并没有影响到其学习成绩 刘雪,女,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中等,有弱科现象,性格较为内向,来自外地父母离 异,她和母亲随继父来l 市继父是生意人,母亲下岗多年以来,母亲一直在教育她好好 学习,但她对母亲这种唠叨很是反感。她渴望有人理解她,但老师却忽视了她的存在,更很 少对她关心 冯伟,男,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性格活泼开朗,爱好交友,哥们义气较重,号称 年级“老大”,跟社会上许多人员来往父亲是一建筑公司老总,较为严格,但很少有时间 管教,母亲是全职太太,常年在家,经常溺爱孩子,后来想管却管不了了,孩子把她的话当 耳边风。他是老师重点注意对象,曾多次受到学校处分,并转学多次。他认为读书无用,其 父读书并不多却是老总,管着那么多大学生 高见,男,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任班长,同各科老师关系都很好性格活泼开朗, 喜欢社会事务和体育运动,热心帮助同学,但并不影响他的学习其父是某局局长,母亲是 律师,家庭环境优越。老师总是给他布置高难度作业,他虽然认为是一种殊荣,但也想象一 般同学那样轻松地学习。各科老师都喜欢这个天资聪颖的学生,对他有时犯的错误也不加约 束,只因他考试能取得好的成绩 李飞,男,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性格较为孤僻,不愿意与人来往父母均下岗, 靠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但此生爱慕虚荣,喜和同学攀比吃穿,攀比不过竟然偷盗另q 人财物 林静,女,初三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任文娱委员性格活泼开朗,喜欢艺术,但对文 化课不感兴趣,她是班里的活跃分子父亲是某公司驻外地的经理,母亲是文工团的演员 由于其父长期在外,母亲工作又忙,小时经常留守在家里。后来,其母自己或者请人教她琴 棋书画,虽然她较为喜欢,但却很渴望象别的孩子一样可以去玩耍。家庭的培养让她充分发 挥了艺术的天赋,也对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不够重视,这成为她升学的制约因素 3 2 研究假设的提出 1 2 拒绝是一种关系,总是一方行动者对另一方行动者的拒绝,出现拒绝肯定是两者的关系 第3 章研究的实证过程 出现了问题。行动者之问的回应行动就是社会互动。1 2 5 】但一方行动者对另一方行动者产生 行动,而另一方则没有回应,这样这种互动关系就无法完成。这种回应包括接受和拒绝。当 一方行动接受另一方行动者的行动时,这种互动关系就会良好地维持下去。而当另一方行动 者对一方行动者的行动拒绝时,则会破坏这种互动关系,尽管拒绝也是一种回应,也完成了 一次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是以符号为媒介的互动关系。 关心的双方是关心者与被关心者,关心者付出关心,被关心者接受关心。被关心者接受关心 后显示他接受了这种关心,这种确认反过来又被关心者认知。这样一个关心关系才算完成了。 当学生对教师的关心没有回应时,这种关心性的互动关系则没有完成,而当学生拒绝教师的 关心时,就使这种关心性的关系产生了冲突。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 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和反叛意识,更容易拒绝教师的关心。本研究基 于互动论和冲突论的理论假设,对初中生拒绝教师关心现象进行了分析,认定是二者的互动 关系出现了问题。但这种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成因是什么? 笔者查阅了很多文献,对其表现 类型和成因进行了预设。 3 3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3 3 1 资料的收集 本研究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为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辅以非正式交谈和实物分析。从 2 0 0 6 年9 月到2 0 0 7 年1 月期间,笔者用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了多次开放式深入访谈和两次 闯卷调查。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访谈法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大都是和笔者家教过的那位同学约定 的,访谈对象有几个是他的朋友。第一次访谈的时间地点是在他的家里,第二次是在风景优 美而安静的公园,第三次是在一间学生宿舍。时间选在了周末或节假日。选择周末和节假日 时间是因为他们平时都有较为繁重的课业任务,而周末和节假日则有较多的时间任意畅谈。 地点的选择则是为了不被其他无关因素干扰。第一次访谈的时间是2 0 0 6 年9 月份的一个周 末,笔者事先为访谈设计了一个初步的提纲,目的是确定访谈的大致内容,询问他们拒绝老 师关心的表现,为优化问卷做准备。在实际访谈中,并没有完全按照提纲进行。提问时主要 使用的是非指导性用语,避免使用暗示性语言。大部分学生对笔者的话题显得很有兴趣,好 象笔者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因而都认真而义轻松地诉说他们的故事。笔者也没有完全按照他 们的思路走,而在适当的时机把他们扯远的话题再拉回来。这次访谈之后,笔者和他们一起 吃了晚饭。因为和那位家教过的学生已经成为朋友,所以和他的朋友相处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这对笔者以后研究的顺利进行人有帮 辈嘱剌栉聿噢 高峪些霎挥疆。竖幕碧磊婴薹拆啊ifj鎏荞幽签笺; 羹霉上墅百瑟塑萋羹;种非唾嚣的谚璧墼陨羹封也:酹黼翰匹鲢蠹而jicii誊塞羲啪秭;薹 羹冀琶鐾蓁磊墓羹嘲恒帙蘑潞篓盟凼磐蓁燮艇魁型藉。裂墅菩壁錾羹莉囊雾蓄!器翌霎察冀 望|攀趔鋈。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最后,笔者采用三角检验法j 即指的是将同一个结论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境和时 间里,对样本中不同的人进行检验,目的是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对目前已经建立的结论进行 检验,以求获得结论的最大真实度。在笔者的研究中,最主要的相关检验是同时结合观察和 访谈、访谈和问卷的方法。通过访谈来了解被研究者的思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被研究者的 客观情况,通过观察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发现其中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从而及时检验结 论的信度和效度。 3 5 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由于质的研究把研究者视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关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关系对研究的 影响,从事研究工作的伦理规范以及研究者个人的道德品质在质的研究中便成了一个不可匾 避的问题。【2 6 l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始终保持与研究对象的一种对等关系,以友谊而非契约的 关系与受访问者互动接触。首先,笔者的研究得到了被调查的初中生的同意,笔者与每位参 与者讨论了研究的日程安排,选择了他们认为方便的时间进行访谈。为了对他们的身份保密, 笔者在本研究中使用的全部人名都是虚构的。在访谈中,对于一些被访者不愿回答的问题, 笔者同样遵照他们的意思,不再追问。最后,笔者还邀请了所有的被研究者阕读本研究的初 步结论,请她们提出修改的意见。尽管一些情况对本研究十分有用,但笔者还是按被研究者 的要求对资料进行了适当的处理。 参加本研究的初中生学习和生活都较忙,而本研究占用了他们许多时间,特别是第三次 访谈的这段时间,恰好是他们学期末准备考试的时间。对此,笔者一直满怀歉意和谢意。但 在此同时,希望这些学生通过与笔者分享她们的个人感受,能够得到一点心理上的补偿,找 到一个能够倾听她们心曲的人。此外,笔者也希望她们通过参与这一研究得到一些启发,以 积极的态度正视教师的关心。 1 6 两南大学硕七学侮论文 个是读书无用论与读书有用论的争论。经过总结,笔者发现,多数同学非常认同金钱的重要 性,虽较为迷恋金钱的燕要性,但仍不承认金钱是万熊的。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读书有用的, 组对于老师所讲酶,教辩书上懿絮识是孬有闳产生了怀疑。教薄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酶整界 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考上高一级的学校,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可谓是他们认为的对学 生最大的关心。但当教师苦口婆心地正面教育学生要好好读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时, 学生却对教师的教育进行反面的思考,捱绝教师对他 f 】成长所做的关心和帮助。 4 1 2 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榜样的力壁也是有限的。经过和这部分同学的访谈后笔者深切 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教籁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雾器要培莽学生成为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入,就必须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两“宵人” 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在“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榜样或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学生, 结票却往往适得其反,不麓唤起谴们鲶热情。部分学生会谈爻那些榜样戎先进人物楚法名钓 誉,故意炒作,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甚至诋毁这楚榜样或先进入物。例如,董芳在谈 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就说:“现在很多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三刀,象袁世凯一样, 表现上番是个模范,说不定都是做给别人看的。据说鸯什么全国人大代表打人,省人大代表 硬把一名正常静教师说成是精耱病患者这八年之久,这是什么模范瞩,披着人疫不予人事, 还不是朋权力或者金钱换来的”。这个女孩的这么偏激的看法让笔者很吃惊,于是追问道: “你认为多数的模范都是这样吗? ”她说:“就这么几个还不够啊? 这只是曝光了的,没曝 光的谁知道嚼? 我想不会少。”这对冯伟攀开磊笑的说:“哪天咱也莠个人大代表当誊,呵 呵。”张勇似乎也有了共鸣,说道:“表面上是好人不一定是好人,表丽上坏也不一定就是 坏人”。刘雪接着说:“是啊,从表面很难看出一个人什么样,后来厥悔都来不及。”在她 说这话时,笔者觉得这个女孩有点深沉,好象藏着很多心事。她接着说:“那个电视剧不 要藉甄垒入说话里豹舅主角在医院里憝个好大夫,实际上却是个家庭暴力者,真霹恶。” 笔者感觉她好象是咬着牙说话的一样。事后笔者了解到她在说他的亲生父亲,尽管其父已经 去世多年,但她亲生父亲出现婚外情的事给她的打击很大,幼小的心灵被蒙上了一层微重的 阴影。为了缓解一下有点沉重懿气氛,笔者说:“大家不要太消极嘛,好人坏人的界定也不 是那么简单的,他 】也确实为社会傲了嚣献,有的只是盾西变质了”。翠就想说话的林静说: “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些榜样也太老了,什么革命英雄,什么劳动模范,都听腻了,学了这么 多年雷锋,我丢的手机逐是没人还给我。还不如,我学学电影明星,说不定将来我就红了。” 不太活跃的王栋笑着援话了,说:“舔要是当电影唠鬟缝了,郡我当作家也红了”。这话与 其说是在调侃林静,还不如说是表达了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以上是笔者与访谈对象关于这 个话题的部分访谈内容。从访谈中,笔者得知,一方面,社会上很多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对 当代初中生的影响很犬。由予网络、电视等传媒的广泛传疆,加之初中生偏激的个性龆质, 1 8 第4 章初中生拒绝教师关心的表现、类犁和成因 就导致他们产生偏见。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太陈旧,不能适应他们 的要求,从而造成了他们对学校和教师的不信任,进而拒绝教师的关心和帮助。 4 1 3 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兴趣,应付了事,甚至进行抵制。 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 化,不符合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因此,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采取表面应付、实际 拒绝甚至抵制的态度。谈到思想教育,他们绝大多数认为,他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太差。老师在进行填鸭式灌输,学生在被迫式接受。学校政教处给他们的印象就是检查学生、 惩罚学生。班主任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而主题班会太形式化, 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他们大多数人渴望教师朋友式的谈心,不喜欢在主题班会上进行表面 的交流,他们有很多事情被自己看作是隐私,不愿意让别的同学知道。高见说:“现在接受 思想教育的途径太多了,家长、电视和报纸什么的都在搞,到了学校后,老师还是磨破了嘴 皮子不厌其烦地讲,听得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我们长大了,知道怎么做,老是说啊说,你 说烦不烦啊。”高见的看法让笔者有点吃惊,他可是老师身边的红人啊,怎么也对老师的思 想教育厌烦呢? 于是笑着问:。你现在觉得自己长大了,可在大人眼里你还没有长大,实际 上,你真的长大了吗? 真的什么都能做到吗? ”他说“虽然在他们眼里我没长大,实际上我 们也知道自己确实还需要学习,但老是讲那些纲纲条条,没什么意思,不想听”。“王栋说: “在家,父母就老是给我上政治课,到了学校,老师也总是说这不行,那也不行,这不好, 那也不好,老把我们当成孩子? 我们有自己的想法”。笔者接着追问:“那你有什么想法? 怎样你才能接受老师的这种教育? ”他说:“我们需要自由,需要信任,需要理解”。听王 栋说话的语气,笔者对初中生内心的想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尽管较为笼统。笔者问张勇: “你对老师的思想教育是怎样看待的? ”他说:“我不反对思想教育,但我非常讨厌犯点小 错误就上纲上线地批评,我又没做什么大的坏事,凭什么老把我当坏学生看? 我思想政治水 平就那么差吗? 老是得去政教处,哼! 现在进政教处我都没感觉了。”冯伟说:“我也没感 觉了,呵呵,其实,那些老师也没那么牛,你就是不理他们。他们也不能把你怎么样。”他 这一说,很多人都笑了,原来这家伙比所有人都牛,看样子真的是“修炼”到家了。笔者就 跟他讲:“老师也是一番好意啊,他也不容易,你们希望老师理解你们,但你们怎么有没想 过也试着理解老师呢? ”王栋说:“我们也想理解老师,但真的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 笔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点愚蠢,正是这个有点愚蠢的问题让笔者明白了年龄、阅历和角色 等不同是造成师生不能相互理解的重要客观原因。笔者接着问:“那怎样你们才能接受老师 的思想教育呢? ”于同说:“很多事是要个别说的,而老师往往在主题班会上让我说出自己 的观点和看法,可我根本不想当那么多人的面去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课余我这里又往往是被 老师遗忘的角落,老师很少找我谈心。”“我也这么觉得”,刘雪附和道。从以上的话语 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并不是持否定态度,而是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时间、内容、方式和方法存在看法。在一个思想政治水平的高度,教师应该在怎样的时机怎 样去关心学生呢? 1 9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4 1 4 对遵守纪律等规范化要求消极抵抗,甚至公然对抗,对某些不良倾向 产生认同。 遵纪守法是国家和社会对每个公民的最低要求。在学校,学校里所有的公民也要遵守学 校的纪律,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有一小部分学生把 惹事生非、打架斗殴看作是有英雄气概,把与老师对立或对抗视为“有本事”。更为可怕的 是,很多自身没有违犯纪律的学生却对这些不良行为倾向产生了认同,认为他们讲义气,够 朋友,而认为遵守校规校纪的阿学胆小怕事,没有男子汉气概:认为团结互助的同学是为了 讨好别人,为了让别人表扬;认为不帮他们打架的人没有义气,不够意思从而形成了一 种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的氛围。这样看来,对遵守学校纪律的消极抵抗并不仅 仅出现在公然违纪的学生身上,那些对这些不良倾向有认同感的学生也在内心深处消极抵锚 校规校纪。谈到纪律,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认同要遵守的,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 那么我们的国家都会乱套。但又是什么原因使部分同学对纪律要求那么淡漠,什么原因让相 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些不充倾向产生认同的呢? 笔者通过访谈大体上明白了部分同学的想法。 这个话题似乎冯伟、张勇、李飞等最有发言权了,因为他们在学校经常违犯纪律( 这种看法 有点不太客观) ,可他们却并没有发言,不知是不好意思,还是怕笔者会批评他们,虽然大 家象朋友一样相处,但毕竟笔者也做过其中一位同学的家庭教师。于是,笔者就鼓励别的同 学先发言。这次于同先发言了,他说:“我觉得学校的很多纪律本身就有问题,比如要按时 完成作业,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化解决方案2025年研究报告
- 食品转包类型的合同协议
- 离婚协议赠予协议书范本
- 杀菌釜设备安装合同范本
- 物流代办合同协议书模板
- 法律合作协议书模板模板
- 矿山承包开采破碎协议书
- 独栋物业转让协议书范本
- 游泳馆培训协议合同范本
- 销售超滤纯水器合同范本
- GB/T 45920-2025铁铝酸盐水泥
- 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
- 北京海淀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阶段复习综合练习题
- 光伏电站台风预警与应急措施
- 2025年广州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潜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学霸提优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重难点梳理 课件
- 医德培训课件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