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不同地域背景县城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比较研究※.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不同地域背景县城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比较研究※.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不同地域背景县城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比较研究※.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不同地域背景县城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比较研究※.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不同地域背景县城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不同地域背景县城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比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同地域背景县城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比较研究 专 业:城市规划与设计 硕 士 生:余阳 指导教师:黄明华教授 摘要 城市文化体育设施涉及城市整体生活水平和公共利益。县城文化体育设施是 联系城市与乡村文化体育事业的桥梁和纽带,引导其合理发展是解决城乡文化体 育设施差距的重要突破口。同时,如何针对不同地区文化、体育设施进行符合各 自发展特点的具有实施意义的适宜性标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的核心内容是以西北地区澄城县及东南地区沙县县城文化体育设施的 现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两县实际情况及发 展特点,探讨适合澄城县和沙县的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 论文将研究视角扩展到县域整体需求上,通过分析两县现状情况,得出在县 城文化体育设施使用中出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及两县设施发展的特殊性和差 异性,用现行标准来指导其建设已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对县域居民需求和设施服 务范围进行相应分析和预测,结合相关规划以及相关建设标准等内容,对两县城 文化体育设施的配建体系、相关指标等适宜性标准进行进一步探讨,并提出保证 文化体育设施能够持续、高效运转的,与适宜性标准相对应的管理机制。 基于以上研究,论文对不同地域背景的县城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制定提 出以下思考:其一,从县域整体或者更大区域视角对县城文化体育设施进行深入 分析。其二,体现“方便于人、服务于人”的理念。其三,应符合不同地区特点 制定具有地域性、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指标体系。其四,保证 适宜性标准的稳定性、超前性、动态性。其五,建立适合适宜性标准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关键词:不同地域背景县城;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澄城县;沙县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北地区县域中心城市公共设施适宜性规划模式研究” (批准号 50878175) 资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omparison study for suitable standards of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county specialty: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graduate: yu yang instructor: prof. huang minghua abstract city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involved in urban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overall public interest.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in county cities as a bridge and link to contact the urban and rural cultural and sports business, guiding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is a important breach to address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ow to research the implemental standard of suitability consistent with their respec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of different areas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the core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atus and factors of the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in chengcheng county and sha county,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the counties, to confer the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s suitable standards for chengcheng county and sha county. extending the papers perspective to county overall demand, article analyses the status of the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in two counties, understands the emerging conflict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its using, and the difference and the speciality of two counties facilities development. combination of the above,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lanning and building standards, building systems, related indicators and other suitability criteria for the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in counties were further explored in the paper, and also paper proposed the facilities appropriate standards corresponding to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for the counties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appropriate standards in differe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egions, paper makes the following thinking: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unty as a whole or the greater area of thecounty-depth analysis of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second, the expression easy on the people, serve the peopleconcept. thi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regional development, relevance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suitability index system. fourth,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uitability standard, advanced and dynamic. fifth,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standards for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key words: county city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suitable standards;chengcheng county;shaxian county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目 录 1 绪论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标题的释义 . 3 1.2.1 不同地域背景县城 . 3 1.2.2 文化体育设施 . 3 1.2.3 适宜性标准 . 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 . 6 1.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 6 1.3.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 9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 11 1.4.1 研究目的 . 11 1.4.2 研究意义 . 11 1.4.3 研究方法 . 13 1.4.4 研究框架 . 13 2 案例城市基本状况及文化体育设施现状案例城市基本状况及文化体育设施现状 . 15 2.1 案例城市县域发展的基本情况 . 15 2.1.1 自然地理条件 . 15 2.1.2 经济状况 . 16 2.1.3 社会状况 . 19 2.1.4 城镇发展现状 . 20 2.2 案例城市县城发展的基本情况 . 21 2.3 案例城市总体规划 . 22 2.4 案例城市文化设施基本情况 . 24 2.5 案例城市体育设施基本情况 . 28 2.6 本章小结 . 30 3 案例城市文化设施适宜性标准案例城市文化设施适宜性标准 . 31 3.1 文化设施的现状分析 . 31 3.1.1 文化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 31 3.1.2 文化设施服务范围分析 . 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3.1.3 文化设施现行标准对比分析 . 40 3.2 文化设施适宜性标准影响因素分析 . 47 3.2.1 文化设施需求分析 . 47 3.2.2 文化设施服务范围预测 . 49 3.2.3 文化设施相关规划 . 54 3.3 案例城市文化设施比较分析 . 55 3.3.1 文化设施现状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55 3.3.1 文化设施未来预测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58 3.4 文化设施适宜性标准探讨 . 61 3.4.1 文化设施配建体系 . 61 3.4.2 文化设施指标探讨 . 63 3.5 本章小结 . 66 4 案例城市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案例城市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 . 69 4.1 体育设施的现状分析 . 69 4.1.1 体育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 69 4.1.2 体育设施服务范围分析 . 70 4.1.3 体育设施现行标准对比分析 . 72 4.2 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影响因素分析 . 75 4.2.1 体育设施需求分析 . 75 4.2.2 体育设施服务范围预测 . 79 4.2.3 体育设施相关规划 . 81 4.3 案例城市体育设施比较分析 . 83 4.3.1 体育设施现状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83 4.3.2 体育设施未来预测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84 4.4 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探讨 . 86 4.4.1 体育设施配建体系 . 86 4.4.2 体育设施指标探讨 . 89 4.5 本章小结 . 92 5 案例城市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机制案例城市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机制 . 93 5.1 文化设施管理机制 . 93 5.1.1 图书馆管理机制 . 9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5.1.2 文化馆管理机制 . 95 5.1.3 博物馆管理机制 . 96 5.1.4 电影院管理机制 . 96 5.1.5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管理机制 . 97 5.2 体育设施管理机制 . 97 5.3 本章小结 . 98 6 结语结语 . 99 致谢致谢 . 10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107 专著书籍类 . 107 期刊杂志类 . 108 学位论文类 . 109 其他参考文献 . 110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 113 图录 . 113 表录 . 113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117 附录附录 . 119 附录一 主管部门访谈 . 119 附录二 设施管理者访谈 . 119 附录三 设施使用者访谈 . 120 附录四 居民调研问卷 . 1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经过近三十年以效率为导向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尤其是近 几年,我国 gdp 每年均以 10%左右的速度增长。然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并没能 相应带来国民福利的普遍提高,在巨大成就下面也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其中,经 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是问题的关键,这种不均衡又集中体现在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方 面。公众对社会公共产品需求的增长与供给的明显不足或质量低劣之间的矛盾日 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作为城市公共服务重要载体的城市公共设施,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衡量市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国群众文体生活随着经济的 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不仅反映在数量与质量的提高,而 且活动特点与行为模式也有了重大演变,从而导致其所依附的载体文化、体 育设施的建设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城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已成为城市公共设 施建设中适应新时期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一个重 要方面。我国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也认识到文化、体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和谐健康 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 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并且在党的“十六 大” 就将明显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 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 确定为到 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 精神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发展体育事业的总体规划,结合我国群众体育实际,国家 体育总局研究制定了 “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有力得推动了大众文 化、体育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国务院也在 2003 年 8 月 1 日颁布实施了公共文化 体育设施条例 ,要求文化、体育建设的社会公共设施服务能力快速提高。可见, 城市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已成为改善所处区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民素质, 促进区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发展的重要政策和手段,也是我国落 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应,同时也对城市规划专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如何使蓬勃发展的文化、体 育设施走上理性的发展轨道,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文化是城市之魂和内在生命力,体育是增强市民体质,维护发展持续性、稳 定性的必要条件。文化、体育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等社会功能,并具有振奋民 族精神、丰富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和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特殊功能。城市 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促使普通市民自身素质提高的意识不断增强,城市中人口在 逐年增加,这就对大众文化、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 还要清醒地看到国内文化、体育设施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体育设施发 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 1、人均场馆拥有量、人均场地面积 等指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同类指标;2、城市中的竞技型场馆与群众体育锻 炼、休闲娱乐型场馆、文化休闲型场馆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级配关系不尽合理;3、 文化体育设施在综合使用方面比较逊色;4、文化体育设施的社会化与产业化运作 水平较低;5、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在协调环境、保护生态方面做的较差,缺乏可持 续发展的理念。6、群众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普及程度较低。 县城作为联系广大农村地区最紧密、最直接的纽带,在区域范围内具备一定 的集聚力量、带动功能及辐射效应,已成为“以城带乡”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城 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其文化体育设施的配置既要满足城市自身的需求,同 时也要作为县域公共服务体系的中心为其周边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提供相应的服 务,进而成为其所处区域的公共生活核心,直接影响着该区域的整体公共生活水 平及社会生活基础。县城文化体育设施配置的完善程度,不仅与城市居民及广大 基层群众的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且与积极统筹城乡文化体育发展, 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服务优良的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密不可分,在一定 意义上体现并影响着区域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从现状来看,县城文化体育设施建 设不足、社会服务水平落后,即难以满足自身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更难以为广 大县域基层居民提供服务。因此,县城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关键。 同时,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目前,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 及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存在巨大的差异,而目前针对不同地区县城文化体育设施 的规划建设标准鲜见,而全国的标准具有普适性,而缺乏针对性。因此,如何对 于不同地区县城文化、体育设施进行符合各自发展特点,并具有实施意义的规划 标准研究,一直是笔者关注的问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本论文是国家基金课题“西北地区县域中心城市公共设施适宜性规划模式研 究”的子课题, “西北地区县域中心城市公共设施适宜性规划模式研究”是在归纳 整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东部发达地区同类城市及其相 关规划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对西北地区相关城市及其规划的深入调查,以及对实 际项目的规划与跟踪研究,探索一种符合西北地区东部实际情况的,具有较强实 施与操作意义的,包括规划标准,规划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县域中心城市公益性、 准公益性公共设施适宜性规划模式。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有:对两个案例城市文 化体育设施的现状调查,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两个案例城市在文化体育设施的规 划、建设、实施方面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发现各自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并探讨适 合各自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实施与操作意义的县城文化体育体设施适宜性标准。 1.2 标题的释义 1.2.1 不同地域不同地域背景县城背景县城 本论文研究内容将县城界定为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的中心城市,它 作为县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其经济社会功 能:一是它的聚集功能,主要表现在人口聚集、产业聚集、物资聚集、人才聚集 和信息聚集六个方面。二是它的辐射功能,一般包括接受大中城市辐射和向农村 腹地辐射两个方面。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间差异明显,陕西省与福建省分别位于我国西北、东南 地区,经济发展受大区域经济背景影响,后者发展水平远高于前者。澄城县、沙 县分别隶属于陕西省、福建省,澄城县地处陕西省中部、沙县地处福建省中部, 虽在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建设发展依托背景上具有较大差异,但从两县所处省域 经济地位看,澄城县、沙县经济均处于陕西省、福建省县级中等偏上水平,在城 市建设上,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相似性,因城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融 合了地域不同特征要素在内,形成较大差异。由此,本文选取这两个城市作为代 表性案例城市进行研究。 1.2.2 文化体育设施文化体育设施 1文化设施 文化设施是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需求优质性以及多样性的要求的设 施,是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丰富居民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能够体现独特的城市文化特征与精神,对满足现代城市功能,彰显城市品牌形象 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 城市文化底蕴、文化水准的标尺,是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精神风貌的反映,它 以最具人性化与亲和力的特点被城市内外的人们瞩目和喜爱,是城市品格、城市 魅力的物化,成为城市的代表和象征。 本论文所指文化设施,主要是指由政府投资的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公益性县级 文化设施,包括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影院以及县级的群众公益文化 场所等,其主要影响人群为本县域内群众。 2体育设施 体育设施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丰富全民精神生活的物质载体,是增进人们 各种社会关系的纽带,是为开展各类大众体育活动,满足社会对大众体育需求而 建设的设备和场所等的总称。根据体育项目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室外设施和室 内设施两种。体育设施还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为几类:按服务目的分为体育健身 设施和体育娱乐设施(体育休闲设施、体育旅游设施、体育探险设施) ;按功能类 型分为体育场(各类) 、体育馆(各类) 、游泳池、健身路径等;按规模大小分为 大型综合体育中心、中型体育场馆、小型体育场馆;按设施的经费来源分为:公 共体育设施和私营体育设施。 本论文所指体育设施,主要是指由政府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 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并坚持非营利和向公众开 放原则的县级体育设施。它主要包括体育系统修建的全民体育设施,属全县域居 民所有,由体育行政部门具体进行管理。 1.2.3 适宜性标准适宜性标准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对城市文化体育设施而言,它的 运行和发展也离不开其所处的特定环境。不同环境对于文化体育设施的运行会产 生不一样的影响,相应的规划标准也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 县城作为联系广大农村地区最紧密、最直接的城市空间结构单元,是“以城 带乡”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战场。县城向上接受来自大中城 市的辐射,向下又服务于整个县域。因受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文化体 育设施在建设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文化体育设施严重缺乏。因 此,县城是解决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差距的重要突破口。其文化体育设施的配置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要满足城市自身的需求,同时也要作为协调主体为其周边城镇和农村地区提供相 应的公共服务,更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而现行标准中,文化体育设施量的计算主要是依据规划区内人口规模进行估 算。这对于一般城市而言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然而对于县城而言却不适宜。这是 由县城自身作用所决定的,其作为“城市之尾,乡村之首” ,是县域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中心,其文化体育设施不但要服务于城市地区还要服务于农村地区。如果 仅仅按照城市人口规模来计算其所需的文化体育设施的总量显然是不合理的,无 形间忽视了广大县域基层居民对县城文化体育设施的需求。 同时,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间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 而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地区政府对文化体育设施的实际供给能力存在较大 差异。 另一方面, 人均 gdp 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对文化体育设施的支付能力不一样。受上述因素影响,在文化体育设施规划建设 中,应当考虑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各个地方自身环境、经济发展水 平、政府供给力度以及居民需求特征等确定建设标准。 现行国家标准由于需要适用于经济社会水平参差不齐的众多城市,往往具有 原则性但缺少针对性。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由政府统一完成, 在当时均质的社会背景下,各方需求相对一致,规范也具有一定的普及性。配合 全国制定的统一的居住区建设标准和配套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规划和建设 管理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保证了居民生活的基本质量。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不同地区与城市之间由于经济水平和人口构成的不同,其对文化体育设施的需求 也千差万别,用同一的国家标准来指导不同地区县城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实践已 经存在一定的局限。 本论文所探讨的适宜性标准,是以建立两县县城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指标体 系为主要内容,适宜性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文化体育设施的配建体系、建设指标等。 适宜性指标体系一方面与县城在城镇体系中的职能相适宜,将研究视角扩展到县 域整体的居民需求上,对澄城县、沙县县城文化体育设施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 面应与不同地域背景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特征相适宜,使 标准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适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 1.3.1 国外相关理论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研究与实践与实践 现代城市规划领域关于文化体育设施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的西方社 会。进入 20 世纪以后,随着城市区域间协作越来越密切,城市已经不是孤立的、 封闭的,而是和外部环境(包括和其它城市)互相依存。1915 年盖迪斯提出了区 域规划理论以及他的规划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的规划方法,对运用区域观 的规划视角将文化体育设施放在大的城市环境中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原有的居住区的组织形式渐渐不 适应现代生活和交通的发展需要。1930 年美国建筑师佩里(c.perry)提出了“邻 里单位”理论。该理论明确界定居住空间的组织方式,以一个小学的合理规模作 为基础来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大约居住 1000 户) ,以四周的交通道路为边 界,内部设必要公用设施,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它邻里服务设施(商店、教 堂、图书馆及公共活动中心等)一起布置于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二战后,西 方国家把邻里单位作为战后住宅建设和城市改建的一项准则, “社区规模” 、 “服务 半径”成为主要的规划控制要素,以单位人口配建规模(千人指标)作为配建方 法,在目前的指标体系中仍然被使用。 1933 年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从经济地理的角 度为城市文化体育设施的设置予以补充和完善,在许多国家的城市文化体育设施 建设中发挥着理论指导作用,但却没有考虑城市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 趋势;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小系统成分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间,以及同一 个小系统中同级居民点间横向职能和功能的联系。 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人文思想的复兴而发展,设施的配套方法与内容从 由规划师和建筑师来决定逐渐转变为以居民行为和需求调查为基础。比较著名的 是 jan.gehx、newman 和 jane.jacobs 所倡导的以支持、促进社会交往行为的多功 能混合公共空间。1968 年地理学家麦克尔 忒兹(michael.teitz)发表了走向城 市公共设施区位理论 ,在文中提出了公共设施区位理论,旨在考虑在效率与公平 的前提下如何最优布局城市公共设施的问题。之后库珀提出的“区位-分配模型” , 后经哈伊米、蒙德特和拉什顿等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发展。 20 世纪 70、80 年代,区位论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研究成果更加精细。在公 共设施方面,jacques-frangois thisse and henry g. zoller 的著作 区位分析公共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施 (1983)中,结合两个主题分析公共设施的位置: (1)公共设施的空间经济学 和公共服务(2)建模分析公共设施的位置。重点是区位分析和数学公式应用。 1980 年代末至 1990 年代初, 美国逐渐兴起了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新传 统主义规划(neo-traditional planning) ,后更名为新都市主义(newurbanism) 。主 要有两个发展方向:其一是传统邻里开发模式(tnd) ,在 tnd 中至少有 2%邻里 区土地要用于文化设施,并相对应不同规模街区、邻里单位、社区和地区。 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