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一、摘要 中文论著摘要1 英文论著摘要2 二、英文缩略语4 三、论文 1 一j 。 刚舌5 材料与方法5 实验结果7 讨论8 结论1 0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11 五、参考文献1 2 六、附录 综j 苤。1 4 致谢2 5 个人简介2 6 中文论著摘要 胆管癌组织中p t e n 、h e r 2 n e u 和p l 的 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p t e n 、h e r 2 n e u 和p k b 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胆管癌发 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 法检测8 0 例胆管癌组织和2 4 例正常胆管组织( 取自其他 良性疾病行胆管切除者) 中p t e n 、h e r 2 n e u 和p k b 的表达。 结果 当日7 尺 胆管癌组织中p t e n 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胆管组织( x 2 = 11 3 3 ,p = 0 0 0 1 ) , h e r 2 n e u 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 x 2 = 1 3 1 6 ,p = - 0 0 0 0 ) ,p k b 的表达显著 高于正常胆管组织( x 2 = 6 4 1 ,p = 0 0 1 ) 。p t e n 和h e r 2 n e u 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 关( f 0 4 5 6 ,p - - 0 0 0 0 ) ;p t e n 与p k b 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 产0 3 5 5 ,p = - 0 0 0 1 ) ; h e r 2 n e u 与p k b 蛋白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r = o 3 7 4 ,p = 0 0 0 1 ) 。 结论 p t e n 表达的缺失和h e r 一2 n e u 过表达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与胆管癌的发生、 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均与p k b 呈相关性,提示二者均可能通过p 1 3 k - p k b 信号转导参 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胆管癌;p t e n ;h e r 2 n e u ;p k b ;免疫组织化学; 英文论著摘要 e x p r e s s i o no f p t e n 、h e r - 2 n e ua n dp k bi n c n o l a n g l o c a r c l n o m aa n dl t ss l l l n i l i c a n c e 1 o b j e c t i v e t oe x p l o r e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p t e n 、h e r - 2a n dp k bi nc h o l a n g i o c a l c i n o m aa n d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r o l eo ft h e i ra l t e r a t i o ni n t u m o r i g e n e s i s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c h o l a n g i o c a l c i n o m a m e t h o d s w ed e t e c t e dt h ep t e n 、h e r - 2a n dp k bi n8 0c h o l a n g i o c a l c i n o m aa n d2 4n o r m a lb i l e d u c tt i s s u e sb yt h e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s pm e t h o d r e s u l t s p t e ne x p r e s s i o ni nc h o l a n g i o c a r c i n o m a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l o w e rt h a nn o r m a lb i l e d u e tt i s s u e s ( 搿= 11 3 3 ,p = 0 o o1 ) ,h e r - 2 n e ue x p r e s s i o n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 t h a ti nn o r m a lb i l ed u c tt i s s u e s ( x z = 13 16 ,p = 0 o o o ) ,a n dp k be x p r e s s i o n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i nn o r m a lb i l ed u c tt i s s u e s ( x 2 = 6 4 1 ,p = 0 01 ) p t e na n d h e r - 2 n e up r o t e i ne x p r e s s i o nw a sn e g a t i v e l yc o r r e l a t e d ( r 一0 4 5 6 ,p = o 0 0 0 ) ;p t e na n d p k b p r o t e i ne x p r e s s i o nw a sn e g a t i v e l yc o r r e l a t e d ( r = - 0 3 5 5 ,p = 0 0 0 1 ) ;h e r - 2 n e ua n d p k bp r o t e i ne x p r e s s i o nw a sp o s i t i v e l yc o r r e l a t e d ( r20 3 7 4 ,p = o o o1 ) c o n c l u s i o n s l o s so fp t e ne x p r e s s i o na n dh e r - 2 n e uo v e r - e x p r e s s i o nm a yl e a dt ol o s so fc o n t r o l o f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a l e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w i t ht h eo c c u r r e n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o l a n g i o c a r c i n o m a , b o t hw e r e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t h ep k b ,s u g g e s t i n g t h a tt h e ym a yp a s st h e p 1 3 k p k bs i g n a lt r a n s d u c t i o np a t h w a yi n v o l v e di nt h eo c c u r r e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o l a n g i o c a r c i n o m a 2 k e y w o r d s c h o l a n g i o c a r c i n o m a ;p t e n ;h e r - 2 n e u ;p k b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 ; 3 英文缩略语 4 论文 胆管癌组织中p t e n 、h e r 2 n e u 和p k b 的 表达及其意义 刖昌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1 。胆管 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临床上难于早期发现;另外由于胆管癌所在解剖部位复杂 使得手术切除率很低;加上一般的放、化疗疗效不满意;所以胆管癌预后非常差。鉴 于胆管癌的上述特性,有必要对其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证实,p t e n ( p h o s p h a t a s ea n dt e n s i nh o m o l o gd e l e t e di nc h r o m o s o m e l o ,)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h u m a ne p i d e r m a lg r o w t hf a c t o rr e c e p t o r 2 ,h e r 一2 ) 和蛋 白激酶b ( p r o t e i nk i n a s eb ,p k b ) 在人类多种肿瘤,如神经胶质瘤、前列腺癌、子宫 内膜癌、黑色素瘤及胃肠道肿瘤、肝癌、胰腺癌、上皮性卵巢癌等【2 4 1 均存在表达的 异常,提示p t e n 、h e r 一2 n e u 和p k b 的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 p t e n 、h e r - 2 n e u 和p k b 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三者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意 义。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 一) 标本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2 0 0 5 年1 月一2 0 0 8 年1 0 月住院并行 手术治疗的胆管癌患者资料,选择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胆管癌病例8 0 6 0 ,均经病理检 查确诊,术前均未放化疗。另收集同期2 4 例经病理证实的正常胆管组织标本( 取自 其他良性疾病行胆管切除者) 作为正常对照。标本均用1 0 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4 um 连续切片。 ( 二) 主要仪器及试剂 兔抗人h e r 一2 n e u 多克隆抗体( d a k o u s a ) 、鼠抗人p t e n 单克隆抗体、s p 和d a b ( 购 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鼠抗人p k b 多克隆抗体为s a n t ac r u z 公司产 品。 二、方法 ( 一) 所有标本均经石蜡包埋、切片,常规脱蜡,水化后经3 过氧化氢处理, 微波抗原修复,其余染色步骤按各试剂说明书分别进行p t e n 、h e r - 2 n e u 和p k b 免疫 组化s p 法检测。阴性对照以p b s 代替一抗作空白对照,阳性对照用己知阳性片为阳性对 照。 ( 二) 阳性结果判断 1 、p t e n 与p k b 蛋白结果判定:p t e n 蛋白多表达于胞浆少数表达于细胞核( 见图 1 ,3 ) ,阳性结果以细胞浆出现明显棕黄色颗粒为准,在放大4 0 0 倍的显微镜下观察, 随机计数1 0 个高倍视野,无阳性或阳性细胞 7 5 为( + + + ) ,+ 或+ + 视为p t e n 、p k b 过表达 阳性,+ + + 视为p t e n 、p k b 过表达强阳性。不以染色深浅作为判断阳性程度指标,以排 除一抗浓度、d a b 染色时间、标本保存时间等因素的干扰【5 1 。 2 、h e r - 2 n e u 结果判定:以细胞膜和细胞浆( 少数) 出现棕黄色颗粒( 见图2 ) 作为h e r 一2 n e u 阳性染色的判断标准,按照d a k o 3 标准进行染色强度分级:在放大4 0 0 倍的显微镜下观察,随机计数1 0 个高倍视野,阴性( 一) :未着色或 1 0 9 6 的肿瘤细胞膜呈微弱的着色且仅为细胞膜的不完全着色:( + + ) : 1 0 的肿 瘤细胞呈弱到中等强度的细胞膜完全着色:强阳性( + + + ) : 1 0 的肿瘤细胞呈强的细胞 膜着色,+ 或+ + 视为h e r - 2 n e 过表达阳性,+ + + 视为h e r - 2 n e u 过表达强阳性: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l 3 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 2 检验和f i s h e r 精确概率 法进行统计分析,p t e n 、h e r - 2 n e u 和p k b 之间的相关性采s p e a r m a n 等级相关分析, 6 均以p 0 0 5 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 一、p t e n 、h e r - 2 n e u 和p k b 蛋白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 p t e n 蛋白在胆管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 0 0 0 ,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 9 1 7 ,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x 2 = i i 3 3 ,p = 0 0 0 1 ) ;h e r 一2 n e u 蛋白在胆管癌组织阳性表 达率为7 3 7 5 ,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 3 3 3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x 2 = 1 3 1 6 , p = 0 0 0 0 ) ;p k b 蛋白在胆管癌组织阳性表达牢为8 0 0 0 ,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为 5 4 1 7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x 2 :6 4 1 ,p = 0 0 1 ) 。( 见表1 ) 二、p t e n 、h e r - 2 n e u 和p k b 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p t e n 和h e r 一2 n e u 表达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r 一0 4 5 6 * * ,p = 0 0 0 0 ) ;p t e n 和p k b 表达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r 一0 3 5 5 * * ,p = 0 0 0 1 ) ;h e r - 2 n e u 和p k b 表达则存在显 著的正相关( r = 0 3 7 4 * * ,p = 0 0 0 1 ) 。( 详见表2 ) 图1 ,p t e n 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 4 0 0 倍)图2 ,胆管癌组织中h e r - 2 表达( 4 0 0 倍) 7 图3 ,胆管瘸组织中p k b 表达( 4 0 0 倍) 表1 1 日、;:e - 2 n e 帅p l 【b 蛋白在胆管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的表达率 p i e n l 矩r - 2 n e u嘞 组型n 阴性阳性x 2p 阴性阳性x 1 2p 阴性阳性xx 2p - i - 卫上 j t 止鬲强2 451 97 9 1 71 1 。3 3 0 叩l1 683 3 3 3 1 3 。1 60 。0 0 01 l1 35 4 1 76 。4 l0 0 1 病例组8 04 8 3 24 0 0 02 15 97 3 51 66 48 0 0 0 ! 堕堡坠2 纽盟旦 l 碌- 7 n e u 阴性田性强阳性台计 珊 阴性阳性强阳性合计p t 日阴性阳性强阳性合计 阴性4 t1 02 1 阴性5651 6 阴性71 03 14 8 掰性 2 0352 8 阳性 1 5452 4 阳性2851 5 强阳性 2 452 3 1强隈性11 82 14 0 强阳性t641 7 合计 4 81 5 l t8 0合计 2 12 83 18 0 合计 1 6 2 4 4 08 0 r = - - 0 4 5 6 * * p - 0 。0 0 0r = - 0 。3 t 4 l lp = 0 叩1r :- 0 3 5 5 * * p = - 0 。0 0 1 讨论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失常或失衡所导致的细胞信号转导紊乱、细胞无控增殖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具有关键性作用。如前所述,大量研究表明,抑癌基因 p t e n 、癌基因h e r - 2 n e u 在多种肿瘤中均有异常表达,并且在调节肿瘤细胞生长、分 化、侵袭转移和肿瘤血管新生等各方面均有重要作用【7 ,引。另一方面,细胞信号转 8 导通路紊乱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牛物学特性之一,其中三磷酸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 ( p 1 3 k p k b ) 信号转导通路在维持细胞恶性生物学特性中起着重要作用【9 】。 p t e n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 1 0 q 2 3 1 0 】,其表达产物是p1 3 k p k b 信号转导通路上的关键蛋白。f u m a r i 等在对脑胶 质瘤细胞系的研究中也发现外源性野生型p t e n 能显著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系的生长 【1 。p t e n 基因缺失和突变率非常高,在人类多种肿瘤中均有p t e n 杂合性丢失或突变 致畸失活,如在神经胶质瘤、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在乳腺癌、卵巢癌、肾细胞癌、 甲状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肺癌等多种恶性组织中均有p t e n 表达的不同程度下降 【1 2 1 。本研究结果显示,p t e n 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在正常胆管组织,提 示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可能存在p t e n 基因的突变或杂和性缺失。 h e r 2 n e u 基因则位于人染色体1 7 q 1 2 2 1 3 的一种细胞癌基因,主要参与细胞 的分裂和生长,于胚胎发育时期开始表达,成年后正常组织中仅可检测到少量的 h e r 2 n e u 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该基因处于非激活状态,其编码产物是具有酪氨酸酶 活性的细胞跨膜糖蛋白( p 1 8 5 ) ,其在某些肿瘤的细胞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是 肿瘤细胞生长、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1 3 l 。目前认为h e r 2 n e u 主要通过对细胞转导 通路的影响来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粘附、转化与凋亡,使细胞增殖加快, 周期加速,使细胞呈现恶性表现。一些究研认为h e r 2 的过表达与临床进展相关系, 认为它是决定患者牛存期的独立因素,并且有人认为血清h e r 2 蛋白水平是复发后 预期存活的最强因素【8 ,1 4 1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h e r - 2 n e u 蛋白在胆管癌组织表达 名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表明h e r 2 蛋白过表达同样与胆管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p k b 是一个分子量约6 0 k d 的蛋白,是一类调解细胞凋亡存活的胞浆信号转导 蛋白【1 5 】,其在多种细胞中充当抗凋亡信号激酶的作用,参与调控细胞内若干程序信 号转导,介导肿瘤发生发剧1 6 】,因此p k b 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癌基因。细胞外生长 信号通过p 1 3 k 作用产生p i p 3 ( 磷脂酰肌醇3 ,4 ,5 三磷酸) ,后者激活p k b 从而启动一 系列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端粒酶活性、血管生成、细胞亲信迁移相关的程序 1 7 - 1 9 ,此信号转导通路即为p 1 3 k p k b 信号转导通路。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胆管癌组 9 织中p k b 蛋白明显高表达并与p t e n 、h e r 一2 表达均显著相关,表明p t e n 、h e r 一2 亦可 能通过p 1 3 k p k b 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胆管癌的发牛、发展。有研究表明,p t e n 可催 化p i p 3 和p l p 2 去磷酸化,进而抑制p k b 的活性,p t e n 突变则可引起p k b 活性增 强口0 1 。h e r 2 n e u 的激活多表现为野生型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其激活后则可引起下 游蛋白磷酸化而激活多条通路,主要有r a s r a f m a p k 、p 1 3 k p k b 和c a m p 等。 h e r - 2 n e u 的激活可以活化p 1 3 k ,在细胞膜内生成p i p 3 与p i p 2 ,进而与p k b 相互 作用介导细胞分化、迁移、存活、凋亡。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p t e n 、h e r 一2 n e u 和p k b 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 提示肿瘤的发生是多种癌基因活化与抑癌基因失活共同作用的结果。检测胆管癌中不 同基因的表达,对判定胆管癌的恶性程度、侵袭性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或可为胆管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1 0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虽然国内已有p t e n 、h e l 0 2 n e u 和p k b 与胆管癌的相关研究,但本实验首 次将三个因子结合,探讨它们的关系。 参考文献 lk h a ns a ,t h o m a sh c ,d a v i d s o nb r ,t a y l o rr o b i n s o ns d ( 2 0 0 5 ) c h o l a n g i o c a r c i n o m a l a n c e t 3 6 6 ( 9 4 9 3 ) :1 3 0 3 - 1 31 4 2x ug ,z h a n gw ,b e r t r a mp ,e ta1 p h a r m a c o g e n o m i cp r o f i l i n go ft h ep 1 3 k p l t 日、l - a k t - m t o r p a t h w a yi nc o m m o nh u m a nt u m o r j i n tjo n c o l ,2 0 0 4 ,2 4 ( 4 ) :9 0 1 - 9 0 8 3k a n a m o ny ,k i g a w aj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l o s so fp t e n e x p r e s s i o na n da k tp h o s p h o r y l a t i o ni n e n d o m e t r i a lc a r c i n o m a c l i n , c a n c e rr e s ,2 0 01 ,7 ( 4 ) :8 9 2 4 c h a n gf ,l e ej t ,n a v o l a r f i cp m ,e t a 1 i n v o l v e m e n to fp 1 3 k a k t p a t h w a y i nc e l l c y c l e p r o g r e s s i o n , a p o t o s i s ,a n dn e o p l a s t i c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t a r g e tf o rc a n c e rc h e m o t h e r a p yl e u k e m i a , 2 0 0 3 ,1 7 :5 9 0 5 庞宗国,步宏c e r b b 2 基因在乳腺癌中研究进展阴中华病理学杂志,2 0 0 0 ,2 9 ( 4 ) :3 1 3 6s u nl i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a n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p t e na n dh e r - 2 n e ui nt h et i s s u eo fo v a r i a nc a n c e r 【j 】 j o u r n a lo fp r a c t i c a lo n c o l o g y ,2 0 0 8 ,2 2( 3 ) :2 2 9 2 3 2 7m u r e rg l ,l i nm c ,f i t z g e r a l dj t ,e ta 1 2 0 0 0 ) a l t e r e dp t e ne x p r e s s i o na sad i a g n o s t i cm a r k e rf o r t h ee a r l i e s te n d o m e t r i a lp r e c a n c e r s jn a t lc a n c e rl n s t9 2 :9 2 4 - 9 3 0 8 k r u g e rs ,w e i t s c hg , b u t t n e rh ,e t a i h e r - 2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i nm u s c l e - i n v a s s i v ec a r c i n o m ao ft h e b l a d d e r i n tjc a n c e r , 2 0 0 2 ,10 2 :51 4 9b i a n c or k e yc a n c e rc e l ls i g n a lt r a n s d u c t i o np a t h w a y s 鹊t h e r a p e u t i ct a r g e t s 【j 】e u rjc a n c e r , 2 0 0 6 ,4 2 ( 3 ) :2 9 0 2 9 4 10n i e l s e n - p r e i s ss m ,s rs i l v a , j mg i l l e t t e r o l eo fp t e na n da k ti nt h er e g u l a t i o no fg r o w t ha n d a p o pt o s i si nh u m a no s t e o b l a s t i cc e l l s j 】jc e l lb i o c h e m ,2 0 0 3 ,9 0 ( 5 ) :9 6 4 9 7 5 1 1f u r n a r if b ,l i nh ,h u a n gh s ,e ta 1 g r o w t hs u p p r e s s i o no fg l i o m a c e l l sb yp t e nr e q u i r e sa f u n c t i o n a lp h o s p h a t a s ec a t a l y t i cd o m a i n j p r o c n a t l a c a ds c ,i1 9 9 7 ,9 4 ( 2 3 ) :1 2 4 7 9 - 1 2 4 8 4 1 2c r i s t o f a n oa d ,p e s c eb ,c o r d o n - c a r d oc ,e t a l p t e ni se s s e n t i a lf o re m b r y o n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t u l l l o u rs u p p r e s s i o n j n a t g e n e t ,19 9 8 ,19 ( 4 ) :3 4 8 - 5 5 1 3s l a m o nd j ,c l a r kg m ,w o n gs g , e ta lh u m a nb r e a s tc a n c e r c o r r e l a t i o no f r e l a p s ea n ds u r v i v a lw i t h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o f t h eh e r - 2 n e uo n c o g e n e j s c i e n c e 1 9 8 7 , 2 3 5 ( 4 7 8 5 ) :1 7 7 - l8 2 1 4f e h mj ae ta 1 o n t o l o g y , 1 9 9 8 ,5 5 ( 1 ) :3 3 - 3 8 15m a r t eb m ,d o w nw a r dj p k b a k t :c o r m e c t i n g p h o s p h o i n o s i t i d e3 - k i n a s et oc e l ls u r v i v a la n d b e y o n d j 】t r e n d sb i o c h e ms c i 19 9 7 ,2 2 :3 5 5 - 3 5 8 1 6v i v a n c ois a w y e r sc l t h ep h o s p h a t i d y l i n o s i t o l 3 k i n a s ea k tp a t h w a yi nh u m a nc a n c e r j n a t r e vc a n c e r , 2 0 0 2 ,2 ;4 8 9 - 5 01 1 7d a t t as r , b r u n e ta ,g r e e n b e r gm e ,e ta 1 ap l a yi nt h r e ea k t s g e n e sd e v , 1 9 9 9 ,1 3 ( 2 2 ) : 1 2 2 9 0 5 - 2 9 2 7 18k i md ,k l ms ,k oh ,e ta 1 a k t p k bp r o m o t e sc a n c e rc e l li n v a s i o nv i ai n c r e a s e dm o t i l i t ya n d m e t a l l o p r o t e i - n a s ep r o d u c t i o n f a s e b ,2 0 01 ,15 ( 11 ) :19 5 3 - 19 6 2 19 z h o n gh ,c h i l e sk ,f e l d s e rd ,e ta 1 m o d u l a t i o no fh y p o x i a - i n - d u c i b l ef a c t o r1a l p h ae x p r e s s i o n b yt h ee p i d e r m a lg r o w t hf a c t o r p h o s p h a t i d y l i n o s i t o l3 - k i n a s e p t e n a k t f r a pp a t h w a yi n h u m a np r o s t a t ec a n c e rc e l l s :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t u m o ra n g i o g e n e s i sa n dt h e r a p e u t i c s c a n c e rr e s , 2 0 0 0 ,6 0 ( 6 ) :1 5 4 1 1 5 4 5 2 0p o r en ,l i us ,e ta 1 p t e nm u t a t i o na n de p i d e r m a lg r o w t hf a c t o rr e c e p t o ra c t i v a t i o nr e g u l a t e v a s c u l a re n d o t h e l i a lg r o w t hf a c t o r ( v e g f ) m r n ae x p r e s s i o ni nh u m a ng l i o b l a s t o m ac e l l sb y t r a n s a c t i v a t i n gt h ep r o x i m a lv e g fp r o m o t e r j 】c a n c e rr e s ,2 0 0 3 ,6 3 ( 1 ) :2 3 6 - 2 41 1 3 综述 a k t 、p t e n 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细胞胞凋亡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具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确保机体正 常生长、发育,及发挥积极的防御功能等,但是凋亡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疾病发生。 细胞凋亡受细胞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控制和调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 关。a k t 作为一个潜在的癌基因,又被称为蛋白激酶b ( p k b ) 属于蛋白激酶超家族中 的a g c 亚家族,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是一类调解细胞凋亡存活的胞浆信 号转导蛋白,在介导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 t e n ( ( p h o s p h a t a s ea n dt e n s i n h o m o l o g yd e l e t e do nc h r o m o s o m e1 0 ) 基因是继p 5 3 之后发现的一种新型抑癌基因, 具有磷酸酯酶活性,是在人类肿瘤中缺失和突变率最高的抑癌基因【2 】,与人类恶性肿瘤 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在肿瘤的发生、发展 和转归过程中,生物信号分子的转导起到了重要作用。a k t 、p t e n 都是细胞信号转 导通路上的重要生物信号分子,并与磷脂酰肌醇3 ( 羟基) 激酶( p 1 3 k ) 构成 p 1 3 k p t e n a k t 重要信号转导通路,共同参与多种牛长因子的信号转导,且具有广泛 的生物学效应,被认为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3 “】。近年来逐渐成 为肿瘤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a k t 、p t e n 在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胆管癌;p t e n ;a k t ;免疫组织化学; 一、a k t 与肿瘤 ( 一) a k t 的生物学特性 1 、a k t 的发现与结构特征 19 7 7 年s t a a l 5 】等从a k r 小鼠自发性胸腺瘤中分离逆转录病毒a k t 8 ,随后在病 毒基因组中发现具有恶性转化作用的细胞源性序列,被称为病毒癌基因v a k t 。1 0 年 后s t a a l 在人的基因库中克隆出a k t l 和a k t 2 两个片段,并且与肿瘤密切相关【6 】。 a k t 结构与p k a 、p k c 具有高度同源性,因此又被称为蛋白激酶( p k b ) 。p k b 属于蛋 1 4 白激酶超家族中的a g c 亚家族,具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哺乳动物的a k t 由3 个亚型组成,分别是a k t l 、a k t 2 和a k t 3 。三者来自不同的基因,但在氨基酸序列上 有8 0 的同源性,而且他们在结构方面很相似,共同携带含有3 个不同功能结构域的 保守结构吲。这三个功能域包括了: ( 1 ) n 末端p h 结构域,可与p i p 3 结合,从而介导膜上整合素受体的效应,调 节蛋白质蛋白质和蛋白质一脂质的相互作用。 ( 2 ) 中间的激酶催化区,与p k a 、p k c 有高度相似性,包含有a k t 部分活化所 必需的苏氨酸; ( 3 ) c 端携有疏水性磷酸化位点调节区,该区域中的丝苏氨酸残基的磷酸化是 a k t 完全活化所必需的。其中激酶催化区和c 端疏水模序( h m ) 在a g c 族成员间具有 高度保守性。 2 、a k t 的激活 生理状态下a k t 以低活性或失活状态存在于细胞浆,当其暴露各种刺激因素如: 牛长因子缺乏、紫外线照射或d n a 损伤时,a k t 在p 1 3 k 调节下发生磷酸化而激活, 且t 3 0 8 位点及$ 4 7 3 位点的同时磷酸化为a k t 活化所必需【8 1 。 ( 1 ) p 1 3 k 依赖性活化p 1 3 k 聚集到细胞膜上的受体旁时,他们被活化,并在3 - o h 位磷酸化p i p 2 ( - - 磷酸磷脂酰肌醇) 牛成p i p 3 ( 三磷酸磷脂酰肌醇) ,p i p 3 结合a k t 的 p h 结构域使其转位于胞膜,使得a k t 的构象发生变化,s e r 4 7 3 和t h r 3 0 8 相继磷酸化, a k t 呈现活性形式并转至胞质或胞核内发挥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作用。 ( 2 ) 自身磷酸化a k t 一旦被激活,就会发生自身磷酸化,机制与其磷酸化作用使 脂质聚集到a k t 的p h 域密切相关,从而调节a k t 的活性。 3 、艋的作用机制和功能 ( 1 ) 直接磷酸化的抗细胞凋亡作用 一a c t 是强有力的b a d 激酶,活化的a k t 可以使b a d 的s e r l 3 6 位点,而b a d 可与b c l 2 形成复合体而表现促凋亡作用,b a d 一旦被磷酸化,便难与b c l 2 形成复 合体,使其难以发挥促进细胞凋亡作用【9 1 。 a k t 磷酸化b e l - 2 家族成员b a x 的s e r l8 4 位点,负调控促凋亡功能【1 0 】。 a k t 能磷酸化促凋亡蛋白p a r - 4 ,从而灭活p a r - 4 的促凋亡作用【1 1 】。 活化的a k t 可以使细胞凋亡的启动者效应者半光天冬酶9 的s e r l 9 6 位点磷酸 化,使其失活从而抑制细胞凋亡【9 】o ( 2 ) 调节细胞周期进而影响细胞繁殖a k t 作用于其下游靶点哺乳动物类帕霉素 ( m t o r ) ,调控特定亚组分m r n a 的翻译,进而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胞的增 殖,从而影响细胞凋亡【12 1 。 ( 3 ) 防止线粒体释放凋亡因子线粒体可以释放细胞色素c 及凋亡诱导因子,且 其释放受a k t 聚集的影响,当a k t 聚集到细胞膜时可阻止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 及 凋亡诱导因子,进而抑制细胞凋亡【13 1 。 ( 4 ) 对糖代谢的影响a k t 对糖代谢的影响较为肯定,自发活化的a k t 表达后可 使糖原摄取、合成和蛋白合成均增加,糖原合酶激酶3 被a k t 磷酸化失活,不能磷酸 化糖原合酶,从而使糖原合成增加。 ( 二) a k t 与肿瘤的发生 虽然a k t 基因的过度表达在肿瘤发生中的具体作用尚有争议,但其在肿瘤发生中 具有重要意义已为大量的研究所证实。最早只在胃癌中得到检测,后相继在对卵巢癌、 乳腺癌、结肠癌、肝癌、滤泡状甲状腺癌和肺癌等研究中发现活化的a k t 呈现高表达 【1 4 】。而且a k t 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s u n 等将具有持 续活性的m y r - a k t l 基因转导入n i h 3 t 3 细胞中,导致了细胞的恶性转化,表明a k t 的 异常活化对肿瘤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在未转化的肠上皮细胞和结肠肿瘤细胞中,a k t 信号通路已经证实能够转导来自生长因子受体的促有丝分裂信号。这些暗示着肿瘤的 发生很可能和a k t 激酶活性的激活有关【16 1 。并且在对结肠癌的研究中发现,结肠癌 组织中存在a k t 表达增多,活化的a k t 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从而促进肿瘤 的发生发展,且a k t 的活化程度与肿瘤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 癌癌组织中磷酸化a k t 蛋白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 独立危险因素17 1 。蒋虹等发现,i i i l i a 期无淋巴结转移的高分化食管癌组织中a k t 1 6 蛋白表达低于l l l b i v 期有淋巴结转移的低分化食管癌,进一步证明了a k t 促进癌细 胞侵袭转移的作用。a r b o l e d a 等【1 9 】发现,人类上皮牛长因子受体2 ( h e r - ) 通过p 1 3 k a k t 途径引起a k t 2 过度活化,促使卵巢癌细胞黏附运动增强,侵袭力增加。用p 1 3 k 抑制剂 l y 2 9 4 0 0 2 或渥曼青霉素抑制a k t 活性,在体外能减少卵巢癌细胞的侵袭性。 ( 三) a k t 与肿瘤的治疗 a k t 过表达在肿瘤发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a k t 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理想靶点, a k t 抑制剂是当前研发的热点,它能拮抗a k t 的抗凋亡作用,破坏癌细胞耐药性,诱 导癌细胞凋亡。较早发现的a l g 抑制剂有抗炎药物塞莱考昔( c e l e c o x i b ) 、及其衍生 物o s u 0 3 0 1 2 和o s u 0 3 0 1 3 ,其中o s u 0 3 0 1 2 在抑制a k t 方面更具专一性,且具有 高活性、低毒副作用的优点。现在,研究进一步证实c e l e c o x i b 能够通过使a k t 失活 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2 0 1 。p e r i f o s i n e 是一种基于脂的a k t 抑制剂,通过抑制a k t 的膜转位,降低a k t 活性,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2 1 1 。最近z h a n g 2 2 】等研究发现了 一种新的a k t 抑制剂c m e p ,其通过抑制$ 4 7 3 和t 3 0 8 的磷酸化下调a k t 活性,而 对p 1 3 k 、p d k l 、或m a p k 的活性则没有影响。研究证明c m e p 对多种a k t 高活化 的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抗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效应,而对于没有激活的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极微。另外一些小分子抑制剂通过间接作用于p 1 3 k a k t 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凋 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如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z d l 8 3 9 等。因此,如果对a k t 基因在 其它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产物的表达得出肯定的结果,则a k t 的抑制剂可应用于多 种肿瘤的分子生物学靶向治疗,成为肿瘤的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明显 提高治疗效果。 二、p t e n 与肿瘤 ( 一) p t e n 的生物学特性 1 、p t e n 的发现和结构特征 p t e n 是1 9 9 7 年由美国的3 个研究小组分别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又称作 m m ac 1 ( m u t a t e di n m u l t i p l e a d v a n c e dc a n c e r s1 ) 和t e p 1 ( t g f - - b r e g u l a t e da n d e p i t h i l i a lc e li e n r i c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客服安全实操测试题库
- 2025年儿童安全防护测试题集
- 鼻部疾病精准遗传诊断-洞察及研究
- 果菜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优化策略研究-洞察及研究
- 知识付费培训采购课件
- 2025年港口集团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知识付费培训公司课件
- 钻石的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证据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申报培训内容课件
- 宠物医疗器械创新与发展
- 《路由与交换技术》教学大纲
- 4《给植物画张“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 森林防火条例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四套)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
- (高清版)DZ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
- 新能源发电技术 第2版 教学课件 8波浪能
- 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模拟小法庭剧本-校园欺凌
- 二手房交易承诺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