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doc_第1页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doc_第2页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doc_第3页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doc_第4页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唐山市半壁店育才学校 周艳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和利用。2.列举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3.描述不同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的去向。能力目标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情感目标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1、吸收的概念 2、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学难点: 1、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营养物质的利用教学过程:导-学-展-练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 导入新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患慢性肠胃病的人总是很瘦;可是有的人吃得不多,也很容易发胖,这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有关系。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的消化,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吃进的食物可以被人体吸收吗?对,人体只能吸收溶于水的营养物质!食物需要被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那么,食物被消化后是怎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回答:不能,需要经过消化分解才能被吸收。学:探究竟展:活动探究:出示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提问:1.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什么?为什么?2.各部分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得出结论: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提问:为什么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哪些有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组织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学会生物学的观察顺序:宏观 微观1. 每小组将准备好的猪的小肠,顺肠管剪开肠壁,对照图1-8,找到小肠环形皱襞,注意皱壁的排列。用手摸皱壁的表面有什么感觉?出示问题:小肠的环形皱襞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亲自实践后再来回答。思考问题:变化前后单位长度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对于理解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什么启示?得出结论: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2.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步骤,每人剪下一块小肠壁,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得出结论:小肠每个皱襞上都有许多突起。增大了小肠与食物接触的面积。3.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肠壁切片,对照图1-9,认识小肠绒毛的结构。得出结论:小肠壁绒毛上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教师出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结构示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肠的吸收功能与结构的相适应。教师讲解: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便于小分子物质通过,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总结: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就叫做吸收。认真阅读图表: 分析、比较、讨论。得出结论: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 疑问:为什么小肠的吸收功能如此强大?学生动手操作对于积极动手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学生依照课本的提示制作小肠环形皱襞模型。总结小肠有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1、小肠很长(可达5-6米)2、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3、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只有一层很薄的上皮细胞(物质易通过)。通过以上学习,使我们理解了小肠之所以是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器官,是与它的特定结构相适应的。思考探究下面我们来看看营养物质被吸收入人体后,是怎样被利用的。 引导学生复习食物的消化及营养物质的作用。出示讨论问题: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进入人体后,怎样被利用呢?葡萄糖大部分分解放能,剩余的贮存。氨基酸重新合成蛋白质,要强调与吃进的蛋白质是不同的,是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蛋白质。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到体内后,合成脂肪,讨论、交流。回答:1、 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大部分仔细胞内分解而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利用,多余部分,储存备用。2、 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合成蛋白质,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3、 甘油和脂肪酸吸收后又合成脂肪。联系生活请学生阅读“实际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 1、肠炎病人为什么消瘦?2、什么是便秘,怎样预防?3、喝酒为什么伤胃?讨论回答:1肠炎病人小肠运动过强,导致吃进的食物不能彻底消化就被排除体外,既是消化了的营养物质也不能全部吸收,所以,吃的再多,也不易胖起来。2在大肠内存留时间过长就变的干硬,不易排出,而引起便秘。预防便秘应多运动,多吃水果以及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喝水,及时排便。3酒精主要在胃内被吸收。小 结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吸收功能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课本的表格进行记忆。同时我们知道了小肠是人体内的主要吸收器官,其结构上有很多适应吸收功能的特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进身体以后要被人体所利用,大家要注意对不同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利用方式的掌握。练:完成习册4、5两题课题:第四章第一节一、视觉 学科:生物 版本:冀教版 年级:七年级 执笔人:李雪英 单位 唐山市第四十六中学教学目标1、 说明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 对照图说出眼球个部分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3、 解释近视的形成,及预防措施。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一、 重点、难点1、说明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对照图说出眼球个部分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3、解释近视的形成,三、课前准备:眼球模型教学环节:导-学-展-练导:四、导入新课上学路上 ,远处有高楼和树木,近处有车辆和一起上学的同学,一切景物都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那么视觉是怎样形成的?五、教学指导1、眼球由 、 、 等结构组成。眼球壁由外到内依次是 、 、 。2、巩膜和脉络膜是不透光的,使眼球形成了一个天然的 。3、晶状体对光线有 作用。虹膜能调节进入瞳孔的 。瞳孔在虹膜的中央,能随外界光线的强弱而 或 。4、睫状体内平滑肌的舒缩能引起晶状体的 变化。晶状体的曲度能随外界物体的远近 或 。5、视网膜上分布着许多 ,可产生影像。6、.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眼病理原因物象位置矫正(眼镜)晶状体曲度眼球前后径近视眼 视网膜 戴适度的 透镜远视眼 视网膜 戴适度的 透镜学:六、知识点拨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发射来的光线,穿过透明的角膜和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的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后,激发神经产生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脑,最后达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展:七、反馈练习1、外界物体在人体内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 )A视觉中枢 B角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2、当眼睛看到物体时,视觉中枢受到的刺激是( )A物体 B光线 C物象 D神经冲动3、足球守门员注视远处向他飞来的足球时,其眼球的变化是( )睫状肌由舒张变收缩 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睫状肌由收缩变舒张 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A、 B、 C、 D4、人体视觉最终在什么部位内形成( )A、视觉中枢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视神经5、夏日去海滨,我们既能远眺白帆又能近观浪花,主要是由于( )A、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D、瞳孔可以随意缩小和放大6、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白眼”指的是眼球的什么结构 ( )A、角膜和巩膜 B、晶状体和虹膜 C、虹膜和巩膜 D、脉络膜和视网膜7、视觉形成过程中,视神经的作用是 ( )A、接受视网膜上的物象,形成视觉 B、接受视网膜上的神经冲动,形成视觉C、超导视网膜上的物象给视觉中枢 D、传导视网膜上的神经冲动给视觉中枢8、夏天容易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下列关于预防红眼病传染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不与其他同学混用手帕、毛巾 B、不与红眼病患者近距离直视C、不用手揉擦眼睛 D、眼睛不适及时就医练:八、堂堂清1、眼球有关结构的功能与照相机的各部分的功能相似,把二者相似之处用直线连接镜头 A瞳孔大小胶卷 B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