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学专业论文)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美学风格.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美学风格 美学专业 研究生许宜兰指导教师钟仕伦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其古拙的艺术风格和娴熟的绘画技 法曾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是迄今发现的能够代表汉代绘画发展水 平的艺术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洛阳汉墓壁蘧,渊源于 中国古代图腾崇拜,以及阴阳五行、天人台一的思想观念。在那些生动形象、 奇形怪状的绘画艺术背后,蕴藏了汉代先民对天地自然,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表达了他们对生命世界的永恒追求,展现了中国神秘文化的博大精深。 特剐是洛阳汉墓中的 千秋壁画把现代人带到了一个神话般的境域,可以 说,集中体现了汉民族文化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反映了古代汉民族的 宇宙观念、思想意识和宗教信仰。 本篇论文从地域历史文化特征切入,运用综合研究方法,着重探讨洛阳汉 墓壁画的图像内涵,探寻壁画艺术与儒、道思想的联系以及它所体现出的审美 意蕴,并试图对洛阳汉墓壁画中的美学风格做出较为深入的阐释。 文章共分三部分。导言部分,系统地阐述了洛阳汉墓壁画的历史地位,价 值、意义和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为了更恰当地理解汉代先民的艺术创造活 动,论文在第一章介绍了洛阳汉墓壁画的历史背景,并详细探讨汉代时儒、道 思想对汉墓壁画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天人合一、厚葬观念影响下所形成 的社会风俗。同时,根据洛阳汉壁画墓出土的实物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汉代先 民的思想做出还原,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来理解洛阳汉 墓壁厕所表现的历史社会风俗,并相应地做出审美评价。 论文第二章着重研究洛阳汉墓壁画艺术的圈腾渊源,从中所反映的汉代日 常生活中的审美趣味,本文从几个角度探讨洛阳汉墓壁画拥有如此神秘、奇特 的图形、图案的原因。 论文第三章探讨了洛阳汉墓壁画艺术所表现出的古汉代先民的精神世界、 美学理想和可贵的人本观念。 结论:总结前面的论述,进一步阚释洛阳汉墓壁画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的 坐标位置及美学价值。 关键词:汉墓壁画审美内涵儒家道家 2 n e 扯妯e d c s t y l e o f l 唱舭s c o e s i i l c o 伍n c h 锄b c r o f h 觚 d ) m a s 移 c 蛐d i d a t e :x u 1 a n s p 哪i 曩0 ep m z h o n g 蛳l m a b 舳c t l u o 舶嘲i l l 硼n 蛐o f 胁d y n a 卿呲a 刚枷妣咖 i c h 咄蛆酏血gl h cg e n e 枷佃o fc h 划sp 咖曲g 耐t 1 1 i i g h 恤i rs i i p l e i p h i 舐c a 由e d a i t i s 6 c s 白,l c 衄d 班。丘c i e 呲p a j n l i n gs 虹u a i s o 血e y 种 m p i 妫黜妇讯eo f l l i ep 习l i 日曲唱删o l 脚肋to f h 蛆d ”嘲【t yi nc e 咖lp i a i 璐蛆d h o l d 瓶i m 岫d ts 觚si c h i n e t s 獬也舐ch i s t o 彤t h ep a i n d n g 仃a l 咖蛆o f l y 孤g 舶o 嚣谢季n 纠嘧妇跚c i 曲tt o l 鞠咀b d i e f ,也叩g h t so f 也e 矗v cd 咖曲l s o f 锄dy 鹕a n dc 皿l 砌c 璐蛔o f b 砸a 1 t k 啊v i d 粕d 粤o t 鼯q 眦弹i i i l 矗n 零l l 驯e a 删托骶m i ro f h 锄p e o p l e t sl 口1 叭l e d g ea 乇o u tw o d d ,n 砒i 聃a n d 嘞锄dt h e j r e t e m a lp 哪湎tf o fl i f e 1 如t l l o u g h t sa n dn 嘶坝lc h i n a l sc u 撕l r a l 卿械e r i o 璐 唧l e 砸t hp a 啦触,嚣p e c i a l l y t h o 辩i n p uq i 删i u c h a m b 盯删c h b 血铲o p 坼m 岫eb kt oa 伽时i m a g c f e p r 岱朋惦柚d 栅c c 如s p i i ! i 扛o f 瑚士i l r a l i s ma n d 加瞄删c i s mo f h a n 刚e t sc l l l t i l m :b 缸协f i z e db ,r e 舀伽l a i 伽d t l 岛t h ce s s a ya p 哪i c sc o m p f e h e i i s i v e s e a r c h 幻 髓蛐gt h e6 弓s c si n 伍nc b a n l b e ra n d 峋ra e 酬 b e d cg 时l e 卸d9 e e i d n g f e l a 拄。璐h 时w 丑丘爱瞎。船a f t 衄dt h elj o n f i i c i 锄i i s 幻a n d 喇湖a n d 也e i f 耻= s t h 甜c i m p l j 咖唱f o r 恤p u r p o 辩0 fd 唧e x p i a n a l i t d 枷cc o 眦删o f 池n p e o p l e m e s s a yh a s3p a n s :1 k 袖1 0 d 删阻趼s 呦a l i 删l yi n l 吲即bl y 缸g 丘鹳c s l 蛐m 玟毗a n d m s 蹦c hs i n 划妇粕d 唧h 曲t o 珊i d 盯删m o 碍 i i l 剃ya n i 砸cc r 嘶w 刹v i t i 豁o f i 薹a 俐e ,t h e 酬s 危丐tc h a 咿t e ri n 哪l 砌嗒 t i l e i f 扯s 蜘c a l 砌6 蚰孤di l ld e t a i lp b e si 吣也ei n n l 卿m ea m f - u c i 知i s b a 醛露蕊澉h 8 聘髓龇彘瞧b 鑫s 醴。珏潍e 珠d 鞠睦e l 诚。萄e c 毽a 瓣棚穗v e h i 鼬盯i c 破a r 融l e s ,t h ea l 】峨溅t r i 嚣t os h o wt 嘶rh i 鼬。血= a l 嘶g 谳p i g 缸l 鹳a n d t b m l g h 谯w 触h i 蛐叫i c a lm 鼬c f i a 呈i s ma n dd i a l e c t i c a im a 柳a 1 t h e 鹃c 小l dc h a p t c r f o c u s e so n 协eo f i g i no fa nt 0 枢蕞n 柚di 虹拟落出e t i c a l 跏切五o n a 珏dn 蛾n l i r do n e 咖d 主嚣s 掰删s 主妇a 主主,越髓k 麟酬p 嘲翘d c 妞l s c e 潞遍髓洋哦 豫黔瞰滹c 粼l 豳龇a 溉删娥g 溺融酝酗碰虹 硇i 吼嘲重i e n to f l y 鱼n g 矗黜c o 燃 甄略骶烈:f l 岱c s 纽c o 萤臣n 穗跏b e fo f 啦d = 删a 吲蜥e 瑚嫩糖潍 c 稍翩瑟i 臻雅d 铡瓣 2 导言 洛阳汉代纂葬壁画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它不仅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当 时的社会生活,而且成为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思想、社会风俗和绘厕等内容 的极其宝贵的资料。己故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认为“除了古入的遗物以外,再没 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的形象o 。”但是由于 历代战乱,记载秦汉绘画的地面遗物己荡然无存,正因为如此,洛阳汉墓壁画 在今天愈显其珍贵,才具有其它文献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价值和作用。 在我国北方,洛阳是较早发现壁画墓葬的地区。“北邙山头少闲土”,洛阳 地下是历代众多王公贵族的长眠之地。而在洛阳发掘的众多墓葬中,墓中有壁 画是一大特色。洛阳汉代墓室壁画是附属于墓室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服务于我 国古代丧葬礼俗,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风貌。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洛阳著名的八里台汉墓壁画即被盗往美国。2 0 世纪 5 0 年代以来,随着一大批墓葬壁画相继被发掘出土,洛阳城成为与陕西西安、 内蒙赤峰并称的我国三大墓葬壁画分布区。三者相比而言,西安壁画墓以唐代 为主,赤峰壁画墓以辽代为主,而洛阳壁画墓则包括西汉、新莽、东汉、曹魏、 两晋、北魏以及唐宋等朝代,它时代跨度较长,墓葬壁画的主题内容丰富、艺 术发展变化的脉络非常清晰,在中国古代壁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次, 洛阳壁画墓时代久远,最早的壁画墓比西安壁画墓早七八百年,比赤峰壁画墓 则早上千年。 从洛阳现今发现的壁画墓来看,已发掘出从西汉中期到东汉曹魏时期的汉 代壁画墓共计1 3 座,代表性的有洛阳西汉h 千载壁画墓。、洛阳浅井头西汉壁 画墓、西汉打鬼图壁画墓( 烧沟6 1 号墓p 、洛阳新莽天象神话壁画墓、洛阳 偃师辛村新莽墓。、洛阳北郊石油站东汉壁画墓。、洛阳偃师杏园村东汉壁画墓。、 o 奠伯赞:秦汉史序,北京大学出版牡t 9 昭年,第5 页。 o 洛阳博蝣馆。洛躬h 千敖墓发掘简报 文物) 1 9 7 7 年第6 期 o 洛阳市第二文街工作队:洛阳浅并头西汉壁面墓发据简报) 文钧 ,l 3 年,第5 期 o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洛阳西汉壁菌墓发曩简报 t 考古学报 ,1 9 6 4 年第2 期- o 洛阳博暂馆:洛阳金谷同新莽时期壁西墓 文物参考赍辩丛刊) 九t1 9 踮年 o 洛隔市文物工作二队:洛阳幢师县龋艴面墓漓理报告 t 文物 1 9 蛇年,第i 2 明- o 洛阳文物工作队:河南洛甩北郊末汉壁蕊墓) ,考古,l 鹳1 年,第8 明- 洛阳朱村东汉曹魏壁画墓。等共十三座壁画墓。以这1 3 个汉代壁画墓为代表的 洛阻古代墓葬壁画是中国绘画成熟化的标志,它们以布局宏大、构思巧妙、体 裁广泛、想象丰富而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艺术视野。这些慕葬壁画数量众多, 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为全国其它地区所罕见,堪称汉代绘画艺术的地下博物 馆。 对洛阳汉墓壁画的研究起始于1 9 1 6 年洛阳旧城八里窑( 旧误八里台) 的一 座被盗的西汉晚期壁画墓地,该墓壁画后被运往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中央美院 汤池先生根据美国吉福廷著的中国的出土文物译出一篇今藏美国波士 顿的洛阳汉墓壁画,揭开了对洛阳汉墓壁画研究的序幕。2 0 世纪3 0 年代,中 国学者贺昌群在其三种汉画之发现一文中,首先向国内介绍了这组壁画。 稍后,朱杰勒在其秦汉美术史一书中也谈到了这批作品。 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先是1 9 5 7 年洛阳烧沟6 l 号汉慕的出土,引起学界 关注。郭沫若、孙作云、夏鼐等著名学者曾先后从壁画的图像内容、绘画风格、 历史价值等不同的侧面对其进行考证研究,如郭沫若的洛阳汉墓壁画试探、 夏鼐的 ,中华书局,1 2 年版,第1 1 3 6 页 了明显的变化,如铁制的兵器、农具、手工工具与牛耕等得到较普遍的推广和 使用,全国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统一的文化面貌也进一步得到加强。自西汉中期 以后,大土地所有制的地主经济得到发展,为汉代画像墓葬的兴起提供了经济 基础。特别是到了东汉时期,土地兼并逐步加剧,豪强地主兼营商业。富商大 贾兼并土地,形成了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豪强地主经济。东汉仲长统 称:“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与 四方,废居积贮,满与都城。琦赂宝华,巨室不能容,妖童美妾,填乎绮室, 倡讴伎乐,列乎深堂。”d 这种膨胀发展起来的大土地所有制的封建地主经济, 推动了汉代厚葬之风和壁画墓葬的盛行。东汉朝廷还实行察举孝廉的制度,将 奉行孝道变成人们升官发财的必要条件,甚至发展到把墓主人生平最为得意的 经历也要用画像的方式搬到墓室的墙壁上来。世人常常倾家荡产地为父母修造 坟墓,墓室壁画蔚然成风。苟子礼论日:“事死如生,事亡如事存。”“践 其位,行其札,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圆元帝时,。众庶葬埋, 旨虚地上以实地下。” 东汉,光武建武七年春下诏日:“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 鄙”由。明帝永平下诏日:“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于坟土”。,就充分说明 这种现象的盛行。人们不仅对当世充满希望,同时对自己死后也产生了无限的 追求和幻想。他们在享受物质财富丰富所带来的富足人生之时,也奢望死后能 继续享用生前的所有,汉代人对于死亡的认识正如恩斯特卡西尔所说:“生与 死之间的界限是易变的。因而对神话而言,死亡不再是存在的冥灭,而是通向 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因此厚葬之风在当时神仙方术盛行的人文环境中,为 人崇尚并风靡社会是其必然。人死之后灵魂不朽是汉代上自帝王下至百姓所有 人们的共同追求。 两汉时期,由于这种厚葬之风的盛行,建造豪华永固的墓室,并用壁画等 形式对墓室进行装饰,以显示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及拥有的财富,成为当时争 相效仿的习俗。墓室壁画一方面以其画面、线条和色彩;另一方面,又以不同 。范睥:后汉书 卷四十九,仲长统传) ,中华书局1 5 年舨,第1 6 惦页 o 米熹:四书章句集注 第辑,中华书局,第2 7 页。 o 班商: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羹鲍传) ,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t 第3 0 7 l 页 o 范呻:后汉书) 卷一光武帝纪) 上,中华书局。l 蛎5 年版,第5 1 页。 o 范晔:后汉书 卷二显拳宗明帝纪,中华书局。i 9 晒年版- 第1 1 5 页- o 德】恩斯特卡西尔:神化思维,黄龙保等译,中罾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鸵年版,第2 9 页- 6 的内容、题材,营造出了墓主人对人间生活的怀念及祈求对死后灵魂有好的归 宿。汉代墓室壁画,伴随着汉代厚葬之风而风行全国。汉墓壁画的发展是一种 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所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的经济、 政治和占主流的思想,以及由此而形成了的墓葬制度与社会习俗。毛泽东在新 民主主义论中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 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 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o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东汉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形势 动荡不安,西汉早期的“瑞景”和“升仙”之说已与西汉晚期残酷的现实生活 形成较大的反差。春秋、战国以来天道观的衰徽和抑天尚土、人本思想的兴起, 进一步影响到汉代社会的思想意识和人们的生死观念。汉墓壁画艺术的创作慢 慢开始进入关注自身生命、自然的反映现实生活图像的阶段。西汉晚期对天和 天命的敬畏心理的散失与疏远,使人们开始重视到人。促使人们从感性和理性 上接受尚士观念和人本思想,汉代人们所谓“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厚葬观 念和行为,正反映了对人生的重视和企图对生命的仿效再现。汉墓壁画从早期 充满神秘色彩的图像,到后期的充满人间生活趣味和主观愿望的生动活泼的现 实形象,都充分体现了汉代先民的审美理想和美学追求的变化。 2 洛阳汉羹壁画的历史阶段分期 共分为六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壁画墓为西汉卜千秋壁画墓、浅井头壁画墓,我们把这两座墓 划为第一时期,即昭帝一宣帝之间( 公元前8 6 一前4 9 年) 。这两座壁画墓,其 主室剖面均作六边形,且均带有t 字形耳室。壁画分布在墓顶。壁画主题为升 仙或避邪、扬善惩恶。此是洛阳第一时期汉代壁画墓的共同特征。如图卜1 第二个时期即西汉晚期( 公元前4 8 一公元8 年) 以烧沟6 1 号和“八里台” 两座壁画墓为代表。历史故事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题材,画面开始走向写实, 采取横列法构图,将不同人物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如6 l 号墓的“二桃 杀三士”、“八里台”墓的“上陵图”等。借历史故事表现墓主人的诚信美德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人民出版社,l 姻争年版;第8 毗页 7 襄谋貉智慧。在艺寒表残 手法上也比以前更加灵游 和多样化了。 第三个时期郎新莽时 期( 公元9 2 s 年) 。这一 对期主要有金谷园和僵螂 辛村两座壁画纂。这座璧 画纂在绘画题材方面,升 嵇、抒鬼静内容减少了, 提反“天人感应”、诚终娥圉 海阳汉纂l 、乎魏壁洒萋 附说以及人格化神圣化的 宿神祗成份增加了。新莽时期的壁画墓。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两汉间过渡性。 凄葬形制或壁耐内容风格及布局等,既绦瞽了西汉莳爵素,又孕育着东汊漪戒 分:尤其像痘嚣宴钦等表现瑗实生活魏题材,是嚣汲纂壁画舞不曾见终。 第四个时期即东汉早期( 公元4 0 年) 。宜闭县丰李镇尹屯树东汉初期的 墓葬、石油站壁画麓是该期的典型代表。墓顶画两布局更为少见,整个穹窿顶 以流畅起伏的红云为遣纹,上绘四组画蔺:南面绘乘车驾龙图、北部绘乘车驾 瘫鹜等,涵蟊宏阔,气鬻生动,琶彩鲜艳涤调,在一定程度上爱淤了警时久熬 字峦残积阴期五 亍观念。特别是宣阳东汉壁灏墓主室和后室的穹隆顼上都绘有 精美的壁域。这些壁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仪在慕顶发现绘有太阳、月亮 的图案,还发璃了大量的动物、人物和人面蛇身的仙人等图案,以及大量的星 象图案。这些图案均清断可辨,特掰是动物、入耪胬案形象遥奏,襁襁螽生,凳 终,墓葬豹主雯墓壁上还发瑗了接利整舞熬六枚铁钶,这巍东汉墓中也十分少 见。 第五个时期为东汉中晚期。共有圆座壁画墓,即新安铁塔壁画墓、僵师杏 茵村壁画麓、密富路玻璃厂壁画墓帮东郊机车工厂贵族壁画墓等。璧画内容由 溪毽行乐之嚣联 弋了疆汉锯憨舞天黥思憋。这群爱跌 ;鸯名利擐懿车马崽行、宾 主宴饮等就成了东汉晚期墓葬壁画舶主要题材。 第六个时期东汉末歪曹魏时期。其代表墓葬为洛阳东北郊朱村壁画墓。壁 8 画分布于墓室南北两壁,南壁画车马出行图,为横幅长条式:北壁绘墓主人夫 妇对饮图。作画前先在墙壁上抹一层白灰泥皮,用紫色画出上下两道界格,在 界格内再以细线勾勒出画面轮廓,然后填以红、黄、黑等色。墓顶无任何彩绘。 。由以上各时期墓葬壁画可清晰地看到当时社会生活、社会风尚和人们的审美理 想。壁画题材为墓主宴饮、车马出行。但在宴饮图中,一名男仆代墓主手执麈 尾,则是东汉以前所没有的,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还有女侍的发型和头饰都 有晋代顾恺之女史箴图的意味。 第二节汉代墓葬壁画中所表现的儒、道思想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以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风格向世人深刻地展示了汉代 先民粗犷豪放、充满活力的昂扬的民族精神。单就其思想根源而言,秦汉大一统 以后的中国思想界基本上是一个庞大而又有系统的知识体系,诸子百家的各种 思想逐渐走向融合交汇,有关宇宙、社会、人类的知识是在那个时代才真正地 互相综合成一个大体系的。它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背景,是融汇了包括人文与社 会思想与兵法、数术、方技等实用技术在内的巨大的知识网络。所以说它对过 去思想不是一种“彼可取而代之式”的否定,而是一种“百川汇流”式的综合 和兼容,并在综合兼容中重新进行了整合和解释。9 姚舜钦先生说秦汉时代的哲学是“混成的”,是“翻陈出新”和“互相融 通”的,。因此,汉代人们的思想可以说主要是融合了道家、儒家的思想,而其 中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更是在西汉时为汉武帝所采纳, 他在春秋繁露中,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法家思想, 建立了一个新的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目的论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具有统治地 位的官方哲学。黄帝、老子之学在秦汉前是较为盛行的思想观念,人们普遍接 受黄老之书的理论。在汉初确立了儒家在整个社会的独尊地位以后,道家思想 由汉初以前影响极大的显学而变成为一股流淌在社会深层的暗流,和儒家思想 交相辉映。 。黄明兰,彝引强编著:洛阳汉墓壁画) ,文物出版杜l 鸲6 年出版,第1 2 页 9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东郊朱村曹魏壁画墓,文物,1 9 9 2 年1 2 期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2 l l 页 。娆舜钦:秦汉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3 6 年版,第6 页 9 1 洛阳汉墓壁画中表现的儒家思想 汉代的儒学不同于先秦的孔孟之道,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儒学。 西汉武帝独尊儒术,董仲舒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切身利益作为出发点,继承了 殷周以来的宗教观念,阐发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兼取阴阳五行思想,形成自 己一套完整的具有了封建社会的道德属性的天人感应神学体系。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宣布图谶于天下”,使儒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遂成为 官学,开始渗透进社会各阶层。至汉章帝时又编成白虎通义,刊布于世,从 而确立了统一的儒学体系,儒学真正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以说汉代儒学是 杂糅各家学说于儒学之中,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被今天的一些学者视为“汉代 的思想骨干”。汉书五行志载:西汉“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 始推阴阳为儒者宗”。董仲舒日:“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天亦 人之曾祖父也。”。“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儒家普遍用“天人合 一”、阴阳五行观念来谈天说地,来比附人事。认为天与人有共同的本性,正是 由于天与人在“天人同类”这种双重意义上的合一,“天人感应”之说才得以 产生。由此,世上有男女,天上有日月:人间有七政。天上有七星正是由于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的支配,由此产生了天与人的这种“合一”,在汉墓壁画 中也就因此出现了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万物沟通的场景。 董仲舒还提出了“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所以“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 时,黄龙下。”。人的行为的好与坏,天都会有所感应,并降下祥瑞或灾异以告知 人类;董仲舒的这种“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是洛阳汉墓里祥瑞题材 画像大量存在的缘由。它包括汉代的龙凤、日月、瑞兽、玉兔等,粉饰出一个君 王仁政下风调雨顺、歌舞升平的太平世界。 o 颐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古藉出版社1 9 7 8 年版,第1 2 0 页 o 苏舆:春秋篆露义证,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第4 1 0 页。 o 苏舆:春秋笨露义证,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第3 1 8 页。 o 班周: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5 2 4 页 。班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中华书局t1 9 6 2 年版, o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第1 0 1 页。 1 0 在洛阳汉墓壁画中,万物之灵的人与众多的日月图像并存,如在洛阳汉墓 卜千秋壁画墓中。如图:l 一2 顶脊绘有双青龙,昂首卷尾,月亮、女娲、太阳、 伏曦、 朱雀、 h 千秋 夫妇 等。古 人有 云:“ 圣人在 上,天 地广, 玄德彰 如图1 2 洛阳汉墓i 、千秋壁画墓 于日月洪休备乎? 。”可见古时候日月蕴含着“时和气茂”、“四海宴如”、 天下太平的意义。所谓“天人同类”。即人与天都由阴阳、五行构成,而最基本 的“类同”是气:宇宙万物既统 一又“同类”:人是由天地之气中 和而生的。“人之形体,化天数而 成o ;”由此可以看到西汉卜千秋 壁画墓中从前至后依次绘有的女 娲、月亮、方士、双青龙、双枭 羊、朱雀、白虎、仙女、奔兔、 蜡蜍、乘着龙蛇和三头风的h 千 秋夫妇、伏曦、太阳、黄蛇等形 象,完全是一个“飞龙乘云,腾 蛇游雾”的逍遥世界,在这里人 们能够在画面中充分感受到宇宙图1 3 洛阳汉墓新莽壁画墓 。李防:文苑英华 卷三日月如合璺赋,中华书局1 9 哺年版。 。苏舆= 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 9 妮年版,第3 1 8 页。 万物有生机的气的流动不息,看到的是一幅人与宇宙合而为一、天人同类的动 人场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他们都以自己 的思维方式来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在金谷园新莽时期壁画墓中可以看到后室顶脊刻有一日像图、一月像图。 中间云雾缭绕。如图:l 一3 史记天官书云:“卿云,喜气也。”国。从整 个画面看,日为阳,月为阴,并饰以“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困” 的卿云,以象征权威、象征子嗣的心宿。如图l 一4 :洛阳烧沟6 1 号西汉壁画墓 中的星云图:“庆云见,喜气也。”。这些祥云瑞景对生者或逝者来说。都是阴阳 谐调,内心 善良愿望 的表达。在 上可以象 征君臣相 和,政通人 和;在下可 图卜4 洛阳烧沟西汉壁画中的星云图 以象征夫妇相和,子孙繁盛。同时,董仲舒也强调作为与天同源、同构、合 一的人具有“参天”之力。天不是凭自己的爱憎喜怒任意决定事物的发展与人 的命运而是由人的行为通过“感应”来决定的。郎灾异、祯祥的基础不是神的 赏罚而是事物的“同类相感”,其中类的划分是以精神、道德为基础的。“非有 神,其数然也。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物固以类相召 也。”固因此,人只要按照天意办事,自强不息,就可以招致好的结果。“诚者,物 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知、勇、仁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洛阳汉墓壁画中有许多忠臣义士都与这种思想有关。即人的仁义精神可以动 天,在出土于洛阳烧沟6 1 号西汉墓中的一幅“二桃杀三士”画像上,画面中刻 一高足盘,盘中置二桃。公孙接、田开疆执剑取桃、古冶子怒不可遏,抽剑而起。 画面暗含了三猛将将会为义而杀身成仁的悲剧,画面形象地刻画舍生取义的齐 。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中华书局第1 3 3 9 页。 。班固:汉书天文恚,中华书局,第五册,第1 2 9 8 页。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第3 5 8 页 。米熹:四书章旬集注,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3 3 页。 。束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 9 8 3 年舨第2 9 页 1 2 国三勇士在这里成为了汉代人与天“合一”、“相动”的精神纽带。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思想 的浸润下,洛阳汉墓壁画超越到了现实之上。天人一类,人来自自然,自然万 物与人一样具有性灵和生命,人最终又复归其根,返回自然,汉墓壁画上升到 了涵盖宇宙的无限高度。它在时间上是悠远的,人的生命在这里并没有终结, 死后的魂灵可以永存。壁画“包括宇宙,总揽人物”,墓主人的灵魂遍及万物, 与天地相通,与万物一体。天国里充满了人间的乐趣:天是人生活环境的延伸。 使人们能够体悟到宇宙自然深处活泼泼的生命韵律,从古拙浑朴中飞动升腾起 来。在汉墓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充溢于广大的宇宙,天地万物无不充满着 昂然奋进之生命,壁画中的形象从人类到飞潜动植无不呈现出生命的景象,达 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从而使墓主人获得人生与精神的完全自由,由 此,达到一种神与物游、物我合一的审美灵境。 2 洛阳汉墓壁画所表现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产生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原始宗教意识。当然,也与上古自然 圈腾崇拜、巫术、方术有关。太平经就是“以阴阳五行为家”认为世界万物 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老子想尔注认为成仙之道,要在“金木水火土”相 调和,“和则相生,战则相克”。相克就是“金木水火土气不合,则五藏伤,“五 藏以伤,道不能治”9 ,故在西汉早期墓葬壁画中所反映的长生成仙的思想,主 要也来源于道家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阴阳五行等观念作为与儒家相互 补充的思想,在汉代同时影响和调剂着中国文化。汉初的黄老道家融合于儒家 讲“道”多和现实政治相联系。西汉末由于政治、动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人 们的天道王权观念淡漠,道家遂把重点放在了对宇宙本真的自然和人生命运的 探讨上。 在西汉初期的洛阳汉墓壁画中“阴阳”观念处处得以体现,易传中提出 了“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二气是构成自然界的基本要素,易传中充分阐 述了阴阳化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精神之美。“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 o 苏舆:春秩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第3 4 1 页。 o 老子想尔洼 o 老子想尔注四章注 1 3 万物化生”,。周易系辞上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 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罾男与女对应于乾坤、阴阳,形成了天地之位和 阴阳之数。以天、地、人三者而言,“阳者为天、为男、为君、为父、为师:阴 者为地、为女、为臣、为子、为民、为母”固。具体到人类生命运动方面,“生 人,阳也。死人阴也”。“人生,象天属天也。人死,象地属地也。”阴阳观念 充分体现在洛阳汉墓壁画中,在西郊浅井头壁画墓中,可以看到壁画分布在墓顶 平脊上和主室前后壁的上额处,内容分别绘白虎、内置三足乌的太阳图案。属阳: 南主室墓顶石刻绘星宿和一内置蟾蜍的满月图案,属阴。礼记畸l 器篇云:“大 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别,夫妇之位也。”男与女同墓不同室。阴阳双方 相对应。洛阳汉墓壁画中阴阳相对的图像还有人类始祖神伏羲和女娲、东王公 和西王母等,都显示出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浅井头西汉壁画 中所发现的伏曦、女娲图像,都是绘于墓顶天体壁画的两端,且都与太阳和月 亮相依,当是象征阴阳。画面呈阴阳相对:东太阳,西月亮:东伏羲,西女娲。 学伏羲是传说中人类向文明时代进化的始祖和光照世间万物的太阳神,女娲是古 之神女,被尊为母神和月神。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日:“女娲,阴帝,佐戏治 者也。”伏羲、女娲是阴阳、男女和谐的象征,是对人类的始祖神化育世间万物 的最简练的概括。 在西汉初期的洛阳汉墓壁画中还出现了众多的代表着五行方位的图形和动 物形象。汉书五行志日:“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 土。”形成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的宇宙万物的五种要素和功能,它们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种稳定的结构模式。以这五种对应物为纽带,将宇宙 万物联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中,与洛阳汉代墓葬壁画有关的内 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 北、五星: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辰星、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 灵:青龙、朱雀、黄龙、白虎、玄武、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德:仁、礼、 信、义、智、五方神鸟、风凰等。出土于洛阳市金谷园新莽墓壁画,就是一幅在 。周振甫译著: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 9 9 1 年版,第2 6 6 页。 。周振甫译著: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 9 9 1 年敝,第2 3 0 页。 。王明编:太平经合校。卷六十五,中华书局,1 9 印年,第1 6 0 页。 。王明编: 太平经合校,卷六十五中华书局,1 9 6 0 年,第1 4 5 一l 5 5 页。 。张合荣:汉墓壁画的布局、内容和风格,华夏考古,1 9 9 5 年第2 期。 1 4 阴阳五行思维体系指导下创作出来的优秀壁画作品,是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 在后室西壁上部绘四幅图,从南向北依次为:太白白虎图、岁星苍龙图、萤惑 黄龙图。箕星飞龙图。在后室东壁上部绘四幅图,由南向北依次为:东方句芒 图。西方蓐收图。凤鸟、凰鸟图。由于方位关系,中宫后土绘于墓顶平脊上, 后室顶脊后土制四方图。如图:卜5 南方祝融、北方玄冥绘于北壁画面中,故 东壁另绘风鸟。凰鸟图。在后室北壁又绘四幅图,由东向西依次为:南方祝融 图、北方玄冥图。水神玄武图。天 马辰星图。把阴阳五行的观念充分 体现在金谷园汉墓壁画之中。另外, 在西汉浅井头西汉墓的墓项平脊上 绘有完美的升仙图,图中绘有女娲、 月亮、持节方士、两青龙、朱雀、 白虎、蟾蜍、伏曦、太阳、黄蛇等。 张衡灵宪云:“明堂三房,大 角有席。天市有座,苍龙连蜷于左, 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人 首龙尾的伏羲和女娲既是人类的 始祖神,又兼日月神,与汉代四灵图卜5 金谷园新莽墓壁画后室顶脊后土制四方 一起被刻绘于墓顶图中,将两汉时期 盛行的“阴阳五行”观念简约化和形象化。这种以“羽化长生”和“打鬼辟 邪”为主要内容的物化了的阴阳五行思维模式呈现于汉墓里,它充分代表着阴 阳和谐、庇荫墓主及其祈祷后代福寿永久之意。 至西汉末期,由于不断的政治危机诸如宦官专权以及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发 生,使得人们开始逐渐对儒家的代表者“天”、“皇帝”以及“神”丧失了信仰, “天人合一”观念中皇权所代表的“天”的统治地位也发生了动摇,过去,权 威思想对精神的压迫,使人们除了顺从、谦卑之外,很少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 在。随着皇权的日渐衰微,皇权背后神秘光环的消散,人们的精神日渐解脱。 这就带给汉末人们许多关于生命的深层思考。道家的思想中诸如谶纬方术、民 间道教、和黄老道家学说等的自然思想得以复活。人们开始了对生命意识的追 求,扩展了人们思想的视野。 道家从汉初的阴阳五行思想逐渐转变为重视“自然”,并开始以真实的眼光 打量宇宙自然与社会人生,将西汉初年那种弥漫一时的飘飘欲仙的梦想与追求, 拉回到了实实在在的平凡的生活当中,并且唤起了人们内心中沉睡己久的自我 意识、生命意识与情感体验。这种对现实生命极其关注的情绪,为民本思想和 人文精神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使得西汉末年墓葬壁画从早期的以神 仙为主题的内容转变为以历史故事、生活场景为主题。开始重视自然、重视生 命的存在。如烧沟6 1 号墓、八里台壁画墓等,更强调一种对生命的关爱。 总之,道家、儒家思想同时在两汉时期渗透到了人间生活各个方面,并发挥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道家的阴阳五行思想、谶纬方术思想和儒家“天人合一” “君权神授”思想相互交融同时影响着洛阳汉墓壁画的发展,彼此相得益彰。 1 6 第二章洛阳汉墓壁画中所表现的图腾崇拜 在洛阳汉墓壁画的绘画表现题材中,出现了众多怪诞的动物形象,这其中 不仅有历来被中华民族奉为吉祥神圣之物的龙、凤等,也有白虎、朱雀、乌、 蟾蜍等动物形象,极为突出的是洛阳汉墓壁画中的人兽同体的神灵怪异,这些 图像正体现着汉民族远古的原始图腾崇拜观念。 洛阳汉墓壁画的神秘怪诞之美,正是古代先民在图腾崇拜的心理投影的具 体化的表现。在古代汉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无疑存在着一个充斥着各种无法言 说的神秘的图腾影像世界,正是由于这种神秘的特质,影像世界里的图腾便充 满着只有人才能感觉的种种灵力。在汉代人们的意识中,人的意志与物质的品 格相融为一:草木、山川、日月、星辰的枯荣流变正是天帝生命的显现,而人 也置身于这一生生不息的阴阳大化之中,并互相感应。任何一个自然现象都被 看作一个象征,被纳入一个普遍的精神世界里加以解释,它是一种被神化了的 形象思维。“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古代汉民族的先民 们将这些充满灵力的图腾幻象具化到墓葬壁画中,幻想着图像的灵力能使得墓 主人得以永生,幻想世界的灵力也赋予了那些民间画工们以创作上的灵感和痴 迷,也使得两千多年前的壁画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洛阳汉墓壁画艺术品本身是一个时代和民族的现实影射,但它们却并不停 留于描绘现实。它是现实的一种变形,特别是西汉早期汉墓壁画,它们打破了 真实的世界,为我们建立起另外一种和谐。詹姆斯g 弗雷泽在金枝中曾 论述道:“在巫术中,人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迎接他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和危险, 他确信在他力所能及的地方能为自然建立起某种秩序,确信他能操纵自己的目 的,而当他发现这一切是错误的,当他沉痛地认识到他所设想的并想加以控制 的自己的秩序仅仅是一些幻想时,他就停止了自己的智力和独立的思考,而谦 恭地听命于不可见隐藏在自然帷幕后面的巨大神灵的摆布。” 这种对神灵的听 。 法 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3 年第1 版,第6 3 页。 。 英 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牡,1 9 8 7 年出版,第8 0 7 页 1 7 从逐渐表现为对身边的动物的模仿所形成的图腾崇拜。 因此,要理解洛阳汉墓壁画的艺术,我们还必须意识到存在于壁画之中的 幻想成分除了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以外,它们还有一种更深层的图腾崇拜的观 念t 它与诞生它的那个时代与生俱来,从原始宗教结构中得来,是与原始宗教 共生的艺术品。 第一节龙图腾 闻一多先生认为,龙是图腾。图腾的主要特征,就是人们把图腾当作保 护神。龙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传说中中国西部黄帝部落的图腾是 龙,东部夷人部落的图腾是风,龙风是源于图腾时代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在 古代中国,龙是四灵( 龙、凤、龟、麟) 或四神( 龙、虎、朱雀、玄武) 之一。 龙是中华古国风情独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象征,它是由许多动物图腾。纵横起 来产生的虚拟物。原始人在面对身边无以解释的自然现象时,会意识到一股神秘 力量,他们对这种力量既崇敬,又慑服于是将天上与世间物象联系起来,企图用 周围熟悉的动物来解释于是便生成了一种想象中的生物龙。它能腾云驾雾,呼 风唤雨,是超自然力的象征,是百兽的灵长和造福万物的神兽。古代先民“用想 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9 管子水 地第三十九日:“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为虫蝠,欲大则藏于 天下:欲尚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9 据此可以看 出龙是上能达于天,下能入于水,变化无常的神物。“鹿角、牛耳、驼首、兔目、 蛇颈、蜃腹、鱼鳞、虎掌、鹰爪,龙之状也。”。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传说中 的龙,实际上是神话之蛇,它还融合了马、牛、鹿、虎、象、驼、兔、鱼、鹰 等多种动物的形象。 远古的人们在各种器具上还雕刻或塑造各种龙的形象,主要是由于人们信 仰龙会给人带来祥瑞或能化身为天子和伟人的神力。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 。闻一多:t 从人首蛇身像谈到龙与图腾,人文科学学报,1 9 4 2 年,第2 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j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1 9 7 2 年敝,第1 1 3 页 。 周 管伸撰: 唐 房玄龄注 明 刘缋增注:管子,见二十二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舨, 第h 7 页 。 孵 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三十一( 笔记小说大j 霓第二辑) 江苏广陵古藉刻印社编t 9 8 4 年版 1 8 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礼记郊特牲中 有:“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这表明古人认为龙与天帝有 着密切关系,同时它们还认为受天命者是龙的化身,或是人龙结合产生的,如: “轩辕黄龙体”史记天官书、 宋书符瑞志说,黄龙,四龙之长也。 此外,宋书符瑞志还把赤龙、青龙、自龙、黑龙亦列入祥瑞。又山海经 中多次提到神人乘龙,如祝融、夏后启、水夷均乘两龙。史记封禅书云, 黄帝修炼成仙,有龙自天下降迎黄帝上天。此盖本山海经神人乘龙之说。 龙在早时能降雨致水,骑它可以升天,当然是祥瑞了。 在洛阳汉墓壁画中还出现了半人半 龙形象的“伏羲龙身”,吣山海经呻 次十经所记各山之神有不少半人 半龙形象。这些神祗,当是各氏族 部落或各地区的图腾祖先或图腾神 形象。 洛阳汉墓壁画中出现了众多 的苍龙和青龙的形象。金谷园新莽 墓室壁画的龙的造型能充分表现出 墓主人渴望成仙,以及后代子孙盼 望苍龙能够给墓主及后代带来祥瑞 图2 - 1 金谷园新莽墓室壁画 的心愿。以洛阳卜千秋墓壁画的苍 龙为例,画面构图简洁明快、造型生动、用笔飞扬、色彩强烈、以线造型、墨 彩纷呈,画面着重表现一种神怪境界,壁画表达的完全是一个“飞龙乘云、腾 蛇游雾”的逍遥世界。如图:2 一l 第二节伏羲女娲图像 风俗通义引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a ” 这是把她作为三皇之一。在我国上古神话中还有大量这样的记载,即认为中华 民族的始祖不少是龙首蛇身或人面蛇身的形象:“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 。路史后纪一罗苹注引( 玄中记四部备要本史部,第4 4 册,上海中华书局,第5 9 页 1 9 风雨,吹为雷电”。“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伏羲人头蛇 身。”。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淮南子- 览冥训 说:“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 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潘水涸,冀州平,狡虫死。乘雷车,服驾 应龙,青虬。”这是把她作为整理天地的女神。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伟大 的一位女性,是人类的始祖神,所以汉代民间开始传说:“传言女娲人头蛇身, 一日七十化“,确实地描写出女娲外型及多变的神力。同时她也成为汉代人的 尸体保护神,在汉墓壁画中,伏羲、女娲的形象是常见的。如洛阳汉墓壁画中 的“h 千秋壁画”中即有伏羲、女娲形象。如图:2 2 在洛阳汉墓壁画中,女娲、伏羲神人等画表现为平视形象,人物形象被刻 划得栩栩如生,线 条流畅自如,勾画 了神话中的理想人 物。他们的面部和 衣服的细节描述生 动传神,各具特色, 相映成趣。女娲和 伏羲遥相呼应,古 拙的人物造型处处 表现出勃勃生机, 人物动态的巧妙变图2 2i 、千秋壁画的女娲与伏羲造型 化使动与静形成鲜明 对比,动静呼应,构成了汉壁画的宏大气魄。, 同时,伏羲女娲的图像表现通常会伴随着日轮、月轮,日轮中画着一只金 乌, 止人联想到飞鸟、或是古人观测到太阳黑子的联想:亦有太阳、金乌象征 雄性的说法。而月轮里面,住的是一只蟾蜍,相对于金乌是象征雌性,这些 描绘神灵祥瑞的图案,不仅为了祈求使死者过着舒适的生活。同时成了死人灵 。袁珂:山海经使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3 8 9 3 9 l 页。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3 9 l 页。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3 8 9 页。 魂的保护神,并保佑自己的后代繁衍生生不息。 第三节人头鸟身怪物 在洛阳h 千秋墓的墓门内上额绘有一幅人首鸟身扑翼飞舞在山岳上的人头 鸟身怪物,此怪物见于古籍山海经等书。诗经还日:“天命玄鸟,降而 生商”,告诉我们,崇拜乌与崇拜生殖有关,即与崇拜祖先有关。人身鸟首或人 面鸟身等面目出现,其核心是万物有灵论, 进而人们发现自己与自然物有一种特殊关 系,甚至是自己生命的来源之一。于是开 始虚构一种半人半兽的神像一图腾,鸟首 人身即鸟图腾,鸟身人面,如图2 3 ,山 海经中山经说:“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 凡九山,一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皆人面而 鸟身。”又说:“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 十三山,二千八百九十里。其神皆鸟身人 面。”又山海经海外东经说:“东方 旬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墨子日: 昔秦穆公有明德,上帝使句芒踢之寿十九圈2 - 3 洛阳h 千秋差人首鸟身图像 年。今本墨子明鬼下篇却把秦穆公 变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海绵钛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存折票据打印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钛碟市场深度评估及行业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 银行金融业务操作知识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 柳州银行招聘面试题目深度解析
- 建设银行天津分行面试题目深度解析
- 阴茎癌根治术后个案护理
- 初级会计职称课件培训
- 《公共科目》军队文职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旅业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内容
- 2025历年退役军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一二单元月考综合试卷(试题)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2025-2030中国土地估价行业标准体系完善与国际化发展研究
- 2025级新生军训开训仪式动员大会
- 2025年医院处方审核规范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天津市辅警招聘考试考试试题库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与实施路径-洞察及研究
- 2025版旧房翻新基础装修合同范本
- 铅衣消毒管理办法
- 2025新村级后备干部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中组部选调生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