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批评研究.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批评研究.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批评研究.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批评研究.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批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意缘批评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j ,的重要方法,在评论作家作 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料i 统一的 原则,从纵向的历史沿革与横向的逻辑结构两个视角,对意象批评 法做较系统的考察,探讨意缘批评法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 并对意象批评法的喻体内涵、形式特点以及相关理论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意象批评文学批评方法论 a b s t r a c t i m a g i n ec r i t i q u e ,w h i c h i sa ni m p o r t a n tm e t h o di st h e c r i t i q u e o f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p l a y sac r i t i c a lr o l ei nm a k i n gr e m a r k so n 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 sa n da u t h o r s t h ee s s a yu s e sp r i c i n p l eu n i t i n gt h er e s e a r c h o fh i s t o r i t ya n dl o g i c f o r mt h ev i e wo f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 v i e wo fc r o s s w i s el o g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 ,i tm a k e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s y s t e m i n q u i r y i n t o i m a g i n ec r i t i q u e ,a n d s t u d i e st h e h i t s t o r y o fi m a g i n e c r i t i q u e sb e g i n n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i n g t h ee s s a ya l s od i s c u s s e st h ec o n t e n t a n dc h a r a c t e ro fi m a g i n ec r i t i q u e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l i u w e i ( t h e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 & a r t ) d i r e c t e db yp r o f e s s o r :h u j i a n c i k e y w o r d s :i m a g i n ec r i t i q u e ,l i t e r a t u r ec r i t i q u e ,m e t h o dd i s c u s s 附件二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小包含为获得南昌土学或其他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已在沦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j 十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沦义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土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史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捕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击1 t :所较少具有的特色。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 既用比喻性的语言阐述了诗歌创作的共性化方法,又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对创作 理论予以阐释,如云:“把定一题、一人、一事、一物,于其上求形模,求l l , f n , s , , 求词采,求故实;如钝斧子劈栎柞,皮屑纷霏,何尝动得一丝纹理? 太白胸中浩 渺之致,汉人皆有之,特以微言点出,包举自宏。太自乐府歌行,则倾囊而出耳i 如射者引弓极满,或即发矢,或迟审久之,能忍不能忍,其力之大小可知已。要 至于太自止矣。一失而为白乐天,本无浩渺之才,如决池水,旋踵而涸。再失而 为苏子瞻,萎花败叶,随流而漾,胸次局促,乱节狂兴,所必然也。j i l l i1 2 5 这段话 论述了诗歌立意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李白、白居易、苏轼三位诗人不同风格的比 较,进一步强调了立意对诗歌风格的影响。与王夫之姜斋诗话有着共同特点 的还有顾嗣立的寒厅诗话,顾嗣立称“一字之师”为“光弼治军,旗帜不易”, 并且是“一声号令,百倍精彩”。然后又以“贵胄子弟”和“屠沽家儿”为喻来比 较是否重视炼字的作家。沈德潜说诗啐语又云:“文以养气为归,诗亦如之。 七言或杂以两言、三言、四言、五六言,皆七言之短句也。或杂以八九言、十余 言,皆伸以长句,而故欲振荡其势,回旋其姿也。其间忽疾忽徐,忽翕忽张,忽 亭萦,忽转掣,乍阴乍阳,屡迁光景,莫不有浩7 e 鼓荡- j i c - l j j l ,如吹万之不穷,如 江河之滔漭而奔放,斯长篇之能! 引及矣。四语一_ 0 ,蝉联而下,特初店人一法, 所悄王杨卢骆当时体也。少陵歌行,如建章之宫,千门j i y - 1 :如钜鹿之战, 渚侯皆从壁怵眉,膝行而前,不敢仰视;如人海之水,长风鼓浪,扬泥沙而舞怪 物,灵强毕集。苏子瞻胸有洪炉,金银铅锡,皆归冶铸。其笔之超旷,等于天马 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幻,虫【i 意中所欲出,韩文公后,又开辟一境界也。”p 6 】 沈德潜先用l 匕j j 。, s 性的语言谈诗歌养气的重要性,然后联系历, f - f ( , j j l 位著名诗人, 如李白、杜甫、苏轼等,对这个观点加以论证,在论证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实例, 又辅之以形绿化的语言,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养气的重要性。在清代诗话中,这 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薛雪的瓢诗话结合了苏轼和黄庭坚两位同时代的著 名作家,论述了才。i t i x ;i 4 也 f f 艺术风格的不同影响。其文云:“人之才情,各有所近。 或正或变,或正变相半,只要合法,随意所欲,自成一家。如作书不论晋、唐、 宋、元,只要笔笔妥当,便是能二ts 。余故日:不妨如快剑砍阵,骏马下阪;又不 妨如回风舞絮,落花萦丝。好诗好文,自是吾人分内之习;,如官居之廉洁,妇人 之贞节,为人子之孝友,一一皆分内之事,何以矜夸,以形人短? 坡公称鲁直诗 文如蝤江瑶柱,刁i 可多食,多则发风动气。属思久之,诗思渐集,又当淘汰尽情, 然后炼成首,自无可议。如戚南塘选军于编伍时,着眼挑剔,然后严其纪律, 信其赏罚,练其胆艺,训则进退,有不动如雷电,止若山岳。”1 2 7 1 文章通过这 系列比喻性的语言拓展了评论的深度和广度,既评析了代表作家,又表达了理论 观点,说明了才情在诗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清代,作为一个意象批评集大成的朝代,有许多对前代作家作品和诗歌创作 的总结性评价,如毛先舒的诗辩坻评价了魏晋时代曹氏父子的艺术风格,其 文云:“曹孟德如宛马骋健,扬沙朔风。子桓风流猗靡,如合德新妆,不作妖丽, 自然荡目。子建嵯峨跌宕,思挟气生,如高山出,大海扬波,虽极惊奇,不轻露 其变态也。”f 2 8 j 吴骞在拜金楼诗话中将谢灵运、谢惠连、谢眺的诗比作“玉 人之攻玉,锦上之织锦”,并把他们放到整个时代背景中去考察。贺裳载酒园诗 话云:“太白胸怀高旷,有置身云汉、糠秕六合意,不屑为体物之言,其言如风 卷云舒,无可踪迹。子美思深力大,善于随事体察,其言如水归墟,靡坎不盈。”, 1 2 9 1 文中列举了李白和杜甫两位唐代最著名的作家,讲述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 i 歌风格。除了对这些个别有代表性的诗人进行评价外,还出现_ j ,对1 :同f i , i - , f e 的 i :多诗人集中进行评价的作品,其中首一j t l 4 - - 愿相的小游革堂杂论诗,全文兆 6 2 句,以喻象的形式评价了自汉十九首至店代皮日休、陆龟蒙的7 2 位诗人。 缚句用一个比喻评价诗人,如“十- j l 首如星罗秋曼,芒寒久耀。”“i 写乐府如冷水 浇背,陡然一惊。皮袭美陆鲁望诗如疥背骆驼,全无妩媚。” 3 0 l 这f :f - :i i 1 篇幅和 ! f 1 1 i j - t :;气势恢弘的比喻,完全可以看作是一部相对完整的诗歌发展史。虽然l 中有 许多只是一家之言,但是对于各个l i :h - t :的评价i t , j , j - t t i ) t 是不可抹杀的。更为可贵的 是,清代许多评论家对诗歌创作理论也作了总结性的论述,比如说他们就对诗歌 f i q q , l 作形式作了许多评价,钱良择在唐音审体中将律涛的用律比作用兵的纪 律,用刑的法律,而且是严不可犯的。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中对古代 诗歌的几种形式进行比较,并用形象的比喻语言加以描述,更加形缘直观。文巾 云:“五言古诗,琴声也,醇至淡泊,如空山之独往。七言歌行,鼓声也,屈蛹t 顷 挫,若渔阳之怒挝。五言律诗,笙声也,云霞缥缈,疑鹤背之初f 譬。七言律诗, , # 1 t i :l = - 也,震越浑锼,似蒲牢之乍吼。五言绝句,磬声也,清深促数,恕羁馆之朝 击。七言绝句,笛声也,曲折嘹亮,类羌城之暮吹。”,【”1 7 ,i l , 1 - ,王寿昌小清华 园诗淡j i g 云:“唐人七古气势纵横,文情变幻,如神龙翔空,离奇天矫,不可方 物,诚为涛境奇观。然只可调之唐体,不可谓之古体。何j i g ? 以古气皆己发泄无 遗也。”,【3 2 】王寿昌列举了唐代的七言古诗,对诗歌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他认为七言古诗尤其符合唐代人的表达习惯。何世理然镫记闻云:“为诗且无 计工拙,先辨雅俗。品之雅者,譬如女子,靓妆明服固雅,粗服乱头亦雅;其俗 者,假使用尽妆点,满面脂粉,总是俗物。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 刘东房诸作。宋人则陆务观。若欧、苏、黄三大家,只当读其古诗歌行绝句;至 于七律必不可学。学前诸家七律,久而有所得,然后取杜诗读之,譬如百川i 学海 而至于海也。此是究竟归宿处。”,1 3 3 】何世瑾结合了王维、苏轼等著名作家的作 品来谈律诗的特点,阐述了诗歌形式对诗人创作的影响,以及诗人的才情对诗歌 形式的选择性作用。 注释 【1 】引自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 ) 【2 】引自郭绍虞( (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7 9 第7 8 页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7 9 第1 6 页 1 5 引自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引自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窜 引自王大鹏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 85 引自郭绍虞( ( 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7 9 第6 1 页 197 9 第51 页 第6 页 19 7 9 第2 52 页 引自王大鹏等( 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 8 5第16 页 引自王大鹏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 85第65 页 引自常振国等历代诗话论作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 8 4 第8 8 页 引自王大鹏等( ( 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 8 5第9 1 页 引自王大鹏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 8 5第7 6 页 引自王大鹏等( ( 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 85第7 8 页 引自王大鹏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 85第9 4 99 页 引自王大鹏等( ( 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 8 5第252 页 引自王大鹂等( ( 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 8 5第3 5 2 页 引自王大鹏等( ( 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 8 5 第486 、53 5 页 引自常振国等历代诗话论作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 8 4 第19 2 、2 0 9 页 引自王大鹏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l9 8 5 第7 8 4 页 引自王大鹏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 8 5 第10 3 4 页 引自王大鹂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 8 5 第1 10 1 页 引自常振国等历代诗话论作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 8 4 第3 2 1 页 引自常振国等( ( 历代诗话论作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 8 4 第43 j 页 引自常振国等历代诗话论作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 8 4 第3 8 0 页 引自常振国等( ( 历代诗话论作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 8 4 第5 48 、55 1 页 引自王夫之等( ( 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7 8第8 10 页。 引自王夫之等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7 8 第5 5 6 - - 5 57 页。 引自王夫之等( ( 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7 8 第7 1 4 页。 引自郭绍虞1 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8 6 第2 9 页。 引自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第3 4 7 页。 引自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8 6 第9 1 1 9 15 页。 引自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第15 6 6 页。 引自郭绍虞( ( 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8 6 第18 57 页。 引自王夫之等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第12 0 页。 1 6 11j 叫叫列甜列明鲥川川圳蚓川蚓川川川例圳捌冽冽冽冽捌圳圳圳列 二二hnd=n n n n n n n n n心汜舱心心心心陋心b b 弛” 第三节意象批评的分析 意象 i :t i 、t :f i - 为j “q 等歌批评t t ,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在使用方法和形j 弋特,t j 、i 笛 方面有着许多特点,下面就从7 c 厅7 7 使h 喻体的特点、意象批评的形式特。- j 、i 、:卷缘 批评的运用范围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梳理分析。 一、意象批评所使用喻体的多样性 意象批评作为一种以比喻为主要方法的批评手段,有着许多不同的喻体,这 l 中有人、1 l :s j c 、有物。本文从“生命之喻”“自然物象之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