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提出, 在政府的引导下高新科技园区在我国各地迅速发展起 来, 由高新科技企业集聚所形成的高新科技园区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的角色,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新 科技园区发展还很有限, 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高新科技园区的金融发展难以满足园区 的要求。 高新科技园区的高创新性、资金技术密集性以及低成功率等,决定了园区内企业 的金融需求具有高风险性、高收益性、高投入性和长期性等,作为园区发展重要推动 力的金融必需要结合这些需求特性,并遵循园区内企业的发展规律,才能够建立起与 园区发展相适应的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本文以特定区域高新科技园区为出发点,从金融需求的角度做研究,即结合高新 科技园区企业运行特征和金融需求特点, 来分析园区金融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 何解决。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我们看到在政府的引导下,我国高新科技园区的 金融发展正在积极转换定位, 逐步从以自身所能提供的服务为中心向以企业需求为中 心转变,即从金融供给向金融需求转变;另一方面揭示了我国高新科技园区的金融发 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为园区的金融发展提出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高新科技园 金融需求 金融发展 ii abstract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the strate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proposed by government, the high-tech park has developed rapid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the high-tech park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nd has been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in comparison with foreign countries, our high-tech park is still under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point is that high-tech parks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ark. high-tech park is highly innovative, capital-intensive, technology-intensive and low success rate, which determines the financial needs of the park is high-risk, high-yield, high investment and long-term . so we need to combine thes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tech park and build an effective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which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paper is a specific area, the high-tech park.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shows how to resolve by combining the financial needs of high-tech park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aper, on the one hand we have affirmed that the financial actives of the high-tech park have transferred supply point to needs point under the governments guidance in recent years; the other hand we reveals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high-tech parks in china still have some problems, and the paper show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high-tech park financial dem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独 创 性 声 明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 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我所 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 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 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 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1 页,共 45 页 1 引言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选题背景和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方面,在现代经济增长 的理论因素分析中发现,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从各国现代 经济发展实践来看,金融更是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由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形成的高新科技园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各国经济的竞争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表现为高新科技企业的竞争, 可以说高新科技园区是对国民经济发 展大局十分重要的;同时,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科技企业具有高创新性、资金技术 密集性以及低成功率等, 这决定了高新科技园区的金融需求具有高风险性、 高收益性、 高投入性和长期性等,而这些特殊性与许多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目标都存在矛盾,从 而决定了高新科技园区的金融发展不能够完全从金融机构的自身利益出发, 需要结合 园区内企业发展规律、阶段性特点,建立起有效的产业金融体系,因此对高新科技园 区的产业金融的发展的研究是很具意义的。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动态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动态综述 目前, 将高新科技企业和金融相联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高新科技企业的金融支 持方面,即从高新科技企业的融资困境的角度来分析,其中林毅夫和李永军认为 不 同的金融结构给不同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不一样,我国中小企业,尤其 是高新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 因此大 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中小金融体系是解决我国高新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 其后,林毅夫和孙希芳认为 通过构建金融市场模型,证明了非正规市场的存在能够 改进整个金融市场资金配置的效率。 而本文主要是从特定区域内的产业金融发展的角 度做研究,即结合高新科技园区企业运行特征和金融需求特征,来分析园区内产业金 融的发展。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本论文通过对高新科技园区这一特定区域的基本状况、运行特征的调查了解,和 借鉴国内外高新科技园区的金融发展的经验, 来分析我国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与高新 资料来源: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 资料来源: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2 页,共 45 页 科技园区相适应的产业金融。本论文是对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的理论研究,本 文以金融体系、产业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国内外高新科技园区的金融发展为现实依 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是问题的提出,即分析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主要是介绍论文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主要是对高新科技园区发展产业金融的概述。 第四章主要是对我国高新科技园区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五章主要是借鉴国外高新科技园区金融发展的经验。 第六章主要是对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进行详细分析。 第七章主要是对我国高新科技园区的产业金融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 第八章主要是对论文的研究进行小结,并说明不足和创新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3 页,共 45 页 2 金融体系和产业金融的基础理论金融体系和产业金融的基础理论 2.1 金融体系理论金融体系理论 2.1.1 金融体系的含义及相关理论 2.1.1 金融体系的含义及相关理论 金融体系的含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模式来概括, 在这里我们引用潘理权 关于金融体系的研究,将金融体系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分析。从狭义上来讲, 主要是指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促进资金的转化是金融体系的基本职能,而 资金的转化一般来说有两种渠道(见图 2-1):通过金融市场转化和借助银行等金融机 构转化,因此可以说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和中心,即两者 构成狭义的金融体系。从广义上来说,金融体系不仅包括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 系,还包括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调控体系,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金融监 管的主要作用是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操作符合规定,以及控制金融市场的运行,保 证其稳健顺畅;金融调控一般是国家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其良好运 转。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借鉴狭义的金融体系概念。从上述狭义的金融体系概念中可 以知道,金融体系主要是一个有关资金融通的系统,具体包括构成系统的各类组成机 构,以及系统中的各类金融机构的分工、职责和相互关系。 图 2-1 狭义的金融体系 实际上, 各国的金融体系千差万别, 学者们对金融体系理论的研究也是各有特色。 1999 年,allen 和 gale 对比较金融系统的研究得到了较多的认可,他们将金融体系 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以金融市场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金融体系, 二是以德国为代表的, 以银行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金融体系。 在美国的金融体系中, 金融市场相对银行的作用要重要, 众所周知, 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成熟并且相对完善, 在银行方面,虽说美国也一直在大力促进其发展,但是美国的银行数目较多,规模较 资料来源:潘理权.我国金融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 资料来源:(美)艾伦,盖尔.比较金融系统(m).王晋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金融市场 直接融资 储 蓄 卖出 存款 买入 贷款 投 资 金融机构 交易 间接融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4 页,共 45 页 小,可以说集中度较低。在德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的发展比较全面成熟,德国有三 家全能大型银行,分别为德意志银行、德雷斯顿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这三家银行在 德国的金融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 德国的资本市场与美国比起来, 就显得有些薄弱了。 其他国家的金融体系处于这类极端情形之间(见图 2-2)。 图 2-2 各国金融系统比较 这两种金融系统到底哪个更好呢?allen 和 gale 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他们认为,以金融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能够更好的分担截面风险,即在非系统性风险 规避方面占有优势,这是因为在金融市场上,存在着较多的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而 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则能够分担跨期风险,既在系统性风险规避方面占有优势, 这是因为银行更能提供长期承诺。根据这两位学者的观点,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 系统更好,并且各国国情差异很大,我们也不能绝对的说哪一种系统更好。2004 年, 林毅夫从金融服务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对最优金融系统进行了定义, 他认为最优的 金融系统应当是能够最好的做到结合经济实体并为其提供适合有效的金融服务的体 系,也就是说,最优的金融体系是能够抛开自身的利益,以经济实体的需求为基点, 将资源配置到经济中最有效率和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和企业中。 2.1.2 与本文联系 2.1.2 与本文联系 最优的金融体系应该是能够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 也就是满足能够促进和支持我 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产业的要求。高新科技园区是以高新技术及高新产品为依托 的,体现了当今经济发展对科技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因此,探索适合高新科技园区发展的金融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德国 银行 不集中 金融市场 最重要 最重要 发达 相对不重要 不重要 高度集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5 页,共 45 页 2.2 产业金融理论产业金融理论 2.2.1 产业金融的含义及相关理论 2.2.1 产业金融的含义及相关理论 产业金融,目前在国内外还未形成广泛认可的概念。从产业金融丰富的实践活动 来看,可以概括为依托并促进特定产业发展的金融活动的总称 。在本文,我们引用 马英俊 关于产业金融理论的研究,将产业金融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广义的产 业金融是金融需求(个人、社会是对金融需求的其他组成部分)的一个组成部分的, 反映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相对于金融服务供给方的金融产业(包括 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等)而言,广义的产业金融反映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问题。 而狭义的产业金融是指依托并服务于特定产业发展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其中,特定产 业是指对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十分重要的产业, 同时这些产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金融 机构的发展目标存在着矛盾,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金融体系难以对产 业的发展提供充足有效的支持。狭义的产业金融包含两个要点:一是特定的产业,二 是金融活动以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为基本点和出发点。在本文中,主要借鉴狭义的产 业金融概念。 产业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自身又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 即服务和依托特定的产业。产业金融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方面,产业金融是以支持和促进特定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可以说,产业金 融与特定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产业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自身发 展的需要,产业金融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研究金融体系发展问题的。总的来说,产业金 融是连接金融体系和特定产业发展之间的纽带, 是希望通过在两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联 系机制,来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2.2.2 与本文联系 2.2.2 与本文联系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高新科技园区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产业扮演着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各国经济的竞争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表现为高新科技产业的竞争,可以 说高新科技产业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十分重要的产业;同时,与传统产业相比,高 新科技产业具有高创新性、资金技术密集性以及低成功率等,这决定了高新科技产业 的金融需求具有高风险性、高收益性、高投入性和长期性等,而这些特殊性与许多金 融机构的经营发展目标都存在矛盾。显然,高新科技产业是满足狭义的产业金融含义 资料来源:纪敏,刘宏.关于产业金融的初步研究兼论我国财务公司改革的一种思路j. 金融研究,2000 资料来源:马英俊.产业金融理论与对策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6 页,共 45 页 中对于产业的特定要求。 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我们要突破现有金融 体系的障碍,结合高新科技产业的具体特点,以高新科技产业的金融需求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建立起有效的产业金融体系,对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7 页,共 45 页 3 高新科技园区发展产业金融概述高新科技园区发展产业金融概述 3.1 高新科技企业的含义和特征高新科技企业的含义和特征 3.1.1 高新科技企业的界定 3.1.1 高新科技企业的界定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的具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国关于高新科技企业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并且企业是处于发展变化中 的,任何一项静态的指标都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这种发展变化,也就是说高科技企 业的界定指标也是相对的、动态的。高新科技企业的界定是需要符合各国各地的具 体情况的。 美国商务部界定高新科技企业的三个主要指标为: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为高技 术领域中前沿性技术或突破性技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强度,即研究开发费用占总 产出的比例和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于国际比较的需 要,结合美国的研究开发强度评定方法和专家意见,于 1994 年开始采用研究开发 总费用占总产值比重、直接研究开发经费占总产值比重、间接研究开发经费占总产 值比重三个指标来界定高新科技企业。 在我国,国家科技部 2008 年 4 月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具 体的认定方法标注如下(见表 3-1)。 表 3-1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项目 具体内容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 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 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科技人员占职工数量比例 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 工总数的 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 总数的 10%以上。 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 总额的比例 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为 4%6%,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 60%。 产品占总收入比重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 的 60%以上。 资料来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文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8 页,共 45 页 一般认为,高新科技企业是指企业掌握着某一项高新技术,并以这项技术为核 心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具有很大的垄断性和市场 潜力。 3.1.2 高新科技企业的特点 3.1.2 高新科技企业的特点 尽管对高新科技企业的界定和衡量标准不相一致,但综合起来看,高新科技企业 的特点是相一致的。高新科技企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从事某种专业技术。高新科技企业的成立与发展一般是依赖于某种专业 技术,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例如,北京北方科鹰技术有限公司专业制造 led 显示屏,生产的内外单色、双基色、全彩色显示屏,大屏,利率屏,证券屏,帖子数 码混合屏等都是依赖于公司的专业技术。 2. 企业的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有形资产较少。高新科技企业的资产主要为无 形资产,包括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专业人才等,企业对于土地和厂房等有形资产 的需求较少。例如,软件公司或网络公司只是需要普通的办公室。 3. 企业需要高投入。高新科技企业具有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点,因此企业 的研究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方面,高新技术的研究需要投入成本大的高端 设备,并且技术研究人员的工资较高,另一方面,为了开拓市场或抢占市场,也需要 投入大量资金。例如,1994 年,美国私人计算机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高达 160.5 亿美元 。 4. 企业具有高收益性。高新科技企业的产品依靠高端或创新技术,可以产生极 高的附加价值。一般来说,高新科技企业能够带来首创利润,产生比一般商品高出很 多的利润。例如,据经济学家的推算,美国航天投资的成本效益比约为 1:14 。 5. 企业具有高风险性。高新科技企业由于其产品的高创新性、知识密集性等, 往往具有远高于传统企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风险,高新科 技企业的专业技术大多处于科技前沿,技术本身的不稳定性、前景的不确定性等,使 得成败往往难以预料,所以相对传统技术成熟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开发风险;二是市 场风险,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历时较长,市场的接受度、产品的价格等 都有可能在这段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变动,这些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技术开发良好,但新 产品却销售不出去的风险;三是替代风险,高新科技企业相比传统企业更加依赖于高 新技术,而高新技术却具有高度的时效性和更新换代性;四是财务风险,正如上文提 到,高新科技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其自身的风险性,融资渠道较少,在 数据来源:戴淑庚.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40 数据来源:赵洪江.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m.四川:西南财经出版社,200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9 页,共 45 页 资金需求量最大的起步期和成长期,容易出现资金供应链断裂的风险。综上,我们可 以看出高新科技企业的风险要远远大于传统企业。 3.1.3 高新科技企业金融发展的特征 3.1.3 高新科技企业金融发展的特征 根据企业发展理论, 一般将高新科技企业划分为四个阶段: 种子阶段、 起步阶段、 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企业的规模、不确定性、金融需求、收入等 都有明显的不同(见图 3-1)。 图 3-1 高新技术企业四阶段划分 资料来源:赵洪江.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融资契约与创业金融体系.2009(30). 1. 种子期,即技术研究开发阶段。这一阶段,处于创意与研究阶段,通常是只 有创意、或专有技术,不具备产业化的条件,一般没有经济效益。在这一阶段,存在 较大的技术开发风险和技术产品的市场风险,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较少。 2. 起步期,即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这一阶段,是产品试生产和销售阶段,随着 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成功,企业家们开始着手进行生产、销售的初期准备,包括购买生 产设备、开拓销售市场等。在这一阶段,技术开发风险被逐步排除,主要面临市场风 险,同时较种子期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对于资 金的需求。 3. 成长期,即产业化阶段。这一阶段,是企业进入发展和生产扩大的阶段,企 业开始正式的生产运作,其产品也被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在这一阶段,企业面临的 主要是技术替代风险和管理风险,同时企业为了扩大生产、开拓市场,增加销售收入 和首创利润,对资本的需求快速增加。 技术不确定性 市场不确定性 资金需求 销售 种子期 起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10 页,共 45 页 4. 成熟期,即规模化阶段。这一阶段,是技术成熟和产品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 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份额较大,利润增加,风险逐渐减少。在这一阶段,企业对于金 融服务的需求仍然很大,但与起步期和成长期相比,企业对于金融服务需求的种类扩 大,同时企业的需求和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的匹配性也变高。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金融服务有着不同数量 和种类的需求, 由此, 我们需要建立能够满足不同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 3.2 高新科技园区简述高新科技园区简述 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种产业或人为或自发的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积聚,高新科 技园区的形成是高新科技企业积聚的结果。 高新科技园区内的企业主要以高新科技企 业为主,还包括各种配套的服务企业,比如各类金融服务机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我国高新科技企业也在不断的积聚,涌现出了 一大批有着不同技术特色的高新科技园区,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科技园区、苏 州科技园区、大连科技园区、成都科技园区、天津滨海科技园区等等。其中,中关村 科技园区是我国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在本论文中会做重点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11 页,共 45 页 4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 4.1 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现状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现状 4.1.1 银行是高新科技园区最主要的金融服务者 4.1.1 银行是高新科技园区最主要的金融服务者 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我国高新科技园区最重要的金融服务者, 尤其是园区内企业的 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的贷款。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确定,金融机构服 务高科技的意识和对高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增强。 许多金融机构设立了专门的科 技企业服务部门,认真分析高新科技园区内企业的生命周期和成长特点,并根据企业 技术的成熟度和所处具体行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自身的成长阶段和风 险状况,加强和改善对园区内企业的服务。同时,金融机构还探索和开展了多种形式 的贷款方式, 如出口退税质押、 股权质押、 债券质押等, 对园区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并经过国家有权部门评定的高新科技企业,还开办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另外,各金 融机构还不断完善服务产品种类,如理财、咨询等,为高新科技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全 方位的综合服务。 2006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把金融服务列为发展高新科技园区的重要内容,并且允许银 行参股投资高科技项目,虽然银行尚不能混业经营,但此项政策的发布,较之前有了 重大突破。 4.1.2 高新科技园区运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4.1.2 高新科技园区运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出现了股票的萌芽,1987 年的上海真空电子器件公 司的公开发行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股票。 随后我国逐步成立了证券经营机构体系和资 本市场监督管理机构, 以及一系列的资本市场法规体系, 我国资本市场逐渐完善起来。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股票市场也逐渐成为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企业市场融资的重 要途径。由于我国高新科技企业大多集中在各地的科技园区内,本文通过分析在主板 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三板市场上市的高新科技企业来分析高新科技 园区内企业运用资本市场的状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12 页,共 45 页 从 2000 年到 2009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总上市数目 409 为家,而高科技上市公司 数目为 106,占 26%左右(见表 4-1),从发行数量上来看,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占比 要稍微小一些,并且在 2006、2009 年该比例为 0。深圳证券交易所从 2000 年月 开始暂停了新股发行和上市,一直到 2004 年设立中小企业板才恢复新股发行,因此 高科技企业通过深圳交易所的资金筹措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板上。 表 4-1 上海证券交易所高科技上市公司统计 单位:个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2004200520062007 2008 2009 上市数目 94 64 69 66 59 3 14 24 6 10 高科技上 市数目 18 24 21 22 17 0 0 2 2 0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各公司招股说明书整理 2004 年 6 月 25 日,中小企业板在深交所登场,至今中小企业板已经走过五个半年 头的征程,其规模已由最初的 38 支股票扩大到 2009 年末的 327 支股票,总发行股本 由 3,223,355,978 股到 59,160,429,579 股,市场总值由 41,343,140,479 到 1,687,255,091,054 元。在中小板上市的高新科技企业由 2004 年的 11 只到 2009 年 的 168 只,值得一提的是 2007 年在中小板上市的高新科技企业有 54 只。从比例上来 看,从 2006 年起,在中小板上市的高新科技企业数目占当年上市总数目的比例均超 过 50%,且该比例有上升的趋势。中小企业板的设立成为了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的切入点,为高新科技企业打开了进入资本市场的大门,拓宽中了高新科技企业的融 资渠道和融资格局,缓解了高新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见表 4-2)。 表 4-2 中小板高新科技企业上市情况 单位:个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上市数目 38 12 52 100 71 54 高新科技上市数目 11 1 28 54 42 32 资料来源: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各公司招股说明书整理 2009 年 3 月 31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 暂行办法,7 月 26 日,108 家企业上报中国证监会创业板,这意味着筹备了十余年 的创业板在我国正式开启。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创业板和中小板之间的 层次也明显起来,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企业也将有着本质区别。创业板,除了发行上 市条件与中小板不同之外(见表 4-3),定位也不同。中小板发行上市条件与主板一 样,主要是服务于进入成长期的后期阶段,比较成熟和经营相对稳定的企业,并且一 般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也比较成熟, 但创业板的主要服务对象为进入成长期的早期阶 段的广大成长型企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13 页,共 45 页 表 4-3 首发上市条件比较 项目 主板/中小企业板 创业板 最近 2 年连续盈利,累计不少于 1000 万元,且连续增长。 利润要求 近 3 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超 过 3000 万; 同时近 3 年经营活动现 金流量净额超过 5000 万, 或者营业 收入超过 3 亿。 或最近1年盈利, 净利润不少于500 万元,最近 1 年营业收入不少于 5000 万元,最近 2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 于 30% 。 股本总额要求 发行前总股本不少于 3000 万。 发行后不少于 3000 万。 净资产要求 最近一期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 损。 最近一期期末净资产不少于 2000 万,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无形资产比例要 求 最近一期期末无形资产(除土 地、采矿权和水面养殖权等)占净 资产比例不高于 20%。 无规定。 资料来源:根据证监会文件整理 截至 2010 年 1 月, 中小板上共有 346 家企业上市, 总发行股本约为 824.69 亿元, 平均每家融资 2.38 亿元,中小板总市值达 17187.35 亿元,流通市值 7580.94 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在 346 家中小板公司中有 256 家集中在制造业,占比约为 74%,尤 其是集中在机械设备仪表、塑料化工、金属非金属、纺织服装、电子这五个领域。在 目前申报创业板的 149 家企业中,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 务业等,占比约 68%。其中,电子信息占 149 家企业的 37%,生物医药占 10%、新材 料占 12% , 此外还包括部分新能源、 文化教育传媒、 现代农业等新兴行业 (见表 4-4) 。 表 4-4 截至 2010 年 1 月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融资情况 行业 中小板上市数目 总发行股本 创业板上市数目总发行股本 制造业 256 53,862,964,343 30 2,803,875,704 采掘业 4 1,845,750,494 农林牧渔 7 1,461,637,104 水电煤气 2 648,674,675 建筑业 8 1,608,727,300 运输仓储 3 591,511,561 1 60,000,000 信息技术 32 5,377,516,902 14 1,195,434,286 批发零售 10 7,451,264,535 1 89,350,000 金融保险 1 2,500,000,00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14 页,共 45 页 房地产业 7 3,976,146,880 社会服务 12 1,995,591,614 3 265,670,000 传播文化 2 617,077,364 1 168,000,000 综合类 2 532,000,000 合计 346 82,468,862,772 50 35,060,816,000 资料来源: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整理 作为场外市场的三板市场(全称“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是为上市公司提供特 别的转让服务,主要的对象为中小型高新科技企业。三板市场的发展分为旧三板和新 三板,旧三板起源于 2001 年,主要是为退市后的上市公司股份提供继续流通的场所, 和解决原来的、系统历史遗留问题。新三板于 2006 年得到证监会批 复,特指中关村科技园非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代办股份转让,在当年就有 10 家 中关村企业在三板挂牌, 截至 2010 年 3 月 17 日, 共有 122 家企业在三板挂牌, 其中, 64 家为中关村高新科技企业,股本数为 24.9684 亿 。三板市场的发展不仅在于完善 了资本市场的退出机制,推动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高科技企业上市的 孵化器,三板市场的发展为我国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1.3 风险投资对高新科技园的支持 4.1.3 风险投资对高新科技园的支持 这里我们通过分析风险投资的发展情况来分析高新科技园区的风险投资状况。 截 至 2008 年底,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 6796 项,投资高新科技企业达 3845 家, 约占总投资家数的57%左右; 累计投资总额769.7亿元, 其中向科技企业投资427.4 亿元,约占 60%左右 。相比前几年,在我国风险投资总额大量增加的前提下,对科技 企业的投资数目与额度也在大幅增加。 图 4-5 我国风险投资的投资强度 单位:万元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2008 强度 595.6 568.6 624.9 872.3920 972.1901.1802.5 973.3 1041.25 资料来源:2009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 2007 年我国风险投资出现了自 2004 年持续下降以来的第一次增加, 2008 年继续 增加, 且成为了历年来投资强度最高的一年, 达到 1041.25 亿元, 较上年增长了 6.97%。 其中,网络产业、半导体、资源开发工业、生物科技等企业的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较前 一年增加最为明显(见表 4-5)。 资料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资料来源:2009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15 页,共 45 页 图 4-6 我国风险投资首轮投资和后续投资 单位:%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首轮投资 83.3 72.1 672 70.8 77 83.1 84.5 后续投资 16.7 27.9 32.8 29.2 23 16.9 15.5 资料来源:2009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 2008 年,我国风险投资项目首轮投资和后续投资分别占 84.5%和 15.5%,并且从 2004 年起首轮投资所占比例逐年提高,这种趋势表明,我国的风险投资的总体来说 是向着投资更多新项目的方向发展(图 4-6)。 表 4-7 风险投资项目的行业分布 单位:% 高新技术企业 传统企业 投资项目 73.1 26.9 2003 年 投资金额 79.8 20.2 投资项目 76.7 23.3 2004 年 投资金额 67.7 32.3 投资项目 78.3 21.7 2005 年 投资金额 79.5 20.5 投资项目 67.9 32.1 2006 年 投资金额 62.2 37.8 投资项目 65.5 34.5 2007 年 投资金额 51.5 48.9 投资项目 63.2 36.8 2008 年 投资金额 55.2 44.8 资料来源:2009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 从我国风险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分布来看, 近些年我国风险投资对 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是走低的趋势,在投资项目表现尤为突出(见表 4-7)。2005 年,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比例为 78.3,金额比例为 79.5,2008 年这两个比例 分别降至为 63.2 和 55.2。 表 4-8 中国风险投资项目所处的阶段 单位:% 种子阶段 起步阶段 成长阶段 成熟阶段 重建期 2003 年 13 19.3 49.5 18.2 0 2004 年 158 20.6 47.8 15.5 0.3 2005 年 15.4 30.10 41 11.9 1.6 2006 年 37.4 21.3 30 7.7 3.6 投资项目 2007 年 26.6 18.9 36.6 12.4 5.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16 页,共 45 页 2008 年 19.3 30.2 34 12.1 4.4 2003 年 5.3 16.8 37.5 40.4 0 2004 年 4.5 12.3 44.8 38.4 0 2005 年 5.2 20 46.8 26.8 1.7 2006 年 30.2 11.5 39.4 14.6 4.3 2007 年 12.7 8.9 38.2 35.2 5 投资金额 2008 年 9.4 19 38.5 26.5 6.6 资料来源:2009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 2003 年至 2006 年,我国风险投资出现了阶段前移的趋势,2007 年,这种趋势减 缓,到了 2008 年,对种子期投资金额降低到 9.4%,投资项目占 19.3%;对成熟期的 投资也有所下降;起步期的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所占的比例都大于前一年(见表 4-8)。 表 4-9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 单位:% 年份 上市 收购 回购 清算 其他 2003 5.4 40.4 36.3 14.9 3 2004 12.4 55.3 27.6 4.7 0 2005 11.9 44.4 33.3 10.4 0 2006 12.7 28.4 30.4 7.8 20.6 2007 24.2 29 27.4 5.6 13.7 2008 22.7 23.2 34.8 9.2 10.10 资料来源:2009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通过上市退出比例有了大幅提 高,2007 年达到了 24.2%,几乎是 2006 年的 2 倍,2008 年稍有下降;二是上市、回 购、收购成为了主要的退出方式。2008 年,通过这三种方式实现的退出比例分别为 22.7%,23,2%,34.8%;三是从单个退出方式来看,2008 年回购成为最主要的退出 方式(见表 4-9)。 4.2 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产业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产业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金融业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加强对高新科技园区的服务和支持力度, 但是 与近些年来高新科技园区日益扩大的金融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除了由于高新 技术企业本身财务状况不透明、经营管理体制落后及其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等原因, 使得金融机构在对待高新技术企业方面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 也是因为金融发展本 身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 17 页,共 45 页 4.2.1 银行理念和制度的约束 4.2.1 银行理念和制度的约束 我国具有丰富的银行业资源,从了四大国有银行外,还有许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 行,而且近年来,中小银行也高速发展起来。但是由于银行业自身的理念、制度问题 以及规模与风险承受能力的限制问题, 对于迫切需要金融服务的高新科技园区的扶助 力量有限。 1. 银行缺少在高新科技园区内发现和培育适合支持的企业的主动性。对于银行 的信贷员来说,花费同等的审贷时间和精力放在金额较少的贷款上,既不利于其自身 完成考核指标,还要花费大的力气监控贷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