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研究.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研究.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研究.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研究.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当 代 我 国 企 业 人 本 管 理 研 究当 代 我 国 企 业 人 本 管 理 研 究 专 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方向:现代决策与管理 导 师:蓝常周副教授 研究生:周德胜 年 级:2004 级 摘 要 摘 要 自有人群组织,便有管理,管理是将组织内有限资源有效配置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态过 程。管理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有其独特的创造性,可以说人类社会、人群组织就是在探索管 理的科学性、创造性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人本管理是前沿的企业管理理论。管理中由重物到重人,是管理哲学上的跃迁,它表明 人们认识到人是管理中最根本的因素,一切管理都必须依靠人,而且还认识到一切管理活动 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人,为了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新世纪我党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以人为本”作为全社会各项事业的核心理念。因此,我 国企业实施人本管理,既顺应了管理的潮流,又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人本管理,通俗地理解,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本思想源 远流长。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 国危” 。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些人本思想尽管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 发,是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手段和工具,但是,几千年的思想积淀,在今天为实施人本管理 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土壤。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理论是舶来品,是西方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发展 的产物。本论文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作了纵向梳理,揭示西方人本管理理论在管理思想史 中的地位,并指明其不足,从而为我国企业的人本管理理论提供理论观照。当代我国企业学 习、借鉴西方人本管理理论应该有所批判和创新。一是要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出发来认识 人,把人本管理统一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从而揭示出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归,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认识管理活动中 的人,就能明确管理的方向,使人本管理有了坚定的立场。一是要结合当代我国企业管理的 实际来认识人本管理,使理论契合现实。我国理论界对企业人本管理主要是强调在管理过程 中要以企业员工为本,把促进和实现企业全体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本文认 为这只是人本管理内涵的一个层次,企业的人本管理还应包括另外一个层次,即企业的一切 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要以相关服务群体为本,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服务。无论是从马克思主 义人学对人的认识来讲,还是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来 看,对企业的人本管理作这种广义的理解都是十分必要的。从这种人本管理的内涵出发,论 文对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作了阐述。为了便于对当代我国企业实施人本管理进行分析和探 讨,论文结合有关文献对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归纳,重点说明了我国企业 在实施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文结合人本管理的内涵、基本特征,并针对我国企业在实 ii 施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如何实施人本 管理,是论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论文参考有关文献作了探讨,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人本管理 的理论模式和基本途径。 我们理解的人本管理应是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的管理。人的全面与自 由的发展是人类恒久的理想,是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中的核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离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正是要通过我们今天的努力,积极创造人 全面自由发展的各种条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 根本目标的人本管理是我国企业正确的路向。大力推进我国企业人本管理,不仅具有现实意 义,更具有长远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人本管理;以人为本;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 iii a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abstract where there is a group of people , there is management which by definition is a dynamic course in that limited resources are organized to realize the organizational goal. management has its essential principles and unique creativeness. so to speak, the human society is developed with management.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is a new kind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management of personal resources instead of material ones is a big step in management philosophy. it shows that a person is the most essential fact and all managements rely on persons and is for persons.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generally speaking, is a management “all for persons”.and humanitarian thoughts has its deep origi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qis politician guan zhong said: a good government management is all for persons, or the government will be overthrown. mengzi emphasized:“persons are in the first position, society second, kind third”.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in china must combine the theory into chinese practical situation and make a big emphasis on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 its customers. mans free, all-sided realization is marxs purpose, and its humanitarian managements goal. modern humanitaria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ame from the west and is the combination of its theorise and practices which has its rights and wrongs.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is necessary for realiz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foun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thesis summarized chinas historical and present humanitarian management,emphasized some of its problems, raised the essential principals in chines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hard point is how to make a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the thesis, facing the problem, gave its theoretical patterns and fundamental methods .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our so-called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is to realize mans free and all-sided development .and its humans eternal ideal and the core of the future society that marx planned. china is now still developing on its primary step and there is a very long way to go from the ideal future society in which man develops freely and in all sides. it is through our todays hard work and actively create all possible factors for mans free and whole-sided development that we can realize our all-around development . and therefore making the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with mans free and whole-sided development as its essential purpose is one of the right gateways in our chinese enterprise .and in such a way there are both practical and ideal significances to energetically reinforce the chinese enterprise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key words: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all for people studying organization enterprise culture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 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 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 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前 言 前 言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本质与核心,从而明 确了全社会各项事业的终极目标谋求人的全面发展。我国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 重要的主体,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上应该是基础和核心的社会组织。事实 上,我国一些企业自上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学习、借鉴西方的人本管理理论,强调尊重人、 理解人、满足人的需要,把人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落实科学发 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人本管理又成为企业管理者热衷的话题。同样,在管理 学界,研究和探讨企业人本管理的论文和论著陆续发表和出版。时下,人本管理成为企业管 理前沿和时髦的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在新世纪的兴盛,有其内在的客观必然性。首先,从管理理论上讲,人本 管理是管理科学发展与对人性的认识深化的产物。一般认为,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了 数千年,但管理只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才开始成为一门学科。管理科学发展历史,大致 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科学管理经济人(20 世纪初至 30 年代) ; (2)行为科学 社会人(20 世纪 40 至 50 年代) ; (3)现代管理复杂人(20 世纪 6070 年代) ; (4) 最新管理即人本管理全面发展的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随着对人性认识的深入,管 理理论在不断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是现代管理理论最新发展阶段,也被称为最新管 理理论阶段。它开始于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反思。20 世纪 80 年代初,西方管理学界曾经出现 一股强大的并影响至今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而另一些人则从反思走向后现代,使管理理 论继 60 年代后重新走向空前活跃、百花齐放的时期,显现出最新管理理论丛林茁壮成长、 繁花似锦的景象,像企业流程再造、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和谐管理、知识管理等等。最 新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权变性、艺术性、实用性、战略性、文化性。以人为本管 理的思想在各种管理理论中凸现出来,因此有人将最新管理理论阶段与“科学管理” 、 “行为 科学” 、 “现代管理”阶段并称之为“人本管理”阶段。人本管理将人看作是全面发展的人。 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发展,并 成为社会发展的源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企业采取自主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建设企业 文化等一系列人本管理的措施。 其次,从管理实践上讲,人本管理是新经济时代的特点所决定的,是管理人本化要求的 体现。新经济时代有三个主要特点: (1)经济全球化;(2)信息网络化; (3)知识经济化。在 新经济时代,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人的知识、 智力、技能和创新能力也日益取代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并 且日益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支配地位。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人拥有的知识、智 力、技能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视人。新经济时代对管理的要 求,集中表现为管理人本化。管理人本化是指在管理中人的地位和权利得到空前重视。在新 经济时代,管理的使命不再只是为了提高效率,管理的首要任务将是精心培植组织的核心竞 2 争力。因此,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企业管理,都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都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人成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也就是人本管理的根本要求。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毋庸置疑,人本管理应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管理理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管理学 家成思危曾指出, “面对全球竞争,中国企业要实现振兴,实现崛起,我们究竟靠什么?我 想提出一个观点,靠以人为本的管理 ,简单说就是人本管理 。这个思想是当今管理发 展的一个潮流。 ” 1但是, 在我国当代企业的管理实践中, 对什么是人本管理?以哪些人为本? 以人的什么为本?如何实施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清楚。许多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只是停留在喊 口号上,并没有采取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再者,我国理论 界目前对人本管理的研究虽然成果不少,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既欠深入又欠系统。特别是 从管理哲学的高度去探索人本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实践中的问题和理论研究的薄 弱地带决定了理论探索的必要性和理论创新的可能性。本文拟从管理哲学尤其是突出马克思 主义人学的指导地位出发,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状况,侧重于研究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 理的内涵、特征、基本原则以及途径,以期获得值得我国企业汲取的理论成果。 3 一、人本管理思想的渊源 人本管理,如果从最一般的层面上理解,就表现为在管理中对人的尊重和关怀,重视人 的价值,注意满足人的需要,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人本理念和精神其实在我 国古代的管理实践中就开始孕育和生长。而在西方管理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对管理中 人的认识的深入,人本主义精神在管理中也日益凸显。当然,我国古代的“以人为本”思想 是从封建君主的利益出发,是维护封建君主统治的手段,西方管理科学中“以人为本”是建 立在抽象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但是,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它们构成了我们今天人本管理 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思想 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很早就有以人为本的说法。这种以人为本是古代哲人和 圣明君主意识到民众力量的一种理论反映。 1. 用以人为本反对“以神权为本” 在我国远古时期,由于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因此,在强大的自然界面 前显得非常弱小,当时的人们往往不能将自身与外部的自然界分开,因而常把种种自然力人 格化为“鬼” 、 “神” ,把外部自然界当做主宰人类一切行为的“天” 、 “天帝”等等。夏商时 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在这一时期, “天帝” 、 “天命”等观念已深入人心。统治者利用 这种神本思想统治劳动人民,宣扬君权神授。下层劳动人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起 来反抗,往往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周初的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敬天保民” 的思想,也就是说,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单纯的敬天,走向敬天保民。 到了春秋时期,尊人、重视人的价值的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春秋时期齐国思想家管仲 最先提出“以人为本”概念。他在管子霸言中说: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 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 2其实质,是把以人为本当做统治者的开明统治的一种手段。 先秦时期道家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把人的地位提高到了与“天”同一的高度。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庄子认为,面对宇宙无涯而人生有涯这一困境,应竭力将有限生命个体 的价值与无限的宇宙价值等值,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先秦儒家一般主张宇宙浩大、人同时具有卓越力量的观点。孔子在论语中指出: “唯天 为大,唯尧则之。 ” 3意思是尧作为圣人很伟大,这是效法于天的缘故。孟子心目中的人的形 象也十分高大,他具有“浩然正气” 。在后来的儒家思想发展中,一直把追求“天人合一” 作为其学说的中心。儒家对待鬼神的态度,也表明我国古代文化中人本思想的特点。 论语 记载: “樊迟问知。子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 4意思就是要对鬼神持 存疑态度,要重视道德教化。这里,虽然没有否定鬼神但并不求助于鬼神,这是儒家学说的 一个显著特点。孔子还讲: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否定天命论,主 张“重人事、轻鬼神”的人本思想。孟子通过对人的独立人格的宣扬,来表明他重视人格尊 严、肯定人本身的价值。 4 2用“以民为本”反对“以君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民本思想。统治阶级意识到民众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 用,众多思想家也认识到民众是社会财富的根本来源和王朝兴衰的决定力量。在先秦时期, 民本思想就体现在诸子百家的理论概括中,具体来讲,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 “民惟邦本”思想。在晏子春秋这部史籍中,有很多反映晏子以民为本思想的 言论和事迹,也充满了对以民为本的深刻思考。最著名的是晏子和叔向的一段对话。叔向问 晏子:在社会混乱,失去常道,国君和官僚贵族品行坏僻、背离社会道德的状况下,怎样做 才能既安定人民,又不让人民产生不端的行为而背弃社会道德?晏子答曰: “卑而不失尊, 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 ” 6在这段对话里,晏子明确使用了“以民为本”这样一个概念。 孟子讲: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 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 7这也是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 后来,在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形成了“国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2) “民贵君轻”思想。孟子明确阐述了人民、国家、统治阶级三者的关系。他说: “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8他认为,在人民、国家和统治者三者之间, “民”是第一位的, 是最重要的。这充分表现了孟子等古代思想家对“民”的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民”的 尊重。 3人为天地万物之尊 在人与物的关系上,古代哲人肯定了人在万物中的卓越和伟大,视人为天地之尊,这里 表达了对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关爱和尊重。 礼记中说: “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 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 9儒家还认为: “人为万物之灵” ,10 “天地之性,人为贵” 。 11这就是说,在天地万物之中,人是最宝贵的。孟子不仅强调人的宝贵,还详细分析了人的 宝贵之处就在于人能思,认为思得理义,人得理义就能宁静致远,人人得理义则社会祥和安 康,诸业兴旺。孟子还认为,能思,就使“人人有贵于己者” 12,即人人都有自身的价值。 后世的儒者欧阳修也提出, “人者,万物之最灵也” 。 13这实际上是认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 类,具有其他万物所不可替代的地位。 总之,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本思想,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 的儒家思想,十分重视人的价值、尊严,倡导统治者爱民恤民、尊民教民。一些开明的君主 也对人本思想身体力行,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指出: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 “为政 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 14当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主要是从手 段意义上来讲的,仅仅是把人当做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古代一些圣贤和开明君 主在一定意义上意识到,民众对于成就霸业和维护统治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由此认为,要成 就霸业必须从民做起,把民的问题理顺了,国家也就巩固了。以民为本是手段,称王称霸才 是根本目的。 再者, 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与我们今天讲的以人为本有着差距。 中国古代的 “以 人为本”中的人实质上是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民” ,统治者与“民”之间是主从关系,今 5 天我们讲“以人为本”的人是真正大写的人,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人,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要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古代政治统治和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是我们宝 贵的精神遗产,她映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本主义精神。我国今天的管理要从我国古代文化中的 人本思想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管理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思想 是我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思想沃土,构成了企业人本管理的思想渊源。 (二)西方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 (二)西方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 管理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的实践活动,管理亦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因此,自有 人类活动开始,就有了管理。但是,对管理进行自觉的思考,把管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则始 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众所周知,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出现,标志着管理进入了理 性时代,管理开始成为一门科学。从此,在西方探索管理活动规律,致力于提高企业经济效 益的各种管理理论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 直至到 20 世纪的中后期出现了哈罗德 孔 茨所谓的管理理论的丛林。对西方一个世纪的管理理论进行纵向梳理,把握其演进的逻辑理 路,汲取其行之有效的原理、方法,对于构建我国企业的管理理论尤其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 本管理理论不无裨益。 梳理和分析西方的管理理论,应该从西方管理者和思想家对人性的认识出发来考察。因 为各种管理思想和理论都涉及一个贯穿管理始终的核心问题即对人的管理和管理中的人,管 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无法回避对于人性或人的基本看法这个根本问题,它是各种管理思想 及理论得以建立的逻辑起点。 西方管理者对人性的看法是在不断改变的。对此,日本有人曾作了比喻。他把工人比作 “布谷鸟” ,资本家把“布谷鸟”买来是要它鸣叫即干活的。如果“布谷鸟不想鸣叫” (不干 活)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做法是“宰了它” ;中期的做法是“硬要它鸣叫” ,即采用泰罗的 科学管理办法;现在的做法是“诱导它鸣叫” ,即采用教育、激励等管理方法。这个比喻反 映了西方管理中对人的基本看法的变化。具体来讲,西方管理中对人的本性的看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人性观,西方管理理论亦经历了与之相应的几个发展阶段。 1 “经济人”与科学管理理论 在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之前,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稀缺程度以及对生产的贡献远不如 土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极强依赖关系使得他们完全从属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各种血缘的或地 域的共同体,这时人的发展只能表现为从属于各种共同体的人的发展,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 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因而工人凭经验操作,工厂主凭经验进行管理。这种 经验型的管理,表明人们对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管理尚未成为一门科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和生产日 益集中,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过去那种凭借经验和个人意志的放任式管理与大生产方 式不能适应,导致经济效率低下。这种状况决定了探索管理规律、提高经济效率成为时代的 课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以泰罗为代表的研究者从“经济人”假设出发,提出并倡导了一 整套管理体制,建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以泰罗制为主体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标志着科 6 学开始代替随意、理性逐渐放逐经验。 “经济人”从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 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从此假 设出发,必然引申出严格控制、监督式的管理方案。泰罗制的核心就是一系列的标准化研究, 无论是工时研究和动作分析,还是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等标准化研究,探寻的都是人在生产 作业中的开展规律,都是由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和工具,要求工人严格地照 章执行。 “任务管理制”最集中最直接地体现了泰罗“科学管理法”中科学性的主干所在, 凸显为一切以“工作”为中心。 科学管理理论将工人看作是追求物质利益的人,通过奖励工资制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极大发展。 “经济人”假设在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环境下是一 个十分有效的分析工具,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就是在事实上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自身利 益最大化的追求是驱使人们参与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但是,科学管理理论人性假设的核心 是认为人的本性自私、懒惰,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根据这一理论建立的管理模式,就是 “以完成任务为中心” ,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它把人当成“工具人” ,仅注 重人的物质利益层面,忽视人的社会层面、精神层面因素,以为只要将管理诉诸科学理性, 只要简单地满足人们物质需要就可以实现高效率,这种管理理论,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显 现出其巨大的指导作用,但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后,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日益暴露 其严重缺陷。 2 “社会人”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20 世纪 30 年代,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仅靠物质刺激难以激发工人的最大潜 能, “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并不能解决日益突出的劳资矛盾,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呼 唤新的管理思想。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将工人设想为有各种需求的“社会人” 。按照“社会人”假设,在社会上活动 的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集团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 ,是社会存在。从此 假设出发,该理论极力提倡通过满足工人在安全、友情、受尊重及自我实现上的需要来提高 工人的士气,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它认为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不是 “逻辑的力量” ,而是“情感的力量” 。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创立的人际关系理论是行为科 学管理理论的代表。 “社会人”假设看到了人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使人性在更深的层面上受到尊重。行为 科学管理理论开辟了新的方向。从以物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代表着管理理论从机械思想进 一步转向价值和价值判断的领域,突破了将工人视同机器的延伸、忽视工人心理需求和社会 协作的科学管理理论在伦理观念上的局限。然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作为与科学管理理论的 对峙,必然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行为科学理论专注于组织内部人的社会心理需求、非正式群体的作用等等,但忽视静态 的制度规范、漠视管理的权威。二战之后,科学的突飞猛进使企业的外部竞争更加激烈,生 存环境愈加险恶,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经营决策要求随之提高,行为科学理论本身的不 7 足导致了“理性主义复活” ,管理进入了现代管理科学阶段。 3 “复杂人”与现代管理科学理论 二战后,特别是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运用系统论、生态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成果研 究管理,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出现了美国学者哈罗德孔茨所谓的“管理理论 的丛林” 。这些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是以“复杂人”假设为基础的。 “复杂人”假设认为,人是 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采取适当反应关注高层次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复杂人。他既有“经济 人”的财富欲、 “社会人”的权利欲,更有“自我实现人”的发展欲望。这种不拘泥于一处 的假设,引申出了形形色色的管理流派,包括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经理学派、人类行为学派、数学学派等。 “丛林阶段”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既是对古典科学 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的综合,又是顺应“战略制胜”的时代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 在此阶段前行为科学暴露出固有的不足,因而理论更多偏重于“理性主义” 。 管理丛林阶段理性主义管理模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把各要素加以简化和抽象后得出 的一套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方法,这是人们根据需要对行为科学中模糊性因素加以扬弃的结 果。该理论虽侧重“理性主义”却并未抛弃人的社会和精神属性,它提出要把组织目标和员 工的个人目标结合起来,然而此时工人仍被看作是达到工业生产率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社 会技能是新的手段,目标仍是对工人进行操作,因而它在某种程度上以理性抹煞了人性,忽 视了价值观、信念乃至文化传统对人的行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理性主义的偏重在一 定程度上压抑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富于生命力的因素。 4 “全面发展的人”与人本管理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西方管理进入最新管理理论阶段。它开始于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反 思,尤其是对管理中人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当今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决定了个人高度的 自主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 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社会对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个人的迫切需要, 因而产生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假设。这一人性假设认为,人是有价值的重要资源,是有感 情、有文化、有自觉意识的主体;人有追求个体欲求的本性,人又具有联合在一起的社会性; 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发展,并 成为社会发展的源泉。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威廉大内的“z 理论”是这一人性假设的代表。 在这一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西方管理学界形成了众多的管理理论,像企业文化、企业流程再 造、学习型组织、和谐管理等等。这些最新管理理论重新扬起了行为科学的“人的旗帜” , 围绕着解决人与工作相适应这一核心问题,把管理的视野由工作移向人,对丰富的人性予以 全面的尊重。因此,可以把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称之为人本管理理论。 一般认为,西方人本管理理论的诞生,以 20 世纪 80 年代威廉大内的“z 理论”的提 出及艾伦肯尼迪与特伦斯迪尔合著的企业文化问世为标志。人本管理理论从“灵魂 和精神”入手,高扬批判“理性主义”的旗帜,恢复了管理中人的主体地位,超越以往行为 科学对人的社会心理层次的关注,直接进逼到对人的行为影响更深远、更有力的文化价值层 面。毋庸置疑,这种人本管理理论较以前的管理理论更深刻,更能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 8 造性。但是,西方人本管理理论也是建基于对人性的抽象认识上,仍然没有走出抽象人性论 的窠臼。而且,这种人本管理理论在把人看作是实现企业功利目标,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 一种资源这一点上并没有根本改变。它本质上是一种功利主义思想,这同以往的人性假设、 管理理论并无实质性区别。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西方管理者和思想家对于人性 的认识是分不开的。从“经济人” 、 “社会人” 、 “复杂人”到“全面发展的人” ,表明他们对 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而伴随这一深化过程的是管理思想理论由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 理理论、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一直到人本管理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 得到重视,管理者愈来愈关注企业中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的实现。毫无疑问,这给西 方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工人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劳资矛盾得以缓和,企业的绩 效得以提高。 但是,西方的管理理论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论上。 “经济人” 、 “社会人” 、 “复杂人”及“全 面发展的人” ,都是对人的类本质的抽象描述,尽管这种抽象描述有了递进和发展,但却脱 离了人的社会性、历史性以及人的实践活动来理解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非科学的。他们 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强调在管理实践中满足人的本性欲求,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潜能以 提高管理绩效, 在本质上把人看作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工具, 而没有把人看作是企业生存、 发展的根本目的,因而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因此,我国企业在学习、借鉴西方管理思想理论包括现代西方企业的人本管理理论时, 必须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要创立我国企业的人本管理理论,批判地汲取西方管理 理论尤其是人本管理理论是必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基础,从马克 思主义人学思想出发认识人,认识管理中的人和人的管理。马克思主义人学继承和超越了西 方的抽象人性论,科学地提示了人的存在、本质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 是我们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哲学基础, 也是我们企业人本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石。 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依归,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高度来认识管理活动中的人,就能明确 管理的方向,使人本管理有了坚定的立场。我国企业的人本管理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 导的,本论文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出发,来阐发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基本特征 等内容的。 9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人本管理的基础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人本管理的基础 人本管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的理解,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展开的一切管理及 相关的社会活动。 人本管理不仅出发点是人的生存与发展, 而且落脚点也是人的生存与发展; 不仅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管理的手段和目的也是人。因此正确地认识人、人的本质、 人的存在形态与价值是其重要的理论前提与基础。 人学是有关人的理论的学说, “是以人这一特殊社会存在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存和 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 15与以往的人学流浱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广泛汲取了 以往人学流浱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又克服了其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形成了关于人的本质及其 全面发展的系统科学。它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中研究人的本质,分析 人在世界中的地位,预测和指明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得以发展和解放的一门科学理论体系,是 迄今为止有关人的问题论述、阐释最全面、最准确的理论学说。因此,只有将人本管理以马 克思主义人学为基础,从更高层次、更为理性的角度对人本管理进行审视与考察,我们才会 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与本质的理论 对人的存在和本质理解不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也就不同。我国古代的一些开明政治家 和圣贤哲人,由于等级社会和专制社会的历史局限,常把人的存在看作“官”和“民” ,他 们虽然看到了“民”的力量,倡导民本思想,却忽视了类意义上的人的权利、平等和价值, 更看不到有个体差异的人的存在,这就容易扼杀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西方 人本主义往往把人的存在仅仅理解为类的存在,是一种抽象的大写的“人” 。他们强调的是 人的共同性、普遍性,忽视的是人的社会差异和个性差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马克 思在批判继承与清理总结前人有关思想的基础上,首先对人的存在与本质作出了科学理解。 在马克思那里,人有三种基本存在形态。人本身是类的人,社会化的人,个体的人的三 位一体的生存结构。类、社会和个体,是人的本质的三重属性。 人首先是在和动物相区别的意义上,作为人这个“类”而存在的。 “类”是人区别于动 物的特有的存在形式。马克思认为,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 质,而自由自觉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 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 16这种存在在认识上具有其不可忽视的类价 值或人本价值:任何人作为人类的一员,不论其社会地位、身份、职业、民族、国籍和肤色 多么不同,他们之间都具有同等的作为人和成为人的价值,应得到同等的尊重或享有平等的 人类尊严,每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按其必然性来说,都具有平等的权利。 人又是社会存在物。人不仅是类存在物,同时也是社会存在物。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人在社会合作中生存,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人在社会交往中提高。作为社会(群体)存在 物,人总是隶属于由相同或相近的地缘、血缘、文化利益等一定社会共同性所维系的共同体 10 (集体) 。马克思认为,人们之间由于相互需要的依赖性和生产活动而发生社会联系。在这 种联系中,个人不仅意识到人们之间的共同性,即类的特性,而且还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差异 性和相互制约性;不仅意识到他的活动应是自由自觉的,而且也感到在现实中也会受到社会 所制约。 人也是个体存在物。马克思认为,人的个体存在不仅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而且个体 是一切社会关系与活动的最终承担者。我们在讲人的存在的时候,不能将其仅仅归结为社会 存在,因为人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尽管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这种个性往往被社 会所湮没。对于这一点,马克思也曾提醒我们: “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 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 17 人的上述三种存在只是逻辑层次上的划分, 实际上它们之间是统一的, 只有这三者有机 统一,才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存在的理解。个人是“类”的一分子,是社会的人,是人的 类存在与社会存在的承担者;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人的类特性和个人的个性的实现形 式; “类”更多地蕴于社会的人和个体的人之中。 与上面马克思对人的存在形态的论述相一致, 人的本质也是类的本质、 社会本质和个体 本质的统一。 人的类本质,就是人作为一个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据和根本特性。马克思说: “一个 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 动。 ” 18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实践是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因而是人的类本质。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具有的最重要的本质是其社会性。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实践只能 把人和动物从类上区别开来,它只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根据。但人是社会中的现实的人,现实 社会中的人是有社会差别的,只用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并不能把社会中不同的人区别开来, 也不能作为人成为社会的人的根据。马克思认为,不同的社会关系,是把社会中的不同个人 或群体区别开来的根据。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认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 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19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生存和发展 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也有着个体本质。人不仅作为类、社会群体的一员而存在,而且还 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人而存在。人作为具有个性的存在物,其本质就是自我独特性。在这 一点上,人是一个具体的个人,这个人得以同其他人区别开来。 从以上可以看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类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 、社会本质(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和单个人的本质(自我独特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 展中的“人”是指每个人。 20马克思把唯物史观的前提规定为“现实的个人” 。 “全部人类历 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这里 11 的“人” ,不是像他批评的费尔巴哈哲学中的“一般人” ,而是“现实的历史的人” ,是“现 实中的个人”, 21即在某种具体的、物质的、社会历史的条件下从事某种实践活动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就其内容来讲就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 22人的本质可界定为:人是在其 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生成的,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 中通过劳动历史地实现其需要、发挥其能力和表现其个性的存在物。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可 理解为:个人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表现与实现其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这一 过程主要呈现为由“人的依懒”到“物的依赖”再到“自由个性”三种形态。据此,人的全 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 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23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其实质主要在于,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使人在世界中 确立自己的价值,使每个人的能力、潜能的发展成为目的本身,以达到自我实现。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将上述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关于人的存在与本质的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同人本管 理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相结合,我们可以揭示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这里关键是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以人的 什么为本?二是以人为本的“人”具体指向的对象是哪些? 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社 会活动和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需要、能力、个性等的全面发展。在 人类社会,任何组织的运营过程不过只是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一种物质载体与物 质过程,而组织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生存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