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小学教育.doc_第1页
外国的小学教育.doc_第2页
外国的小学教育.doc_第3页
外国的小学教育.doc_第4页
外国的小学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國的小學教育游惠茹美國是世界強國,各種制度政策都有指標性的意義,尤其台灣的各項教育政策常常追隨美國的步伐,包括教育制度、理念、課程、教學.等等。近年來台灣進行教育改革,在教育上積極改頭換面,其中有多少美國教育的影子呢?第一部分:理論篇壹、美國教育的主要任務美國的小學教育有公立小學也有私立小學,大部分為六年制,也有少部分為四年制或八年制。美國政府並未制定統一的教育目標,而美國視導和課程研究協會所提出的現代小學的六項任務,影響美國小學教育的方向。此六項任務的主要內容如下:一、增進兒童的身體健康與發展兒童的強健體格。二、增進兒童的心理健康與發展兒童的健全人格。三、發展兒童對社會和科學的認識。四、發展兒童有效參與民主社會的技能。五、發展兒童符合民主生活的價值觀。六、發展兒童的創造性活動。由上述美國小學的六大任務可知:美國小學的教育目標首重兒童的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畢竟擁有健康的身心才有能力學習其他的課程、發展個人的潛能;其次美國教育十分重視民主素養,因為美國是民主國家的代表,從小就要教導民主觀念,培養具有民主風範的美國公民;除此之外創造性活動是被鼓勵的,這多少與其民主觀念有關,由於美國教育強調相互尊重與接納,因此能接受每個人不同的想法,沒有一言堂、標準答案、統一步調,使的教育內容更活潑多元,教育成果更加寬廣與無限!貳、美國小學的教學科目美國小學的教學科目主要有英語、社會、數學、科學、藝術及音樂、健康及體育、外國語等。其中以教導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也就是以英語的閱讀、寫作、文法、拼字以及數學為核心課程,由專任教師擔任教學,其他科目則由科任老師擔任教學。由美國的教學科目中可以清楚看到台灣領域教學的影子,九年一貫課程將教學內容統整為七大領域,包括: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藝術以及綜合活動等,這些課程規劃與美國的教學科目有百分之八十的相似度,台灣的教學領域中多了一門綜合活動,還有學校可自由運用的彈性課程,看起來比美國的課程內容還要充實!參、美國小學的學校規模美國的小學規模都不大,平均每班人數在20至30人之間,都會型小學學生人數會超過千人,一般地區小學的學生數都只有數百人。小班小校的發展在美國十分落實,反觀台灣常自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小學,學生人數動輒上萬人,大而無當的小學規模,凸顯出台灣的教育品質的低落。其實小班小校才能發展學校特色、發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習效果。台灣小學的班級學生數從20年前的每班50人降到現今的35人以下,學校的規模拜少子化之賜,在減班的情況下,小學的學生數也逐漸減少,自然邁向小班小校的境界。肆、美國教育改革的理念美國自1990年代以來,人民除了關心教育的品質與均等之外,更重視如何有效提升學習成就,普遍提出了以下的教改理念:一、行政與管理的去中心化:中央授與學校及校長更多的決策權,依據學生的需要發展學校的特色,不受中央太多的管控,校長也將此權力與老師分享。二、學習選擇的多元化:美國近年來呈現多樣性的學校面貌,其中以磁性學校(magnet)、特許學校(charter)、以及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最為著稱。1. 磁性學校是以發展學校特色、打破學區來吸引各地學生就讀,並期望減少種族隔閡。2. 特許學校是由教師、行政人員、家長或社區人士,提出一套完整有效的辦學計畫,聯合向政府提出申請,利用政府資源來辦學的方式,也就是公辦民營的學校。3. 在家教育則是因應一些宗教或道德觀與學校不同的家長所制定彈性教育做法,也有一些家長是基於對學校的安全顧慮或對教育品質失望,而採行在家教育的措施。三、強調市場競爭公私立學校為競爭學生來源,必須提升教學品質,此乃良性的競爭。四、授與家長教育選擇權希望藉由家長的選擇學校的機制,使辦學不良的學校產生警惕甚或關閉,以提升教育品質。五、聚焦於地方學校的改革教育改應以學校為焦點,是學校為一個和諧有效的有機體。六、提供改革誘因以促使改革成功建立績效制度,賞罰分明。在台灣隨著政治的民主化,教育法令的修訂、教育改革的推動,讓民主的花朵也在教育體制內大鳴大放。70年代的森林小學、毛毛蟲學苑等體制外另類學校的建立,強烈的衝擊著國家的教育機器,教育改革的口號震天響起。教育基本法、教師法、師資培育法相繼修訂,教育鬆綁、權力下放、家長的教育選擇權、學生的學習權、教師培育的多元進路、升學管道的改良開放,乃至於九年一貫的課程改革,種種教育政策大步邁前,是時代的趨勢,也深受美國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們多麼嚮往和美國一樣擁有活潑多元開放的教育空間,然而移植過來的理念制度並不能完全符合國人的需求,畢竟民族性不同、生活環境不同,無法全盤接收美國的教育經驗。台灣教育仍在前進展望,伸長觸角探索最適合台灣的教育方式,希望教師、學生、家長都能藉著教育的洗禮,成為台灣國際化與現代化的推手。第二部分:經驗篇聽說美國是兒童的天堂,學校的教學很活潑,小朋友每天都玩得很快樂,你羨慕嗎?事實眞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美國的小學教育到底如何?壹、有一位中國小孩到美國讀書,他的父親寫下對美國小學教育的想法:中國父親希望老師讓孩子多背些文章或公式,但是老師的回答卻是:對人的創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裡去尋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死記硬背,既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的觀點。中國父親在學校開家長會時問老師:我的孩子在學校有沒有什麼問題?弗絲老師笑著說:你們中國人總是在研究孩子的問題嗎?中國父親得到一個結論:美國的中小學校非常看重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他們提倡尊重每個孩子的性格、習慣、喜好,鼓勵孩子的一切想像和創造能力。這與我們中國的教育大不一樣,我們中國,從孩子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把一個公認的標準放置在孩子眼前,讓孩子們死記硬背,千差萬異的孩子都要按照這個標準被剪裁、被馴化。關於美國兒童的回家作業,多是以操作、觀察、探索等方式來進行,與中國或台灣偏向抄寫、記憶、練習等方式大異其趣,這位中國父親舉出一個美國小學的作業為例,並抒發自己的感想:我要兒子把老師留的作業拿過來,一看,真吃了一驚:這作業的陣勢咱們在中國還確實沒見過:1.老師讓孩子們去圖書館任意尋找10本關於美國歷史的著作。2.用自己的語言分別寫出這10本著作的內容概要。3.再從每部書中選擇你認為你印象最為深刻的描寫、論述或者是數據做5 張卡片,一共要做50張!卡片上要註明引文出處,包括要註明作者、書名、出版機構、年代和版本。4.這還沒完,老師還要求孩子們從書中選擇自己認為對美國歷史發展進程起到過重要作用的10位人物,對每個人物寫上一段幾百字的評論。 我問兒子,這個作業老師給了多長期限?兒子說四周內要完成。難怪他這麼著急,這個活兒,就是成年人也得忙活一陣子呢。我很為美國老師想出的這種作業方式而感慨!我想,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可能就是在這樣的作業中一次一次、一點一滴被開掘出來的。我們中國孩子們面對的作業,更多的可能是課本後面的練習題。我小時候的作業,基本就是默寫生字和做那些枯燥的習題。據說現在的孩子簡直就是陷在題山題海中了,在這種枯燥的習題中,孩子們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是在模仿前人,複製前人,或者說敬畏前人,而不是俯視前人,思考前人,質疑前人,因此也就難以積蓄起超越前人的力量。美國教育的精髓在哪裡?這位中國父親做了一個註解: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他們沒有讓孩子們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們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造慾望和嘗試!貳、另一位在美國求學的中國小學生以自己的經歷說出美國的教育情形:一、 上學特別“累”: 1. 每上一節課就得換地方,都得拉著書包滿校園跑。2. 除了星期三,每天都有體育課,13時間在室外活動,籃球、排球、橄欖球那些美國孩子壯得像牛,“玩”起來不要命,我怎麼也搶不過他們,常常不是被他們撞倒,就是自己累得爬不起來。二、 學會了做生意:1.有一次我的數學應用題又沒考好,老師說如果我能把在飯館裏吃飯的賬算清楚就給我加分。老師鼓勵我們學用結合。2.每月舉行一次交易會或拍賣會。學生們從家裏把不需要的用品和玩具等帶到學校裏來賣,也有自己做的小食品。. 3.在學校裏,光學習好不行,美國孩子根本看不起。在他們眼裏,腦子靈,樣樣行,才算“酷”。三、 向家長講解作業1. 放學回到家,我要主動向家長彙報學習成果,把自己學到的東西講解給家長聽。家長真正懂了,在我的作業上簽了字,才算了事。2. 學校圖書館裏的管理員會在我還書前對書中內容提問考核,她根據我的理解打分,成績交給班主任,一個學期累計算總分。然後再借我新書。四、 表揚為主1. 老師總是儘量鼓勵我們,給我們信心。而我們每做出一點成績,老師就大加表揚,激勵我們繼續努力。2. 爸爸總是告訴我,要謙虛謹慎,尤其是做錯了什麼一定要善於批評與自我批評。可是那些美國孩子總是喜歡表揚與自我表揚,在我看來他們特別自信。參、再來看一位台灣媽媽在美國陪伴女兒就讀小學的的情形,她細心的紀錄女兒學習的點點滴滴,並且給每一個年級的生活做一個註解:一、 輕鬆快樂的美國小一生:1. 不用排排坐、沒有很多作業、沒有很兇的老師,女兒牽牽興奮的說:有魔術般的桌子、可以在學校餐廳吃飯、可以在學校待好久,真好啊!2. 回家功課只需寫十分鐘。3. 語文教學重視引申意和思考,數學強調操作和應用,利用實習商店讓孩子學習交易。4. 科學、藝術等課程也非常重視,運用各種參觀、表演活動、科學展覽等方式學習。二、 法則滿天飛的二年級1. 各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提升孩子的學習效果。2. 舉例閱讀教學法:(1) 摘要因果關係,(2)事件發生順序表,(3)事實陳述和虛構故事,(4)自身聯想比較,(5)書評,(6)心得。三、 當了轉學生的三年級女兒轉到一個更鄉下的學校,在學校裡當個快樂的資優生,學校非常重視閱讀與品德教育。校長在每個學生的期末成績單上都用鋼筆整整期期的寫上勉勵的話,可見其對教育的用心。四、敏感的四年級女兒上四年級了,有更多的疑問和自己的想法,例如懷疑聖誕老公公的存在、質疑學中文的意義,但是也有更優秀的表現,代表學校參加各項才藝競賽或考試。女兒老神在在、胸有成竹,媽媽卻是緊張大師、費心指導。五、五年級,長大了?這一系列的文章是這位台灣媽媽為兩個女兒,特別是大女兒牽牽所紀錄的學習日記,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美國小學生活的多采多姿,也看到這位盡責的媽媽如何關心教導自己的女兒,讓一位台灣小孩在美國小學裡不但適應良好,而且各方面表現都高人一等,可見台灣兒童在天資能力上絕不輸給美國兒童。 教育箴言:努力發現孩子的長處,激發的是孩子的自信。而專門注視孩子的短處,激發的是孩子的自卑。興趣,是一個最好的老師,它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小心地呵護興趣,為千奇百怪的興趣,千奇百怪的志向,提供發展的可能,或許應該是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強迫學習是沒有效果的,主動的學習才是自己的。 美国的小学教育 美国的小学教育 在美国加州,小学有公立的、私立的以及民办公助几种形式。民办公助是指由一些家长发 起,成立董事会,租校舍,添置教学设备,聘请教师,州政府基本上按照对公立学校拨款的标准 提供经费,家长必须每周为学校作义工一小时。这是由家长自发组织办的一种民办公助小学, 由于家长介入了教学活动,教学质量一般优于所在社区的公立小学。 有些社区(community)公立小学,由于非裔、墨西哥的子弟较多,为了照顾多数人的水平, 不得不降低教学要求, 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对此表示不满, 但要将小孩转学到私立小学, 又嫌学费昂贵, 这就导致民办公助小学的出现, 当然, 民办公助小学需经申请、 评估和批准, 定期考核,州政府要求这类学校办出特色,作为公立小学教学资源的补充。 社区小学一般规模不大,小学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 12 个班,每个班不到 30 人,因 此全校只有几百人。校舍基本上是平房,好像国内工地临时工房一样,但室内装有空调。公 立小学有较大的活动场所,供学生运动。有些初中也办小学,规模就比较大。 小学每个班只有一个老师,要教该班的所有课程,同时又是班主任,负责组织和管理这个 班的各项活动,并与家长定期交流。有些班还配有实习教师,以协助班级教师的工作。高年 级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课,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还是由另外的教师上课。看来美国小 学教师是全能的,也比较辛苦,学校里的师生比在 1:20 以上。 一个班分成 5-6 个组,教室的课桌是按组拼在一起,教师的工作室也占教室的一角。教 室内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四年级以上的班级还配有 45 台电脑,供学生使用。教室内还 挂有教学用的各种图表,常用参考书及一些简单的教学模型。学生用的教材是教师从学校图书馆借出,分别借给每个学生,学期结束后,要毫无损坏还 给学校,如有扯破或污损,就要赔偿,教材是硬皮精装本,每本 7080 美元,因为教材是 循环使用,而且比较重,一般不带回家,有些教材有配套的作业本,学生只需带作业本回家 做作业。课外作业一般不多,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教师不改作业,上课时公布答案, 学生自行改正,有问题可在课堂讨论中解决。学生用那本教材由教师决定,有的教师在一学 期换了二本教材。州政府拨到学校的经费,有部分是分配到班级,有些一二年级的教师能精打细算,用这一 笔经费购买了学生所需的铅笔橡皮等文具, 上午上课时学生自取所需文具, 下午放学时还回。 但总的来说,学校经费还是不足,请不起那么多教师,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有些年级每二周 有一周的星期五不上课。尽管是义务教育,乱收费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如每期要组织学生 到校外活动,需要家长缴 80100 美元,学校每举办一次大型活动,学校只提供很少经费, 大部分是由各班的家长来支付所需的费用,加上其它的一些项目,有些学校家长每期要缴 400 美元左右。为了筹措班里的经费,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有些商品包 装上印有小标签,每个可换十美分,学生收集这些小标签,由学校统一换钱,同时也培养学 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除讲课外,课堂讨论不少,气氛比较活跃,一些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体验感受生活。同时引导学生面向课外的现实生活,激起学生对未知世 界的好奇心,探索求知,享受由不知到知的快乐。三年级以上的班级每期还要学生做 1-2 个专题作业,根据教师确定的主题,可自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简单的如怎样制作糕点,用 展板的图片与解说表示制作过程, 同时将自已做出的糕点给同学尝尝。 复杂的如介绍太阳系 的几大行星, 不但要设计与制作附有图片说明的展板, 还要在家长的协助下制作太阳系的模 型,有关太阳系几大行星的知识完全由学生收集整理,从小培养自学能力、综合能力,表现与表达能力,项目完成后要在班上报告,接受同学的质疑,教师再加以评论。 遇上中国的春节,会要求班上的华人及越南人(他们也是过春节)穿节日礼服,中国学生 在班上介绍中国春节的风俗习惯,教学写中国字,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了包饺子的饺子皮 及肉馅,教每个学生包饺子,并现场煮出给大家品赏。 在加州,小学一年级起就有外语课,虽然可以选修不同的语种,但几乎所有学生都选择西 班牙语,可能是在历史上加州曾是在西班牙统治下的缘故。小孩只学了半年,就能在家庭生 活中不时应用一些西班牙语的词汇, 看来他们教外语强调学以致用, 学生感到自巳懂另一门 外语很自豪。 3 美国是个移民的国家,一个班上的学生可能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在一年级,教师要求 每一个学生制作出一个被压成平板的访问使者, 寄往她或他所在国的亲戚朋友, 并要求他们 带着这个使者去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然后将所参观的图片及国内的回信在班上展示和宣 读,使学生能了解各国城市的风貌。这是一小朋友带着访问使者 Flat Stanley 去厦门鼓浪 屿参观的一组部分图片。学校还举办全校性的国际文化节,每个国家有一个展摊,由家长与学生共同筹备,展出代 表本国文化特色的展品和食品,如中国摊位展出的是中国结,灯笼,旗袍,文房四宝,教写 中国字,并提供煎饺和春卷等食品,所有费用都是由家长支付,所卖出食品的钱却要缴给学 校。在此同时还组织文艺会演,由学生演出各国的民歌和舞蹈,让学生能粗略地了解亚非拉 美欧等地的文化,亲身感受各国文化的氛围,学生像过节一样,快快乐乐地跑到每个摊位去 参观,收集纪念品,品赏特色食品。诸如此类的大型活动每期都有。 美国是由各州教育部门规定教学要求, 在加州每学期都要举行州的统一考试, 各校除自行 考试外,必须参加州的统一考试。州公布每次考试的各校排名,各校学生考试成绩,只通知 家长和学生本人,不对外公布。每期开学或结束时,各班会召开家长会,通告有关情况,除 此之外,班级教师每学期会和每个学生家长预约一次,单独讨论学生的培养情况,如学习有 那些进步,人际交往、团队精神如何等等,个别问题多的学生可能多约谈几次,,教师会尽可 能肯定学生那怕是微小的进步,鼓励的话居多,绝不在家长面前数落学生的不是。学校教育 总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供发扬学生的特长的机会, 注重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优点不断地加以鼓励,使这些优点愈来愈明显,自信心也就愈来 愈强,自身的缺点也就逐渐地淡化。 在公立小学,每个年级设立了快班(有的称天才班),学生可以申请到快班学习,社区或县 5(county) 每年为此举行统一考试, 合格者才能参加公立小学的快班学习,快班的学习进度明 显快于普通班,有的快班在小学五年级就可选修初中的课程,只要考试及格,在初中就可免 修该课程。有些家长觉得学生在校上课效率不高,要求孩子在家里进行自学,由家长负责辅 导,在取得校方同意后,可以不上学,但每学期要到学校接受检查 23 次,并参加学校主 持的各次考试,成绩合格者,同样可以升级。 在小学,学校就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班上的干部轮流当,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 力。 小学一年级每个学生可以当一次明星学生, 自己制作一张硬纸板, 贴上自巳的大照片, 介绍自已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列出自己最酷的事情,同时贴上自巳与家人的生活照片,将硬 纸板挂在教室的墙上,供同学们浏览,最后还要在班上作一次演说,说说自已的理想或演示 自巳的特长,像明星开记者会一样,接受与会者的提问。学校统一了校服的颜色和式样,一 般规定都要求穿校服,但各班不时会在某日要求学生穿睡衣,甚至穿奇装异服来上学,以张 扬学生的个性。学校也会鼓励学生谈未来的理想,多数学生都是希望成为一名建筑工人、护 士、教师、消防队员,很少人说要想当科学家或教授。公开自已的理想后,次日就可以穿上 你未来理想职业的服装来校上课。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利用假期作义工,做些公益事业,培 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与服务意识。在上学期间,因参加地区或全国比赛,或随家庭外出渡假, 可向学校请假,班级教师都会布置作业,回校后除检查作业外,还要写一篇游记,叙述自己 的所见所闻,并在班上宣读。 学校更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就要通过竞选选出来, 每个人都有资格参加竞选,参选的学生要发表竞选演说,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在嬴取多数 同学们的支持后,才能当选为干部。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各类的竞赛项目每期都有,有 学校举办的,也有社区、县、州甚至全国性的比赛。竞赛项目有个人的,也有团队的。一个 团队 56 个人,自选主题,编写剧本,制作场景或模型。如选择环保主题,表现未来气候 变暖世界会怎样,就需要编写解说词,设计与制作气候变暖时的场景及道具,人们在此场景 下生活的表演。个人项目是自已的小发明,或对其一现象的观察及原因探讨。每次竞赛经过 评审,选出前几名参加高一级别的竞赛。通过竞赛鼓励学生的竞争性、创新性与团队精神。 取得全国名次的学生,对升高中或大学都有好处,尽管在项目的实现上,家长的作用占了一 半以上,但毕竞学生参与了全过程,在课外学到了新的知识,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清楚地表述 项目的内容,回答评委的提问,在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中学会想象,动手制作,充分表现自巳 的才能,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团结协作完成项目。 一般小学八点左右上课,中午在学校吃午餐,下午 2-3 点放学,直到晚上几乎有半天 时间,作业不多,很快就做完了,如果爸妈都在上班,12 岁以下孩子又不能单独留在家里, 只好去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班, 社区或邻近社区有各式各样的训练班, 如有一个游泳训练班, 是俄罗斯教练,他每次训练学生都很严格,下水后两小时都在游泳池里游,50 米长的游泳 池,来回几十次,相当辛苦。不同家长有不同的选择,有些家长对孩子进行疯狂培训,每周 参加四次溜冰训练,三次舞蹈训练,一次体操训练,有时一天两个项目,每天排得很满,晚 上八点才能回家,孩子和家长都搞得很疲倦,家长认为小学功课不忙,抓紧时间让小孩学些 专长,培养小孩在文艺和体育项目的兴趣,增强小孩的自信性和竞争意识,教育小孩做任何 事情都要争取做到最好,这样,在上初中后,有能力去参加各种课余活动,进一步发展自己 的兴趣爱好。有些家长因为自己比较忙,精力有限,只好将小孩留在学校,在学校参加补习 班,或乐器训练班,到下午六点才接小孩回家。如果家里有长辈在家,就由他们在家照看, 或带孩子去打网球、橄榄球、游泳等活动。这些补习班和训练班收费不低,例如教练一对一 地指导学生溜真冰,每小时要 100 美元,普通训练班也要每小时 3040 美元,训练班不时 要求家长出赞助费,加上服装,器具,场地费等,平均每月至少要几百美元的开销,有些项 目还有州、 地区及全国比赛, 要逐级参加选拔赛, 直到参加全国比赛, 这些都需要家长陪同, 又费时又费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然,小孩在全国比赛中,得到名次,获得奖牌,也 是很开心的事,同时懂得要付出多么艰辛的磨练,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坚持到底的决心,才能 取得出色的成绩。 我无意去评价中美小学教育方式的优劣,在不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及教 育理念下,有着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我只是将我在美国一年来的所见所闻,点点滴 滴地随笔写出,给那些小学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参考,看看是否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从而改 善我们的小学教育,使孩子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一位家长眼中的美国小学教育: 女儿Cindy是在国内上完小学一年级的第二天来美国的,到了这边熟悉了一下环境,正好上二年级。我也得到了了解美国小学教育实际情况的机会。 学校有ELD (English Language Development)班,专门针对母语不是英语的新移民学生而设,课程进度和普通班一样,但教学方法不同,据说是老师持有特别的执照。Cindy在ELD学习了一年,英语就已经没有问题,三年级转到了普通班。小孩学语言的速度完全超过了成年人的想象,我觉得可能是全英语的教学环境起了作用(废话!)。国内英语学习比较拘泥于语法和词形变化,不太重视语感和语言环境,效果有限。对那些想让自己的孩子学点英语的朋友我有两句话,第一,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些英语环境,譬如在家里的各个物品上贴上其英语名称,给孩子听些英语儿歌,看些英语动画片等;第二,经常和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或鼓励孩子和孩子之间用简单的英语对话,越简单越好。不要强迫孩子背太多新单词,但要鼓励孩子尽量多使用自己已经知道的单词。我们学了十几年的哑巴英语,可说是深受其害,不要让我们的孩子重蹈覆辙。 很多人以为美国的基础教育很差,学生在学校都很轻松,学不到多少东西;而中国的基础教育扎实,如果能把中国的基础教育和美国的高等教育结合起来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但事实恰恰相反,美国的基础教育为其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中国所谓扎实的基础教育,牺牲的正是最宝贵的东西:创造力。 Cindy读三年级时,有一次我看她的家庭作业时感到很惊讶。题目要求孩子区分事实(Fact)和观点(Opinion),“加州在美国西部”是事实(当然,任何事实都是有前提的)而不是观点,“这朵花很美丽”是观点而不是事实。美国教育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敢於提出自己的观点,而善於区分事实和观点则是第一步。回想我在国内所受的教育,许多观点是作为事实教给我们的,不容我们去思考,去怀疑,去讨论。诸如“(此处删除三十四字)”之类。 老师还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孩子亲自去作些调查,有一次的作业就是调查春夏秋冬四季中喜欢哪一个季节的人最多,Cindy先找了我和她妈妈作为调查对象,第二天又到公园找了另外十几个人做调查。其实,调查的结果一点也不重要,但这种作业至少有以下两个好处:第一,鼓励小孩与人沟通,了解别人的想法;第二,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问题。 我们这一代人读小学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拿美国现在的教育去和中国二十年前的教育相比,未免有失公平。二十多年过去了,多少会有些进步,素质教育的话题也经常在讨论,在试验。听说国内一些老师搞课外补习班赚得盆满钵满,我觉得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情况未必真有改善,说不定更糟了。 美国学校的优点中,有几点是非常可贵的。第一,尊重孩子。孩子也应该有尊严,老师或家长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如果有什么小冲突,必须以理服人,而不是盛气凌人;第二,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孩。回想起小学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经常被批评,罚站,挨教鞭,我觉得可惜,也许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才能而从来没有机会被发掘;第三,鼓励孩子多阅读,学校要求小孩每天至少阅读二十分钟,书籍题材不限,只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就行。这样,小孩通过阅读可以学到许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第四,给小孩许多锻炼自己表达能力的机会,老师经常会要求学生做演讲(Presentation),一般是老师先布置一个范围,孩子自己选材料,然后讲给同学们听,为了生动具体,老师会要求学生画些画,或做些模型等。 没有什么比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更重要。 突然想到美国的一个普通老太太对待教育的作法:一天夜晚,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的十字路口,路上行人已经极为稀少。老太太仍严守交通规则等红等停再过马路。一位中国人见了很纳闷,问:“这么晚了,又没有交通警察,你为什么还等红灯停?”老太太回答:“现在路上没有人,我是完全可以直接过马路的,但如果在不远处有个晚睡的小孩子正在窗口观望,这会给小孩子多不好的影响啊!”看,美国人对待下一代的教育到了何种自觉的程度?这种注重民族素质的思想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感受美国小学教育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在谈到如何应对21世纪挑战时指出:好好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将是最重要的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经常在思考:学校是什么地方?课堂是什么地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2010年,我去美国生活了半年,走访了美国加州的几所小学,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使我对美国小学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我更加明确和坚定了一个理念: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学校是什么地方?“我爱上学”在美国,孩子上学不是负担而是乐趣。首先,时间上的安排就比较宽松。从早八点半至下午两点半的6个小时在校时间里,两小时是课间活动,在课堂上的4个小时也有一半时间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每个班级大致有20个学生,配有几百册图书供学生翻阅。学校的作业不必带回家,如果有作业,也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兴趣作业:如折纸手工,画简笔画,电脑制作贺卡,手抄报等。孩子们的活动是自主的,意志是自由的,他们的表征也是大胆的,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我多次问家长孩子们是否爱上学,他们总会把问题推给孩子,而不同的孩子给出的则是相同的答案:我爱上学。是的,学校是什么地方?是增长人的智慧的地方;是诞生理想和希望的地方;是焕发生命中最美的情感的地方;是让人获得在未来社会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地方总之是学生渴慕和向往的地方。课堂是什么地方?教和学的快乐融合第一次走进美国小学课堂时,教师的多才多能令我吃惊。一个班级的语言、数学、阅读、科学等课程竟然全部由一个教师承担。每天上课前,教师把课程顺序写在黑板上。课堂不是刻板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非常活跃、自由、宽松,没有固定的讲台,学生可以走来走去,随时发问。师生有时像闲聊,有时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去展示,这样的课堂并不让人感到“一言堂”、“填鸭式”的枯燥乏味。相反,教师在顺应学生思路引导,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无拘无束地迸发出来。的确,教育是一个心灵去精细地接触另一个心灵的工作,课堂就意味着教师把心灵的全部力量拿出来奉献爱和收获心智成长。课堂是什么地方?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的地方;是师生情感与信息相互交流的地方;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是学习旧知生成新知的地方;是学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是师生间教和学的快乐融合的地方。用什么教?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我第一次听课是美国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当我向教师询问使用什么教材时,任课教师David笑着说:“We have no textbooks”“没有教科书?”我错以为他没理解我的话。接下来看他微笑地转向学生组织上课。l9名学生分成了4部分,3名学生继续完成前一天的作业,5名学生独立完成当天的卷子,10名学生围在教师周围听讲解然后答卷子,还有1名学生在做一张与别人完全不同的小卷子,全是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我还看到最先完成试卷的两名同学主动去给一些较慢的同学做讲解。课后,David老师对我解释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怎么能用统一的课本呢?”另外,在美国也特别重视教的方式和技巧。美国小学非常重视爱心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每个教室都挂有3张地图:世界地图、国家地图和本州地图,还有国家领袖像和一面国旗。每周都有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科学课中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去室外观察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状态,使学生们更加懂得动物和人是平等的。这些真实生动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面向世界,胸怀祖国,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实教学,并不是教教材。没有课本,实际上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和兴趣选择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尽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只有从心出发,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孩子的天堂开放的课外空间每天下午2点半,美国小学就放学了。从这以后的时间全都属于孩子们自己。可以由父母接回家,也可以去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学校。在那里可以选择篮球、游泳、美术、音乐等几十种课外活动,社区学校设备齐全,供孩子尽情使用。在这样的社区大课堂里,千奇百怪的环境与应有尽有的材料就是他们的教材,他们享受的是真正的“小主人”待遇。在美国,人们随时都能看见小孩子独立做事情的场面。一次课间,我看见一个6、7岁的女孩在近两米高的双杠上翻滚玩耍,不放心地跑过去扶护她,女孩停下来对我说:“I dont need helpI can do it”在一次去夏威夷的候机大厅,我看见一个五口之家各自提着自己的箱子排队登机。父母自顾自地聊着什么,3个孩子中最小的也就只有2、3岁。小家伙表现的那种淡然和自信令我惊叹。在美国,孩子们想做什么,玩什么,选择买什么,父母很少干涉,学校里的老师也非常尊重学生的选择:活动方式、作业内容、学科喜好等等。开放自由的教育模式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恣意放纵,而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是飞扬个性得到发展,丰富的兴趣得到呵护,孩子的心灵得到健康成长。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观察体验美国小学教育生活之后,我感触颇深,也重新梳理了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中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国小学教育确实有许多原则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更给我们所有教育者留下启迪和思考:21世纪我们该怎样教日本小学教育: 日本小学教育在各方面都称得上世界一流水平。尤其是九十年代的小学教育, 更是充分体现了“面向21世纪”的办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育设施的现代化 日本许多小学环境优雅、舒适。教育设施齐全。电化教育、图书阅览室、实 验室、音乐室、健身房应有尽有。游泳池是日本小学必备的设施。每个教室都配 有大屏幕电视;图书馆宽敞明亮且藏书甚多;实验室仪器齐全先进;音乐教室摆 放各种各样的乐器。学校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教育设施培养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素 质和能力。在日本小学中不仅教育设施达到现代化水平,而且教师的办公条件也 达到了现代化水平,使用电脑已成了日本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第二文化”。 二是教师队伍的高质量 一般说来,日本大学毕业生须经教育理论培训,参加国家考试获得教师资格 许可证后,方可到中小学任教。并且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十分重视,规定每隔 一定年限在职教师必须进修一次,从而保证了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当然这种高质 量也是建立在高待遇的基础上的,日本教师薪水是很高的,教师职业是人们乐于 选择的职业。 三是教育内容的充实丰富 除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外,日本小学教育内容中还重视健康教 育、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日本小学强调充实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体魄。学 校有体育课,并定期开展运动会、游泳会、远足及各种球类比赛活动。活动强调 人人参加,人人得到锻炼。学校还把学生的健康、安全及体育事项作为学校行政 工作的一件大事,每学期都要进行专题研究。日本小学教育中还十分重视“生存 方式”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和遵守日常社会规 范的态度。这种道德教育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课堂教学,开设道德课,二 是开展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日本小学教育也十分强调劳动教育,几乎每所学 校都有专门的劳动教育。校园内还有学生自己管理的小植物园、小饲养场等。他 们还十分重视公益劳动,学校的环境卫生多是学生包干打扫。在日本所有小学里, 进行这种充实生动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人,这种新人是:心胸宽 广、体魄强健、富有创造力的人;具有自由、自律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精神的人; 面向世界的人。这种具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新人必须通过内容充实丰富的学校教育来培养。 四是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 日本小学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很有特色。一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注 重个性发展,课堂中允许学生自由讨论、争辩。三是注重师生交往,课堂中教师 与学生的交谈、沟通十分频繁。师生交往中洋溢着民主和谐的气氛。 可见,日本小学教育正在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加紧培养和造就“面向世界 的日本人”。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正是日本经济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 后盾。德国的小学教育 二战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们羡慕、不理解、不服气的同时先看看别人的教育吧。 德国教育制度在欧美教育史中具有重要影响,近代西方的公立教育、义务教育、实科教育、师范教育、双轨制等大多起源于德国。二战后,德国迅速恢复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入学条件。在德国,在6月30日已满六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开始接受义务教育.儿童在入学前需要通过入学检查,这是一种体格健康和心智发展检查.不合格者将被录取入学龄儿童幼儿园;不太明显不合格都可允许入学试读6周,经过试读仍有困难者也被录入学龄儿童幼儿园受专门教育。 课程设置。开设的课程有德语、数学、常识课,此外,每周还有音乐、艺术、体育、劳作和宗教课等少量课时。常识课即乡土课,主要讲授本地历史、地理、交通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等。 上课就像做游戏记者走进德国布伦瑞克市区的科门纽斯小学。该校有400名学生。学生上午8时进校,上5节课,中午1时30分放学。进入教室,记者发现全是小班制授课。每个班一般25人,最多不超过30人。学生成U字形环绕老师而坐,便于师生交流。德国小学教室的布置非常温馨。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教室布置成“家”的模样,有花草、地毯,还有“生日角”等。每人还有一个专门放物品的箱子。德国小学一节课的知识量不大。以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的课程为例,第一节课写名字并涂颜色,第二节课彼此认识。后面的课程则围绕同学名字复习字母。难怪一位中国来的朋友说:“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就学26个字母,加20以内的加减法,比蜗牛都慢。”课堂教学是讨论式,老师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有的学生还会引经据典、相互争辩,气氛活跃。在5节课之间,还穿插一次早点、一次午餐、一次室外活动等。专门的放松课安排在午饭前,学生拉上窗帘,放舒缓的音乐,把脸伏在桌面的软垫上,闭眼睛,听老师节奏缓慢的指导语,全身放松,在身心愉悦中结束上午的学习。德国人以“德国制造”为傲,这在小学课程中可见一斑。在科门纽斯小学,记者走进手工课教室,仿佛来到一个小型加工厂。靠墙的工具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工具,旁边还有台钻、车床等设备。除了手工教室,还有厨房教室、缝纫室等。老师时常通知家长,明天别忘了给孩子带碗碟和餐具、做饭用料等,教学生如何做饭。下午自己决定做什么到了下午,德国学校都不上课。但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散步。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德国小学的地理课本是从家门口开始的,先学习自己所在城市有哪些教堂、河流、有多少博物馆和面包店等,然后再学德国和世界的地理知识。小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星期五放学后没有家庭作业,假期也没有作业。一二年级期终只给评语宽松的教学方式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每个孩子的平时表现和成绩都会被老师记录在案。学期结束时,家长会收到孩子的成绩单。德国小学一、二年级期终只给评语,三年级开始有成绩。成绩采用6分制,“1分”代表优秀,“2分”为良好,“3分”为及格,“4分”为满意,“5分”不及格,“6分”为极差。欧洲其他国家也有各自独特的教育手段:法国小学每周三通常不开课,球场、图书馆和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这也成为法国的“星期三现象”;芬兰小学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小班小校的制度让芬兰学生“无一人落后”;英国小学早上9时才上课,孩子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学习课本,学习在“玩乐”中渐渐进步 前不久我去德国探亲。我的大外孙读11年级,小外孙读7年级。顺便,我考察了一下德国的中小学教育。 德国是12年制免费教育(前为13年制),让我新奇的是:从小学(1-4年级)到高中(10-12年级),学生每学期所读课本,全是向学校借来用的。 原来,在德国,中小学学的都是基础知识,许多年来内容不变,所以课本不用更换。 德国小学1到2年级的课有画画、剪纸、数学、德语。2到3年级增加自然常识课、体育课、音乐课。3到4年级上游泳课(游3米及格)、交通规则、骑自行车课、宗教(不计分)和英语课。 读完4年级换新学校(进中学),其上课的内容,增加了讨论课,交流针对时事,发讨论材料,不计分,培养小孩口头表达能力。 5年级开始,开设生物课、德国历史课、艺术课,体育理论课。并增加生理卫生课、所在城市地理常识课(组织参观博物馆、自来水厂和垃圾处理工厂),选学第二外语(法、英、俄、拉丁文)。7年级增加物理课,游泳课(潜水5米及格)。8年级起改换化学课,物理课暂停。 德国的中学每学期不超过10门功课,所以学习没有压力。小学都是上半天课(8点10分到11点45分)。下午,有的家长就送孩子去学音乐、舞蹈、拳击、击剑、打乒乓等,。如果学生家长上班,学生可上护理班,学校免费供午餐,有专门人员看管。 我的两个外孙放学后,常与同学相聚一起完成作业,有时去补习德语或去学钢琴、小提琴、打乒乓。每周六上午要去中文学校读中文(书本由中国政府免费发的)。 每学期结束两天前,学生要把所有课本书上交学校图书馆,隔一天再向学校图书馆领到下一学期要上的课本,这是传统。在课本扉页上必须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回家将课本套上书套。我看到两个外孙所读的课本都完整崭新,有的已有4-5人签过名。还书时,课本上有划痕、涂写、书角翘边,图书馆人员不收,必须买新的课本去归还。 德国中小学生读的书是向学校借的,而我们国内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毕业的每学期教科书是学校免费发给的,9年制免费教育所发的新书,不知要让国家支出多少财力?我想:德国“借用课本”的模式,我们是否也可以借鉴呢?而我更想说的则是:德国的中小学生学得真轻松、真幸福啊!中国教育现状 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像英美法德日这些发达国家在崛起指出,无一不把国民教育摆在首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德国,在普鲁士帝国时期,小学就开始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学习的范围全面实用而科学(中国于07年才开始普及义务教育,晚了几百年啊),从此以后,德国将国民教育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并在各个领域催生出一大批光辉璀璨的巨星。也正应为如此。才使德国拥有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叫板英法美等强国的实力。而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 中华历经五千年之沉浮而不消逝,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几未间断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这应该是教育的萌芽,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 “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此时的教育尽管存在着等级差异,但也算是一种进步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动荡,群雄逐鹿,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在这时产生。而诸子百家中每一家都开始广收门徒,其中最著名的孔子的弟子竟多达3000多人,此时的教育已经很正规化了,许多大家都提出了自家的教育主张,如儒家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法家的“以法为教”等等。到了汉武帝时期,兴办学校,优而则仕,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 “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甚至于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乃至于现代的中国教育思想意识形态也是如此。隋唐推行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这种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推行长达1300年之久。科举制度是选士用人制度和教育史的巨大进步。 而今天中国实行教育制度尽管比起封建时期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是难脱其影响。说起现在中国的教育现状,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现象:几乎全社会的人都知道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但人们还是义无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