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论文)论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保护.pdf_第1页
(法学专业论文)论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保护.pdf_第2页
(法学专业论文)论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保护.pdf_第3页
(法学专业论文)论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保护.pdf_第4页
(法学专业论文)论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保护.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原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林财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 式标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吉林财经大学所有。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吉林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吉林财经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不保密,保密 期限至 年 月止) 。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日期: 1 内 容 摘 要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人格权具有专属性,其不可继承和转让。但是随着市场经 济的快速发展, 科技的进步, 特别是传播媒体的大众化, 这使得很多人格因素 (诸 如姓名、肖像、声音等)可以通过商业使用带来经济利益,这种将人格因素进行 商业上的使用就是人格权的商品化。 由于权利人人格标识商品化的使用可以获得 相应的经济价值,这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转让人格标识以获得经济价值。为 了规范这一行为,在美国、 德国等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规范 (美国的 “公开权” 和德国的“ 人格权商品化” ) 。但是在我国目前缺乏统一全面的规定:首先是 概念认定上存在分歧。各种类型的名称都存在,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法律规定。 本文依据人格标识的商业使用具有财产性属性和人格权特性, 并吸收美国和德国 二者关于此项权利的认定, 最终将其纳入民法的范畴, 将其称之为人格权商品化。 其权力既具有继承和转让的财产性,又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其次,在权 利保护方面。我国对于人格权商品化未形成统一的立法,对于此项权利的保护存 在于人格权法、著作权、商标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且各个法律对其进行保护 均存在缺陷。 本文通过各个法律保护缺陷分析提出了人格权商品化的民法保护理 论。 即将人格权商品化内容融入到人格权的内容之中, 制定具体的损害赔偿标准, 以及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伦理价值而产生的权利限制等内容对人格权商 品化全面的规定。 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人格权商品化产生发展。文章首先分 析了人格权商品化的过程。其次通过对国内和国外研究情况分析,提出了我国发 展模式即综合考虑两者存在问题和其优点, 进而确定将二者优点加以结合形成具 有我国特色的人格权商品化保护方式。 最后通过对人格权商品化产生发展规律提 出了人格权商品化的发展趋势。即从单一法律保护扩展到全面的具体法律保护, 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权利类型。 第二部分从理论现实两个方面论证人格权商品化发展的必然性。 文章具体通 过完善人格权理论发展需要和保护权利人合法权利两个方面具体要求来表明人 2 格权商品化发展的必然。 第三部分对人格权商品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概述。 其中对于此项权利的性质学 术界存在争议, 本文对于各种权利类型的观点一一予以分析论证提出了其属于人 格权的观点。另外,本文对于人格权商品化设定了保护期限。通过期限的设定可 以保护权利人基于使用死者人格权标识而获得的经济价值。 第四部分对美国和德国的人格权商品化予以分析比较。通过对二者的分析, 为我国人格权商品化的保护完善提供相应的借鉴。 第五部分对我国人格权商品化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 提出人格权商品化保护 的完善措施。文章指出了从民法角度来完善人格权商品化的保护。 关键词:关键词:人格权 人格权商品化 人格标识 公开权 民法保护 3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ivil law theory holds that moral rights with specificity, can not inherit and transfer.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dvances in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popularity of the media, which makes a lot of personality factors (such as name, likeness, voice, etc.) can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commercial use of this personality factor for commercial use on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right of personality. rights of personality mark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use of economic value, which makes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obtain economic value through the transfer of personality mark. in order to regulate this behavior in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other countries to develop a special legal regulations (the public righ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commercializa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but in our current lack of a unified comprehensive provisions: first, there are differences on the concept identified. all types of name, there is no formation of a unified law. according personality identified commercial property attributes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absorption of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is right will eventually be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civil law, calle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its power both to inherit and transfer property, and also provides for compensation of moral damage. secondly,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china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moral rights do not form a uniform legisl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is right exists in the personality right, copyright, trademark law and unfair competition law, and various laws to protect them are defective. analysis of legal protection defects commercialization of civil protec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theory. the upcoming commercializa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content into the content of the right of the person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damages standard,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provisio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order and social ethical values such as the 4 right to limit the contents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a total of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elaborate personality right to commercia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moral rights. followed by analysis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situation, chinas development model of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both problems and its advantages, and thus determine both advantages combine to form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moral rights protection mod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moral rights of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from a single legal protection extended to a full range of specific legal protection,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ypes of right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evitability of moral rights from the theory of reality two aspects of argumentation. articles specific development need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eory of moral rights and the two aspects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rights holders to show that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the third part of the right of personality commercialization of a full range of overview. which the nature of the rights of academia there is a dispute, the view of this article for the various types of rights - to analyze the argument put forward its point of view of a personality right. in addition, set the term of protection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by the deadline set to protect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rights of people based on the use of the logo of the moral rights of the deceased. the fourth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moral rights to b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wo, perfect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chinas moral rights protection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the fifth part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chinas moral rights to be analyzed, proposed measures to improve commercialization of moral rights protection. the 5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from the civil point of view to improv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moral rights protection. part vi from the range, subject, transfer, inheritance, and the standard of compensation in terms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rotection of moral rights be limited. keywords: moral rights, commercializa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personality logo, right of publicity, protection in civil law 6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1 英英文摘要文摘要 3 引引 言言 7 一一、人格权商品化的概述人格权商品化的概述 9 (一)人格权商品化的历史沿革 9 (二)人格权商品化的发展趋势 12 二二、人格权商品化的必要性人格权商品化的必要性 14 (一)理论发展要求 14 (二)现实发展要求 14 三三、人格权商品化的内涵及其实现的方式人格权商品化的内涵及其实现的方式 16 (一)人格权商品化的内涵 16 (二)人格权商品化的实现方式 24 四四、美国的公开权以及德国的美国的公开权以及德国的“人格权商品化人格权商品化” 25 (一)公开权 25 (二)公开权与德国“人格权商品化”的关系 29 五五、我国人格权商品化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人格权商品化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措施完善措施 32 (一)我国人格权商品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32 (二)我国人格权商品化保护完善措施 33 结结 论论 3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37 致致 谢谢 39 7 引 言 传统民法中的人格权包括一般性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 一般人格权主要是指 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而具体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姓名权、肖像权等。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格权与财产权结合在一起 尤其是名人的姓名、肖像等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对产品的促销能产生巨大的推动 作用 1。 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商品化人格权的重要性,只有完善对商品化人格 权的立法保护,才能更好地架起权利人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更好地保护自然人 与法人的合法权利,提高当事人交易的积极性,为繁荣市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如, 在日本出现的商品化权 2不仅对一些商品化的人格进行保护,而且对非人格权的 形象如卡通形象,表演形象也予以保护 3。 而在英美国家,将其作为一种财产权予 以保护。 但是在我国人格标识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主体的权利保护要求并没有受到 立法者和司法机关的重视, 立法和司法还拘泥于传统的人格权和人格利益保护的 旧的立法司法传统。这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应该对于商品化的人格权 予以重视,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特殊保护,而不能仅仅从民法的角度予以一 般性保护。 第一,研究背景和价值 研究背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格权与财产权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名人的姓 名、肖像等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对产品的促销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人 们越来越认识到商品化人格权的重要性,只有完善对商品化人格权的立法保护, 才能更好地架起权利人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更好地保护自然人与法人的合法权 利,提高当事人交易的积极性,为繁荣市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如,在日本出现的 商品化权不仅对一些商品化的人格进行保护,而且对非人格权的形象如卡通形象, 表演形象也予以保护 4。而在英美国家,将其作为一种财产权予以保护。在我国 当代社会的人格识别利益的商业化开发利用中, 并没有受到立法者和司法机关 的重视, 立法和司法还拘泥于传统的人格权和人格利益保护的旧的立法司法传 统。而人格标识利益的商品化开发利用, 恰恰不是传统的民事权利体系中的人 8 格权或财产权所能涵盖得了的权利要求, 因而使我国民法的人格权保护出现了 盲区。 理论价值:弥补法律在这一领域的空白。通过对商品化人格权的定性(公开 权可以继承和转让或人格权商品化附属于人格权,其不能转让和继承)以及 内涵的分析, 然后制定一套相应的法律救济和保护制度来维护权利人的合法的权 益。即最终形成对于人格权商品化的理论认识体系。 现实意义: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完善,并将其理论最终形成法律条文来保障民 事主体的合法的权益。有助于指导现实的司法实践。主要是借鉴德国的模式 统一权利模式(承认标识性人格权中的经济利益并赋予其可转让性与可继承性, 加强对人格权中的经济利益的保护)来解决法律事务纠纷。 第二,研究目标 本文的目标就是分析人格权的商品化,通过对人格权商品化产生发展历程以 其具体内容和国外的人格权商品化模式分析, 进而提出我国人格权商品化民法保 护方式,推动我国对于人格权商品化的立法,进而实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第一,人格权商品化的概念认定;第二,人格权 商品化的保护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于缺陷分析提出完善的措施,即人格权商品化 的民法保护措施。因其权利具有双重属性,所以对此类权利救济内容上应以财产 性的救济方式为主,精神损害赔偿为辅。 第四,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人格权商品化的产生发展、 内涵,以及实现,从理论角度和现实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说明人格权商品化的必然 性。 此外通过对人格权商品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 并提出其实现方式 (转让、 继承) 。第二部分,介绍美国的公开权制度以及德国的商品化人格权模式,分析 其优点和其存在的不足,并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于我国选择的模式予以 论证其合理性。第三部分,我国人格权商品化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措施。具 体在救济方面:第一,对于保护不能仅局限在精神层面,而应当作为一项财产性 权利予以保护,即对于侵害人予以经济制裁;第二,精神损害赔偿和物质性赔偿 相结合。通过二者的有利结合可以更好的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9 一、人格权商品化的概述 (一)人格权商品化的历史沿革 1.1.人格权的产生与发展人格权的产生与发展 人格权这一概念来源于古罗马关于人格的理论,最初在概念上表现为三个方 面的内容,即权利主体,主体资格和身份 5。对于主体的这种资格其称之为人格 或人格权,具体包括市民权、自由权和家族权。权利产生之初仅仅是一种身份和 等级的象征,但随着对个人主体的承认,进而产生了具体人格权。 1804 年法国民法典确立了对个人权利的全面保护,即人“生而平等” 。 但是这种平等是建立在财产的基础上 26。这时对人格的保护主要是在人格独立 和人格尊严方面。 1900 年德国民法典确立了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自由权等具体人 格权的规定。 二战之后出于对人权的保护,人们将法律保护重心从财产转向了对人的保 护,这导致很多国家都注重修改本国的民法典。特别是经历了法西斯统治过的德 国修改了其民法典,确立了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即人格尊严和人格发展应该成为 法的最高价值。 1991 年加拿大魁北克省(曾属于法国早期殖民地) ,制订了加拿大魁北克 民法典 。在这部民法典中,魁北克人打破民法典的立法传统,将人格权独立 成编,并通过设立专章来对人格权予以确认和保护,即 “部分人格权”。该章 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尊重人格尊严,第二部分是尊重儿童的健康,第三部 分是尊重隐私和名誉权,第四部分是死者遗体的保护。这样设置对人格权的发展 的优点具体体现在:第一,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并与家庭法与继承法并列位于总则 之后的做法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高度弘扬。第二,通过设立“部 分人格权”来完善人格权的内容,更好的维护人格权人的合法的权益。 魁北克民法典关于人格权的规定较为系统和全面,其中具有器官移植等内容。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格权的保护也将不断的得到丰富和发展。在设 立民法典时也将其作为一项独立的编制, 并在其下规定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 的内容。并将具体的人格权的内容,随着发展加以更新。 2.2.人格权商品化的产生人格权商品化的产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传播媒体的大众化,这使得 很多人格因素(诸如姓名、肖像、声音等)可以通过商业使用带来经济利益,这 种将人格因素进行商业上的使用就是人格权的商品化 6。 3.3.人格权商品化的在各国的表现人格权商品化的在各国的表现 人格权的商品化是指具有商业意义上的人格因素,基于其商业使用而产生的 财产性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人格权与财产权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权利,是一 种商品化的人格权。美国法律通过案例首先提出对于商品化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其属于一种财产性权利,其称之为“公开权”,在德国其并不把那些商品化标识 的人格权作为一种单独财产权利,而是将其包括在人格权之中,使其成为人格权 的一部分,运用人格权予以保护,其称之为“商品化人格权” 。人格权商品化在 国内外的具体情况包括: (1)在各国的具体的发展 第一种美国法。对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格标识(如姓名、肖像、声音等)的商 品化问题,采用公开权制度进行调整。公开权是一种与人格特征标识有关的财产 权,主要保护的是一种财产利益(人格经济利益) 。未经许可商业性使用他人人 格标识的行为,主要由公开权制度来进行调整。公开权可以被转让、继承 7;第 二种英国法。与美国法相比,英国法相对比较保守。英国法对具有个性特征的人 格标识之商品化问题,并未形成统一或分立的法权制度对之进行调整。英国法只 在商标法、 冒充诉讼和版权法中有限地规制具有个性特征之人格标识的商业化利 用问题, 即只有当权利人将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格标识选材成为受知识产权法保护 的客体性要素时, 其才可依据知识产权法来实现对其人格标识之商业化利用的保 护;第三种德国法。德国法对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格标识之商业化利用,采用人格 权法来进行保护。不承认人格权可以被转让、继承,未经人格权人的许可商业性 使用其人格标识,侵犯的是人格权人的人格经济利益;第四种日本法。日本民法 理论受美国公开权制度的影响,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该制度,并将其翻 11 译为商品化权。对于商业形象权的界定, 判例与学说存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广 义的商业形象权,除了真实人物外,商品化权的对象还包括角色商品化,角色包 括漫画或动画片中的出场人物等靠视觉表现出来的臆想角色、 小说故事中的人物 等用文字语言表现出来的虚构角色; 另一种为狭义的商业形象权, 是基于隐私权、 肖像权、名人的形象所具有的经济价值而产生的权利 27。 (2)国内现况和理论研究 首先,国内现状 我国人格权商品化认识是随着各种各样的人格权商品化 8的案例表现出来 的。下面是两个关于人格权商品化的具体案例:第一个是“鲁迅酒”商标注册案 。案件的具体内容是:在 2001 年 4 月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准备在这一 年 9 月鲁迅先生诞辰 120 周年推出纪念酒, 于是就找到了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 商议并最终达成了授权协议以周令飞名义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 之后 再转让给酒业公司使用。但随后国家商标局驳回了周令飞的请求,并注明其驳回 的理由:第一,周令飞对于鲁迅姓名权的保护仅仅是人格利益方面,其是否具有 商业使用的权利现行法律未规定。第二,鲁迅的人格权商品化使用(将姓名注册 成注册商标)相对其长孙周令飞是否享有也没有相关的规定。第三,此种权利的 确定是否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尚且不确定。 第二个是 2012 年 2 月美国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乔丹中国运动服装公 司,称中国公司运用其姓名作为注册商标未经其许可,且对其姓名的商品化使用 并不知情。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人格权商品化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 但是 我国目前却缺少相关的法律规范来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到这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就反映出在人格权商品化问题上缺失法律相关规定。 而从第二个案例 可以反映出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人格权商品化使用, 这一跨越重洋的诉讼还体现 出了人格权商品化的国际化的保护要求 9。 其次,关于人格权商品化的理论研究 第一,概念的认定:郑成思将此类权利认定为“形象权” (包括真人、虚构 形象等用于商业使用而形成的权利) ,江平则将其定义为“商事人格权” (公民、 人格权商品化典型案例(民商法) 12 法人为维护其人格中兼备经济利益而享有的一种民商事权利) 。杨立新、林旭霞 将这些人格标识应用于商业而形成的权利定义为“商品化权” 10。 第二,模式选择:比较当今世界范围内对于人格权商品化问题主要有两种模 式美国法的双重模式和德国法的统一权模式。 在模式选择上我们应当在综合 考虑两者存在问题和其优点, 进而确定将二者优点加以结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 人格权商品化保护方式。 第三,侵害赔偿方面:人格商品化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对民事主体人格经 济利益的法律保护问题, 法律对人格商品化的救济应强调对受害人经济利益的赔 偿。由于我国现行民法立法没有对人格商品化问题做出专门规制的条款,法院在 裁判具体案件时,只能根据被侵犯的具体人格标识(姓名、肖像等)的不同,来 适用民法通则规定的相应具体人格权(肖像权、姓名权等)条款,并适用民法通 则规定的公平原则条款来做出裁判。在具体赔偿数额上,要参照受害人人格标识 许可他人使用的费用来计算 11。 (二)(二)人格权商品化的发展趋势 人格权商品化是人格权理论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其将丰富人格权的具体 内容。纵观各国的人格权发展情况,我们可以推断出人格权的发展的历史趋势, 其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商品化人格权包含在人格权之中。在法律产生之初,人格权主要 是对于主体本身的保护。例如,身体、生命健康等。其并没有认识到肖像、姓名 等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其并不存在商品化人格权这一概念。 第二阶段,将商品化人格权作为一个独立的财产权予以保护。这主要是随着 经济的发展,人格标识也相应的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如利用明星和知名人物的 肖像、姓名可以带给使用者经济利益) ,因此一些国家将商品化人格权作为一项 独立于人格权的财产性的权利。其可以进行继承和转让。商品化的人格权同其他 的财产性,如债权、物权一样受到法律保护。因其本身也不再属于人格权范畴, 这样对于其保护也主要是从所有权和侵权赔偿两个方面,主要是财产方面的。故 其与其他具体人格权侵犯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不同。 第三阶段,将可商品化的人格权进行商标保护。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越来 13 越多的企业随之产生,那么法人的企业名称也随之受到法律的保护。人格权也从 开始仅仅是普通的自然人到包括法人的转化。 对人格权进行商标权的保护扩大了 商品化人格权的范围。企业名称的保护可以防止他人的侵权行为,扩大对于企业 的保护(保护不限于是注册商标,有利于一些老字号企业的保护。因为有些老字 号的企业并没有注册成商标, 那么如果后来其他人想将其注册成商标就会侵犯原 来企业的权益。所以,企业名称的保护有其必要) 。 第四阶段,将商品化人格权的客体范围予以拓展。商品化人格权产生之初, 主要肖像、姓名等。但随着广播媒体的出现,以及经济发展需要很多的权利客体 出现了,其包括声音,卡通形象等内容。这将其权利客体从具体的情形发展到抽 象的对象上来了。 第五阶段,对商品化人格权进行全面的阐述,并将其纳入到人格权当中。通 过各国的立法来明确商品化人格权应当是人格权中具有财产性的权利。 我们可以 将商品化的人格权作为人格权的特殊的一种权利, 这样设立便于对其进行全方面 的保护。因为,财产权属于相对权,而人格权属于绝对权。其保护的范围更广, 内容也更为全面(不仅包括财产性也包括民法上的精神方面的内容) 。 14 二、人格权商品化的必要性 (一)(一)理论发展要求 1.1.完善人格权体系的需要完善人格权体系的需要 人格权包括一般性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具体人格权有包括了生命、身体、 健康、姓名、肖像等权利。姓名、肖像等权利虽然受到法律保护,但这主要是民 法意义上的。 对于哪些知名人物的姓名、 肖像所产生经济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护。 一部完整的人格权应该包括人格权商品化的内容。人们不清楚其内涵和外延,那 么也就不会行使自己的权利。只有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增强人民的认识水 平才能维护自身权益。 2.2.人格权理论的认识深化发展需要人格权理论的认识深化发展需要 人们认识事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最开始人们认为人格权的内容仅仅包 括生命、身体、健康、姓名、肖像等权利。但是随着认识的深化发展,人们开始 将这样独特的,具有财产性的权利称之为人格权商品化。人们最初对于这样的权 利并不清楚,因为前面没有人对此做过研究。后来美国和德国开始对于这一概念 进行了分析, 美国提出了形象权或公开权的概念, 而德国提出了 “人格权商品化” 这一概念。 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人格权商品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都 对于这样的权利予以确认,最终形成了各个国家不同的人格权商品化理论。 (二)(二)现实发展要求 1.1.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 根据哲学的观点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实践。人格 权商品化完全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形成的。这是一种社会 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 人格权商品化这一概念的产生就是由于社会中自然人对姓 名,肖像或法人所享有的名称等人格标识的商业使用而产生的利益。这一权利是 随着越来越多的侵犯权利人权益的出现而产生的, 美国的 “公开权” 或德国的 “人 格权商品化”正是出于对非法利用民事主体人格标识的侵权行为的反应。而日本 15 将漫画形象作为人格权商品化的标识也是由于日本漫画产业发展而带来的产品 附属利益。总之,这种权利的产生确实是历史的必然。 2.2.保护权利人利益的要求保护权利人利益的要求 在一些没有人格权商品化理论的国家其权利得不到保护, 这就需要人们制定 法律法规,这是一种人们普遍希望的保护他们权益的行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各 种各样的人格权商品化情况也随之出现,人们只有通过立法才能推进法律进程, 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16 三、人格权商品化的内涵及其实现的方式 (一)(一)人格权商品化的内涵 1.1.人格权商品化的概念人格权商品化的概念 人格权商品化是指基于对姓名、肖像、声音、形象等人格标识 12的使用所 带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排他的支配权。这一权利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积 极性权利,即使用人格标识而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另一方面是消极性权利,即 未经权利人本人允许禁止他人使用其人格标识的权利。 无论是从积极还是从消极 的角度上讲其权利都具有所有权的性质。即对其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 权利,具体是指:人格权商品化是权利人自己享有的可以进行使用,通过其转让 获得收益的权利类型。 2.2.人格权商品化的主体人格权商品化的主体 28 由于权利本身可以进行转让,所以其权利主体包括两类:一类是享有商品化 人格权的本人。他们取得这种权利的性质是原始取得,即非经他人的行为而取得 的权利。他们行使这些权利是法律赋予主体的。这里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 法人。虽然对于法人是否具有人格权法人具有企业名称权,将其纳入人格权的商 品化可以对很多的老字号予以法律保护。因此,其权利主体不限于是自然人。另 一类是继受取得的权利主体。其权利主体取得的权利是通过继受而取得权利的, 其行使权利受到他人的限制,即在其授权的范围内。如果权利人超出其范围而行 使权利,那么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3.人格权商品化保护的对象人格权商品化保护的对象 商品化人格权所保护的人格标识利益包括自然人的肖像、形象、姓名和声音 以及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名称、标志性建筑、地理特征等 13。其具体包括: (1) 肖像。 即自然人通过物质载体所表现出的外在五官形象。 对于肖像的商品化利用, 主要是对于模仿名人者的限制。 (2)形象。即自然人的外在身体形象。包括人的 形体特征、侧影和背影等 14。如名人的漫画形象就是商品化人格权的保护范围 之内。 (3)姓名。其包括笔名、曾用名和真实姓名。它是自然人的标志,其也属 17 于人格权商品化的重要对象。 如模仿名人签名谋利就属于侵犯权利人的权利的行 为。 (4)声音。其包括演讲声音、歌唱声音或是作品配音等,其是自然人辨认标 识之一。如模仿他人声音进行商业演出,那么这就侵犯了他人的权利。 (5)法人 或其他组织的名称。因其名称可能会给他人带来利益,特别是一些著名的企业或 组织。利用他人的名称在带来利益的同时可能会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生产假冒 伪劣商品) ,这样就会给他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将其作为商品化人格权来 进行综合管理,有助维护他人的正当权利。 (6)标志性建筑和地理特征。这两类 具有鲜明特征,均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标志性建筑如北京故宫、法国的 埃菲尔铁塔、澳大利亚的悉尼大歌剧院和印度泰姬陵等。地理特征如南极冰川、 云南喀斯特地形等。如果将这些建筑或有特色的地理标志非法使用,这可能就会 构成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4.人格权商品化的内容人格权商品化的内容 对人格权商品化是一种对权利人利益的保护,其权利应包括财产性权利内 容,即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可以自由支配, 不受他人干涉。 此外其包含人格权的属性, 这些人格权的标识就是其外在的表现。 因为其权利对象的相当抽象性使得人们对其权利的具体内容认识不尽相同, 我们 可以将其分一般性商品化人格权和具体的商品化人格权。 所谓一般性商品化人格 权,是指哪些只要具有人格标识的人格权商品化就是商品化人格权。而具体商品 化人格权则依据对象不同而各异。例如有的包括漫画卡通形象的内容,有的包括 外在形象等。 5.5.人格权商品化的权利性质人格权商品化的权利性质 15 第一,既是财产权又是人身权 由于这一权利既具有人身权性质,有具有财产性的性质。因为这些人格标识其本 身具有人格权的内容(如姓名、肖像) ,此外由于使用这些人格标识能够带来经 济利益,所以其权利具有双重性。 第二,财产权 由于商品化人格权是随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主要是财产性内容。即权利人 能够通过自身的使用或转让而取得经济利益的。 所以才产生了其属于财产权的观 点。这一观点注重的人格商品化所带来的巨大的商业利益 16。 18 第三,特殊知识产权 由于这一权利的对象包括自然人姓名, 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 地理标识等, 且自然人姓名可能涉及著作权,企业名称或地理标识可能涉及商标权,因此将其 作为一项特殊的具有人格标识的知识产权 17。 第四,无形财产权 这一观点认为,像姓名、肖像、形象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是一种商业行为, 其具有非物质性的特点。其虽然是非物质性权利,但是其又不等同于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