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囚绿记》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囚绿记》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囚绿记》教案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从解读题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2、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教学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导入:看到这个“囚”字,你想到了什么?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陆蠡(l) 瞥见(pi) 涸辙(zh) 婆娑(su) 移徙(x)揠苗助长(y) 猗(y )郁 蕈菌(xn ) 囚系(x)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四、细读课文,品味情感: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2、作者因爱绿而囚绿,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他对绿友的爱之深?请你在文中圈点批注,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感知作者,深化主题:1、知人何为“友”?(投影)结合课文内及容写作背景,请探究“我”视常春藤为“绿友”的原因。材料一: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北平时值日寇入侵,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于是写下了囚绿记。材料二: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作者陆蠡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1942年4月13日他被日本兵抓捕,狱中审讯时,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 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他宁死不屈,最后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仅34岁 。2、论世联系作者简介,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本文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引导学生探究“绿”的象征意义。 (象征)常春藤中国人(物) (志)3、归纳主题。六、练笔:请你根据课文对常春藤的描写,填写诗歌,以诗的语言表达对作者的敬意。致常春藤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昔日的绿友。 (爱绿) , 。 , 。 (囚绿)从破碎的窗口, 我伸出了自私的双手。 让它作无声的歌唱, 我那幽囚的绿友。 ,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