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申请汽车消费贷款后,由 借款人作为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 同约定的因借款人不履行贷款合同给贷款人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 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是明确其法律适用和法律责 任的首要问题,也是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自身存在和健康发展的内在需 要。尤其在保证保险合同与外部其他合同之间的法律关系等错综复杂的问 题上(如重复保险、保险合同与基础法律关系等),保证还是保险的法律 适用问题更显得无可回避,对合同当事人而言,不同的法律适用将产生不 同的权利义务内容。 保证和保险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分散工具,在风险的转移机制、 制度的价值定位、责任的承担对价、合同的本质属性等多方面均存在根本 差异。在明确以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为代表的保证保险的性质时,要充 分看到保证保险具有独立于债的法律关系的品格,背离了保证的从属性的 本质属性,因此应明确从“风险”入手,排除保证保险的保证属性。同时, 保证保险在微观上以交纳保险费和承担保险责任互为对价,在宏观上对风 险进行汇集和社会化的分散,完全符合并发扬了保险这一社会化、商业化 的风险分散机制的特点,因此足以肯定保证保险的保险属性。 以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保险属性为基础,本文对其条款设计、实 务操作及业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保证保险合同的当事人 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保险责任、除外责任、赔偿处理、追偿等方面, 力求揭示其科学和应然的状态,提出具体的对策及建议。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概述,主要包括保证保险的概 念及历史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定义、特征及构成要件,我国汽 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业务经营中主要问题的 深层次原因分析。 第二部分是对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汽车 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性质分析和合同要素分析。在性质分析时,本文从保 证和保险的根本差异入手,对保证保险的宏观价值和功能以及微观基础展 2 开分析,从而排除了其保证属性,肯定了保险属性;然后在一般保险合同 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主体、客体 和内容等要素。 第三部分是对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一些实务研究,主要包括保险 条款内容的设计、与相关合作协议的关系和协议规范的重点内容、对保险 公司实务操作层面的设想以及本领域三种典型纠纷处理意见等内容。 关键词:关键词: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保险合同;保险条款 1 abstract the guarantee insurance for automobile consumer finance is a kind of commercial insurance relationship which involves three parties: the debtor (automobile consumer), the creditor and the insurer. under the insurance contract, the insurer would be bound to compensate the damage the creditor suffers when the debtor fails to perform the credit contract between him and the creditor. in regard with the nature of the automobile consumer finance guarantee insurance, this dissertation insists that as one of the mechanisms for dispensation of risk, the guarantee insurance is different from mere guarantee and is a kind of insurance in its nature . moreover, the sam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after a rational inspection of the value and the function of insurance from the legal and economic aspects. then, 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some practical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real operation of guarantee insurance for automobile consumer finance, which includ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arties of insurance contract, the corresponding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liability of insurer, the immunity clause, the arrangement for compensation, the reimbursement and so on. during the course of analyses for every issue, the author tries her every effort to expound how it should be, not it is. thu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this ground.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part one gives a global view of the guarantee insurance for automobile consumer finance. in this part, the defin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historic evolution of the guarantee insurance for automobile consumer finance and guarantee insurance itself are described; its development and relative deficiencies in china are elaborated; the reasons for the main operational problems are coursed. part two are studies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the guarantee insurance for automobile consumer finance. first, 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nature of the guarantee insurance for automobile consumer finance, 2 and its nature as insurance is ascertained on the ground of the analyses on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guarantee insurance. then, the author details some essential elements of a guarantee insurance contract for automobile consumer finance such as the subject, the object, the right and obligations and so on. some practical researches on guarantee insurance for automobile consumer finance are carried out in part three. the author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auses of insurance contract and relating agreements while giving the proposal on how to do the drawings of the insurance clauses. moreover, with her full experiences in the field of insurance, the author shares her wisdom o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guarantee insurance for automobile consumer finance by insurance corporations. at the end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opinions on the settlements for three typical disputes in this field are discussed. keywords:automobile consumer finance guarantee insurance insurance contract insurance clause 1 目目 录录 引引 言言 .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概述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概述 . 2 一、保证保险概述 . 2 (一)保证保险的发展历史 . 2 (二)保证保险的概念 . 2 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基本概念 . 3 (一)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定义 . 3 (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要件 . 4 (三)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特征 . 5 三、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 . 6 四、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存在的问题 . 8 (一)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 8 (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 9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理论研究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理论研究 . 11 一、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性质分析 . 11 (一)性质界定的必要性 . 11 (二)关于保证保险性质的学说 . 12 (三)保证保险是一项独立的保险制度 . 15 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合同要素分析 . 20 (一)一般保险合同的主体和客体 . 21 (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 23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实务研究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实务研究 . 26 一、保险条款与相关协议的关系和内容 . 26 (一)保险条款与合作协议之间的关系 . 26 (二)条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 27 (三)协议规范的重点内容 . 28 2 二、实务操作层面的若干设想 . 30 (一)采取集中、专业的经营模式 . 30 (二)重视合作方的选择和管理 . 30 (三)严格限制业务经营范围 . 31 (四)强化单证及数据管理 . 31 (五)完善资信调查制度 . 31 (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32 三、典型纠纷处理的若干意见 . 32 (一)银行或者保险人以银行名义起诉购车人、担保人的案件 . 32 (二)银行起诉保险人的案件 . 33 (三)保险人向购车人、担保人进行追偿的案件 . 36 结结 语语 . 3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9 1 引引 言言 保证保险合同最早出现于商业信用较为发达的英国、美国等西方国 家,20 世纪 90 年代引入我国并逐渐发展,但由于业务管理松弛、法律法 规欠缺等众多原因,至 2003 年保证保险业务在实务中似乎走到了尽头。 经过近 3 年的清理和反思,直至 2006 年该业务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才逐 步低调复出。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保证保险的研究多集中于保证保险的性质和保证 保险实务中的纠纷处理等两个方面。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保险和保证二者的 宏观的价值分析尚较为缺乏,对于保险与保证之间本质区别的认识分歧严 重,同时,也并未对这一现实的金融服务形式在条款设计和实务操作上提 出可行性的对策或建议。 就当前我国的保险市场而言,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无疑是各种保证 保险产品中规模最大、效益最高和最具代表性的险种,历来也是国内各家 财产保险公司最具市场开发冲动的保险产品之一,但必须面对的现实情况 是,保证保险这一在国外正常开展的业务,在我国仍然面临着举步维艰的 发展困境。 可见,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深入研究以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 为代表的保证保险的诸多法律问题,明确其法律属性,进一步设计出相对 完善和合理的保险条款,并强化该险种的经营管理,这对于充分发挥该保 险产品的风险管理和社会管理功效,完善保险市场管理规范,构建我国市 场经济的良好的金融体系和信用体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概述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概述 一、保证保险概述一、保证保险概述 (一)保证保险的发展历史(一)保证保险的发展历史 信用保证保险制度,通常认为创始于英国。11840 年由伦敦大学教授 de morgan提出保证保险之理论基础及经营形态,同年即有二家保证公司 成立: 伦敦保证协会 (the guarantee society of london) 和英国保证信托公 司(the british guarantee of trust company)。前者被认为是将保证作为保 险之一种(guarantee insurance)来经营的最初公司。2美国于1876年在纽 约开始创办保证保险公司。3 我国的保证保险是上世纪 90 年代末,在商品房和汽车交易活跃、国 内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不仅起步较 晚,且我国的保险法、担保法对保证保险均未作规定。 (二)保证保险的概念(二)保证保险的概念 美国有学者认为,保证保险是指为未能在特定的时间内执行某种特定 的行为而提供经济补偿的合同, 例如保险公司为未履行的合同负责。 4也有 美国学者提出“当一家机构经注册批准成为一家保险公司并从事以货币为 对价的保证业务时,这就成为了保证保险,受各州保险法的管辖”。5 我国台湾地区1992 年2 月26 日修正公布的“保险法”,在财产保险一 章中增订“保证保险”一节, 规定“保证保险者, 谓保险人于被保险人因其受 雇人之不诚实行为或其债务人之不履行债务所致损失,负赔偿之责任的契 约”。6 我国目前的保险法对保证保险的概念并无规定,仅在保监会发布 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中提到了保证保险。同时,理论界关于保证保险 的研究亦较少,对其概念的表述也较为含混,归纳起来主要有广义说和狭 1 朱凡:人的担保基本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66 页。 2 应式文:“从预售房屋谈保证和保险”,保险与法律及实务论丛选集,责任保险研究基金会、应式文 法务基金会,1992 年版,第121 页。 3 王梓:“保证保险的法经济学分析”,市场周刊 财经论坛,2004 年第 5 期,第 43 页。 4 美埃米特 j 沃恩、特丽莎 m 沃恩:危险原理与保险,张洪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704 页。 5 美所罗门 许布纳等:财产和责任保险,陈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转引 自李玉泉、卞江生:“论保证保险”,保险研究,2004 年第 5 期。 6 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95-1 条,转引自梁宇贤:保险法新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版,第 224 页。 3 义说二种。广义说认为保证保险包括诚实保证保险和确实保证保险,如有 学者认为“保证保险合同是指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或雇员的欺诈行为给债 权人造成损失时由保险人负责赔偿的一种保险合同”。7狭义说认为保证保 险即合同保证保险或履约信用保证保险,指被保证人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 同义务而造成债权人合同债权上的经济损失时,由保险人代被保证人赔偿 的一种保证保险。8 广义说是中国学界的主流观点。笔者认为,从保证保险发展的历史溯 源来看,应采广义说;而狭义说则过度缩小了保证保险概念的外延。但从 现行的保险公司开办保证保险的业务实践看,保证保险应为狭义的、针对 合同履行担保的确实保证保险,同时由于保险公司消费信贷履约保证保险 的应用更为广泛、问题更为复杂,所以学者往往以保证保险代指消费信贷 保证保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保证保险即等同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 本文中, 笔者仅以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为对象,对其相关的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 研究讨论。 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基本概念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基本概念 (一)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定义(一)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定义 保险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 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 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 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尽管如李玉泉先生提出的,对于保险的概念应从社会和法律的两个方 面来分析,从社会角度看是分散危险消化损失的一种经济制度,从法律角 度看是一种契约或由契约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9但笔者认为, 上述两个 角度的分析,应当在研究和揭示保险的本质和功能时运用,不必要求在保 险的概念定义上揭示其社会和经济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定义,亦应按照保险法 关于保险的规定,从法律的角度确定其契约行为的性质,并具体描述和准 确定位合同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等内容。 7 徐卫东:保险法论,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第 539 页。 8 陈益群:“保证保险:在理论与实务中寻求自在空间”,万鄂湘主编民商法理论与审判实务研究,人 民法院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第 970-971 页。 9 李玉泉:保险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98 页。 4 同时,从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保险实践来看,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是针 对贷款购车需求,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与境内贷款购车的自然人(借款 人)签订借款合同并向其发放贷款。贷款银行同意放贷后,将贷款直接支 付给购车人(借款人)所购车辆的售车单位,售车单位即向购车人(借款 人)交付车辆,购车人(借款人)按借款合同约定分期向银行偿还借款。 贷款银行为了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在要求售车单位提供担保的财产 时,还要求购车人(借款人)向保险人投保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使银 行在借款人未还款时能够依照保险合同,对保险人享有独立的保险赔偿请 求权。 综上所述,参照保险法关于保险以及学界关于保证保险的定义, 笔者认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申请汽车消费贷款 后,由借款人作为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 对于合同约定的因借款人不履行贷款合同给贷款人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 赔偿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要件(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要件 保险作为一种契约行为,其得以成立的的基本条件即为保险的要件, 笔者认为保险的要件有四个,一是危险的存在,无危险即无保险,危险具 体分为人身危险、财产危险和法律责任的危险;二是共同团体,该团体由 各个因某种危险事故发生而可能遭受损失的人组成,主要是投保人或被保 险人,团体成员通过分别与保险公司建立合同关系而间接地组成互助共济 关系,集合危险、分散损失;三是损失赔付,保险并不可能消灭危险,投 保人交纳的保险费买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而是为被保险人买到一个发 生保险事故后受到补偿的机会;四是有偿性,保险既然是由一群共同遭受 同类危险威胁的人组成的共同团体,并将危险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分散于其 他成员,自然需要一笔基金,这个基金是由各成员分摊,通过向保险公司 交纳保险费而汇集和积累的。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除须具备上述保险的基本要件以外,还需要具 备的一个特殊的要件是,在投保人和保险人的保险法律关系之外,一定存 在着与保险法律关系具有紧密关联的借贷法律关系,即投保人(购车人、 借款人)与被保险人(贷款人)之间的借贷法律关系,且借贷法律关系是 保险法律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5 (三)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特征(三)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特征 关于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特征,笔者侧重于阐述其与人身保险和 其他财产保险相比,而具有的特殊性。 1承保风险的信用性 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是基于保险标的的不同,对保险进行的最基本 的分类。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无论是否属于财产保险的类别,其与人 身保险和普通财产保险之间相比,在保险标的方面具有的独特性都是极其 显著的,即承保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信用性,表现为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的危险事故中,一部分危险事故并非意外事故或不可抗力,而是由债务人 信用不良给被保险人造成的危害,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但笔者认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承保风险的信用性,并不等同于 其承保的是信用风险。信用是在承诺的前提下、约束自身实践行为与预期 承诺保持一致的主观意志和能力,当实践行为与预期承诺不一致时,并不 一定是因丧失信用导致的,还包括实践的客观能力。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 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中,除了纯粹的债务人的信用风险以外,还包括由于债 务人发生意外事故、遭遇不可抗力等导致其客观上对被保险人履行不能的 情况,此时的风险已经不属于信用风险,亦具有意外性和客观性。因此, 简单地将保证保险承保标的定性为因“信用不良造成的主观性危害”10的观 点是值得商榷的,准确地说应该是保证保险承保的风险具有信用性。 2投保人与被保险人身份的特定性 特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身份是严格固定 的,即投保人是债务人、被保险人是债权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当 事人及关系人问题,笔者将在第二部分研究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中 进行详细阐述),二人之间必然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二是投保人和被保险 人的身份必然不同一,人身保险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身份不同一的情况较 为常见,其他财产保险如车辆损失险中,投保人为他人财产投保的情况亦 时有发生,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则必然不同一, 没有任何例外。 3投保人义务的特殊性 在一般的保险中,投保人仅承担交付保险费的义务。在汽车消费贷款 保证保险中,投保人与债务人是同一的,除因不可抗力以及非因当事人故 10 覃有土:保险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338 页。 6 意或过失而偶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投保人不履行、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 履行清偿责任以外,对于投保人因主观意愿发生变化而未履行清偿责任 的,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并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之后,有权向投保人 追偿,也即发生信用风险时,还款义务最终仍然由投保人自身承担。这也 是由保证保险承保风险的信用性所决定的。 除上述特征之外,有学者提出保险人资格的特许性亦是保证保险的特 征之一, “承办保证保险业务的合法保险公司应有相应的条件, 必须有国家 保险行政管理部门的特别许可”11笔者则认为:一方面,严格审查保险人对 具体业务险种的经营资格及经营状况是规范市场行为、防范行业风险的正 常监管行为,而并非是对保险人资格的特许,此种监管行为体现在很多具 体的险种中,如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等;另一方面,国家对保 险公司作为经营主体的特别许可,属于保险业法而不属于保险合同法的范 畴,在保险业法之下探讨保证保险的特征,不具有典型意义。 三、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三、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 我国保险法对保证保险未做任何规定,但 1983 年 9 月 1 日施行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和 1985 年 4 月 1 日施行的保 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 则明确提出了“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两个业务险种。 1988年下半年, 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标志着 我国保证保险业务的正式开始。12当然,根据条例的分类,出口信用保险 属于信用保险业务,实质上并不属于狭义的保证保险范畴。 1997年后,随着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恢复和繁荣,汽车消费贷款保证 保险才真正以保证保险业务的身份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 1997年7月开始, 当时的保险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平安、太平洋等多家保险公司试 办分期付款购车履约保证保险业务;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汽车消 费贷款管理办法;1999年,保险业独立的监管机构中国保监会成立,并 正式批准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办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 保险。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自开办后,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蓬勃发 展,并带动了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的繁荣。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源于消费 11 覃有土:保险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338 页。 12 韩婷,“保证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6 年 5 月,第 14 页。 7 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市场自身对信用保障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保险 公司为大力促进业务发展,在业务代理手续费、保险责任或权利义务等方 面给予了保证保险业务各方关系人明显的利益驱动。 但是,这种繁荣并没有长久的持续下去。由于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 的保险期限较长,不仅客观上风险要在经营中逐步释放,而且随着保险事 故的不断发生和理赔调查的日趋深入,该业务在管理上遗留的问题和导致 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一是购车人单独或与汽车经销商串通,伪造证件空车 套贷、虚增车价造成事实零首付等诈骗行为大量浮出水面,银行放贷审查 不严、保险公司承保审核松散等问题相应显现;二是保证保险法律关系框 架下,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混乱且缺少相互制约,条款及协议设计不 合理,导致合作各方的利益纷争且纠纷不断,法律适用存在严重分歧。为 此,保险公司在调查、应诉、追偿等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2004年开始,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全 系统自上而下成立了车贷险清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级机构均抽调专业 人员、长期专项负责清收工作。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这一新兴业务在给保险市场带来短暂的繁荣 之后,也让各家保险公司乃至银行等相关各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04 年 1 月 15 日,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 险的通知 (保监发20047号),要求各保险公司现行车贷险条款费率截 止2004年3月31日一律废止,根据通知要求重新制定条款费率,规范汽 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此后,多家保险公司均按照要求修订了保险条款,并制定了严格的承 保和理赔政策,规范了业务流程,重新向保监会报备了产品。 新的汽车消费保证保险条款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3 一是合理平衡了保险人、被保险人(贷款人)和投保人(借款人、购 车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改变了以往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现象,客观上 促进了各方当事人加强对风险的审查;二是实行不低于20%的免赔率;三 是规定保险期限不超过3年;四是明确车辆贷款首付比例,严格控制承保 车辆的条件,防范贷款人故意不还贷、恶意骗取贷款等诈骗行为,维护金 融市场安全,保护投保人利益,例如,要求车辆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 30%,且投保人(贷款人、购车人)必须是贷款车辆的最终使用人;五是 13 齐秀梅:“保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年 5 月,第 11 页。 8 关注了保险作为损害赔偿投入手段这一基本宗旨,对于因投保人无法预知 的风险造成的丧失还款能力的情形给予了充分考虑,并放弃了此种情况下 的追偿权,例如,增加了对投保人因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死亡或残疾的保 障,部分保险公司还明确投保人因疾病或因意外事故导致死亡或残疾的, 保险公司代投保人向银行全额赔付未偿还贷款的本金及利息,并不再向投 保人追偿,减轻投保人(借款人、购车人)的经济负担,切实发挥保险的 经济补偿作用;六是费率体系更加精细、科学、合理。 在调整和规范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经营政策后,保险公司 内部经营管控的措施也更为严格。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不仅规 定了经营车贷险机构的标准化条件、资质的逐级审批制度等,甚至要求经 营车贷险的机构只能专项开展车贷险及车贷险所直接带动的车辆保险业 务,而不得开展其他业务。经过 2004 年至今的持续整改和准备,中国人 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着手于近期重新进入市场,开展汽车消费贷款 保证保险业务。 四、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存在的问题四、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存在的问题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兼顾了保险人、投保人(债务人、购车人)、 被保险人(债权人)多方的利益,原本是一项能够实现多方共赢的业务。 对债权人银行来说可以盘活资金,拓宽担保的渠道,规避、分散、化 解了债权实现过程中的风险,使债权安全得到了保障;对保险人来说,拓 展了保险市场,找到新的业务发展增长点;对债务人而言,仅需支付少量 的保费,就可以在丧失还款能力后由保险公司履行偿还义务。除此之外, 对产品销售者来说,可在消费信贷支持下促进销售,因为银行降低了放贷 风险后,放贷积极性大大提高,可以扩大商品销售量。14但实践中,保险 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对这一新领域既缺少充分的认识,又未做好风险管控 等相应的准备,导致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在开展后的短短几年间暴 露出了众多问题。 (一)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一)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除了自身的保险法律关系以外,涉及买卖合 同、贷款合同、担保等多个法律关系,而且买卖合同关系和贷款合同关系 恰恰是保险法律关系的基础关系,顾名思义,无“消费”和“贷款”即谈不上 14 云秋月,“论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保险研究,2002 年第 8 期,第 24 页。 9 “保证保险”。因此,实务中暴露出来的具体问题主要包括: 1贷款法律关系和保险法律关系成立顺序倒置 无论从保证保险的保险责任设定方面,还是从保险利益的角度,贷款 法律关系都是保证保险法律关系存在的基础,而实务中往往是保险人与投 保人(债务人)先行签订保险合同,而被保险人(债权人)在确认债务人 已投保后才与其签订贷款合同并放款。这一表面上的顺序倒置,客观上使 银行产生了债权实现已经“保险”的感觉,导致了银行对贷款审查的松懈。 2自主决策能力的削弱或丧失导致风险失控 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方面主动放弃或自我减弱了自主决 策的能力,导致风险失控。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属于管理型产品,但很多 保险公司在业务经营上都存在操作和管理漏洞,例如贷前调查走访、健全 档案等各项制度未能很好落实,签订协议时将保险责任无限扩大,甚至违 反规定满足银行或汽车经销商不合理要求,委托银行或汽车经销商直接开 具保险单据等。 3保险公司与经销商之间合作模式失衡 保险公司在独自承担已经失控的高风险的同时,仍向经销商支付高额 手续费,商业合作模式明显失衡。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关系中,经销商、 银 行和保险公司在根本利益上是不一致的。经销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销售 量,购车人全款或贷款购车对其并不重要,要求经销商自觉的审查排除不 符合贷款或投保条件的购车人是不符合其利益追求的。在这种情况下,保 险公司不仅没有在合作协议中加重经销商的责任和义务,相反还向其支付 高额的手续费,合作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 (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针对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开展过程的一波三折,理论和实务界 的研究者大多提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前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具体表现在信用监督和惩罚机制缺失,失信者未得到应有的制裁等方面。 15然而笔者认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并且至少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逐步完善的现状是客观存在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而汽车消费市场 的繁荣和借贷需求的扩张也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正 是在这样的信用环境下产生的,也就必然有其合理性,既然生之合理,我 们就不能简单地以本就客观存在的现实背景为理由为其在成长过程中出 15 李玉泉、卞江生:“论保证保险”,保险研究,2004 年第 5 期,第 27 页。 10 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辩解。 事实上,即便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极度不完善、保险公司均黯然退出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市场的情况下,一些利用消费者信用评估和风险处 置能力来协助商业银行继续开展车贷业务的汽车信贷消费服务中介机构 却越来越活跃。 据2003年“北京汽车金融发展论坛”上受邀嘉宾浙江长行汽 车租赁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昶行的介绍情况来看,该公司经过 10 年探 索建立起“汽车信贷消费风险管理三大体系”,在客户资信评估方面能够对 消费者资料真伪、车辆技术含量贬值风险进行评估,在风险化解方面,能 够及时提醒、适度催收和提供垫款援助、协商回购,风险已经发生必须进 行处置时,又具备找车、收车、诉讼和追偿等诸多能力。数据显示,该公 司自1993年起至2003年底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展汽车分期付款和信贷消费 业务, 已累计销售汽车1.2万余辆, 放贷10多亿元, 未出现一笔不良贷款。 16 对比上述汽车信贷消费服务中介机构,我们不难发现,风险失控是影 响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发展的直接原因,而深层次原因则在于保险公司 的体制弊端:大多数保险公司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公司长远利益的 得失往往被认为与个人无关;人事及薪酬激励制度的缺陷又使一些国有保 险公司领导人对短期业绩的关心胜于对公司长远利益的考虑,重规模轻效 益的经营理念和公司上下目标不一致的体制矛盾最终导致了恶性竞争甚 至是内部恶性竞争。这种体制下必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风险防范机制的 缺失、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和对审慎经营原则的忽视。 16 “车贷险:涉过浅滩看得失”,金融时报,2004 年 5 月 14 日,第 4 版。 11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理论研究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理论研究 一、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性质分析一、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性质分析 (一)性质界定的必要性(一)性质界定的必要性 保证保险自出现伊始,就与保证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其关于保险和保 证的二种定性始终是众说纷纭、争议不断。 1法律及政策的规定模糊不清 保证保险在我国现行的 保险法 及其他法律法规中均没有规定; “保 证保险”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国务院1983年9月1日颁布并施行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 中, 但该条例已于2001年10月6日废止。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对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所属的中保财 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关于开办保证保险业务的批复(银复199748 号) 中,提出了保证保险并首次同意第一批保证保险业务的开办,但这一批复 中并未明确保证保险的内涵及性质。 保证保险业务开办后,法律纠纷日益增多。1999年保险监管机构由中 国人民银行变更为中国保监会。在中国工商银行郴州市苏仙区支行与中保 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郴州市苏仙区支公司保证保险合同纠纷一案中,中国保 监会于1999年8月30日向最高人民法院告申庭做出关于保证保险合同 纠纷案的复函 (保监法199916号) , 提出“保证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 是指由作为保证人的保险人为作为被保证人的被保险人向权利人提供担 保的一种形式”,“保证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债务人(被保证人)和保险人 (保证人),债权人一般不是保证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可以作为合同的第 三人(受益人)”。 2000 年 8 月 28 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中国工商银行郴州市苏仙 区支行与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湖南郴州市苏仙区支公司保证保险合同 纠纷一案的请示报告的复函(1999经监字第266号)中,并未采纳中国 保监会前述复函的观点,而是认为“保证保险虽是保险人开办的一个险种, 其实质是保险人对债权人的一种担保行为”。 2003 年 12 月,最高人民法院历时 3 年起草的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 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将保证保 险解释为“为保证合同债务的履行而订立的合同,具有担保合同的性质”, 但该征求意见稿因争议较大至今仍未获通过。 12 2004年,中国保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保监会令20043 号) 并于同年6月15日施行, 其中的第47条规定“经中国保监会核定, 财 产保险公司可以经营下列全部或部分保险业务:(四)信用保险和保 证保险”,将保证保险作为保险公司经营的一项业务进行了明确规定, 但亦未提出其具体内涵。 综上所述,不仅我国现行的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