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研究.pdf_第1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研究.pdf_第2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研究.pdf_第3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研究.pdf_第4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r a c t a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c o s t - s h a r i n g p o li c y , n e e d y s t u d e n t s p r o b l e m b e c o m e a s o c i e t a l i s s u e . i n o r d e r t o g u a r a n t e e d e m o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r i g h t , o u r g o v e rnm e n t e s t a b l i s h a e c o n o m i c p o l i c y - f i n a n c ia l a i d p o l i c y o f n e e d y s t u d e n t . t o s t u d y t h e p o l i c y c a n h e l p u s t 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b e t t e r a n d h a s t e n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t o d e v e l o p s t e a d i l y a n d h a s t e n t h e s o c i e t y t o d e v e l o p c o n c o r d a n t l y . t h i s s t u d y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t h e f i n a n c i a l a i d p o l i c y o f n e e d y s t u d e n t fr o m t h e p r i n c i p a l p a rt o f t h e p o l i c y p o i n t o f v i e w . i d e t e r m i n a n t t h e p r i n c ip a l p a r t f i r s t l y , a n d t h e n a n a l y s e s t h e a c t i o n o f e v e r y o n e a n d a t l a s t b r i n g f o r w a r d t h e b e tt e r me n t a d v i s e . t h e r e a r e f o u r p r i n c ip a l p a rt s o f t h e p o l i c y . t h e y a r e g o v e r n m e n t ,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 b a n k , s o c i e t y . t h e g o v e rnm e n t a n d t h e h i g h e r s c h o o l a r e c h i e f p a r t s , a n d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a l s o i s t h e m o s t i m p o t e n t o n e t h e b a n k a n d t h e s o c i e t y a r e i m p o rt a n t p a rt s . t h i s s t u d y m a i n l y d i s c u s s e s t w o q u e s t i o n s , t h e y a r e h o w t o g e t f u n d a n d h o w t o u s e f u n d . i f i n d t h a t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d o n o t o ff e r e n o u g h m o n e y a n d d o n o t d i s t r i b u t e t h e m o n e y c o u n t e r p o i s e . t h e h i g h e r s c h o o l d o e s n o t j u d g e n e e d s t u d e n t c o r r e c t l y a n d d e c r e a s e t h e e ff e c t o f t h e f u n d f o r n o t u s e t h e p o l i c y i n g r o u p . t h e b a n k i s n e g a t i v e t o o ff e r l o a n t o p o o r s t u d e n t s b e c a u s e t h e y c a n n o t e a rn m o n e y . t h e s o c i e t y o ff e r a li t t l e mo n e y n o w , b u t i t i s l a t e n t o n e . i n o r d e r t o e n s u r e e v e ry p o o r s t u d e n t g e t e n o u g h a i d , w e s h o u l d d e v e l o p t h e p o l i c y . t h e g o v e rn m e n t s h o u l d e x e rt t h e l e a d i n g a c t i o n , t a k e c h a r g e s u p p o rt i n g p o li c y b e c o m e l a w a n d c o n fi r m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c o s t a n d c o s t - s h a r i n g i n r e a s o n a n d i n c r e a s e d e v o t i o n a n d i n c r e a s e s u p e r v i s e d e g r e e a n d c o n s u m m a t e m a t e s y s t e m.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o u l d e x e rt m a i n a c t i o n . i t i s t h e m a i n p o s i t i o n o f p r o p a g a n d i z e . i t s h o u l d c o g n i z a n c e a n d b e d t h e p o o r s t u d e n t a n d c o m b i n a t i o n e x e rt i n g p o l i c y a n d a c t u a l i z e e l a s t i c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y s t e m . b a n k s h o u l d t a k e t h e l o a n o f p o o r s t u d e n t a s t h e m o s t i m p o rt a n t c o m m o n w e a l c a r e e r a n d b e i n i t i a t i v e .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a n d p a rt y w h o i s a b l e t o a i d p o o r s t u d e n t s h o u l d d e v e l o p t h e c h o i c e n e s s t r a d i t i o n o f c h i n a e t h i c a l . ab s tr a c t w o r d s :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p o o r s t u d e n t f i n a n c i a l a i d p o li c y t o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 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 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花 , 碑年s月 2 8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淡, 写 一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z v7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 5 年 ( 最长5 年,可少于5 年) ! 秘密*1 0 年 ( 最长1 0 年,可少于1 0 年) ; 机密 2 0 年 最长2 0 年,可少于2 0 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 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 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 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范够 甲年少月 z ? 日 引言 第一章 引言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高等教育资助政策的相关主体应该在落实资助政策的过 程中各自 承担什么责任以 保证我国 政府提出的 “ 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 庭经济困 难而丧失入学机会”的目 标得以实现。 第一节 选题背景 成本分担 贫困生问题在我国实行高等教育 成本分担后日 益凸 显, 成为一个公众关心 和注目 的话题。我国之所以实施成本 分担政策主要是缘于高等教育公平的呼唤 和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的需要,而经济体制变革是其能够得以实施的经济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财政体制是统 收统支,所有财政收入除按计划分配给地方使用的以外,都要上缴给中央。国 民手中并没 有多 少收 入, 仅能满足基本的生活 需求, 无力承担高等教 育的 学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国家财 政结构逐渐的从 “ 藏富于国”转变为 “ 藏富于民,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 高, 有能 力承担高 等教育的 费用,高等 教育实 行成本分担的经济条 件已 经具备。 在高等教育成本完全由国家承担的情况下,实际上是由全部的纳税人来给 高等教育提供资助。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是占有高等教育机会的多数是来 自 高收 入家 庭的 子女 , 但是资助高等教育的 税收却大部分来自 于中 低收 入阶层, 在 这样的情况下,由 公共经费 支持的免 费高等教育实 质上是将税收从低收 入人群 向高收 入人群转移, 结果会 扩大贫富差 距并导致这一差距的 代际传递。 实行高 等教育成本分担后,由大学生及其家庭承担培养费的一部分,可使得每名大学 生消耗的公共资源相对少一些。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一定的高教投资就 可以为更多的 人提供上大学的 机会, 不公平的现象就可以 得到有效的改 善, 实 现更大范围的公平。 1 陈晓宇 中国高等教 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 研究( 电子 季刊) , 2 0 0 3 . 1 ,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国家力量的对比、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因此国家和人民对高等教育都有 较大的 需求,希望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然而高等教 育扩招是有成本的, 新建校舍、 实 验室、图书馆等设施,新招聘大学工作人员 等等都需要加大经费的投入。 而我 国的财政能 力在 财政体制改革 后呈现下降的趋 势, 财政收入占g d p 比重自1 9 7 8 年以来大幅 度下降, 虽然1 9 9 5 年以 来开始缓 慢回升, 但比 重仍然偏低2 。 在这种 财政能力的约束下政府所能承担的教育支出总额有限,由国家承担全部高等教 育成本的 模式不能 适应社 会和 人民 对高等教育 扩大规模的要求。 因此我国高 等教育 逐渐地告别了 公费时 代, 开始实施成本分担。1 9 8 9年我 国高等教育开始实行学费双轨制,收费标准很低,每人每年 2 0 0元,只占生均 事业费的3 % -8 % . 从1 9 9 7 年开始我国 全部高校招生并 轨, 开始正式实 行高 校 收费制度, 从此学费是年年攀高, 1 9 9 7年全面并轨后学费一直徘徊在 3 0 0 0 元左 右, 2 0 0 ( 】 年收费 标准猛涨,学费 涨过4 0 0 ( ) 元, 到了2 0 0 4 年则涨到5 0 0 0 元左 右 弓 。 从学费占 人均可支配 收入的比 例来看, 1 9 8 9 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6 0 1 . 5 元, 学费为2 0 0 元, 学费需要 消耗人均收入的1 / 3 , 虽然所占 比 例不 低但也 在承受范 围内。而2 0 0 4 年, 农 村人 均纯收入为2 9 3 6 . 4 元, 学费却为5 0 0 0 元。 假使一个 家 庭有收 入的为2 人, 家庭的 平均收入为5 8 7 2 . 8 元,两个 人提 供一名大学生的 上学费用都很困难。高等教育的学费己逐 渐的 超过了 低收 入阶层的承担能力, 低收入阶层的子女即使有求学的 愿望 和接受大学 教育的智 力水平也会因为承担 不了高昂的学费而丧失了求学的机会。 2教育公平 受教育的权利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许多人而言, 教育不仅 是其终身收 入的一个主要决 定要素,而且也决定其生活质量5 ,可见教 育对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自 然 会要求能够公 平的 获得教育的 机会。1 9 4 8 年 通过的 世界人权宣言第 2 6条规定: “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高等教育应 根据成绩对一切人平等开放。”1 9 9 8年 8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 1 t磊著公共教育支出分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年. 3 周晓红,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问题述评2 0 0 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 a 连仙枝浅谈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问题2 0 0 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 , 朱利安 勒 格兰德.社会问题经济学 ( 苗正民) .上海:商务印书馆,2 0 0 6 . 引言 首 次高等教育大会上通过的 2 1 世纪的高等教育: 展望与 行动 和 高等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提出 “ 高等教育应是根据个人成绩对一切人平等开 放, 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 中 华人民 共和国教 育法第9 条第2 款规 定“ 公民 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 业、 财产状况、 宗教信仰等, 依法享 有平 等的受教育机会”。我国低收入阶层的子女同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应该因 为 家庭收入的原因而丧失 就学 机会,国 家需要采取措施 保障 公民 的权利。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当前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教育在其中有不可取代的 使命,教育的公平、稳定、和谐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大学生是通过教育 选拔的人才,既是国家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又是社会中比较敏感的群体,对贫 困 大学生提供资 助帮助其完成学 业是 和谐社会所应 承担的 责任, 它直接关系到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高等 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公民机会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 利,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 会公 平的 重大课题。因 此本研究具有较大的 应用 价值。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从资助政策主体的角度,运用教育 学、经济学、政策学和社 会学的 相关理论对资助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以往的研究中没有从资助政策的主体的角度进行过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大多是 对资助形式的一个评析, 本研究将尝试在理论上将资助政策的研究推向 深入, 有其研究的理论价值。 第三节 论文结构 本研究将分为四个部分展开探讨。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对现有的研究进 行总结,吸收借鉴己 有的 研究成果, 明确现有的研究程 度,找出 应该继续推进 的 研究点.第二部分为资助政策的历史擅变,对我国资助 政策从 建国后的历史 演 变进行分阶段的解读。 第三部分为我国资助政策主体 行为的分 析,在明确资 助 政策主体的基础上分析其对资助资金的投入力度和使 用效率。 第四部分提出 改进资助政策的措施的建议。 第_ _ 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 本理论最早是由 美国经济学 家西奥多 w . 舒尔茨( t . w . s h u l t z ) 提 出。1 9 5 9 年舒尔茨在一篇文章中首次 提出 了 “ 人力资 本” 的概念,1 9 6 0 年他在 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发表的 就职演说 人力资本投资系统阐述了 人力资 本理论 , 引 起世界 轰动。 人力资 本理论是 将标准的新古典概念在以 前没有考虑过的现象上的运 用, 是经济学家 把他们的研究触角从纯粹的 经济活动领域伸向 教育、培训 和其 他文 化社会活动等传统非经济领域的结果.舒尔茨就是从探索经济增长之谜而逐步 踏上 研究人力资本的 道路。 他认为 单纯从自 然资 源、 实物资本和 劳动力的角度, 并不能 解释生 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 从二战以 来的统计数据表明,国民收 入的 增长 一直比 物质资 本投入的增长快得多。 一些在二战中受到重 创的国 家, 如德 国 和日本, 都奇迹般地发展起来。而另一 些自 然资源 严重缺乏的国 家同 样能在 经济起飞方面取得很大成功。舒尔茨认为,这些现象说明,我们肯定还遗漏了 重要的 生产要素, 这个要素 就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 理论 认为: 人力资 本( h u m a n c a p i t a l ) 主要指凝 集在劳 动者 本身的 知识、 技能 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 人力资 本形 成的途 径有各级学校的正 规教育、医 疗保健、 劳动力的迁移、国 外人才移入本国 和信息获得,在所有的 渠道中, 正规教育是人力资 本获得的最 重要的 形式。 人力资 本理论认为不应当 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 种消费, 而应视同为 一种投资,因 为在人力资 本再生产后能够获得超过原 始投 入的经 济收益。 教育是提高 人力资本最基本的 主要手段, 也 是最值得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 形式. 乔治 萨卡洛普罗 斯 ( g e o r g e p s a c h a r o p o u l o s) 通过计算私人收益 率 ( p r i v a t e r a t e s o f r e t u r n ) 和社会收 益率 ( s o c i a l r a t e s o f r e t u r n ) ,并比 较两者的差异, 证明 高等教育的 个人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益高 于社会收益 , 应该由高 等教育的 直接受益者进行 某种程度上的 成本补偿, 即受益者补差没有获得收益的社会成员所共同负担的高等教育的社会成本。 2 . 1 .2公共产品理论 社会所生产的 产品可以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私人 产品,一类是公共产品。 在理论上, 率先 对公 共产品做出 严格定义的是美国 经济学家保罗 a 萨缪尔森。 萨缪尔森在2 0 0 4 年修订出 版的第 1 7 版 经济学 ( e c o n o m i c s ) 中 , 把公共产品 定义为:“ 将该商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分享”. 。 从中 可以 推知公共产品的 两个重要性质即非竞争 性和非 排他性。非竞争性 指的 是在公共产品既定的效用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使得该商品的供给者所承担 的成本有所变化,而增加消费者后也不会使得原有的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降低, 消费者之间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存在竞争.非排他性指的是既有消费者无法排 除其他消费 者对该产品的 享用,也无法将那些不付费的 人排除 在外, 这可能 是 因为技术上无 法实 现或者是因为将付出较高的 成本, 这是公 共产品 的非排 他性。 非排他性意味 着公 共产品 有较大的外部效 应.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 性决定了市 场不能 成为其有效的 提供主 体, 因为公共产品的社会边际 收益要大于 个人边际收 益, 而消费 者是根 据自 己 的边 际收益来决定自己 所付的 价格, 而不会按照整个 社会所得到的 利益来定价,并 且无法排除那 些搭便车的人,理性的经济 人不会生产 这样的 产品, 这会导 致公共 产品的供应不 足。 公共产品的实际消费 者是全部的理 性人, 必须由 可以 按 照社会 的收益对全部消费者进行强制收费的机构来提供,在现代社会,最具有这种强 制力量的是政府,政府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权威,可以运用强制的手段通过税收 使得公共产品的成本被分摊到纳税公民身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的 主要任务 “ 即提供那些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社会成本,从而不能通过市场有效供 给的物品或劳 务” 。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从高等教育产品的消费与高等教育产品的获益两个方面 g e o r g e p s a c h a r o p o u l o s . r e t u r n s t o i n v e s tm e n t i n e d u c a t io n :a g l o b a l u p d a te . w o rl d d e v e lo p m e n t , 1 9 9 4 , 2 2 : 1 3 2 5 - 1 3 4 3 i t界 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 育与社会特别工作组.发展中国 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 蒋 凯)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1 . 7 . 保罗 a. 萨 缪尔森, 威廉. d. 诺德豪斯著.经济学( 萧深) . 北京: 人民邮电出 版社,2 0 0 4 . , 魏新. 教育财政学.北京;高等 教育出 版社. 2 。 。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来判定高等教育产品的性质。 高等教育产品的消费。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的政策,由学生承担 一定的费 用, 未交 学费的学生不能入学,因而具有排他性。 我国现有的高等教 育的数量相比人民的需求来说,总量不足,就学机会有限,具有竞争性。而在 学校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学生数量的增加将导致原有教学条件的质量下降,学 校需要投入成本以维持原有的教学质量,具有竞争性。 高等教育产品的 收益. 教育使受教育 者个人获得更高的收入 和社会地 位, 这 是受教育者的个人收益, 他人不可分享, 因而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教育能 使社 会经济更快增长、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这是教育带来的社会收益 , 全体 社会成员 都可受益, 对社会而言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也无法排除其他成员得到这 种利益, 因而没 有竞争 性和排他性1o 综上, 高等教 育在个人消费 和收益 上存在竞争性和排他性 下但是高 等教 育 的 正的 外部效应使 社会收益也很多,而 社会收益具有非竞争 性和非 排他性。高 等教育部分具有萨 缪尔森的 公共产品定 义,是一 种准公共产品。 政府应该对高 等教育承担主要的责任。 2 . 1 . 3成本分担理论 在以上的分析中,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大学生因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 了 收益应该承担部分成本, 而根据公共产品理论,高 等教育 是准公共产品,政 府应该对高等教育承担部分成本, 那高 等教育的 成本到底应该由 哪些主体来承 担?1 9 8 6 年 提出的 成本分担理论 对这个问 题作了 有力的回答. 1 9 8 6 年美国纽约大学的校长、 经济学家布鲁斯 钓 翰斯通( b r u c e j o h n s t o n e ) 出版了著名的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瑞典和美国的学 生财政资 助 , 在书中他首次提出了 成本分担理论。该 理论认为,高 等教育成本 应该由国家、大学生本人、大学生的家庭、雇主、社会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 主要目 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各种人才,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和 特 殊功能,承担 着一定的社会政治及文化功能, 具有较强的经济外在性,因 此国 家和社会应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获益者,应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承担责任。而学 .境 连生论教育产品的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教育与经济,2 0 0 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生通过高等教育不但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而且还使其在进入社会后能够 获得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大学生也应该向高等 教育 付费。 而在学生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提高的同 时其家庭也因 此受益,因 此学 生的 家庭也应该承担高等教育的 部分费用。 此外, 大学生在完成学业进入工作 岗 位后, 其在大学期间所积累的 人力资本被他们的雇主所使用, 帮助企 业提高 生产率,促进生产,因此企业也该是高等教育费用的承担者。而社会中的机构 和个人也应该成为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力量, 这一方面是因 为他们也享受到接 受高等教育的人促进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一方面是因为国民 应该树立尊师 重教的良好传统。 第二节我国高 等学校贫困生资助的文献 近年来,由于贫困生问题成为众人瞩目的 焦点, 许多学者对贫困 生资 助政 策进行了研究,有的从宏观上研究整个资助体系的实施情况,指出问题,提出 建议;也有的只研究体系中的某一项具体的措施,其中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国 家助学贷款如何有效实施。还有一批学者对国外的资助政策进行介绍和研究, 以 对我国的资 助有所启示。 在对资助体系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有的从政策学 的角 度对资 助政策进行剖 析, 如 高 校贫困 生资助的政策学 分析 ( 赵琦2 0 0 0 ) ; 有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探 讨资助政策的绩效,如 高校特困 生资助政策效 应的 经济学分析( 雷勇、蒲勇健,2 0 0 2 ) ;有的探讨资助制度的主体,如 大学生 经济资 助体系中的有效主 体及资助模式 探讨 ( 许 翩、 闻继 威, 2 0 0 4 ) ;大多 是 对资 助政策 进行理 性的审 视, 梳理思 路, 试图为工作提供指导,如 关于高 校 贫困生资 助体系的 建议 。 人们研究的 主要问 题有: 贫困 生的 认定、资 助政策的功能、资 助政策的 绩 效、各种资助形式在实施中的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 2 . 1贫困生资格的界定 贫困生的界定和资格的审核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前提。 高校一般是通过判定 学生家庭的经济能力来认定贫困 生,但是 “ 由 于我国 居民 收入的透明 度不高, 各种隐形收入复杂而难以衡量,加之我国幅员辽阔,造成对资助对象的家庭经 济状况调查与资格认定成本高且效率低” , 1 大多研究者都认为贫困 生资格认定 的低效率已 经影响了 资助政策的有效实施,并提出了对策,大多认为要定性判 定和定量判定相结合, 如有研究者指出在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中 “ 要做到 “ 全、 准、 快万 “ 全” 是指对全体学生的 经济收入 和支出 进行全面测算 和调查了 解,确 保经 济困 难学生都能得到合 理有效的资助, “ 准” 是指各级各类测算 和了 解要准 时、 准确, 确保助困 资金都能 落实到真正的 贫困 生手中 。 “ 快”是指 整个界定工 作要迅速,确保资助能够即使到位” 。2 2 . 2 . 2资助政策的功能 在早些的研究中,研究者都 认为资 助就是助贫,只看到了其经济功能,而 近来的 研究指出了 资助政策的其它功能, 如有的学者指出应该 “ 变单纯发 挥资 助的经济功能为经济和教育功能并 举” , 重视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关 怀。还 有的 学者指出我国的资助政策有 “ 促进公平,赢得社会认同和调节供求,保障国家 需要以 及激励学习, 保证教 育质量” 的多 方面功能, 其中促 进公 平是首要功能, 调节 供求是辅 助性功能但可能是国 家实 施大学生资 助制度的 动力和源泉。 在大 多的研究中都同意促进教育公平是资助政策的主要功能和目 标。 2 . 2 . 3资助政策的绩效 2 . 2 . 3 . 1无偿资助转 为有 偿资助 11叶 忠 . 论 当 前 我 国 大 学 生 资 助 制 度 的 功 能 . 教 育 与 经 济 , 2 0 0 0 . i s 3 4 - 3 6 u 薛 浩 . 高 校 贫 困 生 现 行 资 助 体系 中特 改 替 的 几 个问 题 研 究 . 中 国 高 教 研 究, 2 0 0 6 . 7 : 6 5 - 6 6 ” 王海生.大学生资助观念 和方式待转变 高 等教育研究, 2 0 0 0 . 5 : 3 8 -4 0 “ 叶忠.论当前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功v.教育与经济。2 0 0 0 . 1 : 3 4 -3 6 第_ 二 章 文献综述 现有的国家资助政策中既有无偿资助的形式也有有偿资助的形式.无偿资 助的形式是 特殊困 难补助、学费 减免, 只要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达到了 资助获 得的 标准,学生就可以无任何付出的 无偿得到这些资助。有偿资助的形式有勤 工助学 和国 家助学 贷款。 这种资 助方 式在学生通过资格审核后要通过付出自己 的劳 动或偿 还贷款 来获得资助, 是有偿的。有些学者指出应该变无偿资助为有 偿资 助,因为 “ 无 偿性资助容易 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依赖感以 及行动上的惰性。 而且 无偿性资 助在实施过程中,尚 存在着不规范、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对受 助者还缺少 必要的 制约机制. 转为有偿资 助后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 还可 以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 念,同时也使 贫困 生 摆脱自 卑心理” i s 。也 有学 者认为有偿 资助会给贫困 生带 来更大的经济压力和心 理压力, 应该以无 偿资助为主, 有偿 资助为辅。 2 . 2 . 3 . 2资助 政策的力度 “ 我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虽然己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但在资助力度上 还有很大的欠 缺。 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 息中 心于1 9 9 9 年秋 季对全国1 0 0 所高 校 5 0 0 0 名贫困生的调查 显示, 贫困 生获得的 所有资 助方式的总 额为 2 9 5 8 元, 而生均费用为5 0 0 0 元左右,再 加上伙食费 及其他花费,原有资 助方式是远 远不 能解决贫困 生的困 难得。 ”. 国家应该加大 财政投入的 力度,高 校积极吸引 社会 资源的投入,争取使贫困学生能够借资助完成自己的学业。 2 . 2 . 3 . 3资助政策的 效果 有的学者指出 “ 现有资助方式品种繁多,却没有理顺功能,造成贫困生资 助的 “ 缺位” 和 “ 越位” 一有的学生资 助不足,而有的学生却因为受到过度资 助而成为“ 富 豪” 。 ” 7 这主要是由 于资 助政策的目 标定 位不清造成的。资 助的目 标概而言之是贫困 生,但是贫困生 有多 种情况,各自 有不同 的需求,而 “ 每项 ” 刘彩艘论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改革 高等理科教育2 0 0 2 . 3 . 8 5 -8 8 1 6 李庆豪, 沈红.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优化与重 构. 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2 0 0 4 . 2 5 : 8 4 -8 9 1 坡 黎,沈红.大学生资助制度的理性重构一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2 0 0 5年中国教育经济年会会议论文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资助形式在整个资 助体系中 应处的位置、应担当的职能、 应占的资资 金比 例等 却模糊不清” 。 日 应该界定 各种资 助形式的性质, 对不同的资 助接受对 象实 施不 同的资助,在不重复资助的原则下,分层次的实施资助,提高资助政策的效果. 2 . 2 . 3 . 4资 助政策法律化 我国的资 助政策大多是以文件、 通知的形 式颁布的。 没有成立相关的 法律, 而学者指出“ 缺乏相关法律的权威规定,好的政策也 难以 普及, 政策的 导向、 落实就要受到制约,难免对资助政策和措施的宣传力度不够,政策效应就被削 弱” 19 。因 此应该 制定大学生资 助法律 法规,以 实现其 保障教育公平的 作用, 保 证高校妥善处理贫困生的问题健康发展,有效解决资助过程中产生的纠纷。 2 .2 . 3 . 5对贫困生的 精神资 助 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在对贫困生 进行经 济资 助时不能忽视了 对他们的精 神资助,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帮助他们 建立健康积极的人格。 如有学者 指出“ 由 于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贫困生虽 然目 标明确,学习刻苦,但大多 性格内向 ,并普遍存在自 卑、抑郁和孤僻的 心理,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 担 忧。作为贫困生,他 们需要的决不仅仅是钱。 作为一个 现代文明国 家,一个 优 秀民族,我们付给贫困生的也不能仅仅是钱, 还应让贫困生获得自 我再生 机能 和人文关怀”z o 2 . 2 . 4各种资助形式在实施中的问题 2 . 2 . 4 . 1奖学金 政府财政拨款是奖学金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高等 教育规模的 扩大, 单纯 依靠财政已 经难以 满足需 求。 有学者指出 “ 社会各界 对高等教育的 捐助中 相当 一部分人是希望以 奖学金的 形式提供给学生的” 应该多 吸引 社会资 金的 加入, 1 9 李庆豪,沈红 我国大 学生资助政策的优化与重构.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 2 0 0 4 . 2 5 : 8 4 -8 9 1 9 靳云全,吴时明,吴 兰平. 制定大学生资助法律法规的思考 埋工高教 研究,2 0 0 2 , 2 1 ( 1 ) : 5 2 - 3 4 m 平 子.我国贫困 大学生资助模式分析及路向选择.教育 探索, 2 0 0 3 , 1 1 : 4 6 - - 4 8 第二章 文献综述 提高 奖学金的额 度, 使获 奖的 贫困生 “ 不仅能以 之支付学杂费,还能用以 补贴 生活, 解决生活上的困 难, 将有助于优秀的贫困生 集中 精力, 成 功地完成学业, 将来更好地回报社 会” 2 , 。 对奖学金的 探讨大多是围 绕奖学金的定 位来进行的, 即 奖学金应该是奖优还是 助贫。 有的 认为 “ 优秀奖学金就是奖 励优秀学生的, 决不应具扶贫 性质, 数额可以 大一些, 但名额不能太多,否则就失去了 奖优的 意义。 ” 2 一些学者 认为 “ 奖学金制度宜实 行奖优优先与兼顾 助贫原 则” 而贫困 生大多来自 经济不发达地区, 所接受的中 小教育比 较差,在 获得奖学金方面并 不占 有优势,因 此 “ 建议改革奖学金制度,同等情况下贫困生 优先原则, 为贫 困 生在奖学金的竞争中 提供更多机会。 ” y 3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 要对专业奖学金和 定向奖学金进行改革,因为 “ 原来在校享受两种奖学金的学生毕业后可能并没 有从事相应的工作, 因而造成国 家在这方面资助金作 用的丧 失, 造成不公平的 现象。 为此国家应建立一套新型的学生贷款制 度, 对于毕 业后自 愿服务于上述 领域的学生可以通过毕业后免还贷款等方式提供资助,在校期间不再实行奖学 金的发 放, 这样有利于资助的公 平和效率的体现” 。 2 4 2 . 2 . 4 . 2国家 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现在己 经 成为我国资助政策中的主 导, 但是对于贷款能否促 进教育 公平, 还是在 激烈的 争论中,没有定论。 “ 一方 面贷款的倡导 者认为贷款 比助学金更公 平, 因为贷款包含了较少成分的由 贫困 纳税人向 潜在的 富有学生 的财富转移。另一方面, 贷款的 批评者认为由 于低收入学生是风险厌恶的( r i s k a v e r s e ) , 因 此贷款在 鼓励低收入学生接受教育方面, 不 如助学金有 效果。而有 研 究者在考察中国某 大学学生的家庭收入 水平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关系时, 却 发 现在该大学的样 本中 , 低收入学生没有 表现出 风险 厌恶的 特征。 除了随 家庭人 均收入增加, 学生申请 贷款的意愿在降 低外, 他们的研究还发现, 在没有申 请贷 ” 王海生.大学生资助观念和方式 待转变高等教育研究,2 0 0 0 , 5 , 3 8 -4 0 n 刘文亮, 张萍.策绍 英. 谈我国高等学校 学生资 助制度.高 等农业教育,1 9 9 6 , 5 : t 3 -y 5 z 3 李强, 孙颖 完善 特困 生资 助制度的思 考.黑 龙江高教研究, 2 0 0 2 , 6 : 1 0 1 -1 0 2 u 高 晓杰,武毅英.论高 等教育大众化条 件下的 大学生资助制度 复旦教育论 坛, 2 0 0 3 , 6 : 2 3 -2 6 第二章 文献综述 款的学 生中 , 只有1 . 8 % 的学生 将原因归于 害怕 未来无法还清债务” 。 25 学者 们指出了国 家助学款没能按照 政府的意愿很好的 推展开来的原因。指 出的主要原因 有五 个:传统观念的束缚; 没有完善的贷款发放、 回收机制;政 府、 银行和高校之间的责 任划分:没有建 立起个 人信用制度; 没有法 律化。 我国的 人民 还不适应提前消费的 理念,不愿意借贷来完成学业,认为无 债一身轻。 贷款的 发放、回收 机制。当前 贷款的手续和环节烦琐,应该建立灵 活、 简化的 贷款环 节和 手续, 特别是担保制 度的改革。 贷款的 回收机制是现在研究的 一个重点, 许多学者都认为,贷款的回收 机 制是 提高 贷款的效 率的关 键因素。 现在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回收率教低, 要改 变这种状况就要延长还款的期限,丰富还款方式,寻找合理的回收机构。学者 们建议, 考虑到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还款能力, 应该延长还款期限。 “ 国 外经验表明,回收 率高的国 家的还 款期限 一般为1 0 -3 0 年, 我国 应将还款 期限 延长至 1 5 -2 0年, 给学生留有充 分分解还款压力的时间” 。 并 “ 寻求多 种偿还 方式。 可采取 “ 分期定额” 、 “ 定期定额, 、 “ 分期不定 额” 等方式, 或借鉴国 外 经验, 采取规定还款下限的 方法。 p 8 6 我国 的回收机构已 经从由高 校负责回 收转 为由 银行负责回收, 但是回收的效 果仍然不理想, “ 从我国社 会保障制度改 革的 趋势和进展看,未来的贷学金回收管理甚至部分基金的来源都应争取与养老保 险联系在一起” 。 ” 因为养老保险是强制执行的, 而且缴纳的费 用占 工资的比 例 较高, 为及时回收提供了 保障, 此外由 社 会保险机构来回 收还免 去了 建立专门 回收机构的成本。 政府、银行和高校的责任。国家助 学贷款没有很好的 展开, 银行的不积 极是一 个主要的原因。 “ 助学 贷款从性质上 讲, 政策性 强于经营性,公 共品 的属 性,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决定了其风险主要应由国家来承担。目前银行承担无 25 李文利, 魏新.论学生资助 对高等教 育入学机会的 影响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 0 0 3 , 3 : 8 3 -8 9 1 6 辜胜阻, 李俊杰.助学贷款 制度与贫困 生资助体系 研究.教育研究,2 0 0 5 , 4 : 3 2 -3 7 n 张民 选.国 际透视 一大学生资 助政策的 变革与发展.国 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 0 0 0 , 5 : 7 4 -7 8 第二章 文献y述 限 风险的 状况, 损害了 其发放助学贷款的 积极性。 ” 20 明 确划分银行、 政府、高 校之间的责任是有 效推进助学贷款开展的 重大举措。 “ 政府的 主要责 任是完善助 学贷款政策, 分担助学 贷款中的拖欠风险 , 组织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加强对学生 助学贷款的宏观管理和监 控; 银行要提高 认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强化贷款回收; 高校要搞好学生助学贷款的咨 询服务 , 承担学生 助学贷款资 格认 证的主要 工作 , 加强对学生的 信用教育; 而作为贷款的 最大受益方 学生, 则必须按借款合同 严格 履行还款义务” 。 信用体系的 建立。 学者认为要对大学生 进行信用教育, 使其明白 信用对 一个人的重要性。关键是国家要建立一个信用体系,使每个人的信用状况与其 自身利益相连接,促使其守信用。如有学者提出,“ 国家可考虑优先建立高校学 生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 并与教育部门的 全国学 籍管理网 连接, 收 集学生的 助 学贷款违约信息, 接受贷款银行对学生个人资信情况的查询, 以学校为单位定期 对外公布违约学生的名单。 ”, 立法。 “ 国 家助学 贷款的 有效 运作最终要靠 有力的 法律保障, 我国虽 然也 出台了学生贷款的 有关政策和方法, 但这些不具有法律地位。应该根据我国 的 实际情况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国家助学贷款有法可依,健康成长. ”即 2 . 2 . 4 . 3勤工助学 人们对勤工助学 这种形式大多持肯定的态度,如有学者指出“ 勤工助学是 一条通过学生自己 的辛勤劳动而获得资助的途径,这条 途径有助于学生人生观 和世界观的改造,有助于学生学用结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 践能 力。 ” , , 探讨的比较多的是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集中在学 校方面的问题和学生自身的问题两个方面 ” 辜胜阻, 李俊杰.助学 贷款制度与贫困生资助体系 研究. 教育研究, 2 0 0 5 , 4 : 3 2 -3 2 9 李强,孙颖.完善特困生资助制度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0 2 , 6 : 1 0 1 -1 0 2 , 刘礼明. 关于构建贫困 生社会化资助体系的思考. 煤炭高等教育,2 0 0 3 . 6 : 3 9 -4 1 ” 李强,孙颖完善特困生资助制度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0 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