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疗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眼针疗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眼针疗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眼针疗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眼针疗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针疗法,1,一、概述,眼针法开始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是辽宁中医学院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教授根据内经“观眼察病”和证治准绳对眼的脏腑划分理论,通过数以万计的病人的反复观察和治疗实践,得以形成的一种微针疗法。,2,二、眼针穴位,3,眼计分为八个经区共十三个穴区。(1)经区划分法: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心做一水平线并延伸过内外眼角;再从瞳孔中心引此线的垂直线,并延伸过上下眼眶。这样就成四个象限。再在两侧分别引线,将每一象限分为两个相等区域,即为八个相等区,也就是八个经区。(2)穴区命名与定位:八个经区中,除上焦、中焦和下焦三穴区各占据一个经区外,其余五个经区,每个经区都平分为两个穴区,共计十三穴区,分别以中医脏腑命名。各穴区名称为:一区:肺和大肠;二区:肾和膀胱;三区:上焦;四区:肝和胆;五区:中焦,六区:心和小肠;七区:牌和胃;八区:下焦。眼针穴区的具体针刺点均在每一穴区的中间,穴的位置均距眼眶2毫米,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4,三、操作方法,(1)取穴:眼针选穴有三种方法。循经选穴:仔细观察眼部球结膜上各经区或穴区,凡有血管形态或色泽变化的,并在相应的脏腑器官有病变的,就取该穴。看眼选穴:不论什么病,只依据经穴区内血管形态、色泽变化,凡变化明显者,即取该穴。病位选穴:即依据经穴区所代表的脏腑区域,不管什么病,即在其代表穴区内针刺。如中风偏瘫,因为上、下焦代表上、下肢,故可选此二穴区针刺即可。选穴时可据病情取一侧或双侧。,5,(2)刺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选好穴区,常规消毒。一般用32号半寸毫针。进针前,医者先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压住眼球,并使眼睑皮肤绷紧,右手持针在眼眶缘外0.2cm处轻轻刺入。直刺或斜刺时深度均以达到眼眶骨膜为度。留针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运针1次。出针时,左手把清毒干棉球压在针的旁边,右手缓慢地把针拔出,待针尖将要脱出时,急以干棉球压住针孔约3分钟,以防出血。眼针手法以刮针补泻为主。用食指、中指抵住针尾,以拇指指甲轻轻向下刮针柄为补法,以食指或中指的指甲向上轻轻刮针柄为泻法。,6,四、眼针穴区主治作用,各脏腑穴区主治本脏腑或经脉的疾病肺区主治咳嗽,哮喘,肺咯血,肺癌引起胸痛,急性荨麻疹以及肺经体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大肠区主治痔疮,便秘,脱肛,泄泻,头痛以及大肠经体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胃区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面瘫以及胃经体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脾区主治泄泻,腹痛,胃脘痛,四肢肌肉疼痛,舌根痛以及脾经体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心区主治心绞痛,心悸,失眠,癫痫发作,中风失语,舌尖痛,昏迷,面部痤疮以及心经体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7,小肠区主治慢性泄泻,落枕,颈椎病以及小肠经体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膀胱区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落枕,颈椎病,后头痛,背痛,坐骨神经痛,肾绞痛,遗尿,小便失禁,尿潴留,抽筋。肾区主治腰痛,遗精,早泄,全身骨痛,哮喘,肾绞痛,足心痛,脐周痛。胆区主治偏头痛,胁肋痛,侧腰痛,坐骨神经痛,胆绞痛。肝区主治高血压,痛经,月经不调,精神病,头痛,疝气,胸胁痛。,8,上焦区主治膈肌水平以上疾病头面五官疾病: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下颌关节功能紊乱。颈项部疾病:落枕,颈椎病,颈肌劳损,颈部扭伤。胸部疾病:哮喘,咳嗽,心绞痛,心悸,胸背痛。上肢疾病:中风上肢瘫痪,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腕关节扭伤。,9,中焦区主治膈肌水平以下、脐水平以上疾病肝胆疾病:胁肋痛,胆绞痛,肝癌引起疼痛。脾胃疾病:胃脘痛,呕吐,呃逆,泄泻,胰腺炎引起腹痛。其他疾病:腰背痛,肾绞痛。,10,下焦区主治脐水平以下疾病生殖泌尿系统疾病:痛经,遗尿,胎位不正,妊娠腹痛。腰腿部疾病:腰骶痛,坐骨神经痛,中风下肢瘫痪,踝关节扭伤以及其他原因引起下肢痛症。其他疾病:脱肛,痔疮疼痛。,11,五、眼针疗法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举例,眼针主要用于中风(脑出血、脑梗塞等)偏瘫,以发病在3个月以内、肢体未出现变形者,效果最佳。尚可用于头痛、牙痛、急性扭挫伤、坐骨神经痛、痛经、胃肠痉挛等治疗。,12,1.中风偏瘫主穴:上焦区,下焦区。配穴:伴有高血压者加肝区,失语者加心区,有肌肉萎缩者加脾区,属气滞血瘀者加肝区,属气虚血瘀者加胃区,属肝肾不足者加肝区、肾区。2.坐骨神经痛主穴:膀胱区,胆区,下焦区,均患侧。配穴:根性坐骨神经痛加肾区。,13,3.急性腰扭伤主穴:膀胱区,肾区。配穴:伴下肢牵涉痛者加下焦区。4.哮喘发作主穴:上焦区,肺区。配穴:外邪所致加膀胱区,肺脾两虚加脾区,肺肾两虚加肾区。,14,六、观眼识病法,人的白睛(球结膜)上可见隐约纵横交错的络脉,正常人的络脉纤细而不明显,尤其是儿童的眼球,如果没有生过大病,则白睛青白洁净,看不出络脉的分布。若是生病以后,或由皮肤通过经络而内传到脏腑,或由脏腑外传到皮肤,不论某一经或几个经受病,都可以从眼白睛上显露出来。经络是通到全身的,十二经直接或间接的都与眼睛有联系。经络在周身其他部位为肉眼所不能见,但球结膜是半透明的,其所分布的络脉一经加深即很容易看到,而且一经出现,其残痕与生长存,就象肺结核愈后钙化点似的永远存在。从而有些病人扒开眼睛即可见几个经脉都有异常的络脉。经总结,归纳出白睛络脉有七种形状和八种颜色。,15,(一)络脉的形状,络脉的出现有七种形状:根部粗大:由白睛边缘处络脉粗大,渐向前则逐渐变细。此种形状多属于顽固性疾病。曲张或怒张:络脉出现曲张,由根部延伸,中间转折曲张,以至于怒张。为病势较重。延伸:络脉由某一经区传到另一经区,则出现延伸现象。例如左眼肾区向下焦延伸。可以有两种情况,一为由肾病传入下焦;二为此种下焦的疾病(例如腰腿疼痛,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是由肾经而起,病源在肾。如果络脉虽由肾区向下焦延伸,但其根部络脉较浓,是说虽传入下焦而肾病未愈。反之如由肾区向下焦延伸,其肾区根部形色俱淡,是说病已传入下焦,但肾经的疾病已渐减轻。其他各经,依此类推。,16,分岔较多:此种现象多出现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时出现。说明病势不稳定而容易变化。隆起一条:多属六腑的病。观眼识病,因巩膜与结膜的络脉深浅不同,五脏的病多出现于深层,好像络脉在玻璃板下面。六腑的病多在上层,好像在玻璃板的上面似的。模糊一小片:此种络脉多发生在肝、胆区,肝郁症、胆结石症往往出现之。垂露:写毛笔字讲“悬针”、“垂露”。白睛络脉下端象垂着一颗露水珠似的。如见于胃肠,多属虫积。见于其他经,多属郁症。,17,(二)络脉的颜色,白睛上络脉的色泽,基本是红色,但有浓淡明暗之不同。从这些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病程长短,寒热虚实,预后转归,病情变化,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参考。1、鲜红:络脉鲜红,为新发病。属于实热,病势正在发展。2、紫红:说明病为热盛。3、深红:主于热病而病势加重。4、红中带黑:主于热病入里。5、红中带黄:为病势减轻的现象。,18,6、络脉淡黄:望面色隐隐微黄是胃气旺盛为疾病将愈的面色。白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