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红色旅游是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形式,它以特殊的文物遗迹类旅游资源为依 托,以观光旅游为主体,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于一体。 发展红色旅游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发展红色旅游业有利于促 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福利的优化;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有利于满足消 费者的不同偏好;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 裕;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就重庆市而言,发展红色旅游业有利于 推动区域对外开放;有利于加速精神文明现代化的实现;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 于体现以人为本,提高民生质量;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重庆;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 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在国家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重庆市利用其自身丰富而独特的红色 旅游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发展红色旅游业,圆满完成了红色旅游接待人次每 年 19%的增长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发展红色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政府不仅要着眼于红色旅游业当前的 发展,更要注重红色旅游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红色旅游产生和快速发展的原因,运用旅游经济 学原理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红色旅 游活动中三层次关系和谐统一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本文从重庆市红色旅游业的发 展现状入手,以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红色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红色 旅游业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红色旅游业对重庆市社会发展的作用为战略 依据,系统研究了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选择等,并对重庆市红 色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战略解决对策。从实践角度对红色旅游业发展的 战略选择、战略实施等问题加以阐述,力图探索出重庆市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 展之路。 关键词:红色旅游业,战略依据,战略重点,战略选择,战略对策,战略实施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red travel is a kind of travel for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t depends on special travel resources of cultural relic and historical remains. its mainbody is to go sightseeing. it contains intellectual civilization and material civilization. to develop red travel industr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evelopment of red travel industry is good for promoting balanced growth of regional economy, increasing national income, meeting different hobby of consumers, realizing common richness and cultivating new growth of travel industry. as chongqing city is concerned, to develop red travel industry can push forward opening to the world, accelerate realiza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intellectual civilization, increase employment, impov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narrow difference of the poor and the rich to relize equality, build socialistic harmonious city in chongqing, and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2004 to 2005, under direction of policy on developing red travel industry in china, the government in chongqing city has used special and plentiful red travel resources, mobilized all kinds of power to develope red travel industry, and obtain good achievements. developing red travel industry is a systems engineering. the government in chongqing city should both focus on growing it fastly in present, and lay stress on developing it continuously in the long run.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puts to use economic theory to analyse the reasons that red travel industry emerges and developes fastly, utilizes the theory of travel economics to study deeply red travel product, and uses the theory of ecology economics to study three kinds of rel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red travel activities. to begin with,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red travel industry , then regards bad elements and good elements as strategy foundation, and puts forward to methods of solving problems. moreover, the author systematicly elaborates strategy choices and trategy implement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in order to try to find a continous way to develope red travel industry in chongqing city. keywords: red travel industry, strategy foundation, strategy emphasis, strategy choices, strategy methods, strategy implement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1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2005 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在这个特 殊年份里,国家旅游局将 2005 年旅游主题确定为“红色旅游年”。为了推动 “红色旅游”的发展,国务院提出了“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大力构建 红色旅游体系,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 色旅游区(点),争取 5 年后全国红色旅游区(点)的年接待人数达 1.5 亿人次、综合收入 380 亿元;10 年后全国红色旅游区(点)的年接待人数达 3 亿人次、综合收入 1000 亿元”的总构想和发展“红色旅游”的具体设想即用 5 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 10 个“红色旅游基地”、20 个“红色旅游名 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 2004 年底印发了20042010 年全国红 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 明确规定,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红色旅游是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 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 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 旅游依托的是特殊的文物遗迹类旅游资源,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旅游活动,是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 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时期的重 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 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 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国有沪浙、湘赣闽、左右江、黔北黔西、雪山 草地、陕甘宁、东北、鲁苏皖、大别山、太行山、川陕渝、京津翼等 12 个重点 “红色旅游区”;全国有 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全国有 100个“红色旅游 经典景区”。 1.2 研究目的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号召下,红色旅游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各地 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将红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来发展,而不是头脑一 热的跟风行为,本文从战略高度对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各方面的内容做了较为系统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2 地阐述,旨在为重庆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种理论支持,为重庆市发展红色 旅游业的实践活动提供一种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发展经济的有益结合,是将精神财富转化为 物质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成功探索。红色旅游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产物,是旅游业 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红色旅游对我国发展红色旅游业具有现实重大的意义。 可确保红色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我们要探索红色旅 游的生命周期,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中,融入到“和而 不同”的地域文化中,确保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 可使红色旅游产品的打造和开发既适应市场的需求,又保持本色。在景点 的打造上,不能忽视原先景点所呈现的原生态历史感和沧桑感;在文物的陈列 上,不能不考虑消费者的视角。开发方式应多样化,鼓励旅游产品开发方式的创 新,以吸引旅游者。 可整合各地红色旅游资源,发挥整体规模经济效益。把“红色旅游”与“绿色 旅游”、“古色旅游”结合起来,科学合理规划景点,既要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 要,又要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规模效益。 可确保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消费者参加红色旅游活动,一方 面,为红色旅游的经济利益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又是红色旅游社会利益的获 得者。 可拉长和延伸红色旅游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其经济带动性。通过开发红色 旅游纪念品,创新红色旅游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拉长和延伸其产业链,发挥 红色旅游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辐射作用。 1.3.2 现实意义 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福利的优化。红色旅游区可以依托 独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和内生的资源禀赋,发展红色 旅游产业来带动老区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关联产业的发 展,进而从整体水平上,拉动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 距。通过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可增加红色旅游区人民的收入, 改善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当地人们的福利水平,且不 会损坏和降低其他地区人们的福利,使社会福利整体向帕累托最优状态趋近。 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 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旅游是一种消费方式,它对 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目共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对国民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3 收入的贡献率也在逐步地提高。红色旅游刺激了国内外消费,为老区带来了可观 的经济收入,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增加了国民收入。不同的旅游者具有不同 的消费偏好,红色旅游恰恰应和了旅游者对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的追求的 偏好。 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革命老区大多地 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党和政府 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 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发展红色旅 游,可以加快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这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一定要努力把其办成 牵动大、效益好的扶贫工程和富民工程。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 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的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 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 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 用。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本文从全国红色旅游的研究现状出发,运用经济学原理、生态经济学理论、 旅游经济学原理和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红色旅游产生和快速发展 的原因,深入分析红色旅游产品的定义、构成、独特性、使用价值的特点、价值 量确定的特点、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及内外因分析、开发内容及原则等,深入分 析红色旅游活动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三大关系。深入思考重庆 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出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 战略依据。并根据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贯彻 实施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重庆市 2005 2007 年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20052010年重庆市红色旅游景区公路 建设规划等思考、分析、提炼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战略选择、 战略对策和战略实施等内容。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4 1.4.2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对重庆主城区的红色旅游景点及红色旅游区进行实地考察和 电话访问,实事求是地了解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 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专家访谈法。专门走访了重庆市旅游局,并对专门负责管理重庆市红色旅 游业发展的戴易涛处长进行了五次专访,深入地了解了重庆市发展红色旅游业的 宏观控制规划、微观建设发展、政策导向、资源优势和国家扶持等方面的内容。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论文运用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红色旅 游产生和迅速发展的原因;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和谐社会与 生态经济的关系,并从三个视角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几点建议;运用 旅游经济学基本原理,对红色旅游产品及其发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1.5 论文的创新点、重点和难点 1.5.1 论文的创新点 战略研究。从战略依据、战略体系和战略执行角度构建重庆市红色旅游业 发展的战略内容。力图从战略高度把握重庆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重 庆市红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运用经济学原理剖析红色旅游产生和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运用旅游经济学原理,深入研究红色旅游产品的定义、构成、独特性、使 用价值的特点、价值量确定的特点、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及内外因分析、开发内 容及原则等。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深入研究红色旅游活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 社会的三大关系。发展红色旅游业有利于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统一,有利于人与自 然关系的和谐统一,有利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统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重庆的建设。 1.5.2 论文研究的重点 战略依据的分析。从重庆市发展红色旅游的现状出发,分析重庆市红色旅 游业发展的优势、机遇、支持环境、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在重庆市社会发 展中的作用等有利因素;分析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威胁、存在问题等 不利因素。 发展战略的选择。从重庆市市情和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有关旅 游业发展的战略理论和重庆市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实践,选择适合重庆市红色旅游 业发展需要的政府主导、旅游精品和区域联动、形象拉动等战略。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5 研 究 设 计 战略重点的分析。重庆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是一项系列工程,其任务而任 重道远,从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出发,分析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发展 的战略重点,旨在完成旅游精品、基础配套、资源保护、宣传推广、产业运作的 等六大体系的建设。 战略对策的提出和战略实施的制定。针对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对策,并从实践角度,贯彻实施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发展战略。 1.5.3 论文研究的难点 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部分的数据收集。重庆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起步较晚,重庆市旅游局所占有的数据资料有限,所以无法掌握系统的数据,也 无法进行数据的比较分析; 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进 行,由于地域原因操作起来有相当的困难,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以专家访谈和电 话访谈为主; 重庆红色旅游业才刚刚起步,虽然重庆市旅游局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但 对于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仍未涉足,有关的研究参考资料有限,研究 难度较大。 图 1.1 研究结构图 fig.1.1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研究理论分析 提出研究问题 分析研究背景确立研究内容思路方法 研究现状分析 分 析 论 证 战 略 体 系 战略指导思想 战略原则 战略定位 战略目标 战略布局 战略重点 战 略 依 据 发展现状 有利因素分析 不利因素分析 影响分析 作用分析 战略选择 战略对策 战略实施 战 略 执 行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理论述评 6 2 研究理论述评 2.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红色旅游的研究限于对其开发和功能的研究,研究的视角多停留 在教育和社会的角度。而红色旅游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红色旅游产品以及 红色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三大关系等问题少有论述。 2.1.1 红色旅游及其资源定义研究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 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 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依托的是特殊的文物遗迹类旅游 资源,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旅游活动,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 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时期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 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 线为重点。 2.1.2 红色旅游开发研究 广西大学旅游科技研究所副教授、景观生态学博士文军,在分析以赣州为主 的六县市红色旅游区的资源与发展概况基础上,进行了优劣势分析,并提出了赣 州市发展红色旅游“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建立大市场理 论,树立大旅游观念;定期整治,把市场管理纳入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多渠道 筹集旅游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旅游进入问题;大力开发旅游人力资 源,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优化组合,突出重点,推出精品,实现旅游业的可 持续发展;瞄准客源市场,明确产品定位,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创立红色品牌” 的战略构想。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张彬彬,以上海为例,分析了都市地区 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及其“整修精度开发;纵向深度开发;横向广度开 发;综合适度开发等”开发模式,指出相对老区而言,都市地区拥有优越的外部 条件,在开发中更注重高精品质、完善配套、便捷通达、适度整合,在传统文化 的基础上体现出相宜的都市风格,使红色资源不断转化为经济资源。 中共中央党史哲学部王忠武等认为:历史地理解和关照红色旅游产业,是 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的基本定位。红色旅游的历史属性,构成了开发红色旅游资 源、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牢固基础。它的发展不仅着眼于国内旅游市场,也可以 服务于国际旅游市场,外国人带着不同的眼光来欣赏和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文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理论述评 7 化,也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享受。准确把握红色和旅游的结合,是开发红色旅游 产品的重要前提。红色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内容和题材,旅游是红色资源进入旅游 市场的方式和途径。科学地凝炼和升华红色革命精神,是完善红色旅游产品的 主要方法。对韶山现有红色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与创新,从而促进韶山旅游业的长 足发展,树立韶山红色旅游产品的龙头地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毛日清认为,首先,红 色旅游的兴起,是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增多、交通运输便捷的条件 下,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表现。其次,红色旅游的兴起,不仅仅 是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红色旅游的发展必 将得到国家政策的长期的有力支持。第三,老区享有独有的不可替代的红色旅游 所需的市场资源,这为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发、利用和保护好 这些旅游市场资源,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又是进一步拓展红色旅 游市场的需要。第四,老区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树立新观念,确立新思路,运用新方法,因地制宜,立体开发,规范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林明太,简述了莆田红色旅游的特点和规律, 对莆田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红色旅游由事业 接待型向旅游产业型方向转变,与市场经济接轨;加强革命景点与其他景点的有 机结合,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深入挖掘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走集约化经 营道路,增加红色旅游的产出水平”等莆田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2.1.3 红色旅游功能研究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长魏国英,主张发展红色旅游,拓展教育功能。临沂师 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系讲师李宗尧,阐述了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红色旅游对区域 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浅析了蒙阴县野店镇发展红色旅游的条件、发展方向和 措施。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沈乔,研究了党史研究在红色旅游中 的功能取向。 2.1.4 红色旅游产生原因研究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曾国平教授认为: 资源的稀缺性是红色旅游产生的根本原因。红色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决定占 有红色旅游资源的革命老区具有优先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内在的 红色资源禀赋是红色旅游能够产生的根本原因。 巨大的潜在的市场需求是红色旅游产生的原动力。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 国公民情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以参观游览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形式的红 色旅游又恰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成分,再加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这样一 来,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相对于其他旅游产品而言,非但不会因为气候等原因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理论述评 8 现大的下滑,相反会因为纪念日以及节假日而瞬间增长,市场潜力不可估量。市 场需求催生了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老区后富的主要出路。三分之一老区 人民的脱贫致富关系到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直接 关系到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省、自治 区、直辖市都将旅游业列为新的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或优先发展的产 业。红色旅游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休闲娱乐相结合,寓教于乐,既满足了人们的消 费需要,又陶冶了爱国主义情操。它是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产物,是老区经济 发展新的增长点。 2.1.5 红色旅游快速发展原因研究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曾国平教授认为: 国家宏观调控加速了红色旅游的发展。这是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的主观条 件。国家旅游局于 2004 年启动“红色旅游”工程,为红色旅游添了一把火;2004 年 11 月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式出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更为红 色旅游做了科学规划。规划中提出,红色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一方面应突出重点 和主题,一方面要兼顾空间上的均衡。到 2007 年底前,要围绕“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建党建军重大事件”等 8 个主题,培养形成“以韶山、井冈山、瑞金为中 心的湘赣红色旅游区”等 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要形成整体发展,特色化推 进;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04 年底印发了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 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 定;2005 年 2 月,国家旅游局将 2005 年旅游主题确定为“红色旅游年”。这一 系列举措都表明了国家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宏观调控这把“有形的手”在很 大程度上促进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红色旅游产品相对价格较低,物超所值。这是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的根本原 因。红色旅游以革命老区固有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基 础,与其他旅游产品相比,其开发成本较低,开放费用也较低,具体体现在交通 费、门票费以及其他各种费用的价格较低。价格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广大 消费者。红色旅游既降低了消费者的旅游成本,又可使其受到革命精神的鼓舞、 熏陶和启迪,消费者所获得价值远远超过红色旅游产品的价格,是一种超值享 受。 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得益彰,消费者身临革命圣地的同时,又亲近了大 自然。这是红色旅游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历史赋予革命老区以深邃的红色文化 和优良的革命精神,又赐予其迷人的风景、秀丽的景色、清新的空气和远离繁华 都市喧嚣的宁静与平和。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相融合相映衬,更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理论述评 9 使红色旅游资源锦上添花。历史客观上造就了双色旅游,绿色旅游让消费者亲近 了自然,而红色旅游则满足了消费者高品位的精神追求和享受。 2.1.6 红色旅游产品研究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产业经济学研究生阳乾凤和博士后彭小兵对红色旅 游产品的定义、构成、独特性、使用价值的特点、价值量确定的特点、生命周期 的可持续性及内外因分析、开发内容及原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红色旅游产品的定义 红色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的一种,在本质上是旅游产品,具有旅游产品定义 的共性。红色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企业提供的,用以满足旅游者旅游活动需要,旅 游者获得一定效用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2) 红色旅游产品的构成 红色旅游产品由红色旅游吸引物(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 神)、红色旅游服务、红色旅游设施(即饭店、餐饮、娱乐、购物等场所)所构 成。其核心部分是红色旅游吸引物和红色旅游服务;其形式部分是红色旅游产品 的质量、特色、风格和组合方式等;其延伸部分是指付款条件和旅游产品的宣传 方式等。 (3)红色旅游产品的独特性 红色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的一种类型,所以具有旅游产品的共性即综合性、 无形性、同一性、依存性、相对固定性、风险性、不可转移性、生产和消费的不 可分割性、不可贮存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又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 品,所以又有其独特性。其独特性表现在: 历史性。红色旅游产品的历史性,首先体现在,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 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 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 的旅游活动。其次体现在,红色旅游产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 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 文脉。 教育性。红色旅游产品的教育性,表现在红色旅游吸引物既是一个陶冶情 操、净化人们心灵的场所和载体,又是一个振奋民族精神、强国兴邦的课堂,更 是一处集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胜景。 革命性。没有中国革命就没有红色旅游资源的产生,没有中国革命就没有 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历史赋予了红色旅游产品的革命性,国内革命战争、抗日 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等赋予了红色旅游产品的革命性。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理论述评 10 精神属性。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精神和社会 主义建设精神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 奋斗、进取、创新精神的体现。 和谐性。红色旅游产品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红色旅游产品能够促 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统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 神阵地。 (4) 红色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和价值量确定的特点 红色旅游产品同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具有商品的共同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 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 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满足一种主要需要。 1)使用价值的特点 红色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其 使用价值是具有多种使用价值的集合体。红色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满足人 们革命精神性需要、革命文化性需要和革命知识性需要为一体需要的属性。 满足革命精神性需要。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被革命精神所感招,越来越多的 旅游者追逐革命精神,希望在革命精神的感染下,净化心灵,平和心态,体验由 革命精神所带来的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满足革命文化性需要。红色旅游景点是革命文化的传输地,是革命文化生 动的活教材。 满足革命知识性需要。每个红色旅游吸引物都蕴涵了丰富的革命知识,在 红色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能够轻松和愉快地掌握革命知识,比传统的课堂教 育要生动和有效。 2)价值量确定的特点 红色旅游产品的价值和其他旅游产品一样,都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 般人类劳动。红色旅游产品的价值也同其旅游产品一样,由转移价值、补偿价值 和剩余价值组成。红色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量的确定具有自身的特 点。 红色旅游产品价值量的确定具有垄断性。红色旅游胜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 唯一性,其特殊的革命意义和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价值,其 价值量难以劳动消耗的多少来估量,因此红色旅游产品的价值量的确定具有垄断 性。 (5)红色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及内外因分析 1)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 红色旅游产品具有革命精神属性,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理论述评 11 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其通过红色旅游吸引物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来持续地吸引旅游 者,使得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在成熟期保持相对稳定性即成熟期获得延伸。 红色旅游产品在延伸的成熟期,由于高度的重复购买,造成一个稳定的销售额。 最后可能会在市场的全部购买中找到一个持久销售地位。从而使红色旅游产品呈 现出延伸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形态。 2)变异的内外因分析 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之所以会发生变异,是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内部因素是导致红色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变异的根本原因。内部因素是指红色 旅游产品和红色旅游资源内部的可控因素。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其 他任何旅游资源都无法代替,红色旅游吸引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吸引和教 育的对象具有无限的延展性,这就使得红色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能够在成熟 期时保持持续的增长速度,使得生命周期发生变异。 外部因素是指影响红色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发展状况的外部条件。对红色旅游 产品而言,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政治。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产业的发 展,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扶持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为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 和销售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极大地冲击了红色旅游产品的需求和供给,从而 影响红色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异。 (6)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内容及原则 1)开发内容 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红色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 二是对红色旅游路线的设计和整合。 红色旅游地开发通常可分为五种形式即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开发、以人文景观 为主的开发、非商品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进行旅游开发和在 原有资源和基础上的创新开发,红色旅游地开发以红色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为 主。红色旅游路线开发实质上是整合开发。 2) 开发原则 确保红色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探索红色旅游的生命 周期,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中,融入到“和而不同”的地 域文化中确保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 红色旅游产品的打造和开发既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又要保持本色。在景点 的打造上重视原先景点所呈现的原生态历史感和沧桑感,在文物的陈列上考虑消 费者的视角。红色旅游的开发方式应多样化,应打破程式化的套路。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理论述评 12 整合各地红色旅游资源,发挥整体规模经济效益。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 游、古色旅游结合起来,科学合理规划景点,既要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又要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规模效益。鼓励相邻红色旅游资源拥有地区的合作、开发 和建设,防止重复开发和建设。节省资源,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确保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和谐统一。消费者参加红色旅游活动,一为红 色旅游的经济利益做出贡献,二又是红色旅游社会利益的获得者。红色旅游所承 载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教育、震撼、净化和感染一批批消费者。这些消费者用 行动感化更多的社会人,从而整个社会利益提升。 拉长和延伸红色旅游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其经济带动性。通过开发红色旅 游纪念品,创新红色旅游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拉长和延伸其产业链,发挥红色 旅游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辐射作用。 2.1.7 红色旅游活动中三层次关系研究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曾国平教授,利用生态经济学的生态资本观、可持 续发展观以及产权制度对红色旅游活动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联系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 义。 旅游活动是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全方位 的接触与联系。红色旅游活动是追求革命精神、体验革命历史的一种特殊的旅游 活动,在红色旅游活动过程中,可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和 谐统一,充分挖掘红色旅游活动,提高旅游者的参与性,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构建。 人与自然的关系 发展红色旅游业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生态资本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发展生态经济要 求生态资本能够保值和增值。生态资本观是生态经济理论发展的第一次突破。生 态资本是指人类赖于生存的生态圈及其构成的资源和环境,生态资本是大自然赐 给我们的自然财富,与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一样,是有“价值”的资本。经济 的发展,必然是物质资本和生态资本共同增值的发展。生态资本的保值是指人类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和维持生态环境资源,使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使生态资 源得到合理的利用。生态资本的增值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生态环境得 以改善,使生态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利用和开发。生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要求人与 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就是能够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使人民生活富裕,使生态环境 资源保持良好。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高层次。所以构建 社会主义社会是生态资本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理论述评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生态资本观。坚持生态资本观,实现生态资 本的保值、增值,既可以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空间,又 可以使子孙后代有永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人类从自然环境和资源中获取物质享 受和精神享受 ,自然环境在人类的关注和充分尊重下更能体现和展示自然的魅 力,自然资源在人类保护中得到可持续的利用和开发,这就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 和谐统一,加速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树立生态资本观,有助于唤起和增 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纠正不惜靠对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实 现眼前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自觉维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人与人的关系 发展红色旅游业有利于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思想 是生态经济理论发展的第二次突破。可持续发展思想把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及持 续发展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生态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 心。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并 且绝不能以自己国家的发展去侵犯别的国家的主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 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 展决策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 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 胁。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现了保证代内人之间和代际之间公平的思想,要求实现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而人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 层次。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 的核心内容。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有利于代内人之间 实现公平竞争,有利于代际人之间实现平等竞争,有利于同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 公平的自然环境中,在平等享有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发展机会的公平平 等。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 谐统一,这就加速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 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没有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就会激化,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就只能是空想。 人与社会的关系 发展红色旅游业有利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解决生态环境资源外部性的客观要求。产权制度是 生态经济理论发展的第三次突破。产权经济学首先使人们认识到,资源与环境有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理论述评 14 着明显的外部性,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生态资源和环境是供整个社会共 同享有的公共物品。生态资源和环境作为公共物品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生 态环境的消费不具有排他性。生态环境的消费权或享有权是由整个社会共同所 有,某人对生态环境的消费或使用并不排斥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生态环境的消 费增加,成本并不增加。第二,生态环境的供给不具有竞争性,在边际成本等于 零的情况下,有效的配置资源的原则就是免费提供公共物品,给想要它的任何 人。当生产者在自己的生产活动中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时,对社会利益造成了危 害,但经济主体并不对此承担损失,即私人利益没有损失,而社会成本却增加, 这就产生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不一致性,使得人与社会之间不和谐。生 态资源和环境作为公共物品的外部性,要求协调个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 益的一致性关系,而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 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另一个层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解决外差因素。所谓外差因素是指生产者或消费 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对他人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获得 收益或者承担损失。外差因素导致了私人利益或私人成本与社会利益或社会成本 之间出现了不一致,也就是说人与社会的关系产生了不一致性。要纠正由于外差 因素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问题,以及由此所产生人与社会关系的不和谐问题, 就要求政府采取相应的税收和津贴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 本和社会利益相等,使得资源配置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如对产生消极外差因 素的厂商征收税金或罚款,使之向政府支付由于污染导致社会所增加的成本,把 厂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促使他们消灭或减少消极的外差因素。反之,对产 生积极的外差因素的机构和单位,国家采取津贴的办法,使得企业的私人利益与 社会利益相等。从而维护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2 理论述评 2.2.1 经济学理论 2.2.1.1 资源稀缺性理论 这里的资源是指基本生产资源,包括土地、劳动、资本。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在给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相比较,其供给量相对不足。对某一物品需求量较大,供 给量越少,稀缺程度越高,该物品的经济价值越高;对同一物品,如果需求相对 减少,而供给增加,稀缺程度降低;当稀缺程度为零时,该物品成为自由供给物 品,其经济价值为零。 2.2.1.2 需求理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理论述评 15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应于某一商品不同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 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个人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或 家庭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即对应于该商品每一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或家庭愿意并 有能力购买的数量。将某一商品每一可能的价格下所有个人需求加总求和,即得 到与不同价格相对应的市场需求量。个人需求是构成市场需求的基础,市场需求 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 素,概括起来主要有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政 府的消费政策、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分配平等程度、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等对需求量均产生影响。 2.2.1.3 新福利经济学理论 新福利经济学在序数效用论基础上,避开收入分配问题,以效率作为福利分 析的唯一目标。帕累托所提出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成为新福利经济学判断社会福利 最大与否的标准。帕累托最优指的是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 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种 配置就已达到了帕累托最优或最适度状态。如果既定资源配置经过调整能够使某 个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健身器材店承包经营协议
- 2025版商用空调设备租赁及远程监控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服务合同
- 2025版城市安全防控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设备安装工程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白酒企业并购重组合同
- 2025版股权激励与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 2025版电商平台跨境电商销售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调味品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海上船舶拖带合同规范
- 儿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形象设计与造型(第2版)-课件
- 装表接电课件(PPT 86页)
-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指南
- 中铁XXXX局城轨道交通工程劳务分包指导价2017版
- 德国申克振动筛
- 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禁忌物配存表
- 钻机电气控制系统操作手册
- 现浇剪力墙结构模板安装与拆除技术交底
- 电力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
- 最新农贸综合市场项目可行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