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产权视角下的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探析.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产权视角下的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探析.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产权视角下的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探析.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产权视角下的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探析.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产权视角下的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用不同方式在 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时间: 年 月 日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 i 摘摘 要要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 但是中国农 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虽然他们占到了总人口的 70%以上, 但社会地位却是 最为边际的。农民的人口数量与社会地位的错位,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市场主体地 位没有真正落实。 论文首先研究了当前国内现状,比较完整地论述了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意 义、缺失的原因、表现和解决措施,对研究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有重要的意义。发 挥农民市场主体作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需要,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依据西方产 权理论和中国学者对产权的阐释,认为产权是由法律、习俗、道德等界定和表达 的,得到人们相互间认可的关于财产的权利。具有有界性、排他性、可支配性、 可分割性、可让渡性的特征,而且产权明晰对确保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起关键 作用。 产权不完整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根本原因。具体体现在: (1)土 地产权不完整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深层原因,土地所有权不明晰,土 地使用权缺乏稳定性, 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完善, 农民土地收益权的残缺。(2) 劳动力产权不完整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重要原因, 农民的劳动力流转 权受到限制,农民的劳动力收益权是残缺的。 (3)资本产权不完整是我国农民市 场经济主体地位缺失的直接原因,农民金融资本的自我积累能力弱,农民对我国 农村金融资本的使用权不充分。 正是以上原因导致了我国农民没能够有效地发挥 其主体地位,进而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完善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路径是进行产权改造。具体措施包括: (1)赋 予农民稳定的土地产权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关键, 确立行政村和村民 小组两级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赋予农户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 立和健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2) 完善劳动力产权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开放户籍制 度, 使农民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劳动力市场,按剩余索取权分配是完善劳动力产权 的关键。 (3)改革资本产权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必要条件,强化农民 金融资本的积累能力,完善农民金融资本的使用权。 关键字:关键字:土地产权;劳动力产权;资本产权;市场主体地位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abstract ii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m countryside lies in playing the main role of the peasant masses, but chinese farmers are a special social class, although they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70%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heirs social status are the most marginal.the disloc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social status , the root cause lies in imperfections of principal status of farmers in the market. paper first studied the current status at home , more complete discussion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incipal status of farmers in the market. lack of causes, manifestations and solutions, which is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principal status of farmers in the market. farmers play a main role in the market, consistent with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is the practical needs of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and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is needs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based on western property rights theories and chinese scholar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 think that the property is defined and expression by law, custom, ethics, be it mutual recognition of property rights. with boundedness, exclusive, availability, severability, assignable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y right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market to ensure the principal status of chinese farmers in the market. incomplete property is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missing of the principal status of farmers in the market . including: (1) land property rights and integrity is the deeply causes of missing of the principal status of farmers in the market.unclear land ownership, lack of stability of land use rights, land use rights transfer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peasants the right to land revenue.(2)labor property rights and integrity is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missing of the principal status of farmers in the market, farmers are limits on labor turnover, labor income of farmers right incomplete.(3) the capital property rights and integrity is direct cause of missing of the principal economy status of farmers in the market. farmers self-finance capital accumulation, use of rural financial capital right is not sufficient. it is these reasons led to our farmers can not effectively play its dominant position, which affects the pace of building new socialism countryside. property rights reform is the path of choice of improving principal status of chinese farmers in the market . including:(1) giving farmers a stable land property rights are the key to establish principal status of farmers in the market, the establishment of two subjects in rural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of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and villagers group .giving farmers long-term and stable right to land contractual managemen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land use rights transfer system, improve the land acquisition system,to protection their interests.(2)perfecting labor property rights ar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establish principal status of farmers in the market, further open up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so that farmers entry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abstract iii into the labor market with low cost, according to residual claim allocation is the key to improve labor rights.(3)reforming the capital property rights ar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establish principal status of farmers in the market. strengthen farmers the capacity of accumulation financial capital ,improve the farmers right to use the financial capital. key words: land property rights; labor property rights; capital property rights; principal status in the market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目录 iv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 i abstract . ii 目目 录录 . iv 前前 言言 . 1 1.国内研究现状. 1 2.研究的必要性. 2 3.研究意义 . 2 3.1 理论意义. 2 3.2 现实意义 . 3 第一第一章章 产权明晰: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关键产权明晰: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关键 . 4 1.1 产权的内涵及特征. 4 1.1.1 产权的内涵. 4 1.1.2 产权的特征. 5 1.2 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内涵. 5 1.3 产权明晰对确保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关键作用. 5 第二第二章章 产权不完整: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根本原因产权不完整: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根本原因 . 7 2.1 土地产权不完整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深层原因. 7 2.1.1 土地所有权不明晰. 7 2.1.2 土地使用权缺乏稳定性. 8 2.1.3 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完善. 9 2.1.4 农民土地收益权的残缺. 10 2.2 劳动力产权不完整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重要原因. 11 2.2.1 农民的劳动力使用权不完整. 11 2.2.2 农民的劳动力流转权受到限制. 12 2.2.3 农民的劳动力收益权是残缺的. 12 2.3 资本产权不完整是我国农民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缺失的直接原因. 12 2.3.1 农民金融资本的自我积累能力弱. 12 2.3.2 农民对我国农村金融资本的使用权不充分. 14 第三第三章章 产权改造:完善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路径选择产权改造:完善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路径选择 . 15 3.1 赋予农民稳定的土地产权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关键. 15 3.1.1 准确界定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 15 3.1.2 赋予农户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16 3.1.3 建立和健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 18 3.1.4 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19 3.2 完善劳动力产权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重要措施. 20 3.2.1 进一步开放户籍制度,使农民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劳动力市场. 20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目录 v 3.2.2 按剩余索取权分配是完善劳动力产权的关键. 21 3.3 改革资本产权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必要条件. 21 3.3.1 强化农民金融资本的积累能力. 21 3.3.2 完善农民金融资本的使用权. 23 结结 语语 . 2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26 致致 谢谢 . 27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28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前 言 1 前前 言言 1.国内国内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本文首先进行了文献的研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目前还没有相关的 专著,主要是一些学术期刊和硕士论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的内容,发现我国农 民市场主体地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研究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意义:胡子京、李国安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 主体地位问题的探讨中认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动力和源泉,农民主体地位的 发挥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张长江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问题 研究 中提出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客观必然性和主观必然性,发挥农民主体作 用的客观必然性包括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由历史证明了的成功经 验,是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主观必然性包括: 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建设,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最大 体现,农民期盼实现全面小康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内在源动力。 二是关于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宋喜林在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中,提出了影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方面:体制方面、认识方面、行为方面。韩伯成在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 体作用 ,指出的原因有传统的宗教制度和伦理观念的延续和渗透;城乡对立的 二元社会结构;农民经济的贫困和农村地区文化的贫困。邵奇涛在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研究中提出了农民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农民自身组织 化程度较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的顽固存在,人们对农民主体地位的认识 不到位。 三是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残缺的表现:韩伯成在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 体作用中认为农民主体地位缺失主要表现在:农民主体独立性的缺失,农民主 体能动性的缺失,农民主体创造性的缺失;孔繁来在论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相 对性中认为:农民并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资格,农民并不具备平等意 义上的市场主体资格,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分散性和弱小性;屈浩峰在影响我 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制度因素中认为:产权的不完整导致的直接后果就 是农民是残缺的市场主体,主要表现在农民缺乏稳定的土地使用权, 农民缺乏完 整的农地转让权,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不完整,农民土地收益权的残缺。王全兴、 汪敏在 浅论我国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中指出了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残缺状态 在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主体制度中均有突出表现。 四是解决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措施:马德明在保障农民权益,必须赋 予农民应有的法律地位和市场主体地位一文中提出的措施有:进一步明确农村 土地产权;将土地承包权依法物权化,从而成为农民长期并有保障的农民土地使 用权; 培育和发展以农地使用权为基础的农地化流转、 依法、 自愿、 有偿的原则,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前 言 2 积极稳定地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确 认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利的基础上, 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征地补偿。 曹荣庆在 论 中国农民的市场地位中提出了三个方面:开放户籍制度,完善粮食收购制度, 调整社会观念。王全兴、汪敏在浅论我国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中为确立农民 的完整市场主体地位,提出了六原则,在立法和政策上,应当采取减少农民与富 裕农民、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反歧视与偏重保护、国家保护与团体维权、经济 支持与社会保障、增加农民收入与提高农民素质并重的对策。李培景、任大鹏在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保护农户市场主体地位中提出了土地产权关系、进 一步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加强土地承包经营过程中的监督、完 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解决机制等保护农户市场主体地位的法律对策。 李 保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研究中提出了,加强舆论宣传,调动农 民热情;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倾听农民呼声, 尊重农民意愿;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农民自 主管理;加强政府引导,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必须提 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对农村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要予以必要 的尊重。 上述研究比较完整地论述了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意义、缺失的表现、原因和 解决措施,对研究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有重要的意义,但从产权角度来研究农民市 场主体地位的文章还不多,特别是劳动力产权和资本产权的文章几乎没有,也缺 少专门研究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书籍。因此,本文选择在产权的视角下研究农民 市场主体地位,探究对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影响,深化劳动力产权和资本产权的 研究, 全面探讨产权与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关系,进而提出完善土地产权的制度 的措施,从而为真正确立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为进一步促进农 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2.研究研究的必要性的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市场主体地位。党的十七大 报告明确指出: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 新农村的主体。 ”只有充分发挥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才能更好、更快 的发展, 在产权的视角下研究农民市场主体地位也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 所以, 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3.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在产权的视角下研究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在产权的视角下研究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有利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 包括建立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和农地流转权以及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完善; 有利于 完善农民劳动力的使用权和流转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农村金融体制 的改革,完善农民对金融资本的使用权。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前 言 3 3.2 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一是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市场主体作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以 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我们要尊重人的独立人格、 能力、 需求和个性差异; 促进人的提升、引导。帮助人打破束缚,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能力,实现人 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以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为 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市场主体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的市场主体作用,是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首先,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 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 是长远之举。其次,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措施。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 中, 要把培育新农民当作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 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再次,提高农民的综 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 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一代农民作为重要的内容。 三是充分发挥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进行的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经济的运行机制己发 生了变化,农村市场己经成了全国市场的一部分,并且与其它市场发生着紧密的 联系。农民作为我国社会公民中最大的一个群体,也成为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的市场主体,他们的活动在市场机制的制约下,也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新农村 建设中,农业资源的配置、农村事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是在市场 经济规律的支配下完成的, 同时中央政府和其它社会力量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植和 帮助,也更多地是按市场规则办事。农民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经营的主体, 当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是市场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是充分发挥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与城区的差距还在扩大,在对 农民“多予少取”的同时更大程度的“放活” ,使农民尽快富起来。要采取具体 措施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心基础薄弱学校的建设,保证教育公 平。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 经济社会结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以必须发挥农民市场主体地位。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 产权明晰: 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关键 4 第一第一章章 产权明晰: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关键产权明晰: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关键 1.1 产权的内涵及特征产权的内涵及特征 1.1.1 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内涵 现代产权理论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 以科斯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对标准 福利经济学和正统微观经济学的根本缺陷进行思考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 西方 产权理论以交易成本为基础原则。产权经济学的开山鼻祖科斯指出产权的内涵: “人们通常认为,商人得到和利用的实物(如一亩地或一吨化肥) ,而不是行使 一定行为的权利。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我们会说某人拥有土地,而土地的所有 者实际上拥有的是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利。” 1科斯的产权是指经济当事人拥有的 权利。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收益或受损的权利。 2科斯定理可以表述为:只 要产权界定清晰,初始的合法权利的配置,哪怕是不合理或不公平的,也可以通 过产权的自由转让来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著名产权经济学家德姆塞茨把产权 定义为: “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它之所以有意义,在于它使人们与别人的交换 中形成了合理的预期。 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为实现外部效应的更大程度的内 部化提供行动的动力。 ” 3 著名经济学家诺斯指出: “产权是个人对他们所拥有 的劳动、物品和服务的占有权利。 ” 4著名经济学家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人们在资 源短缺条件下使用资源的权利,或者说是人们使用资源的适当规则。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直接出现“产权”这样的概念,但是中外研究产权 的学者都把产权定义为财产权利,马克思的财产权利有着完整的内容: “财产最 初无非意味着这样一种关系:人把他的生产的自然条件看作是属于他的、看作是 自己的、看作是与他自身的存在一起产生的前提。 ” 5“实际的占有,从一开始 就不是发生在对这些条件和想象的关系中,而是发生在对这些条件的能动的、现 实关系中,也就是实际上把这些条件变为自己的主体活动的条件。 ” 6从这两段 话中可以概括出马克思关于产权的含义和本质: 产权是财产主体对财产所拥有排 他性、归属性的关系或权利,其实质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或经济权利, 但其获得法律上的确认就取得了法权形式,前者决定后者:产权是由所有制决定 的,是一个历史范畴。 我国学者对产权的阐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产权就是财产所有权;产权 是指除所有权以外的各项权利之和;产权是两种平等的所有权之间的权、责、利 关系;产权就是财产权,是有关财产各项权利的总称。 不同的界定条件下做出的产权定义是难以直接统一的,但尽管存在着差异, 以下三点却是共同的,也能比较全面地概括产权的内涵: 产权是一种权利, 并且 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产权是规定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基础性 的规则;产权是一种权利束,它可以分解为多种权利并统一呈现一种结构状态。 因此,可以给产权下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产权是由法律、习俗、道德等界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 产权明晰: 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关键 5 定和表达的,得到人们相互间认可的关于财产的权利。 7 1.1.2 产权的特征产权的特征 基于上述对产权内涵的理解,可以看出产权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产权的有界性。任何产权与别的产权之间,必须有清晰的界限。 二是产权的排他性。特定财产的特定权利只能有一个主体,这里指的是产权 主体对特定权利的垄断性。 三是产权的可支配性。 指产权主体在财产权利的界区内有权根据自己的独立 意志支配其财产,产权主体在财产权利的界区内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无需征求 他人的同意。 四是产权的可分割性。即在同一财产之上,可以成立分属于不同主体的多项 产权的性质,即 “一物多权” ,同一财产之上的各项产权在各自的界区内并行不悖。 “产权的可分割性使产权更容易流动和交换,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产权的资源配置 功能。” 8 “产权的可分割性大大地降低了集体产权运作的成本。” 五是产权的可让渡性。指产权可以在不同主体之间交易、赠与等处分。 9 1.2 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内涵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内涵 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称为市场主体,农民是最基本的市场主体。农民在市场 活动中的地位就是农民市场主体地位。 市场主体是指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活动的当事人, 而不仅仅看他是不是独立的 生产者和经营者,或者有没有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权利特征。在封建社会具有 小块土地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小农经营者,既是独立的生产者,又必须对自己的 生产经营决策及其最终结果负有全部责任, 但由于没有参与市场交换活动或很少 参与市场交换活动,因而并不能够成市场主体。现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应当指 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部面向市场, 离开了市场便不能生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户作为完整意义的农业市场主体而存在,至少需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农户能够依据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自主做出生产经营安排、销售 计划,不存在超经济性的政府干预行为。 二是农户能够以市场信号作为唯一的决策依据,自行决定资源投向、投量和 配量状态,不存在非规范性的行政强制手段。 三是农户能够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独立化人格,能够抗拒各级政府部门、任何 其它组织和个人强加的一切不平等条款和不平等贸易条件, 如来自乡镇管理机构 膨胀及其人员利益扩张的强制性摊派。 10 1.3 产权明晰对确保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关键作用产权明晰对确保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关键作用 产权是一种权利束, 具有多种特征, 对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关键作用表现为: 一是由于产权是一种权利,并且是一种有界性的权利。产权的有界性意味着 任何产权都是有限的,即产权主体的权能空间是有限的,产权确定了产权主体可 以做什么、在什么范围、怎么做。明确的产权决定了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的 自主性,能够自主安排生产经营、销售计划,不存在干预行为。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 产权明晰: 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关键 6 二是产权具有可支配性的特征, 产权主体在财产权利的界区内有权根据自己 的独立意志支配其财产,产权主体在财产权利的界区内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无 需征求他人同意。 明确的产权决定了农民生产的自立性, 能够自行决定资源投资、 投量和配置状态,不存在非规范性的强制手段。 三是产权具有排他性的特征,特定财产的特定权利只能有一个主体,这里 指的是产权主体对特定权利的垄断性。明确的产权决定了农民生产的自强性,具 有独立化的人格,抗拒不平等性的条款和条件。 产权的有界性、可支配性和排他性决定了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自主性、自立 性和自强性,因此产权明晰对确保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起着关键作用。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产权不完整: 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根本原因 7 第二第二章章 产权不完整: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根本原产权不完整: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根本原 因因 2.1 土地产权不完整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深层原因土地产权不完整是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深层原因 农村土地产权是指以农村土地所有权为基础, 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一切关 于土地财产权利的总和,是由各种权利组成的土地权利束。 11产权关系是人与人 之间的经济权利关系, 土地产权是通过土地财产权利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财产 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 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方式。生产资料的所 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 要标志。同时生产关系所有制又是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得以实 现的, 这些环节及相互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由于土 地产权不完整,即所有权不明晰、使用权缺乏稳定性、流转机制不完善和收益权 残缺, 影响了农业生产关系现代化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农民市场主体地位 缺失的深层原因。 2.1.1 土地所有权不明晰土地所有权不明晰 土地的所有权即单纯的所有权或法律上的所有权, 是指土地所有权主体把土 地当作他的意志支配领域而加以保持,排斥他人并得到社会公认的权利。马克思 认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当作排斥其他一切 人的、只服从个人意志的领域” 。土地所有权不明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体不明晰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不明晰表现为所有权主体虚拟,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 体虚拟,是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在法律上的名存实亡。土地所有权应属全 体集体成员共同所有。但是,农民缺乏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组织形式,便出现 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拟的现象。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 有。农民集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一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具有民事 主体资格,即能够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集体成员应为长期生活于 该集体内的农业户口村民。农村土地应归农民集体所有,但是农民集体是无法行 使所有权的,必须由某一具体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集体行使所有权,目前,我 国法律规定的农民集体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有乡(镇)农民集体、村农民 集体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可以简称为乡(镇) 、村、组三级。从表面上看,法 律规定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但进一步就会发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 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因为乡(镇) 、村、村民小组、村内集体经济组织都可 作为农地所有权主体的代表,在同一地区,既有乡(镇) 、村和村民小组,又有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产权不完整: 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根本原因 8 村内集体经济组织的情况下, 农地究竟属于谁所有?谁又是真正的所有权主体? 这在有关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的界定。农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 乡(镇)政府对同一块土地都可以拥有所有权,这就使农民集体所有权往往变成 乡(镇) 、村党政组织所有,甚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所有。这样,农村集 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发生了分离,造成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 位。 12 农村土地名义上属于集体所有,实际为少数人或村委会所控制,很多农民通 常不认为自己是土地的主人,而仅仅把自己看作是土地租用者。然而,村民委员 会从性质上来说是村民自治组织, 其职责主要是负责本村范围内的社会公共事务 管理以及协助乡(镇)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它不是一个经济组织,由它来行 使集体土地经营管理这一民事权利明显不适合, 加之立法缺乏对村民委员会行使 集体土地经营管理权的监管机制, 也容易产生村委会乃至村干部个人垄断集体土 地的经营管理权,随意处置集体土地。实践中,国家征收或征用村农民集体土地 时, 都是村委会出面与国家协议决定农民集体土地的命运,接受并处分相关土地 补偿费用, 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村农民集体却没有任何发言权。 地方政府, 特别是其主要领导常常以公共利益为名,任意决定征用集体土地。 二是客体不明晰 199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 2 条 规定: “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属于全民所 有即国家所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 8 条规定: “农村和城市郊区 的土地,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 例第 3 条规定: “农村和城市郊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家的 土地” ,属于国家所有。从立法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