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与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B. 转录时有DNA双链完全解开和恢复的过程C. DNA和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磷酸二酯键和氢键D. 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掌握细胞中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明确DNA和RNA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详解】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A正确;转录时DNA双链并不完全解开,B错误;DNA通常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通常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同一条核苷酸链中的相邻核苷酸分子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DNA的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有的tRNA也含有氢键(如tRNA),C正确;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时DNA为模板合成RNA,翻译时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且需要rRNA和tRNA的参与,D正确。【点睛】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2.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B.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C.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说明RNA是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结论的理解。解答此题,应明确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方法的不同。根据实验方法的不同,分析其实验结果。【详解】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少数具有放射性,A错误;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是“转化因子”,并不能证明DNA可使小鼠死亡,B错误;格里菲斯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但并不清楚转化因子的本质,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通过分离RNA和蛋白质分别进行实验,其感染和重建实验说明RNA是遗传物质,D正确。【点睛】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小鼠体内培养培养基体外培养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DNA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联系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3.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B. 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C. 细胞中的DNA复制和逆转录都以DNA为模板D. 复制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原料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遗传信息传递的相关过程,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利用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的过程,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利用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的过程,A、D正确,C错误;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时需要逆转录酶,B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中心法则,透彻理解其中DNA复制、转录和逆转录三个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以及合成过程的解答本题的关键。4.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C.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D. 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假说的内容【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科学实验中“假说-演绎法”的应用,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详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是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孟德尔由此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A错误;为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故“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其结果的检测,B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是无法直接看到的,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点睛】“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假说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推理出“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5.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G的数量为m-n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在这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T=n,则C=G =m/2-n,一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脱氧核糖,一分子的碱基构成。【详解】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构成,所以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正确。A与T之间2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3个氢键连接,则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2*n+ 3*(m/2-n)=(3m-2n)/2, 正确。一条链中A+T的数量=n*2/2=n,正确。G的数量=m/2-n,错误,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中碱基的数量关系。规律一: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即A+T(或C+G)A+T(或C+G).规律二: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即(A+G)/(T+C)(A+C)/(T+G)=1规律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A+C)=(T+G)%=50%规律四: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T)(C+G)=a,(A+C)/(T+G)b,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a和1b.规律五: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种氨基酸对应有一种至多种密码子B. 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C.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D. DNA双链转录时只能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表达,要求考生识记密码子的概念、种类及特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A正确;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可以其遗传物质(RNA)可以作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DNA,B正确;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不等同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C错误;DN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D正确。【点睛】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7.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目与DNA的数目比值为1:1或1:2B. 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物质的稳定C. 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D. 生物体中一种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真核生物遗传物质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详解】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目与DNA的数目比值为1:1(DNA复制前或着丝点分裂后)或1:2(DNA复制后至着丝点分裂前),A正确;有丝分裂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故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B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C错误;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般一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有可能多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点睛】遗传物质与遗传信息的区分: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遗传物质指的主要是DNA;而遗传信息指的是DNA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上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序列。8.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 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 细胞中的RNA翻译发生障碍D.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以及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及过程,旨在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详解】由于该物质能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说明该物质能阻断DNA的解旋,故DNA的复制、转录均会发生障碍,A、B正确;由于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故若双链不能解开,则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D正确;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DNA双链解开受影响,不会影响RNA的翻译过程,C错误。【点睛】紧扣题干信息“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答题,说明确该药物能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进而分析作答。9.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起始密码相结合B. 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C. 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C与G配对D. 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单链结构的miRNA直接与W基因mRNA结合所致【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分析题图:miRNA基因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后进行加工,然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再加工后与W基因的mRNA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阻碍W基因转录的mRNA翻译。【详解】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首端的启动子相结合,A错误;真核细胞内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用于翻译过程,B正确;miRNA与W基因的mRNA结合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为RNA,A与U、C与G配对,C正确;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单链mi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miRNA蛋白质复合物直接与W基因的mRNA结合所致,D正确。【点睛】本题关键要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miRNA没有用于翻译,而是mi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miRNA蛋白质复合物与W基因的mRNA结合,阻止后者翻译。10.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叙述,正确的是A. tRNA、rRNA和mRNA都从一条DNA链转录而来B. 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 真核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 转录出的单链RNA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区【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分子转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录是指在细胞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详解】真核细胞的RNA均是通过DNA转录产生,但不一定都从一条DNA链转录而来,A错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正确;真核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此外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可能发生,C错误;转录出的tRNA也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区,D错误。【点睛】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11.高中实验观察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可以将生物组织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观察减数分裂一般选择昆虫雄性生物的精巢作为实验材料B. 制作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所用的染液都为碱性染料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 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增殖时,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中期【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观察有丝分裂和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详解】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的数量,而且雌性个体的减数分裂过程是不连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的刺激下、在输卵管中完成的,因此观察减数分裂一般选择雄性生物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A正确;因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故制作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所用的染液都为碱性染料,B正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正确;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点睛】(1)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12.基因型为Aa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基因型个体所占数量比为A. 1/2B. 1/3C. 1/4D. 1/5【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A和a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又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A:a=1:1,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2: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为1/2A、1/2a,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2/3A、1/3a,因此该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1/21/3+1/22/3=1/2,故选A。【点睛】正确理解“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准确分析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解题关键。13.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用18O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A.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C.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D. 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结果,解答此题需要明确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因此上清液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含子代噬菌体的细菌。【详解】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主要是标记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故离心后主要在上清液检测到放射性;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用18O标记噬菌体,可以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后,上清液和沉淀物均可检测到放射性;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故选C。【点睛】标记放射性元素最终放射性出现的位置总结:1、只标记亲代噬菌体中35S,出现在上清液中;2、只标记亲代噬菌体中32P,出现在沉淀物中;3、凡是标记的是细菌,不管是S、P、N、H、O等元素,都是出现在沉淀物中。14.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知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类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A. 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B. 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C. 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D. 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相应实验结论,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四组的实验原理,再选出正确的答案。【详解】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该实验证明细菌中的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而且抗青霉素的S型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因此,该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对艾弗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故B正确,A、C、D项错误。【点睛】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结果在S型细菌DNA的控制下,利用R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装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15.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双胞胎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基因自由组合实现的D. 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型、性状与环境的关系,要求明确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识记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详解】双胞胎个体的身高不相同,可能原因是二者的基因型相同而环境不同,也可能基因型(基因突变等)不相同导致,A正确;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正确;高茎和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等位基因分离造成的,而自由组合适用于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独立遗传,C错误;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均为隐性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因此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正确。【点睛】结合“基因型+环境=性状”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时,注意各项描述个体间的异同是基因型决定的,还是环境变化引起的。16.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反映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解析】【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代代相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详解】甲图男患者的女儿正常,一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乙图男患者的女儿有正常的,故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丙图中第三代男患者的母亲正常,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遗传病,C错误;丁图中女患者的父亲正常,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正确。故选D。【点睛】无中生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7.下列有关“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都自由组合B. 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非姐妹染色单体自由组合C.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D.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都发生在减I期【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分离”为背景,综合考查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详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B、D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C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特点及规律。18.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血型ABABO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A. 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B. 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C. 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D. 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答案】B【解析】【详解】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基因型为IAIBXhY,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基因型为iiXHXh,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IAiXhY的概率为1/21/4=1/8,A正确;他们生的女儿色觉一半正常,一半色盲,B错误;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分别为IAiXhY、IAiXHXh,生出O型血色盲女儿iiXhXh的概率为1/41/4=1/16,C正确;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的基因型分别为IBiXhXh、IAIBXHY,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19.假如某一含31P的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该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复制n次,则子代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A. 1000B. 1000(2n1)/2n-1C. 2000D. 1000(2n1)/2n【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亲代DNA中的磷元素全为31P,将该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复制n次,共形成2n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只含32P、另一条链只含31P,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1000;另2n-2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只含31P,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2000;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亲代DNA增加了10002+2000(2n-2)2n=1000(2n1)/2n-1,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信息“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1000个碱基对等于2000个碱基,再根据题意作答。20.下列各项中,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是 人类的白化病囊性纤维病豌豆的圆粒与皱粒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需要明确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人类的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例,错误;囊性纤维病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正确;豌豆的圆粒与皱粒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例,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正确,故选D。【点睛】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合成实现的。基因控制性状需经过一系列步骤,有如下两种方式:直接途径:基因蛋白质的结构细胞的结构生物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的病因。间接途径:基因酶或激素细胞的代谢生物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色及粒形的形成。21.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能作为“萨顿假说”依据的是A. 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B. 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分别来自父母双方C. 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内D.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完全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对于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推理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详解】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这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基因和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分别来自父母双方,这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这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基因主要存在于DNA上,DNA可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这不能作为假说的依据,C错误。【点睛】透彻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解题关键。22.在西瓜的皮色遗传中,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A. 四种9331B. 两种133C. 三种1033D. 三种123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及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9:3:3:1的变形。【详解】由题意可知,黄皮的基因型为Y-ww;绿皮的基因型为yyww;白皮的基因型为- -W-,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中:9W-Y-(白皮):3W-yy(白皮):3wwY-(黄皮):1wwyy(绿皮),故有3种表现型,白皮:黄皮:绿皮=12:3:1,故选D。【点睛】先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出正常情况下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WY:Wyy:wwY:wwyy=9:3:3:1,再将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为白色的条件代入,得到具体条件下的表现型种类及比值。23.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A正确;B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B正确;C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等位基因G和基因g(或等位基因H和基因h)的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不符合减数分裂的特点,C错误;D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其相关物质的规律性变化,明确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进而对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或基因的组合进行判断。24.蜜蜂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蜜蜂长绒毛对短绒毛为显性、体色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一只雄蜂与蜂王杂交,子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雄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雄蜂体细胞和有性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B. 亲本雌蜂性状为黑色长绒毛,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C. 蜜蜂体色和绒毛长短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D. 亲本雄蜂性状为褐色长绒毛,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精子【答案】C【解析】【分析】在蜂群中蜂王与工蜂都是雌性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属于二倍体生物,其中工蜂不具有生殖能力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生物,因此雄蜂的基因型与上一代蜂王产生的卵一样;雄蜂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所以雄蜂精子的基因组成与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一样。【详解】雄蜂为单倍体,是由蜂王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因此雄蜂的体细胞和有性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A正确;由于后代雄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说明亲本亲本雌蜂为黑色长绒毛,可以产生两种配子,B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组数有关,而与性染色体无关,C错误;由于后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说明亲本雄蜂为褐色长毛绒,只能产生一种配子,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握题干信息“蜜蜂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进而结合选项分析作答。25.某动物的一个细胞内含8条染色体,16条DNA分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细胞开始缢裂,则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A. 同源染色体配对B. 基因的自由组合C. 着丝点分裂D.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是某二倍体生物,说明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含有同源染色体;题中“细胞内含8染色体、16个DNA分子”说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着丝点没有分裂,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题中“细胞膜开始缢缩”,表明细胞处于细胞分裂后期,则该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题中“细胞内含8条染色体、16个DNA分子”,表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说明此时着丝点没有分裂,C错误;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1)由细胞膜开始缢裂推测细胞不可能处于间期、前期和中期;(2)由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判断出此时含有姐妹染色单体。26.科学家将荧光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烟草细胞的染色体上(假定荧光蛋白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烟草的体细胞含两个荧光蛋白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有图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荧光蛋白基因的位点);让这些含两个荧光蛋白基因的烟草自交,后代发荧光的烟草和普通烟草(不含荧光蛋白基因)的比值分别是 A. 1:0 3:1 15:1B. 3:1 3:1 9:6:1C. 1:0 1:1 9:6:1D. 1:1 3:1 15: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在甲图植株中,两个抗虫基因(SCK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甲图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SCK基因,其自交产生的F1全为抗虫植株;在乙图植株中,两个抗虫基因(SCK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有1/2含有SCK基因,因此乙图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3:1;在丙植株中,两个抗虫基因(SCK基因)分别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3/4含SCK基因,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5:1,故选A。【点睛】准确把握题图中抗虫基因的在染色体的分布位置及确定题干中的交配方式为“自交”是解题关键。27.某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AB、Ab、abB. 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可能在减I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C. 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D. 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图中染色体所示,图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两条染色体同时含有A和a基因,证明该细胞极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图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中最左侧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别为A和a基因,可能是在减I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则该细胞最终分裂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B、AB、Ab、ab,A、B正确;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已知该动物为雄性,故该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0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D错误。【点睛】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及行为特点判断所处时期及发生的变异类型是解题关键。28.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 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 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C. 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 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不遵循遗传定律【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甲图中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是Yyrr;乙图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是YYRr;丙图与丁图的3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Y、d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丙的基因型是YyddRr,丁的基因型是YyDdrr。【详解】研究分离定律时,只要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即可,故可选甲、乙、丙、丁为材料,A正确;丁个体DdYyrr自交,有两对基因连锁,由于rr是隐性纯合,配子只产生ydr、Ydr,自交子代出现三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比例为3:1,B错误;甲、乙图个体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只能揭示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C错误;丙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12:3:1,是9:3:3:1的变形,仍遵循遗传定律,D错误。【点睛】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时,选用的材料含有一对杂合子即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选用含有2对杂合基因的材料,且2对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9.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DNA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加热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子代DNA分子共有8个,其中1个DNA分子含有14NB. 该试验可用来探究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C. 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 若直接将子代DNA分子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相应的条带含量比为1:3【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将1个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DNA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DNA变性离心后,得到14N-DNA单链占1/8(2/16),15N-DNA的单链占7/8(14/16),则子代DNA共8个,据此分析作答。【详解】子代DNA分子共有8个,其中2个DNA分子含有14N,A错误; 因本实验是对DNA单链进行的离心分析,若DNA进行的是全保留复制,也会得到上述结果,故用该试验探究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不够严谨,B错误;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两条单链之间的氢键,C错误;得到的8个DNA分子中,有2个为14N-15N,6个为15N-15N,故若直接将子代DNA分子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相应的条带含量比为1:3,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复制方式,能够根据题干信息推断每一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数目和含15N的DNA分子数目,再进行相关的计算。30.红色面包霉的菌丝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色对白色显性。下图表示其生活史,合子分裂产生的孢子是按分裂形成的顺序排列的。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子代菌丝体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能直观验证分离定律B. 子代菌丝体基因型为A或aC. 若囊中A、a孢子比例不为11,说明是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交叉互换D. 若囊中第一、二个孢子基因型为A,第三、四个为a,最可能是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红色面包菌的分裂为背景,考查细胞分裂、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及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详解】如果子代菌丝体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合子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产生了A、a两种类型且数量相等的配子,因此可以直观验证分离定律,A正确;据图可知,8个子代菌丝体是由成熟的生殖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直接发育而来的,说明子代菌丝体是单倍体,因此子代菌丝体基因型为A或a,B正确;如果合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其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孢子囊中A、a孢子的比例也是1:1,因此若囊中A、 a孢子比例不为11, 不能说明合子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交叉互换,可能的原因是合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C错误;按顺序前四个孢子应该基因组成相同,若囊中第一、二个孢子与第三、四个孢子基因型不同,即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由同一个细胞形成的2子细胞不同,最可能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基因不同,进而导致孢子的基因型不同,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图过程中涉及的不同分裂方式及结果,进而结合选项分析作答。二、非选择题31. 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研究中,有如下的实验过程或理论解释。图一是关于肺炎双球菌R型菌的转化过程图:据研究,并非任意两株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凡能发生转化的,其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包括膜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图二是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试验过程图图三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检测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步骤 是将S型菌加热杀死的过程,S型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a)在 酶的作用下水解,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