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跳高是一项要求力量与快速力量素质有高度发展水平的田径运动项目。 特别 是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它要求在高速助跑中完成快速起跳动作,运动员必须具 备强大的支撑力量和高功率爆发力。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发展对跳高起跳有直接 作用的专门力量素质极为重要,也是多年来我国教练员高度重视、致力研究的热 门课题。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后备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国际田径 跳高整体水平突飞猛进,而我国的跳高成绩却徘徊不前,后继乏力,究其原因之 一是基层青少年训练水平不高,影响了专业训练。专项力量是决定跳高运动员专 项运动成绩的首要因素,因此研究少年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对于其掌握和 学习专项运动技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保证我国跳 高运动持续、快速发展,实现战略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种现状,本文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 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从跳高专项力量相关指标着手对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 动员进行研究分析, 初步建立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和成绩预测 模型,为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专项力量训练提供参 考。 主要研究结果: 研究确定了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 12 项专项力量训练指标。12 项与跳高专项成绩相关的专项力量指标排序如下: 五步助跑摸高负重快速提踵 助跑连续跳五栏架抓举立定三级跳远纵跳跳深五步助跑起跳触高 负重快速蹲起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后抛实心球仰卧举腿五级助跑单足 跳。 研究确定了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快速力量因子(助跑连续跳五栏架) 、专项起跳力量因子(五步助跑摸高) 、基础 力量因子(负重快速提踵)三个因子。 初步建立了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为科学预测和 诊断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与专项成绩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 y=93.176+1.066助跑连续跳五栏架+16.570五步助跑摸高+0.260负重快速 提踵。 关键词:关键词:专项力量 体校 北京市 少年女子跳高 ii english abstract high jump is a demanding strength and speed-strength qualities with high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track and field events. in particular, modern fosbury flop technique, which requires high-speed run-up to complete rapid take-off movements, athletes must have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strength and high-power explosive. therefore, how to more effectively develop high jump take-off has a direct effect on the specific force of the quality is extremely important, but also for many year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our coaches, committed to exploring a hot topic. modern athletic sports competition, in the final analysis, or back-up competition for talent in recent years, the overall level of international track and field high jump by leaps and bounds, while chinas high jump performance has floundered, follow-up fatigue, is one reason the grass-roots level of training young people is not high, affecting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specific strength is to determine the high jumpers primary factor in athletic performance, so the research junior high jumpers strength training, and learning for its mastery of specific sports skills, improve athletic performance has a very important specific role, while ensuring that chinas high jump sustained, rapid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strategic goal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is status quo, this paper 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la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other methods to beijing sports school junior womens high jump athletes object of study, from the special forces of relevant indicators jump start on the beijing sports school junior womens high jump athletes to conduct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establish a juvenile high jumper specific strength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ecasting model for the beijing sports school junior womens high jump athletes, special forces training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findings: study identifies the beijing sports school junior womens high jump athlete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commonly used indicators of specific strength training 12. 12 and the high jump, specific performance indicators related to the special forces of order are as follows: five-step run-up mogao fast-weight-bearing toes jump five consecutive run-up hurdle snatch standing triple jump deep vertical jumping around five-step run-up take-off touch high load quick dunqi five-step run-up five stride jump after throwing medicine ball supine leg raise five run-hop. the juvenile sports school in beijing, womens high jump athlete specific strength index system, mainly including speed-strength factor (5 hurdle jump straight run-up), a special take-off power factor (five-step approach run mogao), the basis of the strength factor (weight-bearing fast-toes ) three factors. the initial establishment of a speci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odel for scientific prediction and diagnosis of juvenile sports school in beijing, womens high jump athlete specific strength and specific performance level of development,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process. beijing sports school junior womens high jumpers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odel: iii y = 93.176 +1.066 run-up jump five consecutive five-step run-up hurdle +16.570 mogao +0.260 weight-bearing fast toes. keywords: special forces juvenile sports school in beijing, womens high jump 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 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 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 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年 月 日 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对本人递交的 学位论文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研究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在校内和与学校有协议的部 门公布论文并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首都体育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 密口,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口。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1 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研究 1 前言 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研究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 选题依据 跳高是一项要求力量与快速力量素质有高度发展水平的田径项目。 特别是现 代背越式跳高技术,它要求在高速助跑中完成快速起跳动作,运动员必须具备强 大的支撑力量和高功率爆发力。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发展对跳高起跳有直接作用 的专门力量素质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多年来我国教练员高度重视、致力研究的热 门课题。 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特别是力量训练,应首先研究跳高时完成起跳 动作的结构、肌肉工作的情况、完成动作的时间等,然后根据其特点、要求,采取 有效措施,从而把有限的精力、 宝贵的时间,用在能直接提高跳高专项成绩的训练 上,这一点对高水平跳高运动员更为重要。 无论跳高技术多么完善,无论身体素质 发展得多么高,不具备强有力的爆发性力量,是不可能取得高水平跳高成绩的。 因 此,跳高训练,应重点发展爆发性力量,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反射性。 此外,还需要同 时发展支撑缓冲能力、摆动能力和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实践证明,从事这种从 专项需要出发的专门力量训练,能缩短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果,更有效地提高跳 高成绩。 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后备人才的竞争。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源 泉是后备力量人才的源源不断、层出不穷,解决我国跳高运动后备力量的培养问 题是我国跳高运动水平得以提高的关键 1。当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年轻运动员无 法及时担当重任,使我国跳高运动出现人才的断档现象,对我国跳高运动的发展 构成致命的威胁。 朱建华的退役造成我国男子跳高从优势项目走向劣势的现象充 分说明了培养后备人才对保证我国跳高运动持续、快速发展,实现战略目标至关 重要。 力量训练要为掌握和学习运动技术服务。 少年运动员正处于力量素质发展的 敏感期。 早期力量训练可促使身体健康水平和训练水平在自然增长的基础上更快 提高,加速运动技术水平的学习、掌握和提高,为艰苦的专项训练做好身体素质 的准备。 少年运动员训练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学习和掌握将来从事的专项运 动基本技术或是与专项有关的技能。通过力量训练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使 神经肌肉系统、骨胳、关节和韧带作好进一步承受大负荷专项训练的准备。 近几年来, 国际田径跳高整体水平突飞猛进, 而我国的跳高成绩却徘徊不前, 后继乏力,究其原因之一是基层青少年训练水平不高,影响了专业训练。专项力 1林 明,闫 洁.影响我国跳高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m.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9 :105107 2 量是决定跳高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的首要因素, 因此研究少年跳高运动员专项力 量训练,对于其掌握和学习专项运动技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 同时对保证我国跳高运动持续、 快速发展, 实现战略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这种现状,笔者以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跳高专项 力量相关指标着手对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进行研究分析, 初步建立了 少年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和成绩预测模型, 为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 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专项力量训练提供参考。 1.2 文献综述 1.2 文献综述 1.2.1 跳高运动的项目特征 1.2.1.1 现代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 1.2.1 跳高运动的项目特征 1.2.1.1 现代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 世界男子背越式跳高技术已经持续了近 40 年,经历了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有速度型的成功者,有全能型的成功者,还有全面素质技能型的成 功者.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背越式跳高技术更注重提高助跑速度,并使速度与力 量得到完美的结合,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爆发力,以使身体获得更大的垂直冲量 1.加拿大跳高教练 p莱特将现代背越式跳高分为速度型与力量型,这种提法在 一定时期内具有广泛的影响.由于运动员不同的身体形态和素质、个性特征等, 背越式跳高出现了不同的风格.但无论什么特征与风格,都必须符合跳高的力学 特点,符合动作技术的要求. 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是:助跑步频高、速度快,起跳快速有力,过 杆快速协调,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国外的索托马约尔的技术特点是助跑快、 身体重 心低,起跳更有力,将速度型与力量型的特点集结到了一起,从而创造了更优异的 成绩.但无论技术如何演变,都将问题集中在了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转化率问 题上.资料指出:中国跳高运动员的起跳质心高度与倒数第二步的水平速度与国 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差异不大,但最后一步的水平速度低于国外运动员,起跳后的 垂直速度、 起跳时间均小于国外运动员,起跳的质心高度平均值相等,说明整体上 中外运动员的内在能力是相同的.由此可知,中外跳高运动员的差距就存在于起 跳后的垂直速度(差 026 m/s)与用力时间上.从中国运动员的起跳时间看,起跳 时间比较适宜,都处在文献所报道的0.120.18 s的范围之内.但这个时间包括着 地缓冲与蹬地的时间,根据力学冲量公式 ft=mv 可知,欲增大起跳冲量 ft ,不但 需要加大作用于地面的力 f,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力的作用时间 t,合理延长此阶段 时间有利于加大起跳离地后向上的垂直速度.国内运动员的垂直速度小,原因归 结为蹬伸时间短、蹬伸不充分,这就需要中国的教练员更深入地理解“起跳快” 的内在含义.据有关文献显示,高水平运动员如索托马约尔和朱建华在起跳离地 1文 超.中国田径运动百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1 3 时,其摆动腿已超过水平面并持续到开始背弓动作.从技术分析看,摆动腿上摆幅 度偏小对提高起跳高度以及后继的腾空动作极为不利.国内运动员的垂直速度小 可能与摆动腿的上摆幅度小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国内运动员起跳后的水平速度损 失小,前冲过大,从而易使质心过早冲向横杆,导致试跳失败.跳高的关键是良好 的助跑节奏,关键体现在最后两步跑速的变化上 1. 1.2.1.2 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关键 1.2.1.2 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关键 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体育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关注 的课题。在跳高过程中,跳高技术动作是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分析跳高技术, 才把背越式跳高技术分为助跑(预先助跑、直线助跑、弧线助跑)、过渡阶段、起 跳、过杆和落地 5 个部分。起跳的任务是迅速地改变人体的运动方向,并获得最 大的垂直速度,同时还要产生一定的旋转动力,为过杆提供动力来源,保证过杆 动作的顺利完成,这是跳高技术的关键环节。传统跳高技术理论认为,人体产生 过杆动力是在起跳腿单腿支撑阶段获得的,也就是说,跳高起跳的动力是在起跳 腿单支撑阶段由起跳腿工作肌完成退让和克制工作获得的。 把起跳腿单腿支撑阶 段作为跳高唯一起跳动力来源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既不符合跳高技术的整体观与 系统观,又不利于创造最大的起跳效果和现代跳高技术理论的发展。王保成教授 在现代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的创新研究中指出: “跳高起跳动力 源是摆动腿的支撑效应与起跳腿的蹬伸效果共同构成的。 摆动腿的支撑效应是起 跳的第一动力源,是起跳腿蹬伸效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起跳腿的蹬伸是第二动 力源,蹬伸效果是摆动腿支撑效应的表现和进一步发挥。因而,跳高起跳实际上 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着地蹬伸瞬间就开始了。 “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认为, 跳高起跳阶段应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着地蹬伸瞬间至起跳腿离地瞬间止。 最后 一步摆动腿着地缓冲阶段是起跳第一动力源的准备阶段; 起跳腿的着地缓冲阶段 是起跳第二动力源的准备阶段。 世界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由助跑倒二步摆动腿 着地到起跳脚离地的技术特征,为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所重视,随着对 其研究的深入,从某种意义上讲,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着地瞬间就进入了起跳” 2.从整体和系统的观点出发,起跳技术应将起跳腿、摆动腿和上肢及躯干的动 作,看作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 1.2.2 背越式跳高的发展趋势 1.2.2 背越式跳高的发展趋势 跳高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已经历了 100 多年的演变和发展,成绩和技术 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这种况下,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背 越式跳高的现代特性和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跳高运动发展的脉搏,使训练效果产 生质的飞跃,推动跳高运动更快的发展。 1李 伟.中外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技术特征的对比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03:123125 2王保成,王 川.田径运动理论创新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 06:234235 4 1.2.2.1 背越式跳高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1.2.2.1 背越式跳高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最近几年的世界大赛中可以看出, 世界优秀男女跳高运动员的分布比较广 泛,哪个国家都没有明显优势。冠军的成绩一般都在男子 2.4m 左右,女子 2.0m 左右,激烈的竞争刺激各国的科研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向人类极限挑战,探索 创造佳绩的各种有效途径,未来的跳高争夺将更加激烈 1。 1.2.2.2 以助跑速度为突破口,进一步挖掘运动员的速度潜力 1.2.2.2 以助跑速度为突破口,进一步挖掘运动员的速度潜力 研究结果显示,跳高运动员的成绩与 100m 速度高度相关(r=0.842),这表明 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对跳高成绩的影响程度很大。还有实验研究证实,起跳前水平 速度每增大 0.1m/s,起跳缓冲阶段将加大垂直分力 12kg 一 16kg,这对于提高起 跳效果是极为显著的。助跑速度加快,可获得的离心收缩就增大,对地面产生的 反作用力、垂直方面的力也就增大,身体各环节获得的垂直加速度也就更大,向 上腾起的效果就会更好。尽管当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很快,但是他 们的助跑速度都不是最大的。 因此, 将来跳高运动将会从助跑速度上进一步突破, 通过更充分地发挥运动员的速度潜力来提高成绩。 1.2.2.3 建立了新的力量训练体系 1.2.2.3 建立了新的力量训练体系 跳高运动发展的目标是提高起跳功率。要想提高助跑速度,那就要求提高运 动员的起跳力量。在跳高训练中要求运动员的速度和起跳能力能够平衡同步发 展。跳高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也就是助跑速度和起跳能力两者平衡的不断打破、不 断弥补不足,继而在更高水平上达到新平衡的过程。跳高的起跳是在较短时间内 完成的,大约 0.120.18 秒,因此,跳高运动员需要发展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 最大力量是基础,快速力量是关键。在跳高专项力最训练中,要运用现代化科技 手段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建立新的力量训练体系,使训练负荷量与动作结构相结 合。突出快速发力和由退让转为克制的转换速度,提高专项肌群的超等长收缩能 力和快速助跑中的瞬间起跳能力, 促进跳高技术朝着速度和力最更加完美结合的 方向发展 2。 1.2.2.4 更加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1.2.2.4 更加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跳高比赛及训练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特别是心理稳定性、自信 心等。跳高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在训练中避免产生“高度障碍” ,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出现“克拉克”现象。在世界性的跳高比赛中,比赛持续 时间长且竞争激烈,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临场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保持适宜的 心理状态,才能以极大的心理优势确保其以最佳的竞技状态投入到激烈竞赛中,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尤其表现在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机能水平相接近的情 况下,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1施伯群 .背越式跳高的现代特性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06:3031、34 2张玉泉.当今世界跳高运动发展特点及趋势j.体育与科学,1999.03:3437 5 1.2.2.5 突出专项训练 1.2.2.5 突出专项训练 大运动量训练曾被 60 年代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普遍采用,而今天的跳高运 动员则更注重发挥个人特长,集中训练手段,突出专项训练,坚持“少而精”的原 则。训练中强调速度、力量训练围绕专项进行。例如在技术训练方面,现在主要 是通过提高横杆的高度、 练习的复杂程度和加快助跑速度,来掌握实战技术,提高 实战能力。 1.2.2.6 选材问题将越来越突1.2.2.6 选材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正逐步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一种信息共享 正成为现实的情况下,跳高运动员企图以寻求更新的技术作为“秘密武器”来提 高成绩超过别人是不现实的。因为信息、情报的快速传播,先进技术已无法垄断 或保密,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将被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掌握。而现代跳 高运动的飞速发展,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要求又越来越高,要在高水平的比赛中 夺冠,光靠勤学苦练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因此,挑选具有天赋条件和运动才能的少 年儿童进行早期科学化训练,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正确的选材,是减少淘汰,取得 优异成绩的重要环节,是攀登世界高峰的基础 1。 1.2.3 跳高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1.2.3 跳高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跳高是一项要求力量与快速力量素质有高度发展水平的田径项目。 特别是现 代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特点是,要求在高速助跑中完成快速起跳动作,运动员必须 具备强大的支撑力量和高功率爆发力。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发展对跳高起跳有直 接作用的专门力量素质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多年来我国教练员高度重视、致力研 究的热门课题 2。 1.2.3.1 跳高力量素质训练过程中应协调发展全身各肌肉群力量 1.2.3.1 跳高力量素质训练过程中应协调发展全身各肌肉群力量 力量训练一定要处理好负重重量和完成动作速度两者的关系,既强调练习的 速度,又要考虑有一定强度,有效地发展跳高起跳时的爆发力和支撑能力。 在力量 训练中要考虑到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年龄,对爆发力较好的运动员,应适当加大 负重量以提高其绝对力量;对年龄小、身材高、而爆发力差的运动员,要特别注意 发展完成动作的速度,切记不要片面追求大重量的负重练习。 我国跳高训练在多年实践中已经充分认识到全面、 协调地发展全身各肌肉群 力量重要性。由于以前忽视了小腿三头肌、足踝肌群、股二头肌和躯干肌群力量 的发展,使运动员跳高技术难以完善,制约了跳高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跳高起跳蹬 离地面瞬间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足掌屈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对于背 越式跳高来说更是如此。倪志钦、郑凤荣在青少年时期几乎每天都进行小腿及足 掌支撑力量的训练,这对他们后来所取得的成就有着重要的作用。 1张玉泉.当今世界跳高运动发展特点及趋势j.体育与科学,1999.03:3437 2郑丽君,庄跃新等.谈跳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7:557559 6 1.2.3.2 要加强摆动力量训练 1.2.3.2 要加强摆动力量训练 我国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倪志钦、朱建华曾采用剪式、俯卧式和背越式过杆 技术创造了世界纪录,原因就是他们在训练中有一条成功的经验,那就是高度重 视摆动力量训练,他们摆动幅度大、速度快,形成了独特的技术风格。世界冠军倪 志钦、郑凤荣等在摆腿技术上都有自己的绝招。倪志钦刚进队时每天早操摆腿 200 次,或负重或计时,风雨无阻,外出比赛仍坚持负重摆腿;郑凤荣的直摆腿可 以达到 180,被形象的称之为“6 点钟” 。当时的跳高运动员,每天的摆腿、摆臂 练习是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还有采用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朱建华,自小就将摆臂、 摆腿练习作为重点基本技术来掌握,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摆臂和摆腿风格, 他 的屈膝折叠摆腿,高达 2.70 m,他的单臂上摆、高举动作,独树一帜,无人可比, 这些对他创造优异成绩、三破世界纪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3.3 重视爆发性弹跳力训练 1.2.3.3 重视爆发性弹跳力训练 跳高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除采用杠铃及各种负重练习外,还应采用多种多样 的跳跃练习,因为专门跳跃练习可以使运动器官更大负荷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力 量值要比杠铃训练的负荷高得多。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有片面追求弹跳数量与 距离的倾向。但由于效果不佳,80 年代逐渐舍弃了长距离跳跃练习,从而采用大 强度的垂直跳、级跳等多种专门练习,效果非常显著。常用手段主要有: 连续跳 栏架;5、 10 级跨步跳;跳深等等。 广东选手蔡舒进行弹跳力训练主要采用跳深;2、 5 级跳;跳栏架等。每次课都采用比赛形式,丈量成绩, 突出强度,全力以赴,成绩 提高很快。虽然他的身高只有 1.76 米,但他的立定跳远可达到 3.11 米、立定 三级跳远达 10 米、跳高成绩 2.29 米,超出身高 53 米。实践证明,弹跳训练必 须采用大强度、超负荷、高速度的训练手段,没有强度和速度的弹跳训练与跳高 运动的项目需求不符合。 弹跳训练必须结合专项需要,带有助跑的垂直向上的起跳练习是其它训练手 段无法代替的。进入 80 年代后,弹跳训练大多在有助跑的条件下进行,同时增加 了专项训练的课次。 跳高名将朱建华基本上天天都有跳高练习,除了跳跃过杆外, 还常采用跳上万能架;助跑头、手、膝触高物; 拉杆跳、壶铃蹲跳、蹬伸跳等弹 跳练习 1。 1.2.4 国内外对跳高专项力量的研究现状 1.2.4.1 我国跳高专项力量的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对跳高专项力量的研究现状 1.2.4.1 我国跳高专项力量的研究现状 王保成教授在我国田径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现状与分析中指出:运动员 的专项力量训练水平是决定专项动作速度和专项运动技术的关键因素。换句话 说,它是决定田径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的首要因素。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专项运 1郑丽君,庄跃新等.谈跳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7:557559 7 动技术都日趋完善, 发展专项力量训练水平是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提高专项成绩的 主要途径 1。 郑丽君、庄跃新等人在谈跳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中指出:跳高是一 项要求力量与快速力量素质有高度发展水平的田径项目。 特别是现代背越式跳高 技术的特点,要求在高速助跑中完成快速起跳动作,运动员必须具备强大的支撑 力量和高功率爆发力。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发展对跳高起跳有直接作用的专门力 量素质是极为重要的, 他认为在跳高起跳过程中,蹬地时间极短,为了使人体获得 最大的垂直腾起初速度,需要强大的起跳功率,通常称之为爆发力。 无论跳高技术 多么完善,无论身体素质发展得多么高,不具备强有力的爆发性力量,是不可能取 得高水平跳高成绩的 2。 陈小平在力量训练的发展动向与趋势中指出:专项力量的训练是当代力 量训练的核心,发展专项力量不仅应采用负重的专项技术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改 进“力量房”的训练,使其在练习形式、力度和负荷上尽可能接近专项。力量分 类细化是当今力量训练的又一主要特点,它促使力量训练在任务、方法、要求和 检测等方面的日趋细化。 同时从训练的 “适应” 原理来看,肌肉力量主要通过 “负 重抗阻训练”得到提高。目前,力量训练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通常被称作“杠铃的 训练”的负重力量训练。这种类型的训练具有对神经肌肉系统刺激大、训练效 果好的优点,但却存在与专项技术不吻合,不利于专项力量发展的缺点。因此,如 何将“杠铃房”的负重抗阻训练与专项结合,使神经肌肉系统通过“负重抗阻 训练” 形成专项技术需要的力量体系,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成为所有运动项目 在力量训练中最关注的问题 3。 苏斌在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原则中指出:在正确起跳技术的前 提下强有力的专项力量是快速起跳的保证, 跳高起跳专项力量是获得起跳速度的 基础,起跳腿肌肉的快速退让收缩、蹬伸能力是有效支撑起跳的前提;摆动腿快 速缓冲蹬伸、摆动能力是快速起跳的条件;起跳腿与摆动腿、躯干、上肢的协调 用力配合(蹬摆一摆蹬配合)是“双动力”起跳技术的难点。在快速助跑起跳过程 中要撑得稳、摆得快、蹬得起、跳得高、过得去 4。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的赵泽群在背越式跳高力量素质构成研究一文中确定 了以发展力量素质指标:抓举、负重半蹲、后抛铅球、三级跳远、6 步助跑 5 级 跨步跳、6 步助跑起跳脚 6 级单足跳、原地纵跳摸高、4 步助跑摸高。 郭聪聪在浅谈青少年田径跳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指出:青少年运动员 1王保成, 李鸿江.我国田径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现状与分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校学报, 1995.12: 5356 2郑丽君,庄跃新等.谈跳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7:557559 3陈小平.力量训练的发展动向与趋势j.体育科学,2004.09:3640 4苏 斌.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原则j.田径,2005.08:4446 8 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他们的肌肉特点是肌肉中水分多, 无机物质较少, 储备 能量少,易疲劳, 骨骼系统的弹性较大, 硬度较少, 易变形, 中枢神经系统发展 迅速, 灵活性与控制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 根据青少年这些特点,在制定力量训 练计划的时候注意到运动量的大小和练习动作的难易度, 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 并力求内容的丰富多样。 通过多年的训练实践使笔者深刻认识到, 力量素质是田 径运动的基础, 只有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逐步发展青少年的力量素质, 才 能不断提高训练质量, 以达到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目的 1。 我国著名跳高教练员黄健指出:优秀跳高运动员踏跳时的力量,男子需达到 700800 kg,女子也要 400500 kg。因此,如果起跳瞬间起跳腿没有良好的支撑 能力,运动员就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转化为提高人体重心腾起的垂 直速度,就会破坏起跳动作结构,影响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 王德平、赵连甲发表的一文现代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优化集成 及训练效果的实践研究中主要采用的训练手段包括快速力量(抓举、负重触凳 半蹲提踵计时、拉皮筋摆腿) 、单腿跳跃类(助跑起跳摆腿触高物、助跑摸高、 助跑单足 5 级计时跳远、单足连续跳栏架) 、双腿跳跃类(双足连续跳深) 、速度 类(短跑) 。 我国著名跳高教练胡鸿飞也指出: 跳高训练中的力量是发展跳高运动员爆发 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发展支撑力量时,一定要强调动作速度,这样才有助于提 高运动员爆发力水平。 但是如果只强调动作速度,不敢采用一定重量的负重练习, 跳高起跳所需要的支撑力量难以得到改善,最终会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 运动成绩的发展。 因此在力量训练中要处理好负重重量和完成动作速度二者的关 系,任何偏向极端的做法对跳高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2。 林明,闫洁在影响我国跳高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中指出:多年以来,我 国体育科研工作者通过对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水平 和运动技术指标等方面的详尽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的“最优化”定量模型,为我国 男子跳高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 北京体育大学的李老民和满昌慧认为抓举、半蹲、后抛铅球、三级跳远、6 步助跑5级跨步跳、6步助跑起跳脚6级单足跳、原地纵跳摸高、4步助跑摸高,可 作为跳高专项力量训练内容。 王保成教授在青少年力量训练中说: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证明,青少年 早期身体训练,尤其是早期力量训练是青少年尽早掌握专项运动技术,使运动成 绩稳定提高的基础。13 一 15 岁是我国少年儿童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同时也 1郭聪聪.浅谈青少年田径跳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0:9092 2赵泽群.背越式跳高力量素质构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 3林 明,闫 洁.影响我国跳高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m.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9 :105107 9 是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早期力量训练可促使身体健康水平和训练水平 在自然增长的基础上得以更快提高,加速运动技术水平的学习、掌握和提高,为 艰苦的专项训练做好身体素质的准备 1。 1.2.4.2 国外跳高专项力量的研究现状 1.2.4.2 国外跳高专项力量的研究现状 苏联跳高学派的创始人弗姆吉亚契柯夫在多年跳高训练中,非常重视力 量训练,特别重视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他认为“掌握与提高跳高技术的 技能,高水平全面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 “在选择和采用专 项身体训练手段时,首先必须考虑一个最终目的提高起跳中的功率” 。 他认为, 跳高训练应重点发展爆发性力量,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反射性,这就需要选择带有 速度力量特点、与跳高起跳动作结构相似的专门练习。 加拿大的奈多在跳高运动员能力的测试一文中介绍了他在测试运动员能 力时采用的 7 种测试手段,其中包括 5 项力量素质测试,如从 30 公分高的台阶 上单足跳下并单足落地,然后再向前跳;4 步助跑单脚起跳摸高;5 m 单足跳; 用 5 步助跑作三级跳远;双脚起跳过栏架等。2 吉亚契柯夫在谈到女子跳高运动员训练时说,跳高,是要求力量与快速力量 素质有高度发展水平的田径项目。只有充分发展起跳所需要的爆发力,才能越过 2 米以上的横杆。因此,经过多年系统训练的女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成绩,首 先应采用有助于提高力量素质的专门手段。为此,可采用综合性专门力量及速度 力量练习,并不断地提高完成这些专门习强。他认为在发展在跳高动作各阶段用 力中担负着主要负荷的一些肌肉群的练习时,除跳跃练习外,采用一些小、中、 大重量的专门速度力量练习有重要作用。 1987 年苏联跳高专家奥尔洛夫来南京讲学,他认为跳高专项身体训练脱离 不了跳高技术,如抛实心球,不仅训练了力量.而且把跳高的基本动作也结合进 去。同样,举重也应考虑到跳高最需要的肌肉力量。现代力量训练的方法,特别 是跳高专项力量训练,杠铃训练是发展踝关节和支撑器官力量的主要训练手段。 德国著名教练坦契奇在介绍训练经验时, 对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作了详 细阐述。坦契奇的跳高训练分为四部分,技术训练、疾跑训练、跳跃运动和肌肉 力量训练。关于力量训练,他认为没有什么器械能够代替杠铃。用杠铃蹲起,符 合跳跃生物力学结构。 原联邦德国著名跳高专家基林格认为,在高水平的跳高运动员的训练中,速 度力量训练占有重要的比例。在专门准备期训练内容包括大量的起跑、冲刺跑和 跳跃练习。 集中注意动作反应的跳跃练习如水平跳跃、 快速跳跃栏架、 负重跳跃、 在跳箱上做跳深练习;跳起触高物及各种姿势跳高练习;躯干力量的基本练习;杠 1王保成,靳继成. 青少年力量训练j.田径,2003.03:1214 10 铃下蹲练习;持哑铃跳、礴踢跳、叠罗汉等 1。 跳高是美国田径运动的传统优势项目, 美国跳高训练的突出特点是非常重视 跳跃训练。美国跳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也是由徒手跳跃和负重力量组成,他 们认为力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重视力量训练与速度结合,一切围绕跳高专 项进行。 保加利亚在田径训练上的突出成就在于女子跳高训练, 不仅拥有世界纪录创 造者勃拉格耶娃(192 米)、安东诺娃(2.07 米),还有世界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 科斯塔迪诺娃(2.09 米)。保加利亚在跳高专项力量训练方面,非常重视速度力 量和支撑力量训练。保加利亚跳高教练员彼得波拉格耶夫在上海讲学时曾系统 地介绍了在跳高训练中的特点与方法。 在跳高训练中应有针对性地按专项动作结 构特点来安排练习。在选择最大力量练习手段时,还应考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各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在采用最大力量练习时,一般逐渐增加重量,直到最大极 限。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北京市部分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 21 人,分别来自海淀体校、东城区体 校、木樨园体校和石景山区少年儿童体校,全部为国家二级运动员,运动员的基 本情况如表 1 表 1 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的基本情况(n = 21 人) 年龄 身高 体重 训练年限 成绩 (岁) (米) (千克) (年) (米) 均值 15.756+0.976 1.736+0.029 53.739+2.615 4.521+1.039 1.632+0.3031 2.2 研究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跳高技术、 跳高专项力量训练和力量训练等方面的文献 50 余篇, 专著 10 余本,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动态,对涉及本研究的相关内容进 行收集和整理,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 34 项专项力量训练 1庄跃新,郑丽君等.当代国际高水平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文献综述j.田径,2002.10:1619 11 指标作为本研究的原始指标。 2.2.2 调查法 2.2.2.1 问卷调查法 2.2.2 调查法 2.2.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任务,以 34 项原始指标作为问卷调查内容,遵循体育科研方 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专家、教练员调查问卷,于 2009 年 3 月一 2009 年 5 月间,对全国长期从事跳高教学、训练和研究的高校教师、教练员进行第一 轮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24 份,回收 22 份,回收率 91.7%;从回收的问卷看, 专家对问卷表示肯定, 对个别指标提出了修改意见, 并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于 2009 年 6 月一 2009 年 9 月,根据第一轮专家咨询修改和补充的结果,对所有 指标进行分析、整理,制成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的部分跳高专家教授,教练员 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同时,把第一轮专家调查的结果反馈给第二轮专家, 为了 使本研究更加符合客观实践,并进一步精选指标,第二轮调查的专家部分是正在 从事训练的跳高教练员,共发放 21 份问卷,回收 19 份,回收率 90.4%。同时, 在问卷调查时对指标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进行了检验, 最终确定专项力量训练指标 12 项。 2.2.2.2 专家访谈 2.2.2.2 专家访谈 为了更好的研究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分别走访了 部分高校和体校的跳高教练员和专家教授, 对于该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及专项力 量指标筛选等方面与他们进行了访谈,收集了专家教练们宝贵的意见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