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及其对策.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及其对策.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及其对策.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及其对策.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及其对策.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内容摘要 后现代主义是发轫于2 0 世纪6 0 年代末期并很快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场带有激 进色彩的哲学思潮。在2 0 世纪8 0 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我国,正值改革开放的 关键时期,这个新的思潮迅速在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扩展、蔓延,对人们的思想和 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作为中国最敏感群体之一的大学生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 影响也最为强烈。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了理想信念淡化、信仰逐渐功利化和世俗化 以及政治信仰不坚定等信仰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帮助大学生正确地看待后现代主 义思潮,努力消除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信仰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论述。 导言,阐明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及其对策这一课题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表明选题的缘由和目的。除此之外,还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介绍。 第一部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 状进行分析。调研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积极健康合理的,但部分大学 生的政治信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大学生主体意识淡化,政治信仰选择多元 化,政治信仰内容非理性化,政治信仰追求趋现实化。 第二部分,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危机问题产生的原 因,主要有: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内社会各种负面现象的冲击,学校教育方 式的单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 第三部分,提出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引导的对策, 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后现代主义思潮,使政治信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改进内容和方法,增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党的建设,增强马克思 主义信仰的说服力;营造有序环境,促进大学生正确政治信仰的形成。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思潮;大学生;政治信仰;影响;对策 a b s t r a c t p o s t l l l o d e m i s m ,t h em d i c a lp h i l o s o p h ys t a n e d 锄dp o p u l a t e di i lm ew 色s t e m c o u n t r i e ss i n c et i 圮19 6 0 s ,w 嬲i l l n 0 d u c e dt 00 u rc o u m d ,i nt 1 1 el9 8 0 s ,w h i c hw 勰t l l ek e y p e r i o do fm er e f 0 m 锄do p e n i n g - u p f a s te x p 觚s i o no ft l l i sn e wi d e o l o g i c a l 仃e n di n s o c i a j 锄dc u l t u r a lf i e l dh 褐b r o u g l l tg r e a ti m p to np e o p l e sm e n t a l l 锄dm a t e r i a l l i v e s c o l l e g cs t u d e n t s ,弱0 mo ft h em o s t n s i t i v ec o 删叭m i t i e s ,托c e i v e dt i l em o s ts t r i k i n g i n n u e n c e c r i s i so fp o l i t i c a lb e l i e f s ,e g a n e n u a t e di d e a la n db e l i e u t i l i t 撕a n i s m 锄d s e c u l a r i z a t i o no fm ep o l i t i c a lb e l i e 触i l 北s s ,e t c 印p e 绷c d 证s o m eo ft h es t u d e n t s ,t h u s , h e l p i n gt l l e mt 0l l 乏w eac o r r e c t “e wo nm ep o s t m o d e m i s m ,e l i m i n a t i n gm en e g a t i v e i m p a c to ft l l i sp 1 1 i l o s o p h yo nt l l ep o l i t i c mb e i i e f s ,h a v eb e c o m eai m p o r t 锄tt o p i cf o rt 1 1 e c o l l e g ei d e o l o g i c a l 锄i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f i e l d i nt 1 1 i sp a p e r ,f o u rp a r t sa r ed e v e l o p e dt 0 d i s c u s st l l ei s s u e i nt l l ei i l 们d u c t i o np a n m e o r e t i c a l 觚d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他s e a r c i l i n gt h e p o s 仇l o d e n l i s m si m p a c to n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p o l i t i c a lb e l i e 传锄dc o u n t e n n e 嬲u r e sa r e c l 撕f i e d ,r e 觞。粥锄dp u q p o s e so fm e 如b j e c ta 佗s t a t e d m e 锄w r h i l e ,c 肼e n t 陀s e a r c h s i t 呦l i o n ,r e s e a r c hi d e 雒觚dr e s e a r c hm e m o d sa 他i n t r o d u c 圮d ;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f e a t 眦e s 觚d i 衄o v a t i o n so ft l l ep a p e ra r cs 姗a r i z e d t l l ef i r s tp a i ta n a l y 冼s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c o l l e g es t l l d e n t s p o l i t i c a lb e l i e 传肌d e rt l l e i i n p a c to fp o g h i l o d e m i s m 7 i ks u r v e yh 嬲f o 吼dt l l a t ,p 0 i i t i c a jb e l i e fo fm o s tc o l l e g e 咖d e n t sa r ep o s i t i v e 锄d 陀觞o n a b l e ,h 0 、v e v e r p r o b l e m ss t i ne x i s t s i np a r to ft h e m , m 越n l yi n c l u d i n g :a :t t e n u a t i o no ft i l es u q e c t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p l u r a l i s mo ft i l ep o l i t i c a l b e l i e i r r a t i o n a l i 盈t i o no ft l l eb e l i e fc o n t e n t ;r e a j i s mo ft h eb e l i e fc h o i c e p a nt w 0 觚a l y z e st 1 1 e 嬲0 no ft 1 1 ea b o v eb e l i e fc r i s i s ,m 撕n l yi n c l u d i n g :风t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l l ee c o n o m i c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v 撕。吣腿g a t i v e c i a lp h e n o m e n ao ft h e c o u l l t d r ;s i n g l e n e s so f t 1 1 e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p a n e m ;i m m a t l j r i t ) ro fm e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 n e g a t i v ei m p a c t 行d mt l l ei n t e m e tc o m m 砌c a t i o n p a nm r e ep r o p o s e ss o m ec o u l l t e 加e u r e sa g a j n s tt 1 1 ep 0 s t m o d e m i s m ,明ds o m e c 0 u n t e 册e a s u 陀st 0s t i i e n g t h e nt l l eg u i d a n c eo nm ep o i i t i c a lb e l i e m a i n l yi n c l u d i n g : i n s i s tt h el e a d e r s h i po fm a r x i s mi n s t e a do ft l l ep o s 仰o d e m i s m ;e s t a b l i s has c i e n t i f i c f o u r l d a t i o n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b e l i e i m p r 0 v et h ep r a g m a t i c a j i t yo f 也ep o i i t i c a lb e l i e f e d u c a t i o n ;e n h a n c et l l ep a n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o a st 0s t a b i l i z et h es o c i a lc a r r i e ro fm 锄x i s m ; c r e a t eab e n e f i c i a le n v i r 0 啪e n tf o r f o r m i n gac o r 陀c tp o l i t i c a jb e l i e fo ft l l e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k e y w o r d s :p o s n n o d e m i s m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p o l i t i c a lb e l i e f i m p a c t ;c o u n t e 肌e 懿u r e h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上世纪8 0 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并且很快就传播开来,逐渐渗透 到了社会文化和生活领域,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 潮“撼动 了原本被形而上学的思想所僵化、固化的世界,同时也“震碎”了这个 世界并对其虚无化。大学生作为敏感群体,首当其冲被影响得最深,在新思潮的影 响下,在这个“瓦砾般”的世界面前,不少大学生变得无所适从。他们在人文精神 领域上出现了缺乏理想、道德、责任、躲避崇高等一系列的问题,更加危险的是信 仰危机和精神迷茫的现象突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 治信仰的影响就变得尤为重要,探寻导致大学生群体改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其提 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就显得极其紧迫,已经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 务,这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具体说来,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l 、理论意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我国之时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环境都 在转变,这个新的思潮迅速在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扩展,蔓延。它以其特殊性既给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 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论源于实践,并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有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很大 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设长期滞后于教育实践。 本论文立足于现代社会,以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关系为主线, 探讨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源起、发展以及对大学生政治信仰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 相应对策。本论文在借鉴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 和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 、实践意义 我们的研究是从实践出发的,最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否则,便没有了研究的 价值。中国大学生作为最敏感的群体之一,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也最为强烈。 一些大学生表现出政治意识缺失、信仰逐渐功利化和世俗化,理想信念淡化以及信 仰不坚定等状况。所以,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影响的深入研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究能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弊端,引导我们努力消除后现代主义思潮 对大学生信仰造成的负面影响,帮助大学生正确地看待后现代主义思潮,从而有利 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理层面;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 任务的实现;有利于主流意识直接有效地“灌输”。这对促进大学生科学信仰的培 养,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重要实践意义。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 ) 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 后现代主义是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超越中形成的一种新的哲学社会思 潮。“一般来说,当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多是指6 0 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 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上世纪6 0 年代前后,随着批判主义思潮的愈演 愈烈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蔓延,人们对源于现代性的知识表达方式与科学的思维方 式及其给人们带来的思想困惑,日益感觉不安。英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彼得- 沃森描 述了当时人们的这种焦虑:“一篇篇论文,一本本著作,一出出戏剧,一首首歌曲, 一种种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的准则开始瓦解,或被侵蚀。对一些人来说, 这一变革产生了解放的作用,在另一些人看来,这是一场大动荡,使人产生一种茫 然不知所措之感。那种共同追求的观念,那些自视受过良好教育和文化熏陶的 人士所共有的伟大传统已经开始消亡。 回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正在孕育。虽然人类的 文明在进化,知识在进展,但人们逐渐感觉到文明的价值和知识的意义却悄然发生 了变化:人们都想成为一个懂得更多科学知识的文化人,但对科学的未来以及哪种 文化是合适的、有意义的却迷惑不解:人们都渴望成为有道德的人,但对道德的理 解却极为主观:人们都希望自己变得有个性,但又常常难以容忍他人的个性;人们 钟情于批判,但又不满足于单纯的批判;人们期望自己变得深沉,但又担心这种深 沉成为一种负担;如此等等,都使得人们的思想焦躁不安。后现代主义以颠覆或超 越现代性的思维方式为旨趣的特征适时地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吁求,使其慢慢地 破茧而出,很快便发展成为一股波及整个西方社会的十分夺目的哲学思潮。 后现代话语尽管是2 0 世纪6 0 年代以后特别是8 0 年代以来的流行性话语与社 会现象,但其却有一个较为充实的积淀历史。早在1 8 7 0 年,英国画家约翰瓦特 金斯普查曼( j o h nw a t l ( i n sc h 印m 肌) 就提出过“后现代绘画 一词,用以指称比印 刘放桐等新编现代两方哲学【m 】北京:人民f h 版社,2 0 0 0 :6 1 5 彼得沃森2 0 世纪思想史i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5 。5 4 5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1 h e s i s 象主义绘画还要“现代和前卫 的绘画作品;1 9 1 7 年,鲁道夫潘诺维茨( r o d o l f p 锄。淅团在欧洲文化的危机一书中,将当时欧洲文化的虚无主义和价值崩溃 现象称之为“后现代”。“后现代主义”( p o 咖o d e m i s m ) 一词则最早出现于1 9 3 4 年f 奥尼斯提出的 1 8 8 2 年1 9 2 3 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一书中,用以描述一种现 代主义发生的文化“逆动 现象。二战之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a n l o l dt 0 ) ,i l b e e ) 在其历史研究之中将1 8 7 5 年以来的西方历史称之为“后现代时期 ,一个典型 地充满了战争、社会骚乱、剧烈变革、无政府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时代即“动乱 时代 ( t i m eo ft r o u b l e s ) 。2 0 世纪5 0 年代后,后现代主义在美国受到了人们的 极大关注,文化历史学家伯纳德卢森堡( b e m a r dl b s e n b e r g ) 在其大众文化一书 的导言中,用“后现代 来指称大众社会时代的一种新的生活状况既充满希望 又遍布危险的状况。如他所言:“总而言之,后现代世界给人们提供了一切东西或 者什么也没提供。对其可能性所作的任何理性思考都会使人产生这样的担忧,担心 我们会被业已困扰着人类的各种社会狂暴行为所压倒。 回此时,后现代主义也在其 他领域受到了关注,如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 p e t e rd 1 1 l c k e r ) 将以知识的普及、 新的科学技术为表征的社会称之为“新的后现代世界 ( 即后工业社会) ;社会学家 米尔斯( c w n g l l tm i l l s ) 将正在被推翻的社会和自我的定义的时代称之为“后现代时 期 ;思想史学家休斯顿密尔在1 9 6 1 年发表的 西方思想的革命一文中,将怀 疑主义、不确定性和历史发展的无序性视为“后现代精神”:英国历史学家巴拉克 拉夫( g b a 盯a c l o u g h ) 则将历史运演的差异性、非连续性视为“后现代历史”的特征。 直到2 0 世纪6 0 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才被广泛地引入到文化理论领域,用 来描述同现代主义相对立的或取而代之的那些艺术作品”。美国文化学家费德勒 ( l f i e d l e r ) 明确地将一种新兴的文化拒斥新教教义、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等传统 价值的大众文化视为“后 文化( p o s t c u l t u r e ) 。从此,这一新的文化现象伴随 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而登上历史舞台,并在7 0 8 0 年代开始向其他领域蔓延且呈不断 风靡之势。如在建筑学领域,美国建筑学家查尔斯詹克斯( c h a r l e sj e n c k s ) 将一种 新的随心所欲、折衷主义、平民主义的建筑风格称为后现代建筑;在社会学领域,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 d 觚i e lb e l l ) 把反科层制、反技术专制的无道德标准 的、享乐主义的文化视为后现代文化。 至2 0 世纪8 0 年代,后现代主义在法国获得了集中发展,法国也因此成为后现 代主义或后现代哲学的大本营。究其原委,主要源于法国战后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 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 0 0 6 。6 同上书:8 同上书:1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展及其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困惑;1 9 6 8 年的骚乱事件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决裂感;哲学 领域中的结构学转向及其带来的结构语言分析倾向。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等 是法国后现代思想的奠基者、推动者、传播者。 ( 2 ) 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特征的研究 后现代主义并非源于某个理论派别,也没有某种统一或确定的理论学说,即便 是这一术语的用法也是千差万别,其含义往往众说纷纭,因此要清晰确切地概括出 它的基本特征殊为不易。尽管如此,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无论其特 性多么复杂,毕竟存在着某些共性的东西,应当存在其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风 格,对此不少西方学者也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并概括描述。伊格尔顿曾这样表述过他 的看法:“后现代性是一种思想风格,它怀疑关于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的 经典概念,怀疑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 终根据。与这些启蒙主义规范相对立,它把世界看做是偶然的、没有根据的、多样 的、易变的和不确定的,是一系列分离的文化或者释义,这些文化或者释义孕育了 对于真理、历史和规范的客观性,天性的规定性和身份的一致性的一定程度的怀 疑。”他又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 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衷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 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 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回伊格尔顿的理论概括未必是完整全面的,但应当说这个理 论概括把握了后现代主义思想观念与文化风格最基本的方面和特征,与其他“后学 理论家的认识基本相通。 具体说来,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观念及其文化特征的阐述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解构主义的哲学立场。学者们通常认为后现代主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 的反叛性与解构性。所谓解构性,就是对既已形成的各种权威性的传统观念、理论 范式、原则规范等,加以怀疑、批判、否定、颠覆、拆解,试图为新的认知和思想 理论观念的建立开辟新的空间与途径,这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哲学 立场。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哲学把批判颠覆的目标直接指向了“逻各斯中心 主义 ( l o g o c e n t e r i s m ) ,试图把这一从西方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整个哲学基础 连根拔起。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是指理性、中心、同一性、普遍规律、绝对 精神、终极意义、绝对真理、永恒本质等构成万物之本源和基础的东西。在德里达 特坦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1 同上书t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看来,逻各斯中心主义在西方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古典主义 到现代主义哲学,都把追求现象背后的“逻各斯 当做哲学的终极价值和最终目标, 然而它们不过是人们的构想,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他认为传统哲学观念设置的中心 与非中心之类的二元对立,潜藏着强暴性的等级关系,而这种等级关系恰恰是需要 颠覆和解构的。 第二,多元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理论观念。与上述解构主义的哲学立场相联系,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普遍主义和教条主义,特别强调思想的自由、平等、民 主,在理论观念与方法上极力倡导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如美国哲学家费耶阿本德 率先提出了多元主义的理论观念,他明确反对科学“神圣化 ,认为不存在不变的 事实和范式,因而科学也没有固定和普遍的方法可以遵循,将科学“神圣化”和标 准化,有可能使科学自由变成科学霸权,科学理性变成科学教条主义,科学批判功 能变成独断专行。哈桑从解构性与重构性的双重维度,概括描述了后现代文化的基 本特性,这些特性包括:不确定性、非规范化、碎片化、零散化、无深度性、混杂 性、内在性等,显示出后现代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而其中首要的特性就是“不 确定性 ,它包含模糊性、随意性、多元性等多重含义。 第三,多极化与多向性的思维方式。由于后现代主义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上主张 消解中心、颠覆权威、打破同一性,走向多元主义与相对主义,因而在思维方式上, 也相应地反对单一性思维,提倡多极思维或多向思维,特别是强调从反传统的视角 理解把握世界和事物。美国哲学家库恩提出了影响甚大的“范式 革命理论,被认 为是一种后现代的科学发展观。其中“范式 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倡导 思维方式的革命。库恩区分了两种不同向度的思维方式:一种是“收敛式思维 , 这是传统主义或常规科学的思维向度,它遵循既成的科学原则、范式与方法;另一 种是“发散式思维 ,即多向性、多极化、探索式的思维方法。科学的创新发展, 是以新旧范式的更替实现的,当旧的范式在发展中面临危机遭遇挑战时,便会出现 范式革命,形成新的范式取代旧范式。结构思维与解构思维也是如此,如果说结构 思维的功能是收敛式、建构式的,目的在于建立中心化的、稳定的结构模式,那么 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解构思维,其功能则恰恰是要打破这种受中心支配的稳定的结 构模式,从而为自由的、丰富的、多元的思维游戏创造条件。 第四,世俗化与时尚化的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文化作为后现代消费主义时代 的文化形态,在价值取向上也与过去的文化形态迥然不同。如果说古典主义、现代 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偏重于精英化和经典化,表现出对终极性、永恒性精神价值的 不懈追求,那么后现代主义文化恰恰要颠覆、消解这种传统价值观,转为认同和张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扬大众化、世俗化与时尚化的价值观,从而为文化走向大众消费市场开辟道路。之 所以如此,其根源也许正是在于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鲍 曼认为:“在后现代人的生活游戏中,游戏规则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着。因此, 明智的策略是,使每个游戏变短,以至于一个明智的生活游戏需要把一切的大游戏 分割成一系列简单而范围有限的游戏使游戏缩短意味着:警惕长期的承诺;拒 绝坚持某种固定的生活方式;不局限于一个地点,尽管目前的逗留是快乐的; 不再献身于唯一的职业:不再宣誓对任何事、任何人保持一致与忠诚;不再控制未 来,但也拒绝拿未来作抵押:禁止过去对目前承担压力。简言之,它意味着切断历 史与现在的联系,把时间之流变成持续的现在。 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后现代的 生活方式已然如此,即时性消费、当下性享乐、时尚化追求已成为现实的游戏规则, 而不是追求什么终极与永恒。在他们的观念中,一切所谓终极与永恒甚至是根本不 存在的。因此,后现代文化价值选择开始转向世俗化与时尚化。 ( 3 ) 关于信仰教育的相关研究 国外的信仰教育大多带有宗教色彩。在西方社会,大多数人都是教徒,在宗教 的世界里,他们可以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行为准 则和方式也会奉行宗教的教义,因此,宗教信仰是构成西方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之 一。同时西方国家也重视国民在精神、理想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一些国家 虽然没有在学校教育中设立专门的德育课,但各级各类学校都以显性和隐形的方式 对学生施行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西方国家中极具代表性的美国在道德教育中就非常注重信仰教育,学校、社 会、家庭都把宣传信仰教育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美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很讲究教育 的艺术性,也非常注意调动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美国,道德教育不是通过简 单灌输来实现其教育目的,其教育过程一般都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容易使教育产 生内化效应。除此之外,美国在信仰教育方面还非常注重连续性、一贯性和稳定性。 1 9 9 3 年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做了一次关于美国四代人的主要信念和价值观的民意 测验,其结果显示美国人的基本信仰、对其见解以及价值观念在各代人之间竟然惊 人的相似在被调查的四组不同年龄段的人中,始终信仰上帝的人有8 8 ,同时 9 0 的人认为,宗教信仰的习惯在儿童时代就应养成。足见在信仰教育及道德教育 方面,美国有长足之处。 而在亚洲的国家中,韩国近年来对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进,针对学生厌学、 精神空虚、犯罪率上升等状况对学生调整了培养目标,加大了信仰教育的力度,加 齐格蒙鲍曼后现代性及其缺憾【m 】上海。学林出版社2 0 0 2 :1 0 4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强了国民精神的系统性教育。日本在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共同信仰教育的同时,更 是充分发挥了思想教育中社区机构的作用。而港、台、新加坡等地则用儒家文化思 想进行信仰教育。这些国家的政治信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值得我们借鉴。 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 ) 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研究 我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萌芽于2 0 世纪8 0 年代初,在那个时候介绍现代派 的文章中,就有不少实际上是后现代主义的作品。8 0 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学者开始用 “后现代主义”这一术语开始在我国流行起来。直至1 9 8 5 年,美国著名的马克思 主义理论家杰姆逊应邀在北京大学作关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系列讲座,不久他 的讲演集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在几家出版社先后推出,这标志着西方后现代 主义文化理论开始引入我国,并引起理论界和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2 0 世纪9 0 年代初,一系列有关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学说相继被译介引入中国,其中产生较 大影响的有走向后现代主义( 佛克马伯顿斯编,王宁等译) 、后现代主义与美 学( 王岳川、尚水编) 、 :后现代的转折( 哈桑著,刘象愚等译) 等。此后对后现 代主义理论的译介研究不断升温,德里达、福柯、拉康、利奥塔、伊格尔顿、鲍德 里亚、哈维、维尔默、费瑟斯通、米勒等的著作及理论学说也不断被介绍进入我国。 目前,关于“后现代主义 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学术界依然火热,并且已经跨越 了译介的阶段,逐渐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范围也从最 初的文学界扩展到当代文化研究。其间我国大陆及港澳台、海外华人对后现代主义 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多种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译文集和研究著作得以出版,论文更 是不计其数。 相关的重要著作有王岳川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王治河的扑朔迷离的 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陈晓明的无边的挑战、廖炳惠的形式与意识形 态、王宁的后现代主义之后、高立民,赵军的从现代到后现代、冯俊的后 现代主义哲学演讲录、陶东风的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张颐武的在边缘外追索、 梁燕城的巨变时代下的沉思:绿色、民主与后现代思潮、罗青的绘画中的后 现代主义、周蕾的 妇女与中国现代性:东西方之阅读记、陈耀成的从新浪潮 至后现代香港、郭贵春的:语境与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等。 相关的重要论文有董鼎山的所谓“后现代派 小说、袁可嘉的 关于“后 现代主义 思潮、沈月明的后现代文化与戏剧的选择、赵一凡的利奥塔与后 现代主义论争、盛宁的关于后现代“表征危机”的思考、王岳川的后现代文 化策略与审美逻辑、王宁的接受与变形: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后现代性、魏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大海的“生命主义 与后现代主义、周晓虹的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与后现代 社会心理学的兴起、陶水平的谈后现代文化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刘放桐的后 现代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王治河的别一种后现代主义、张之沧的后 现代技术观等。 ( 2 ) 关于大学生政治信仰及教育的研究 据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探讨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有很多,也为本文的研 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关于政治信仰教育的问题及意义作用研究有:王子男必 须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王颖高校德育与信仰教育等;关于信 仰教育现状的研究有:雷静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分析、郭秀兰,黄建 华l :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董艾辉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及 障碍分析等:有关信仰教育途径对策措施的思考研究有:刘荣杰:试论信仰多 元化进程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陈燕锋 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等;关 于信仰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思考有:王琼玉论信仰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 核心地位、尤建国论高校信仰教育、王桂娥,郭芳新时期大学生社会政治信 仰教育探究等;而李粲的硕士论文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对策研究就侧重于对 产生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新思潮对当代大学生进行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所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佟丽华的硕士论文 当 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细致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 影响大学生信仰的主要因素,并总结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 3 ) 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信仰影响的研究 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笔者只查询到了一篇 关于此论题的论文:郑超在其硕士论文 后现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探析 中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访谈的研究方法,以后现代背景为依据,对后现代主义背景 下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特点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 启示和对策。其中两点启示:一是对待后现代宗教的复兴要持科学、理性的态度, 二是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信仰的统一关系是正确认识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三点对策:一是要加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力度,二是要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三是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纵观近3 0 年来我国在后现代主义研究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可以归纳出 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后现代主义理论仍然是研究中的主流,研究者们结合当今世 界上后现代主义的最新成果,以及时下正处于火热的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新历 史主义理论,对后现代主义理论进行深入挖掘;第二,作家、作品研究蓬勃发展,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e s i s 研究的对象趋于广泛。第三,后现代主义与我国关系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不 断地涌现出一些独辟蹊径、颇具新意的文章,拓宽了我国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 ( 三) 本文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弄清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探讨如何充 分利用后现代主义思潮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从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理论研究。基本思路是:阐释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和特征:分析后现 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探讨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影 响下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的策略。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在写作过程中,笔者查阅了 大量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后现代主义思潮和社会学等方面的著作和论文,并对收 集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和提炼,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和借鉴,也为论文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为正式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社会调查法。为把握大学 生的政治信仰状况,笔者立足本校,同时选择了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五所武 汉市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对其进行了无记名随机问卷调查。问卷中大 学生的政治态度、理想、入党动机等方面都有所涉及,被调查者根据调查表自由选 择所列选项,因此答卷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第三,比较研究 法。笔者将调查问卷的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过对各问题不同选项的人数 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初步了解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便于进一步研究。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想界对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一种理论 省思,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它立足于反思现代化的弊病尤其是基于 反省作为资本主义现代化之理论基础的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的缺陷,试图从理论上 来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命运,这是极富时代价值的一种理论努力。它对支持现 代性思维的诸如普遍化、总体化、统一性、等级化、本质论等给与了深刻的批判, 而对多元性、差异性、非中心化、零散化、偶然性、不确定性、流动性、生成性等 思维方式作了较令人信服的论证与肯定,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理论思维的水平。 后现代主义对以中心论和独断论为基础的等级制度或所谓的权威话语极力反对,主 张标新立异,后现代主义者将“摧毁 、“解构 的标靶指向中心、权威、独尊等字 眼。后现代主义的这些思想对于人们打破以往的思想禁锢,使人们克服教条主义, 摆脱盲目的信仰和崇拜以及不屈服于权威和专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应该说,后现代主义以其卓尔不群的思维成果为我国大学生对当代资本主义社 会和文化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另类 的参照,这可以从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 中予以证实。它尽管缺乏合理的建构,但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批判风格使其将矛头 直指资本主义专制性权威和主流文化,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矛盾和政治 信仰危机;其不少观点尽管有些夸大其词,其研究方法尽管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境 地,但它却可以防止人们经常出现的自以为是、自我陶醉等虚假的傲慢情结。迄今 为止,人们对这种理论依旧狂热,不断从其中发掘出新的问题,形成新的意识,不 断重构,以适合变化了的社会际遇的社会主义理论。如果在对其缺乏完全了解的情 况下,就轻易地将其视为彻底的唯心主义而群起讨伐,则是一种缺乏起码学术态度 的表现。全盘抛弃现代性固然是错误的,但全盘抛弃后现代性也注定是不明智的。 正确的做法只能是,既不要对其简单肯定,又不能轻率地将其否定。只要加以合理 对待和批判性借鉴,后现代主义思潮完全可以成为人们分析和理解当代大学生政治 信仰的一个有用的工具。 后现代主义不仅新在研究思维、研究方法,而且其理论总是充满着活力与想象 力,这无疑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挑战。但是在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上述积极影响 的同时,后现代主义也掺杂着诸多极端片面、自相矛盾的观点和一些值得怀疑的向 度,从而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而这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危 机现象更应受到高度重视。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笔者对武汉五所高校 的大学生进行了政治信仰现状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3 4 0 份问卷,回收3 2 6 份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问卷,有效问卷3 2 6 份,回收率达9 5 8 8 。问卷回收后,笔者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 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一) 大学生主流意识淡化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流浪意识在一些大学生的精神层面上滋生。在这 种意识的世界里,大学生大多觉得缺失信仰,没有精神支柱,否认永恒。这些消极 的情绪的产生与后现代主义思潮重否定、摧毁而不重建设,否定中心而不再另塑中 心的特点是相关的。它从精神层面极力否定人们一贯思维,使人们开始怀疑一贯遵 从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的正确与否,合适与否。在这种处境下的大学生由于思想 的矛盾,导致其失去了明确的生活目标、坚定的信念,更有少数人则由于完全丧失 信仰而处于自我毁灭的边缘。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和真理性产生怀疑,也是大学生受后 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的消极后果。具体表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对 共产主义的前途感到困惑等,不少大学生丧失了应有的精神支柱,他们对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信仰也日趋弱化。如表一所示,有3 5 9 的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虽然美好 但却如空中楼阁一样遥不可及,更应值得注意的是竞有7 的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仅 仅只是口号而已。 表一您对共产主义的了解程度 有效百总百 人数百分比分比分比 十分美好,且可以实现 8 22 5 22 5 22 s 2 美好但又虚无缥缈 1 1 7 3 5 93 5 96 1 1 选项 仅仅是口号 2 37 07 06 8 1 知道很少,希望系统学习 4 s1 3 81 3 88 1 9 其它 5 91 8 1 1 8 1 1 0 0 0 总数 3 2 61 0 0 01 0 0 0 ( 二) 政治信仰选择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特征,使各种新观念、新事物层出不穷,使大学生对政治 信仰的选择也趋于多元化,冲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这极大地威胁到了 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稳定性。后现代主义打破同一性,以不确定性来对抗中心和本原,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赋予意义以不确定性,它反对现代性所热衷的追求终极价值与绝对真理的“元叙事 方法,转而主张“叙事 方法,即通过语言的力量和讲故事的方法来代替话语霸权, 消除所谓的合法性。在后现代主义的解读下,真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无法被肯定, 正如德里达所说:“没有真理自身,只有真理的放纵,它是为了我、关于我的真理, 多元的真理。 受此观点的影响,大学生会失去基本的评价标准,淡化正确与错误、 真理与谬误、先进与落后的区别与对立,更不用说真理的指导意义,从而严重干扰 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是一群有思想,有活力的群体,大学生的这种特性使其思想观念同样不 断变化,不断更新。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容易形成马克思主义以外的信 仰。一定程度上,这种情况会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今思想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虽然,目前大部分大学生仍然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但也存在一些大学生对 资本主义、上帝等其他神灵有着特别的寄托。如表二显示,有6 2 3 的大学生坚定 认为共产主义是自己的政治信仰,但也有高达2 5 1 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政治信仰是 资本主义或无政府主义,更应引起我们警惕的是竟然有5 5 的人选择的政治信仰是 宗教! 这显示出,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的思想主流,但仍有相当部分大学生的 思想却迷失了方向,这应引起高校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表二您的政治信仰是 人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总百分比 共产主义 2 0 36 2 3 6 2 36 2 3 宗教 1 8s 5s 56 7 8 选项 资本主义 3 7 1 1 31 1 37 9 1 无政府主义 4 s1 3 81 3 89 2 9 其它 2 37 17 11 0 0 0 总数 3 2 61 0 0 0 1 0 0 0 ( 三) 政治信仰内容非理性化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反对理性观点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对政治信仰的选择缺乏理 智,认为“怎么都行 。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 0 世纪以后,科技理性昂首阔步。但是科技理性在使社会现代化和带给人们充分、精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0 :6 3 8 1 2 硕士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