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pdf_第1页
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pdf_第2页
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pdf_第3页
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pdf_第4页
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 成功做法和经验 I 司云 波 鲍敬 伟 I 1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中央企业多年来不断探索企业技术创新体 系建设的方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主要经验包括:紧密围绕国家需要,充分借助政府的协调和推动作用,是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坚持战略 目 标导向,主营业务驱动,强化顶层设计,保障资金和人才投入,是央企技术创新体 系建设的核心;依托重大工程项目, 采取研发设计制造生产一体化运作模式, 是提升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水平的有力抓手; 立足于全面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开展 原始创 新 ,深化 引进 消化吸收再创新 ,积极推动集成创新 ,是 完善央企技 术创新体 系的重要 途径。 关键词:中央企业;技术创新 ;体 系建设;决策规划;协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激励约束机制 D OI :1 0 3 9 6 9 i s s n 1 0 0 2 3 0 2 x 2 0 1 5 0 5 0 0 8 中图分类号 :F 2 7 3 1 ;F 2 7 6 1 文献标识 码 :A 中央企业是 我 国技 术创新 能力 积累 时间最 长 、技 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 、总体技术创新 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 ,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中发挥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 ,大力 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 路 、载 人航天 、探月 工程 、西气 东输 等丰 硕 的成果 , 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 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 国家创新驱动 发展 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 义。 1 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 本文对中国航天科T集团 ( 简称航天科工 )、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简称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化工 集团公 司 ( 简称中国石 化 ) 、 中国移 动通信集 团公 司 ( 简 称 中国移动 )、国家 电网公 司 ( 简称 国家 电网 )等 1 0 多家典 型央企 进行 了现场调 研 和案例分 析。依 据对典 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的成 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 1 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建立起 比 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 系 一 是 把技术 创新 作为公 司 的核心 战略之 一。按 照 国家 “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的科技工作方针和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 实际 , 以提升 自主创新 能力 和产业发展驱 动力为 核心 , 制 定公 司科 技发 展战 略 、目标任 务 、战略重 点 ,确 定 年度计划 ,并按照 “ 探索一代一预研一代一研制一代一 生产运用一代” 的思路, 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 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 领导牵头 、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 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 公司科技 战略规划 、规范科技管理 工作 ,央企集 团层面 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 门 ,负责公 司科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 “ 加强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战略研究” ( 编号:2 0 1 3 一 XZ 一 3 8 );中国工程院咨询 研究项目 “ 国内外优秀企业技术创新实践调研及分析” ( 编号:2 0 1 4 一 X Y一 3 9 )。 第一作者简介:司云波,1 9 8 2年生,2 ( ) 1 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经济师,目前主要从事石油行业知识产权管理 与技 术创新管理研究。E n l a i l :s i y b cn p c co m cn 3 6 石油科技论坛 2 0 1 5年第 5期 研项 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 、科技条件平台建设 、科研 成果管理、科技奖励 、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 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 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 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 技术推广应用 ,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 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 企设立 了专 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 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 ,提出咨询意见 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 的基础上 ,还按 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 询意见 ,支撑公司科技决策。 以航天科工为例 ,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 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 ( 图 1 ) 。公司成立了由 “ 一把手” 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 负责组织 、协调和决策战略与规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 的重大事宜。技术创新管理遵循 “ 项 目论证一批复一 任务分配一关键节点控制一协调例会一月度简报 ( 季 度简报 ) 一年度工作总结一结题评审”的管理模式。 总部负责全集团的技术创新决策和统筹规划 ,牵头开 展重大工程项 目的论证与立项工作 ,决定重大项 目的 经费投入。下属各院、局 、基地和直属单位等二级单 位负责落实集团技术创新工作的相关决策;根据本单 位发展的需要提出技术创新项 目, 在获得集团批准后 , 自行组织开展研发活动 。 _ - 创新战略 里 层 科 学 - _ 规章制度体系 决 I I 系 策 = 统 + 策 划 l I l 一 创 新 管 理 项 目 旦_l J ! 一一 , 至声 层 探索, 二 彳 创新 平台 、创新文化 l 图 1 航 天科 工技 术创新 决策体 系 司云波等: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1 2 以总部直属科研 院所 ( 或 中央研究院 )为核 心 ,建立多层次、多专业协作的科研组织体系 一 是设 立总部直属科研 院所 。直属集 团总部层面的 科研 院所 主要 负责应用基础 、超前共性 和重大关键技术 研发 ,储备 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和技术 ,提升公司核心 竞争力和引领发展能力。有些央企成立了职责范围更广 的中央研究院,不仅承担总部直属科研院所的职责,还 负责公司技术战略分析 、科技管理等方面工作。 二是成立专业分公司或下属企业研发机构。央企 在下属企业或专业分公 司设立的研发机构主要负责特 色技术的研发、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生产技术支持, 解决生产活动 中出现 的技术难题 。 中国石油建立的 “ 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技术 创新组织体系具有典型代表性。中国石油总部直属科 研院所与企业研究机构两级各有侧重、分工合作。总 部层面科研机构 ,包括直属科研 院所 、专业技术研究 中心,主要从事应用基础 、重大基础理论 、超前共性 和重大关键技术 ( 装备 ) 研发。 下属企业层面科研机构, 包 括地 区公 司研究 院和 特色技 术 中心 ,主要按 照特 色 进行定位,从事与下属企业 自身生产经营相关 的特色 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 、生产技术攻关 、技术集成应 用以及支持 日常生产的相关科技工作。 1 3 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 ,形成强有力的条 件平台支撑体系和标准管理体系 一 是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通过绩效考 核、 激励政策 、 专项基金及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等, 保持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一些央企还建立了计 划、财务、预算、科技 、审计等部门的会商和协 调制度,加强对科技投入的统筹管理 ,完善科技 经费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 ,提高经费使用效 率,切实把资金用到 “ 刀刃”上。 二是搭建基础条件平台。为改善科研硬件条 件,投入资金更新实验设备和装置,建立公司重 点实验室 、试验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 心,部分央企还集中公司科研资源 ,建立了企业 科技囝。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建设 ,央企基础条件 平台的仪器设备新度系数总体上有较大提高,实 验 、试验能力大幅度提升 。 三是形成标准管理体系。为加强对公司技术 2 0 1 5年 5期 石油科技论坛3 7 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支持 以原始创新为核心,以集成创新为 重点 ,以在 队科研人员 ,采用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 目标相结合的 方式进行 考核。 宝钢 集 团有限公 司 ( 简称 宝钢 )的技 术创新 评价 管理具有典型代表性 ( 图 5)。宝钢技术创新评价管理 南技术创新体系能力评估和技术创新指标绩效评价两 部分组成。体系能力包括统筹策划能力 、外部资源利 用能力、组织保障能力等;技术创新指标包括共性指 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反映集团的总体要求,包括 研发投入率、新产品销售率、专利申请量等指标 ,个 性指标体现各子公司重点推进工作要求,如环境友好 产品率、合理化建议经济效益等。评价管理采取季度 跟踪和年度最终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年初,公司制定 技术创新年度计划 ,确定集团及各子公司科技 目标 , 下达至相关子公司。每季度进行绩效跟踪,通过技术 创新例会 ( 绩效对话会 )进行点评 。各单位技术创新 年度评价纳入集团对单位负责人的年度评价。 图 5 宝钢技 术创新评 价体 系 2 主要经验 2 1 紧密围绕国家需要,充分借助政府的协调和 推动作用 ,是央企技术创新体 系建设 的关键 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必须与国家战略相吻合, 服务 和服从 于 国家战 略需要 。而且 ,央企只有 站在 国 家与民族发展的高度,紧密围绕 国家发展需要 ,坚持 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公司发展的推动力量,才能拥有 更加宽广的视野,掌握更全面的信息 ,形成更正确的 判断,制定出更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与计划,凝聚更 多的创新力量与资源,取得更大的创新价值 ,建成更 适合 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航天科工、中国石油、 4 0 石油科技论坛 2 0 1 5年第 5期 中国移动等一批央企正是靠着围绕国家重大需求 ,紧 密结合公司发展需要 ,不断提升完善主营业务领域核 心技 术 ,持续 开展前 瞻性 基础性研 究 ,才逐渐 建立完 善起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 政府 在央 企技术 创新体 系建设 中发挥 着重 要 的引 导和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产业发展政策制定 、市场环 境培育 、 政府采购 、 企业负责人考核与生态环境保护 , 以及在国家重大工程项 目实施 、重大技术引进、公司 技术并购、研发机构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 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协调。央企众多重大创新成果, 如嫦娥上天、蛟龙下海 、西气东输、高铁等项 目的成 功实践表明,央企的重大技术创新要充分发挥集中力 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2 2 坚持战略 目标导 向,主营业务驱动 ,强化顶 层设计 ,保障资金和人才投入,是央企技术 创 新体 系建设 的核心 技术创 新是 一项高 风 险的战 略投资行 为 ,央 企应 从 自身使命出发,坚持主营业务驱动,结合公司内外 部发展环境和资源条件, 研究制定公司科技发展规划, 打通技 术创新 链条 ,从 公 司战略 层面规 划 、设 计 、建 设适合 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事实证明,许多坚 持战略牵引 、做好顶层设计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的央企, 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 ,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创新体系不仅方 向明确、思路 清晰,而且适合公司实际,保证科技工作 紧密围绕产 业发展和公司业务需求开展, 能较好地进行信息交流、 资源配置和科技成果转化。 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 要长期持续的资源保障,央企领导班子应始终高度重 视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做好资金 、 人才和制度保障, 增强技术储备,不断培养创新文化氛围,确保技术创 新体系建设的J , bq N开展。从央企多年技术创新实践上 看 ,领 导重 视 、组 织高 效 、持续 投入 ,并拥有 世 界水 平的领军人物和高素质的科研骨干队伍,是建立和完 善央企技术创新体系的根本保障。 2 3 依托重大 工程项 目,采取研发设计制造生产 一 体 化运作模式 ,是提升央企技术创新体 系 建设 水平的有 力抓手 长期以来,科研生产 “ 两张皮”、产学研结合不 司云波 等: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紧一直是制约央企技术创新体系运行效率的老大难问 题。近年来 ,央企通过牵头组织国家重大工程项 目, 在攻克技术瓶颈、解决技术难题 的过程 中采取了协 同创新 、集成创新 的管理模式 ,打通创新链条 ,整 合利用内外部创新资源,不仅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 , 有效 解决 了科研 生产 脱节 、科 技成 果转化 慢 的问题 , 还 加 强 了企 业 在创 新 中 的主 导 作 用 ,提 升 了 自主创 新能力。 目前 ,重大工程项 目已经成为央企技术创 新的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一些央企还参照重大工程项 目的组织 方式对 公 司科研 项 目的组织 方式 进行 了创新 。采 用 基 础研究一技术开发一推广应用一体化的重大科技专项 模式 ,打破部门行政壁垒,实现创新链与价值链 的有 机结合,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还建立了技术 成果的内部市场机制 ,实现科研成果的利益共享 、风 险共担,调动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降低 了技术风险,有效提升了央企技术创新体 系的运行效 率和建设水平 。 2 4 立足于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原 始 创新 ,深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积极推 动集成创新,是完善央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 要途径 多年的实践表明, 坚持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 依靠 自身能力大力组织开展原始创新, 加强集成创新, 不断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 ,走 自主发展的道路,是央企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尤其是在经济 日益国际化 、国际竞争 日趋激烈、我国技术发展已经 开始从跟踪模仿向赶超引领阶段转变的背景下 ,依靠 先进国家转移产业技术的 “ 雁形模式”和传统的技术 引进方法已经鲜有成效 ,一些跨 国公司不愿意转让先 进技术 ,也没有我们希望转让的技术。因此,央企在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原始创新 与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的关系,突出 “ 以 我为主”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利用各种创新 要素,增强 自主开发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 一 批杀手锏,努力占领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中国石 油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中国石化的 MT O技术 、中国 铁建的盾构技术、国家电网的特高压技术以及大唐移 动 、中国移动等的第三代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等, 都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3 结束语 本文 归纳 总结 了央企技 术创 新体 系建设 的成功做 法 ,并提 炼 了主要经 验 和体会 ,对 于 推进央企 技术 创 新体系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未来随着世界科技 发 展所呈 现 的新趋势 和 国家经济 社会 发展提 出 的新要 求 ,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将持续完善,技术创新能 力将稳步提升,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将进 一 步发挥好 引领作用 。 【 参考文献 】 【 1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 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E B OL I h t t p : w ww g o v cn g o n g b a o co n t e n t 2 0 1 5 co n t e n t _2 8 4 3 7 6 7 h ma , 2 0 1 5 3 1 3 Op i n io n s o f Ce n t r a l Co mmit t e e o fP a r t y a n d S t a t e Co u n ci l o n P r o mo t io n o f R e s t r u c t ur i ng a n d M e ch a n is m Re ar m t o Ac ce l e r a t e I mpl e m e n t a t ion of I nn ov a t ion d r i ve n De v e l o p me n t S t r a t e g y E B OL h t t p : www g o v cn g o n g b a o co n t e n t 2 0 1 5 co n t e n t _2 8 4 3 7 6 7 h t m, 2 01 5 3 1 3 2 】 陈劲 , 黄淑芳 企业技术创新体 系演化研究 卟 管理 工程 学报 , 2 0 1 4 , 2 8 ( 4 ) : 2 1 9 2 2 7 Ch e n J i n , Hu a n g S h u f a n g S t u d y o n e v o l u t io n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t e ch n o l o g y in n o v a t io n s y s t e m 】 J o u r n a l o f I n d u s t r ia l E n g i n e e r in g a n d E n g i n e e r in g M a n a g e me n t , 2 0 1 4 , 2 8 ( 4 ) : 21 9 -2 2 7 【 3 1 黄群 慧 中央企业在 国家创新体 系中的功 能定位研 究 U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2 0 1 3 , ( 3 ) : 3 3 3 8 Hu a n g Qu n h u i A r e s e a r ch o n t h e f u n ctio n o f ce n t r a S OE s in n a t io n a l in n o v a t io n s y s t e m J 1 J o u r n a l o f Gr a d u a t e S ch o o l o f Ch in e s e Aca d e my o f S o cia l S cie n ce s , 2 0 1 3 , ( 3 ) : 3 3-3 8 4 李新男 , 梅萌 中国创新型企业案例 M 北京 : 清华 大学出版社 , 2 0 1 1 L i Xin n a n, M e i M e n g I n n o v a t i v e e n t e r p ri s e s in Ch in a : Ca s e s t u d y M B e i j in g : Ts in g h u a Un iv e r s it y P r e s s , 2 0 1 1 (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9 1 8 ) 。 。 2 0 1 5年 5期 石油科技论坛4 1 暇豳匿酬一 B e s t P r a ct ice s 。 f c e n t r a 1 S O E s in T e ch n 。 l0 g ica 1 I n n o v a t i。 n Ma n a g e me n t 彻 c e n S t a t e - o wn e d e n t e r p r is e s( S OEs )h a v e s t u d i e d t h e me t ho ds f o r e s t a b lis h me mn t o f t : in n 。 V a t i。 n s y s t e m f o r m an y ye a r s a n d a c h i。 v e d a s e r i e s of r a e l u 儿 ” “ v n_ ,。 n e n ta 1 c。 。 rd i n a ti 。 n a n d p r 。 m 。 ti 。 n T h e ma in e x p e r i e n ce s in clu d e t h a t : ( 1 )t h e f o cu s nn o 。 n 、 , n a a t j t 。 io n I d e ma n d s ana , g o v c t t ce n t r a l s OE s ; ( 2 ) t h e c。 r e o f t h e ir h 。 ld t h e ke y t 。 d e v e 1 o p me n t o f t e c h n olo g ic a l in n。 t 1 。 n 。 s y f s t em es t abn s ne o iv e o s y , d r i ve。 f ma in bu s in e s s s t r o n g t o p- i te c h n 。 l 。 g i c a l i n n 。 V a “ 。 n s y s : r= sd a 。d 。 h e 、 r e n 1 1 c a e t o n g 、 , u es id t m an e c n e t t s a t r l a e t n e t g ic ( 3 o ) b j t e h c e t ” in t 。 e g r a t e d 。 p e r a t i。 n a 1 p a t t e r n 。 f d e s ig n, le V e l d e s ig n a n d g ua r a n t e e。 f f u nd a s we u a s mv e s t me m a ” 、t he impo r t a n t me t h。 d S ce n t r a l ma n uf a ct u r ea n d p r o d u , ct io n is 1 a d o p t e d 1 o n t h e b a s is o f m a j o r e n g i n e e r i n e g s p t r on g r o j e c t e s f f 0 ;a, r t s t f o r o r ig i na I i n n 。 Va t i。 n ,f o cus。 n S O E s u s et op e r f e ct t h e ir t e ch n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df 0 r io n s y re- s t e in n m 0Va a r e t o n an m ak d mo t e i n no v a t iv e I n t e g r a t i 0 a s t 0 a s s i mila t io n a n d a b s o r p t io n o f wh a t is i mp o r t e d t o r r e 一 。 n no V a u 。 n d n u 。d j P u pg r a d e in d e p e n d e n t in n 。 na b ili t i e s t e ch n o l o g ica l in n 。 v a t i。 n , d e v e l 。 p me n t 。 f s y s t e m, d e cis i。 n ma k in g a n d Ke y w e n t S t a t e - o wn e d e nt e r p r i s e s , “ 。 a “ n d r e s t r ic t io n p la n n in g , cO lla b o r a t i v e in n o V a t io n , a p p lica t io n o f r e s u l t s , me cn a s n u u儿 u 二 = = 二 = = = 二 = 二 二 二 二 = 二 二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二 二 二 二 = = = = = = ( 上接 第 3 5页 ) Te ch n o l。 g ica 1 I n n o v a t i。 n S y s t e m 。 f Ce n t r a l s oEs , h B S e h i Sh ud a 7 L c iu h i J n u a n ; 2 2 s i n o p e c Gr 。 u p , n g 1 0 o 7 2 8 , Ch i n a ) f 1 s t a t e ( r i d E n e r g y R e s e a r ch I n s t i t u t e , B e i j in g 1 0 2 2 0 9 , c h n a ; 2 。 p e u 。 Ab s t r a ct :Te ch n 。l ie a l inn o va t i o n s y s t e s t he e f f e ct i 删 ve b n a e s de n t is f o e r t e ch e n s, o l t o h g is ic p a 印 l i e n r n s o um m v a t iv a e 俩 a c t i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