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最新PPT课件.ppt_第1页
血栓性疾病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最新PPT课件.ppt_第2页
血栓性疾病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最新PPT课件.ppt_第3页
血栓性疾病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最新PPT课件.ppt_第4页
血栓性疾病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最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栓性疾病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芦慧霞,目前实验室凝血常规检测项目:血凝仪检测的PT、APTT、TT、Fbg、D-二聚体、FDP、抗凝血酶、凝血因子等已涵盖凝固、纤溶等系统,都属于血栓形成后的被动检测、晚期筛查项目,对血栓前状态、Pre-DIC等不敏感,同时对溶栓治疗监测未能第一时间反馈效果。血栓分子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TA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2PI复合物(PIC)与D-二聚体、FDP联合检测,可第一时间、更加敏感、可靠的向临床反馈血栓的发生与形成、术后血栓与出血情况的监控、Pre-DIC的状态、溶栓疗效、血管内皮系统损伤等情况。,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t物(t-PA),2纤溶酶抑制剂(2-PI),t-PAPAI-1复合体(t-PAIC),PIC,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dimer,纤溶酶原,纤溶酶,凝血酶,PC,APC,(内源性机制)接触反应,凝血系统,APC-PCI,XI,IX,XIa,IXa,VIIIa,VII,VIIa,X,V,Va,Xa,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聚合物(可溶性),稳定性纤维蛋白,XIIIa,TAT,F1+2,fpA,SFMC,fpB1-42,fpB15-42,纤溶系统,蛋白C抑制剂(PCI),磷脂Ca2+,Ca2+,磷脂Ca2+,Ca2+,Ca2+,(内源性机制),(外源性机制),组织因子(TF),凝血抑制,(外源性机制),血管内皮细胞,PS,XIII,AT,正常凝血机制图,检测方法,HISCL高敏化学发光检测止血/血栓分子标记物,血栓调节蛋白(TM),TM存在于所有血管内皮细胞中,一种具有抗凝作用的糖蛋白。分为膜型TM和溶解型sTM两种存在形式。膜型TM存在于细胞表面sTM是膜型TM经蛋白酶裂解脱落形成的一种可溶形式,1000-2000倍,TM作临床应用,内皮损伤,游离到血液中,半衰期20小时,最早期的指标,1.调节血管内凝血:TM-凝血酶复合物(1)阻止FgFn(2)PCAPC灭活FVa及。(3)可活化TAFI(活化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剂),TAFIa在体内和体外均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2.内皮细胞损害的分子标志物之一:TM的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与全身性血管障碍相关。肾脏疾病、肿瘤、冠心病升高。3.灭活补体:TM可使补体C3b级联反应的关键酶失活,通过提高补体因子介导的补体因子或4b结合蛋白灭活3b,干扰补体活化,北京社区健康老年人群eGFR水平与sTM呈负相关,在校正了年龄、血压、GLU、CRP、血脂、UA等因素后相关性仍有意义,高龄老年组(80岁)相关性更强。提示sTM可作为判断老年人群肾功能下降的一项指标。,健康老年人群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13(2),TM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敏感标志,高血压组可溶性TM血压正常组。血清TM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正相关。TM/Cr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硬化)正相关.TM/Cr比值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敏感标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分子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2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分为两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凝血因子片段(F1+2)和血栓调节蛋白(TM),结果:TM:重度子痫前期组(43.58.5)g/L,正常晚妊组(15.49.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1+2:重度子痫前期组为(2.020.23)nmol/L正常晚妊组(0.860.4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M和F1+2反映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处于早期DIC的凝血状态,可作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监测指标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98-98,近年研究发现TM具有独特的抗血栓及抗炎特性。TM能改善内皮功能紊乱,可作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标志物。TM水平与冠心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有密切关系,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关注点之一。急性心肌梗死T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志愿者(P0.001)。国内也有研究发现就诊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血浆TM水平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血栓调节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血栓与止血杂志,2014.20(6),凝血酶在血液中半衰期极短,只有几秒钟,并且很快被抗凝物质(AT)中和,故无法直接准确测定凝血酶。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反映采血前1h内的机体状态TAT检测代表凝血酶的生成量,是凝血活化的重要标记凝血酶抗凝血酶按11比例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并且因为TAT在凝血启动早期就产生,因此TAT的检测可以早期预测血栓的形成。TAT升高,提示凝血酶生成增多,用于评估凝血激活状态,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在血栓前产生,半衰期3-15分钟,最能反映当下的病人状态,TAT的临床应用,1.DIC早期诊断(90%升高),TAT正常可排除DIC2.部分房颤、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血栓前状态TAT增高3.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急性白血病及一些恶性肿瘤如肺癌时),TAT可显著增高抗凝治疗效果判定溶栓治疗的再栓监测。溶栓治疗后2小时,若TAT6ng/mL,表示冠状动脉可能出现再梗死。,术后VTE病人TAT变化明显早于D-Dimer,TAT是血栓前状态/前DIC的标志物,凝血功能和纤溶活性指标在预测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1.术前,对照组A(术后未发生DVT)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DVT)的FIB明显比对照组B(健康体检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A(术后未发生DVT)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DVT)的TAT、D-dimer明显高于对照组B(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照组A(术后未发生DVT)和观察组(术后发生DVT)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d和术后3d,对照组A的FIB、TAT、D-dimer明显比观察组低,差异均具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D-dimer阳性和TAT阳性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军医杂志,2015,43(6),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激活前产生,主要反映内皮系统受到损伤。PAI-1的浓度是t-PA的5倍,所以释放到血液中的t-PA几乎都与PAI-1形成了复合物,t-PAI-C既是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也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t-PAI-C增高:1.DIC、DIC前状态2.动静脉血栓(DVT,急性心肌梗塞)3.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检测注意事项PAI在早上8点左右呈峰值,傍晚呈低值,建议采血时间固定,同时避免冻融。t-PA剧烈运动、溶血、年龄增加会升高,t-PAI-C临床应用,tPAI-C-VTE最佳诊断指标之一,检测102例VTE和113健康对照TAFI、PAI-1:Ag,tPAI-C与VTE相关性结论:VTE发生,PAI-1:Ag,PAI-1-tPA值均增高,t-PAIC正常对照2倍,2246例首次诊断急性心梗患者。1267例幸存患者心梗3个月后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tPAI-C水平与心梗风险明显相关。2.男性血浆高水平tPAI-C与吸烟或糖尿病协同作用,心梗风险更大,tPAI-C-心梗风险指标,纤溶酶和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纤溶前产生,PIC半衰期6小时,纤溶系统启动后,机体合成纤溶酶原,被内皮细胞合成的t-PA激活后转变成为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其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可在血液中被检测到。肝脏同时产生纤溶酶抑制因子,即2纤溶酶抑制物(2PI),2PI与血液中存在的纤溶酶以1:1迅速结合,形成纤溶酶-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PAP)抑制纤溶。PIC反映纤溶系统最终阶段的纤溶酶的分子标志物,也是溶栓治疗和防止再栓的重要指标之一纤溶系统激活的分子标志物:反映采血前数小时的纤溶激活状态纤溶酶半衰期极短,不能直接测定,纤溶酶-2PI复合物(PIC),PIC的临床应用,PIC升高,提示纤溶酶生成增多。PIC特异地反映评估纤溶激活状态优于2PI1.DIC时,继发性纤溶亢进,PIC明显增高,TAT也必然增高;2.原发性纤溶亢进,PIC增高,TAT不增高。研究发现,DIC发作前7天,PAP与TAT、D-二聚体联合测定,可以确定前DIC(pre-DIC)的存在。3.溶栓治疗监测(t-PA、尿激酶、链激酶)PIC增高。4.肿瘤(尤其是转移性肿瘤)可诱发DI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也容易诱发DIC,PIC增高。5.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时PIC增高,DIC基础疾病不同,纤溶激活程度也不同,PIC与DIC基础疾病,JIntensiveCare,2014,2:20,PIC-预测心梗,前瞻性研究18个止血和纤溶指标与急性心梗后再次梗死风险的关系。200例心梗幸存者2年随访,37例再发心血管事件。血浆PIC下降与心梗后再发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PAP即PIC,(术后发生DVT),小结,凝血系统标志物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M(血栓调节蛋白)纤溶系统标志物PIC(纤溶酶-2PI复合物)t-PA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血管系统标志物TMt-PAIC,比现有项目更早期、更直接的反映凝血、纤溶的发生与进程早期DIC、早期血栓的发现,DIC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TAT、PIC的联合检测可用于DIC早期诊断TAT最早证实凝血酶生成的项目,也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时期,即在DIC第1期时即可提示PIC反映纤溶系统激活极有用的标志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