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摘 要要 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竞争的激励,人际关系适应的困难,家庭经济的压力等等造 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多,近几年高校出现的大学生杀人和自杀事件证明了这一点。高 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得到空前的重视。各个高校也分别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启动社会支持系统有着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社会支 持系统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密切联系。 社会支持系统能够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 消极影响,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另外,感受社会支持状况也可能是 影响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资源成为大学生自杀的保护因素,并且能 够对自杀者未遂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很大帮助。 社会支持系统并能够在心理危机干预的 各个阶段起到积极作用。 这些决定了心理危机干预中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的必要性。 另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社会支持系统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自身的 特点与优势,奠定了心理危机干预中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的可行性。 本文基于社会支持系统的理论,利用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的社 会支持网络系统。根据危机个体社会支持的来源不同和各个社会支持来源的类型不同, 对危机个体产生的不同支持力度,将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支持网络分成四个层次:核心 层、次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核心层与危机个体的联系最紧密,最早发现危机状态, 并给予危机个体情感支持、陪伴支持和物质支持;次核心层给予危机个体情感支持和信 息支持;中间层给予危机个体信息支持和工具支持;最外层给予危机个体政策支持,并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以帮助危机个体更快恢复心理平衡。 全通道式社会支持网络的心理 危机干预系统,形成四个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其各有职能又互相联系,形成四级联动的 干预机制, 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在空间上具有全方位性的心理危体预防、干预的工作 系统,从而发挥心理危机干预的强大作用。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 ii abstract mental crisis means a state of temporary psychological unbalance taking place after a precipitating event.with the intensifying of social competiton,there is evidence that peoples mental load has aggravated constantly and mental crisis increased gradually.as to university students,it also cannot be ignored.murdering,suicide,violence frequently committed by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all evidence of mental crisis of them. start social support system in university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 is important and feasible.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closed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system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social support system can better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condition from the pressure incident.and there is remarkable correlation between it and anxiety,despondent level. in addition,to feel the social support may also affect the students committing suicide.the good social support resources becom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suicide and play a great help to the treatment of the attempted suicide.social support system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all stages of psychologocal crisis intervention.all of these decide start social support systems in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and universit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university system of students administration,the characterristics and strengths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are the feasibility start social support system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support systerm,using the whole channel communicated network in the original psychology,establishes social support system network of the psychology crisis intervention.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social support different origin and each social support originates different type, has the different support dynamics to the crisis individual,divid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of psychology crisis intervention into four levels:core level,inferior core level,intermediate level,perisphere.the core level and the crisis individuals relation is closest,discovers the crisis condition most early,and gives the crisis individual emotion support,accompany support and the material support;the inferior core level gives the crisis individual emotion support and the information support;the intermediate level gives the crisis individual information support and the tool support; the most outer layer gives the crisis individual policy support,and builds the good campus atmosphere to help the crisis individual to resume the psychological balance quickly.the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 system with thewhole channel communicated network of social support has fourintervention organizations.four intervention organizations have their own functions and mutual connection. the system is longitudinal engagement and crosswise communication.it has the continuity in time and omni-directional in space.so it can play a powerful role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mental crisis;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social support; social support system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竞争的激励,人际关系适应的困难,家庭经济的压力等等造 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多,近几年高校出现的大学生杀人和自杀事件证明了这一点。大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校的重视。相关的调查研究还显示,自杀已经占 据 15-30 岁年轻人死亡原因的首位 1。 当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时, 心理危机的干预成为重 要的改变因素。各个高校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出现。 心理危机干预能够帮助大学生缓解负面情绪,学到应付应激事件的能力,恢复到危机前 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得到发展,然而这其中往往忽 略社会支持系统的理论与其体系的建设。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社会支持能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起到保健的作用,预防危机的形成,提高适应环境的能 力。社会支持系统在心理危机干预的各个阶段起到积极作用,能够配合危机干预工作更 好的达到目的。如何将社会支持系统贯穿与整个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让心理危机干预发 挥更加强大的作用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比其他群体更容易产生过度应激反应。良好 的社会支持对于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中 还存在有很多偏差。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1.促进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的本土化,使心理危机干预 的理论和实践更加适合我国国情。2.丰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内容体系的研究,使心理危 机干预系统更加健全并具有可操作性。 3.丰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社会支持系统运行的 理论。 (二)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在于:1.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2.保障校园 的和谐稳定,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3.探寻科学的方法,最大程度发挥社 会支持系统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有效作用。 1 刘凤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23 (6)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 2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美国、荷兰等国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发源地,并在最近的二三十年来发展迅速,并成 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课题。林德曼和卡普兰最早对心理危机干预做了定义,指帮助危 机个体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解决危机事件。20 世纪 70 年代初,危机干预的理论研究已 经比较成熟,并且在很多国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心理危机干预的 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我国的历史很短, 只有少数的专业机构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最近几年, 大学生频繁出现自杀和伤人事件,使社会、高校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非常重视,大部分 高校纷纷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并进行理论研究。到目前为止,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研 究发展迅速。 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章成斌将大学生心理危机概括为四类 2: 发展性危机,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 变化和选择等冲突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发展件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如升学、 就业、结婚、工作的变化等都会诱发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指人的力量所无法控 制的,或罕见的、突然发生的事件所导致的危机。如被解雇、被勒索、意外事故、自然 灾害和死亡等;存在性危机,是随着人的一生的发展所带来的危机和冲突、如责任、 独立、承诺等。存在性危机是压倒性的、持续的体验,可能是现在的实际情况引起的, 也可能是对自己过去不满引起的; 内心危机: 指潜意识中固有的某种心理问题的爆发。 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原因与其年龄和环境有关:新环境的不适应诱发的心理危 机;性心理和性心理发展不一致诱发的危机;人际交往困难诱发的危机;现实社 会与自己的期望不符诱发的心理危机;学习困难诱发的心理危机;就业压力诱发的 危机。 2、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设 范韶维从危机干预预警、防御、应激、运行四个角度来尝试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心理 危机干预网络体系 3。预警: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防 御: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防御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应激:成立心理危机干 预机构,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运行: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运 行机制。 何元庆、 姚本先认为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几点 4: 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构,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明确各个机构和领导的职责; 建立心理危机预案,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的解决应激事件;帮助大学生构建自身良好 的社会支持系统。 2 章成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和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2):102-103 3 范韶维.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体系构建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5,1(23):71-73 4 何元庆,姚本先.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5(5):55-57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蔡智勇认为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指心理危机干预组织系统中各个危机干预单元之 间在危机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互动” 5。 他认为应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的三级干预网络。 一级网络部署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发布心理危机干预规定,人员的调遣和各个方面关系 的协调;二级网络主要负责大学生心理干预方案的具体实施;三级网络密切关注大学生 心理动向,及时汇报危机信息。危机干预是一个早期预警、中期干预、后期跟踪的对危 机个体的全程干预模式。 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的研究 陈香认为“心理危机干预应该以预防为主,这有赖于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 6。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对大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危机信息密切关注, 做到早发现、 早汇报。 为实现大学生心理危机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提出了理论依据。建 立系统的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设计并形成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数,确定预警级 别以便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郭兰、傅安州、霍绍周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的“三级预防机制” :一级预防,建立大学 生心理档案,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二级预防,建立大学生心理危 机预警机制,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预防;三级预防,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危机 干预人员队伍,在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做到干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姜永杰在如何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上提出三点 7: 构建高校心理危机预警 机制,及时发现应激事件,预防危机事件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当 危机事件发生时,根据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做出部署安排。建立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当危机发生时能够给予其所需的支持和陪伴。 王建国对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提出了意见 8: 一是建立心理危机信息反馈 系统,包括心理危机预预警机制、心理危机组织机构的相关制度、信息沟通渠道等;二 是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对教师、辅导员 和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干预的能力;三是.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创造良好的氛 围。 (二)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 1、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与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模式有着高度的相关。丁锦红、王净通过对在 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与焦虑水平之间有显著的负相 关;并且与人际关系、职业期望、校园文化及学习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9。另外,在社 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和利用度两方面,女生显著地高于男生的水平。 胡湘明在研究中指出,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来源有社会、学校和家庭。每个社会支持 5 蔡智勇.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机制的建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7-69 6 陈香.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和干预j.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和干预,2007,2:59-60 7 姜永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0(10):105-106 8 王建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探源和策略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5(3):88-91 9 丁锦红, 王净. 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0, 1: 56-59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 4 源都依照,保护防御干预进行。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相互 作用对大学生发生影响。 赵汗青认为,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增益作用,但是如果社会支持关 系不良则会诱发心理应激状态。 他在研究中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 行分析,并提出构建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议和对策。 2、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发展特点 刘春梅、刘刚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特点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感受到来自 父母、朋友的肯定与支持最多,其次为同学和教师” 10。朋友和同学所提供的社会支持 多是陪伴支持和情感支持,并表示出高的满意度。老师所提供的社会支持相对不多,并 且对此支持主观感受性低。 陶沙以 374 名大学新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在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中,新 生社会支持特点与变化 11。新生在第一学期是适应阶段,个体社会支持的变化特点是总 体水平呈先下降然后回升。不同支持源的支持程度变化特点不同。父母与同伴的支持程 度具有先下降、后回升的变化趋势;而老师所提供的支持则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同的年 级,不同社会支持来源所提供的支持力度不同。在入大学前,父母、老师提供的支持程 度较高;入大学初,父母提供的支持程度较高;而在第一学期末,父母与同伴提供的支 持程度较高。在入学后第一学期的适应过程中,个体社会支持总体感受的提高与父母与 新同伴提供的支持程度具有显著正相关。 3、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 王奕威认为“要行之有效的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就应更好的实现对包括校 园干预网络、社会组织支持(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在内的完整支持系统的利用” 12。 在心里危机干预预警三级网络中,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家长、同学、教师都 参与其中,让社会支持系统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此外应与校外专业机构保持联系,对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能力,构建全方面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一定的成果, 并正 在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但是,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建构的体系中可以看到,其中忽 略了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 发展个体社会支持系统应该是危机干预策略的重要 内容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从思辩的角度还是从实证的角度,所有研究都肯定了社 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个体心理健康及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就学 校心理危机干预而言,从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大部分研究仅对学校心理危机现状、提出 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对策(如校方、教师加大关 注力度,建立校园危机预警系统等) ,但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没有进行专门化、 10 刘春梅,刘刚.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特点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5):9-10 11 陶沙.大学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与变化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1: 1 12 王奕威.浅谈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j.丽水学院学报,2007,6(3):70-72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系统化的研究,因而也就更缺乏如何针对具体心理危机干预建立相关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现状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研究, 构建高校大学 生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形成大学生的良好 社会心理环境,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保障心理危机干预各个阶段高效、 顺利地进行。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检索、搜集相关论著,将有关的研 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归纳,服务于本研究。 理论分析法。在大量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社会支持系统的构 建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数据分析法。 根究前人的研究数据和结果, 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系统之 间的关系。 系统分析法。 用系统论的观点, 分析全通道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和全通道式社会支持 网络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运行机制。 五、拟创新点 在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将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贯穿 于整个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以发挥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强大作用, 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 6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基本概念 (一)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理论的研究,是随行为学习理论、精神病学、自我学习理论兴起的。最早 出现在荷兰和美国,是 lindemann(1944)提出来的,20 世纪 60、70 年代以后美国心 理学家 g.caplan(1954)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于 1964 年首次发表心理 危机干预理论,到现在形成了很多关于心理危机的理论。 “caplan 被视为是现代危机干预的鼻祖。他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而他先 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 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 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psychologycal distress) , 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13。在他提出了这个理论概念之后,其他学 者也随之注意该领域的研究并发表自己对心理危机的理解。 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kristi kanel(2003)提出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定义心 理危机,其实质都包括三个基本的部分,即发生危机事件;危机个体感受到危机事件并 因此痛苦;以前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对目前问题的解决无效,引起危机个体意识、行为和 情感方面的功能失调。kristi kanel 对心理危机的实质和发展过程做了比较合适的解 释,受到很多研究者的赞同。 由此可见,心理危机本质上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 表现为静态与动态两种 14。静态强调心理危机是一种过渡状态,个体运用以前的应对方 式对目前的困境无能为力所引起的心理不平衡状态。 心理危机状态因危机个体的不同而 持续的时间不同,最终是要恢复平衡。遭遇心理危机时,危机个体可能会出现生理和心 理的功能失调,在长期不能恢复的情况下引起严重心理问题和过激行为,此时便是动态 的心理危机。静态心理危机和动态心理危机是相互转化的。 在学校领域,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前面所提到的定义本质上是相同的。大学生群体的 特点和学校这种特殊环境,使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有其特别之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一般传染性更强,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引起整个校园秩序的混乱。因此,高校要加倍 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二)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在美国、荷兰等国最早兴起,并在最近的二三十年来发展很快。林德 曼和卡普兰最早对心理危机干预做了定义, 指帮助危机个体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解决危 13 龙迪.心理危机的概念、类别、演变和结局j.青年研究,1998(12):42-45 14 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6:9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机事件。20 世纪 70 年代初,危机干预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在很多国家是大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又称危机管理、危机调解或危机介入。危机干 预是很多国家心理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在短期内运用干预技术改善当事人的危机状况 以免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目标是在短期内利用专业技术和辅助治疗的方法, 如社会支持成员的参与,来改变现实环境。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危机干预是运用专业的 技术手段,调动危机个体的自愈能力恢复心理平衡。现在心理危机干预是临床心理服务 的一个重要分支。 由此可见,心理危机干预是专业人员运用技术和方法,缓解危机个体的不良症状和 情绪,使其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心理危机干预是在紧急状况下的短期治 疗,是一种与其他心理咨询不同的治疗,不求矫正危机个体的人格和严重疾病,而主要 是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 帮助危机个体顺利渡过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和迅速性, 是其他心理治疗所没有的。 (三)社会支持 1、社会支持的概念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概念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起源于社会学,社会 精神病学及流行病学等的发展。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社会支持的概念 慢慢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出现。社会支持的定义和解释,各学科内部至今没有统一的界 定。各个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社会支持不同的界定和内涵。 现在很多学者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界定社会支持, 并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通过与其他人交往所建立的某种联系,这种 关系能够降低心理压力,使抑郁情绪得到放松,并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主要的支 持和帮助的来源有:社会、团体、朋友和家庭成员。cohen & mckay(1984)提出了一 个相似定义:社会支持是一种良性的人际交往,能够缓冲压力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2、社会支持的分类 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为两种,即客观社会支持和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是 指能够保障人们生存的物质的需要的总和,包括社会的、心理的、生理的。这类社会支 持是不管个体是否能感受到都客观存在着。 主观社会支持是个体主观上能够感受到的支 持。我国学者肖水源(1987)在两种社会支持类型上加上“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即 个体在危机中是否能够很好的利用社会支持并感到满意。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 高,越能够从中获益,使身心状态有健康的保障。很多研究者对肖水源对社会支持的分 类表示赞同,并在研究工作中采用其编制的测试量表。 陶沙、李伟从社会支持来源的角度把社会支持的构成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纵向来 源的,如父母、教师等的支持;另一类是横向来源的,如同学、朋友等支持” 15。 15 陶沙,李伟.抑郁倾向大学生社会支持结构及其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1(1):39-41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 8 程红娟等将社会支持划分为“情感支持(如向身处困境的人们给予情感安慰);物质 支持(如物资、金钱、服务和其他形式的亲社会性行为);信息支持及陪伴支持(如满足 自尊需要的支持,有利于提高个体自我价值感的言语或行为)四种” 16。 还有的研究者从寻求社会支持的角度,根据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 在极端情境中,如有自杀意念的个体在实施自杀行为前,向他人寻求社会支持;另一类 是在日常生活的压力情境中向他人寻求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支持” 17。 从前者的研究可以看出,无论如何对社会支持进行分类,其中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社会支持是很多能够利用的资源,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基本理论 (一)危机干预的理论和模式 1、危机干预的理论 (1)基本危机理论 林德曼(lindemann)认为在亲属去世时引起的悲伤情绪是短期的、正常的,应通 过专业技术进行干预,使其情感得到宣泄,使危机状态及时得到缓解。卡普兰(caplan) 认为心理危机的产生,是由于不能实现自己所理想的生活目标,并且用以前的方式不能 解决当前的现状。这种危机可能是发展性的或境遇性的。他们在对危机个体进行干预时 候都采用平衡/失衡模式。林德曼把危机干预过程分成如下阶段:紊乱的平衡;短 期治疗或悲哀反应起作用;求助者试图解决问题或悲哀反应;恢复平衡状况。卡普 兰将林德曼的模式解决所有的境遇性、发展性危机。 卡普兰和林德曼的理论推进了短期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应用。 这个危 机理论帮助危机个体了解到危机事件的不可避免性, 在危机发生时所产生的心理失衡状 态是正常且暂时的现象。无论是谁都可能在某个时期遭遇心理应激。应激事件本身并不 一定引起危机的发生,只有个体主观上体验到应激事件的威胁时才形成危机。危机的发 生是一把双刃剑,个体能够从危机中得到锻炼、成长、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扩展危机理论 由于基本危机理论没有涉及到一个危机事件产生的社会和环境因素, 扩展危机理论 出现。在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际工作中,研究者们发现人们出现短暂的危机症状是由于社 会、环境和个人三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扩展危机理论在一般系统理论,心理分析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和适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几种危机干预理论。其中包括系统理论、心理分 析理论、人际关系理论、适应理论等。 (3)应用危机理论 每个人在一生中危机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每个人的危机都与他人不同,每次 16 程红娟,龚永辉,朱从书青少年社会支持研究现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5):351-353 17 李超.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发生的危机也是不同的。 危机干预工作者要认识到每个人的特别性和每个危机事件的特 殊性。布拉默(brammer)提出,应用危机理论包括三个方面: 发展性危机。 发展件危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突然变化和其所引起的不良 反应。发展件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如,升学、就业、结婚、工作的变化等都会 诱发发展性危机。每个人和每个发展性危机都是不同的,要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做评估和 干预。 境遇性危机。指人的力量所无法控制的,或罕见的突然发生的事件所导致的危机。 如被解雇、被勒索、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和死亡等。境遇性危机和其它类型危机的不同 之处是灾难性、突然的、强烈的、震撼性的和随机的。 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随着人的一生的发展所带来的危机和冲突、如责任、独 立、承诺等。存在性危机是压倒性的、持续的体验,可能是现在的实际情况引起的,也 可能是对自己过去不满引起的。 2、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 贝尔金等提出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转变模式。 这三种模式为许多不同的危机干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基础。 (1)平衡模式 平衡模式最纯粹的危机干预模式,最适合危机的早期干预。当个体用以往的方式不 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时,会出现心理或情绪的失衡。危机干预应该使危机个体的负性情绪 得到宣泄,从而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在危机刚刚出现时,个体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解 决问题,此时危机干预者的主要任务是使其情绪得到稳定,之后再进行干预使其获得应 付危机的能力。只有当个体自己觉得情绪稳定时,并持续一周左右才能继续往下进行干 预,在此之前分析个体产生危机的深层原因是没有益处的。 (2)认知模式 认知模式在个体情绪稳定下来,心理慢慢恢复平衡的阶段最适用。认知模式认为, 心理危机的形成不是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个体对应激事件的主观判断。危机干预者帮 助危机个体获得应付危机的方式,明白自己对应激事件评价中的非理性成分,获得恢复 平衡的信心。人们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容易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否定自己应付应激的 能力,因此危机干预者要通过角色训练等技术使危机个体变得积极主动,调动自我潜能 恢复心理平衡。认知模式在埃利斯(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贝克(beck)等人 的认知系统疗法中被发现。 (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比较适用于处于情绪已经稳定下来阶段的危机个体。 人们生活的 环境不停的转变,心理随着这种变化不断的成熟发展。危机的产生是由于个人内部环境 与外部环境不适应引起的。危机干预者帮助个体评估和危机相联系的心理和环境的困 难,指导其重新获得应对困难的方法,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资源使危机个体获得对应 激事件的控制感。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 10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危机产生的原因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环境的,比如朋友、家 庭、工作、地域等等。有些危机想要得到彻底的解决,只有外部环境得到改变或个体改 变与环境相适应。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和认知模式一样适用与危机个体的稳定阶段。阿德 勒(adler)在这个理论的研究上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3、折中的危机干预理论 折中的危机干预理论从各种危机理论和危机策略中选择和综合有用的方法来帮助 危机个体。折中的危机理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自己完整理论模式。明确其他理论 中的有用模式和技术综合在一起,让其适应危机个体的干预策略;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 况,考虑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来收集相关资料;用灵活的态度选择最合适的理论方法来 对个体进行干预。 (二)社会支持的理论 很多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 社会支持对于个体心理健 康的作用机制,主要存在着三种理论模式。 、主效果模式 主效果模式认为,社会支持无论任何时候都对心理健康有保健所用。社会支持能够 在日常生活中给个体带来有益的情绪和身心健康,并能够缓解应激事件的压力。这个理 论已经被证实,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者和独身者都对此得到验证。社会支持不仅在 个体出现危机事件时起到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支持 应激事件 个体紧张 负性情绪 图 2.1 18 社会支持的主效果作用模式 2、缓冲器模式 缓冲器模式认为,社会支持能够在应激事件发生时,缓解其对身心的压力并且能够 保持身心健康的良好状态。个体在评价应激事件时,社会支持能够帮助其降低对危机的 评价程度。它的功能表现在两方面:它能够降低个体对危机严重性的主观评价,从而来 缓冲身心压力;社会支持能够降低个体主观上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从而提高自身的 潜能,提高应付应激能力或直接影响生理过程,起到缓冲的作用。 18 丁宇,肖凌.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模式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3):161-164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社会支持 缓 缓 冲 冲 图 2.2 社会支持的缓冲器作用模式 3、动态效应模式 此模式是目前兴起的理论,还没有权威的研究实证。该模式认为,压力和社会支持 都是自变量, 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身心健康起到增益的效果。 压力和社会支持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并且这种关系是动态发展的。 应激事件 新的应激事件 甲事件 心理健康 乙事件 个体 水平改变 个体 社会支持 新的社会支持 图 2.3 19 社会支持的动态效应 19 刘毅.社会支持对民族贫苦地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6 潜在应 激事件 主观评 价过程 评价为应 激事件 再评估后的生 理反应和行为 生理疾病或 病态行为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 12 第三章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的必要性 与可行性 一、心理危机干预中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的必要性 (一)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对社会支持感悟到的越多,心理健 康水平越高” 20。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向成熟过 渡,不可避免的要经历挑战和挫折,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会对他们应付困难有良好的帮 助。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 系统,发展社会支持成员,保障心理健康。 1、社会支持与心理压力的关系 压力是健康心理学一个重要概念。我国对于大学生压力的研究重点是:压力状况、 压力源、压力的差异性研究和对大学生压力感受有影响的相关因素,如人格因素、应对 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大学生对压力的感受,是反映其心理压力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他们 对自己目前整体压力状况的自我评价。樊富眠、李伟对清华大学大学生的压力研究表明 “有 71.3%的人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并由此产生生理上及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21。 社会支持对个体缓解压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关于压力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有两个不同的理论观点,即主效应模型和缓冲器模型。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对个 体身心健康具有着普遍的增益作用,无论个体是否处于压力情境,有良好社会支持系统 的人有着良好的身心状况。缓冲器模型认为,当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社会支持能够缓 冲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保持个体健康的身心,并且可以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 以上两种模型都得到了研究结果的支持。 例如竹林仙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及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中关于社 会支持与压力的研究结果显示 22:主观支持对大学生压力体验有极显著的回归效应。 用多 元回归的方法,分别以大学生压力源各因素、社会支持总分以及它们的乘积作自变量, 以心理体验作因变量,对大学生压力源各因素、社会支持总分以及它们的乘积和心理体 验间的回归效应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 “社会支持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及经济压力 的乘积项显著。说明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及经济压力和心理体验之间 表现出明显的缓冲效应, 同时社会支持在人际关系压力和恋爱压力之下对心理体验间有 直接作用” 。 20 张强,陈丽娇.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健康杂志,2004,12(6):403-404 21 樊富氓,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6:40-45 22 竹林仙.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及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44-48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2、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焦虑是个体体验到的一种紧张和恐惧的情绪状态。 这种状态的产生是由于个体没有 能够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够克服困难,从而导致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挫败感和 内疚感。主要表现为说话的速度变慢、表情苦闷、动作缓慢、常感到力不从心,忧郁, 思维迟钝,情绪低落,注意力散漫,寡言或语音低沉,伴有失眠厌食等不良反应。我国 大学生主要表现为强迫症、情绪危机、神经症、焦虑不安、抑郁症、恐惧等心理障碍, 而个体身心健康与社会支持有紧密的关系。 大学生不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与 sas、dsi 测评结果比较显示,高领悟社会支持组 sas 评分明显比低领悟组的得分低;dsi 评分明显比领悟社会支持组的得分低。此研究 显示 23, “22.6%的大学生有焦虑症状,35.2%有抑郁症状。高领悟社会支持组 sas 及 dsi 评分显著低于低领悟社会支持组(p0.050.01); 不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焦虑状况及 抑郁指数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均0.01); 领悟社会支持和焦虑状况、 抑郁指数均呈显著 负相关(p0.01)。提示大学生心理问题较突出,且领悟社会支持不良者焦虑抑郁症状明 显,说明领悟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 度上支持了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民间的个人借款合同
- 口腔医学技术试题
- 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考试题
- 2025废旧锂电池收购合同
- 安全考试题之危化品篇
- 2025【合同范本】商业店铺装修协议
- 2025混凝土采购购销合同
- 出口形式合同(标准版)
- 林业生态旅游生态移民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家政人员在线职业测评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雪花猪养殖新模式
- 便利店设计方案
- 电力系统反恐怖知识讲座
- 铁道车辆制动装置及制动新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对意外伤害儿童的紧急救治方法
- 化学氧化二氧化氯氧化课件
- 为成果而管理
- 乳腺癌骨转移护理查房课件
- 新视野大学英语1读写教程-Unit1-Fresh-Start-课件
- 中建盘扣式落地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 客户信息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