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中文摘要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党的十六 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民主 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的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讨教育公平的伦理内涵,剖析目前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分析教育公平缺失的原因,努力探索促进教育公平应遵 循的伦理原则和和途径。这是当前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而必然的要求,对于推动 我国教育公平健康和谐发展, 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 作为研究的起点,首先对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研究的方法作了概述。公平是对于人际间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和评价。教育公 平是公平的子概念,教育公平伦理涵义可以理解为,它不仅是对现实教育公平问 题的反映,也是运用已有的教育公平标准对现实教育公平问题的度量,同时也是 对现实教育公平问题的一种评价和规范。教育公平具有主观性、相对性历史性等 特点。 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教育发展总体上是公平取向 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教育不公平的大量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宏观层面表现 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之间的差距、校际之间的差距。微观层面表现在教 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中表现出的不公平; 课堂教学时因为学生座次原因表现出的教 育不公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不公平。引起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主要是: 我国总体经济落后并且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我国教育公平的根本原因;教育政策 与制度的伦理缺失;我国教育法律不够完善与健全;思想观念陈旧偏颇;教师职 业道德建设有待加强。 促进教育公平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是: 公正原则、 平等原则、 人道主义原则。 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主要有:明确政府责任,以制度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加 强立法、严格执法为教育公平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弱势补偿制度,加大对弱势群 体的补偿力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关键词:和谐社会,教育公平,伦理,研究 ii the contex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ethics education fair abstract abstract education equity has been a hot issue in our social life of the current field of education. the 4th plenum(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d proposed the idea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democratic and legal system, justice, sincerity, amity, vitality, stability and order,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fairness and justice are important conditions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out them, there would be no social harmony. education fair is an extens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embodies. in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 deeply discuss the ethical content of fair education,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education equity , analyze the reason of lacking education justice, try our best to explore principles and means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fair. this is the urgent and necessity request for reality of society, it has an important and positi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for the starting of investigation, firstly i give a overview of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opic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equity which is the subsidiary concept of the education fair, we could know that ethical meaning of education fair. it is not only a reflection of education equity issues but also apply evaluation and norms to the reality of the measure of equity. education fair has subjective, relative and other historic features.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fairness. totally speaking,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equity. however, in our life, education unfair phenomenons are also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it macroeconomicly performs in the urban-rural gap, regional disparities, the gap between the inter-school . in micro-level, it performs the unfair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classroom teaching because of the reasons for students to show seating; teachers evaluation to student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to cause the education unfair are as following : our country is general economic backwardness and uneven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rooting cause of education unfair; ethical lacking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system; old biased thinking aggravates unfair education; iii teacher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building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promote education fair ,we should obey principles as following:justice,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and humanitarian principles.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education fair are as following: firstly, we should clear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using innovation to promote education equity; secondly, strengthen the legislation strict law enforcement to provide the legal guarantee of fair education; thirdly,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weak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increase increase its efforts to compensate vulnerable groups;at last ,we should strength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fair education. key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education fair, ethics, research key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education fair, ethics, research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1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活动,教育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生产力要发展,说到 底依靠的是人才,而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培养人才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发展 到了今天,这也是一段从原始野蛮愚昧时代到文明现代社会的进程,教育见证了这一伟大 的历史进程。正因为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所以任何与教育相关的话题都备受人 们关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升, 人们生 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 会不公平现象。在教育领域,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一重要问题 的解决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也关系到构建以公平正义为特征之一 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概括地提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特征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求建设一个更为公平的社会。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 们关注,近几年有关广大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诸如医 疗改革、收入差距过大、劳动就业以及教育公平等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 部分。 我们国家对教育公平问题历来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举措促进教育公平,在教育公平 问题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存在还依然成为一个不容回避 的事实。教育公平得到了空前的关注,教育公平的声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人们强烈 的讨论。每年春天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对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高度 关注。 可见,教育公平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治理,如果不努力促进教育公平,那么,不仅影 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会危及到社会公平,危及社会稳定,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 历史进程。 所以,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对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遏止教育不 公平现象的进一步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中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讲,本研究利用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对目前我国的教 育公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对教育公平问题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资 源。 此外,我国目前理论界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大多从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的角 度,缺乏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从伦理学的角度为主,结合其他学科 知识进行跨学科研究,在理论上作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工作,为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积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2 极的意义。 2、现实意义 教育公平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 决教育公平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同时也符合科学发 展观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深入科学分析教育公平问题,探讨当前促进教育公平的 重要意义,分析教育公平缺失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目前教育的实际,立足现实,努力探索 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可借鉴的思想资源。 同时也能够 为纠正当前教育不公平问题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该选题国内理论界研究现状及其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越来越多。 教育公平日益成为教 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对教育公平的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对教育公平的关注 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形成的区域教育差异和城乡的教育差异,并且主要集中在义务教 育阶段,主要研究农村义务教育、女童入学教育、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等问题。 随着近年 来,高等教育经历了很大的发展,高校的数量和规模有了很大的,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新问题,因此,对高等教育的关注成为又一个热点。 对高等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等 教育的入学机会、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的公平问题,高校收费对贫困生入学的影响,高等 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问题。 综合分析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对教育公平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下几个方面:研究的视角主要有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伦 理学、教育政策学等方面,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都会有新的见解。 研究的内容 主要涉及入学机会均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等方面。 关于教育公平的内容,我国学者 的研究主要涵盖了城乡教育公平、地区教育公平、阶层教育公平等等。 大多数在论述城 乡差距、区域差距、阶层差距时引用了大量数据来说明其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教育公平方面的文献资料较多,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吴德刚著中国全民教 育问题研究兼论教育机会平等问题 ,此书对全民教育和教育机会平等问题进行了系 统的研究,概括论述了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全民教育 和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客观论述,还对在普及义务教育同时如何 保证提高教育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这本书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理论梳理和 实证研究,对教育发展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高校扩招、高校贫困生现象等若干热点问 题做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书中所揭示的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等问题,并非只是做一番简 单评论而已,而是建立在长达一年半的实证调查基础上。 不但深刻剖析了教育不公的诸 多原因,而且给出了解决的措施。 这对教育投入、教育规划、教育政策等多方面的深化 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周洪宇著的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这本书主要从教育公平的理论、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3 观的历史回顾、国外教育公平的理论概述、世界各国对教育公平的不同探索以及中国教育 公平的现状等方面, 探讨了教育公平的相关理论与现实, 另外还对教育公平的政策与建议, 从义务教育、农村教育、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促 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建议。 另外,还结合实际,对具体的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作了经验总 结和理论提升,这体现了作者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 另外还有,陈中原的中国平等教育初探 、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 、程方平 的中国教育问题报告 、吴国平等编的解读中国教育 、许庆豫的教育发展论:理 论评介与个案分析 、 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 、 教育公平论 、 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 等等。 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与研究。 从期刊论文来看,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论文比较多。 可以看出,教育公平问题己经 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其中比较有 代表性有:杨东平的和谐社会的教育发展观与价值观和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 和再思考 、刘尧的教育公平现状研究和教育公平综述 、王生怀的当前农村义务 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翁文艳的 美国与日本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 、 吴文俊的 从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看教育公平问题 、肖建彬的论教育公平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于 发友的论教育公平的理念与实践 、郑晓鸿的教育公平界定 、杜永红、杜学元的我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 、李振江的论高等教育收费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等,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探讨,为促进我国教育的 公平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该选题国外理论界研究现状及其文献综述 国外的学者谈及教育公平或教育平等问题的较多,尤其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 教育机会均等运动期间。最为著名的是科尔曼、胡森等人的观点,他们关于教育平等、教 育机会均等的含义和实现教育平等都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他们的理论至今都有重要影 响。科尔曼认为教育机会均等有四条标准,由低到高依次是: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 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教育对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 【1】瑞典著名教育 家托尔斯顿胡森对教育公平作了动态的、较为全面的界说。他认为教育公平有三层涵义: “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 ”2 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各国政府、学校、社会都有责任,需 要共同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但实现教育公平还主要是政府责任和政府行为。在推进 教育公平的进程中,政府扮演着主角作用,政府主要通过加强教育立法,在资源配置上力 求公平,防止两级分化。对于弱势群体,主要通过补偿教育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 国外研究公平问题的文献较多,在此只对有代表性的罗尔斯名著正义论做简单介 【1】(转引自)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5 页。 2 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年.第 194 页。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4 绍。这本书是罗尔斯累积近 20 年的努力思考而成的一部心血之作。它集罗尔斯思想之大 成,他的理论是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现行的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 构的正义理论。在书中他提出了“正义即公平”理论,规定了作为社会正义的公平应具备 的三个原则,即平等自由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差别原则,以及三原则之间的优先顺序。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一个交叉性的多学科论题,涉及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因此,相 关学科的理论发展适用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主要研究了伦理学、教育学、教育伦理学 、社会学、教育法 学、教育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文献。综合研究分析了文献中关于我国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 及其教育不公平的表现、教育公平伦理原则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2、比较分析法。在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中,为了比较和说明不同的城乡之间、地区 之间、阶层之间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条件的差异,需要并对一些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从 中把握问题的实质并寻找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二)创新点 教育公平这一研究主题是一个交叉的多学科论题,目前,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多从教 育学、法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缺少从伦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就 在于以伦理学为主,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 对教育公平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鉴于此,笔者关于教育公平的伦理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算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性工作。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5 第二章 教育公平的伦理内涵及意义 第二章 教育公平的伦理内涵及意义 新世纪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其中公平正义就是和谐社会的 重要特征之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求建设一个更为公平的社会。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受 到人们关注,近几年有关广大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 其中就包括教育公平问题。但是“公平”到底是什么? 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教育公平的内 涵呢? 教育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一、公平、教育公平的伦理涵义及特点 (一)公平的涵义 研究教育公平,首先必须了解公平的涵义。在西方,公平是 justice,与公正、正义 是同义词。 辞海中的解释“公平即公正。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坚持原则,按照一 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性质”。 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公平的基本含义是没有偏袒之私心,人们应合理地享有各种同等的 权利。 公平是研究社会各成员之间各方面利益合情、合理、合法分配的概念。“公平是一个 社会与其成员之间以及社会成员包括个体、团体之间均衡协调相处的状态和方式,是在处 理人与人的关系中,按照不偏不倚的原则,在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等关系上社会与其成 员之间以及社会成员包括个人、团体之间权利义务的统一” 1可见,公平是利益分配应遵 循的原则与规范。 公平属于伦理学范畴中一个概念。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原则,是社会 秩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础。公平体现的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受,一种价值的评判, 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意味。 总之,“公平就是对于人际间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和评价。公平问题归根到底都是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问题,也就是关于权利和利益的合理分配问题。” 2虽然公平是个 历史范畴的概念,公平的含义随着历史的发展也不断变化。但是, 纵观古今中外,人类 的任何历史时期,公平问题始终无法摆脱与利益的关系。 (二)教育公平的伦理内涵 教育公平是公平的子概念,关于教育公平的概念,现在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教育公平 隶属于社会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目前比较流行的是,教育公平是指“教 育活动中教育对象的公平和对教育对象的评价的公平。 ”3还有学者认为, “教育公平是公 民能够自由平等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 ” 4还有学者指出,上述观点虽然从某 种程度上揭示了教育公平的内涵,但也存在界定偏窄等缺陷,因此提出“教育公平是指人 1 王伦光.价值追求与和谐社会构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130 页。 2 戴文礼.公平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第 6 页 3 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教育研究,2000 年第 1 期。 4 钱志亮.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公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年第 1 期。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6 际间教育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和评价。 ”1这个概念的界定,应该说比较合理,全面。由 于每个人心中的评判参照标准不同,对公平的感受也存在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就会产生 不同的结果。 综合以上说法,我们可以从伦理学意义上这样来理解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人与人 之间、各社会利益集团之间教育利益关系的反映和评价、判断。 (三)教育公平特点 1、教育公平具有主观性 公平就像人们心中的一杆称, 到底是不是达到了应有的公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产生的公平感受也就不一样。因此,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公平因为受很多方面的制约,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每一个人心中都有 一定的评判参照的标准,因而,评价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例如,农村家长会把城市优 越的受教育条件作为参照,农村落后的办学条件与他们的期望形成很大的反差,他们就会 产生一种相对失衡感。 2、教育公平具有相对性 教育公平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概念。我们所研究的教育公平,需要指出的是,不要把 教育公平理解成绝对的公平,所谓的公平是相对而言的,绝对的公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 在的。因而我们不能把教育公平简单地理解成,不管每一个人的实际条件如何,都要接受 绝对一样的教育,片面地追求绝对的公平。 3、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 教育公平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涵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旧社会,教育具有很强的 等级性,教育权不是每个人都享有的,它通常被少数统治者控制,读书受教育要受到金钱 和权力等因素的制约。例如在唐朝,不同级别的学府接受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都有明确的 规定。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们来说,他们子女的受教育机会是很少的。在实现 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公平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直到今天,教 育公平也在不断发展。 二、教育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题。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党和 国家在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出的。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 不是不存在矛盾,而是在“和而不同”的状态中寻求共荣共生,以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 会。 促进教育公平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教育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 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张良才.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教育研究,2002 年第 1 期。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7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无论国际国内竞争,知识的作 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接受教育已经成为每个人社会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部分。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快速发展转型时期, 社会难免出现诸多不和谐的因素, 其中也涉及不公平的现象,像分配领域贫富收入差距拉大、教育领域城乡、区域不均衡发 展等。教育与住房、就医成为人们关注的“三大民生”问题。 “只有实现包括教育公平在 内的社会公平,才能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社会的和谐。没有教育的公平就 谈不上社会公平,没有社会的公平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不能少了教育公平这一重 要内容。 ” 【1】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教育事业关系着 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同时也牵动也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命运。建设和谐社会其中重要 的一点就是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只有首先实现教育上的公平,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公平,从 而促进全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因此,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教育。 党中央把 “科教兴国” 和“人才强国”确立为国家发展的长期战略,确立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教育作为培养 人才的事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基础教育、高等 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等各层次各类教育造就了大量服务于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为 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力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同时,公平是 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础,是在社会资源相对与社会需求具有稀缺 的情况下保证正常的群体生活持续下去所遵循的原则。 ”2 在社会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 必须遵循公平,包括教育领域在内。因此,教育的公平发展能够极大地满足广大人民接受 教育的愿望,缓解因受教育不等而出现的矛盾,不断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所以教育公平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三)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知识时代就是知识在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对个人贡献社会的作用越来 越大,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就越大,社会给予个人的回报就相应的 大。社会成员的经济、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处在社会 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对较差的社会群体,他们往往把希望寄托了孩子身上,节衣缩食,也要 供孩子上学,接受良好的教育,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如果他们不能通过接受公平的教 育,这些人可能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可想而知。 “如果由于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致使向他们 开放的机会被取消,这肯定是最大的不公平,会有损于社会公平正义,进而使他们对整个 社会产生绝望和怀疑的情绪,这也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相违背。 因此,教育不公不仅 会危害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而且会危害社会稳定。 ”3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和 【1】 刘万宇.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教书育人,2008 年第 1 期。 2 关海庭.执政兴国之路.华文出版社,2007 年,第 147 页 3 谢舜.社会社会理论与经验.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第 363 页。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8 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日益显著。促进教育不断迈向公平是合民 意、得民心的一项伟大工程。有利于维护全社会稳定和团结,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总之,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离开了教育的公平发展, 社会也不可能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9 第三章 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教育公平问题不仅仅是理论上探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研究教育 公平问题目的,就是要在理论上进行创新与突破,在实践中依靠科学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切实推进现实生活中教育公平的实现。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国家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 展的战略部署,千方百计的扩大对教育的投入,扩大招生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增加 受教育机会。 教育公平的实现并非一朝一日能完成的,我们国家始终都在努力做这项工作。 “特别 是近几年,从促进教育公平的总体出发,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继而在 2008 年 9 月实现了城乡全体免除义务教 育学杂费,建立和完善了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完善了受教 育权利的保障机制。 ” 1 这一系列的举措充分表明了政府解决教育公平的坚定决心。可以 说,我国教育的发展总体上是公平取向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也是突 出的,表现在多方面的。 一、当前教育不公平宏观方面的主要表现 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教育不公平 现象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及学校之间的差距上;微观层面的 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具体而言,宏观层面上 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城乡差距 我国城乡之间的教育存在很大差距,我们从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两个方面来 看。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失衡在城乡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教育过程中。 在起点公平 上,因为在目前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适龄的儿童都能 够接受到最基本的入学教育,因此,在起点公平方面没有太大的差距。城乡教育差距最明 显地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短缺,是长期困扰我国教育一大瓶颈。我们仅 以城乡之间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例进行对比看一下。 “据统计,2005 年义务教育生均 拨款经费,我国城市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 1679 元,农村为 1205 元;初中生生均 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城市为 1835 元,农村为 1315 元。 ” 2 由于经费的巨大差距,造成了教 育资源分配上失衡。一些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紧张,有时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运转开支。 教室破旧阴暗,没有取暖降温的条件,实验器材陈旧不全,甚至没有,不得以教师只能自 1 改革开放 30 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教育大国的崛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年.第 1 版。 2 周洪宇.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71 页。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10 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教具,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师资方面,教师多数都是上世纪末转 正的“老民办”,年龄大多在五十左右。 由于近几年,国家就业政策的变化,乡镇财政紧张 等原因,一些学校一直没有新进的年轻教师,这就造成了教师队伍老龄现象严重的情况。 他们大多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高。 由于缺少音乐、体育、 美术等专职教师,这些科目多由文化课教师兼任,甚至这些科目只在课程表中安排,实际 上并不开课或者较少开课,只开设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 而在城市的情况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教育经费充足,教育设施齐全完备,现代化的 多媒体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教学楼宽敞明亮,操场上铺设着塑料跑道。教师素质较高,并 且年轻化。 高等教育方面,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在一些贫穷偏远的农村, 农民辛苦一年其收入也无法供一个大学生上学,严酷的现实迫使一部分农村学生放弃接受 高等教育的机会。 总之,我国城乡差距,教育差距表现的十分明显,这是大家都认可的的事实。城乡教 育的巨大差距, 是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突出表现, 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地区差距 在教育公平方面的地区差异主要是指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存 在着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在此,在基础教育方面,我们仅从教育经费在全 国的分布不平衡来看;在高等教育方面,我们仅从高校办学条件及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的 严重倾斜来看。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相差很大,这是我们的实际国情。 在我国的 西部地区,山脉纵横,地势险峻,道路崎岖难行,交通运输条件极差,在广大的西北部地 区,沙漠面积很大,气候干燥,冬天寒冷;而相对我国的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交通发达, 气候适宜,这些自然条件的不同,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 经济欠发达,教育自然也落后。西部地区教育落后的情况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 6 岁以上的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结构可以明显看出。 “按中小学及以下 教育人口比例的排序,比例最高的依次是中西部地区的西藏、贵州、云南、青海、甘肃、 四川等,按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排序,北京、上海、天津、辽宁等省份, ”1这充分 显示了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落后的基本事实。 在基础教育方面,关于教育经费在全国的分布上,地区之间也显示了巨大的差距。从 中小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来看, 2001 年我国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东部 平均值为 1412 元,中部为 597 元,西部为 776 元;初中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东部平 均值是 1617 元,中部是 719 元,西部是 1142 元, ”2从这些数字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教 育经费在全国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因为教育经费在各地区分布的不均衡,造成了全国地 1 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1 版 2 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11 区间教育的巨大的差距。 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国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地区间差距日益拉大。东西部由于经济发 展差距过大,所以也造成了东西部高校办学条件很不平衡。 “从各地生均事业费看,差距 尤为突出。2005 年东部地区的生均事业费为 13158 元,高出西部地区 4661 元。 ”1 高考录取分数线存在着地区差距。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重点大学最低录取 分数线比大部分省份低几十分, “例如,2003 年北京大学在河南的文、理科录取线均为 648 分,而在北京的文、理科录取线分别为 590 分和 600 分,比何南低 58 分和 48 分。 ”2这是 一种典型的分数线严重倾斜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校际之间的差距 学校之间的差距在这里可分为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普通学校与职业学 校之间的差距、以及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等之间的差距。 如果我们去多个地方认真有的考察一下,就会感到学校与学校真得不一样。 有的学 校设施齐全,具有一流的现代化水准,甚至用“豪华”来形容也不过分;有的薄弱学校则连 最基本的办学标准都达不到,教室破旧不堪,所用教学设备落后。有的学校已经实施了现 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甚至用上远程教育的网络化教学设备,有的学校连基本的计算机教 学还没有落实。 我们还是通过一组数字来看一些这个问题。 “在基础教育方面,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 校仅从经费一项来看,就存在很大差距,重点校普遍比非重点高出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 十。在高等教育方面,2001 年中央部门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 23500 元,地方高校生均 教育经费支出为 12743 元,两者相差近一倍。 ”3 择校之风何以久盛不衰,这与校际之间的巨大差距有着直接的关系。 学校的现状的 不平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这就是“择校风”之源。 我们设想各个学校之间大体均衡发展,学生家长还会千方百计地甚至不惜付出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去择校吗? (四)阶层之间的差距 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存在社会分层的现象。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群占有的社会资源 当然也不同。社会财富实现绝对的公平分配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今天还是不太可能 的,所以社会阶层的产生应该是客观的事实。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在打破“平均主义” 、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坚持“效率优先”的环 境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各阶层占有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举例来说,在高中阶段,一个高中学生,每年的学费是两三千元,如果中考分数不够 线,可以交借读费、赞助费 1000 到 10000 元不等。一个农村普通家庭供一个高中生需要 1 周洪宇.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79 页。 2 周洪宇.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235 页 3 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 12 交书费、学费、住宿费、伙食费、资料费、信息费、校服费、军训费等。面对高额的赞助 费,贫困农民、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他们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他们连基本的学习费用都 无力承担,怎么能去竞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社会强势阶层拥有较多的权利资源和 较强的经济实力,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送孩子进“重点中学”学 习,可以送孩子去国外留学等。 高中教育的不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又延续到了高等教育阶段,重点中学教学环境好,信 息通畅,设备先进,教师素质高,教学质量高,升学率高,而普通中学的各方面条件都无 法与其相比。因此,强势阶层子女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强势阶层还在很大程 度上占据着重点名牌大学和一些热门专业。弱势阶层的一部分学生只所以无奈的选择一般 的地方院校或者较冷的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费等各方面的费用较低的原因。 教育与阶层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各阶层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影响到教育的公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 受教育的机会。高学历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孩子的影响是传承性的,同时高素质的父母具备 帮助其子女教育方面问题的能力。有 7 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子女同样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不 排除遗传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后天受到的家庭熏陶和教育有关。 其次社会阶层的职业职位的差距也是拉大了教育的不公平。从事的职业直接决定着他 们的社会地位,是否掌握较多的权利资源和经济资源。教育的实施过程有很容易受到权利 和物质的干扰。 再者,随着高校实行收费制度,不同的经济状况家庭的子女上大学的情况也有了明显 的变化。经济收入丰裕的家庭有较强的能力来保证子女接受教育,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竞 争优势教育资源,而弱势阶层无力与其竞争。每年大学生入学时期,媒体都会报道为高额 大学学费而发愁的贫困家庭。不可否认,居高不下的学费让低收入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 压力,这必然影响到他们子女的受教育类型和程度。为了节省经济开支,家庭不富裕的大 学生可能会选择放弃消费高的大城市而就读一所小城市的普通大学,他们可能会放弃读 “三本”选择读专科直接工作。 以上从宏观层面对于教育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校际之间的差距的分析,可以看 出我国现在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当然这里所列出的四种教育上的差距并不是单独存在 的,有时它们是相互交织在一起。 教育不公平,还有微观层面的表现。微观层面教育的不公平,主要指教育教学过程中 存在的各种教育不公平现象。微观的教育公平就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 生,让每一个人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是教育教学这一微观领域内教育资源的分配者, 他们掌握着很多有形的教育资源,如具体的教育教育资源的分配、课堂的交流互动等;同 时也掌握着很多无形的教育资源,如爱心、理解、宽容、绿色惩罚等等。 ”1在微观层面, 也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的表现。 1 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型企业安全防护与风险评估面试题
- 保险法律与公司合规考试题库含答案
- 期货行业求职必 备技能指南:经典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
- 电气设备点检员测试题与答案
- 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题库及答案
- 快递行业招聘面试模拟题
- 生态规划高级工程师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针对基建财务岗位的专业面试题库
- 2026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地理含答案
- 家风廉洁教育面试题目及策略探讨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2025年中考历史(河南卷)真题评析
- GB 5768.9-202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9部分:交通事故管理区
- 2025年环保气象安全技能考试-固体废物监测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
- 高一上学期数学学法指导课件2024.9.14
- GB/T 45845.1-2025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整合运营框架第1部分:全生命周期业务协同管理指南
- 2025年 鹤壁市县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呼吸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学习解读《矿产资源法》(2025)课件
- 《肺结节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24)》解读 课件
-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培训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